思維方法訓練法 思維方法論
思維方法論前言讀書和思考是為了學習知識,獲得智慧的方法,智慧的方法來源於思維方法論。在大勢分析是方法論的前提下。要把抽象的思維具體化,再靈活地運用在生活工作中,甚至把各種思維方法轉變運用,或思維捆綁轟炸運用,再或者是密集風暴式的運用,創造出無窮無盡的智慧。如果能把以下思維方法運用自如,又何愁不滿腹經綸,多謀善斷,算無遺策呢?一、思維方法有統一思維、整合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矛盾思維、反向思維、跳躍思維、封閉思維、開放思維、線性思維、動態思維、靜態思維、發散思維、量級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直覺思維、排除法思維、發展思維、量入為出和量出為入思維、國家的量級思維跨越到天下量級思維、逆向思維、橫向思維、心理思維、周邊思維、定性思維、非定性思維、進入他人思維、超常思維、超前思維、定位思維、路徑思維、協調思維、持恆思維、創造性思維方式、創新思維、自覺性思維。透過表象,進入到抽象,再回歸到具體的科學思維。把幾種思維捆綁一起的轟炸思維。各種思維不是並列的具象,而是抽象上的抽象,混和隨機而用。二、幾種思維方統一思維統一思維,就是把各種思維和矛盾的東西統一,升華,統一思維的主要作用是使到矛盾的和諧和整合。統一思維強調一個整體、均衡、和諧的觀念,局部都是服從整體,把握整體的平衡,整體的發展,牽一髮而動全身,致廣大,盡細微,這是一種統一能力在把關。統一思維考慮的是大體利益,整體方向,考慮整體的有機聯繫,有機互動都是要統一起來的。統一思維莫過於毛主席的思維方法論,我對思維論裡面的統一思維感觸特別深。在學生時代學藝術,整個美術老師說的最多,掛在口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畫面不整體,不統一」。間接說明了統一思維的重要性。毛澤東的統一思維可利害了,他領導共產黨統一了全中國。他的統一思維,應用於當今,不就是可以理解成現在的企業把一切資源整合統戰起來,用一種戰略指導。統一是統一戰線,是把敵人策反,團結過來,把中間派改造過來,一致對外,這就是統一思維。1、大勢分析是方法論的一大特徵。主要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整合思維整合思維在傳統哲學文化中是求和不求同,求同存異地把各種資源整合起來,比如我有資金,他有技術,基於公同的利益,把兩人的資源結合起來,搞優勢對接,互補地整合。整合的範圍包括有形的無形的,虛的,實的,文化上的各種優勢整合,贏得共同目標。整合也可以說是靠別人的資源發展自己,靠別人不是拿過來,而是「引進外資」。別人也是利用我的資源發展,講究有互取所需的東西,這就是整合思維的作用。整合思維不是收購別人的資源,而是共贏。1、烹飪之道,求和不求同2、第一、揣磨人,第二、揣磨出他的意思。一句哩話概括之。系統思維任用一個人,要用系統思維來看他的背景,就算是一個單純人,如果背景複雜他也會變複雜。一個跟你無冤無仇的人,如果他的背後有你的仇人,那麼這個人也會陷害你,所以要看他的背景,也就是要系統思維。1、看問題要全面、分列寫在紙上,從褒義上想「紙上談兵」比如初中時的一個數學定理α>β,β>δ推論出α>δ,如不在紙上把抽象寫出來,能記得住抽象的結論嗎?2、俗話說:「家有七件事,先揀急的來。」3、妹仔大過主人婆,主次問題4、察人盡量往細處看,察事盡量往最大處想,也就是「觀人觀大節,略小故」5、憑一點從而貫通中西、縱橫古今。動態思維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以發展的思維思考問題,在變化中取得平衡,取得主動權。也就是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要有洞察力,預見性,要以未來的視角認識問題,解決問題1、「戰爭中學習戰爭」2、任何事情隨著時間的發展會發展的辯證思維辯證思維就是經過層層科學的調研、分析、考據、論證,從而思索、計算出的結論,這一過程就是辯證思維。毛澤東在41年10月30日說過:「對立與統一,分析與綜合,這就是方法論,也叫辯證法」。講究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就象一個傳說故事,諸葛亮曾在赤壁大戰前問過三個打魚的老人,調查出三天內有東風的,才造成諸葛亮神乎其神的智慧,其實這是方法論的絕妙之處。看任何問題用唯物辯證思維看,從正反兩面思考,會減少錯誤,1、一個實踐勝過一千打綱領——列寧2、「對敵人戰略上要輕視他,戰術上要輕視他」。4、毛澤東說他曾說:「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5、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借口……成功者絕不放棄,放棄者絕不成功……領導就是選對人……最好的人才是免費的……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成功很簡單,只要方法正確……6、看問題要看二個面,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方法總是比問題多。矛盾思維有疏有密、有輕有重、輕重緩急,這就體現了辨證統一的關係,簡單地說就是矛盾。矛盾的統一在美學上表現為美,在政治上表現為和諧,在社會上表現為和平共處。矛盾的統一,我理解成中國老子的道,合符自然規律的道。任何事物都處在矛盾中,矛盾也是產出任何事物的動力,理解和發現矛盾,具有很大的作用,成事要看矛盾。從矛盾看一切問題。把一個人看透,把一件事看透,看的就是矛盾,看透一本《水滸》,就是一個「義」字,「義」看透就是體現在宋江和柴進身上,看透宋江就是借錢,看透柴進就是飯局,《水滸》的矛盾是官逼民反用以突出「義」,宋江跟好漢的矛盾用「義」字統一。《水滸》的矛盾概括地說也是利益關係。在戰場上,敵方千軍萬馬,我都不敗,只要把對方主帥的心理看透,再處之以戰略戰術,才能無往而不勝。這就是胸中自有雄兵百萬。要把矛盾看透,矛盾是透視的,滲透各種表象,有時透視千軍萬馬,要宏觀把握的,參禪悟道所說的萬物皆空,我理解為看透人生的****矛盾,看透人生的矛盾。在商場上要成功,就要找到大勢所趨,大市場,大的市場矛盾。總的說,關注矛盾點,是成就一切事的切入點,煽動矛盾,激化矛盾,更能激化大勢所趨,潮流動向,再調用戰略,引導矛盾,解決矛盾,在矛盾中成事。有的矛盾是永遠解決不了的,有時侯要靈活變通,機敏巧妙地引導、轉移矛盾,在發展中解決矛盾,解決矛盾加劇的死結。1、永遠用一隻眼睛看自己--------日本的宮本武藏(《五輪書》作者)2、看事物看人,先找出主要矛盾。反向思維做事情,有時賺到的,往往有失去的;所失去的往往很重要,重於得到的。想賺,有人賠得很慘。想成功,很多人失敗得一蹋糊塗。解決這個問題,即解決所賺是比失更多。首先要關注所失,重視失,研究失。先想失後想得,那賺到的就理想。先要想到失去,這是思維方法論,更因為生死相生,利害相生,火生於木,火發燃而禍及木,木相擦而又能生火。所以要先想到失,是為了更好地得。這也是哲學中辨證思維和矛盾關係。孫臏三術,先失,而後二贏。縱觀他一生,也是先殘而後榮。毛澤東的反向思維更是獨步古今,為了打左而打右,為了前進而後退,兵不必所擊,城不必所取,以他為主領導的四渡赤水,拋棄幾十萬敵軍的圍堵追截就可見一斑,他的這一反向思維,既來源於古典兵法,又不拘泥於古法,並且因時而動,真是雄才大略。1、走彎路也是為了走直路。2、當屢戰屢敗時應想到:姜太公七十八歲還在等待機會。劉邦打項羽輸了很多陣,二次還輸的很慘,剩下單人匹騎逃命,後又有追兵。可想而知,他是經過叢叢磨難,跌滾摸爬經歷出來的。跳躍思維從一種思維跳躍到另一種思維,或從另一行業的思維跳到這行業的躍思維。比如從線性思維跳到發散思維,從量入為出和量出為入思維、從國家的量級思維跨越到天下量級思維,從線性思維,封閉思維,開放思維整合為統一思維。這樣從而天馬行空,橫空聯想,四兩拔千斤,化腐朽為神奇的非凡創造力。跳躍思維不是按照邏輯思考,不是按線性發展,而是橫空聯想,有可能這裡想一下那裡想一下跳躍地思考,這是創造性的思維。1、當遇到困難時,應往最壞處想,當事情到了最壞時,應往最好處想。直覺思維用第六感,寓平時的理性於即時的感性,綱舉目張,隨機而發,不加思索,把腦袋所儲存的道理變成智慧。象司機開車不用計算車速和步速來避開過馬路的人,象李小龍的截拳道一樣,第一是效率,第二是直覺,第三簡樸;用直覺想出來,這是帶有個人特色,個人性格的思維方式,很講經歷和經驗。直覺思維講究的是潛意識的能量,因為開發潛意識的能量會無限量大。進入他人思維把自己當作對方,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人如果能夠冷靜地觀察自己,就可以帶兵打仗了。我為什麼會憤怒?我為什麼會歡樂?我為什麼會勇敢?我為什麼會怯懦?別人和我難道有什麼不同嗎?天下的人有誰不會觀察自己呢?所以懂得人為什麼會憤怒、會歡樂、會勇敢、會怯懦的道理,即使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做將軍。——蘇洵發散思維思維廣為發散。1、遇到問題,一、可取中間,二、大問題一分為二,三、往最大處想。量入為出變為量出為進思維比如有一個人月收入只有二千塊錢,又沒有積儲的人怎樣買商品樓啊,房價三拾萬,首期要幾萬,那有錢買啊!想都不敢想嗎?我跟他說:不要計量你的收入來想目標,要為了目標來想方法,一定要買房子,有什麼辦法呢?一是向父母親戚借首期,第二是找一個女朋友一起供,第三要發奮工作賺獎金並升職,這不就有方法可行了嗎?毛澤東說過「遇到困難要想到方法,想到成績,想到過去,想到將來」。方法很多,方法總是比問題多的。合不合用一回事,已有的成績和所經努力來之不易。創新思維超前性思維開放性思維發揮客觀事物的內在,外在,有形,無形,橫向,縱向的聯繫,進行物質和信息的互向整合,進入一種解放式的大思維,還要思維不斷擴大、擴大、再擴大,這樣思維就會越來越開闊了。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在原有思維模式的基礎上,敢於突破框框,敢於奇正結合,突破思維****,不斷開創思維的混合模式來達到新思維,是有所創造的思維自覺性思維定位思維定位思維很重要,根據自己的各種情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怕生錯命,最怕改錯名」,「什麼人做什麼事」。就是定位思維。定位思維是把性質路線確定下來,防止發生方向性的錯誤,使到力量更凝聚,目標更強。路徑思維重在管道、預埋管道,管道也可以理解成市場和未來的發展。協調思維也包含默契在裡面持恆思維持恆思維很重要,很多事要有持恆觀念,一些思維可以階級性,發展性,而有些思維一定是要持久恆定才行。邏輯思維按事物正常的發展規律推進演算,這是邏輯思維。小孩的邏輯思維差,形象思維強,所以記憶力不好,針對小孩的認知就要多看圖識字幾種思維捆綁一起的轟炸思維1、方法論應有的內涵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體內容:在動態中掌握平衡,在眾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抓主要方面,所謂綱舉目張,拔出蘿蔔帶出泥。具體操作中有長計劃,短安排,計劃的階斷性;度身定造,寬打窄用;不斷革命論和革命階段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好事情的均衡比較,從量變到質變,從主觀和客觀的結合中去分析和判斷事務。2、發散,動態,辯證,發展的思維方式分析項目看問題,要系統思維地想到「一頭牛剝五張皮」俯視全局抓要領,把握宏觀,中觀,微觀;縱攬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包括前後、左右、上下。維護戰略,管理,監督戰略。憑一點從而貫通中西、縱橫古今。如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北師大心理學院院長許燕在微博中說到:組織了北京近50位老師判完了研究生的心理學統考試卷,發現了兩點憂慮:其一是很難見到寫字好的學生試卷了,差的比比皆是。雖然寫字好不好不是判分標準,但是深感一絲憂慮。難道以後寫漢字會變成一種藝術技能嗎?其二是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差,論述題答成了概念題和簡答題的水平,讓我們老師如何給分?===========================================我高中學習做菜的時候,我媽媽每次都會告訴我要加適量的鹽,然而我並不知道這個適量到底是多少?而現在則有一些人向我們強調要提高邏輯,強化思維,然而我們也不知道具體的路徑如何?今天,從我以前的一個回答:不太會說話,怎樣提高說話的技巧? - 衛藍的回答進行一個要點的擴展,嘗試在邏輯提高上划出一條具體的路徑,系統闡述一下金字塔原理。很多人都看過明托的《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不少人向我反映說這本書有點兒難啃,看得雲里霧裡。實際上並不是我們理解能力不足,而可能是作者苦於字數上的問題又缺乏生活化的例子,作者就用專業視角去闡述,但是卻沒有考慮到我們的知識背景。在講述金字塔原理的過程中,我也儘可能將例子生活化,文字輕鬆化。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思考方式,溝通方式和規範模式。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結構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先重點後次要,先總結後具體,先框架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先論點後論據。為什麼要用金字塔原理整理邏輯?——金字塔能夠達到的溝通效果:觀點鮮明,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讓受眾有興趣,能理解,記得住。怎麼構造金字塔結構?——搭建金字塔結構的具體做法是: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總想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序言講故事,標題提煉精華。
講完了一些概括性內容,接下來就針對上面進行具體的展開。我們說話、寫作、整理問題的過程,為什麼需要使用金字塔原理呢?人類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對事物進行規律化分類,大腦會自動將事物以某種形式組織起來,基本上,大腦會認為同時發生的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某種關聯,而且會將這些事物按照某種邏輯模式組織起來。舉個例子,古人眺望星空,看到的星星並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自己的意識將它們整合成「北斗七星、獅子座」等這樣有規律的整體。因為人的認知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我們隨便往一個地方瞥上一眼,大腦得到的信息量就超過了1G了,這對有限的物理容量的大腦來說,是一種非常大的負擔。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大腦學會了如何讓自己在低能耗的情況下更好的獲得信息的能力,慢慢地喜歡對事物進行分類和組織,減少無用信息的干擾。如果我們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破壞了這種進化——語無倫次,廢話連篇。那麼就會讓對方的大腦產生更多的信息處理負擔。而在說話和寫作過程中,無論讀者智商多高,他們可利用的認知資源都是有限的,一部分認知資源要用於識別和解讀讀到的辭彙,另一部分用於找出各種思想之間的關係,剩下的資源則用於理解所表達思想的內涵。而且這種資源的分配,每上升一個級別,所剩下的資源量就會少上一個量級。如果我們的語言文字在表達上前兩個級別就耗費了讀者的所有精力,那麼就基本很難有人知道我們想要表達的具體含義。舉個例子即使女員工能與男員工一樣獲得同工同薪的待遇,女員工的處境可能比以前差——與現在相比,女員工和男員工的平均收入差距將不會縮小,反而會越來越大。對僱主來說,同工同薪是指,為相同的崗位或工作價值,支付相同的報酬。採用任何一種解釋都意味著:驅使僱主為自身利益採取行動;或者通過多僱傭男工抵制限制性政策。這段話傳遞了五種思想,但是卻並沒有清晰的邏輯,讓人覺得理解上非常困難。因為,他不滿足我們的大腦聯繫和分類的進化本能。我們很難從隨後接受到的信息的所有特徵,尋找到與前面信息相同的特徵。就像對方給了我們堆砌的瓦礫,我們想要拼建成房子,卻發現這些瓦礫不是相同的材料組成的,從而加大了構建出整體的難度。人一次能夠理解的概念和思想的數量也是有限的。心理學家認為,大腦短期記憶無法一次容納約七個以上的記憶項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夠記住9個,而有的人則能夠記住5個。大腦比較容易是3個項目,最容易的這算是記住1個。當大腦發現要處理的項目超過4個或者5個的時候,就會開始將其歸類到不同的邏輯範疇裡面中,以便於記憶。再舉個例子,女朋友跟我說「你去超市買點東西吧,要買土豆,橘子,葡萄,雞蛋,酸奶,牛奶,土豆,雞蛋,胡蘿蔔,鹹鴨蛋,蘋果。」但是這麼多個項目,當我走到超市的時候,我可能就已經忘了很多了。這個時候我為了記得更為牢固,我會將這些信息進行性質的區分進行同類項合併。分為蔬菜:土豆,胡蘿蔔。水果:橘子,蘋果,葡萄。蛋奶製品:鹹鴨蛋,雞蛋,酸奶,牛奶。
將十餘個項目劃分為三個大項,讓自己的思維的抽象程度提高,產生塔式的鏈接,更容易記住。金字塔原理最為實在的功能在於降低受眾的認知成本,提高我們想要表達的信息的轉化率。在形式上讓自己的邏輯更為清晰,更有條理性。我們知道了金字塔原理的使用益處,那麼怎樣才能夠更好的駕馭這個工具,讓別人更好的接收自己的信息呢?1.背景交代前面有說道,人的認知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大腦會有一個自發的過濾器,將無用的和非常熟悉的知識過濾掉和簡化。如果說在一開始就沒有明確好要講述內容的方向,那麼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多個方向獲取信息,這樣就會增加很多認知成本去理解沒有用的信息,讓受眾有效信息的轉化得不到提高。
舉個例子,我想問上面這張漫圖有多少人穿白色短袖?這個時候受眾的思維就更多關注於衣服,而很少去關注有多少個人,多少個男生。實際上就是通過問題背景自動過濾了很多與主體無關的信息,從而降低受眾的認知成本,提高信息轉化。2.順序要求人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大腦喜歡層次的、有規律的東西。在表達過程中,我們需要讓表達具有一定的層次關聯。金字塔原理的表述有四種順序。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時間(步驟)關係:第一,第二,第三。結構(空間)關係:遠近,高低,大小。程度關係:最重要,重要,次要等。至於選擇那種類型的邏輯順序,取決於我們在阻止思想時的分析過程。寫出條理清晰的邏輯結構需要我們在構思的過程中,清晰理解需要闡述的事物的內在聯繫,進而使分析結構更為有效。3.故事性敘述從心理學角度看,先向受眾傳遞簡單易懂的信息,容易接受的信息,比讓他們在混亂的思想中摸索,更容易使受眾接受全篇的思想。這也是雞湯為什麼那麼受歡迎的原因。如果受眾事先並不確信會對我的內容產生興趣,那麼要想要將所有思想拋開,專註於你提供的信息,對讀者和聽眾而言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受眾只有在感受到強烈的吸引力時,才會願意暫時放棄其他思想,專註於我們提供的信息。而較為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講述一個相關的,未講完的故事來實現這種注意力的集中。比如說我以前的幾個回答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注意力的吸引。當我講述完描述性的內容時,一定程度上就是給了受眾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產生一定的代入感。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懸而未解讓我們產生完成一件事情的衝動需求。產生「為什麼講故事引用於此,為什麼是這樣」的疑惑,有耐心看完。4.結構性分析問題我們解決問題的一般入手是:收集信息→描述發現→得出結論→提出方案。然而,這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實際上是非常低效的,在收集資料和分析的工作中高達60%是無用功。得出來的結論往往也非常空泛而沒有實際性幫助。後來,很多信息諮詢公司發現,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在信息收集前對問題進行結構性分析。提出假設設計流程,沙盤推演分類處理,得出結論得出相應的對策也就是說我們在整理自己的思路,構思解決問題的內容時,第一步不是著急去收集信息,而是先提出問題所在的假設,通過假設去尋求有用的信息,進而降低信息的收集成本。比如說,當我們學習低效的時候,我們應該第一步採取的措施是,提出問題:什麼造成自己的低效,橫向比較自己的不同時期的表現,縱向比較近期的表現,豎向比較他人與我們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進而得出一種反饋。通過得到的假設,再去採取信息並且進行措施的補救等。多少革命敗於沒有理論指導,就有多少改變敗於沒有理論指導。好的理論在於指導性和操作性,而金字塔原理就是一個有效解決問題和表述的理論。期待,共同進步!史上最強十大高效思考方法 | 漫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