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一:2012.11.2小一班玄武湖親子游活動反思

  幼兒園親子活動的實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合作。在玄武湖親子游開展過程中,家長們在參與中體會到了不止是親子活動的快樂,更是對幼兒園活動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使他們更樂於參與、支持、配合幼兒園開展各項活動。

  通過這個活動,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想像力也得到發展。看得出,孩子們在真真實實的情景中操作、體驗,滿足了幼兒自我操作的需要。

  在本次活動設計過程中,我園始終以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作為出發點,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融入集體生活。在物質上為幼兒做了充分的準備,實實在在的為家長們提供一個與幼兒合作的平台,並很好的促進他們之間的感情,增進了教師、幼兒、家長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因此家長們參加完本活動後還念念不忘,興趣濃厚,並希望在幼兒園多開展這樣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

  不足之處:一部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比較弱,有待進一步加強。幼兒體智能操表演和親子互動遊戲時,場地安排不夠合理,使得效果不佳。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園家長工作形式多樣,親子活動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今後,幼兒園將多舉辦一些這樣的親子活動,希望通過親子活動大大增進家長與孩子、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增進了家庭與幼兒園的密切合作,讓家長不僅體會到了親子活動帶給家庭的益處,更是對班級工作的熱情大大提高,配合更積極、密切。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二:幼兒園小班親子活動:教育反思(884字)

  個案分析

  案例描述

  申思遠小朋友個頭小小的,腦袋瓜大大的,眼睛亮亮的,一看就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弟弟小朋友。第一次來幼兒園,看著許多大型玩具,他的小眼睛早就睜得大大的,小臉也急得通紅的了。雖然只來了很少的幾個小朋友,應該說可供他玩的玩具是很多的,可是呀,他只有看的份。據他奶奶說,他膽子很小,不敢嘗試新的玩具。

  其他小朋友在滑滑梯上歡快地玩著,他只是站在一旁觀看,眼中充滿著羨慕的眼神。我走過去問:「你覺得滑滑梯好玩嗎?」我拉著他的小手靠近滑滑梯,他越看越高興,我拍拍他說:「你也去和他們一起去玩好嗎?」 申思遠嚇得躲在我身體後面。我蹲下來鼓勵他說:「這樣吧,我先去滑,你幫我加油,好不好?」等我下來了,他興奮地看著我,臉上露出想嘗試的表情,我又說:「要不你跟著我一起玩吧!我走梯子,你也走梯子,我坐好,你也坐好,我開始滑,你也跟著滑,好不好?」 申思遠勉強同意了。我拉著他那手心已冒汗的小手,一起走梯子,一起坐好,我先滑,他後滑。衝下去的時候,他的眼睛裡開始有了笑容。我問他:「好玩嗎?」他說:「好玩!」「那你還害怕嗎?」他說「不害怕了。」我豎起大拇指:「寶寶,你真行!你真勇敢!這回你自己玩,好嗎?我在旁邊保護你!」 申思遠終於能自己滑滑梯了。他奶奶也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寶寶,你真行!」

  活動反思

  親子班的孩子一周才來一次,他們一直是在家與家長相處,第一次來園遊戲時免不了有害怕的情緒,接觸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教師、阿姨和其他小朋友)時總是不大自然,但幼兒天性愛玩,教師要給他們時間觀察,給時間他們適應,同時教師要適時介入,幫助幼兒,與幼兒建立良好的情感,讓幼兒感受教師的親切,為下一次來園做好心理準備。

  教師在觀察申思遠小朋友一段時間後,主動與該孩子溝通交流,與他一起遊戲,讓孩子體現遊戲的樂趣,孩子就可以開開心心地在幼兒園裡玩。家長在活動中也看到教師的細心、愛心,也會放心地把孩子放在幼兒園。

  孩子的膽量生來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天生不愛說話,害怕生人,不敢表現自己,我們應當把這看成孩子性格的特點,而不要簡單地看成缺點。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努力做到「讓家長放心,讓孩子開心」。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三:幼兒園大班上冊親子活動後反思(801字)

  開學初的親子活動轟轟烈烈地結束了。這次活動我分成兩批,新生和老生分別進行。從總體情況來看,活動是成功的。許多老師非常重視這次的展示,從半日活動的設計、材料的準備,到許多細節的考慮等,都一絲不苟,因此活動的效果也很好,許多家長都是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了幼兒園。但也反映出一些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意識問題

  表現在個別老師對這次的活動重視度不夠,以為教案設計好了就好了,沒有充分地內化。當活動進行時才想到這個不合適、那個又沒有達到目標,導致效果打折。其實,這樣的一個展示活動是家長對我們工作的一個檢閱,特別是新的班級,更是家長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幼兒園的生活,也是對老師打下的第二個印象(第一個印象是家訪時)。所以務必高度重視起來。

  2. 班級三位人員之間的配合問題

  要樹立起「半日活動的展示不單單只是帶班老師的事」的觀念,一個好的活動是三人密切配合的結果。在活動前,三人都要對每一個環節中自己的任務做到心中明了,這樣才會有條不紊,不會手忙腳亂。

  3. 細節考慮問題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比如新的班級,要考慮到這是孩子第一次來幼兒園,面對狹小的空間而又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是否需要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杯子?教室里的桌子怎樣擺?椅子怎樣排?怎樣讓活動順利進行?老的班級也是一樣,怎樣讓半日活動更加流暢……這都是需要事先考慮好的。對經驗缺少的教師可以事先在頭腦中細細地把流程過一遍,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中放一遍,這樣可以發現一些問題。

  4. 時間的把握問題

  整個活動共2小時,教師需要對每個環節的用時多少進行考慮。一般這樣的展示活動都比平時要緊湊一些,因此教師要多準備1—2個活動,以備需要時不會慌張,或者出現拖延時間的現象。新教師也可以在事先預演一下,看看時間是否合適。

  一個成功的活動肯定需要教師們付出一定的心血,特別是經驗缺乏的老師更要多一分心思、多一分努力。希望老師們能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

  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四:幼兒園親子活動反思(2808字)

  許多家長不知道親子活動反思,不知道托班親子活動應該做些什麼,下面的一些遊戲向家長說明親子活動反思,托班親子活動應該做些什麼,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啟發,更好的普及和開展托班親子活動。

  親子活動反思,托班親子活動應該做些什麼

  幼兒園親子活動是幼兒遊戲的一種重要形式,倍受小班幼兒的歡迎,因此,以親子活動為載體來影響小班幼兒的交往行為符合小班幼兒心理特徵,是促進小班幼兒交往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 科學的親子關係是幼兒交往能力提高的前提

  良好的親子互動能帶來積極的教育效果,不良的親子互動亦能起到反作用,因此,要利用親子關係來推動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須以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為前提,形成科學的親子關係是關鍵。我通過召開家長會以案例學習,座談等方法幫助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

  1、家長應以平等的態度與幼兒正確的交往。吳放、鄒泓(1995)的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幼兒與同伴的交往能力都有同樣高的預測性和積極的影響。由於安全性高的依戀關係是建立在家長對幼兒的良好行為反應基礎上的,在與家長長期交往的過程中幼兒會模仿家長的行為,用家長對待自己的同樣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同伴。為此家長應改進家庭教育,以平等的態度與孩子交往,用正確的教育觀來加強對幼兒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的培養。

  2、家長應恰當引導幼兒的交往行為。剛入園的幼兒與人交往再所難免,如果家長引導不夠或者過問方式不當,都會誤導幼兒。如嬌慣放任型。幼兒在園與朋友發生的衝突後家長只關注自己孩子的損傷,不過問原因,不就事教育,長此以往孩子依然霸道,與小朋友合不來,經常動手打人。再如管束過嚴型。生怕孩子惹事端動不動就拿嚴重後果來恐嚇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膽小怯懦,性格孤僻,易成為不合群幼兒。

  二、通過親子活動形成幼兒樂意與人交往的態度

  1、學習與人交往的基本技能

  語言表達是與人交往的重要工具,能否正確運用交往性語言是關乎幼兒間交往成敗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幼兒交往意願的主要原因。我通過組織幾個親子活動,使幼兒在良好的情緒中學會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係」等基本的禮貌用語;知道必要時應該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學習傾聽別人的看法,掌握了與人交往所需的其本技能。

  如親子遊戲《讓我來介紹》中,我讓家長與幼兒戴上相同的頭飾演一對動物父(母)子,第一次音樂起,他們手牽手去「郊遊」,當碰到跟自己一樣的動物時就要停下來由長輩說「你好」(要夠大聲,夠清楚,能起到示範作用),然後相互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孩子「這是我的孩子名字叫***,我們一起玩吧!」在音樂聲中他們手拉手一起玩直到音樂結束互相說「再見」。第二次音樂起,方法同上,但要由孩子向對方介紹自己的父母。通過這次遊戲,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狀態中,從父母與他人交往的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學會與人打招呼與道別,有大部分的幼兒能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父母,孩子表現出很好的親和力。

  再如親子情境表演《我當老師》,我請幼兒扮演老師,父母扮演幼兒園小朋友,鈴聲響,開始「上課」,有的「小朋友」開始哭,有的「小朋友」拉扯著「老師」的衣角,吱吱唔唔,「老師」著急的問為什麼,「小朋友」還是哭,(教師啟發:這時候你想聽聽他想幹什麼嗎?請他告訴你,好嗎?你可以對「小朋友」說:別急,請你說給我聽,讓我來幫助你。),「老師」終於讓「小朋友」說出理由,總算把事情解決了……教師總結:小朋友有什麼想法,要說出來,這樣別人才可以幫助你啊……通過這個親子情境表演,幼兒從大人的角度理解了表達的重要性,體會到「表達」不僅是自己的需要,也是別人了解自己的途徑,從而激發幼兒自身表達的願望,降低了幼兒與成人、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往障礙。

  2、感受交往的樂趣,喜歡交往

  與人交往,樂在其中。交往活動能擴大幼兒的人際關係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只有讓幼兒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所在,才能使交往活動內化為幼兒的需要,從而更好的推動幼兒與人交往。

  如親子聚餐會,我請家長與幼兒共同製作一份「美食」,拿到幼兒園跟小朋友們一起分享。活動中家長與幼兒相互打招呼,介紹了食物的來源與製作方法,再一起分享美食,幼兒非常開心,都表示要再組織這樣的活動。再如我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製作請柬邀請小朋友到自己家裡來做客,孩子們在不同環境中增長了許多見識,幼兒在這種有父母支持的交往活動中能放開手腳,大膽交往並體會到了與人交往的樂趣。

  三、 通過親子活動,學習與人分享

  小班幼兒獨佔玩具的行為極為普遍,這跟現在小型化的家庭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些獨佔傾向強烈的幼兒大多不太會與同伴相處,處處表現以自我為中心。因此,有意識、有針對性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能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小班上學期,讓幼兒跟別人分享屬於自己的東西有點為難,我們可以把分享的概念換成交換或輪流。如親子活動「好玩的玩具」,我讓家長帶一樣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來園玩,請家長與孩子一起表演自己玩具的玩法,孩子們非常興奮,都急著「秀」自己的玩具,同時,也很想玩玩他人的玩具,於是我請他們想辦法:你想玩他的玩具,他也想玩你的玩具怎麼辦呢?通過家長的引導,孩子們運用禮貌用語交換了玩具,體驗了分享帶給自己的樂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學會與人分享。如在「歡迎到我家做客」活動中,我建議家長跟孩子一起策劃一次請客活動。讓「客人」們坐在一起,鼓勵孩子拿出自己的圖書、玩具、可口的小食品中,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還有「過生日」活動中,讓家長在幼兒園主持自己孩子的生日會,讓全班幼兒分享過生日的喜悅心情,再讓大家來分享生日蛋糕,幼兒從中體驗了分享的樂趣。

  分享是一種奇怪的東西,因為我們把它分得越多分,得到快樂也會越多。孩子們在分享活動中,相互了解、親近,學會了如何跟別人一起玩、如何表達意願以及如何處理爭搶糾紛,有效促進了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 通過親子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行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這一權威報告中指出,面對未來教育的挑戰,教育必須圍繞四種能力來培養新一代,這四種基本能力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其中「學會共同生活」指培養孩子在人際交往活動中能與人共處和合作,提高幼兒的交往水平。一個具有良好的身心發展和較強合作交往能力的人,往往能較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並取得較高的成就。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無法充分認識到合作的意義,但是他們能夠充分體驗到合作帶來的互利性、成就感和快樂,從而培養他們的合作行為與習慣。

  如親子手工活動「做彩燈」,我安排家長只要帶部分手工材料來園(不要帶全部),在欣賞彩燈後,孩子們都很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彩燈,由於每個人的材料都是不夠的,於是啟發他們進行合作,他們三三兩兩合作,做的過程中有說有笑,結果都做出了漂亮的彩燈,把自己的活動室裝扮一新,在欣賞彩燈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都大聲而自豪地告訴參觀的人說「這是我和***小朋友合作的」,臉上蕩漾著成功的喜悅.
推薦閱讀:

國慶快結束了,如何幫孩子順利回幼兒園?
幼兒黃疸,讓寶寶變成了「小黃人」,該怎麼辦?
幼兒就餐習慣的培養
幼兒園期末班級工作總結(小、中、大班)
寶寶上幼兒園哭了 家長該怎麼做

TAG:幼兒園 | 親子 | 活動 | 幼兒 |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