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那些卸磨殺驢的著名故事

???越王勾踐殺文仲

春秋末期最後一位霸主勾踐,之所以成就霸業,主要有兩位重要謀臣,一位是范蠡,一位就是文仲。想當年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差一點被滅國,只能到吳國去當戰俘,受盡屈辱,卧薪嘗膽,在范蠡和文仲的幫助下極盡媚獻的給夫差又送財寶、又送美女,才避免了被殺的命運,國內也在范蠡與文仲的經營下逐漸恢復,終於打敗吳王夫差,成了春秋霸主。范蠡看到勾踐是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人,早早就帶著西施周遊列國經商去了,可文仲不能放棄功名富貴,終於被勾踐賜死。

秦惠文王殺商鞅

商鞅,衛國國君的後裔,又稱衛鞅,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因功勞巨大被秦孝公封於商地,號為商君。秦孝公去世後,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被秦惠文王車裂後示眾,同時全家被殺。

?秦昭襄王殺白起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殺趙國40萬人,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是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公元前257年被秦昭王賜死。

秦二世殺李斯

李斯秦國的丞相,秦始皇的左右手,協助秦始皇鞏固秦朝的統治,政治主張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劉邦殺韓信、殺彭越

西漢帝國的建立,韓信與彭越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尤其是韓信為劉邦打下了大漢帝國的半壁江山,被封齊王后遷為楚王;彭越一直在項羽背後作戰支援劉邦,後被封為梁王。可以說沒有韓信、彭越就沒有劉邦的大漢帝國,但建國後都被以謀反罪名誅殺。韓信被呂后用竹竿捅死並被滅三族,彭越被呂后剁成肉醬並殺三族。

宋文帝殺檀道濟

檀道濟,南朝宋名將,身出寒門,從軍20餘年,由士兵升至大將軍,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南大將軍,戰績卓著。他根據多年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後宋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諸子皆善戰為由忌而殺之。

隋煬帝殺高穎

高穎大隋朝的宰相,輔佐隋文帝楊堅取得政權,統一華夏,文韜武略,明達世務,「習兵事,多計謀」,在平定三叛,統一江南,攻伐高麗,征服突厥四次戰役中一直是主帥和主謀,是隋朝的開國元勛。隋煬帝楊廣繼位後為太常卿,他對煬帝也是克盡臣道、直言不諱,但公元607年以誹謗朝政罪被殺。

宋高宗殺岳飛

岳飛,字鵬舉,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時被殺害。

?朱元璋殺胡惟庸、藍玉

胡惟庸,明朝開國功臣,中書省丞相,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後被朱元璋處死。藍玉,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勇敢善戰,屢立戰功,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明英宗殺于謙

于謙,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人。正統十四年明英宗親征瓦剌,發生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立新皇帝代宗,整飭兵備,親自督戰,保衛京師,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穩住了大明朝的江山,後來被釋放回來的明英宗殺害。

萬曆皇帝殺張居正

張居正,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10年,為明朝統治做出了巨大貢獻。萬曆十年五十八歲去世,但死後被剝奪一切官職名譽,遭抄家,家族人員或被逼而死,或流放。

?崇禎皇帝殺袁崇煥

袁崇煥,明朝末年薊遼督師,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被崇禎皇帝重用,於崇禎二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後,後被崇禎皇帝猜忌,被以通敵叛國罪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

雍正皇帝殺年羹堯

年羹堯,清朝名將,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風雲驟變,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賜自盡。

?

?????


推薦閱讀:

樂府《蒿里行》里體現了曹操怎樣的心聲?
菲律賓車輛墜懸崖是真的嗎?
梅蘭芳未過門的妻子如何成為杜月笙的五姨太?
舊影瑣憶·瑞士青年的叛逆青春
世界上最悲傷最感人的石雕,是為紀念786名僱傭兵而建

TAG:歷史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