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菩提心與感恩心

菩提心與感恩心(一)

(2012-12-19 07:17:25)

轉載

菩提心與感恩心(一)

 

                      

  佛法言:「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就是要我們「知恩」、「感恩」、「報恩」。試想這個世界上,誰對我們有恩?當然就是三寶、父母、師長、社會、國家及眾生,既然知道他們對我們有莫大的恩德,所以,我們進一步就要感恩、報恩。

  因此,知恩、感恩、報恩,顧名思義,即是「飲水思源」,做個不忘本的、有情有義的人。這令我想起了恩師永惺上人的一段法語:「經云:『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之所以出現於世間,是因為有苦難的眾生,啟發了菩薩的悲心,而成就了平等悲;同理,醫師因應世上患病之人,而顯出高明之醫術;乃至富者因世上貧窮之人,而成就其布施之功德;因此,為佛弟子者,要對身邊一切成就自己的人,恆懷感恩之情。」(《永惺老和尚法語選》15頁)正因為一念報佛恩與報眾生恩之心,乃有創立「香港菩提學會」之緣起。

 

常思報恩自利利他 

 

  生存在此世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在這社會的人倫關係中:父子、夫婦、師弟、朋友等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彼此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共同體,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獨存。事實上,不論親疏、上下、同事、同學、朋友、師長、父母乃至於世間上所有的人,都在幫助我們,都在成就我們,都在為我們服務;一個人從出生開始,都是仰賴父母的養育與照顧;父母養育我們、栽培我們、提攜我們、成就我們;到了求學階段,師長給予我們指導與教誨,教授我們知識學問與謀生技能;到了創業階段,社會與國家,給予我們工作的機會和安定的生活;還有各行各業、士農工商,無不與我們有益;如果沒有這些,我們的生活、工作就會出現問題或困難,事業也就不會成就;而在我們人生的歷程中,佛、法、僧三寶就好像黑暗中的明燈一樣,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開啟我們的智慧,凈化我們的身心,轉化我們的煩惱;又好像苦海中的慈航,讓我們超越生死大海,出離輪迴的深淵,到達究竟的彼岸。這些人、事、物對我們都有直接與間接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思惟他們對自己的恩德,常懷感恩、報恩之心,這也就是菩薩大悲心與菩提心的表現。

 

 

 

 

  以佛教傳統觀念來說,「恩」有四種:即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中國特別重視父母的養育之恩。報恩的最佳方法,就是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來做對自己、對眾生有益的事;來做對自己、對眾生有益的言、行,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做到自利利他,利己利人,這才是真正的報恩。

  所以,「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這兩句話的真正意義,也就是說,一方面,我們要奉獻自己來利益眾生;另一方面,我們更要飲水思源,知恩、感恩而圖報。古大德高僧常常說:「為了報答三寶恩,誓願盡未來際,奉獻生命,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弘揚正法,護持三寶。」三寶對我們的恩是無窮無盡的,即使我們盡形壽、盡身命仍是無法報答的,因此,唯有以自己所能、所有及所知,來從事學法、弘法、護法的工作,以期報答於萬一。

 

菩提心與感恩心

 

  「香港菩提學會」為何以「菩提」命名?「菩提」又是什麼意思?其中實含蘊著師父上人弘法度生的悲情大願。

  「菩提」是梵語「Bodhi」音譯,意譯為「覺」(或智、知、道)。

廣義地說,即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盤的智慧;亦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的「覺智」。這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因此,菩提即是覺,即是覺悟佛道的正智。據《大智度論》所說,這種智有三種,即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所以「覺智」,就是菩薩道行者所追求的最高智慧。而「菩提學會」領眾修行的目標,即為上述之意義。

 

 

 

  而菩提心與感恩心是直接相連的;報恩的思想,不僅是人乘正法,也是大乘菩薩發心的因緣。《勸發菩提心文》作者省庵大師廣引經義說:「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一者念報佛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靈故,八者懺悔業障故,九者求生凈土故,十者念正法久住故。」在「十因緣中」,知恩報恩佔了一大半。因此,一個菩薩道的行者,必然是時刻充滿感恩與報恩之心。

 

  依據大乘「阿毘達磨」(梵文: Abhidharma,巴利文:Abhidhamma),舊譯「阿毘曇」,簡稱「毘曇」,意譯為「對法」、「無比法」、「大法」,為論書的一種,結集為論藏,收入三藏之中。它通常是針對「修多羅」即「經」中的觀點,進行統整與探討)所說的修學菩提心的因果次第,亦以「知母、念恩、念報恩」為菩提心的所依。若從無盡緣起去看,一切眾生無不是我往昔父母、眷屬,如是報恩之念油然而生。為報親恩,唯一正途就是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令他們到達究竟安樂的境地。(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土登翁修堪布:有一種死亡叫做犧牲
厭離娑婆會加強菩提心還是弱化?
5.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
《佛教格言》連載之「勝進心·出離心·菩提心—發菩提心」
如何愛天下蒼生?

TAG:感恩 | 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