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六道輪迴

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輪迴)是眾生輪迴之道途。正如《法華經》指:「六道眾生生死所趣。」十界中由下而上的六道分別是指: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六道輪迴的理論觀點最初來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世界觀。後來釋迦牟尼佛出世,隨順此世界觀用以度化世人斷諸煩惱永離生死。

  輪迴的原因存在於「十二因緣」中,佛教認為主要是由於「十二因緣」的無明引起的,無明就是對事物的本來面目的無知,由於無知就產生了「行」,各種不同的「行」會產生不同的業力,正是由於業力的存在,才為輪迴的進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佛教認為人死是依身前所造業力牽引至六道中,接受下一世的界報,如此輾轉受報,輪迴不停。

  六道表示因造作善惡各種業(行為、語言、思想皆稱為業)而帶來的六類果報,並隨順當時世界觀稱輪迴至某一道為「生」,離開某一道為「死」。眾生依此斷惡修善得真實利益。

  六道分別是:一、天道;二、阿修羅道;三、人道;四、 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

  人道和天道為善道,其中眾生造作善業多於惡業,樂多苦少。

  阿修羅道享有天人福報,但其心受種種染污,造種種不善業。並因此福報衰減,墮入人、畜生、餓鬼道中;而造作地獄業因的則會墮入地獄道中。

  畜生、餓鬼、地獄稱作三惡道,其中眾生造作惡業多於善業,苦多樂少。其中地獄眾生唯苦無樂。

  【三善道】

  * 天道:受人間以上勝妙果報之所。

  * 人道:人類之生所,有四洲之分。能稍修戒善感報而生。

  * 阿修羅道:大力神之生所。因常懷嗔心而好鬥,故以深山幽谷為所,與人隔離。

  【三惡道】

  * 畜生道:禽獸之生所。多以人界為依所,而眼可見。

  * 餓鬼道:常求飯食之鬼類生處。與人界共處,卻眼不可見。

  * 地獄道:惡人受苦痛之處,在地下受八寒八熱之苦。

  一切有情眾生,皆以其諸欲因緣,自作自受,在累世的業力牽引下,如車輪迴轉不已,因果循環,生死於六條道趣。具體去往何處是由所造諸業決定的。六道輪迴的善惡報趣,盡在人心的一念,能趨於善,即上升天界,起一念惡,即墮惡道,因果昭彰。

  故,人若有「正氣」,邪氣不能生。 人若有邪念,「邪氣」乘隙而入。

  因此,所謂「走火入魔」就是人先有邪念,邪氣乘隙而入者也。

  因果輪迴並不複雜與深奧。無論自己做了什麼,都要承擔責任,就是因果。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得苦果;怎樣的善得怎樣的福報,怎樣的惡得怎樣的苦報。你昨天早上起床之後洗臉、刷牙、吃早餐,今天還是要重複這些,明天還要繼續重複,這就叫輪迴,像輪子一樣周而復始的運動。

  什麼叫前世、今生、來世?過去的那一秒鐘,就是前世;現在這一秒鐘就是今生;還沒到來的那一秒鐘就是來世。「輪迴到底存不存在?我會不會有下輩子?」生命最後一秒鐘的下一秒,就是你的來世。我們無法預知這個時間什麼時候到來,只能做好準備,活著的時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六道輪迴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五陰盛苦。如此,六道輪迴可以說苦多於樂,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脫道論來說:「戒定慧,是解脫之道,守戒的人,是威儀的意義,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亂。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覺。所謂解脫,就是離開束縛的意思,用戒為初善,定是中善,慧為後善,如此產生禪定力求滅苦,最後才得解脫六道輪迴。」

  

  


推薦閱讀:

六道輪迴在輪迴什麼?
三生石的故事
《寂靜之道》:六道輪迴
念念還為我,往後是長劫輪迴
生死之謎——人類理智面臨的尖刻挑戰(生與死-佛教輪迴說 )

TAG:輪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