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立定志向,珍惜時光

   小孩假如不懂得珍惜時光,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有個父親他的孩子整天遊手好閒,他就拿了一根棍子,差不多八十公分長,到孩子面前就跟孩子說:孩子,人的一生就好像這根木棍一樣,八十年左右;前二十年你還在學習,對家庭、對社會沒有什麼大的幫助,所以這段時光沒有貢獻,我們把它減去,把它砍掉。他拿起斧頭,把前面二十公分長切掉。接著又說:人生六十歲以後身體比較衰老,也沒有力氣做事情,所以後面二十年也要去掉。說著就把木棍砍下去。父親接著又說:剩下的這一段,有三分之一都睡掉了,所以這一段也不能算。拿起來就把它砍了。在這個砍的過程,他的兒子心裡面都是一陣震撼。接著父親又說,你每天還要吃飯,還要拉哩拉雜的事,又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又要再砍一段。就砍下去。孩子跟父親講:父親,你別砍了,我知道了。父親接著說,你不會知道,你不明白,你這一生不知又要生多少場病,都要在病床上度過,這一段也不能算。又把它砍了。孩子感悟了,就跪下來。父親就跟他說,你看人生只剩這麼短,能夠真正做有意義的事,能夠真正孝順父母,奉獻社會,奉獻國家;既然都這麼短,你還拿來揮霍,那就太不應該了。 

   

   當孩子浪費時間,我們也要善巧方便,當然一開始要先讓他立定志向。很多讀經的孩子,薰習聖賢學問的孩子,你問他說:你為什麼要讀書?他們會怎麼回答?他們會說,我要作聖人,因為讀書志在聖賢。老師跟他們規定每天七點要念《弟子規》,所以他們都是六點半就起床,每天固定七點就開始讀誦。剛好過年期間孩子比較晚睡,他的母親怕他睡不夠,就把鬧鐘轉慢一個小時。結果這個孩子在六、七點的時候就醒過來,一看鬧鐘才五點多,所以又繼續睡。後來覺得不大對勁,因為其實人都有生理時鐘,他就走了出來,一看已經快八點了,孩子馬上放聲大哭,說怎麼快要八點了,我還沒念《弟子規》。你看孩子從小養成這麼好的習慣,而且這還包含了他對於老師的恭敬,他對於自己言語的承諾,不敢忘失。所以父母這麼做好不好?這個反教育。雖然少睡一點時間,但是孩子卻形成了很規律的生活,甚至於是對老師恭敬、對學問恭敬的態度。

  有個孩子他早上起床,然後刷牙洗臉,在那裡磨磨蹭蹭耽擱時間,因為現在刷牙的牙刷上面還有圖案,牙膏也有很漂亮的圖案,所以孩子一邊刷牙還一邊玩耍。他的母親看他這樣繼續下去,一定會遲到,可是也是按兵不動。到了學校以後,確實已經遲到了,母親就看著他上樓去。結果兒子沒有去參加升旗,因為其他同學都去升旗,媽媽就想,這個孩子一定會被老師批評。中午的時候,孩子回到家裡來,一看孩子的臉上沒有任何的慚愧,也警覺到老師沒有處罰、沒有批評他。當天下午,這個母親就打一通電話給老師,就跟老師說道:我兒子今天遲到了。老師一聽完,馬上就對家長說:沒關係,沒關係。結果母親就回答說:怎麼會沒關係?很有關係!孩子遲到,假如不馬上跟他講,他就養成壞習慣。結果這位老師就說:我還以為你是打電話來要跟老師解釋孩子為什麼遲到。接著家長就跟老師說:你要好好批評、處罰他,讓他有所警覺。結果老師回答:這個年頭還有家長來討批評、來討處罰的,已經不多見了。所以老師一邊笑也答應說:好好好,我下午一定好好批評他。

  下午放學回家,這個孩子一進到家裡,馬上去找鬧鐘。為什麼要找鬧鐘?明天不能遲到。馬上把它轉到六點半,心裡才比較安心,放著。母親一看,就走過來跟孩子講,你現在調六點半,待會吃飯的時候鬧鐘就響了;你要吃完飯,等過了六點半以後再去調整,明天就會響,因為鬧鐘是十二個小時,一天有兩個六點半。所以孩子也學習到,吃完飯以後才去調鬧鐘。往後都是自己起床,自己安排時間,不遲到。而且他不管到哪裡去,他都帶著自己的小鬧鐘,常常自己按時間自己起床。所以教育當中,慎於始很重要,第一次犯錯你能夠糾正他,他終身受益,我們對於孩子珍惜時間也要掌握機會來教導。

  曾國藩先生曾經說過,看一個家族是興是衰,可以從三個角度去看。第一個,就是他的後代子孫都睡到幾點?假如都睡到太陽高高掛,這個家的家風一定會敗下來,因為貪睡就會很懶散、很懶惰;孩子只要懶散、懶惰,他就會不勤勞;不勤勞,他就不會珍惜別人的勞動付出;不珍惜別人的付出,他就不會感恩。很多習性會有連帶關係,連帶影響。第二個角度,就是看他的後代子孫有沒有在幫忙做家事,有沒有勤奮?第三個角度,是要看他的後代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書籍?所以《朱子治家格言》也有提到「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因為不讀經書就不會明理;不明理,是非善惡都不能判斷清楚。 ——出自《弟子規》與佛法修學17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成普見如來那樣的佛?
市井們的志向:市井之徒亦可謀天下
《幸福錦囊集》:如何幫孩子立定人生志向,立志要趁早!
志向在商,定有財名的命格

TAG:孩子 | 時光 | 珍惜 | 志向 | 引導 | 珍惜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