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處世的金科玉律|治家教子的諄諄教誨|《格言聯璧》(二)
《格言聯璧》(清)金蘭生
【 前言】
《格言聯璧》自咸豐元年(1851年)刊行後,即廣為傳誦,所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貧富,家家置之於案,人人背誦習讀」。甚且將此書置於左右,朝夕參悟。蓋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以聖賢之智慧濟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啟蒙。其中不乏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治家教子的諄諄教誨,修身養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璣,句句中肯,雅俗共賞,發人深省。其說理之切、舉事之賅、擇辭之精、成篇之簡,皆冠絕古今,堪稱立身處世的金科玉律,修心養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作者自序】
余自道光丙午歲(1826年,道光二十六年),敬承先志,輯《幾希錄續刻》。刻工竣後,遍閱先哲語錄,遇有警世名言,輒手錄之。積久成帙,編為十類,題曰《覺覺錄》。惟卷帙繁多,工資艱巨,未能遽(立即)付梓人。因將錄內整句,先行刊布,名《格言聯璧》,以公同好。至全錄之刻,姑俟異日雲。
【 格言聯璧正文目錄】
一、學問類 [一、]
二、存養類 [四四、]
三、持躬類 [八七、]
四、養生類 [二一一、]
五、敦品類 [二三一、]
六、處事類 [二五一、]
七、接物類 [二八三、]
八、齊家類 [三八五、]
九、從政類 [四一七、]
十、惠吉類 [四七一、]
十一、悖凶類 [五三五、]
二O一、
[原文]
問消息於蓍龜,疑團空結;
祈福祉於奧灶,奢想徒勞。
[譯文]
想問卜未來,疑團仍舊存在。祈求福祉於鬼神,也是徒勞無用。
二O二、
[原文]
謙,美德也,過謙者懷詐;
默,懿行也,過默者藏奸。
[譯文]
謙虛是美德,但過於謙虛的人心懷詭詐;緘默是好的行為,但過於沉默的人則胸藏奸偽。
二O三
[原文]
直不犯禍,和不害義。
[譯文]
正直不會遭遇禍患,謙和不會損害道義。
二O四、
[原文]
圓融者無詭隨之態,
精細者無苛察之心,
方正者無乖拂之失,
沉默者無陰險之術,
誠篤者無椎魯之累,
光明者無淺露之病,
勁直者無徑情之偏,
執持者無拘泥之跡,
敏煉者無輕浮之狀。
[譯文]
性情圓融隨和的人沒有詭詐的神態,精明細心的人沒有苛刻審查的心思,行為方正的人沒有乖戾的行為,沉默的人沒有陰險的手段,誠信篤實的人沒有無能的牽累,光明正大的人沒有膚淺的缺點,剛直的人沒有性情上的偏失,果決的人沒有拘泥的毛病,達練的人沒有輕浮的外貌。
二O五、
[原文]
才不足則多謀,識不足則多事,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勇不足則多勞,明不足則多察,理不足則多辯,情不足則多儀。
[譯文]
才能不足的人計謀多,見識不夠的人事情多,威儀不足則使人怨怒多,誠信不夠則言語多,勇氣不足則辛勞多,明細不夠則多察查,事理不足則多辯論,情分不夠則多禮儀。
二O六、
[原文]
私恩煦感,仁之賊也;
直往輕擔,義之賊也;
足恭偽態,禮之賊也;
苛察歧疑,智之賊也;
苟約固守,信之賊也。
[譯文]
恩惠授予個人,是仁的危害;輕率從事而無擔當,是義的危害;偽裝恭敬的儀態,是禮的危害;細察而多疑,是智的危害;不能堅守誠信,是信的危害。
二O七、
[原文]
有殺之為仁、生之不為仁者。
有取之為義、與之為不義者。
有卑之為禮、尊之為非禮者。
有不知為智、知之為不智者。
有違言為信、踐言為非信者。
[譯文]
有為成仁而犧牲的人,苟活而為不仁的人。有自取為義的人,而給予則不為義的人。有卑下為禮的人,而位尊為背禮的人。有不知方為智的人,而知為不智的人。有違背約定為信的人,而實踐為不信的人。
二O八、
[原文]
愚忠愚孝,實能維天地綱常,惜不遇聖人裁成,未嘗入室;
大詐大奸,偏會建世間功業,倘非有英主駕馭,終必跳梁。
[譯文]
愚忠愚孝真能維繫天地間的倫常,可惜沒有聖人栽培,不能進一步登堂入室;大奸詐者 ,偏能建立人世間的功業,若不是有英明君主操控,最終必成跳樑小丑。
二O九、
[原文]
知其不可為而遂委心任之者,達人智士之見也;
知其不可為而猶竭力圖之者,忠臣孝子之心也。
[譯文]
知道事情做不成於是就聽之任之,這是聰明人的方法;知道事情做不成而竭盡全力的,這是忠臣孝子之心。
二一O、
[原文]
小人只怕他有才,有才以濟之,流害無窮;
君子只怕他無才,無才以行之,雖賢何補。
[譯文]
只怕小人有才能,幫助有才的小人後患無窮;只怕君子無才,無才而處事,即使賢德又有什麼補益。
【養生】
二一一、
[原文]
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
寡嗜欲,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譯文]
注意時令變化,節制飲食,這是從自己身體上驅除疾病的方法。減少嗜好情慾,戒除煩惱,這是從自己心理上消除疾病的方法。
二一二、
[原文]
少思慮以養心氣,寡色慾以養腎氣,常運動以養骨氣,
戒嗔怒以養肝氣,薄滋味以養胃氣,省言語以養神氣,
多讀書以養膽氣,順時令以養元氣。
[譯文]
減少思慮,來調養心氣;減少性慾來調養腎氣;不要妄動,來調養骨氣;戒止嗔怒,來調養肝氣;飲食素淡,來調養胃氣;減少話語,來調養神氣;博鑒群書,來調養膽氣;順應時令,來調養元氣。
二一三、
[原文]
憂愁則氣結,忿怒則氣逆,恐懼則氣陷,拘迫則氣鬱,急遽則氣耗。
[譯文]
憂傷愁苦,就會心氣滯結;忿怨憤怒,就會心氣橫逆不順;驚恐畏懼,就會心氣沉落不浮;拘謹固執,就會心氣紆鬱不釋;急躁浮囂,就會心氣損耗不足。
二一四、
[原文]
行欲徐而穩,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聲欲低而和。
[譯文]
走路,應緩慢又穩健;站立,應端直又恭敬;坐著,應端莊又平正;說話,應低沉又和緩。
二一五、
[原文]
心神欲靜,骨力欲動,胸懷欲開,筋骸欲硬,脊樑欲直,
腸胃欲凈,舌端欲卷,腳跟欲定,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譯文]
心神應該保持平靜穩定,骨力應該保持活動鍛煉,胸懷應該保持寬廣豁達,筋骨應該保持堅強硬朗,脊樑應該保持端正平直,腸胃應該保持素淡潔凈,舌端應該保持謹慎寡言,腳跟應該保持堅定不移,耳目應該保持聰明朗潔,精神應該保持正直無邪。
二一六、
[原文]
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誦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譯文]
經常靜坐思考,來收攏思想;減少飲酒色慾,來清理思想;摒除嗜好情慾,來修養思想;體味古人教訓,來警戒思想;悟察至理名言,來明確思想。
二一七、
[原文]
寵辱不驚,肝木自寧;
動靜以敬,心火自定;
飲食有節,脾土不泄;
調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慾,腎水自足。
[譯文]
遇寵辱而不驚則肝自寧,或動或靜只要慎重則心自靜,飲食有所節制則脾自安,調節呼吸少言語則肺自保全,淡泊少欲則腎氣自足。
二一八
[原文]
道生於安靜,德生於卑退,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
[譯文]
道自安靜之中得來,德于謙讓之中養成,福在清儉之中積累,命於和暢之中保全。
二一九、
[原文]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
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譯文]
天地不可一日無太和元氣,人心不可一日無歡喜情緒。
二二O、
[原文]
拙字可以寡過,
緩字可以免悔,
退字可以遠禍,
苟字可以養氣,
靜字以可益壽。
[譯文]
「拙」可以使人少過錯,「緩」可使人免後悔,「退」可遠離災禍,「苟」可使人養福,「靜」可使人長壽。
二二一
[原文]
毋以妄心戕真心,勿以客氣傷元氣。
[譯文]
不要以虛妄的心傷害自己的本心,不要因外在的因素傷害了自身。
二二二、
[原文]
拂意處要遣得過,
清苦日要守得過,
非理來要受得過,
忿怒時要耐得過,
嗜欲生要忍得過。
[譯文]
不如意的事要能排遣,日子清苦要能守得住,無道理的事要受得住,憤怒產生時要忍耐,慾望產生時要剋制。
二二三、
[原文]
言語知節,則愆尤少。
舉動知節,則悔吝少。
愛慕知節,則營求少。
歡樂知節,則禍敗少。
飲食知節,則疾病少。
[譯文]
說話有分寸則少得罪人;行為有節制則少悔恨;愛慕有節制則要求少;快樂有節制則禍敗少;飲食有節制則疾病少。
二二四、、
[原文]
人知言語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語乃所以養吾德;
人知飲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節飲食乃所以養吾身。
[譯文]
人都知道說話可以顯示自己的優點,但不知說話謹慎可以培養德性;人都知道飲食可以有益生命,卻不知節制飲食可以養生。
二二五、
[原文]
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
[譯文]
熱鬧的場合可以鍛煉心境,安靜可以養心,坐時可以守心,行動時可以考驗心靈,言時省心,動時制心。
二二六、
[原文]
榮枯倚伏,寸田自開惠逆,何須歷問塞翁;
修短參差,四體自造彭殤,似難專咎司命!
[譯文]
榮枯互為倚伏,心田開合一切由己,順與逆順其自然,何必去問別人?長與短,四時運行,長壽或短命,一切都是自然而成,何必去怪別人。
二二七、
[原文]
節慾以驅二豎,
修身以屈三彭,
安貧以聽五鬼,
息機以弭六賊。
[譯文]
節制慾念,修養身心,安貧樂道,摒除機巧,都是驅逐病魔的良方。
二二八、
[原文]
衰後罪孽,都是盛時作的;
老來疾病,都是壯年招的。
[譯文]
衰敗的惡果,都是強盛時不知修持而積累來的。人老後的疾病,都因年輕時不知養生而落下的。
二二九、
[原文]
敗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敗;
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傷。
[譯文]
敗壞德行的行為有許多,而酗酒必定敗德;傷害生命的行為也有許多,而好色必定傷生。
二三O、
[原文]
木有根則榮,根壞則枯;
魚有水則活,水涸則死;
燈有膏則明,膏盡則滅;
人有真精,保之則壽,戕之則夭。
[譯文]
樹木有根則繁茂,根腐則樹枯萎;魚有水才能活,水乾涸了魚則必死;燈有油才光亮,油盡則燈滅。人有真精神,保護則長壽,戕害則必死。
【敦品】
二三一、
[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譯文]
剛強純潔的高尚人品,要在烈火般艱苦的鬥爭中錘鍊;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必須在薄冰般險惡的環境里前進。
二三二、
[原文]
人以品為重,若有一點卑污之心,便非頂天立地漢子;
品以行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譯文]
人物以品格為重,假如存有一點卑劣污濁的思想,就不能稱為頂天立地的丈夫;品格以行為為重,假如做過一件令人慚愧 的事情,也不能尊為泰山北斗的人品。
二三三、
[原文]
人爭求榮,就其求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辱;
人爭恃寵,就其恃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賤。
[譯文]
世人不是都追求榮華的降臨嗎?應知:在他孜孜以求榮華時,已經蒙受盡人間的奇恥大辱了。世人不是都追求上司的寵幸嗎?應知:在他苦苦倚仗寵幸時,已經淪落到人間最卑賤之處了。
二三四、
[原文]
丈夫之高華,只在於功名氣節;
鄙夫之炫耀,但求諸服飾起居。
[譯文]
志士仁人所器重景仰的,是名聲、功業、道德、情操;凡夫俗子所追求炫耀的,是服裝、飾物、住宅、生活。
二三五、
[原文]
阿諛取容,男子恥為妾婦之道;
本真不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譯文]
曲意逢迎取得上司喜悅,男子漢不屑於小妾邀寵的勾當;人的本源本性尚未諳通,大丈夫仍保持純真樸拙的心田。
二三六、
[原文]
君子之事上也,也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必諂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譯文]
君子對待上司,一定是忠誠而恭敬的;接待下屬,必然是謙虛而和悅的。小人對待上司,一定是奉承而獻媚的;對待下屬,必然是傲慢而殘酷的。
二三七、
[原文]
立朝不是好官人,由居家不是好處士;
平素不是好處士,由小時不是好學生。
[譯文]
居家時不是有才德的人,入朝做官也不是好官。小時候不是一個好的學生,將來不能夠成為一個有才德的人。
二三八、
[原文]
做秀才如處子,要怕人。
既入仕如媳婦,要養人。
歸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譯文]
讀書學習的人要像閨中少女一樣小心謹慎對待別人。做官之後如同過了門的媳婦,要使百姓能各有所養。年老辭官後如同慈祥的老太婆,要擔負起教育後人的責任。
二三九、
[原文]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
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譯文]
貧賤時,對富貴漠然置之,他日得志一定不自矜;富貴之時,心中不忘貧賤之日,即便失卻富貴心中也必無怪怨。
二四O、
[原文]
貴人之前莫言賤,彼將謂我求其薦;
富人之前莫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憐。
[譯文]
在有地位的人面前不要訴說自己的卑賤,否則他會認為在要求他推薦。在富有的人面前不要說自己的貧困,否則他會認為在求他可憐。
二四一、
[原文]
小人專望受人恩,受過輒忘;
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必報。
[譯文]
小人專門期望他人的恩惠,但受恩後就忘;君子則不輕易受人恩惠,若受恩於人,則必定想法圖報。
二四二、
[原文]
處眾以和,貴有強毅不可奪之力;
持己以正,貴有圓通不固執之權。
[譯文]
以平和的態度與人相處,但貴在有堅定不移的原則。對待自己須剛正,但貴在處事圓融通達而不拘泥。
二四三、
[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
使人有乍處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譯文]
在別人面前受稱讚,不如背後沒有人說壞話;與人相處能使人獲得短暫快樂,不如與人長久相往而不使對方厭惡。
二四四、
[原文]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鳥,哀哉羞此七尺之軀;
暴同三足虎,毒比兩頭蛇,惜乎壞爾方寸之地。
[譯文]
諂媚像九尾狐,靈巧像百舌鳥,可悲啊,使七尺之軀蒙羞。暴戾如三腳老虎,惡毒如兩頭蛇,可惜你的心已敗壞。
二四五、
[原文]
到處傴僂笑伊首,何仇於天、何親於地;
終朝籌算問爾心,何輕於命、何重於財?
[譯文]
到處卑躬屈膝,可笑你的頭為什麼有仇於天而又有恩於地而抬不起來?終日謀盡計算,問你的心為什麼輕生命而重錢財?
二四六、
[原文]
富兒因求宦傾貲,污吏以黷貨失職。
[譯文]
富家子弟因求官位而傾家蕩產,貪污的官吏因貪財而失職守。
二四七、
[原文]
親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
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
[譯文]
親兄弟不和睦,家產像瓜一樣被切開;士大夫愛錢,不讀書卻追逐錢財。
二四八、
[原文]
士大夫當為子孫造福,不當為子孫求福。
謹家規,崇儉樸,教耕讀,積陰德,此造福也;
廣田宅,結姻緣,爭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
造福者,澹而長;求福者,濃而短。
[譯文]
讀書人要為子孫營造福祉而不是祈求福祉。嚴謹家規,崇尚儉樸,教導耕田讀書,累積陰德,這就是營造福祉。廣積土地房屋,拉攏關係爭取利益,買賣功名,這就是求福祉。營造福祉的,平淡而長久;祈求福祉的,濃郁卻短暫。
二四九、
[原文]
士大夫當為此生惜名,不當為此生市名。
敦詩書,尚氣節,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
競標榜,邀權費,務矯激,習模稜,此市名也。
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士大夫當為一家用財,不當為一家傷財。
濟宗黨,廣束修,救荒歉,創辦義舉,濟人利物,此用財也。
靡苑囿,教歌舞,奢燕會,積聚珍玩,賞目悅心,此傷財也。
用財者,損而盈;傷財者,滿而覆。
[譯文]
讀書人要為自己的一生愛惜名譽,不應為這一生出賣名譽。治理詩書,崇尚氣節,謹慎取予,嚴肅儀錶,這就是愛惜名譽。相互競爭標榜,攀附權貴,出盡風頭,不分是非,這就是出賣名譽。愛惜名譽的人清靜無為,出賣名譽的人急躁而拙劣。所以讀書人要管理錢財正當用途,而不是浪費金錢。救濟鄉親,聘請老師教學,賑濟荒年歉收,協助善行,這些是運用錢財。而花錢布置庭園,唱歌跳舞,大宴賓客,積聚寶物等,這些都是浪費金錢。善用金錢的人雖花錢但收穫豐盈,傷財的人積聚多但終將傾覆。
二五十、
[原文]
士大夫當為天下養身,不當為天下惜身。
省嗜欲,減思慮,戒忿怒,節飲食,此養身也。
規利害,避勞怨,營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
養身者,嗇而大;惜身者,膻而細。
[譯文]
做官的人應為肩負天下重任而養身,而不是為私家小利惜身。省卻嗜好慾念,減除煩惱憂慮,戒除憤怒,節制飲食,這就是養身。計較得失利益,規避辛勞哀怨,營造住宅房舍,以妻子兒女為重,這就是惜身。養身的人,不妄為而大方;惜身的人,腥膻而瑣碎。
【處事類】
二五一、
[原文]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
處難處之人愈宜厚,
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處至大之事愈宜平,
處疑難之際愈宜無意。
[譯文]
處理難以處理的事,越是需要舒緩;對待難以對待的人,越是需要寬厚;處置非常緊急的事情,越是需要從容;處置至關重大的事情,越是需要鎮定;處於遭到猜疑妒忌的艱難境地,越是需要胸中坦然,心無牽繫。
二五二、
[原文]
無事時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
有事時卻放下此心,坦坦然若無事。
無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變;
有事如無事,鎮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譯文]
沒有事情的時候,需要照管這顆心,小心謹慎,好像有事一樣;有了事情的時候,卻要放下這顆心,泰然自得,好像沒事一樣。沒有事情能像有事一樣提防,才可以平息意想不到的變故;有了事情能像無事一樣鎮定,才能消除事件過程中的危機。
二五三、
[原文]
當平常之日,應小事宜以應大事之心應之,蓋天理無小,即人事觀之,便有一個邪正,不可忽慢苟簡,須審事之邪正以應之方可;
及變故之來,處大事宜以處小事之心處之,蓋人事雖大,自天理觀之,只有一個是非,不可驚惶失措,但憑理之是非以處之便得。
[譯文]
在平安無事的日子裡,對待小的事情,應當用對待大事一樣慎重的態度去對待。因為天地間的道理不分大小,從眼前來看,都有一個邪惡和正當的界限,不能疏忽怠慢,苟且敷衍,必須辨明道理的邪惡和正當而後對待才行;等到意外事故發生時,處理大的事情,需要用處理小事一樣平靜的心理去處理。因為人世間的事情雖然很大,但從道理看,只有一個正確和錯誤的區別,不能驚恐張惶,失了主意,只要根據道理的正確和錯誤去處理就行了。
二五四、
[原文]
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
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譯文]
對舒緩的事情,要急速解決,因為思想敏銳,往往獲得成功;對急迫的事情,應沉穩處理,因為急躁忙亂,常常漏洞百出。
二五五、
[原文]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煩者,做不成一件事業。
[譯文]
不能檢查反省自己的人,看不出自身毛病;不能耐心忍受麻煩的人,終究是一事無成。
二五六、
[原文]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
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譯文]
天天向前走,即便千萬里路,也不嫌遠;常常動手做,縱有千萬件事,也不畏難。
二五七、
[原文]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譯文]
必須有寬容雅量方可有高尚的品德;必須有忍耐之心性,事情才能成功。
二五八、
[原文]
過去事,丟得一節是一節;
現在事,了得一節是一節;
未來事,省得一節是一節。
[譯文]
已往的事過去了便不再重提,現在的事做一件有一件的功勞,未來的事情省一件便省去許多麻煩。
二五九、
[原文]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
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譯文]
不懂裝懂,這是最愚蠢之舉;無事而自尋煩惱,這是命中福淺。
二六十、
[原文]
居處必先精勤,乃能閑暇;
凡事務求停妥,然後逍遙。
[譯文]
生活工作首先勤快才能有所閑暇,一切事務都能處理得當才能逍遙自在。
二六一、
[原文]
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閑字,閑字要從勤中得來;
天下最討便宜,是一勤字,勤字要從閑中做出。
[譯文]
天下人最能享受的是個「閑」字,但是閑適要從勤儉中得到。而天下最便宜的是個「勤」字,然而勤奮是從閑暇中做出。
二六二、
[原文]
自己做事,切須不可迂滯,不可反覆,不可瑣碎;
代人做事,極要耐得迂滯,耐得反覆,耐得瑣碎。
[譯文]
自己做事切不可拖泥帶水、反覆無常及瑣碎。替別人做事卻不能怕麻煩、不能怕反覆以及瑣碎。
二六三、
[原文]
謀人事如己事,而後慮之也審;
謀己事如人事,而後見之也明。
[譯文]
在策劃別人的事時好像在策劃自己的事,則思慮能周全。在策劃自己的事時如同策劃別人的事一樣,則旁人能看清一切。
二六四、
[原文]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譯文]
心中沒有成見則處事公平,心中沒有自我則光明正大。
二六五、
[原文]
置其身於是非之外,而後可以折是非之中;
置其身於利害之外,而後可以觀利害之變。
[譯文]
置身於是非之外,評斷是非才能客觀;置身於利害之外,才能看清利害的變化。
二六六、
[原文]
任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譯文]
當事人應置身於利害之外,提出倡議的人則應設身於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害得失。
二六七、
[原文]
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
[譯文]
沒事要戒掉一個「偷」字,有事要戒掉一個「亂」字。
二六八、
[原文]
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
未事而知來,始事而要終,定事而知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
[譯文]
能消除將要發生的事,遇到事情而能做彌補,事情發生後能挽救,這叫做達權,有才幹。知道將來的事,做事有始有終,已成的事能知其中的變化,這叫做深思熟慮、有見識。
二六九、
[原文]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開。
[譯文]
有見識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開。
二七十、
[原文]
救已敗之事者,如馭臨崖之馬,休輕策一鞭;
圖垂成之功者,如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棹。
[譯文]
挽救失敗的事,就好像駕馭懸崖邊的馬,不能輕拍一鞭。對於即將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灘,不能少停一槳。
二七一
[原文]
以真實肝膽待人,事雖未必成功,日後人必見我之肝膽;
以詐偽心腸處事,人即一時受惑,日後人必見我之心腸。
[譯文]
用真實之心待人,事情雖然不一定成功,但過後別人看見了我的誠意;用欺詐的心腸處理事情,別人雖然一時間受到迷惑,但過後別人必然見到你的虛偽狡詐。
二七二、
[原文]
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
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只怕立志不堅。
[譯文]
天下沒有不能教化的人,就害怕不誠心;天下沒有不能幹成的事,就怕立志不堅定。
二七三、
[原文]
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
[譯文]
與人相處,不能任性,要了解人情;行事也不能固執,要明白事理。
二七四、
[原文]
見事貴乎理明,處事貴乎心公。
[譯文]
看待事的可貴處在於明理,處事的可貴處在於內心公平。
二七五、
[原文]
於天理汲汲者,於人欲必淡;
於私事耽耽者,於公務必疏;
於虛文熠熠者,於本實必薄。
[譯文]
忙於追求天理的人,對人的慾望必定淡薄。忙於私事的人,處理公務必然粗心,追求虛飾外表的人,內在之心必定單薄。
二七六、
[原文]
君子當事,則小人皆為君子,至此不為君子,真小人也;
小人當事,則中人皆為小人,至此不為小人,真君子也。
[譯文]
君子掌權臨事,那麼連小人都能變為君子,處在這種情況里,還不能成為君子的,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小人了;小人弄權擅事,那麼一般人都淪為小人,處在這種局面下,仍然不淪為小人的,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了。
二七七、
[原文]
居官先厚民風,處事先求大體。
[譯文]
當官從政,首先要使民風民俗敦厚;處理事務,首先要抓住問題的本質。
二七八、
[原文]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
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譯文]
評論人物,應該充分肯定他的長處,寬容地諒解他的短處;辦理事務,應該首先弄清它的害處,然後再衡量它的利處。
二七九、
[原文]
小人處事,於利合者為利,於利背者為害;
君子處事,於義合者為利,於義背者為害。
[譯文]
小人辦事,處理的原則是私利,合於私利的就看作利,違背私利的就看作害;君子辦事,衡量的標準是道義,合於道義的就看作利,違反道義的就看作害。
二八十、
[原文]
只人情世故熟了,甚麼大事做不到;
只天理人心合了,甚麼好事做不成?
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
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譯文]
只要對人情世故熟悉了,還有什麼大事做不到?只要天理與人心吻合了,還有什麼好事辦不成?如果對某一件事情不留心,那麼這件事情就得不到應有的料理;如果對某一物品不留心,那麼這個物品就得不到合理的安排。
二八一、
[原文]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
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
[譯文]
對於手中緊急待辦的事情,千萬不要急躁,而應沉下心,詳慎周密地思考斟酌,對於已經考慮成熟的問題,千萬不要延緩,而應橫下心,果決神速地實施解決。
二八二、
[原文]
事有機緣,不先不後,剛剛湊巧;
命若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
[譯文]
做成一件事要有緣分,抓住機遇,準確把握其輕重緩急,會使其盡善盡美;如果時運不濟,抓不住機會,那麼每做一事,均不得成功。
【接物】
二八三、
[原文]
事屬暖昧,要思回護他,著不得一點攻訐的念頭;
人屬寒微,要思矜禮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氣象。
[譯文]
對待他人的隱私之事,應該委曲袒護,而不應有一星半點的聲張指責;對待貧寒而低微的人,須要憐憫禮遇,而不應有一絲一毫的傲慢輕視。
二八四、
[原文]
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
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閑談酒謔,慎勿形言。
[譯文]
對關係別人終身命運的事,即使是親歷的真實見聞,也不應開口;對能損傷我長厚風度的話,即便是茶餘飯後的笑談,也不可亂說。
二八五、
[原文]
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
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譯文]
思想嚴峻警覺,抵拒外物引誘腐蝕,就像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心地寬容和善,對於別人以誠相待,就像一片陽春無人不暖。
二八六、
[原文]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
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譯文]
對待自己,應該從優點裡檢查缺漏過失,這樣不僅是提高思想道德,而且能消除隱患;對待別人,應該從過失里尋找優點長處,這樣不僅能培養寬厚心地,而且能消除隔閡。
二八七、
[原文]
事後而議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絲毫放寬,試思己當其局,
未必能效彼萬一;
旁觀而論人短長,抉隱摘微,不留些須餘地,試思己受其毀,
未必能安意順承。
[譯文]
事情過後,議論他人得失,吹毛求疵,搜污索垢,常常是一絲不苟,言詞峻切;但是試想,如果自己處於當局,可能未必做到他人的萬分之一。坐視旁觀,妄評他人短長,抉隱批評,摘微指責,常常是宏論滔滔,不留餘地;但是試想,如果自己受到指摘,可能未必做到他人的心平氣和。
二八八、
[原文]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
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譯文]
遇到事情,要鎮定從容,即使此事紛繁雜亂,最終也能安排就緒;對待他人,要毫不偽詐,縱然對方如何狡黠,最終也會被感化獻誠。
二八九、
[原文]
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譯文]
公正使人清明,誠懇使人清明,從容自若使人清明。
二九十、
[原文]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
人用術,我以誠感之;
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譯文]
別人恃強,我以柔制勝;別人用計謀,我以誠懇感動他;別人意氣用事,我用道理說服他。
二九一、
[原文]
柔能制剛,遇赤子而賁育失其勇;
訥能屈辯,逢喑者而儀秦拙於詞。
[譯文]
柔能克剛,在初生的嬰兒面前,即使是孟賁和夏育也會失雲其剛勇;不善言談的人能使善辯之士屈服,在啞巴面前,即使是蘇秦和張儀也無言以對。
二九二、
[原文]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譯文]
使有智慧的人感到困擾的不是聰明的人,而是愚笨的人。使雄辯家說不出話的人,不是善辯的人,而是啞巴。使有勇力的人折服的,不是有勇力的人,而是怯懦的人。
二九三、
[原文]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
以無心,息天下之爭心。
[譯文]
用忍耐了解天下的麻煩事,用不爭的心平息天下相爭的心。
二九四、
[原文]
何以息謗?曰無辯;
何以止怨?曰不爭。
[譯文]
如何制止毀謗?只有不去辯白。如何停止怨恨,只有不去爭辯。
二九五、
[原文]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譯文]
別人毀謗我,與其與他辯解,不如寬忍他。別人欺侮我,與其提防,不如化解。
二九六、
[原文]
是非窩裡,人用口我用耳;
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後。
[譯文]
在是非圈子裡,人家用口說,我用耳朵聽。在熱鬧場合中,人家爭先向前,我則退後。
二九七、
[原文]
觀世間極惡事,則一咎一慝,盡可優容;
念古來極冤人,則一毀一辱,何須計較。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
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譯文]
看到人間最壞的事,盡可視而不見,則能悠然自在,想想自古以來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則毀辱有什麼好計較的呢?他有理,我無理,我讓他;相反地,他無理,我有理,則容忍他。
二九八、
[原文]
能容小人,是大人;
能培薄德,是厚德。
[譯文]
能容忍小人是胸懷寬大的人,能培養些許陰德,便是厚德。
二九九、
[原文]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
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譯文]
我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是君子,只要看每件事肯吃虧的人便是君子。我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是小人,只要看好佔便宜的人即是小人。
三OO、
[原文]
律身惟廉為宜,處世以退為尚。
[譯文]
自律只有廉潔最適宜,處事以不爭先為崇尚。
三O一、
[原文]
以仁義存心,以勤儉作家,以忍讓接物。
[譯文]
心中充滿仁義,持家要勤儉,用忍讓的態度待人處事。
三O二、
[原文]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嗜。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
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譯文]
路窄的地方,要留一點地方讓別人通過。好的味道,要留一些讓別人品嘗。負責處理困難的事要有力而沒怨言。與難以相處的人在一起,要心中有數而口中不說。
三O三、
[原文]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貧民不可威也。
[譯文]
窮途末路之敵不能追,隱約其辭的話不可深究,對貧苦之人不要施之以威福。
三O四、
[原文]
禍莫大於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辭色;
恥莫大於不恩人,而詐恩人之狀態。
[譯文]
最大的禍患是和人沒仇,卻作出一副仇人似的神色;最大的羞恥是沒有施恩於人,卻作出一副恩人似的姿態。
三O五、
[原文]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松後緊。
[譯文]
恩惠怕先多後少,威嚴怕先寬鬆後嚴格。
三O六、
[原文]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譯文]
善於使用威嚴態度的人不輕易發怒,善於施恩的人不亂施恩惠。
三O七、
[原文]
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
精明者,不使人有所容。
[譯文]
寬厚的人,不使別人有所倚恃;精明的人不使人無地自容。
三O八、
[原文]
事有知其當變,而不得不因者,善救之而已矣;
人有知其當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
[譯文]
有知道事情要變化而不得不順其自然的人,這是善於挽救罷了;有知道某人該退隱卻不得不用他的人,這是善於駕馭罷了。
三O九、
[原文]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
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譯文]
輕易相信,輕易發作用,是聽別人講話的忌;煽風激火,越激越厲,是勸別人從善的大忌。
三一O、
[原文]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譯文]
處理事情,應當留有充分餘地;勸勉從善,務必防止把話說絕。
三一一、
[原文]
施在我有餘之惠,則可以廣德;
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交。
[譯文]
把自己多餘的恩惠施給別人,就可以藉此擴大德化;贏得別人對自己的不盡情意,就可以更加保持友誼。
三一二、
[原文]
古人愛人之意多,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
今人惡人之意多,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譯文]
古人對別人多持友愛誠摯之情,所以人們容易知錯必改,以一片赤誠友愛之心待我,因此,我的教誨規勸就更加容易奏效;今人對別人常懷厭惡猜疑之心,所以人們甘心自暴自棄,以一種敵視提防之意待我,因此,我的批評引導就很難進行下去。
三一三、
[原文]
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譯文]
喜歡聽別人的過錯,不如喜歡聽到對自己過失的批評;願意矜誇自己長處,怎如願意對別長處的表彰宣揚。
三一四、
[原文]
聽其言必觀其行,是取人之道;
師其言不問其行,是取善之方。
[譯文]
不僅聽他談話內容如何,還要觀看他的道德行為,這是選用人才的正確方法;只按他談話的內容去做,不問他的道德行為如何,這是擇善而從的正確方法。
三一五、
[原文]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
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譯文]
評論別人的失誤,應當探討其根源,不能只拘泥於事情本身,學習別人的長處,應當效法他的言行,沒有必要探究其動機。
三一六、
[原文]
小人亦有好處,不可惡其人,並沒其是;
君子亦有過差,不可好其人,並飾其非。
[譯文]
小人也有其長處,不能因為厭惡其人,連同他的長處一起埋沒;君子也有過失,不能因為喜歡他而掩飾他的缺點。
三一七、
[原文]
小人固當遠,然斷不可顯為仇敵;
君子固當親,然亦不可曲為附和。
[譯文]
與小人應當遠離,但卻斷然不可樹為仇敵;和君子固當親近,但卻不能,曲意逢迎。
三一八、
[原文]
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
[譯文]
對待小人宜寬厚,防範小人要嚴密。
三一九、
[原文]
聞惡不可遽怒,恐為讒人泄忿;
聞善不可就親,恐引奸人進身。
[譯文]
聽到別人說自己壞話,不能馬上動怒,恐怕是喜歡說閑話的人故意泄忿。聽到別人說自己好,也不能馬上和他親近,否則將使狡詐的人靠近。
三二十、
[原文]
先去私心,而後可以治公事;
先平己見,而後可以聽人言。
[譯文]
去除心中的慾念,處理公事才能公平。去除心中的成見,才能聽得進別人的忠言。
三二一、
[原文]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譯文]
修鍊自己,以清心寡欲最為重要。在社會上做事,以謹慎說話為首先。
三二二、
[原文]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譯文]
最壞的行為莫過於放縱自己的願望,而最大的禍害莫過於挑撥別人的是非。
三二四、
[原文]
人生惟酒色機關,須百鍊此身成鐵漢;
世上有是非門戶,要三緘其口學金人。
[譯文]
人生的路途布滿酒色陷阱,要鍛煉自己成為不受誘惑的鐵漢。而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事非糾紛,要學金人一般保持沉默。
三二五、
[原文]
工於論列者,察己常闊疏;
狃於評騭者,發言多弊病。
[譯文]
專門論說別人的長短,對自己的行為則疏於反省。習慣攻擊正直的人,所說的話常常錯誤很多。
三二六、
[原文]
人情每見一人,始以為可親,久而厭生,又以為可惡,非明於理而復體之以情,未有不割席者;
人情每處一境,始以為甚樂,久而厭生,又以為甚苦,非平其心而復濟之以養,未有不思遷者。
[譯文]
常人在與人交往時,剛開始覺得親近,時間久了則感到厭惡,除非能明事理而又能體察人情,否則沒有不斷交的;人們每到新的環境,剛開始覺得很快樂,時間久了則感到苦悶,除非心平氣和,又能有所修養,否則沒有不想改變環境的。
三二七、
[原文]
觀富貴人,當觀其氣概,如溫厚和平者,則其榮必久,而其後必昌;
觀貧賤人,當觀其度量,如寬宏坦蕩者,則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
[譯文]
看富貴人,要看到他的氣度,如果性情平和,他的榮華才能長久,後代必能昌盛;而看貧賤人,應看他的度量,如果是寬宏大量,心胸坦蕩的人,那他的福氣必將來臨,而家境一定會富裕。
三二八、
[原文]
寬厚之人,吾師以養量;縝密之人,吾師以煉識;
慈惠之人,吾師以御下;儉約之人,吾師以居家;
明通之人,吾師以生慧;質樸之人,吾師以藏拙;
才智之人,吾師以應變;緘默之人,吾師以存神;
謙恭善下之人,吾師以親師友;
博學強識之人,吾師以廣見聞。
[譯文]
寬厚的人,要學習他的氣度;思維縝密的人,要學習他的達練識見;慈藹的人,要學習他的領導方法;節儉的人,要學習他的持家方法;聰明的人,要學習他的智慧;樸實的人,要學習他的精明不露;有才能的人,要學習他的應變;沉默的人,要學習他的心計;謙虛而善待下屬的人,要學習他親近師友;有學問的人,要學習他的廣博見聞。
三二九、
[原文]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譯文]
居家看他所親近的人,富貴看他的給予,發達看他的所為,窮困看他所不為,貧窮看他所不取。
三三十、
[原文]
取人之直,恕其戇。取人之朴,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
取人之敬,恕其疏。取人之辯,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
[譯文]
選取他的直率,寬恕他的憨傻。取他的純樸,寬恕他的愚鈍。取他的耿介,寬恕他的狹隘。取他的恭敬,寬恕他的疏漏。取他的辯才,寬恕他的放肆。取他的誠信,寬恕他們的拘謹。
三三一、
[原文]
遇剛鯁人,須耐他戾氣;遇俊逸人,須耐他妄氣;
遇樸厚人,須耐他滯氣;遇佻達人,須耐他浮氣。
[譯文]
遇到剛強耿直的之人,要忍耐他的暴躁。遇到駿逸洒脫之人,要忍耐他的狂妄之氣。遇到純樸之人,須忍耐他的遲鈍之氣。遇到佻達之人,要忍耐他的虛浮之氣。
三三二、
[原文]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
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譯文]
遇到狹隘急躁的人,我用寬宏大量來接受他;遇到險詐之人,我用坦蕩之心來對待他。
三三三、
[原文]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
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醜要包容得。
[譯文]
修身不能太潔白純凈,要一切污穢垢病都能容納;處事不能分得太清,要一切賢能愚美醜都能包容。
三三四、
[原文]
宇宙之大,何物不有,使擇物而取之,安得別立宇宙,置此所舍之物?
人心之廣,何人不容,使擇人而好之,安有別個人心,復容所惡之人?
[譯文]
世界之大,什麼東西沒有?假使擇取自己有用之物,怎麼能另外建立一個世界,放置不要的東西?人心廣大,什麼人不能容?假使選擇喜歡的人親近,怎麼能有另外一個人心,容納自己厭惡的人?
三三五、
[原文]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譯文]
道德高尚的人,性情和緩平允,認為別人都有可取之處,所以眼裡有許多值得讚許的人;道德低劣的人,性情尖刻狂傲,認為別人都是可憎可惡,所以眼裡有許多值得鄙棄的人。
三三六、
[原文]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譯文]
要求自己須嚴厲像秋風掃落葉一般,與人相處要像春風般溫暖和煦。
三三七、
[原文]
愛人而人不愛,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
愛人而人即愛,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謹焉。
[譯文]
愛護別人,但別人不愛護自己;敬重別人,但別人不敬重自己;君子就一定自我反省;愛護他人,而他人也愛護自己;敬重他人,而他人也敬重自己;君子應更加謙遜慎重。
三三八、
[原文]
人若近賢良,譬如紙一張,以紙包蘭麝,因香而得香;
人若近邪友,譬如一枝柳,以柳貫魚鱉,因臭而得臭。
[譯文]
人如果接近賢德之人,就如一張白紙,用白紙包裹芝蘭麝香,就會因香而得香;人假若接觸邪惡之友,就像一枝柳條,用柳條貫穿臭魚腐鱉,就會因臭而得臭。
三三九、
[原文]
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
人未己合,不可急與之合。
[譯文]
對於不了解自己的人不能讓他急於了解自己;對於彼此無交情的人,不能急於和他交為好友。
三四十、
[原文]
落落者難合,一合便不可離;
欣欣者易親,乍親忽然成怨。
[譯文]
孤獨的人難於和別人相處,但一旦相交,就情誼篤厚,永不分離,喜樂的人容易和別人相好,但好上三天,就驟然結怨,分道揚鑣。
三四一、
[原文]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
肯規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
[譯文]
向我討好諂媚的人一定也會加害於我,應特別留心防範他;願意規勸指教我的人一定也願意幫助我,應一心一意聽從他的批評。
三四二、
[原文]
出一個大傷元氣進士,不如出一個能積陰德平民;
交一個讀破萬卷邪士,不如交一個不識一字端人。
[譯文]
出現一個品行不端的高官,不如出一個積德行善的平民;與一個飽讀詩書的姦邪之人相交好,不如結交一位雖不識字但品行端正的人。
三四三、
[原文]
無事時,埋藏著許多小人;
多事時,識破了許多君子。
[譯文]
沒有事情的時候,人人都儼然君子模樣,小人之心藏而不露;有了麻煩之事,偽君子便紛紛暴露。
三四四、
[原文]
一種人難悅亦難事,只是度量褊狹,不失為君子;
一種人易事亦易悅,這是貪污軟弱,不免為小人。
[譯文]
有一種人難以取悅也難以相處,只是度量狹小,但不失為君子;另一種人容易共事也好相處,但是既貪污又軟弱,不免為小人。
三四五、
[原文]
大惡多從柔處伏,須防綿里之針;
深仇常自愛中來,宜防刀頭之蜜。
[譯文]
大的罪惡多潛伏於陰柔的地方,所以要謹慎防範像藏在棉被中的針一樣。深仇大恨常因愛而產生,所以要小心甜蜜背後的利刃。
三四六、
[原文]
惠我者小恩,攜我為善者大恩;
害我者小仇,引我為不善者大仇。
[譯文]
施惠我的是小恩,能提攜我從善的是大恩。害我的是小仇,引誘我做壞事的是大仇。
三四七、
[原文]
毋受小人私恩,受則恩不可酬;
毋犯士夫公怒,犯則怒不可救。
[譯文]
不要接受小人的恩惠,否則將難以回報。不要觸犯官吏的公憤,否則將無以救援。
三四八、
[原文]
喜時說盡知心,到失歡須防發泄;
惱時說盡傷心,恐再好自覺羞慚。
[譯文]
高興的時候說盡知心話,交情破裂時要防止惡言相向。生氣時說盡傷心話,恐怕和好時覺得羞愧。
三四九、
[原文]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
[譯文]
大喜之時不要向別人許諾什麼,盛怒中不要與別人說話。
三五十、
[原文]
頑石之中,良玉隱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
[譯文]
頑劣的石頭有美玉隱藏其中,寒冷的灰燼中亦有未燼的火星。
三五一、
[原文]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譯文]
一個人獨自靜坐時,要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和他人聊天閑談時,不要說人閑話。
三五二、
[原文]
對痴人莫說夢話,防所誤也;
見短人莫說矮話,避所忌也。
[譯文]
對痴傻的人不要說不可能的話,以免誤導他。見到矮小的人不要說不中聽的話,以避免忌諱。
三五三、
[原文]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
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至刻骨。
[譯文]
奉承人的話,有見識的人聽起來不一定喜悅;在背後議論別人是非,當事人恨之入骨。
三五四、
[原文]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譯文]
數落別人的過錯不能太過分,要想想他的承受能力。勸人為善也不能要求太高,應當使他儘力而為。
三五五、
[原文]
互鄉童子則進之,開其善也;
闕黨童子則抑之,勉其學也。
[譯文]
對於缺乏教養的孩子應教他上進,開導他從善;教養好的小孩應當抑制他的驕傲之氣,以勉其努力學習。
三五六、
[原文]
不可無不可,一世之識;
不可有不可,一人之心。
[譯文]
不能認為沒有什麼不可為的,這是沒有原則,這是人一生的見識;不能認為有些人和事不對,這是偏見,是一個人的本心。
三五七、
[原文]
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頑。
[譯文]
事情有急迫不能明白的,緩一段時間或許自己就會明白,不要急躁以免加速它的毀壞;人有想操縱他他卻不服從的,放任他或許他自己會省悟,不要太急於控制他以增加他的頑劣。
三五八、
[原文]
遇矜才者,毋以才相矜,但以愚敵其才,便可壓倒;
遇炫奇者,毋以奇相炫,但以常敵其奇,便可破除。
[譯文]
遇到自負自己的才學的人,不要以才華與他相比,只要用愚笨的方法與他的才能抗衡便可以制服他;遇到愛炫耀自己的人不要用奇特的東西向他炫耀,只要用平常的東西來與他的新奇對比,便能消除他的炫耀之心。
三五九、
[原文]
直道事人,虛衷御物。
[譯文]
以坦誠直率之心待人,以虛懷無偏見之心駕御萬物。
三六十、
[原文]
不近人情,舉足儘是危機;
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譯文]
不合乎人的常情,逆情悖理,必然抬腳走路就遇到危險;不體會客觀條件,異想天開,一些定會終身虛幻如夢境。
三六一、
[原文]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譯文]
對自身的性情不可放任,應用逆悖法遏制它,其方法關鍵在於忍讓;對世人的性情不可違背,應用順應法調和它,其方法關鍵在於寬恕。
三六二、
[原文]
仇莫深於不體人之私,而又苦之;
禍莫大於不諱人之短,而又訐之。
[譯文]
不體諒別人的隱私,並且困擾他,往往形成深仇大恨;不避忌別人的短處,而且攻擊他,常常釀成巨災大禍。
三六三、
[原文]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傷人以已甚必反傷。
[譯文]
羞辱別人,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物極必反,定使自身反受污辱;傷害他人,到了超過極限的程度,激怒對方,定會自己反遭傷害。
三六四、
[原文]
處富貴之時,要知貧賤的痛癢;
值少壯之日,須念衰老的辛酸;
[譯文]
處在豪富高貴的時候,應了解貧窮卑賤的生活痛苦;處於年輕力壯的光景,應思念年老體弱的悲愁辛酸。
三六五、
[原文]
入安樂之場,當體患難人景況;
居旁觀之地,要諒局內人苦心。
[譯文]
出入於安樂場所,應當體會人在患難中的景況;處於一個旁觀者的地位,務必體諒當事者的苦衷。
三六六、
[原文]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譯文]
遇到事情應先替別人著想,議論別人時要先想想自己。
三六七、
[原文]
欲勝人者先自勝,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譯文]
要想戰勝別人,先要戰勝自己;想要議論別人,先想一想自己;想要了解別人,先要了解自己。
三六八、
[原文]
待人三自反,處世兩如何。
[譯文]
待人須不斷反省自己,處世要仔細思量。
三六九、
[原文]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
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譯文]
對待富貴的人,做到有禮並不難,難在是否得體。對待貧賤的人,做到有恩不難,難在是否有禮。
三七十、
[原文]
對愁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
[譯文]
對憂愁的人不要顯露快樂,對傷心的人不要展現笑容,對失意的人不要表現矜持。
三七一、
[原文]
見人背語,勿傾耳竊聽;
入人之室,勿側目旁觀;
到人案頭,勿信手亂翻。
[譯文]
看著有人背著說話,不要去偷聽;到別人房內,不要東張西望;在別人書桌前,不要隨便亂翻。
三七二、
[原文]
不蹈無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門,不處藏物之所。
[譯文]
不進沒人的房間,不到有是非的地方,不在貯藏物品的地方停留。
三七三、
[原文]
俗語近於市,纖語近於娼,諢語近於優。
[譯文]
低俗的言語像市場人所說,挑逗的語言像娼門的人所說,嬉笑的言語像唱戲的人所說。
三七四、
[原文]
聞君子議論如啜苦茗,森嚴之後,甘芳溢頰;
聞小人言語如嚼糖霜,爽美之後,寒冰凝胸。
[譯文]
聽君子的議論像喝苦茶,苦澀之後,必覺甘美。聽到小人諂媚的言語像吃糖一樣,甘甜過後,便覺寒冷充塞胸中。
三七五、
[原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
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譯文]
凡以外在美貌取勝,內心均有不足。凡被姦邪所佔有的,皆無光明正大可言。
三七六、
[原文]
存乎天者,於我無與也;窮通得喪,吾聽之而已;
存乎我者,於人無與也;毀譽是非,吾置之而已。
[譯文]
由上天掌握的命運,我無法參與決定,窮困通達或得失,一切順其自然。我自己能掌握的事情,他人沒法決定,譽辱是非,一切隨它而去。
三七七、
[原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譯文]
小人喜歡聽到君子的過錯,君子則恥於聽到小人所做的壞事。
三七八、
[原文]
慕人善者,勿問其所以善,恐擬議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
濟人窮者,勿問其所以窮,恐憎惡之心生,而惻隱之心泯矣。
[譯文]
羨慕他人的善行,不要問他何以為善,恐怕自己有非分的想法,而效法為善的念頭消失。救濟貧困,不要問他何以貧困,恐怕厭惡感產生而同情心泯滅。
三七九、
[原文]
時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
功成名立之士,當觀其末路。
[譯文]
處於窮困無勢地位的人,應當探究他的本心;功成名就之士,應當觀看他的結局。
三八十、
[原文]
蹤多歷亂,定有必不得已之私;
言到支離,才是無可奈何之處。
[譯文]
經歷許多挫折,一定有迫不得已的隱衷;話未說完而無法說下去,才是無可奈何之處。
三八一、
[原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譯文]
恩惠不在於大小,而在於受恩者當時身處危境;怨恨不在多少,而在於是否傷心。
三八二、
[原文]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譯文]
不要因為小小的過節而疏遠親友,不要因為新近的怨恨而報怨舊時的恩情。
三八三、
[原文]
兩惠無不釋之怨,兩求無不合之交,兩怒無不成之禍。
[譯文]
兩人都對對方施以恩惠,沒有不可消釋的怨恨,兩人都求全沒有不能和好的友情,兩人都發怒沒有釀不成的禍患。
三八四、
[原文]
古之名望相近則相得,今之名望相近則相妒。
[譯文]
古時候名望相當的人能相處融洽,現今名望相當的人則相互妒忌。
【齊家類】
三八五、
[原文]
勤儉,治家之本。
忠孝,齊家之本。
謹慎,保家之本。
詩書,起家之本。
積善,傳家之本。
[譯文]
勤勞儉樸,是管理家務的根本;和諧安順,是整治家庭的根本;謹慎持重,是守護家業的根本;詩書文章,是振興家業的根本;忠孝道德,是承襲家業的根本。
三八六、
[原文]
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譯文]
對子女來說,世上沒有不對的父母;對兄弟來說,人生最珍視手足之情。
三八七、
[原文]
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友之兄弟;
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
以天地之心為心,天下不無愛之民物。
[譯文]
用父母的慈愛對待手足,那麼天下就不會有不友愛的兄弟了;用祖先的仁愛對待同宗,那麼天下就不會有不和睦的宗族了;用天地的博愛對待別人,那麼天下就不會有不敬愛的百姓了。
三八八、
[原文]
人君以天地之心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一之心矣;
臣工以國家之事為事,奴僕以家主之事為事,天下無不一之事矣。
[譯文]
國君用天地廣博的襟懷對待百姓,人們用父母慈愛的心田對待別人,那麼天下就沒有難以統一的思想了;大臣把朝廷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業,奴僕把主人的事當成自己的職責,那麼天下就沒有難於專一的事業了。
三八九、
[原文]
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
善毋望報,回頭但看爾兒孫。
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親者也,公姑得一孝婦,勝如得一孝子;
婦之孝,不如導孫以為孝,孫能娛親者也,祖父得一孝孫,又增一輩孝子。
[譯文]
孝順父母不辭辛勞,轉眼自己也為人父母。做好事不要期望回報,回頭便可看到自己的兒孫。兒子孝順不如媳婦孝順,因為媳婦能奉養雙親,父母能得到一個孝順媳婦勝過有一個孝順的兒子。孝順的媳婦不如孫子孝順,因為孫子能娛樂祖父母。祖父母得一孝順的孫子等於又增添一輩孝子。
三九十、
[原文]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
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譯文]
對父母生前致力完成的事,我要繼承遺志,努力完成;對父母生前深切惦念的人,我要親近他們,厚待他們。
三九一、
[原文]
婚而論財,究也夫婦之道喪;
葬而求福,究也父子之恩絕。
[譯文]
婚嫁如講究財禮的多少,夫婦之道最終會喪失殆盡;喪葬如乞求福穴,父子的情分終究也會斷絕。
三九二、
[原文]
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是也;
君子有百世之養,邱墓是也。
[譯文]
君子終生最黯淡傷神的,是每年父母的忌日;君子遺留下來供後人世代祭享的,只是隆起的墳丘。
三九三、
[原文]
兄弟一塊肉,婦人是刀錐;
兄弟一釜羹,婦人是鹽梅。
[譯文]
兄弟骨肉相連,而妻子是割開骨肉的刀子和利錐;兄弟同甘共苦吃的是一鍋飯,而妻子正像是或酸或鹹的調味品。
三九四、
[原文]
兄弟和其中自樂,子孫賢此外何求。
[譯文]
兄弟友家,其中自有和樂。子孫賢良,此外還有何求!
三九五、
[原文]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譯文]
心術不可違背天地意志,言行舉止要給子孫做榜樣。
三九六、
[原文]
現在之福,積自祖宗者,不可不惜;
將來之福,貽於子孫者,不可不培;
現在之福如點燈,隨點則隨竭;
將來之福如添油,愈添則愈明。
[譯文]
現在所享的福澤是祖宗所給,不能不愛惜;將來的福澤是留給子孫的,不能不培植。現在我享的福澤像點油燈,即將枯竭,未來的福澤像添油,愈加愈亮。
三九七、
[原文]
問祖宗之澤,吾享者是,當念積累之難;
問子孫之福,吾貽者是,要思傾覆之易。
[譯文]
問祖宗的福澤在哪裡?我現在享受的就是,要體念當初祖宗積德的艱苦。問子孫的福澤在哪裡?我所遺留的就是,要想到傾覆是很容易的。
三九八、
[原文]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吾謂昨日以前,爾父爾祖,皆前世也。
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吾謂今日以後,爾子爾孫,皆後世也。
[譯文]
要知道前世的因是什麼?就是現在所承受的,我所謂昨日以前,就是祖父、父親都是所謂的前世。要知道後世的因,就是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我所謂今日以後,就是子女、孫子都是所謂後世。
三九九、
[原文]
祖宗富貴,自詩書中來,子孫享富貴,則棄詩書矣;
祖宗家業,自勤儉中來,子孫享家業,則忘勤儉矣。
[譯文]
祖宗的富貴從詩書中來,子孫享受富貴,則拋棄讀書了。祖宗的家業從勤儉中來,子孫享受祖先的產業而忘了勤儉。
四OO、
[原文]
近處不能感動,未有能及遠者;
小處不能調理,未有能治大者;
親者不能聯屬,未有能格疏者;
一家生理不能全備,未有能安養百姓者;
一家子弟不率規矩,未有能教誨他人者。
[譯文]
親近的人不能受感動,就無法感化遠近的人。小事情不能調理,就不能治理大事。親友不能聯屬,就不能匡正關係疏遠的人。一家的生計不能照料,就不能安養人民,家中的子弟不守規矩,就不能教誨他人。
推薦閱讀:
※處世經(第五章)
※人生處世;婆媳道
※處世三大奇書之——圍爐夜話(下)
※處世無奇忍自高:人生座右銘
※【處世至理】欣賞別人是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