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與風水理論與流派

中國古代建築與風水理論與流派分布

 

唐朝統 治者除了大力推崇佛教外,對道教的長生成仙之道也頂禮拜膜。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及唐高宗李治竟因長期服用仙家的「長生藥」金丹而導致汞中毒而死亡.可見道教在唐代受到了何等的重視。

從道教教理教義上看,中國古代社會的天人合一、道家思想、天人感應以及讖緯之學等宗教色彩較濃的東西,與殷商時代的鬼神崇拜、戰國時期的神仙信仰和東漢黃老道精氣學說,都是道教神學理論的思想源泉。古代巫祝的占卜、祈禱,方士的候神、求仙等等,靡不為道教所承襲。道教所崇奉的天神、地抵、仙人,莫不由歷代相沿流傳而來。道教樂生、重生、期望「得道」成仙不死而「長視久生」,同天地共存,與自然一體。因此,道士們便積極尋求使.人長壽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道功道術。從理論上講,道教強調形神相融,生道合人,認為欲長生便必須安神固形,性命雙修,於是乃有所謂性功和命功之分。性功修心,命功鍊形,所以道教所行養生之術很多,如外丹、內丹、服氣、吐納、胎息、服餌、辟穀、存思、導引、行嬌、動功等等(圖1 一6 )。道教無術不行、道寓於術,所以道教又貴術、重術,把古代所流行的養生之術皆吸取進來,並加以宗教地解釋與發揮。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起源於民間信仰,所以其組成含有大量的民間世俗內容,如書符招仙、符篆齋故等。作為神秘的符咒和儀式,它能役使鬼神,祈晴求雨,攘災去禍。道教中的這些鬼神觀念、神仙方術等均為堪輿家所吸收,致使風水術迷信成份進一步加強。

概括說來,魏晉至唐這段時期包括唐代以後,風水學的特點是葬地選擇越來越受重視,風水著作也是多以《 葬經》 命名,內容多與陰宅墓葬有關。它除了繼承陰陽五行和夭人感應諸法之外,十分重視審察山川形勢,講究宮宅墓穴的方位、向背、排列位置等。從已發掘的唐代墓葬型制和埋葬習俗看,在很多地方都是根據當時堪輿家所規定的制度來安排的。特別是在葬式、隨葬明器、葬是選擇和墓區地面建築方面等,與堪輿術的關係尤為密切。

宋元明清時期,宋明理學、心學成為這個時期哲學思想的主流。周敦頤的《 太極圖說》 的太極和陰陽八卦的圖式和闡釋理論,被風水學理論吸收發揮。此時指南針羅盤業已廣泛應用,使風水學的理氣內容更加繁複與充實。因此這個時期的風水之說極為風靡。在宋代編纂的《冊府元龜》 中,其《 明地理篇》 內容都是講相宅相墓的事,看來此時已把相宅相墓之事與地理學一起來研究。北宋司馬光曾論述了當時迷信地理風水及所產生的不良後果的情況。《司馬氏書儀》 卷七記載:

世俗信葬師之說,既擇年月日時,又擇山水形勢,以為子孫貧富責殘,賢愚壽夭,盡繫於)匕。又葬師所有之書,人人異同,此以為吉,彼以為凶,爭論紛紜,無時可決。其屍框或寄僧寺,或委遠方,至有終身不葬,或子孫衰替,忘失處所,遂弁捐不葬者。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按風水之說選葬,可以發家致富,把它看成是如向經營生意投資一般。因此專為人看風水的「葬師」、「陰陽先生」成為一種職業。為維護職業的生意,葬師們則互立門戶,各有師承,學理互不相通,甚至相互排斥。宋後國內戰亂疊起,使金元時期迷信風水之風更甚,如山西地區曾屢次增訂刻印堪輿書《地理新書》 就可說明這一點。

明清時期,山川形勢仍然受到風水學的重視。明清王室建立了龐大的陵區,使風水地理的運用幾達頂峰。此時常有以「地理」命名的堪輿書,如蕭克的《地理正宗》 、徐善繼的《 地理人子須知》 、蔣平階補傳的《 地理辨證》 、葉九升的《 地理大成》 等。另外,關於風水的重要著述還有繆希雍的《 葬經翼》 、劉基的《堪輿漫興》 等,均對風水地理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在陽宅(住宅)方面,受宋明理學、心學的影響,明代以後各流派之間大多摒棄固守門戶之見,而直接採用八卦方位、以及陰陽五行生剋的原理,定出了堪輿九星及其吉凶,以及一系列吉凶名稱代詞,形成了以四吉四凶確定房、門、床、灶方位的方法和完整的理論體系。其時又陸續出版了吳算的《陽宅撮要》 及《 八宅明鏡》 、《 金光斗臨經》 、《 陽宅三要》 、《 陽宅十書》 等術書,使陽宅術廣泛流傳開來。《 清史稿》 著錄風水書達二百二十卷之多,可見當時風水術流行之甚。

起初,風水術只是以口授心傳的方式傳播,其後才有刻印書籍流行,不過其多為皇家或官府嚴格控制著,成為高官巨賈的秘抄對象。然而至明清,皇家大興風水,不僅請風水大師四處覓「風水寶地」,而且官方編纂的《永樂大典》 、《 四庫全書》 、《 古今圖書集成》 等大型類書均收錄了若干風水內容,使風水理論趨向「公開化」、「正規化」、「合理化」。上行下效,明清民間風水書籍刊印層出,風水之事愈演愈烈。

 

風水理論與流派分布

 

與中國文化的源起發展於黃河中下游相一致,早期的風水學發生並分布於陝西、河南、山西一帶。隨著中國版圖的擴大和南北文化的交流,風水學也流傳開來,遍及全國各地。宋代以後,尤其活躍於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台灣等江南嶺南地域。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推測有以下幾點:

① 晉室東渡和安史之亂,使大批中原人士南渡,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多由知識分子充任的堪輿家也將堪輿術帶來南方;

② 該地域屬古荊楚、吳越之邦,其「巫文化」盛行,堪輿學在此地的傳播有較適宜的文化基礎(圖1 一9 ) ;

③ 該區多山多水,風土溫潤,使風水形法理論大顯身手。同時,該區氣候濕熱,人們發病率相對較高,故建房特別注重擇地,這是風水學盛行的客觀自然條件;

④ 宋以後,程朱理學、王陽明心學在此地影響較大,而且地理學、天文學和建築學都有了很大發展;

 

  

圖1一5 湖化擂鼓墩l 號慕內棺神像

⑤ 江南地區為偏安之地,經濟發達,具有雄厚的物質經濟基礎。達官貴人,富商巨賈為求好風水,一擲千金,不足為惜,相互攀比,漸成風氣。堪輿術和堪輿家的宏觀時間的分布過程和空間流布範圍,通過「堪輿名流時空分布圖」可以了解其大致情況。   

至於風水學的流派,丁茵朴在《 風水祛惑》 中說:「風水之術,大抵不出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之理氣。唐宋時人,各有宗派授受,自立門戶,不相通用。」風水學的這兩大派系,約在公元三世紀時就已經形成了。源自陝西的形勢派,其理論主要與土地、山脈、河流的走向,形狀和數量等自然環境有關。唐代以後,這個學派主要活動根據地在江西一帶,形成後來的江西「玄空學」派。對此派的主要人物與主張,清人趙翼在《陝余叢考》 作了簡明的概括:

後世為其術者分為二宗。…… 一曰江西之法,肇於贛州楊筠松、曾文迪、賴大有、謝子逸輩,其為說主於形勢,原其所起,既其所止,以定向位,專指龍、穴、砂、水之相配。

另一派則是源於漢代中原的圖宅術,後來興盛於福建的理氣派。這一派依靠羅盤,強調八卦干支、陰陽五行的生克及方位的重要性。對此,《孩余叢考》 又說:

一日及宅之法,始於Ik1 中,至宋王飯乃大行其說,生於星卦,陽山陽向,陰山陰向,純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

這說明福建派主張的是理氣宅法原理,側重於建築的方位理氣的推演,又稱之為「理法」派。江西派側重於對建築的山水形勢的觀察,所以又稱之為「形法」派。元代趙有《葬書問對》 說:「閩士有求葬法於江西者,不遇其人,遂泛觀諸郡名跡,以羅鏡測之,各識其方,以相參合。」文中「羅鏡」指「羅經」,也就是羅盤。由此可見,兩派也趨向相互補充,從而進一步完善各自的理論體系。明清時,總得說來,形勢派較理氣派更為流行,這大概是因為形勢派所主張的理論與實踐活動,具有直觀外在的形狀感受和一定的物質功能,而更易被人們接受罷了。「形法」派和「理法」派如進一步劃分,又各有注重房屋營建的「陽宅」派和注重墳墓營建的「陰宅」派的區別。

早期的風水學家往往是兼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於一身,有些甚至是高官厚祿。而多數實際情況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兼習或精通堪輿風水術。

戰國時的椿里子曾做過宰相,晉代的郭璞則是一個地理學家和城市規劃師,他曾為當時的幾個城市選址、唐代一行禪師張遂,則是著名的天文學家,他改進了黃道游儀、渾儀等天文儀器,並創造了我國歷史上最優秀的曆法之一― 大衍曆,因他同時精通六壬和堪輿術,《 古今圖書集成》 將他列人堪輿名流列傳。同代的李淳風也是天文學家、數學家和史學家,曾任太史令,著有《 乙日佔》 、《 陰陽正要》、《 典章文物志》 、《 秘閣錄》 等,並參與撰寫《 晉書》 、《 隋書》 中的天文志、律曆志及《 算經十書》 ,在諸多學科均有貢獻(圖1 一11 )。唐代中葉以後,風水學家學識越來越專,出現了眾多的專營風水學的人,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著名的風水學家仍屬於半天文學家、半地理學家、陰陽術數家或佛教徒、道教徒那些類型的人。例如風水學歷史的重要人物唐代的楊箔松,《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認為*葯松不見於史傳,帷術家相傳,以為瑪松名益,竇州人,掌靈台地理,官至金縈光祿大夫。廣明中,遇黃巢犯闊,竊禁中玉函秘術以逃,後往來於度州。無稽之談,蓋不足信也。

但《 江西通志》 記載說:

筠松,竇州人,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縈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髮入昆崙山步龍。一過度州,以地理術行於世,稱救貧仙人是也。卒於度,葬雩中藥口。

 

 

 

圖l 一6 一行禪師

《 堪輿名流列傳》 還記載其著有《 疑龍經》、《 撼龍經》 、《 立錐賦》 、《 黑囊經》 、《 三十六龍》 等書,風水家曾文遺、范越鳳、厲伯紹、劉森等人均師法楊箔松。不管怎樣,其著述的風水形法理論,為後世風水家所推崇備至。

宋代的王伍原在朝廷做官,後因獲罪而貶居江西贛州,定居松源。著有《 心經》 、《 問答語錄》 等風水書。王伍推崇陰陽理氣,是風水學歷史中理氣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廖均卿是明代著名江西形法派風水大師,《江西通志》 說:

均卿羾之裔,成祖卜壽陵,久不得吉壤,永樂七年仁孝皇后未葬,禮部尚書趙端引均卿至昌平縣,得縣東黃土山最吉,車駕即日臨視,定議封為天壽山,命武義伯王通等董役,授均卿官。

廖均卿因精於風水堪輿,受到了明朝廷的重視,在明陵(明十三陵)的選址勘察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後得首封爵。然而,像廖均卿這樣好運氣的人並不多,給清道光皇帝選陵址的風水大師戴均元卻因龍穴出水,而被抄家問罪,九族受累。

在民間,看風水作為一種職業,風水師主要從事住宅地基的選擇和朝向的確定,修正原住宅的朝向與布局,以及選定墳墓的位置。一般情況下,他們既扮演著術士的角色,又起著環境規劃師的作用。他們具有一定文化,閱讀有關的書籍,觀察自然現象,研究人與宇宙的關係,掌握了關於人和大地的神秘而又世俗的知識。作為術士,他們為人占卜推算,以晦澀難懂的言詞與方術向人們闡述各種可見或不可見的現象和宇宙的神秘力量,以確定人在宇宙中應有的位置。作為環境規劃師,他們善於觀察自然界環境的狀況,分析自然界的各種構成因素,如山脈、河流、樹木、風向、氣流和星象等。他們收集自然環境中的各種資料,研究掌握這些跡象的徵兆,例如風流、月暈、雨水、植物種類和葉色、氣味、水流、昆蟲和動物習性,甚至石頭的潮濕等等。從這些專門的經驗知識中,他們可以推知出何處是適宜人的居住處。

當然,同大多數行業里的人一樣,風水師有真才實學的聰明人,深諳天文地理諸學;也有,充內行的人,僅僅靠玩弄陰陽術數把戲。前者不僅為人選吉地,有時還參與調停當地的一些民間糾紛,因而擁有受人尊敬的地位。而後者則利用人們趨吉避凶、招財進寶的心理,以花言巧語騙取人們的錢財。當然,以風水作為騙術是不能長久的,這些人的謊言或遭到人們的鄙視,或成為人們的笑料。所以在古代那些對風水持懷疑態度的人,常用「風水先主」作為騙子的代名詞。

清代時,風水師的社會地位還是不低的,在民間流傳的社會職業等級排列的「上九流」、「下九流」中,風水師排在「上九流」的第四位,僅次於師爺、醫生和畫工。

在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較大的國度里,如朝鮮、日本、寮國萬泰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都有關於風水的各種活動,以致演變成為滿足當地需求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因氣候濕熱,人死了以後,不能在地上久放,必須儘快入葬,因此,從事掘墓工作的農民人數眾多,而看風水相墓地則變成了眾所周知的職業。

 
推薦閱讀:

宋元明清時期的古人是怎麼熬過夏天的?
李子遲:古代12篇描述亭台樓閣的著名詩文
商朝夏朝是同一個民族嗎?商朝這些人來自哪裡?
扒一扒古代宅女的神奇化妝術
日常屍體如何防腐?

TAG:建築 | 中國 | 古代 | 理論 | 風水 | 中國古代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