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閑來無事說韓信

劉邦:「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蕭何:「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蘇軾:「抱王霸之大略,昔英雄之壯國,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一飯之恩、胯下之辱、蕭何月下追韓信、國士無雙、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多多益善、狡兔死良弓藏獵狗烹、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象棋的傳說、風箏的傳說、三不死的傳說……千百年來,人們津津樂道著韓信的故事,對他功過是非的爭議也從未平息過……

據說韓信少年時家境貧寒,窮困潦倒,他經常來蕭湖邊垂釣、練劍、讀兵書。由於專心練劍讀兵書,韓信很少釣到魚,有時整天也釣不到一條魚。他身無分文,餓得發昏,在湖邊漂洗衣服的漂母就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一連數天,韓信就吃漂母勻給他的飯。一日韓信對漂母說:「他日我若是發達了,一定重重酬謝你!」漂母聽後非常不悅,說:「我讓飯給你吃,並不指望你回報。再說你一個大男子漢,連自己都養不活,拿什麼來報答我?」韓信聞言羞愧不已,他後來成為叱吒風雲的一代戰神,與漂母的激勵不無關係。

韓信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尋到漂母后贈予千金,漂母拒不接收。漂母因毫無功利的賜飯 善舉而千古流芳,被譽為「中國古代三母」之首。千百年來,韓信的傳奇一生也令無數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竟相吟詩作賦。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均駐嗶淮安。他在淮安留有二十幾首詩,其中有一首是專寫韓信的。詩曰:「洴澼恍人識俊雄,偶然一飯濟途窮。叢祠不斷故鄉火,凍浦猶存沉釣風。奚異三千六百軸,輸他濟北谷城翁。淮陰生死由巾幗,是始須知以是終。」古人曾在韓侯釣台南側建御碑亭保存此詩,後毀於動亂。現在的御詩碑馱在一個巨大的烏龜身上,頗具皇家氣勢。

少年韓信窮困落魄,卻胸懷大志,已經顯現出不同於常人的地方。矗立在興文街的「胯下橋」碑坊向我無聲訴說著二千多年前的那一幕:衣衫襤褸的韓信身掛長劍,有氣無力地行走煕煕攘攘的大街上,他已經兩天沒吃飯了。「站住!」滿臉橫肉的屠夫擋住了他的去路,「你也配掛長劍?我呸!今天你不拿劍刺死我,就從我胯下鑽過去!」年輕氣盛的韓信手按劍柄,血往上涌。「刺他!刺死他……快刺啊!」圍上來的路人聒噪著。然而令看客們大失所望的是,韓信卻匍匐著身子,慢慢從屠夫胯下鑽過。「膽小鬼!懦夫!」唾沫、爛菜葉、臭雞蛋一起飛向韓信……

後來韓信仗劍參加推翻暴秦的義軍,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卓越功勛。屠夫聽說後,害怕韓信報胯下之辱而遠遁他鄉。韓信派人找到屠夫,非但沒有懲罰他,還讓他做了校尉。韓信對部下說:「當年我若刺死他,今天還能名揚天下嗎?」韓信為西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卻遭到漢高祖劉邦的猜忌。他初封齊王,後徙為楚王,最後被貶為淮陰侯,封地就在自己的故鄉。公元前196年,年僅三十五歲的韓信被蕭何和呂后設計騙入長樂宮鍾室殺害,夷滅三族。「生死一知已,存亡兩婦人」,後人用十個字濃縮了他的一生,意味深長。韓信出身低微,身逢亂世,拜將封侯,大展雄才。正值英年的韓信沒有死於戰場,卻亡於婦人之手,其悲情人生讓人唏噓不已。他的死固然有功高震主、劉邦猜忌的因素,但與他恃才傲物的個性也有關係。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貶為淮陰侯後,對與絳侯周勃、穎陽侯灌嬰處於相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日,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大禮恭迎恭送說:「大王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榮耀。」韓信出門後仰天長笑:「我這輩子怎麼與這種人同列?」同是「興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功成身退,而韓信一再被貶,卻不知道收斂和防範。最終落得被殺和滅族的凄涼下場,也在情理之中。正如乾隆皇帝詩中所言:「淮陰生死由巾幗,是始須知以是終『』。


推薦閱讀:

東方縱橫--往事與隨想--韓信被誅:不知進退的功臣的悲慘結局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為何必死無疑?
」兵仙「韓信為何非死不可?劉邦為何不忍心也要殺掉他?
一代兵仙:韓信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