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多元性與互補性:-駁那些給伊斯蘭文化造謠的人
文化的多元性與互補性:-駁那些給伊斯蘭文化造謠的人
「最近一些不了解伊斯蘭和穆斯林,甚至對伊斯蘭和穆斯林有嚴重偏見的人,在一些帖子里大放厥詞,說什麼回民起義與屠殺其他民族,還為左宗棠、董福祥等人辯護。其實這些都是天涯和漢網裡的文化垃圾,其目的是再次挑起民族隔閡和矛盾。」
在其他的網站明目張胆的辱罵伊斯蘭教,說伊斯蘭教是儒家文化最大的敵人。我實在可笑,從唐王朝就進入中國的伊斯蘭教為何現在才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威脅。其實文化是有很大的互補性,伊斯蘭文化對於中國文化的互補是毋庸置疑的。強大的儒家文化在中國生存了五千多年。為何今天才這樣。這些人其用心可謂明白不過了。對於文化的種類這裡必須作以解釋:在過去若干千年的人類歷史上,民族和國家,不論大小久暫,幾乎都在廣義的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些貢獻大小不同,性質不同,內容不同,影響不同,深淺不同,長短不同:但其為貢獻則一也。人類的文化寶庫是眾多的民族或國家共同建造成的。使用一個文縐縐的術語,就是「文化多元主義」。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民族創造了文化,是法西斯分子的話,為我們所不能取。
文化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文化一旦產生,立即向外擴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化交流」。文化決不獨佔山頭,進行割據,從而稱王稱霸,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世襲珍藏,把自己孤立起來。文化是「天下為公」的。不管膚色,不擇遠近,傳播擴散。人類到了今天,之所以能隨時進步,對大自然,對社會,對自己內心認識得越來越深入細緻,為自己謀的福利越來越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交流。
文化雖然千差萬殊,各有各的特點;但卻又能形成體系。特點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組成了一個體系。大致可分為四個體系: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自古希臘、羅馬一直到今天的歐美的文化體系。再擴而大之,全人類文化又可以分為兩大文化體系:前三者共同組成東方文化體系,後一者為西方文化體系。人類並沒有創造出第三種大文化體系。
東西方文化體系的差別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東方主綜合,西方主分析。對西方的文化,魯迅先生曾主張「拿來主義。」這個主義至今也沒有過時。過去我們拿來,今天我們仍然拿來,只要拿得不過頭,不把西方文化的糟粕和垃圾一併拿來,就是好事,就會對我們國家的建設有利。
現在該談談同是東方文化體系中的儒家文化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互補了。中國儒家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總之,中國文化主張人與大自然是朋友,不是敵人,不能講什麼「征服」。只有在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條件下,才能伸手向大自然索取人類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也只有這樣,人類的前途才有保障。而伊斯蘭文化的核心也是敬主愛人,人類是真主派遣到大地上的「哈里發」,代治者。對於大自然要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這是安拉給人類的恩典。《古蘭經》云:『你們吃,你們喝,但你們不要過分。』這和中國的儒家思想不謀而合的。難道伊斯蘭文化還是儒家文化最大的威脅嗎?
一、對伊斯蘭文化的誤解提及伊斯蘭或穆斯林,現在有不少人會將它與落後、愚昧、紛爭、極端乃至恐怖等負面形象聯繫起來,所以如此,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對伊斯蘭文化的誤解和曲解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對伊斯蘭文化的誤解和曲解,既有有意的,也有無意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外部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對伊斯蘭文化的誤解由來已久,而且往往是有意的曲解甚至是肆意歪曲。這與西方世界一直力圖分化、破壞伊斯蘭世界的團結,從而更有效的對東方伊斯蘭世界實施侵略和控制的野心密切相關。從古代歐洲十字軍發動的對伊斯蘭東方的大規模入侵,到近、現代西方帝國主義列強推行野蠻的殖民主義擴張,再到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橫行,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無不伴隨著對伊斯蘭文化的各種歪曲甚至污衊。而且,伴隨著殖民主義的侵略和擴張,還形成了一門為征服和奴役東方的目的服務的專門學問,即所謂的「東方學」,對東方文化,特別是對伊斯蘭文化進行系統的西方式解讀,種族優劣論的偏見乃至惡意的污衊、歪曲和不實之詞充斥其中。殖民主義者為伊斯蘭文化描繪的總體圖像是:這是一種東方野蠻民族的低級文化,崇尚暴力,拒絕文明,提倡多妻,壓迫婦女,反對科學,愚昧無知,不講衛生,喜好專制,侵害人權,不懂民主……等等。今天,有人企圖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文化必然地聯繫起來,假裝忘記了西方世界形形色色的恐怖主義,忘記恐怖主義是沒有國界、民族、文化之分的,忘記伊斯蘭世界也是深受包括國家恐怖主義在內的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之害的重災區,通過各種輿論媒體,大肆渲染所謂「伊斯蘭極端主義」、「伊斯蘭恐怖主義」,其實質和目的乃是為了全面控制世界能源大動脈的中東地區。了解了這樣的歷史和現實背景,對各種蓄意歪曲伊斯蘭文化的謬論就不難理解,也是不足為怪了。大家知道,由於西方世界操縱著國際輿論,因此,他們對伊斯蘭文化的種種歪曲在世界上散布很廣,影響很大。
對伊斯蘭文化也有無意的誤解,這或是因為受到西方宣傳的誤導和蒙蔽,或是由於對伊斯蘭文化缺乏起碼的了解,對於由此而出現的某些不實言論,穆斯林不應憤憤指斥,而當心平氣和地講清真相,消除誤解,因為別人並無不良用心,只是無知所致。至於那些企圖以此挑撥民族關係、破壞民族團結的別有用心者,則另當別論,應依法追究其責任。
二、伊斯蘭文化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價值觀
要了解伊斯蘭文化,消除對伊斯蘭文化的種種誤解,首先要了解伊斯蘭文化的基本特徵和精神,也就是它的核心價值觀。伊斯蘭教文化有一系列鮮明的特徵和許多重要的核心價值觀,限於時間,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一加以詳述,這裡,僅擇其要,略加解說:
1、和平思想:伊斯蘭文化是倡導和平、追求和平、維護和平的文化,「伊斯蘭」一詞本意就是和平,穆斯林是愛好和平的人民。他們相互的問候語「賽倆目」也是和平、平安的意思。聖訓中說:「穆斯林就是穆斯林大眾從其舌上和手上獲得平安的人」,通俗地說,穆斯林就是不罵人、不打人的人。這是穆斯林做人的最低境界,更高的境界便是具備高尚的道德,是對真、善、美永不停息的追求。
2、中正思想:伊斯蘭文化強調中和,反對極端,穆斯林要走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古蘭經》中將穆斯林民族稱為「中正的民族」:「我[真主]這樣以你們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們作證世人……」(2:143)聖訓中講:「最好的事就是中正之事」,聖訓中還告誡穆斯林,一定要謹防宗教中的過激行為,因為過激會導致滅亡。
3、和諧思想:伊斯蘭文化倡導和諧,追求和諧,認為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大到自然界日月星辰的運轉,晝夜四季的往複更替,小到一個人身心的健康發展,無不和諧平衡,井然有序,自然界一旦失去和諧,就會發生天災,人類社會失去和諧,就會人禍不斷,人體失去和諧,就會百病纏身。伊斯蘭文化不僅強調人與安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強調人與大自然的和諧,認為自然是人類的鄰居和朋友,而不是人類的敵人,不可肆意掠奪自然。先知穆罕默德深情地說:「這是吳侯德山,我們愛它,它愛我們。」吳侯德山是麥地那的一座山。
4、公正思想:伊斯蘭文化特彆強調公正、公平。《古蘭經》中說:「真主的確命人公平、行善、施濟親戚,並禁人淫亂、作惡事、霸道。」(16:90)公正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基礎,沒有公正,和諧就無從談起。公正就是要保護人、自然、動物各自應有的權益不受侵犯。5、兩世吉慶觀:伊斯蘭文化強調今世和後世並重,要在兩世獲得成功。今世是栽種場,後世是收穫地。耕耘今世,就如要永生一樣,準備後世,就如明天就要歸真一樣。正因為這樣,伊斯蘭不僅是穆斯林的信仰,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在穆斯林的生活中,宗教性與世俗性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既是現實的生活,又是宗教的信仰,正如一則聖訓所說:「刷牙可以清潔口腔,取悅真主。」就是說,連刷牙這樣細小的生活瑣事,也富有信仰的意義,既是為今世,也是為後世。因此,在穆斯林的生活中,既沒有宗教之外的生活,也沒有生活之外的宗教。
6、平等思想:伊斯蘭文化主張人類都是同一個祖先的後代,沒有種族、血統的優劣之分,民族與民族、國王與庶民、男人與女人、富豪與貧民之間,沒有貴賤尊卑之別,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人的優劣只取決於其道德是否高尚,是否追求真理,是否有一顆敬真愛人之心。
7、自由思想:伊斯蘭文化主張思想自由,強調宗教信仰,絕無強迫。不可以將一種思想、一種信仰強加於人。人不但有思想的自由,還有趨善遠惡、分辨正誤的自由和能力,有自己自主處理自己的財產和事務的自由。同時,自由又不是絕對的,不能因自己的自由而侵害別人的權益。聖訓中講,一伙人同乘一船,各居一隅,你在自己的居處可以自由行事,但若有人那著斧子要鑿通自己所在的地方,大家就要制止他,否則,全船人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
8、寬容思想:伊斯蘭文化是一種寬容的文化,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尊重異己,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古蘭經》甚至要求穆斯林與人辯論也要採用最優美的態度。聖訓中說:「真主喜歡溫和行事的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伊斯蘭文化博大精深,兼容並蓄,容納異己文化,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也充分體現了寬容的精神。
三、伊斯蘭文化的歷史貢獻和現代意義伊斯蘭文化不是阿拉伯民族的文化,而是穆斯林各民族的文化,是具有世界性和國際性的文化。 在人類文明史上,伊斯蘭文化發揮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溝通東西、推陳出新的歷史作用,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演進做出了突出貢獻。伊斯蘭文化繼承和發揚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古代波斯文化、印度文化等,同時又創造性地加以融合,推成出新,形成一個龐大而獨特的文化體系,直接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伊斯蘭文化還在東西文化的交流過程中發揮了橋樑作用。中華文化經阿拉伯穆斯林之手而西傳歐洲(如中國的造紙、印刷、制瓷、紡織等技術),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數學、建築等在元朝時就大量傳入中國。
伊斯蘭文化不僅在歷史上了重要作用,做出過傑出貢獻,而且至今仍然是一種頗具活力的文化,具有重要的現代意義和價值。首先,伊斯蘭文化是阿拉伯伊斯蘭世界改革和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內在驅動力,因為伊斯蘭文化在阿拉伯伊斯蘭世界有著深刻的社會影響,實踐證明,伊斯蘭世界進行的任何背離自己文化傳統、脫離當地實際的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其次,伊斯蘭文化是當今國際社會開展文化之間對話的重要一方,是推進不同文明對話、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第三,伊斯蘭文化還為構建和諧世界、建立全球倫理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在和諧世界和全球倫理的構建中,伊斯蘭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眾所周知,人類文化是豐富多彩的,不同文化共存共榮、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是世間的常態。文化之間雖有差異,但也有共通出,不同文化之間的關係並不必然是「衝突」。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將人類文化劃分為20多種,認為文化有生長、衰老乃至死亡的過程,今天的世界,只有西方文化在發展,其他文化則在衰竭。我國學者季羨林先生則將世界文化劃分為四大體系,即西方文化、中華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而後四種文化共同構成東方文化。季先生認為文化的發展並不是簡單的生長和衰竭,而是興衰間有,古老文化可以復興,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美國學者亨廷頓提出了「文明衝突論」,認為東方文化(伊斯蘭文化加儒家文化)必然要與西方文化相衝突。關於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也是費孝通先生晚年思考的重要問題,費先生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關係,主張不同文化共存共榮,實現一個和諧的世界。因此各民族人民都應有文化自覺,明白和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發展自己的文化。最近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摩洛哥,他在發表的多場演講中強調的一個主題就是要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伊斯蘭文化承認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認為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間的常態,是真主的常道,只有多種多樣的民族和文化,才會有相互之間的借鑒和交流。《古蘭經》中說:「眾人啊!我確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你們,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49:13)互相認識,就是要開展相互對話,不是要相互衝突。
四、伊斯蘭文化與中華文化伊斯蘭文化很早就傳入中國,伊斯蘭文化與中華文化的相互交流歷史悠久,堪稱人類文明交往的典範。中國有十個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文化對這些民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回回民族就是伊斯蘭文化與中國文化相互交流的結果,回族是在中國大地上形成的一個新的、年輕的民族,愛國愛教是回族人民的優良傳統。愛國與愛教相互統一,不可分割,就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愛國,因為回族是誕生在中華大地的民族,愛國主義是與生俱來的品質,同時,回族又是不同於漢族的一個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有自己共同的心理素質,愛教就體現了回族不同於漢族的民族屬性。愛教必然愛國,因為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熱愛自己的家園,建設自己的家園,保衛自己的家園。歷史上,每當中華民族處於危亡之機,回族人民莫不與各民族人民一道,浴血奮戰,保家衛國。左寶貴鏖戰東海,抵禦倭寇,馬福祿抗擊八國聯軍,血灑北京正陽門,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打擊日本侵略者……都是回族人民愛國主義的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回族人民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做出國重要貢獻,鄭和七下西洋,溝通中外文化交流,胡登洲創設經堂教育體制,王岱輿、劉智等開展以儒詮經活動,使伊斯蘭文化與中華文化相交融……等等,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壯舉。
從世界的角度講,各國穆斯林人民應當對人類有更大的貢獻,應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因為他們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傳統,在人類文明史上曾經譜寫過輝煌的篇章。具體到中國穆斯林,他們更應當對自己的祖國有更大的貢獻,為祖國建設,為包括回族自己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每一個穆斯林,都應當成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民族、有益於祖國、有益於全人類的人,只有這樣,才無愧於《古蘭經》對穆斯林的讚譽:「你們是為世人而被產生的最優秀的民族,你們勸善戒惡,確信真主。(3:110)
總之,那些別有用心的人,言行昭然若揭,其險惡用心我們廣大的中國人民和穆斯林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讓他們的陰謀得逞,願安拉襄助我們成功,阿米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