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新加坡還歡迎移民嗎

2015-8-14

剛剛過去的8月9日,是新加坡獨立50周年的紀念。

作為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自然資源的國家,新加坡在過去50年間實現了發展的奇蹟,成為了亞洲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最高的國家。

不過,近年來,新加坡GDP增速也有所下滑。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後,新加坡經濟增速告別兩位數增長。目前僅維持在2.9%。

作為新加坡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移民群體在50年中迅速擴大,在為新加坡經濟發展貢獻之餘,也見證了越來越多的與本地人的矛盾和衝突,甚至引發了新加坡對移民政策的變更。

隨著今年3月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離世,站在50歲關頭的新加坡如何續寫發展傳奇,尤其是如何平衡外來移民與本地族群間的矛盾,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渴求高素質人才

洪瀾的新加坡生活始自2000年,這一年,她在報上看到了新加坡招收華文老師的信息,正在上海一所高中任教的洪瀾動了心,「想要到外面去看看」的念頭揮之不去。

「那時網路用的還是54K的貓,申請表格是委託朋友從新加坡教育部拿回上海,填好後再由朋友『人肉』送回到新加坡教育部的。」洪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經過新加坡教育部的審核和面試,洪瀾拿著就業准證來到了新加坡。

就業准證是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外國的專業技術人才而發出的一種工作簽證。在該計划下,申請者只要找到新加坡本地僱主,就可申請到就業准證,又分為EP、SP、WP不同類別,其中EP相對工資更高,申請永久居留權(PR)也更為容易。

新加坡在建國50年的時間裡不斷創造經濟奇蹟,並躍居發達經濟體,大量移民功不可沒。

新加坡大規模引入外國華人移民,主要基於兩個因素,一是新加坡本土華人出生率在20世紀80年代後大規模下降。1985年的華人出生率為1.5%,2006年更是降到了1.11%,遠不足以維持人口更替水平,而華人是新加坡的主體族群,出生率的下降也導致新加坡勞動力的迅速減少。

二是新加坡的人才立國戰略。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國家,天然資源奇缺,因此一直鼓勵資本密集型的金融和高科技產業發展,與此相配套的是確立人才立國戰略。

廈門華僑博物院副院長謝美華撰文稱,新加坡多年來一直奉行高素質人才的移民政策,既可解決因為低出生率而面臨的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也可以為資本密集型的金融和高科技產業提供足夠的高素質人才。

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加坡不斷提出吸引優質勞動力的計劃。1977年推出國外人才居住計劃,1997年時任總理吳作棟明確宣布新加坡的外來人才政策,範圍包括技工、學者乃至企業負責人。

不斷湧入的華人

中國內地移民開始大規模進入新加坡,是在1990年中國與新加坡建交後。

因為要大力發展組屋,而新加坡自己培養的建築類技術人員數量不足,於是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和一些民營的設計公司、建築公司從1994年開始在中國大量招聘建築設計人員等。在上海從事設計工作的桓曉明,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於1994年來到新加坡。

組屋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類似於中國的經濟適用房,由政府投資修建,價格由政府統一規定,以低價出售或出租給中低收入階層。目前,超過80%的新加坡公民住進了組屋。

桓曉明當時受聘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並在工作滿兩年後獲得公司支持遞交了綠卡申請。在來到新加坡2年半後的1997年1月21日,桓曉明拿到了PR。洪瀾則是在工作4年後的2004年拿到PR。新加坡教育部給了永久合約後,洪瀾跳槽到了現在的中學,是新加坡的一所特選學校,「包含初中和高中,新加坡叫直通車學校。」

謝美華撰文稱,新加坡的移民政策非常有效,1970~1980年,新加坡接受的凈移民數僅2.4萬人,但在1980~2009年的30年間,新加坡接受的移民約為164萬人,佔2009年新加坡人口總數的近33%。謝美華估計這其中約130萬是華人移民,主要來自馬來西亞和中國。這些移民包括了高端專業人才、留學生、普通技術人才移民、投資移民等。

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往往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隨時調整。比如桓曉明用2年半拿到PR,洪瀾用4年。而在2006年,由於新加坡移民政策更為寬鬆,大量移民湧入新加坡,洪瀾說,很多專業人才甚至在工作合約未到期前就拿到了PR。「我們當時是大約要2個工作合約後才能拿到PR。」洪瀾說。

也就是從2006年起,洪瀾發覺中文的使用明顯多了起來,咖啡店、餐館的小妹也都是中國人。在馬路上等紅燈的時候,洪瀾都會覺得恍惚,因為滿耳鄉音,似乎身處中國。而2000年剛來新加坡的時候,外來移民還不是很多。

而在洪瀾來到新加坡的2000年,因為經濟形勢不太好,新加坡的很多企業都選擇不再和來自中國的就業者續約。

雖然已經擁有了永久居留權,但桓曉明並沒有資格購買一手的組屋。1999年,桓曉明從二手組屋市場上購買了一套兩室一廳,花費了12萬新幣(當時1新幣約合5元人民幣)。「按照規定,新加坡公民可以購買兩次一手組屋,也可以幾年後將組屋在二手市場上賣掉獲取增值收益。」而在獲得PR前,移民只能租房或者桓曉明購買的這套組屋,與同地段同規模的一手組屋相比,價格是翻倍的,但同樣會比同地段同規模的商品房便宜30%~50%。

反移民情緒強化

越來越多的移民湧入新加坡,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帶來了強有力的支撐,但隨著近年來新加坡經濟增速放緩、競爭加劇以及人口老齡化,反移民和外來勞工的情緒日益加強。

2011年大選期間,有調查機構曾總結新加坡選民的五大不滿,分別是外來移民增多、通貨膨脹、貧富差距擴大、房價過高以及政治不開放,其中移民問題和社會不公首當其衝。

據新加坡勞工部的數據,截至2011年,外籍工人佔新加坡勞動力的比重為33%。很多高教育水平的外籍勞工在新加坡企業中擔任要職。新加坡的服務、建築、製造等行業也對外籍勞工依賴度較高。

此後,新加坡政府再度收緊移民政策,明顯減少了外來人才的引進,勞工准入門檻不斷提高,公民與PR的權益差別也不斷加大。

2013年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發表人口政策白皮書,提出為維持人口增長及競爭力,未來將每年輸入1.5萬~2.5萬名新移民,目標在2020年將整體人口提升至600萬,並於2030年達到650萬~690萬水平。

報告引發強烈反響,不少新加坡人認為政府沒有處理好新移民急增所帶來的住屋、交通及環境擁擠問題,國家正逐漸喪失獨立民族性。

對待新移民的態度,也影響了國家的相關政策。2013年,新加坡區分公民與永久居民權益的政策進一步擴大至購屋、醫療保險及學費等領域,平均每兩個月就有一個新政策出台或宣布。2013年8月,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對PR實施購屋限制,規定外籍人士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後,須等3年才能在公開市場購買轉售組屋,以進一步穩定組屋轉售市場。

新移民努力融入

英媒援引的數字顯示,2014年新加坡外來勞工人數被削減,只剩2.6萬人。這是2011年的1/3。政策的收緊,或許會對新加坡的未來競爭力產生損害。

8月3日的《聯合早報》報道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如果沒有外籍工人,我國的經濟會受到衝擊,進而影響生活。如果我們有很多外籍工人,經濟將表現不俗,但卻會有其他社會壓力,這些非常真實卻無法被接受的社會問題必須嚴肅看待。」

李顯龍說,作為政府,必須處理這個課題,其中沒有簡單的選擇。但是,李顯龍也表示,政府其實也可力求在身份認同、經濟發展和各種需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每隔幾年檢討並調整政策。

為使新移民更好融入新加坡社會,新加坡政府於2009年4月成立了新加坡國民融合理事會(NIC)。國民融合理事會提出「三開口號」,即「開放門戶、敞開胸懷、開闊思想」,並制定具體措施,協助新移民更好融入社會。

與此同時,宗鄉社團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1986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由福建會館、潮州八邑會館、廣東會館、南洋客屬總會、海南會館、三江會館及福州會館聯合發起了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該總會官網顯示,目前已有205個會員團體社團。

2008年,洪瀾和一個新加坡當地人結婚,自己的兩個孩子也都成為新加坡公民,由此開始更深入融入當地社會。

洪瀾說,大部分新加坡人都很善良友好,大部分新移民也都是努力積極向上,熱愛新加坡也願意為社會做貢獻。「新移民其實很想融入新加坡,但和小時候玩遊戲一樣,一個團體也不會那麼快接受新成員,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改變。」洪瀾對這些情緒表示理解。

推薦閱讀:

略有薄技,識字,還算識得幾個英文單詞,財力不濟,如何實現移民夢?
移民澳大利亞會有什麼想像不到的困難?
從目前來看,移民越南是否會成為中國人的一種好選擇?
安省本周定向邀請ICT類技術移民,抓緊時間
川普發推贊打分移民制,H1B加急被叫停,留學移民還不如考慮這些國家

TAG:移民 | 新加坡 | 50歲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