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談「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

誰在談「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

我有話說 字型大小:TT 2014-08-04 10:00:00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趙進 作者:台伯河

   觀察者網8月1日文章:中國男人怎麼就配不上中國女人 男人和女人永遠是談不完的話題。這不,最近網路上各種「直男癌」的話題飄來飄去,說著說著又成了「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還配上一張《泰囧》里王寶強和范冰冰的劇照,從感官上再次坐實了這個觀點。

   對此,女人們理直氣壯:中國男人不注重打扮,邋遢,不喜歡鍛煉,精神萎靡,外表一塌糊塗,而且還十分大男子主義,對女人一大堆要求……

   男人的回擊仍然是老一套:中國男人需要負擔家庭和事業的責任,不注重外表和身材是因為沒有資源(包括時間上的、精力上的以及金錢上的)進行包裝,女性言論是典型的女權主義觀點,不承擔責任和義務卻光想追求權利,等等等等。

   兩方面的攻伐頗為熱鬧,但基本上都是在自說自話,擁有一套可以自圓其說、讓絕大多數隊友認同卻引起對方攻伐的邏輯,於是雙方完全沒有了中間立場。在我看來,這源於兩個概念在作祟:想像的共同體和中產階級神話。

   「想像的共同體」,借用自安德森著名的《想像的共同體》,他是想說明人們總是將自己認同為某共同體中的成員,民族意識由此起源。我則想將這個概念移植到這種中國的中產階級意識上來。邏輯很簡單:如果中國男人vs中國女人這樣的嘴仗能夠打起來,那麼事實上也就證明了兩方都認同了自己以及彼此「中國中產階級」這一共同體身份。 而無論是網路上還是現實中,對這種爭論視而不見的群體,要麼自認不是這種「崛起中的中國中產階級」想像中的一員,要麼真的不是。不打這種嘴炮的人要麼是整日奔波為生計發愁的下層民眾,要麼是根本就無所謂的資產階級。搬磚民工是不能理解這種嘴炮的,而高富帥和白富美們則不屑於搭理。

   中產階級在中國無疑是一個被各種信息扭曲了的一個概念。如果按照嚴格的統計標準來看,能上網、有空關注這種嘴炮並且發表長篇大論參戰的都可以叫做中產階級,但毫無疑問這種統計標準是普羅大眾所不能接受的。他們所能接受的「中產階級」標準,是超過30年來各種歐美髮達國家的媒體以及很多國內媒體灌輸給他們的。我想能夠在這裡閱讀這篇文章的人,腦海里大概立馬就能構建出一個美式中產階級在美國媒體中的標準圖景:一棟擁有前後花園獨門獨戶的房子,後院大概還會有個游泳池,一對夫婦兩個孩子,外加一條狗兩輛車。 如果再繼續腦補下去,大概還可以YY出在某家公司當中層經理的中年男性和家庭婦女,還有一個稍大點兒、正在讀高中的兒子和讀初中或者小學的小女兒。毫無疑問這家人都是漂亮聰慧、打扮得體的。我想參加論戰的絕大部分人(不分男女)在提到中產階級的時候都會在腦海里閃過以上景象,並且憤怒地表示自己活在大城市卻無安居之處根本就還是無產階級,並不接受自己的收入水平在中國處在至少前30%、完全有資格稱為中產階級的現實。

  這種願景(Vision)和現實的錯位,就是我所謂的「中產階級神話」——用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標準來要求現實。 如果衡量一下「直男癌」或者最近的「中國女性vs中國男性」的言論里中國中產階級女性對於理想男性的標準,會不難發現,這是一個對於理想中的美國上層中產階級(Upper Middle Class)男性的標準,只有這個層次再往上的男性才有能力並且有資源達到這樣的水平,滿足對男性所承擔社會責任的傳統要求。

   如果詳細展開來說,像美國影視劇中的人物那樣,男性能夠負擔在環境良好的郊區社區(Suburb)的房產和居住條件,並且還有能力和資源投入到對自己外貌的修飾上,這必須得達到美國人收入水平的前10%——也就是上層中產階級的標準。他的職業多半是高級經理人、醫生或者是律師(在目前這個時代,在美國能達到這個水平的還有一個職業:程序員,但往往會被女性不自覺地忽視),普通的中產階級是斷然沒有可能的。這就是所謂的觀念與現實之間的錯位,下圖描繪的美國民眾觀念和現實中的財富分配就是這種錯位的生動體現,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貧富差距尚且與真實的貧富差距相去甚遠,更不要說長期以來被美國影視劇和國內美化歐美的文刊報章所洗腦的中國民眾了。

   看到這裡,有些女性會說,我只是想讓對方注重一下裝扮,並不關心物質。首先,你確定真的不關心物質?其次,這裡顯然忽略了關注外形所需要的金錢、精力和時間成本。

   如果並不追求對於男性的社會責任(比方說那些並不打算買房買車結婚生子成立家庭的男性),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倒是可以分出資源投入到對外貌之類的要求上來,並且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這也有可能解釋為什麼很多女性都認為gay更能滿足她們對於理想男性的要求:因為畢竟gay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放棄了結婚生子之類的社會責任。而那些從歐美髮達國家來到中國的年輕男性就更加能夠在這種環境下如魚得水,畢竟他們既不用承擔本國社會中要求男性的社會責任,也不用承擔中國社會中要求男性的社會責任,至於相較中國類似能力的年輕人而言更高的收入,可能只是一個次要因素。另外值得指出的一點是,移民歐美的亞洲年輕男性則處於一個完全相反的境地:他既要承擔亞洲社會中要求男性的社會責任,也要承擔歐美社會中要求男性的社會責任。無怪乎亞洲男性在移民歐美之後壓力巨大是一個普遍現象了。

   而中國男性對於女性的要求則完全是中國傳統社會的邏輯,其自相悖謬莫名其妙之處早已說的很清楚,並不需要我在此詳述。從這個角度來說,They"re not talking in the same language.(他們並不在同一語境下討論。)

   最近熱播美劇《暴君》里的主角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影視中的美國中產階級:一棟房子,兩個子女,一位伴侶,同時有著良好的鍛煉習慣和外形,這也是絕大多數美國影視劇中的男性形象。有幾點值得指出:一,他是一位住在帕薩迪納(Pasadena,加州理工學院所在地)的兒科醫生,在美國著名的富人區有一份典型的高收入工作;二,他是外國獨裁者的兒子,也就是說他甚至不用操心之前就讀醫學預科和醫學院的高昂學費,而絕大多數美國本土醫學生的家庭都是無法承擔如此昂貴的學費而需要學生貸款的,很多人需要工作10年以上才能還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部劇是很寫實的,但同時對那些並不了解美國現實的人而言卻十分具有誤導性。在現實中就算是已經十分高薪的矽谷程序員們(他們的收入能排進前20%),尚且會為不能承擔舊金山灣區高昂的房價而發愁,更別說普通的中產階級和下層民眾了。

  從美國漂洋過海而來的中產階級意象,在中國媒體渲染下已經扭曲成了一種想像中的共同神話。「白手起家實現美國夢」和「英俊帥氣有房有車」只是這種神話的一體兩面而已。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從美國電影里建立世界觀和看《紙牌屋》認清美國政治腐敗本質上遵循的是同一邏輯。

推薦閱讀:

妖視角 | 中5條以上的女生單身成癮,很難治癒
女權與通房丫頭:通房丫頭到底有多慘?
用一句「詩」形容女人美麗的氣質
中國女人的典型悲劇——評電影《萬箭穿心》
當好一個女人有多難?

TAG:中國 | 中國男人 | 中國女人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