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產喜劇總結 曾經有13億人 只想大笑一場

時光網特稿 2015年無疑是國產喜劇大年,全年票房前六的國產電影中,五部是喜劇。僅計算年度票房前十的國產喜劇,總票房就將近102億(計入2016年部分),在2015年內地票房中佔比超20%。按照2015年全國平均票價35元計算,這10部電影就動員了全國2.9億人次走進影院。在漆黑的電影放映廳里,笑,似乎從未被這麼「渴望」過。

喜劇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應該不會讓太多人感到意外,在電影工業整體遠遠落後於好萊塢的背景下,喜劇是對抗好萊塢高概念、幻想類大片最有力的武器。畢竟好萊塢特效再逼真,對於中國人的笑點,他們始終摸不準。另外,相對較低的製作成本以及可能出現的高回報,也讓製片方們趨之若鶩,大大小小的喜劇電影幾乎全年不斷貨地出現在影院的排片表上。當然,國產喜劇崛起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觀眾愛看。

電影可以是一門藝術,但多數時候它是最易被接受(電影票價不貴,欣賞門檻不高)的大眾娛樂方式。娛樂可以有很多指向,電影院中的喜怒哀樂都是情感的宣洩,只是在當下的中國,「喜」是觀眾的首選。儘管2015年內地城市影院觀眾人次有12.6億,但大多數人仍一年也難得幾次走進影院。通常的觀點認為,人們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煩惱,偶爾買一張電影票,「哈哈一笑不是很好嗎?」2015年已經過去,我們曾經為哪些電影笑過呢?不管是大笑、冷笑,還是苦笑。票房獨領風騷

2015國產喜劇(以影片所屬主要類型為準)票房前十,數據截至2016年1月21日10部賣座喜劇 貢獻99億票房2015年內地正式首映的電影中,票房過億的有80部(2014年12月31日首映的《十萬個冷笑話》不包括在內),其中國產片47部,總票房約253億。在這47部國產電影中,票房前十的喜劇總票房就高達近102億,在破億國產電影中佔比40%。喜劇電影當之無愧地成為2015年國產電影中最賣座的電影類型。

5部國產片破10億 4部都是喜劇2015票房前十的國產喜劇中,4部票房都突破了10億。要知道,2015年一共只有5部票房10億以上的國產電影,除《尋龍訣》外,《捉妖記》、《港囧》、《夏洛特煩惱》、《煎餅俠》全都可以劃歸喜劇類型。喜劇,不知不覺間已經佔領了國產商業電影的上層建築。另外6部「前十」喜劇中,《澳門風雲2》(9.75億)是准10億選手;《惡棍天使》和《唐人街探案》分別突破6億和7億;《滾蛋吧!腫瘤君》超過5億;《橫衝直撞好萊塢》和《萬萬沒想到》的票房也都在3億以上。幾部喜劇電影的高票房,一方面說明喜劇類型在中國有著強大的觀眾緣;另一方面也展露了國產喜劇電影中「兩極分化」的格局——「搞笑」在很多人眼中並不高級,但觀眾的笑點也並不是誰都摸得著(雖然拿了高票房的喜劇也未必就摸著了)。喜劇大紅大紫的背後是大批默默無聞的炮灰。10部喜劇片 5個重要檔期奪冠2015年,喜劇電影對內地電影市場的統治還表現在在幾個重要時間節點的大爆發上。元旦檔、春節檔、五一檔、暑期檔、中秋檔、國慶檔……幾乎每個重要檔期都少不了國產喜劇電影的身影,而且大多數時候絕非打醬油。《澳門風雲2》,春節檔票房亞軍;《捉妖記》,暑期檔票房冠軍;《煎餅俠》,暑期檔票房亞軍;《港囧》,中秋檔票房冠軍,國慶檔票房亞軍;《夏洛特煩惱》,國慶檔票房冠軍;《惡棍天使》,聖誕檔票房冠軍;《唐人街探案》,2016元旦檔票房冠軍……假期看喜劇,在2015年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6個月度冠軍 5個花落喜劇片2015年,在月度票房的爭奪上,國產電影和進口電影平分秋色,分別拿下6個月度冠軍。喜劇做為國產電影的生力軍,毫不客氣地包攬了2月、7月、8月、9月、10月5個月度冠軍。可以說,沒有喜劇片,國產電影很難在好萊塢的強勢猛攻下守住陣地。值得注意的是,國產片票房奪冠的這幾個月份大多進口片稀缺。當沒有進口片可看時,喜劇算得上觀眾在國產電影中的首選類型。跨界新導演發力

逗你笑的 大多是中年人近年來,國產電影導演的門檻在降低,很多年輕導演都開始涉足電影行業。對於笑點必須緊隨時代步伐的喜劇電影,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年輕導演少說也應該撐起半邊天了吧」,事實可能未必如此。2015票房前十的10部國產喜劇中,《夏洛特煩惱》、《煎餅俠》、《滾蛋吧!腫瘤君》、《萬萬沒想到》四部電影的導演是80後(閆非、彭大魔、大鵬、易小星、韓延),2015國產喜劇的大旗仍牢牢把持在70後(徐崢、鄧超、陳思誠)、60後(許誠毅),甚至50後(王晶)的手裡。2015年,票房前十的國產喜劇的平均年齡是39歲(《橫衝直撞好萊塢》的導演蒂姆·肯德爾未計算在內),即將步入不惑之年。換句話說,2015年在大銀幕上變著法逗中國觀眾笑的,大多是中年人。喜劇有賺 八方支援國產電影導演門檻降低的一大表現是,在整個大的文化產業里,只要稍稍混出些名堂的人都開始摩拳擦掌,嘗試著拿起導筒在大銀幕上一試身手。2015年,表演界、主持界、網劇界、戲劇界等各界人才紛紛跨界支援電影導演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選擇了喜劇。

《港囧》、《夏洛特煩惱》、《煎餅俠》、《唐人街探案》、《惡棍天使》、《萬萬沒想到》,票房前十國產電影,6部導演來自跨界人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跨界人才貢獻的作品給中國喜劇界提供了很多新思路。當然,有些跨界導演的電影也遭到了惡評,「這也叫電影?」電影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娛樂產業之一,大家都夢想著成為導演這並不奇怪,問題是資本為什麼在難以計數的候選者中選擇了這些「跨界」導演呢?答案可能在於近年已經被說爛了的IP,或者更直白點,這些跨界導演可以約等於票房保障。

《惡棍天使》發布會如果你拍了一部像《萬萬沒想到》或《煎餅俠》這麼火的網劇,也有可能有人找你去拍電影,因為網劇的粉絲可以轉化為電影的觀眾;如果你花了好多年在小劇場里打磨出了一個「觀眾看了肯定會笑」的劇本,也會有人找你做導演,喜劇嘛;如果你是個著名演員,能隨時請來一大堆明星客串,隨便發條微博就有好幾萬的評論;如果你老婆也恰好是個明星,甚至「電視劇女王」之類的人物,只要你願意,請你做導演的人絕對大有人在。這時你自己就是個IP,你拍出的電影不見得比別人的好,但看得人肯定多。對於資本,這不就夠了嗎?處女作大賣 第二部作品也不坑跨界新導演始終是不被看好的一個群體。無論他們的電影票房多高,人氣多旺,很多人都把他們的成功看作一個偶然現象。像上文提到的,他們能有電影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IP在電影上映前就幫他們圈定了可觀的票房。靠導演功力贏得觀眾?很多人要笑了。所以,是否在曇花一現後這些跨界導演新星們就要隕落了?2015年,依然有很多跨界新導演交出他們的處女作,但也有一些跨界「老」導演已經拍出了第二部作品,比如說徐崢、陳思誠、鄧超,從票房上看,他們的第二部作品並不坑。

2012年,《泰囧》票房12.68億;2015年,《港囧》票房16.13億。2014年,《北京愛情故事》票房4.06億;2015年,《唐人街探案》票房7.54億。2014年,《分手大師》票房6.65億;2015年,《惡棍天使》票房6.49億。我們再來看看那些為中國電影得獎無數的專業的資深的「老炮兒」導演們的成績單:張藝謀最高票房5.92億(《金陵十三釵》);陳凱歌最高票房4億(《道士下山》);馮小剛最高票房7.14億(《私人訂製》);姜文最高票房6.37億(《讓子彈飛》)。所以,未來中國觀眾還將看到大批跨界導演們的作品,尤其是喜劇。新一代國民喜劇偶像崛起2015年的國產喜劇,從內容上來看,似乎並沒有太大變化。電影人們依然在不遺餘力地講述小人物的故事,這是喜劇的傳統,不僅因為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掙扎為故事提供了絕佳的素材,也因為小人物構成了觀眾的主體,小人物喜劇最能「接地氣」(這個詞被濫用的程度甚至超過「IP」)。在喜劇里演好了小人物,在生活中往往能變成大人物。周星馳、葛優等曾經的老一輩「國民喜劇偶像」因退居幕後或產量降低正成為歷史,新一代的國民喜劇偶像正在崛起。如今提起國產喜劇,觀眾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黃渤、徐崢、王寶強,經過2015年,這個名單可能還要加上大鵬、沈騰、鄧超、白客……若輪單打獨鬥,小一輩可能還沒有挑戰前輩的實力,但他們也正在迅速打造自己的品牌,更新換代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到來。

單論票房,目前國產喜劇的頭號招牌可能就是徐崢的「囧」系列了。2012年《泰囧》在票房上大殺四方時,很多人都懷疑徐崢的實力,將《泰囧》的爆發歸結為時代更迭時的無意之選;也有人斷言離開了黃渤和王寶強,徐崢自己絕對玩不轉。《港囧》的更上一層樓雖然同樣伴隨著不少唱衰之聲,但已經成功將囧系列上升到品牌的高度;而且徐崢成功做到了品牌的私有化——如果《某囧》一定要和某個人掛鉤,那這個人只有徐崢自己。徐崢在「囧」系列中塑造的焦慮、倒霉的中年中產男的形象也成功圈定了自己的市場,這在大多數國產喜劇都主打「屌絲主角」的今天顯得相當刺眼。同樣打響品牌的還有「屌絲男士」大鵬和「王大鎚」白客,以及演什麼骨子裡都是「傻根」的王寶強,雖然他們的作品賣座程度不一,但無疑相當一部分觀眾已經把他們看作了喜劇的標籤。當然,已經導演過兩部喜劇電影的鄧超也已成功固化了自己的銀幕形象,並很可能成為中國「屎尿屁」電影的開拓者。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位的銀幕形象無一不是為「屌絲」代言,區別只是有的是城市屌絲,有的是小鎮屌絲,有的是鄉土屌絲。在他們的電影里,屌絲不再僅是「窮矮挫」這麼簡單(《煎餅俠》里大鵬可是明星啊,鄧超也曾經靠顏吃過飯啊,但在銀幕上,他們就是屌絲),很多時候,屌絲已經上升為角色的一種心態。各種類型都被收入喜劇後宮拍好一個單純的喜劇實在太難了。同樣是舒淇,每部片子里都很養眼;同一隻霸王龍,反覆觀摩依然震撼;同一個笑話,千萬不要講第二遍。在喜劇需求旺盛又產能不足的情況下,把喜劇和別的電影類型嫁接是2015國產喜劇的一個大趨勢。既然不能讓觀眾笑滿90分鐘,那就穿插點魔幻、科幻、懸疑、愛情之類的元素,總之盡量別讓觀眾在兩個笑話的間隙無聊到拿出手機打遊戲就成。

除了喜劇,在中國最賣座的無疑就數視效大片了。過去這一類型的電影常年被進口大片把持,近年隨著國內電影工業的進步,中國人也有了自己的視效大片。《捉妖記》就是喜劇和魔幻類型嫁接的產物。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知道,《捉妖記》肯定不如《夏洛特煩惱》好笑,也不如《尋龍訣》這種偏寫實類的視效大片更具視覺衝擊力,但類型嫁接之後,《捉妖記》登上了內地影史冠軍的寶座(票房注水的事暫且不提)。基於同一個出發點,《萬萬沒想到》引入「西遊」的故事,同時看過網劇和電影的觀眾應該會驚訝於特效水平竟然升級這麼多。《唐人街探案》將喜劇與偵探片結合,喜劇外衣下實際是一個本格推理的故事。《前任攻略2:備胎反擊戰》把喜劇和愛情混搭,形式雖然古老,但十分奏效。《不可思異》將喜劇和科幻結合,幾年前劉鎮偉曾在這種形式上做過很多嘗試,效果不甚理想,除了特效水平有限,國內缺乏科幻傳統是個非常大的制約,不過好歹也拿到了1億加的票房。

在國產喜劇將各種電影類型發展為自己的後宮的同時,喜劇作為一種電影元素也正在被濫用。如今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如果沒有點喜劇元素,導演簡直都不好意思說這是商業片。口碑與票房不成比例叫「喜劇」卻不好笑瀏覽一下2015幾部票房突出的國產喜劇在時光網的評分,似乎有些對不起它們動輒多少多少億的票房。看的人多和看了覺得好看的人多是兩碼事,看了覺得好看的人多和看了覺得好的人多也是兩碼事。

單看2015票房前十的國產喜劇,在時光網評分最高的是《夏洛特煩惱》,7.7分。同樣評分超過7分的還有《捉妖記》(7.2分)、《唐人街探案》(7.2分)和《滾蛋吧!腫瘤君》(7.3分)。其餘的幾部喜劇中,評分在6分至7分之間的有兩部,《港囧》(6.1分)和《煎餅俠》(6.6分);評分在5分至6分之間的有3部:《澳門風雲2》(5.6分)、《橫衝直撞好萊塢》(5.3分)、《萬萬沒想到》(5.7分);《惡棍天使》在這10部電影中評分最低,僅為4.5分。所以,10部國產喜劇,票房近102億,觀眾平均評分只有6.3分,剛剛跨過及格線而已。評價一部電影有很多維度,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而言,評價一部喜劇沒那麼複雜,思想性、藝術性神馬的都是浮雲,評價它的最低標準和最高標準都是好不好笑。大家都覺得好笑的片子,票房走勢會很堅挺;反之,常常表演「高空跳水」。

從評分上看,觀眾普遍覺得《夏洛特煩惱》在幾部喜劇「大片」中最好笑,它也是這10部喜劇中唯一因劇本出眾吸引到投資的作品。2015年,國產電影中有三大黑馬,分別是《大聖歸來》、《夏洛特煩惱》和《老炮兒》,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首映前幾日票房被強大的對手力壓,但憑藉良好的口碑發酵,都能走出一條扎紮實實的逆跌曲線。《夏洛特煩惱》的宣傳語是「一起哈哈哈」,幫助它票房逆襲的口碑也不外乎「好笑」兩個字。《夏洛特煩惱》之外,國產喜劇中再無逆跌的「神話」,頂多像《唐人街探案》、《煎餅俠》那樣走勢穩健。倒是有好幾部喜劇,依靠強大的宣傳給觀眾製造了「很好笑」的假預期,票房先是衝上雲霄,然後立即跌入谷底:《橫衝直撞好萊塢》首周末1.7億,總票房3.22億;《惡棍天使》首周5.05億,總票房6.49億;《萬萬沒想到》上映前僅靠點映就破億,總票房3.21億。隨便搜搜這幾部電影的觀眾評論,「不好笑」無疑是罪魁禍首。從技術層面來講,讓觀眾笑比讓觀眾哭要難得多。想讓觀眾哭,在銀幕上塑造一個好人,然後不停地「虐待」他就夠了;想讓觀眾笑,讓「王寶強」在銀幕上不停地犯傻可不夠(雖然好多電影就是這麼乾的)。喜劇中的角色可以比觀眾傻,但編劇和導演必須比觀眾聰明,這一點,目前還很難實現。廉價的夢想&虛假的溫情前面已經說過,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而言,電影只是一種娛樂,在匆匆忙忙的生活中電影的分量微不足道。尤其是喜劇,看了,笑了,就忘了。腦海里殘留的印象頂多只有好不好看,從沒想過好不好這回事。但也有一些中國觀眾把電影當作一回事在看——電影有娛樂的功能,但作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媒介之一,電影也是一種文化,它也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正如王朔所言,「文化像食物一樣,吃了,就被它塑造了。」

喜劇喜歡塑造小人物,國產喜劇更是如此,但回首2015,很多國產喜劇是帶著嘲笑的心態在塑造這些小人物,用「瞎折騰」的方式表現他們在生活中的掙扎,用屌絲心態定義他們的思維,當他們醜態百出,出盡洋相,或把心中意淫的東西一一體驗過之後,再給他們配一個廉價的夢想,安一個透著虛假溫情的結局。在觀眾大笑之後,說不定還能賺一把眼淚。比如說幾乎每部商業片里都會出現的愛情戲。翻翻2015年的喜劇電影,很多片中的「男屌絲」都有美女垂青,但大多數時候男主愛著的都是其他人——物質、風情、膚淺的「紅玫瑰」,直到和「紅玫瑰」玩夠了,被傷害了,才發現身邊一直有一個貌美又善良的「白玫瑰」在默默地愛著自己(典型代表:《港囧》里的趙薇,《夏洛特煩惱》里的馬麗,《煎餅俠》里的柳岩等),具體原因不詳。

在電影的世界裡,主流趣味仍然被男權思維所統治,中西皆同。只不過西方人喜歡「灰姑娘」的故事,把自己幻想為王子;中國人喜歡「七仙女」的故事,意淫自己是仙女下凡選中的董永。總結一下這些電影的主旨就是,你是一個屌絲,渴望走上人生巔峰,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但這些都是要靠努力才能得到的,而且努力了也不一定有收穫,不如讓你在黃粱一夢裡過過乾癮,然後抹抹嘴角的口水,安慰自己:高富帥的日子也沒啥,屌絲也有屌絲的快樂。
推薦閱讀:

別讓支持國產蒙蔽了你的眼睛,不推薦華為手環B3 ?
視頻:國產動畫片視頻全集
觀點 | 手機晶元國產化現狀與趨勢分析
《決勝制高點》對國產航母建造進度有什麼報道?
這年頭,7.8分的國產電影不好找了

TAG:喜劇 | 國產 | 總結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