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常用的計算公式

這是一部特別實用的圖書,書中分23大類介紹了日常生活中最為常用的計算公式,包括保健、理財、攝影、出版、稅務等各個方面的常用公式。內容淺顯易懂,絕大部分能令初中文化程度的人讀懂,充分體現出本書讀者對象的廣泛性。這些公式就像是一個個小工具,能給讀者的生活帶來便利。本書具有嚴謹性、科學性。為讓讀者充分理解並輕鬆使用公式,本書在必要的地方配了圖表,部分公式還舉了實際例題。 鞋碼的換算公式 

國家發改委於2005年3月19日發布《皮鞋新標準》,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QB/T1002-2005,此標準於2005年9月1日起實施,標準中對皮鞋類產品的鞋號進行了統一,並規定未按標準標註以毫米為單位的皮鞋類產品一律將判為不合格產品。新標準替代原有的膠粘皮鞋、硫化皮鞋、縫製皮鞋、模壓皮鞋標準,實現合四為一。

新標準未出台前,國內市場銷售的鞋,鞋號紛雜,其中歐洲鞋號(又稱法碼)是我們最常使用的鞋號,新標準實施後,對應的新鞋號是多少?很多購鞋者不清楚,所以,有必要了解新舊碼的換算方法。

換算公式為:

(舊碼+10)÷2×10=現行碼

【例】尺寸為38碼的鞋子,換算成新鞋號是:

(38+10)÷2×10=240mm

法碼40的鞋,對應的新鞋號為250;法碼37的鞋,對應的新鞋號為235。

有了這個公式,消費者再買鞋時就不會為鞋號困惑了。

裝修費用的一些計算公式 

對於大多數裝修業主來說,本就對家庭裝修是外行,更別說計算家裝建材的用量了。所以,下面的幾組家裝建材用量計算公式對於家裝業主來說是很實用的。

1.地面磚用量

地面磚的損耗率因房型不同而不同,一般為1%~5%。

每百平方米的地面磚用量=100/[(塊料長+灰縫寬)×(塊料寬+灰縫寬)]×(1+損耗率)

【例】選用復古地磚規格為0.5m×0.5m,拼縫寬為0.002m,損耗率為1%,100平方米需用地面磚塊數為:

地面磚用量=100÷[(0.5+0.002)×(0.5+0.002)]×(1+0.01) 401塊

地磚總價=地磚數×地磚單價

2.頂棚用量

棚板用量=(長-屏蔽長)×(寬-屏蔽寬)

【例】以凈尺寸面積計算出頂棚的用量。屏蔽長、寬均為0.24m,天棚長為3m,寬為2.5m,頂棚板的用量為:

頂棚板用量=(3-0.24)×(2.5-0.24) 6.24平方米

3.包門用量

包門材料用量=門外框長×門外框寬

【例】用複合木板包門,門外框長2.7m、寬為1.5m,則其材料用量如下:包門材料用量=2.7×1.5=4.05平方米

4.壁紙用量

壁紙用量=(高-屏蔽長)×(寬-屏蔽寬)×壁數-門面積-窗面積

【例】牆面以凈尺寸面積計算,屏蔽長、寬均為24cm,牆高2.5m、寬5m,門面積為2.8平方米,窗面積為3.6平方米,則壁紙用量為:

壁紙用量=[(2.5-0.24)×(5-0.24)]×4-2.8-3.6 36.6平方米

5.地板用量

縱向用量=房間長度÷地板長度

橫向用量=房間寬度÷地板寬度

如果除不盡,要用進位法,不可四捨五入。計算縱向用量時,不到半塊算半塊,超過半塊算一塊。

地板總價=總用量×單價

地板損耗=地板面積-住房面積

地板損耗率=地板損耗÷住房面積

註:一般地板損耗率不大於5%。

6.貼牆材料用量

貼牆材料的花色、品種確定後,可根據居室面積大小合理地計算用料尺寸,考慮到施工時可能的損耗,可比實際用量多買5%左右。計算貼牆材料的方法有兩種:

以公式計算,即將房間的面積乘以2.5,其積就是貼牆用料數。如20平方米房間用料為:20×2.5=50m。還有一個較為精確的公式:

S=(L/M+1)(H+h)+C/M

其中:S 所需貼牆材料的長度(米);

L 扣去窗、門等後四壁的總長度(米);

M 貼牆材料的寬度(米),加1作為拼接花紋的餘量;

H 所需貼牆材料的高度(米);

h 貼牆材料上兩個相同圖案的距離(米);

C 窗、門等上下所需貼牆的面積(平方米)。

注意:實地測量的方法更為準確,先了解貼牆材料的寬度,依此寬度測量房間牆壁(除去門、窗等部分)的周長,在周長中有幾個貼牆材料的寬度,即需貼幾幅。然後量一下應貼牆的高度,以此乘以幅數,即為門、窗以外部分牆壁所需貼牆材料的長度(米)。最後仍以此法測量窗下牆壁、不規則的角落等處所需用料的長度,將它與已算出的長度相加,即為總長度。這種方法更適用於細碎花紋圖案,拼接時無須特別對位的貼牆材料。

7.塗料用量估演算法

這裡介紹一種簡單的計算方法:

房間面積(平方米)除以4,需要粉刷的牆壁高度(分米)除以4,兩者的得數相加便是所需要塗料的公斤數。

【例】一個房間面積為20平方米,牆壁高度為16分米(除12分米的牆裙),那麼,就是(20÷4)+(16÷4)=9,即9公斤塗料可以粉刷牆壁兩遍。

平板電視尺寸與最佳觀看距離的計算公式 

我們都知道,不同尺寸的平板電視,最佳觀看距離不一樣;不同大小的客廳,最適合的平板電視尺寸也不一樣。那麼,如何科學地計算出自家客廳最適合買哪種尺寸、多高解析度的電視機呢?下面提供一個計算公式及相應的數據表格,根據這個公式與表格,您就能選購到最佳尺寸的顯示設備了。

顯示器材最佳觀賞距離、解析度與屏幕畫面高度三者的相關公式:

最佳觀賞距離(厘米)=屏幕高度÷垂直解析度×3400

上面的公式雖然準確而好用,但還是有不少人不太會算。下面的表格,是專業人士把公式代入各種尺寸、解析度,並加入日本人慣用的「3H、4H、5H」(畫面高度的3、4、5倍)作對照,製成表格提供給大家使用的。

 

畫面對角線尺寸(英寸) 畫面高度(厘米) 480級最佳觀賞距離(米) 720級最佳觀賞距離(米) 1080級最佳觀賞距離(米) 3H(米) 4H(米) 5H(米)

32 39.84 2.82 1.88 1.25 1.20 1.59 1.99

37 46.07 3.26 2.18 1.45 1.38 1.84 2.30

40 49.80 3.53 2.35 1.57 1.49 1.99 2.49

42 52.29 3.70 2.47 1.65 1.57 2.09 2.61

46 57.27 4.06 2.70 1.80 1.72 2.29 2.86

47 58.52 4.14 2.76 1.84 1.76 2.34 2.93

50 62.25 4.41 2.94 1.96 1.87 2.49 3.11

52 64.74 4.59 3.06 2.04 1.94 2.59 3.24

55 68.48 4.85 3.23 2.16 2.05 2.74 3.42

56 69.72 4.94 3.29 2.19 2.09 2.79 3.49

57 70.97 5.03 3.35 2.23 2.13 2.84 3.55

60 74.70 5.29 3.53 2.35 2.24 2.99 3.74

65 80.93 5.73 3.82 2.55 2.43 3.24 4.05

70 87.15 6.17 4.12 2.74 2.61 3.49 4.36

80 99.60 7.06 4.70 3.14 2.99 3.98 4.98

100 124.50 8.82 5.88 3.92 3.74 4.98 6.23

103 128.24 9.08 6.06 4.04 3.85 5.13 6.41

110 136.95 9.70 6.47 4.31 4.11 5.48 6.85

120 149.40 10.58 7.06 4.70 4.48 5.98 7.47

130 161.85 11.46 7.64 5.10 4.86 6.47 8.09

150 186.75 13.32 8.82 5.88 5.60 7.47 9.34

200 249.00 17.64 11.76 7.84 7.47 9.96 12.45

表格的相關說明:

根據表格選擇電視尺寸:拿出捲尺,測量主要觀賞位置至電視機的距離,取得距離數值之後,比對表格中「720級最佳觀賞距離(米)」與「1080級最佳觀賞距離(米)」下方的數值,找出最接近者。例如實際測量的距離是2.5米,「720級最佳觀賞距離」對照的結果是42英寸,「1080級最佳觀賞距離」則是65英寸。

反之亦可根據電視尺寸確定最佳觀賞距離。 加班工資的計算公式 

根據我國有關法規,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當給予勞動者合理的加班工資。有關規定和計算公式如下:

用人單位在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不得以調休等方式代替;用人單位在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加班的,可以給勞動者安排補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資,如果不給補休,則應當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過節費和加班工資在性質上不同,不能互相代替。加班工資是對勞動者休息時間的經濟補償,過節費雖然也屬於工資的組成部分,但帶有福利性質,無須勞動者提供額外工作。此外,由於加班是指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延長的工作時間,因此,在節假日期間,用人單位根據需要安排勞動者值班,不能視為加班。

計算加班工資的基數不一定是勞動者的全部工資。在確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時,勞動合同中對工資有約定的,按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確定。勞動合同中沒有約定的,可由用人單位與員工代表通過集體協商,在集體合同中明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正常出勤月工資的70%確定。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辦法確定的加班工資計算基數低於最低工資的,則要按最低工資計算。

計算加班工資時,日工資按平均每月工作時間20.92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的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五一長假期間每日的加班工資計算方法為:

節假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0.92×300%

休息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0.92×200%

根據1999年國務院令《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法定節假日為元旦1天、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各3天,共計10天,而休息日一般為星期六和星期天,即通常所說的雙休日。因為法定節假日和休息日的性質不同,所以加班工資也不一樣,節假日的加班工資要高於休息日的加班工資。

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四十一、四十四條的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不得超過四十四小時;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的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別情況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自身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目前,國家規定的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數和工作時間分別為20.92天和167.4小時,職工的日工資和小時工資應按此進行折算。

【例】以某職工月崗位應得的工資750元計算,日工資標準約為35.85元,小時工資約為4.48元。

元旦加班一天(8小時),該職工加班費計算公式為:

4.48元×300%×8小時=107.52元

1月2日和3日加班二天(每天加班8小時),該職工加班費計算公式為:

4.48×200%×16小時=143.36元

如果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未能按照有關規定支付工資報酬,勞動者可向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投訴。

駕駛員血液酒精含量的推算公式 

交管部門規定,駕駛人血液酒精含量在每百毫升血液20毫克及以上、80毫克以下,定為酒後駕車;每百毫升血液80毫克及以上,定為醉酒駕車。血液酒精含量推算公式為:

1.發生事故時

車輛駕駛人血液酒精含量=檢測出車輛駕駛人血液酒精含量+(採集血樣時間和發生事故時間的間隔-1)×10

式中,10是車輛駕駛人1小時代謝的酒精含量。

此公式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採集血樣時間和發生事故時間間隔應為1小時以上,二是檢測出車輛駕駛人血液酒精含量要在每百毫升血液10毫克以上。

如李某9時20分駕車發生交通事故,當天11時5分在醫院抽血檢測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為15毫克,而採集李某血樣時間和發生交通事故時間的間隔為1.7小時,據此推算出交通事故發生時李某血液酒精含量=15+(1.7-1)×10=22毫克/百毫升,根據這個結果認定李某為酒後駕車發生交通事故。

2.車輛駕駛人採集血樣時已死亡

車輛駕駛人生前血液酒精含量=檢測出車輛駕駛人血液酒精含量-檢測出車輛駕駛人血液正丙醇含量×20

式中,檢測出車輛駕駛人血液正丙醇含量應大於或等於零。正丙醇含量是檢測駕駛人生前血液酒精含量的專用技術指標。

如王某駕車發生交通事故後死亡,屍體檢驗時抽血檢測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為25毫克,每百毫升血液正丙醇含量為0.5毫克,據此推算,交通事故發生時王某血液酒精含量=25-0.5×20=15毫克/百毫升,根據這個結果認定王某不屬酒駕發生交通事故。

胎兒體重的推算公式 

胎兒體重的推算公式:

900×雙頂徑(cm)-5200

註:此公式計算出的結果誤差在±15 之間,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以克為單位的,還要換算成斤。

【例】某孕婦懷孕已32周加4天,雙頂徑為7.6,胎兒的重量為:

900×7.6-5200=1640(克)

胎兒的體重大約為三斤三兩。

預測胎兒體重的計算公式還有以下幾種:

公式1:Y=-4973.72+260.69HC

公式2:Y=-2686.60+171.48AC

公式3:Y=-2232.56+747.42FL

公式4:Y=-2513.51+1049.90FTH

公式5:Y=-5168.32+100.97HC+110.86AC+143.09FL+331.43FTH

說明:

可以使用其中任一個公式計算,公式5的精度最高。

參數的含義如下,參數可以從B超單中查到:

Y:胎兒體重的估算值(g)

HC:頭圍

AC:腹圍

FL:股骨長

FTH:胎兒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孕中期通過B超判斷胎兒的發育大小是一種較有參考價值的方法。在做B超的時候,孕婦會看到檢查報告上有一些數值,這些數值告訴了寶寶的發育大小。

孕13周:雙頂徑平均值2.52±0.25,腹圍平均值6.90±l.65,股骨長平均值1.17±0.31

孕14周:雙頂徑平均值2.83±0.57,腹圍平均值7.77±1.82,股骨長平均值1.38±0.48

孕15周:雙頂徑平均值3.23±0.51,腹圍平均值9.13±1.56,股骨長平均值1.74±0.58

孕16周:雙頂徑平均值3.62±0.58,腹圍平均值10.32±1.92,股骨長平均值2.10±0.51

孕17周:雙頂徑平均值3.97±0.44,腹圍平均值11.49±1.62,股骨長平均值2.52±0.44

孕18周:雙頂徑平均值4.25±0.53,腹圍平均值12.41±l.89,股骨長平均值2.71±0.46

孕19周:雙頂徑平均值4.52±0.53,腹圍平均值13.59±2.30,股骨長平均值3.03±0.50

孕20周:雙頂徑平均值4.88±0.58,腹圍平均值14.80±l.89,股骨長平均值3.35±0.47

孕21周:雙頂徑平均值5.22±0.42,腹圍平均值15.62±1.84,股骨長平均值3.64±0.40

孕22周:雙頂徑平均值5.45±0.57,腹圍平均值16.70±2.23,股骨長平均值3.82±0.47

孕23周:雙頂徑平均值5.80±0.44,腹圍平均值17.90±1.85,股骨長平均值4.21±0.41

孕24周:雙頂徑平均值6.05±0.50,腹圍平均值18.74±2.23,股骨長平均值4.36±0.51

孕25周:雙頂徑平均值6.39±0.70,腹圍平均值19.64±2.20,股骨長平均值4.65±0.42

孕26周:雙頂徑平均值6.68±0.61,腹圍平均值21.62±2.30,股骨長平均值4.87±O.41

孕27周:雙頂徑平均值6.98±0.57,腹圍平均值21.81±2.12,股骨長平均值5.10±0.41

孕28周:雙頂徑平均值7.24±0.65,腹圍平均值22.86±2.41,股骨長平均值5.35±0.55

孕晚期的准媽媽一定也想知道寶寶發育得是否正常,那一定要讀以下內容,仔細與自己的B超結果對照一下。

孕29周:雙頂徑平均值7.50±0.65,腹圍平均值23.71±1.50,股骨長平均值5.61±0.44

孕30周:雙頂徑平均值7.83±0.62,腹圍平均值24.88±2.03,股骨長平均值5.77±0.47

孕31周:雙頂徑平均值8.06±0.60,腹圍平均值25.78±2.32,股骨長平均值6.03±0.38

孕32周:雙頂徑平均值8.17±0.65,腹圍平均值26.20±2.33,股骨長平均值6.43±0.49

孕33周:雙頂徑平均值8.50±0.47,腹圍平均值27.78±2.30,股骨長平均值6.52±0.46

孕34周:雙頂徑平均值8.61±0.63,腹圍平均值27.99±2.55,股骨長平均值6.62±0.43

孕35周:雙頂徑平均值8.70±0.55,腹圍平均值28.74±2.88,股骨長平均值6.71±0.45

孕36周:雙頂徑平均值8.81±0.57,腹圍平均值29.44±2.83,股骨長平均值6.95±0.47

孕37周:雙頂徑平均值9.00±0.63,腹圍平均值30.14±2.17,股骨長平均值7.10±0.52

孕38周:雙頂徑平均值9.08±0.59,腹圍平均值30.63±2.83,股骨長平均值7.20±0.43

孕39周:雙頂徑平均值9.21±0.59,腹圍平均值31.34±3.12,股骨長平均值7.34±0.53

孕40周:雙頂徑平均值9.28±0.50,腹圍平均值31.49±2.79,股骨長平均值7.4±0.53

兒童體重、身高的推算公式 

1.體重是體格發育尤其是近期營養狀況的靈敏指標。

正常新生兒初生體重平均為3kg。

1歲以內小兒體重估算公式:

前半年:

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0.6

後半年:

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0.5

1歲時的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9kg)。1~2歲一年中體重平均增加3kg,2歲時的體重為出生時的4倍(12kg)。

2周歲以後每年平均增加2kg,故2~12歲期間的體重推算公式是:

體重(kg)=年齡×2+8

12歲以後為青春發育階段,受內分泌影響,體重增長較快,不再按上述公式計算。

因個體差異,小兒體重可上下波動10 。低於15 以上,應考慮營養不良。高於20%以上,應考慮營養過剩。

2.身長是反映骨骼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身長平均為50cm。

1歲內增長最快,身長估算公式:

前半年:

身長(cm)=出生身長+月齡×2.5

後半年平均每月增長1.5cm。

1歲時約為75cm,1~2歲期間一年增長10cm,2歲時約為85cm。

2歲以後平均每年增長5~7cm,故2~12歲平均身長推算公式是:

身長(cm)=年齡×7+70

身長的個體差異較大,若低於正常身長平均數的30 以上,則為異常。

0~10歲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

體重(單位kg) 身高(單位cm)

男 女 男 女

1月 3.6~5.0 2.7~3.6 48.2~52.8 47.7~52.0

2月 4.3~6.0 3.4~4.5 52.1~57.0 51.2~55.8

3月 5.0~6.9 4.0~5.4 55.5~60.7 54.4~59.2

4月 5.7~7.6 4.7~6.2 58.5~63.7 57.1~59.5

5月 6.3~8.2 5.3~6.9 61.0~66.4 59.4~64.5

6月 6.9~8.8 6.3~8.1 65.1~70.5 63.3~68.6

8月 7.8~9.8 7.2~9.1 68.3~73.6 66.4~71.8

10月 8.6~10.6 7.9~9.9 71.0~76.3 69.0~74.5

12月 9.1~11.3 8.5~10.6 73.4~78.8 71.5~77.1

15月 9.8~12.0 9.1~11.3 76.6~82.3 74.8~80.7

18月 10.3~12.7 9.7~12.0 79.4~85.4 77.9~84.0

21月 10.8~13.3 10.2~12.6 81.9~88.4 80.6~87.0

2歲 11.2~14.0 10.6~13.2 84.3~91.0 83.3~89.8

2.5歲 12.1~15.3 11.7~14.7 88.9~95.8 87.9~94.7

3歲 13.0~16.4 12.6~16.1 91.1~98.7 90.2~98.1

3.5歲 13.9~17.6 13.5~17.2 95.0~103.1 94.0~101.8

4歲 14.8~18.7 14.3~18.3 98.7~107.2 97.6~105.7

4.5歲 15.7~19.9 15.0~19.4 102.1~111.0 100.9~109.3

5歲 16.6~21.1 15.7~20.4 105.3~114.5 104.0~112.8

5.5歲 17.4~22.3 16.5~21.6 108.4~117.8 106.9~116.2

6歲 18.4~23.6 17.3~22.9 111.2~121.0 109.7~119.6

7歲 20.2~26.5 19.1~26.0 116.6~126.8 115.1~126.2

8歲 22.2~30.0 21.4~30.2 121.6~132.2 120.4~132.4

9歲 24.3~34.0 24.1~35.3 126.5~137.8 125.7~138.7

10歲 26.8~38.7 27.2~40.9 131.4~143.6 131.5~145.1

身高和體重的計算公式 

預測身高的計算公式:

兒子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

女兒身高(厘米)=(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成年人標準體重的計算公式,較普遍採用的有兩種:

一種是:

[身高(cm)-100]×0.9=標準體重(kg)

另一種是:

男性:身高(cm)-105=標準體重(kg)

女性:身高(cm)-100=標準體重(kg)

以上兩種計算方法,基本已被廣泛採用。

計算中國人理想體重的常用公式:

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48(kg)

標準體重如果結合性別和身高進行判定,會更科學。嚴格地講,不同地區應制定不同的標準。

國內學者提出的按性別計算標準體重的公式:

男性平均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女性平均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日本學者提出的亞洲人按身高計算標準體重的公式:

身高159厘米以下者:

標準體重(千克)=身高-105

身高160厘米以上者:

標準體重(千克)=(身高-100)×0.9

應該說明的是,根據以上公式計算出的標準體重並不是絕對「標準」,實際體重高於或低於標準體重10%以內,都應該視為正常體重。

        體重指數的計算公式 

BMI指數(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重指數,又稱體質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主要用於統計用途,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體重指數這個概念,是由19世紀中期的比利時通才凱特勒最先提出的。它的定義如下:

體重指數適合所有18歲至65歲的人士使用,兒童、發育中的青少年、孕婦、乳母、老人及肌肉發達者除外。其計算公式如下:

體重指數(BMI)= 體重(公斤)

身高(米)×身高(米)

亞裔成年人請參考以下判定標準:

體重指數 類別 罹病機會

<18.5 過輕 某些疾病和某些癌症患病率增高

18.5~22.9 正常 中等

23~24.9 過重 增高

25~39.9 肥胖 高

>30 痴肥 嚴重

罹病情況包括乙型糖尿病、血糖過高症、血胰島素過高症、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壓、癌症、痛風症等。

根據美國有關醫學統計:BMI小於16的人和BMI大於30的人死亡率最高。

死亡率最低的為BMI在20~22之間的人。

專家認為最好的體形BMI指數值是:女士19,男士22。

由此,可根據身高推算最理想的體重:

體形最美女士的體重=19×身高×身高

體形最美男士的體重=22×身高×身高

我國專家認為,中國人雖屬亞洲人種,但體重指數的正常範圍上限卻應比亞洲標準低些,在具體運用體重指數判斷胖與不胖時應區別對待。因為我國人的肥胖有兩大特點:體型小,指數小;肚皮大,危害大。

體型小決定了體重指數的正常上限要低些,一項針對中國人的調查表明,BMI大於22.6的中國人,其平均血壓、血糖、甘油三酯水平都比BMI小於22.6的人要高,而有益於人體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卻低。因此,專家們認為,我國人正常體重指數上限不應大於22.6,應比歐美的24.9和亞洲的22.9還低。

有專家建議,中國人體重指數的最佳值應該是20~22,BMI大於22.6為超重,BMI大於30為肥胖。

腹型肥胖比例大是中國人肥胖的特點和潛在危險,國人體重指數超過25的比例明顯小於歐美人,但腹型肥胖的比例比歐美人大。研究中發現,體重指數正常或不很高的人,若男性腹圍大於101厘米,女性腹圍大於89厘米,或腰圍與臀圍比值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5的腹型肥胖者,其危害與體重指數高者一樣大。

由於BMI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指數偏高的人,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舉個例子,一個練健身的人,由於身體中肌肉占很大比例,他的BMI指數會超過30。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減重。

        美女國際標準身材的測量公式 

每個女人都關心自己的身材、體重、三圍是否標準,由於女人之間身高不同,因此形體和重量的函數關係也不同。

國際上對美女身材是有通行標準和很具體的要求的。國際通行的S曲線代表女人的視覺符號,美元的符號去掉一筆就是美女的意思,在繪畫語言里就是美女的符號。S加一個豎線為什麼代表女人?說法很多,用繪畫語言講,實際就是女人身體的變形,一豎代表軀幹,S代表女人的身體曲線,前挺後撅,美女的要求是:S上半部分弧線的弧度大於下半部分,玄高小於下半部分。也就是說,臀圍大於胸圍,屁股要比乳房挺的高,肩寬、腰圍的長度分別是身高尺寸的23%、33%;胸圍和臀圍的長度分別是身高的49%、50%。也就是不同的身高有不同的肩寬和三圍,但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不變,比率分別為0.23、0.33、0.49、0.50。

例如一個身高170厘米女人:

肩寬=身高170厘米×0.23=39.1厘米

腰圍=身高170厘米×0.33=56.1厘米

胸圍=身高170厘米×0.49=83.3厘米

臀圍=身高170厘米×0.50=85厘米。

有興趣的女人可以算算自己的三圍,如果符合,可以參加選美。

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否標準,但沒有統一的標準。有一個公式值得參考,公式中的S表示身高(cm),T表示體重(kg)。公式為:

T=S-100-(S-100)÷5

【例】一個身高162cm的女人,標準體重應該是多少?

T=162-100-12.4=49.6(kg)

身高162厘米的女人的標準體重應該是49.6公斤。

以上公式只適合於32歲前的未婚女子,也是美女的各項選美指標。其他年齡段的女人不必苛求。

排卵期的推算方法和公式 

排卵期的計算方法一般有三種:一是宮頸黏液法,在醫院婦科,通過檢查宮頸黏液來判斷是否處於排卵期;二是基礎體溫法,每天早晨醒來後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月經前半段時間體溫較低,到達排卵期時更低,排卵後會逐漸上升;三是經期推演算法。

前兩種方法,比較麻煩,第三種方法簡單方便。現介紹此方法。

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經周期天數-18(天)

排卵期最後一天=最長一次月經周期天數-11(天)

月經周期指本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

用上列公式計算之前,最好持續觀察8次,記錄自己的月經周期,得出自己月經周期的最長天數和最短天數,代入上面公式,得出的數字分別表示該婦女排卵期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

【例】某一育齡婦女前8個月的月經周期最長為30天,最短為28天,那麼:

排卵期第一天=28-18(天)=10(天)

排卵期最後一天=30-11(天)=19(天)

即該婦女的排卵期從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0天開始,於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9天結束。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如果你的月經很有規律,為28天一次,那麼,可將月經周期的最長天數和最短天數均定為28天,代入公式,可計算出你的排卵期為: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0~17天。這種排卵期的計算方法是以本次月經來潮的第一天為基點,向後順算天數,而不是以下次月經來潮為基點,倒算天數,因此不易弄錯。計算出排卵期後,如想懷孕,可從排卵期的第一天開始,每隔一日做愛一次,持續數月,極有可能懷孕。如不想懷孕,應避開排卵期過性生活。

預產期的推算公式 

從懷孕到分娩需要多久?從受精到分娩大約是266天(38周),由於每個孕媽媽無法準確地判斷出哪一天受孕,為了方便起見,醫學上規定從末次月經的第一天開始計算,這樣整個妊娠就多了2周,為280天。計算預產期的方法有下面幾種:

1.常用方法

預產期月份=末次月經第一天的月份+9或-3;

預產期天數=末次月經第一天的天數+7。

根據以上公式,所計算得出的時間就是預產期。例如,最後一次月經是在2月1日,則月份2+9=11月,日期1+7=8日,那麼,預產期應該是11月8日。如果末次月經是在4月以後,則採取減3的方法計算。如末次月經來潮是4月2日,就是4月份-3=次年1月,2+7=9日,即次年1月9日為預產期。如果用農曆計算,則月份計算相同,只是日期加7天改為加15天,遇到閏年,其閏月又正在孕期之中,計算時月份減3應改為減4。

2.按引起妊娠的性交日期推算

從性交日期算起第266天,即分娩之預定日期。

3.其他方法

如果末次月經、妊娠嘔吐和胎動開始日期都記不清時,還可按子宮底的高度估計:

妊娠3個月末,子宮底的高度在臍和恥骨之間(恥骨上10厘米);

妊娠4個月末,子宮底在臍下二橫指,在恥骨上12~17厘米;

妊娠5個月末,宮底與臍平;

妊娠6個月末,宮底在臍上二橫指;

妊娠7個月末,宮底在劍突與臍之間;

妊娠8個月末,宮底下降到劍突下三到四橫指;

妊娠10個月末,宮底高度與8個月妊娠時宮底的高度相同,都在劍突下三到四橫指,但腹圍比8個月時大,胎寶寶先露的部分已入骨盆。

所謂預產期,只是寶寶出生的大概日期。在預產期前3周至後2周內分娩的,都屬於正常範圍,並不一定在預產期當天分娩。

性愛頻率的計算公式 

在「性小康」「性商」等新詞廣為人知之後,「性頻率公式」在首屆國際性醫學國際論壇上登場了:

愛頻率=年齡的首位數×9

闡述這一公式的是中國性學會理事長徐天明教授。

專家指出,該公式要在滿足兩個前提的情況下使用:第一,性活動必須在雙方自願的情況下進行;第二,一定要承認個體差異,以性活動後雙方不感覺疲勞、不舒服等為原則。在這兩個前提之下,該公式有其合理性,符合我國國情,可供大多數人參考。

該公式適用於20歲以上的人。一個20多歲(包括20歲)的人,他的性愛頻率是多少呢?套用公式,就是2×9=18,18可以看成是10和8的組合,也就是說適合他的性愛頻率為10天內過8次性生活。而一個30多歲(包括30歲)的人,他的性愛公式為3×9=27,也就是說,他適合在20天內過7次性生活。如此看來,公眾人物的性愛頻率似乎已無隱私可言。

當然,該公式中的數據標準的科學性依舊值得追問,它也曾一度引發質疑聲一片,有人認為這樣的公式只能當作一種娛樂。

徐教授提到的這個性愛頻率公式其實早就存在,它是國外學者根據年齡因素對性能力的影響規律做出的一個參考公式。計算時,只要拿自己年齡的十位數乘以9,所得乘積的十位數即為一個性愛周期所持續的天數,而個位則為應有的性愛頻率。

以30歲的人為例,他的性愛頻率應該是「3×9=27」,即20天內以過7次性生活為宜,大約每3天一次;40多歲人的性愛頻率應該是「4×9=36」,即30天內應過6次性生活,大約每5天一次;50多歲的人為「5×9=45」,即40天內過5次性生活,大約每8天一次。

2004年中國性學會性醫學專委會和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共同對4萬多名26~40歲男性做的性調查顯示,他們的平均性生活頻率為每月6.48次。這一結果與該公式的計算結果基本吻合,所以,這個公式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年輕時的頻率決定老年的頻率

儘管如此,用人為設計的公式來計算每個月該有多少次性生活,這在很多人眼中未免顯得欠科學。因為性生活是一個情之所至,很大程度上受激情和體力左右的事情,不可能按照條條框框進行。徐教授自己也說,除了參照公式之外,自己的感覺才最重要。

的確,對於很多因生活、工作所累而性愛頻率大大下降的人來說,要達到這個公式要求的性愛頻率的確是件難事。不過,性醫學研究告訴我們,年輕時的性生活頻率往往能決定中老年時期的性生活頻率。

也就是說,如果年輕時能像公式推算的那樣,有較多性生活的話,那麼到了中老年階段後,他的性需求也不會低於上述公式的推算結果。但如果年輕時的性愛頻率就很低,那麼到了老年,這個推算公式也必然無法反映其性活動規律。

三大要素才是根本原因

性愛頻率公式能夠反映出性能力,但要想解決性慾低下問題,還要去追尋決定性愛頻率的根本原因。從生理角度來看,三大要素決定性愛頻率:

感情。對伴侶的感覺是性慾強弱的決定因素。如果對他(她)不再感興趣,甚至充滿怨恨,性慾肯定不高。

心情。一個沮喪、常年生活在壓力、焦慮中的人,很難對性生活產生興趣,因為性愛需要激情和放鬆。

年齡。研究顯示,男性性慾高峰在18~25歲之間,女性在35~45歲之間。此後,性慾必然減弱。

不能執著於頻率

一旦性愛頻率公式推算結果跟你的性愛頻率相差甚遠,千萬不要為此苦惱。美國著名性研究書籍《一生的性計劃》的作者說:「你不會有錯的,因為正確的性交頻率是依你倆的喜好而定的。」

如果夫妻處在不同年齡段,性愛頻率就很可能不一致。這時候,夫妻倆應該相互理解、支持。其實,性愛頻率公式反映的並不僅僅是性交頻率。健康的性生活內容包括自慰、性夢、不需性交卻有性高潮的嬉戲等多種,它們都可以帶來性高潮體驗,所以也應算在性愛頻率之內。

性愛時間的計算公式 

做愛這件事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件「即性」的事,只要興緻來了,地點允許,時間都無所謂的。但外國人似乎不這麼看。英國一家媒體曾公布了卡的夫大學的心理學家關於性愛時間的一條推算公式,以計算每個人適合自己的熱辣辣時間,而且據說誤差不超過15分鐘。且不說這個熱辣公式是否真的準確,做愛這件事,也的確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更是如此,子時不能、風雨交加時不能、酒醉之後不能,可見做愛也確實需要抓住好時機、把握好時光。

慾火計算公式

據報道,卡的夫大學的心理健康專家聲稱,方程式計算出的「火辣辣」時間,誤差只有15分鐘,但方程式非常複雜:

[(AL÷T+10)×AG÷SF×G]/60=ST

先計算一周的飲酒量(AL),將結果除以喜好的性愛時間(T)(早上=1.5,晚上=2),將所得數加10後,乘以年齡(AG),再除以一周的性愛次數(SF)(如果一周內做愛少於1次,略過這一步),再乘以你的性別(G)(女性=1.5;男性=2),將總數除以60。

最後以早上6時為起點,加上或減去算出的數值。如果得分是11.75,你的「性愛好時辰」(Sexist Time)就是下午5時45分。


推薦閱讀:

我們都有病,才為愛奮不顧身
中年前犯「桃花劫」中年後生活如意的生肖
你有哪些受用一生的習慣?
不高的男人是如何建立起自信心的?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睡足8小時有多困難?

TAG:生活 | 公式 | 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