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腸內營養調血糖 從此會診不求人
不少神經內科住院病人需要施行腸內營養,大多為各種疾病所致意識障礙或吞咽困難的患者,尤以腦卒中病人居多。
查個血糖,高了。是急性應激反應?還是既往糖尿病所致?是熱量提供過多、營養輸注泵速度過快、還是腸內營養配方選擇失誤?降糖閾值及降糖目標值是多少?用胰島素還是降糖葯?多大劑量合適?持續腸內營養如何監測血糖?為什麼用藥血糖還是控制不佳?
抓破頭,不管了!前人有言,醫生不會治病不要緊,懂得請會診就行。請內分泌科會診,嘿嘿,一切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嘛。
第一次請會診,內分泌科會診醫生來得快、准、狠,搞定!
第二次請會診,姍姍來遲,此君表示:「我們內分泌科也是很忙滴。」
第三次請會診,此君回復:「請參考上一次會診記錄。」我回答:「參考了,不管用。」
第四次,此君怒了:「為什麼請會診的總是你?」
他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為了避免再請「此君」會診,我打算逐一攻克難題,一雪前恥。各位看官,請看我為此辛辛苦苦做的手抄小筆記(沒錯,我的字跡就是這麼工整,好像電腦列印!)
高血糖是腸內營養過程中常出現的代謝併發症。無論既往是否患有糖代謝異常,疾病應激反應都有可能出現高血糖。急性期有時很難明確高血糖病因,除了解既往史,入院病人應常規篩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在急性期過後可行 OGTT 試驗,以明確是否存在糖尿病。
明白這一點後,我又總結了高血糖的原因及危害,請看小黑板:
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配方是控制血糖的前提。腸內營養配方種類繁多,記憶困難,以下歡樂時間,讓我們來八一八臨床上五花八門的腸內營養製劑:
在重頭戲開場之前,要先了解一個重要概念,即使你是個學渣,憑著多年考場摸爬滾打的經驗,直覺也會告訴你,以下就是傳說中掌握了就能低空飛過的重點!所以請各位看 官硬著頭皮看下去:
血糖生成指數(glycemic index,GI):GI 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後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反映了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按照血糖指生成指數分成高、中、低 GI 食物。高 GI 的食物,進入胃腸後消化吸收又快又完全,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血糖波動大;低 GI 的食物在胃腸內停留時間長,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糖後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血糖波動小。
下面介紹幾種特殊配方成分對血糖的影響:
對於腸內營養的患者,尤其是合併糖代謝異常的,低 GI 配方無疑是更合適的。糖尿病配方就是基於此理論,其糖成分採用 70% 緩釋澱粉(木薯澱粉 + 玉米澱粉)、30% 果糖組成,具有較好的血糖控制作用。
腸內營養配方選擇順序如下:
除了腸內營養配方本身成分組成及比例,營養液濃度、輸入量及輸注泵速度也影響著血糖水平。應注意:
1. 控制營養液的濃度:從低濃度開始滴注營養液,以避免營養液濃度和滲透壓過高引起的胃腸道併發症。
2. 控制輸注量和速度:營養液宜從少量開始,250~500 ml/d,在 5~7 天內逐漸達到全量。每次輸注腸內營養液前及期間 (每間隔 4 小時) 抽吸並估計胃內殘留量,若殘留量每次大於 100~150 ml,應延遲或暫停輸注。
3. 控制輸注速度:輸注速度以 20~30 ml/h 起,根據適應程度逐步加速並維持滴速為 100~120 ml/h。
如果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選擇配方後仍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就需要胰島素上場了。
對於急性期腦卒中合併糖尿病而言,單用降糖葯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尚需聯合胰島素。降糖目標控制在 7.8~10.0 mmol/L。腸內營養的病人持續營養液泵入,相當於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進食,不能像普通病人那樣通過測量空腹和餐後血糖來監控血糖水平。
胰島素初始治療血糖尚不穩定時,監測血糖 1 次 /1~2 h;血糖穩定時,1 次 /4~6 h;血糖正常時,1~3 次 / 周。
胰島素有臨時皮下注射及持續胰島素泵兩種用法。對於任何類型重症腦卒中的患者,推薦血糖>10.0 mmol/L 時予靜脈持續泵入胰島素治療。根據血糖的變化,來調整胰島素的用法用量。
懷揣小筆記,我心中大定。然而,前人又有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再與「此君」醫生碰頭時,哼哼,微微一笑:兄弟,放下那個病人,讓我來!
本文系作者 @神內一棵蔥 原創投稿,獨家授權。
推薦閱讀:
※玉米有哪些營養價值?
※14國66款牛奶大評測, 哪些牛奶好喝、安全又營養?
※維生素-維持生命的元素。三
※寶寶營養輔食的製作,趕緊收藏吧!
※早上匆忙五分鐘,如何搭配營養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