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老師的鄧小平故居之旅
一.去廣安
2011年7月9日早晨,雨過天晴,空氣新鮮,雖值盛夏,但涼風習習。巴州區三江中學的教師及家屬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坐在市旅遊公司的大巴車上。7點正,隨著一聲清脆的汽笛聲,旅遊大巴疾馳般地向廣安駛去——學校利用暑假開展「感恩之旅——小平故里行」的活動。
在車上,老師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評論著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列舉著鄧小平的感人事迹,歌頌著鄧小平的豐功偉績。導遊興趣盎然,他詳細地給我們介紹著廣安:
廣安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故里。1993年7月設立地區,1998年7月撤地設市,轄廣安區、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華鎣市。幅員面積6344平方公里,總人口460萬,市區人口47萬。是四川省毗鄰重慶最近的一個地級市之一,是四川進入三峽經濟特區的「東大門」。
小平故里,位於廣安市協興鎮境內的牌坊村,距市區7公里。景區以鄧小平同志故居為核心,佔地830畝。園內綠化率80%以上,整個景區鬱鬱蔥蔥,井然有序,形成了一座「天然紀念館」。
大約5個小時後,我們乘坐的旅遊大巴經南充向左拐來到了廣安境地。公路兩側「小平故里歡迎你」的巨幅橫標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分外醒目。我們的心情很迫切,誰不想早一點到達呢?
二、紀念林
1.植樹林
我們一進入小平故里,空氣格外新鮮,彷彿進入了一個天然氧吧——到處都是蒼松翠柏、珍稀樹木、奇花異草。有的是北京各部委捐植的,有的是全國各省市捐植的。黃角蘭,鬱郁芳香;小葉榕,枝葉繁茂;奇花,奼紫嫣紅;異草,綠得發亮。
一塊巨石上醒目地刻著「植樹林」三個大字,大字旁邊由全國綠化委員會立有一塊白色的標語碑,上面用紅色的字體鐫刻著:綠化祖國、造福萬代,深切懷念全民義務植樹倡導者——鄧小平。標語碑下是紅色的大理石基座,基座上刻有簡介,我取出相機,將它記錄了下來:
鄧小平同志是我國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在他的倡導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規定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它綠化任務。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中央領導同志年年親自參加義務植樹勞動,有力地推動了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深入開展。值此鄧小平同志百年誕辰之際,特營造紀念林,以緬懷他對我國國土綠化事業的卓越貢獻。讓我們謹記偉人的宏願,把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實現再造祖國秀美山川的宏偉目標。
2.鄧小平北京故居移植樹
我們一行來到了一個非常寬闊的地方,這裡移植了6棵珍貴樹木:紫藤(又名黃藤蘿)、丁香、石榴(又名海榴)、連翹、白玉蘭、紫杉(又名東北紅豆杉)。這6棵珍貴樹木是小平同志的親屬於2003年9月28日從北京捐贈來的,以紀念小平同志百年誕辰。如今8年過去了,這6棵樹木長勢喜人,鬱鬱蔥蔥、枝葉繁茂。在陽光下,樹葉綠得發亮,顯得阿娜多姿。每棵樹旁都栽植了名貴花草,它們開得正艷,散發著濃郁的芳香。
這些樹木原來栽植在北京景山小平故居里,它們曾見證過共和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陪伴著鄧小平度過了最後20年的春夏秋冬。
3.海峽林
一塊巨石上「海峽林」三個大字剛勁有力,分外耀眼。旁邊立有一塊簡介牌,上面用紅色的字體這樣記載著:
海峽林記:
四川廣安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故里,為紀念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委託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辦公室於2003年11月在此植樹造苑。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同志題書「海峽林」,以長木秀木寄予對偉人的崇高敬意,借翠色葳蕤祝願廣安的美好明天。
林苑依山傍水,佔地2.5公頃,多植銀杏、香樟、廣玉蘭、天竺桂和小葉榕等名貴苗木。徜徉斯林之中,緬懷斯人偉業,如仰北斗,如沐春風。
「海峽林」,海峽情。小平同志畢生縈懷解決台灣問題,確定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思,有力地推動了兩岸關係發展與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宏猷即展,金甌待圓,全黨全國人民將繼承遺業,為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高山仰山,景行行止,天地不老,哲人不朽!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二00四年八月
三.鄧小平銅像
在小平故里有一個寬敞、莊嚴肅穆的銅像廣場。廣場四周是茂密挺拔的樹木,廣場的正中立有一個長約5米,寬約3米的基座。基座是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的,上面矗立著鄧小平同志的銅像。這尊銅像高2.5米,重1.5噸。基座的正前方鐫刻著江澤民同志題寫的「鄧小平銅像」五個大字。字跡剛勁有力,且用黃金鑲鍍,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無比秀美!
2004年8月13日,胡錦濤總書記來廣安為慶祝鄧小平百年誕辰而親自給銅像揭幕。
鄧小平這尊銅鑄座像面容慈祥溫和,兩頰顯得削瘦,目光敏銳深邃。小平同志身穿短袖襯衫,軍便裝;腳穿沿口布鞋,面帶微笑地坐在椅子上。他彷彿親切地注視著家鄉的山山水水,似乎抖落一身風塵回到故里,注視著家鄉的發展變化。
在銅像下,爭著照相留念的人川流不息。我也時時舉起相機,為我們學校的老師們義務拍照。面對人們對鄧老深切懷念的場景,面對鄧老那慈祥可親的面容,萬般情思涌心頭,我感慨萬千啊!
此時此刻,我腦海里再一次浮現出了令我終生難以忘懷的一段歷史:
文化大革命時期,正值「四人幫」橫行當道,我畢業返鄉。由於父輩稍有點富裕,故所謂「政歷」欠佳。飛行員、陸軍特種兵、北海海軍儀仗隊,次次考上了,身體雖合格,卻就是去不了!讀了十多年的書,連記工員都不能當上。粉碎「四人幫」後,趕上了「改革開放」,重視人才,我進入了教育部門工作。如今35年過去了,在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得了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職稱,績效工資也漲了許多,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默默地說;「鄧老啊!要不是粉碎「四人幫」,要不是您的改革開放政策,恐怕我現還正在山區種地、挑糞抬石頭,砌坎子、「農業學大寨」呢!恐怕勞碌奔波一世,仍換得衣食寒呢!」
面對銅像,情思心頭涌:「鄧老啊!您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您有著傳奇的經歷、偉大的一生。是您,讓中國民富國強;是您,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是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中國走上了騰飛的道路,世界為之矚目。」
我們懷著無比感恩的心情,帶上我們誠摯的祝福,向鄧小平銅像獻上了一束束鮮花,表達萬般的敬意。我們深知:懂得感恩的人們,要把表達感恩的鮮花獻給最值得我們感念的人!
四.鄧小平故居
1.鄧紹昌墓及祖墳
在銅像廣場的上方,有一塊醒目的石牌,上面鐫刻著: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鄧少昌墓 (四川省人民政府2002年12月27日公布,廣安市人民政府2003年3月27日立)。碑文正中是這樣記載的:故顕考鄧公紹昌老大人之墓 孝男:光清、光治、光修、光聖
公元一九三六年丙子仲夏春月吉立
從文字記載中可以看出,小平同志有四弟兄,他是老幺。
小平同志的祖墳,位於廣安扶手山的一個風水之地。其祖墳安葬著鄧小平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鄧家先孺。
2.「鄧家老院子」
我們來到了小平同志的故居,這座具有濃郁川東風情的農家三合院,被當地的老百姓親切地稱為「鄧家老院子」。故居坐東朝西,由東南北三組單層建築組成。整個院子佔地近900平方米,共17間房屋,懸山式木結構,屬小青瓦屋面,穿逗式承重體系。其工藝之精湛、風格之獨特,是典型的川東民居建築。
1904年8月22日(農曆7月12日),鄧小平同志就誕生在這裡。
我們分別進入每間房屋去參觀,有小平同志童年的住房,有小平同志的父母、長輩的住房,廚房、工具房一一再現。
堂屋正中的牆上,立有一道神龕,橫聯是:祖德流芳,楹聯是: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中間寫著:天地君親師位;左右寫著:四官財神、文武夫子。
3.荷塘
院子的正前面,是一個寬闊的池塘,池塘的外圍有很多樹木:松柏,濃郁蒼翠;香樟,枝葉繁茂;天竺,妖嬈嫵媚;垂柳,婆娑多姿。池塘里的荷花一片又一片,它們開得正艷,有的才露尖尖角。池塘邊砌有欄杆,遊人可以坐在上面觀魚、賞花。水很清澈,魚兒也好像很有靈性,為了歡迎我們的到來,它們不時地在我們眼前游來游去。面對這秀麗的荷塘美景,面對這鄧家民居,我時時為老師們拍照留念,我突然想起了宋代楊萬里的詩句:「意境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啊!多美的景緻、多好的地方啊!老師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評論著:好風水啊,好地方!但願天地不老,哲人不朽啊!
4.神道碑
我們一行來到了小平故居里的神道碑旁。這尊神道碑,高大雄偉,上面用楷書記載著《重建神道碑記》。老師們駐足觀看,認真地閱讀著,我為了寫作需要,用相機將它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鄧小平先祖鄧時政,清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入翰林後授以編修、侍講,乾隆十年(1745年)官至大理寺正卿。鄧時敏一生為人剛果持正,政績斐然,後因年老乞休,返鄉卒於家,誥授通奉大夫。嘉慶年間,朝廷為表彰其功德而賜造神道碑。遺憾的是原神道碑在文革期間被毀,僅遺址尚存。為了恢復鄧小平故居周圍的環境原貌,再現童年鄧小平在此玩耍的情景,應廣大群眾的要求,根據調查走訪及歷史記載,在原址上重建此碑。
公元二000年十月
五.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1.獨特的外形
我們一行來到了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前,面對著這奇特的建築物,心情格外好奇。陳列館右側設計了三個斜坡層面,三宕三疊,錯落有致,別具一格。這一壯觀和獨具特色的建築,其寓意小平同志「三落三起」——不平凡的革命歷程。
陳列館的右側牆上,鐫刻著江澤民同志的題詞「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字跡剛勁有力,清晰醒目。
2.館內大廳
外面赤日炎炎,我們汗流浹背。當我們一進館內大廳,由於空調開放,頓時,我們感到涼爽極了。在大廳的正面牆壁上,懸掛著一幅巨大的鄧小平油畫。油畫上鄧小平內穿黃色的軍裝,外套黑色的長大衣。大衣右下擺向外翹起,矗立於祖國大山之中。他左腳前傾,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著正前方。慈祥的面容,嘴角微張,彷彿看到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而露出了笑意。遊客們爭相在油畫下照相留念。
3、展覽廳
展覽廳里展覽著鄧小平一生各個時期豐功偉績的歷史照片及詳實資料,我們依照順序認真地觀看,我用相機選擇性地記錄了一些,現原文刊載。
A. 前言:
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他為中
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立下赫赫戰功;他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鞏固和發展,進行了艱辛探索;他為成功開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勛。在20世紀中華民族百年圖強的史詩中,永遠銘記著他的名字。他為了中國的獨立、統一、建設和改革事業;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富裕幸福;為了壯麗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了70多年。他的一生偉大輝煌,又富有傳奇色彩。他屬於中國,也影響著世界。
也許你是經過戰火洗禮的老戰士;也許你是共和國的同齡人;
也許你是風華正茂的青年;也許你是久居海外的同胞;也許你是對中國充滿好奇的外國人------走進這個陳列館,讓我們隨著主人公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一同領略一代偉人的風采。
鄧小平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他在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
鄧小平同志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他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他的一生波瀾壯闊,戰爭年代,他馳騁疆場,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赫赫戰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十年,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共產黨第一代中共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步入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他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成功開闢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沒有鄧小平,不可能有今天中國人民的新生活;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國人民由衷感謝鄧小平同志,永遠銘記他為我們黨、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卓越貢獻。
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之際,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鄧小平同志的家鄉廣安建成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我們希望通過這裡陳列的內容,歌頌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弘揚鄧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鼓舞人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心同德,奮發圖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把鄧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而努力奮鬥!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00四年八月十三日
B.鄧小平童年、少年、青年時的介紹:
1904年8月22日(農曆7月12日)鄧小平出生。
鄧小平出生後,父母按字輩為他取名鄧先聖。「先聖」進私塾發矇時,私塾先生對此名字十分不滿:孔子乃稱「聖人」,你怎麼能「先聖」呢?於是先生便將他的名字改為鄧希賢,這個名字一直用了20年,直到參加了革命後,才改為鄧小平。
鄧小平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但其童年和少年時代又十分平常。鄧小平不到6歲時,就到了協興鄉小學讀書,11歲便考入了廣安縣的高小,14歲的時候考入了廣安中學。鄧小平自幼資質聰明,在家裡是個受父母疼愛的好兒子,在學校又是個勤勞用功的好學生。進中學不到幾個月,他就被父親送到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讀書。1920年7月,該學校畢業生中,年齡最小的就是鄧希賢。當時,小平同志還不滿16歲。中國社會正處在大動蕩、大變革中,內憂外患日益加劇。推翻了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特別是發生在鄧小平家鄉的保路運動和爆發於北京的「五.四」愛國運動,對他的人生軌跡產生了重要影響。鄧小平參加了抵制日貨、聲援「五.四」運動的活動。
1920年夏,年僅16歲的鄧小平遠赴法國勤工儉學。他深深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也感受到資本主義剝削的殘酷,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2年,他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擔任過青年團旅歐支部的領導成員和中共黨組織里昂區的特派員,還做過青年團機關刊物《赤光》雜誌的編輯。1926年初,他離法赴蘇,先後在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學習。
1927年春,因國內大革命形式發展的需要,鄧小平受中國共產黨的派遣回國,到西安馮玉祥國民軍聯軍,擔任中山軍事學校政治處處長兼政治教官,並任該校中共黨組織的書記。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轉赴漢口,在中共中央機關工作,改名為鄧小平。他參加了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年底,他隨中共中央機關秘密遷往上海,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從事地下工作。1928年至1929年,他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C.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介紹:
「最痛苦的日子」
「我一生最痛苦的當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其實即使在那個處境,也總相信問題是能夠解決的。前幾年外國朋友問我為什麼能度過那個時期,我說沒有別的,就是樂觀主義。」——鄧小平
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時年52歲,鄧小平主持中央書記處工作十年時間,他後來說:「在我的一生中,最忙的就是那個時候。」
「從1956年起我就當總書記。那時候,我們中國掛七個人的像,我算一個。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前,工作搞對的有我的份,搞錯的也有我的份。」 _____鄧小平
發生於二十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嚴重錯誤。這場動亂開始後,鄧小平即受到錯誤批判和鬥爭,被剝奪一切職務,經歷了他革命生涯中最艱難、最曲折的時期。1969年10月,他被送到江西省新建縣。他和卓琳每天到縣拖拉機修造廠勞動半天,做鉗工。工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了他很大的關心和幫助,並親切地稱他「老鄧」。鄧小平夫婦日復一日來往於「將軍樓」和工廠之間,踏出了一條堅實的小路,這條小路後來被人們稱為「鄧小平小道」。鄧小平夫婦互相安慰,互相照顧,用勞動和讀書來充實生活。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殘的大兒子鄧朴方來到身邊後,他們又一同擔起照料兒子的重任。在江西,他閱讀了大量的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書籍。1971年林彪集團覆滅後,毛澤東有意讓鄧小平出來工作,鄧小平的境遇開始有所好轉。
下面是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右)、繼母夏伯根(左)在將軍樓前的合影。
看著這照片,看著這文字介紹,說真的,我的眼淚情不自景地流出來了,喉嚨也哽咽了——不知年輕人的心情如何,反正我們這一代人是有著深切感受的!
從這張合影中可以看出,鄧小平身穿簡樸的棉襖,棉襖的領口很淺,脖子很長部分露在外面,既沒有穿高領內衫,又沒有圍圍巾,更別說穿保暖內衣了。他很瘦削,看樣子,他心情極為沉重。
看著這照片,看著這文字介紹,一種難以抑制的感情湧上心頭。在這種境遇下,小平同志除了勞動改造,還得照顧年長的繼母。「百善孝為先」,小平同志給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這種境遇下,仍能和夫人互相安慰、相依為命,真是難能可貴啊!我想起了鄧家老院子堂屋的一對楹聯:「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啊!真是「艱難見孝子,患難見忠誠」啊!
看著這照片,看著這文字介紹,我們更加深了對「四人幫」的憎恨。一個共產黨的總書記,一個為共和國立下過赫赫戰功的開國元勛,說下課就下課!說勞動改造就勞動改造!還沒有一個普通老百姓自由,這是哪兒的道理?簡直是顛倒黑白了!簡直是荒謬之極!
看著看著,想著想著,眼淚出來了。小平同志啊,幸喜你的命大!要是你的意志不堅定,一時想不開……那就苦了中國人民了____我們現在的豐衣足食的日子肯定會泡湯的!
D.改革開放時期的介紹:
「說到改革,其實在1974年到1975年我們已經實驗過一段。1973年周恩來總理病重,把我從江西『牛棚』接回來,開始時我代替周總理管一部分國務院的工作,1975年我主持中央常務工作。那時的改革,用的名稱是整頓,強調把經濟搞上去,首先是恢復生產秩序。凡是這樣做的地方都見效。不久,我又被『四人幫』打倒了。我是『三落三起』,1976年『四.五』運動,人民懷念周總理,支持我的也不少。」 「我們這個第二代,我算是個領班人,但我們還是一個集體。對我們這個集體 ,人民基本上是滿意的,主要是因為我們搞了改革開放,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路線,而且真正干出了實績。」
——鄧小平
鄧小平把對外開放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他指出: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離不開世界,要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文明成果。他主張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吸收外國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念,引進外國智力,大量派遣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他做出了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開闢沿海對外經濟開放地帶和開發開放浦東等一系列重大決策。他強調:上海是我們的一張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從而使我國逐步形成了全國開放的格局,有力地促進了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事業。
鄧小平從中國實際出發,在1979年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概念。中共十二大根據他的設想,確定了在二十世紀末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的目標。以後他又逐步形成從溫飽到小康再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三步走」現代化發展戰略,並在中共十三大上得到確認。在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重視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他強調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先富帶後富,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改革,是世界歷史發展中影響深遠的事件。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改革是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第二次革命。他發動和領導的改革,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各方面體制改革的偉大進程。開闢了一條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新道路。他還提出要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強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改革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標誌著改革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涉及經濟、政治、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鄧小平說:「這個決定,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
E.鄧小平1992年1至2月視察南方時的談話:
「我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如果從建國起,用一百年的時間把我國建設成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那就很了不起!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幹。我們肩背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
F. 外交、軍隊、退休方面的介紹:
鄧小平是20世紀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科學觀察和分析了國內形勢,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確立了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張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國內政治經濟新秩序。在他的主持下,實現了中美外交,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恢復了中蘇兩黨兩國關係,發展了周邊國家和第三國家的良好關係,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鄧小平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爭取了有利的國際條件,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鄧小平十分關心軍隊的建設,提出要把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
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追求 。鄧小平尊重歷史和現狀,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即在祖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按照鄧小平的這一構想,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門如期回到祖國的懷抱,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創造了更為有力的條件。「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為國際上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範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內國際發生政治風波,中國面臨著又一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帶領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在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他辭去了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實現了自己退休的夙願。在確立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完成中央領導層新老交替的過程中,他起到了關鍵作用。1992年初,他視察南方發表講話,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以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誌,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中共十五大確定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在跨世紀的新征程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
六.寶鼎廣場
寶鼎廣場,在思源廣場的上面。這裡,是觀看思源廣場和渠江江畔夜景的最佳位置。
寶鼎廣場的正中,矗立著一個巨大的銅鼎,據說此銅鼎重13.8噸。銅鼎呈圓形,由三隻腳支撐於圓形的基座上。圓形基座的正前方鐫刻著「解放思想」,後方(即江邊方向),刻著「實事求是」。這圓形的基座座落在一個長方形的大理石基座上,基座正前方鐫刻著小平同志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名言。這些字跡在陽光的影襯下,金燦燦的,銀閃閃的。
銅鼎基座下面書有長達兩千多字的歌頌、讚美小平同志一生豐功偉績的銘文。
站在寶鼎廣場向下眺望,下面是滔滔的渠江,江里百舸爭流,汽笛聲聲,一派繁忙景象。左右高樓挺拔、錯落有致。蒼翠的山體、蔚藍的江水,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我們沿著石階一步步地向下走去,一些年輕的老師走著走著不願下去,稱累得很。我們年長的幾位決心很大,稱難得來一次,一定得看個夠。我興緻很高,一邊走,一邊數,從寶鼎廣場至渠江邊共有三個平台,梯步一共有858步。每個平台都有一個小廣場,廣場的左右兩邊都設有石欄杆,可以供遊人坐著休息。據說這三個平台,其寓意也是按照小平同志「三落三起」而設計的。到了下邊的廣場,一陣陣清脆悅耳的樂曲聲把我們吸引住了,原來是人們在舞蹈呢!大約有三、四百人吧,舞蹈者婦女居多。她們舞姿優美,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像仙女一樣輕盈飄逸。歡樂的笑意寫滿了臉龐,悠揚的樂曲聲回蕩在渠江江畔。人們通過跳舞健身來表達對小平同志的敬意、對改革開放的讚美、對美好生活的祝福。
看著看著,我對同事們說:「要不是小平同志,要不是改革開放的政策,人們能有這個閑情雅緻來此跳舞嗎?恐怕還正在為溫飽而犯愁呢!」
我們從江邊一步步來到了寶鼎廣場,乾脆在這裡的台階上坐下。因為晚上來此觀看音樂噴泉的人特別多,人山人海。在這裡既不擁擠,又能坐下看;既可觀看前下方的音樂噴泉,又能眺望後下方的渠江江畔的夜景。
坐在這裡,寶鼎旁的花園裡,濃郁、芬芳的花香,隨著江風一陣陣撲面而來。此時此刻,涼風習習,那淡淡的清香、甜甜的味兒,幾乎將我們醉了過去。
七.思源廣場
思源廣場,是廣安市為了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而建造的,取飲水思源之意而命名。由入口廣場、中心廣場、水景廣場、寶鼎廣場和四季花海五部分組成。四周環繞生態停車場、風情竹樓、休閑娛樂和衛生設施。是集紀念、集會、文化交流、娛樂、休閑、觀景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廣場。是廣安充分利用鄧小平故里影響力,吸引外來資金加快城市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廣場的左邊還有鄧小平圖書館。
思源廣場是鄧小平同志百年誕辰的獻禮工程之一,規劃用地530畝,工程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佔地120畝。
思源廣場呈正方形,正中是音樂噴泉。音樂噴泉是由三個巨大的圓環組成:最外層的圓環距中心半徑約60米,是由加厚玻璃做成的地面;第二層圓環距中心半徑約30米,是花圃;第三層圓環距中心半徑約20米,安著無數盞彩燈和噴泉管道。
8點正,夜幕降臨。一陣陣清脆悅耳的樂曲聲響起,只見思源廣場正中的音樂噴泉里,一道道水柱衝天。在燈光的影襯下,晶瑩剔透,絢麗多彩;在音樂的陪襯下,神奇無比。水柱時而高,時而低,是隨著音符的強弱而時高時低的。我目測了一下,一般水柱高約30至40米,最高的達60至70米。最令人難以忘懷、神經興奮的是在噴泉的高潮中,用噴泉做銀幕,還放了近十分鐘的電影呢!影片中,小平同志那慈祥的面容又一次呈現在人們眼前,小平同志那親切的語聲又一次迴響在人們的耳旁……
八.華鎣山旅遊景區
1.位置簡介
在導遊的安排下,我們坐車來到了風景秀麗的「小平故里.華鎣山」。小平故里.華鎣山是國家四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四川十大消夏避暑勝地。
景區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廣安市境內,旅遊區核心面積20平方公里。距小平故居30餘公里、重慶100餘公里。全線高速公路貫通,交通十分便捷。景區以蒼翠的山林為環境基調,以世界罕見的卡斯特早期發育石林奇觀為典型景觀代表,集生態地質文化、紅色文化、情山幺妹文化、避暑養生文化、佛教文化、蠟像文化和中國酒類第一藏館——華鎣山酒文化博物館於一體。春可踏青,夏享清涼,秋觀紅葉,冬賞冰雪的四季景觀與人文歷史交相輝映。景區每年舉辦的華鎣山旅遊文化節活動更是精彩紛呈,讓人流連忘返。
2.「雙槍老太婆」雕像
到了華鎣山旅遊景區,在一個寬闊的廣場上矗立著一個巨大的紅色女人雕像。她高約10多米,寬約2米。她腰插兩支手槍, 睜大眼睛,凝視遠方。從她那高大的、颯爽英姿的形象中,我們一眼就認出來了——她,就是「雙槍老太婆」!
解放前夕,川東地下黨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華鎣山武裝起義」,小說《紅岩》中的「雙槍老太婆」的原型就是廣安人,她們的神奇故事家喻戶曉。
老師們興緻很高,為了紀念, 在學校工會主席張孝偉同志的組織下,在雕像下整隊集合,揮舞著黨旗、團旗照了相。
3.寶鼎佛教
我們坐著旅遊觀光車,來到了華鎣山的寶鼎聖地。這裡的寶鼎佛教文化源遠流長,為全國八大佛教聖地之一,素有「東朝寶鼎、西朝峨眉」之說。被郭沫若譽為「天下第一雄山」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華鎣山,怪石嶙峋、山勢奇特。石林、湖泊、溶洞、瀑布、溫泉、峽谷、竹海、森林等景區星羅棋布。集雄、奇、險、雅、幽、綠於一身;融名山、名湖、名石、名寺、名史於一爐;聚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有著極大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開發前景。
寶鼎由三支腳支撐,重約5噸,上面密密麻麻地刻著銘文,煞是壯觀。
寶鼎的上方是大雄寶殿,這裡人山人海、煙霧繚繞、祈禱聲陣陣。大雄寶殿依山面下,沿崖而建。附近古木參天,環境清幽、十分秀美。
寶殿左右的山體上有許多文人墨客的題詞和石刻,這些都為他平添了幾分淡雅之氣。
人們在這裡燒香拜佛,感受這裡的人文氣息,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我想,若不是那一縷縷馨香, 便沒有人們在膜拜時虔誠的眼神;若不是那默禱與跪拜,便沒有一個夢想的實現。
4.石林
我們沿著陡峭的梯步,來到了石林里。華鎣山石林面積約20平方公里,距華鎣山市區24公里,以峰奇、石怪、山綠、谷幽而著稱。景區以蒼翠茂密的森林環境為基調,以華夏獨有的大盆景石林為特徵。巍峨的華鎣山將秀美的石林隱藏在茫茫石林之中,綠樹纏繞石林,石林呵護秀木,形成了山是石林,石林是山,石林與樹交融,與山共生的人間仙境。盡顯清、幽、雅、奇的獨特魅力。景區內「美妻審夫」、「一吻千年」、「八百羅漢」、「妙筆生輝」等景觀惟妙惟肖,堪稱大自然的傑作。
5「.雙槍老太婆」指揮部
「雙槍老太婆」指揮部位於山巔之中,由茂密的樹木掩映著。環境神奇、清幽,是一個深約10多米,高約5米的大洞。我們一進入裡面,涼氣撲面而來,比空調25度還涼爽呢!大洞的正中放有一小桌,小桌旁放有一木椅,據說當年「雙槍老太婆」就在這裡指揮游擊隊的戰鬥呢!我們很好奇,老師們坐在椅子上做著各種姿勢照相留念,連家屬們也興緻盎然,設計出當年老太婆的姿勢照相。我呢也不放過這一時機,翹起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意為舉起雙槍對準門洞照了相。陣陣笑聲在洞里回蕩;敬慕情思,在洞里湧現。
忽然,我記起了《紅岩》里余行建的一首詩:「勒馬華鎣顛,翹首望青天;中原正鼎沸,舉事在眼前。」是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真的不簡單,現在的和平、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啊!
6.中外名人蠟像館
當我們又參觀了「瘦身之路」、「一吻千年」、「高空騎車」、「妙筆生輝」、「美妻審夫」等若干景點後,坐著旅遊觀光車來到了下邊的中外名人蠟像館裡。
中外名人蠟像館裡陳列著世界上名人的蠟像,他們栩栩如生,要不是摸一下沒反應,還滿以為是真人呢!姚明、雷鋒、魯迅、孫中山,高大英俊;希特勒、蔣介石、林彪、四人幫,奸詐兇狠;薩達姆、可憐兮兮;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慈祥可親。在工作人員的邀請下,10元一張照片。我們一行,在小平同志的蠟像旁照相的居多。我理了理衣袖,首先恭敬地站在鄧小平蠟像旁照了相。瞬間,一股暖流涌心頭啊!能和偉人站在一起照相,是我們最大的奢侈!
後記
返巴後,我夜不能寐,奮筆疾書。首先寫好新聞稿,發至《巴中電視報》、《巴中教育網》、《巴中日報》。2011年7月28日、7月20日分別被這幾家報刊、網路刊載。
我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在電腦上看照片、起草、修改,謄寫、校對、列印。有時工作到深夜兩點後才入睡,有時寫著寫著,被小平同志不平凡的經歷深深感動而留下了激動的眼淚;有時寫著寫著被現在的美好幸福生活而感到自豪。今天終於如願以償,受北京《中國教育與教學研究》之邀,本文刊登在《中國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8月刊上,以饗全國教育界同仁和讀者朋友。
2011年8月8日於四川巴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