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玉璇璣
出土古玉鑒定
玉璇璣,是中國古代玉器中獨具特徵的器型之一,其造型的主要特點是:在「玉璧」外緣雕琢出三個(或多個)等距、同向的凸旋齒(或稱齒牙),有如風車的旋轉動感,也有比較少見的方形四齒牙或多齒牙的造型。比較大型的,其結構也比較複雜,如在大齒牙之間還有等距分布的小齒牙組等,凸旋齒也有一些特殊造型或紋飾,諸如龍首紋、蟬形紋及鳥形紋等等。據考古研究,玉璇璣最早見於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戰漢之後已不多見,不過,近年在遼西地區和內蒙古東南部一帶,即原紅山文化區域,也發現有各種各樣的玉璇璣(仿品除外),這些實物證明,中國最早的玉璇璣,可能從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到紅山文化時期晚期,甚至有一些精美品問世。
璇璣一詞初見於《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但這並非是「璇璣」一詞的真正來源,它應在文字產生之前就已存在,文字是語言的記錄,上古時期雖然沒有文字,但早有語言和口語詞彙,「璇璣」(古時可能只取其音)也是上古先民們一直延用著的口傳詞彙之一,歷史是連續的,詞語也必有其延革和傳承。那麼,在遠古時代,先民們把什麼叫做「璇璣」呢?不仿讓思路回到新石器時代作一探索。
在洪荒的遠古時期,先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主要是直觀的、感性的,而且往往以主觀想像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當他們看見各種動物、飛鳥、昆蟲等,有人所不能的「本事」,而奉為靈物,加以崇拜;在風、雨、雷、電和各種自然災害與疾病面前,充滿著迷茫和恐懼,認為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是「神」的威力。所有這些,在遠古先民的意識中,逐漸形成了「萬物有靈」的思想觀念;對於天體,他們不懂得什麼地球、太陽、月球、群星及其運行是怎麼回事。只是每天看見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月亮也是東出西歸,夜空中無數的群星總是亮閃閃地由東向西移動著,周而復始,日復一日,無盡無休。於是就以為人類生存的大地(地球)是一切的中心,是固定不動的,而太陽、月亮和群星都在天上繞著我們(地球)在運行;但他們知道,日月星辰不僅能夠帶來光明與溫暖,而且知道它們規律性地運行與季節、氣侯變化等有著密切的關係,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耕作與生活,於是,就產生了天神的概念,他們認為,是天神主宰著世間的一切,至高無上、威力無窮,因此,對日月星辰等天神無限地崇拜。成了用於記時間、分季節、辯方向等,頗具現代人所使用的鐘錶、日曆和指南針的作用。可以說,這是人類最早利用大自然的典範。但在他們的心目中,這些都是天神的恩賜。
古人愛玉也崇玉,他們把所崇拜的靈物和信仰的神靈,喜歡選用美玉碾磨出各種相應的形象,並賦於它們通神的屬性,佩戴或擺放在祭壇上,奇托著平安、吉祥與興旺等美好心愿。據考,紅山文化中晚期,也正是「巫玉」盛行的時代,玉器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使玉器的造型類別,含蓋了幾乎所有的鳥、獸、魚、蟲,可以說,凡是人們崇拜的靈物,幾乎都有與之對應的玉雕形象,或寫實,或抽象,或複合,甚至有種種奇特、怪異的造型,表達著上古先民的信仰和一些美好心愿;對應「天神」的玉器,古人琢制出諸如玉琮、玉璧等抽象而玄妙的造型。而對於跟人類農耕生產、日常生活、尤其是夜間活動關係極為密切的「天神」——「北極」與「北斗」,先祖們則發揮超凡的想像力,創造出高度概括、抽象的「北極」、「北斗」形象,並使之富有動感的玉器造型,這就是「玉璇璣」。
在我們所見到的各種玉璇璣中,無論何種形制、大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中心都有一個大圓孔(有稱「天心」),外緣皆有同向的旋凸齒牙,這不僅形象地把「北極」與「北斗」的動態關係表現得唯妙維肖,而且還告訴我們:遠古先人是把「北極」和「北斗」當作不可分割的整體來看待,並且統稱為「璇璣」,應該說,這就是「璇璣」一詞的歷史淵源。「玉璇璣」就是夜空中的「天神」——「北極」與「北斗」的圖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玉璇璣」連同其名稱代代相傳,直到產生文字之後,文人們才把它的名稱記錄為「璇璣」二字,並納入史冊。從這兩個字的文字結構上也可以看出,它們含有「玉器」的因素。這也充分證明,「璇璣」一詞,實際上是直接來源於「玉璇璣」這種實物,詞語也有其時代性,隨著時代的更迭、變遷,不斷地取捨與更新,對原詞含義的理解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尤其是古代文人一些文字上的描述,往往帶有主觀認識上的色彩,或別有含義,如司馬遷的《史記》及其它古籍文獻中,多次出現「璇璣」一詞,但多指「北斗」或單指「北極」,這與上古先人所說的「璇璣」,在內涵上已不完全一致.如緯書《春秋運斗樞》中說:「北斗七星第一天樞,第二璇,第三璣,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柄),合為斗。居陰布陽,故稱北斗。」《晉書·天文志》則把七星中的前四星認作璇璣,後三星為玉衡;此外,又有「北辰」(北極)說,例如伏勝在《尚書大傳》中寫道:「璇者,還也,璣者幾也,微也,其變幾微而行動者大,謂之璇璣,是故璇璣謂之北極」。但宋代女詞人朱淑真在《蘇若蘭璇璣圖詩圖記》中,對璇璣卻有如下描述:「璇璣者,天盤也;經緯者,星辰所行之道也;中留一眼者,天心也。極星不動,蓋運轉不離一度之中,所謂居其所而斡旋之」。這雖是由晉代才女蘇蕙(即蘇若蘭)的「迴文璇璣圖」所引發的文學之論,但對「璇璣」的描述,卻很貼切。
對於玉璇璣的用途,文博界有種種猜想和推測,有天文觀測儀器說,有兵器說,有打獵工具說,還有某種機器齒輪說等等。不過,如果認為玉璇璣是某種機器(如「渾天儀」)上的部件,或認為是一種兵器,或認為是一種打獵工具等說法,似乎有些爭議,第一,原始社會不可能有什麼複雜的機器,能夠用得上玉齒輪,也從未見到帶有機器磨痕的玉璇璣;第二,古人琢制一件簡單的玉器,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玉製品受磕碰易碎,不可能用玉璇璣來充當武器或狩獵工具,更何況,玉石資源在古代亦十分稀缺。從造型的多樣性和不同大小的情況來看,現在大眾猜測它們的用途,可能主要有如下幾種:(1)造型結構比較複雜或比較大型的玉璇璣,可能是觀測天象、判斷「時辰」或記錄時間等所使用的工具,大齒牙中間的小齒牙或齒牙組,可能是觀測時間或方位時的「刻度」,便於比較準確判斷,聯想到玉琮的造型,是否也可以與玉璇璣配合使用,還有待繼續探究;(2)小型玉璇璣,主要用作佩飾,其數量比較多,有的很精美,它們既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作為隨身佩戴的禮器,甚至也不排除它們還可以當做日常小工具使用。
推薦閱讀:
※常講故事之《走陰》
※發啥刪啥。。。還是聊聊天蛾人吧。。。
※神秘命理學(四)
※養蠱、放蠱是怎麼一回事?是否有那麼傳說的那麼神奇?
※金鼎神秘賦
TAG:神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