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佩茲研究①】橫跨古典與現代的藝術大師洛佩茲經典作品大覽(油版雕和素描珍藏版)

安東尼奧·洛佩茲·加西亞(Antonio López García)

1936年1月6日,洛佩茲出生於西班牙雷阿爾城省的托梅略索一個農民家庭。洛佩茲本人喜好寫實而不喜歡抽象派的形式主義,由於更偏好於對自然的探索精神,所以一直沉積在本真的藝術之路上。

西班牙當代寫實主義大師安東尼歐·洛佩茲·卡西亞他以魔幻寫實手法進入超現實的時空,秉承了西班牙的寫實傳統,亦曾衷情於羅馬的壁畫藝術。

卡西亞把傳統媒材的表現效果帶到了現代的時空,所以他的油畫、素描、木雕和浮雕,都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感。然而這種時代感是以紮實的傳統繪畫根基為支撐點的,是橫跨古典與現代的一種清麗新奇的感覺。而卡西亞的近作更是進入了澄澈透明和煦的新境界。

從巴列卡斯火塔上看到的馬德里風景

320x160cm 布面油畫 1997-2006年

卡西亞的雕塑成就亦不能忽視,他做了不少木雕和木浮雕,且數量較青銅為多。卡西亞的木雕均是著色的,把他的繪畫優勢運用到木雕之上,打破了繪畫與雕塑的界限。

冰箱

總的來說,卡西亞的藝術屬於超越時空的寫實主義,他畫中再現的客觀物象,已然經過畫家思想的提煉。卡西亞的畫既有傳統藝術之典雅,又有現代藝術之明麗;它有西方之精確理念,又有東方之含蓄詩情。卡西亞把古典帶入現代,又將現代指向未來,所以卡西亞的藝術是超越時空的。

盥洗池與鏡

《盥洗池與鏡》(Washbasin and Mirror,1967年)中,藝術家鋪陳的是高明度整體協調的灰色調畫面,當觀者的視線關注在這熟悉卻又生疏感覺真實卻又彷彿在夢境的場景時,發現洛佩斯成功地打破了視覺物理上的必然性,以色彩傳遞了一種人類心靈皆可觸及的神秘之境。

局部

洛佩茲在美術學院接受的,是典型的傳統教育;但是,教授們的具體指導卻並不多。藏品精彩豐富的普拉多美術館,成為他的重要學習場所。在學習期間,他主要學習繪畫,兼學雕刻,因為他不但對雕塑發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認為繪畫與雕刻是相輔相成的。

1964年與1969年,他應聘在母校任教,向學生講授色彩。以後,他除了偶爾在歐洲作些旅行,便作為職業藝術家,潛心從事繪畫與雕塑創作。他的創作態度十分嚴肅,每創作一件作品,總要反覆琢磨,反覆修改;不少作品是歷時四五年甚至十餘年才完成的。

他曾對筆者說:他並不是故意要慢,而是往往對自己不滿意,往往沒有達到追求的目標。因此,他的作品相對不多,展出更少。但是,他初登藝壇,便不同凡響;到六十年代後期,更是引起歐美普遍的重視。時至今日,洛佩斯已被公認為世界藝壇具象界的一位傑出代表。

洛佩茲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之家,家庭的環境為他的審美觀播下了無形的種子: 「要向大自然學習。」這成了他一生的藝術追求。從學生時代起,他就確立了寫實具象的繪畫追求,畢業後不久,便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織了一個被稱作「馬德里寫實小組」的繪畫小團體。

雖然其間也受到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但當他畫風成熟時,貫穿整個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魔幻現實主義」,被寫實具象風格所取代。如他所說,「物質世界在我眼中有了足夠的重要性」。其含蓄、細膩的寫實具象畫風一經確定,一直保持至今。在這種含蓄與非物質真實的訴求中,洛佩斯的作品無時無刻不顯示出當代性,主要呈現出三方面的特點:

畫面色彩的當代感。由於社會審美好尚與色彩知識的局限,西方古典繪畫強調和諧的褐黃色表現,色彩單一性;在工業文明的大背景下,現代繪畫強調的是畫面原色般的紅黃藍等色彩的強對比與構成。而反其道行之的當代繪畫,則強調色彩整體的中間色調。

洛佩茲鍾情於描繪熟悉與感興趣的事物,那些空曠廣闊深遠的市郊風光、樓房林立的城市景觀以及尋常院落、居家物什等等,人們認為枯燥的甚至不入畫的景物,經過他極盡精微的描繪、獨具匠心的處理和長時間的錘鍊,都會富有詩意般地呈現於畫面。

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是宏大的城市景觀,還是細膩的肖像刻畫,觀者都能看到凝固的光陰,感受到流動的四季,體會到人生的百味與世事的變遷,這正是洛佩斯繪畫藝術的魅力所在。

寫生現場

洛佩茲的畫作基本上是亮灰的如同水粉色般的粉色傾向,不僅與古典傳統不同,與現代繪畫色彩亦不相同:沒有凝重的、或者熱烈的色彩,整體的「平淡」與柔和中尋求一種隱含的衝動或出格,用色彩把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環境升華成意境雋永的畫作,使其擁有很強的現場感,又超越了具體場景的限制,走入觀者的心靈深處。

畫風細膩,描繪性強,畫面有著虛實相生的效果,是洛佩斯畫作的又一特點。他的畫風屬於典型的寫實主義,畫面並非精密的刻畫,虛與實沒有絕然的分別,虛中有實,實處有虛:對畫面看似無意的「破壞性」,往往以似未完成之感呈現,給予觀者異常的感受。

隱含在洛佩茲畫作中,決定其具當代性的另一特點,是畫面中的時光恆定性。洛佩斯的很多作品都不厭其煩地修改重畫,直到滿意為止。有的畫作甚至斷斷續續畫了十幾年時間,為的就是追求時光的恆定性,他還曾說過,他作畫並非刻意求慢,而是因為他不確定是否已經把要表達的東西完全表達出來了,所以一幅畫總是反覆玩味和潤色,個別畫作最後被改得面目全非。

洛佩茲的油畫作品和他的素描作品之間的關聯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會時常以為注重素描的藝術家可能在色彩上並沒有過多的發揮體現,由於審美習慣與色彩知識的局限,洛佩茲的油畫在觀者看來沒有西方古典繪畫強調和諧的褐黃色表現色彩單一性,更沒有那種抽象表現主義的用鮮艷色塊表達形式,也不像印象派那樣把色彩關係強調的非常高調,但洛佩茲的色彩變化非常微妙,以至於要以研究的態度去觀察,筆者認為真正的色彩大師對色彩感覺要有一個極其細微的態度,以及超強的色彩把控能力。

卡雷特羅與阿·洛佩斯·托雷斯談話

洛佩茲的色彩始終呈現一種接近真實的灰色格調,然後在這些灰色的色階的一個段落長度下,去感覺顏色之間細小的關係,使其協調,對中間色調具有深入研究的過程,和其素描作品一樣有憂幻的感覺。

洛佩茲在造型上並不像常規的寫實藝術家作品那樣注重物體邊緣線的劃分,而是將邊緣線處理出一種迷離狀態,然後和顏色的塊面融合一體,上色用平行筆觸,大多沿結構控制走向,如刻畫建築物主體部分用筆規矩,但處理如樹木、天空又採用放鬆筆法,看似藝術家在繪畫過程中的洒脫程度。

其作品雖屬寫實類作品,但並不是要做到接近刻畫對象本身,而是增加其繪畫性,傳達真實內在的情感意圖。在其作品可明顯的看到上色之前的素描底稿,每一個小的細節都在畫布上呈現出來,上色後並沒有將素描稿完全覆蓋,刻意的留下原來的底稿痕迹,而這些痕迹卻巧妙的強調了畫面的結構感以及空間感,所保留的線條都有效的為整個畫面服務,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常規看來是作品未完成,其實不然,這也正是藝術家的意圖所在,嚴謹的畫風給人及其放鬆的感覺,當參觀者的視線停留在這熟悉又陌生、真實卻又彷彿在夢境般的場景時,不難發現洛佩斯已成功地打破了視覺物理上的必然性,以色彩傳遞了一種人類心靈皆可觸及的神秘之境。

初領聖體的小卡門

大師洛佩茲在工作室

《晚餐》(The Dinner,1971-1980年)

餐桌靜物與人物的處理十分特別。畫中的餐桌靜物整體籠罩在暖黃的光線下,盤碟杯瓶和食物顯得柔和而曖昧,局部有類似絲網版畫才有的印痕感與顫動的效果,造型嚴格但不刻意尋求精確,有一塊肉甚至是用照片拼貼上去的,真實的質感與餐具的朦朧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

此畫第一時間映入觀者眼帘的是,餐桌對面女兒沉靜的神情和專註的目光。為了減弱畫面右邊母親的臉在畫面的分量,洛佩斯不惜將她的五官畫錯位,以「未完成式」使畫面產生鏡頭晃動、時光游移感。這幅畫中,在其以往畫作中那種樣式化的構圖、立體主義式的造型、堆砌的筆觸、詭異的畫面氛圍等常見因素已經全部消失。

充滿畫面的那種沉穩含蓄的家庭氣氛,斑駁感十足的製作效果。作為洛佩斯藝術語言的典型特點,顯示出了他對材質的高度駕馭能力,及其對家庭親情的溫存眷顧。

埃米利奧與安赫利內斯

局部

黎明靜物

鳶尾與薔薇

雕塑作品

素描作品

瑪利亞·洛佩茲像

洛佩茲的素描有別於我們接觸的素描作品,比如文藝復興時期,在那個時期的素描功能性,針對性極強。出現的更多,更偏向於速寫,內容方面直接是有造型的人物、景物亦或是研究解剖、結構、表情的習作,所有素描作品更多的是為以後的油畫創作服務。

在表現手法上也是也更傾向於古典主義繪畫的特點。在文藝復興後期,例如安格爾的作品相對更柔美一些,並不過分的強調被刻畫事物的內在結構的真實還原,而是在其中進行傳統美感的提煉,藝術家的自我直覺處理以及對客觀存在事物的感知經驗佔有很大成分。

當然,近現代時期的蘇派素描也在美術學當中佔有較大的席位,特別是對我國解放初期美術潮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動性作用,以至於當今的美術教育之中也應用了很多蘇式美術作品的元素經驗,成為了基礎繪畫不能迴避的專業學科,在畫面上更加放大其表現力,以及很強的明暗關係。結構更清晰明確。

再從洛佩茲的素描作品上看,畫面為寫實主義風格,從中有一個很明顯鏡頭感,帶有了一些細小的顆粒狀筆觸,類似於膠片拍出的照片,而這種顆粒並不是像照片上那樣均勻的分布,洛佩茲在這一點上巧妙的運用了繪畫的一些技巧和方式,進行了科學分割取捨,使畫面呈現一種朦朧感,畫面的有些部分若隱若現,雖嚴謹卻又放鬆,讓讀者在現實與虛幻中徘徊,這些魔幻現實主義元素完全的釋放出來。

藝術家影像

安東尼奧·洛佩茲·加西亞和他的夫人瑪利亞·洛佩茲

未經允許請勿搬運圖文


推薦閱讀:

無婚命研究
周六研易01:深入研究甲木選用法
郭耀華研究二戰後新泛伊斯蘭主義的發展與挑戰(一)
情人節特輯:像經濟學家那樣約會
八字之研究

TAG:藝術 | 經典 | 素描 | 現代 | 大師 | 古典 | 作品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