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與白居易有關的日子

◆◆

01

大唐元和年間,盩厔縣(今陝西周至),時值深秋,露重霜濃。

 

縣衙旁的一幢民居內,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正在挑燈夜讀,昏黃搖曳的燭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良久,他終於合上書卷,封面上的幾個大字赫然入目:《李杜詩集》。

 

涼夜已深,男子竟毫無就寢之意,而是雙眼閃爍著熱切的光芒,鋪紙研墨,提筆揮毫——看來是閱讀激發了強烈的創作欲。

 

一詩題畢,神情卻忽然轉為落寞,起身踱至窗前,望著夜空中一輪殘月重重嘆了口氣:「哎,好詩都被盛唐那幫傢伙們寫盡了,生不逢時,老子還是洗洗睡吧……」

 

此時一陣夜風透窗而過,書案上的詩稿微微揚起,上面的字句墨痕未乾:

 

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詞。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落款處是一個在後世看來十分醒目的名字:白居易。

 

02

白同學是個有追求的人,每一次翻閱李杜詩集,他的心中都有同一個聲音在迴響:我什麼時候可以寫出超越李杜的詩?

 

畢竟,中唐社會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詩歌鑒賞需求和牛掰的詩人都已作古之間的矛盾。

 

——群眾在等待,好詩不能停啊!

 

可是浪漫主義早被李白寫盡,現實主義杜甫也已封神。一眾盛唐大咖們雖然都已經掛了有些年頭,卻留下了一座座難以逾越的高峰,留給後人的,除瞭望洋興嘆,就是高山仰止。

 

此時此刻還有人能寫出大放異彩,碾壓李杜的詩篇嗎?

 

難,實在是太難了!

——除非有奇蹟發生。

03

秉燭夜讀的第二天白居易照常去上班,此時他35歲,任職周至縣尉。

 

這一日他人在縣衙,心在詩海,還在冥思苦想到底什麼樣的詩歌體裁和創作主題能夠一鳴驚人。

 

正焦頭爛額間,好基友陳鴻發來消息:老白,明天仙游寺門票半價,去不去耍?

 

白居易回了一個字:好。——在家憋不出來,出去走走也好,說不定還能激發點創作靈感。

 

奇蹟就此有了誕生的可能性。

 

第二日,天高雲淡,秋風颯爽,是個遊玩的好日子。

 

狐朋狗友在一起,除了遊山玩水,當然就是暢談古今了。聊著聊著,話題就轉到了50年前的安史之亂以及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八卦。

 

這並非偶然,因為周至縣離貴妃喋血的馬嵬坡只有50里,當地流傳著N多李楊愛情故事的神奇傳說……

 

唏噓感慨間,有個叫王質夫的小夥伴突然用發現新大陸一般的眼神死死地盯著白居易,白同學不明就裡:哥們,你瞅啥?

 

王質夫很激動:哎呀呀,這是個多好的爆文題材啊,老白你詩技超群,又是個濫情種子……啊,不對,是痴情種子,濫情的是你哥們元稹,李楊的愛情故事很適合你啊!寫寫吧!!

 

聞聽此語,一瞬間,白居易猶如電擊:對啊,李白寫實現自我的浪漫詩篇,杜甫寫憂國憂民的現實力作,那我就寫蕩氣迴腸的愛情頌歌!!

04

千古名作《長恨歌》就此誕生了。

 

它曲折婉轉,纏綿悱惻,傳達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裡面有對唐玄宗荒淫好色,疏於治國的含蓄批判: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也有對楊貴妃天生麗質的經典刻畫: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全篇沒有一句正面的肖像特寫,卻讓讀者把想像發揮到了極致,你能想像貴妃有多美,那她就會有多美……

 

高,實在是高!

 

而占篇幅最多的,自然是李楊那刻苦銘心,超越生死的驚世愛戀: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世間萬般情,唯有相思苦……

 

而已飛升為上界仙女的楊貴妃對昭陽殿中的恩愛之情亦未曾有一日或忘: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

 

與其得道成仙,我更願與你生生世世,長相廝守……

 

縱有千錯萬錯,而真情又何錯之有?世間又有誰不渴望忠貞不渝的愛情?!

 

神作的最後,白同學更是借李楊的遭遇道出了普天之下所有痴男怨女的共同心聲: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是一首註定要火的詩,神仙也攔不住!

 

因為偉大的柏拉圖同志早就說過:誰會講故事誰擁有世界。

 

果不其然,此詩甫一問世,便廣為流傳,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紅遍大江南北,「天才!」「神作!」之聲不絕於耳,刷屏程度更是連當年的逆天之作《滕王閣序》也望塵莫及……

 

大唐詩歌界也極其罕見地達成了一致共識:李白杜甫可以安息了,唐詩江湖,後繼有人!

 

面對鋪天蓋地的讚美聲,白居易卻保持了充分的淡定:這,只是一個小目標,離哥的終極理想還遠著呢……

05

說起白居易的終極理想,就不得不介紹下他的成長經歷。

 

772年,白居易生於河南新鄭。

 

不得不說,文曲星們真的太偏愛唐朝了,一個個前赴後繼扎堆下凡,動不動還來個雙黃蛋,比如李白和王維是同年投胎,白居易和劉禹錫也是手拉手一起來到人間……

 

不過,選擇此時此地出生,只能說白同學的運氣並不怎麼好。

 

老白和劉禹錫生於同年,也就是說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是相同的:藩鎮割據稱雄,打仗如同家常便飯——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後天大家聯手打政府。

 

而白居易的河南老家正是戰火紛飛的重災區,以至於白同學雖出生於基層公務員家庭,卻從小過著動蕩不安,顛沛流離的困苦生活。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上面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即是老白同學早年飽經離亂之苦的真實寫照:手足分散,天各一方,五地望月,共生鄉愁。

 

在如此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白居易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聆聽過無數災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馬亂中飽嘗家貧多故,飄零無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

 

我要成為一名偉大的「人民詩人」——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06

 理想是遠大的,道路是艱辛的。

 

想要改變自身命運,站在更高平台上為勞苦大眾發聲,在古代有且只有一個辦法:好好學習,考取功名。

 

好在白同學從小就極具天才特質。

 

據他自己回憶說:他出生才六七個月,連話都不會說的時候就能認識「之」和「無」這兩個字,且不管別人怎麼考,他總能準確地指認出來,屢試不爽。

 

而更為難得的是,老白不僅天賦異稟,後天的勤奮程度也是常人所不能及:

 

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瞀[mào]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  

——《與元九書》

 

意思就是說他白天作賦,晚上練字,中間還抽空寫詩,根本顧不上休息,長此以往則口舌生瘡,手肘起繭,最後更是未老先衰,頭白齒松,而且視力嚴重受損,眼前常常像有無數的蒼蠅在飛舞……

 

老白用生命在學習的行為充分證明了一句話:所謂天才,不過是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

 

當然,作為學霸中的戰鬥機,老白獲得的回報也是豐厚的,比如16歲就寫出了家喻戶曉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其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聯堪稱千古警句,而從題目中的「賦得」二字來看,這應該是一首應試之作,一首隨機的命題作文,小小年紀卻能如此兼具文采與深度,你說老白是不是個天才?

 

接下來更是披荊斬棘,一路高歌猛進:

 

28歲高中進士,還是當中最風華正茂的一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35歲譜就傳世名篇《長恨歌》,站在了人生第一個小高峰。

 

乘著《長恨歌》的東風,才名暴增的同時,老白同學也迎來了政治生涯的黃金期。

 

07

807年,白居易調任京城,第二年,正式任職左拾遺。

 

左拾遺是諫官,專門負責給皇帝提意見,可以說是相當適合當時的熱血中年白居易了!所以一上崗,老白就體現出了高度的職業責任感:

 

有闕必規,有違必諫,朝廷得失無不察,天下利病無不言!

 

後面的事實證明老白不僅口號喊得響,貫徹力更是超一流:

 

當時的中唐政壇,最大的毒瘤莫過於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所以老白一上崗就對這些霍亂朝綱的權豪重臣們進行了指名道姓,毫不留情地尖銳抨擊,而且動不動就是連環掃射,戰鬥力相當兇猛。

 

於之同時,老白也敏銳地覺察到眼下正是實現自己「為民代言」之詩歌理想的絕佳時機,於是日吟夜唱,將繼承杜甫現實主義詩風的新樂府運動推向了最高潮。

從此,上書抨擊+詩歌揭露,雙管齊下,效果倍增。

 

這期間,傳唱最廣的作品莫過於諷刺「宮市」政策搶掠百姓的《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全詩可謂淺顯易懂,字字泣血!

 

而這樣的詩篇白居易不是一首兩首,而是一下子就向權豪們砸了幾十首,裡面有諷刺戰爭殘酷,人民為避免埋骨他鄉不惜自殘身軀的《新豐折臂翁》:

 

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捶折臂。

 

有揭露宦官驕奢淫逸,大肆鋪張,而民間卻正在發生「人食人」慘劇的《輕肥》: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還有借田舍翁之口道出階級對立,貧富不均的《買花》: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而最令人欽佩的是,在《杜陵叟》一篇中老白同學連皇帝也沒放過: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意思就是說皇帝下詔免收災區賦稅的時候,十家有九家已經交完了,白白讓假仁假義的皇帝佔了個好名聲!

 

這勇氣,在有唐一代的詩人里也是沒誰了!

 

六十篇火藥味十足的諷喻詩砸下來,取得的效果是相當顯著的:令權豪貴近們變色,扼腕,切齒!

 

連皇帝大人也氣得吹鬍子瞪眼:「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

 

按照我短短不足一年的講故事經驗來看,矛盾激化到這種程度,如果還沒有小人出來給男主使絆子那是很不正常的,所以友情提醒白居易同學:前方有坑,請繞行!

 

08

814年,白居易官升太子左贊善大夫,官級正五品。(左拾遺是正八品)

 

連升數級,老白卻相當不開心,因為這是一個無事可做的東宮閑職。皇帝和權臣的意圖很明顯:給你陞官,錢多事少離家近,這下總能堵住你的嘴了吧!

 

天真,太天真!

 

像這種明升暗降的把戲也就能糊弄一下我這種好吃懶做的人,對於有理想有追求的白同學來說簡直就是一種侮辱!

 

不過沒關係,真心想做事情的人,什麼位置也阻擋不了他們發光發熱。

 

很快,機會來了!

 

次年夏天,主張武力平藩的鐵血宰相武元衡在早朝路上遇刺身亡,橫屍街頭(系地方藩鎮所為),堂堂一朝宰相竟然當街被殺,連頭顱都被割去,消息傳來,朝野震驚,百官惶恐。

 

此時此刻,只有一個人迅速將憤怒轉為行動,不顧個人安危第一個站出來上書言事,極力要求朝廷「急請捕賊,以雪國恥」。

 

沒錯,此人正是東宮閑官白居易同學。

 

按照正常邏輯,白同學如此公忠體國,奮不顧身,大大的該賞對不對?然而事實卻是,讚賞是沒有的,貶官是必須的。

 

因為權豪們已經深刻意識到:陞官也好,閑職也罷,都是堵不住白同學的槍口的,今天敢越職上書捉拿刺客,明天就敢調轉槍口繼續掃射我們,必須要搞走他,不能再等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很快政敵們就造謠說白居易老媽是看花墜井而亡,而白居易居然在母喪期間寫過賞花詩和新井詩,如此不遵孝道,簡直大逆不道!(瞬間體會到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這一招可說是無恥至極,因為在萬惡的舊社會,不孝的罪名是相當嚴重的,不孝就可能不忠,白居易就此被貶為江州司馬。

 

忠而見謗,無辜獲咎,白居易悲憤莫名:

 

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除是非心。

 

簡而言之就是:世道太特么黑暗了,老子以後啥也不管了!

 

雖然老白很生氣,但我還是要替他謝謝那幫小人們:沒有你們的齷齪,也沒有另一篇千古絕唱的問世,感謝你們八輩祖宗!

09

被貶江州是白居易一生中最大的挫折,但好在江州屬上州,風土人情不惡,司馬一職雖是唐代一貫安置被貶官員的閑職,品級倒不算低(五品),養家糊口不成問題。跟同時代被貶到窮山惡水的劉禹錫,柳宗元等相比,尚屬幸運。

 

既是閑職,與其百無聊賴,便不如吟詩作賦,比如以下這首立意新穎,饒有情趣的《大林寺桃花》即出於此時期: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果然,腳步慢一點,才能發現更多美。

 

轉眼到了第二年,某個深秋之夜,白居易到潯陽江頭送客,瑟瑟秋風中楓葉荻花窸窣作響……

 

別離,總是傷感的。

 

黯然惆悵間,忽然水上飄來一陣美妙的琵琶聲,竟是熟悉的京都樂曲,酷喜音律的白居易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循聲而去……

 

這是一個可以載入文學史冊的夜晚:

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曲深情的演奏,兩個淪落天涯的失意人,激發出一首號稱「千古第一音樂詩」的不朽絕唱《琵琶行》!

 

從來沒有人可以將抽象飄渺的音樂描繪得如此出神入化: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此段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完美再現了樂聲的抑揚頓挫,高低濃淡;縱有千年之隔,卻讓每一個讀者都如同身臨其境,親聞其聲……

 

只此一段,《琵琶行》就已堪稱封神之作,更何況文中還有那麼動人心弦的一句話: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原來,除了登峰造極的詩藝,白居易還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同情心。

 

是的,當我們身處困境時,陌生人的善意和同情,是我們生命中最溫暖的一束光。感謝老白,給這份共鳴和情感一個如此美麗的定義。

 

有人說「真正的高貴不是超越他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白居易做到了。

 

《琵琶行》在技術難度上全面超越《長恨歌》,從此老白雙璧在手,天下我有!放眼整個古詩詞圈,比這兩首文採好的沒這兩首長,比這兩首長的沒這兩首文採好。

 

名垂青史,頓成定局。

 

寫到這對陷害白居易的小人們也是十二分之同情:害人害成這樣,失敗,太失敗了!

 

老白同學悠哉三年,兼得如此神作,簡直不要太賺。

 

10

曾國藩有個著名的人生三境論: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

 

老白完美地避開了這些坑,他的人生節奏是:少年艱難,中年有為,晚年順遂。

 

三年的貶謫生涯結束後,有感於政治黑暗,朋黨傾軋,白居易主動要求外放為地方官:與其在朝堂之上勾心鬥角,不如到地方上做點實事。

 

此後他一路開掛,扶搖直上,其中最令人稱羨的莫過於他曾連任蘇杭兩地刺史,在古代詩人中是獨一份。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提起杭州西湖,大家最先想到的句子往往是蘇大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但其實歌詠西湖的先河始於人家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首《錢塘湖春行》將春日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是老白寫景詩篇中的上成之作。

 

不過我更喜歡的還是他晚年回憶蘇杭兩地風光時寫下的《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多少人是因了這首明媚如畫的小詞而對江南魂牽夢縈,心馳神往?

 

而最能反映老白晚年生活怡然的詩作莫過於這首言淺情深的《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全詩信手拈來,毫無雕琢,卻傳遞出無比溫馨的生活氣息,如同冬夜裡我們煮個火鍋,溫點小酒,呼朋引伴,大快朵頤,豈非天下第一快活人!

 

(杜甫晚年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李白是流放夜郎「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真是人比人,死都不解恨啊!!)

11

看到這我猜很多讀者可能有些恍惚了:文章憎命達啊,怎麼可能老白詩寫的這麼絕,命還這麼好?

 

對此我只能說有時候老天眷顧起一個人來,那也是相當慷慨的。

 

老白不僅仕途顯達順遂,更是唐代詩人中生前名氣最大的一個。如果唐代有流行歌曲排行榜,老白絕對是妥妥的NO1,就連盛唐紅得發紫的王維也得靠後站。

 

至於老白的詩當年到底有多紅,我們來看看他的好哥們元稹是怎麼說的:

 

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馬走之口無不道。繕寫模勒,炫賣於市井中,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

 

嘖嘖,粉絲群體上至王公貴卿下到販夫走卒,簡直360度全階層覆蓋。

 

其中還有個別粉絲瘋狂到把自己全身刺滿老白的詩,上街逢人就安利,簡直就是一塊行走的白居易詩板。連歌妓也仗著懂白居易的詩歌自抬身價:「吾誦得白居士《長恨歌》,豈同他妓哉?」

 

可見老白為提高全民的詩歌素養做出了何等卓越的貢獻,簡直就是出彩大唐人!

 

不僅在國內享有大名,老白的詩文還風行海外(生前哦),在日本、新羅等東亞鄰國火的一塌糊塗,完爆李白杜甫。

 

據說當時新羅國宰相以每首詩一百兩銀子的價格收購白居易的詩篇,一百兩銀子摺合今天人民幣大概兩萬塊!發家致富不是夢啊!

 

生前就火到這種程度的文人,唐代實在找不出第二個,也就北宋的蘇東坡能拉出來PK下。

 

當然這一切也不是沒來由,人家老白一千多年前就懂得用戶下沉策略,作詩追求「老嫗能解」的段子人盡皆知,正所謂得群眾者得天下!

 

12

 

846年,白居易病逝洛陽,最終官至二品,享年75歲。

是唐代大詩人中僅次於賀知章的高壽之人。

 

生前風光無限,身後也是得償所願,由偶像李商隱親做墓志銘,可謂以不朽之筆傳不朽之人,兩相輝映,相得益彰。

 

好玩的是,因為唐代看重門第,出身平凡的老白便認了秦國大將白起做祖宗(跟劉禹錫一個套路),對,就是那個把紙上談兵的趙括指揮的四十萬大軍打到全軍覆滅的一代名將。

 

結果李商隱是個耿直BOY,寫墓志銘時提筆就是一句:「公之先世,用談說聞」。

 

意思就是:你的祖先世系根本沒啥真憑實據,純屬胡編。

 

老白如果泉下有知,估計死人也要氣活了:好你個臭小子,虧得老夫生前那麼欣賞你,連下輩子要投胎做你兒子這種話都說出來了,結果我前腳剛掛,後腳你就打我臉啊!

 

李商隱:沒辦法,交情歸交情,事實歸事實。

 

(是的,你沒看錯,雖然小李是晚輩,但老白是他的腦殘真愛粉……)

 

其實老白大可不必多此一舉: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在歷史的激流中,其蓋世才華和不朽詩篇才是永遠沖刷不掉的光環和榮耀。

 

不僅墓志銘有偶像執筆,作為「世間第一有福人」的老白更有皇帝親提悼念詩,世所罕見!而這首詩也恰是其多彩一生的絕佳概括: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推薦閱讀:

劉禹錫白居易的絕世基情(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都望塵莫及)
白居易《答箭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突然有點甜——與琴友白居易的一次對談
無端詩結|我看透了你的心,全是和他的電影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