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式太極拳的特點

(一)太極拳是用意練意的拳 練拳是一種意氣運動。在行拳時充分體現要用意不要用拙力,才能達到意到、氣到、力到,每一動作意念要走在前,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只有心先想到,動作才能位。心想開展,兩臂及周身才能展開,心想合,周身全體才能一起合住。打拳時不要想氣在哪,在氣則滯,滯則不通,就要生病,只要把意念注意到動作之中,氣自然就到了。

(二)快慢相間,連綿不斷 快慢相間是陳式太極拳獨有的特點。 初學時動作要滿,但不要有呆相,不可有停頓現象。由於動作舒緩,便於去掉身體固有的僵勁,使動作柔順自然,也可以檢查動作的準確性。熟練後逐漸加快,但要沉著,快而不亂,最後又復慢,這是慢、快、慢三層功夫。

在行拳過程中,要做到轉關時慢,轉向時快(逐漸加速);蓄勁時要慢,發勁時要快(做到柔行氣、剛落點)。這種快慢相間的變化,要具有均勻的變化幅度,做到「勻清」

(三)螺旋纏繞,舒筋活絡 陳鑫在《陳氏太極圖說》中指出:「太極拳,纏絲法也」。短短四個字講清了陳式太極拳的根本,就是纏絲勁。他又說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見纏絲勁是何等重要。太極拳的纏絲方法有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里外纏、大小纏、順逆纏等多種纏法,初學者很難弄懂。

纏絲勁訓練方面,多做單運手(左右)、定步運手,加強對順逆纏絲的理解和運用。在纏絲勁訓練中,要注意貫指尖,使氣血暢通,達到經絡終端,對養生、健身、技擊都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練柔成剛,剛柔相濟 陳式太極拳應練成剛柔相濟的拳,這是練拳者共同追求的目標。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化掉人們身體固有的僵勁,使它柔順,這是化柔時期,這個時期長短因人而定。對明拳理刻苦練功的人,相對短一些,也有的練一輩子拳也不能去掉身上的僵勁,把陳式太極拳練成硬拳、剛拳。不能登堂入室。

(五)蓄而後發,松活彈抖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要求做到蓄而後發。蓄勁是發勁必要的準備,將彈簧卷緊,是發勁的基礎。蓄勁就像把弓張開一樣,將勁蓄足增加發勁的彈性力量。蓄勁時要周身合嚴,松腰圓襠,氣沉丹田,腳趾抓地,穩固如山,把勁卷緊。如當頭炮,纏一圈後不放勁再纏一圈,然後痛快淋漓地把勁放出。只有蓄得足才能發的頭。

(六)心意平和,松靜自然 心平氣和則得。打拳時心要平靜如一泓清水,不起波瀾,視動猶靜。做到輕輕運行,默默停止,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這樣才能調養氣血,疏通經絡。這是追求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成功之路。雖有時發勁,也是發之前沒有勁,發之後沒有勁,只是勁發出一瞬間如水面上陡起一朵浪花,即刻消失歸於平靜。練拳之前先要去掉一切雜念,平心靜氣,靜以待動,這樣練拳不是手足運動而是意識支配下的全身運動。

《黃帝內經》指出「靜以養陰,躁動傷陰」,如此剛猛習拳,陰陽不平衡,焉能不病?200多年前的王宗岳在「十三勢歌」中寫道:「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將練太極拳終極目的落在益壽延年上,這是練拳的主旨,其它都是末節。 更多內容可關注「樹文太極堂」微信公眾平台!


推薦閱讀:

從馮志強太極渾元功簡論丹竅功
太極雜說 93
武當太極拳與《武當秘鑒》
陳氏太極拳四十二發勁
吳式太極拳講義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