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華研究二戰後新泛伊斯蘭主義的發展與挑戰(一)

(原文標題:二戰後泛伊斯蘭主義的發展成功嗎?)           2004年5月15日2013年4月22日發出

作者簡介: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宗教學博士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法學碩士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士

  本文出自《北京大學中觀天下》一書附錄  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2004年6月 

本書前言二:

   21世紀筆者特別關注具獨特性原創性的創新思維起源地,這是地球進化的泉源,也導致國際關係的逐步洗牌效應。從中國看遍天下除美國、俄羅斯、歐盟外,地球和平演變息息相關者,從國家角度看,要注意日本發展,印度發展,巴西發展,南非發展,墨西哥發展,澳洲發展,歐盟中法、德、西、英互動發展,以色列(耶路撒冷)發展,羅馬梵帝崗發展,伊朗發展,沙烏地阿拉伯發展,土耳其、埃及、突尼西亞的回教現代化融入演變。此外韓國發展也受關注。若往整體觀察,非政府組織發展,跨國公司發展。聯合國的組織發展與變遷,星際科技競爭,市民社會及城市為主體單位的發展,正方興未艾。逐步地球的國家觀也將蛻變。(補充:也要注意印度尼西亞發展)

【參考閱讀】伊斯蘭教與當代國際政治(原書上冊第二十章)     2003.12.9

一、前言

   從美國9·11事件後,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教激進派別似乎密切掛鉤了,但這只是印證美國杭亭頓教授在《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1]一書中提到文明的斷層線所引爆的衝突,但是當前大家對伊斯蘭教的教義了解多少呢?對伊斯蘭的一神信仰與伊斯蘭國際組織的了解足夠嗎?對基本教義派(原教旨主義)理解多少呢?這有待我們一起探索。(註:一般伊斯蘭教領導人比較保守,框框限制較多,但信徒們信仰真誠清凈,其他世界人民要與他們耐心溝通融合,深入研究伊斯蘭教《古蘭經》,將來宗教間和平相處,自由信仰宗教)

二、伊斯蘭教的特徵

(一)創始完善者:穆罕默德(公元610-623年傳教)(一說:奉阿拉命令行古教教化,不稱創教)。

(二)主要經典:古蘭經(註:天啟共30卷114章6616節、323671字)與聖訓集(一般為九大聖訓集),[2]其中《布哈里聖訓實錄》最著名。而《穆宛塔聖訓集》為最早一部聖訓。

(三)六大信仰:信安拉、信使者、信經典、信天使、信後世(包含信末世[3])、信前定。

(四)五大功課:念、禮、齋、課、朝五功。

(五)三大派別:遜尼派(近85%穆斯林)、什葉派(約10~15%穆斯林)、蘇菲派。

(1)什葉派相信馬赫迪救世主思想,也具伊瑪目信仰。而蘇非派透過尋找導師,靜坐冥思,誦念迪克爾(安拉的變化聲音表現)與遜尼派不同修法,此外什葉派的法學派使用四聖書。

(2)什葉派與遜尼派之分別[4]

               什葉派                                  遜尼派   

1.人數         1億少數派                                10億多數派    

2.領袖的正當性 阿里與法蒂瑪之後代教長(稱作伊瑪目)      只有最先的四個哈里發才從先知獲得神聖智慧  

3.領域的清白    所有領袖具有此種特質                   只有早期的先知及其四位繼承人  

  與無犯錯性   (註:12伊瑪目派,公元874年伊瑪目隱遁)  

4.理想的社群   出現在當前或未來                            出現在過去   

5.歷史發展     走向世界                                   愈來愈墜落   

6.救贖之道     忍受苦難過簡樸生活,五功具備           崇拜真主勤念《古蘭經》,五功具備   

7.政治參與     積極獻身                              消極、不熱中、溫和   

8.傳播         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巴基斯坦等      土耳其、埃及、北非、沙烏地阿拉伯、中東一帶、

                                                    印度尼西亞、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

(3)遜尼派有四大法學派:哈乃斐教法(註:理智派,代表著作《艾布·哈尼法聖訓集》)、馬立克教法、沙菲儀教法、罕伯里教法學派。

(4)出現穆爾太齊勒派思辨教義學,認為《古蘭經》被造說,以及19世紀中葉巴布派的《默示錄》異端。

(六)重大節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曆10月1日),古爾邦節(希吉來歷12月10日,朝觀最後一日),聖紀節(穆聖的生日與歿日,伊斯蘭教曆3月12日)。此外,伊斯蘭教還有一些紀念日,阿舒拉節(什葉派紀念阿里次子海珊在Karbala被殺日子,伊斯蘭教曆1月10日)、登霄節、白拉台夜、蓋德爾夜、法蒂瑪節等。

三、伊斯蘭運動與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運動

(一)伊斯蘭運動:[5]

伊斯蘭運動是伊斯蘭「觀念」的現實化。根據其「觀念」的不同,伊斯蘭運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其一,以「先知」、「馬赫迪」、「巴布」等名目出現的伊斯蘭運動。「先知」、「馬赫迪」和「巴布」,在伊斯蘭教中是極其重要的稱謂。先知指那些能直接、或是通過天使、或是通過夢境等不同途徑獲得安拉啟示,並能作出預言的人;馬赫迪指「得正道者」,意可為一般穆斯林謀取正道的「引路人」,人們由此進而引伸為所期待的「救世主」;巴布是什葉派關於信徒獲得有關宗教知識或真理的信道(門),它往往以具體的人來體現,即該人是獲得某種知識的門徑。具有上述稱謂的人,在宗教中的顯要地位可想而知。以他們的名義組織、動員穆斯林群眾參加伊斯蘭運動有著特別的吸引力。19世紀末葉印度以先知名目出現的「阿赫默底亞運動」和20世紀初美國以先知名目出現的「黑人穆斯林運動」,19世紀中葉波斯的「巴布運動」,12世紀北非以「馬赫迪」身份出現的「一神教運動」和19世紀下半葉蘇丹的「馬赫迪運動」等,都以伊斯蘭教的神聖「觀念」為旗幟而顯現其特點。這些以「先知」、「馬赫迪」、「巴布」自居的伊斯蘭運動的領袖,不管他們的出身、民族、種族、或活動地域如何,他們在伊斯蘭教史上,都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其結果,有的導致改朝換代(如穆瓦希德一神教運動);有的衍生出新的教派(如從巴布運動中分化出巴哈教派,之後又演化為新的世界性宗教——總部設在以色列海法的巴哈伊教);有的沉重打擊了外國殖民者並一度建立起獨立政權(如蘇丹的馬赫迪運動);有的迄今仍被視為「異端」,並因此不斷發生教派衝突(如阿赫默氏亞派);有的則發生分化,一部分自稱「伊斯蘭民族」而不時從事暴力、恐怖活動(如非洲「黑人穆斯林運動」),另一部分則歸入伊斯蘭信仰的主流,認同於伊斯蘭教。(註:早期運動多出現於什葉派與蘇非教圈。注二:蘇丹已分裂成信仰伊斯蘭教的北蘇丹與信仰土著宗教的南蘇丹)

   其二,以一定宗教宗旨為召喚的伊斯蘭運動。這類運動的起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宗教或宗教結合政治性的,但其活動的結果卻是政治性的。如8世紀上半葉的合法主義運動。最初,該運動純粹是以恢復哈希姆家族(即先知家族)的合法權益為召喚的宗教活動。它譴責倭馬亞家族為非法的篡位者、瀆神者,其目的在於使哈希姆家族重新執掌政教大權。這個本來是什葉派的運動,在發展中領導權逐步轉移,最終雖發動了穆斯林起義並以武力推翻倭馬亞人的統治,但建立的卻是阿巴斯人的(註:阿巴斯人是穆聖叔父阿巴斯的後裔)、而不是什葉派人的王朝。此時,阿巴斯人背離什葉派立場,開始與遜尼派的「聖訓派」結盟,並依靠後者來維護自身的統治,反過來鎮壓什葉派人。又如18世紀中葉在阿拉伯半島以復古主義為召喚的瓦哈比運動,其最初的宗旨純粹是宗教性的,譴責時人的蘇菲信仰和蘇菲崇拜(對聖地、聖墓、聖人老師以至於聖石、聖樹等的崇拜)以及其它被認為是瀆神的和迷信的行為,號召返回到伊斯蘭教的原旨教義和《古蘭經》去。但其結果卻使宗教的召喚與政治的統一活動相結合,沙特家族利用這一宗教召喚征服並統一阿拉伯半島,建立起獨立的沙特王國。再如19世紀的賽努西教團運動,它雖以凈化信仰、建立伊斯蘭的蘇菲教團為目的,其結果卻導致利比亞國家的建立。還如20世紀初葉印度的哈里發運動,它是一場泛伊斯蘭運動以支持搖搖欲墜的奧斯曼帝國的哈里發制度,其目的在於反對英國殖民者,只是由於奧斯曼本土的革命成功,廢除哈里發制度,印度的哈里發運動才。

   這一切說明宗教的召喚之所以發展成為現實的社會活動,原因正在於隱藏在宗教召喚背後的政治要求。無論是什葉派的合法主義召喚,或是伊本·阿布杜·瓦哈布的復古主義召喚,無論是賽努西凈化信仰的召喚,或是印度捍衛哈里發制度的泛伊斯蘭主義的召喚,緊隨它們背後的政治要求以及為達到這種種要求而掀起的群眾運動,才是伊斯蘭運動的真正威力所在。(註: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時,印度與信仰伊斯蘭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分家)

   其三,在伊斯蘭運動中,不可忽視的還有文化智力運動。如9、10世紀的對古希臘—羅馬、波斯、印度古籍的翻譯運動,以強調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多民族主義運動。伊斯蘭帝國因翻譯活動的開展而出現的智力運動以及隨之建立的宗教學科和宗教學術的發展等等,皆屬於此。(註:也表現出藝術的高度發展)

   表面上,作為智力和文化方面的伊斯蘭運動與政治的關係並不明顯。實際上,它仍然離不開政治背景和政治動機。例如9、10世紀時出現的多民族主義運動是信仰伊斯蘭的非阿拉伯民族穆斯林爭取與阿拉伯穆斯林平等的一次文化運動,是波斯穆斯林的民族主義反對阿拉伯民族主義,主張不同民族、種族的穆斯林一律平等,反對阿拉伯血統穆斯林在帝國中的優越地位的一場運動。而信仰同一宗教的各民族爭取民族平等的鬥爭本身並不僅僅限於宗教信仰上的平等,它是一種社會政治的和經濟的平等。又如在9世紀時更為蓬勃開展的翻譯運動是為了適應社會生產和政治的需要,而不是為了純宗教的目的。這是與8世紀開展的對古籍翻譯的不同之點。它之所以能受到哈里發馬蒙的支持,也完全是適應了哈里發馬蒙的政治需要。(註:《古蘭經》主張信徒一律平等)

   其四,在「聖戰」旗幟下發動的伊斯蘭運動。如前述,「聖戰」(註:JIHAD吉哈德)一度是伊斯蘭教早年對外從事征服戰爭中應用的重要手段。隨著征服戰爭的中止,伊斯蘭帝國的邊界大致確定才不再提倡。但「聖戰」仍在教派鬥爭或其它形式的鬥爭中使用。與「聖戰」相繼使用的是「戰爭地區」與「伊斯蘭地區」的概念。除了那種儘力擴展「伊斯蘭地區」,並縮小「戰爭地區」的「聖戰」常為人們應用外,它作為一種社會運動仍是不應忽視的。如19世紀奈及利亞的奧斯曼·丹·福迪奧(?—1817年)向當地非穆斯林進行的「聖戰」;19世紀30年代印度的賽義德·阿赫默德汗(1817-1898年)發起「聖戰者運動」,號召對境內的錫克教徒進行的「聖戰」;19世紀40年代西非的哈吉·歐麥爾(1797-1865年)向塞內加爾和奈及利亞信仰多神教的部落發動的「聖戰」,以及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地在20世紀50、60年代以「聖戰」為號召進行的民族解放鬥爭等,都採取了這一形式。其目的或是擴大伊斯蘭地區,或是從殖民者手中奪回伊斯蘭地區。不管採取「聖戰」的形式是否成功,以「聖戰」為旗幟的伊斯蘭運動,總是富有吸引力,並將繼續為某些穆斯林人物所利用。[6]

(二)原教旨主義運動:(基本教義派)

1.18世紀中葉阿拉伯半島興起瓦哈比教派,19世紀初瓦哈比教派運動的急劇發展,通常被認為是近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開端。1928年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建立和發展,對戰後伊斯蘭世界原教旨主義的勃興具有重要影響。(瓦哈比教派促使沙烏地阿拉伯1926年的獨立)

   當代伊斯蘭教中的「原教旨主義」的興起,一般認為與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一方的戰敗以及隨後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有關。

   儘管各伊斯蘭國家所面臨和擬解決的問題有所不同,但被稱之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基本主張可以大致概括為:消除腐敗、凈化信仰、恢復伊斯蘭教的真精神。所謂消除腐敗,指的是反對伊斯蘭國家內部普遍存在的貪污腐化、官僚成風、男盜女娼、倫理頹廢;所謂凈化信仰,指的是反對那些非伊斯蘭的、或是反伊斯蘭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倫理規範,即「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反對一切西方化、世俗化的做法和無神論觀念;所謂恢復伊斯蘭教的真精神,指的是正本清源、返樸歸真、一切應回到《古蘭經》去,遵循伊斯蘭教的經訓教法、建立公正、平等、正義的社會,真正實現伊斯蘭教法對國家統治和治理。所以說,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本質上是伊斯蘭法治主義。[7]

   在伊斯蘭世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通常可以具體區分為溫和的、激進的和極端的三種表現形式。它們的主張、要求、行動方式也就有所區別。其中,對地區政治或國際政治具有重要影響的則是極端的原教旨主義。它們的活動或是得到各國伊斯蘭政府的支持,或是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那些得到各國政府支持的原教旨主義者(或掌權者本人就是原教旨主義者),則會在國內極力推行伊斯蘭化的政策,對外則輸出革命;那些在民間有著廣泛影響的原教旨主義者,則會以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謀取國家最高權力並從事暴力恐怖活動。(註:本·拉登屬極端型,而伊朗霍梅尼在1980年代則輸出革命,伊朗歷屆政府至今仍屬於什葉派、基本教義派)

2.各國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的終極目標是要建立統一的「烏瑪」,這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意識形態的優勢,也是該運動具有跨國的共同性的表現。在全球化時代,這種跨國活動雖然有助於這一運動擴大組織和影響,但是這種情況下並不表明各國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能夠在重大政治問題上採取統一的立場,或者能夠形成一種共同的模式來達到其目的。實際上,由於近代伊斯蘭教從來沒有形成過中央集權的教權機構,加上各國社會條件和政治力量對比的不同,以及所處國際環境的不同,各國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總是根據本國和地區的情況來決定其具體政治目標(筆者註:但目前有一傾向,基本教義派共同反美霸權主義、帝國主義)。在國內活動方面,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存在著諸如是否參與合法政治活動、是否參與地下抵抗活動、是否進行武裝鬥爭以及是否訴諸恐怖主義行動等多種選擇。在國際關係中,他們也同樣面臨各種選擇。例如同那些西方國家保持一定的聯繫,參加那些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的網路,同那些世俗的穆斯林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同其它第三世界國家如何交往,等等。

   作為一種非國家行為者,各國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運動,必須儘可能靈活地利用它掌握的資源,解決它面臨的最迫切的要求。因此,在當代國際關係中,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式。靈活性與多樣性構成了它的第一個基本特點。[8]

(三)兩種運動相關性研究:

   伊斯蘭教的復興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的崛起原本是兩回事,前者表明了宗教影響在重新擴大,後者說明存在著改變政治和社會制度的要求。儘管存在著這種性質上的差別,但在許多地區和國家中伊斯蘭教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意識形態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關係,伊斯蘭不僅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提供了普世性的理想和原則,也為這一運動的跨國政治行動提供了超越民族與國家的文化認同和心理基礎。宗教還可能為這類活動提供了建立跨國網路和尋找國外支持者的組織基礎,(註:例如本·拉登與阿富汗奧馬爾的結合)這一切都大大方便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向國外的延伸。以宗教作外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在各國的動員能力得到加強,它在世界上政治影響力迅速擴散。所以,伊斯蘭教也因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的崛起而擴大了影響範圍,信徒人數正在迅速增加。但是,如果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造成的後果是聲名狼藉的(例如:恐怖主義活動),那麼宗教的形象也會受到破壞。應該說這兩者之間可能形成一種明顯的相關聯繫[9],但看如何謹慎運作,即宗教傳播活動脫離暴力恐怖主義運作。

四、總結

  1.俄羅斯鎮壓車臣武裝分子,並未解決問題,反而引起莫斯科連番恐怖炸彈攻擊,車臣分離分子與恐怖主義連成一體。

  2.美國攻佔伊拉克後,引起當地恐怖攻擊,連綿不絕,很難脫身,表示霸權主義作風無法令當地人信服。

  3.伊斯蘭國家目前在國際上有伊斯蘭會議組織(註:今年馬來西亞馬哈地總理還批判美國新帝國主義作風),發展銀行,並有阿拉伯國家聯盟,經濟統一體理事會,海灣合作委員會,歐阿合作議會協會等組織[10],自從70年代石油危機發生後,穆斯林國家在世界政治舞台正發揮愈來愈大影響力,但是美國偏袒以色列作風使以巴衝突愈來愈烈,間接導致基本教義派的恐怖主義作風更加盛行,是地球目前面臨的極大且關鍵課題有待各國通力解決。這裡,參考中國文化的包容力會有幫助的,此外古蘭經也是講究和平手段的,不是只講使劍的「吉哈德」。[11](註:有關和平經文參見8:61,2:190,2:192,2:208,2:256,10:99)

  《附錄》聖戰吉哈德JIHAD的界定

  履行「吉哈德」義務的方式上,是有嚴格規範的,不是隨意而為的,最初是在經伊斯蘭教法學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始將穆斯林履行「吉哈德」的方式分為4種:即「用心、用舌、用手(筆)、用劍」等4種。「用心」是指穆斯林不斷同內心的邪惡意念作鬥爭,達到虔信安拉。「用舌」、「用手(筆)」,是指穆斯林通過宣教、勸說、辯論、自身榜樣及著書立說等方式傳播伊斯蘭教。「用劍」是指穆斯林可以用武力或戰爭方式,對來自異教徒的威脅、迫害、軍事進攻進行反抗。在早期伊斯蘭反抗麥加多神教徒的暴力迫害和軍事圍剿的鬥爭中,「用劍」的方式,對於穆斯林的生存和伊斯蘭教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是根據當時情況採取的一種特殊手段,而這種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手段,是有限的有節制的。這就是說,一旦對伊斯蘭的威脅解除,穆斯林就不能繼續「用劍」的方式。《古蘭經》說:「如果他們傾向和平,你也應當傾向和平,應當信賴真主」。(8:61)「如果他們停戰,那麼,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2:192)教義規定不能把使用武力的方式作為惟一的「吉哈德」推而廣之、堅持一貫,這是違背真主旨意的。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穆斯林履行「吉哈德」義務,主要途徑只能是用和平的心、舌、手方式,不能隨意「用劍」的方式,因為伊斯蘭教的宗旨是和平,《古蘭經》說:「通道的人們啊!你們當全體入在和平教中,不要跟隨惡魔的步伐,他確是你們的明敵」。(2:208)

  中外一些學者有時把「吉哈德」意譯為「聖戰」。把反抗壓迫的穆斯林及其組織,不分青紅皂白,統稱為「好戰分子」。還有「穆罕默德一手拿經,一手持劍」宣教,「伊斯蘭教靠武力傳教」,如此等等說法,不時散見於報章雜誌上。這些都是不為穆斯林所能接受的。穆斯林進行武裝鬥爭的前提是反壓迫、反剝削、反消滅他們的宗教信仰,絕不是用武力傳教。《古蘭經》說:「如果你的主意欲,大地上所有的人,必定都通道了;難道你要強迫眾人都做信士嗎?」。(10:99)可以看出,把「吉哈德」孤立的說成「聖戰」,顯然是把「吉哈德」以心、舌、手為主要宣教的方式割裂了,刪棄了,是有意無意的把以和平為尚的伊斯蘭塑造成一個以武力為尚的異端邪教,這完全是一種歪曲和攻擊。至於「一手拿經,一手持劍」的宣教之說,更是無稽之談了。要知道大凡一個宗教,必須要有經典,要有悠久的歷史和眾多的信士。伊斯蘭教有《古蘭經》和《聖訓》,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信教群眾已達10億多,現在仍處在興旺發達階段。如果不是以和平為立教之本,以自由信教為宣教的主要方式,怎能延續千年以上而仍興旺發達呢?《古蘭經》說:「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因為正邪確已明了」。(2:256)[註:此外,《古蘭經》說:「不要過分,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2:190),另一明證,《古蘭經》說「不能違背真主的禁令而殺人」(17:33)。]

(參見)1.參考文獻[2],p115-p116。

       2.達浦生:《伊斯蘭六書》,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五、參考文獻

[1]杭亭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版。

[2] 馬通:《伊斯蘭思想史綱》,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p43-64。

[3] 斯潘塞·J·帕默:《世界宗教概覽》,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 洪鐮德:《基本教義》,台北一橋出版社,2003年版,p.58。

[5] 金宜九:《伊斯蘭教與世界政治》,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版,pp.42-49。        

   另參考:張銘:《現代化視野中的伊斯蘭復興運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6] 金宜九:《國際政治中的宗教因素》,人民大學出版社,《國際政治》月刊,2002年11月,p.16。

[7] 中央黨校編寫組:《當代世界民族宗教》,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版,p.248。

[8] 蔡佳禾:《當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271。

[9] 同上,p.272。

[10] 王喜六主編:《新編國際組織詞典》,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 海珊·那司爾:《伊斯蘭》,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版。

[12]Gilles kepel :《JIHAD-The Trail of political Islam》,TH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 2002.

 另全文可參考:

 1.John L.Esposito:《The Oxford History of Isla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吳雲貴:《當代伊斯蘭教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3.吳雲貴、周燮藩:《近現代伊斯蘭教思潮與運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譯:《什葉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二戰後新泛伊斯蘭主義的發展成功嗎?(發展與挑戰)  郭耀華

 論文摘要    2004年5月

   美國發生9·11事件後,文明的斷層線又引起熱烈探討,伊斯蘭是人類的瑰寶還是人類的威脅嗎?伊斯蘭歷史在穆罕默德使者之後不僅分成遜尼派,什葉派及蘇菲等派別,近代還有一戰前舊泛伊斯蘭主義與伊斯蘭現代主義運動,二戰後又產生新泛伊斯蘭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等伊斯蘭復興思潮,並與國家民族主義相互激蕩,其中新泛伊斯蘭主義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推動下,以(1)1962年成立的於沙烏地阿拉伯麥加的伊斯蘭世界聯盟,(2)1971年成立於沙烏地阿拉伯吉達的伊斯蘭會議組織,(3)1951年成立於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世界穆斯林大會三大組織影響最大,沙烏地阿拉伯以伊斯蘭瓦哈比主義當立國基礎,推行溫和的伊斯蘭復興運動,抵抗激進極端的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勢力,大體上還算成功,這是本文重點。

   本文特別探索二戰後新泛伊斯蘭主義的發展與挑戰,並提出困境與解決方式。

而本文所謂的成功標準,指明是能促進伊斯蘭的團結並在國際上發言佔一席之地,也能在各國大力弘揚古蘭經教義吸收穆斯林成員,並抑制極端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發展,促進現代化,增強伊斯蘭綜合實力。

   在第一章中先闡明二戰後新泛伊斯蘭主義的興起過程,並與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國家民族主義及世俗主義等作一區分,另外對其基本主張及特點作說明。筆者並特別研究新泛伊斯蘭主義與原教旨主義的互動關係,這是本章重點,也是本論文重點。

   第二章筆者將特別介紹新泛伊斯蘭主義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可以說因為沙特強力的支持才有此運動的蓬勃發展,也才能抑制極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的活動。當然沙烏地阿拉伯也將面臨國內國外的新勢力挑戰,一併分析。

   第三章筆者特別介紹促進新泛伊斯蘭主義運動的幾個國際組織,特別提出伊斯蘭會議組織、伊斯蘭世界聯盟(穆斯林世界聯盟)、世界穆斯林大會,阿拉伯國家聯盟,埃及伊斯蘭事務最高理事會及愛資哈爾伊斯蘭研究會的成立宗旨與組成結構及活動,這些組織將使新泛伊斯蘭主義運動長期保持活力。

   第四章筆者特別提到新泛伊斯蘭主義與現代化的關聯。正因現代化進展,使新泛伊斯蘭主義運動發展更理想,更有支撐力道,從而壓制了伊斯蘭極端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力量的發展。

   第五章筆者認為新泛伊斯蘭主義運動其組織的運作與經濟一體化發展息息相關。而逐步以海灣合作委員會6國集團發展成8國阿拉伯共同市場集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加強競爭實力。另外阿拉伯國家聯盟下屬單位對中東經濟貢獻也不小(註:將來可能形成18國共同市場)。而以伊朗為首的中東中亞經濟合作組織也已開展。最後筆者特別提出歐盟與中東一體化的密切連繫。

   第六章筆者著重介紹當新泛伊斯蘭主義運動生機蓬勃發展時,世界如何看待快速傳播的伊斯蘭?世界只是將伊斯蘭與恐怖活動連繫嗎?還是認為伊斯蘭是具有貢獻的世界文化力量?特別引用John.L.Esposito教授等人的看法,另特別指出以目前伊斯蘭的國際組織發展狀況,有可能逐步走上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嗎?

   最後筆者在總結中引用伊斯蘭學者阿克巴·阿赫美德的看法,西方媒體要加強了解穆斯林,不要妖魔化伊斯蘭,而溫和的泛伊斯蘭主義運動正走在正確歷史道路上,奮力向前邁進,成功形成對抗極端原教旨勢力(基本教義派)的重要力量,衷心祝福它。並希望有一天與溫和的以色列領導人合作,重建和平新中東,表現新泛伊斯蘭主義的最大生命力。

關鍵字:新泛伊斯蘭主義,原教旨主義,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會議組織,現代化,海灣合作委員會

 

 二戰後新泛伊斯蘭主義的發展成功嗎?(發展與挑戰) 

 目 

前  言……………………………………………………………………………………………4

第一章  戰後新泛伊斯蘭主義的興起……………………………………………………4

   第一節 新舊泛伊斯蘭主義、原教旨主義、國家民族主義(民族解放運動)

          世俗主義、瓦哈比主義、伊斯蘭主義的分別…………………………………5

   第二節 新泛伊斯蘭主義興起的過程……………………………………………………11

   第三節 新泛伊斯蘭主義形成的三個階段四個特點……………………………………14

   第四節 新泛伊斯蘭主義的基本主張……………………………………………………17

※ 第五節 新泛伊斯蘭主義與原教旨主義(基本教義派)的互動關係……………………………………18

第二章  新泛伊斯蘭主義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20

   第一節 主要支持者:沙烏地阿拉伯…………………………………………………………20

   第二節 70年代後沙特國內宗教反對派…………………………………………………26

   第三節 當前沙特新泛伊斯蘭主義的國際對手有二……………………………………28

第三章  新泛伊斯蘭主義形成的國際組織(保證決策長期執行的活力)………31

   第一節 伊斯蘭會議組織…………………………………………………………………31

   第二節 伊斯蘭世界聯盟…………………………………………………………………33

   第三節 世界穆斯林大會…………………………………………………………………34

   第四節 埃及伊斯蘭事務最高理事會……………………………………………………34

   第五節 阿拉伯國家聯盟…………………………………………………………………36

第四章  新泛伊斯蘭主義與現代化………………………………………………………37

   第一節 歷史回顧…………………………………………………………………………37

   第二節 伊斯蘭各國彼此合作,促進現代化……………………………………………37

   第三節 現代化深入發展促使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力量衰退………………………45

第五章  新泛伊斯蘭主義與經濟一體化…………………………………………………48

   第一節 中東經濟一體化轉向阿拉伯共同市場…………………………………………48

   第二節 中東中亞經濟合作組織…………………………………………………………54

   第三節 與歐盟關係………………………………………………………………………55

第六章  新泛伊斯蘭主義的未來發展……………………………………………………56

   第一節 逐步向歐盟性質轉換可能嗎?…………………………………………………56

   第二節 伊斯蘭是威脅嗎?還是人類瑰寶?………………………………………………57

總結………………………………………………………………………………………………62

主要參考文獻…………………………………………………………………………………64

後記………………………………………………………………………………………………67

 

後記

   感謝導師許振洲教授的指導,第一學年導師還講授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一門課。感謝北大國際關係學院的栽培(給公費獎學金),3年來有緣認識了一些好朋友。感謝這三年來指導學生學習的老師群有:方連慶老師、劉金質老師、梁守德老師、王炳元老師、李茂春老師、連玉如老師、朱峰老師、潘維老師、林國烔老師以及牛軍老師、通識課電腦張化瑞老師、英文陳明璐老師、李淑靜老師、旁聽課日文Akamatsu Mamoru老師,以及畢業論文王鎖勞老師的二次指導,學生受益匪淺。打字小姐侍艷也幫了筆者不少忙,謝謝她。夫人小靈兒王慕鹷這兩年就讀北大光華管理學院IMBA,互相扶持同時畢業,心裡頗感欣喜。二人將繼續攻讀博士生,互勉之!投身大中華的全面復興,是我們這一代的願景與機緣,加油!願天佑中華,天佑地球。(註:筆者所謂的復興包含宗教整合思潮的復興與創新。另北大圖書館是我的良伴,筆者真心喜歡北大的自由環境,這還幫助筆者於2004年5月底在臺灣高雄復文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大學中觀天下一書上下兩冊)。最後,論文總有不足,筆者學養有限,望大家包涵提出指正,老師們費心,感激不盡。


推薦閱讀:

設計挑戰和趨勢驅動的創新
極限挑戰第三季復播好看嗎?
6000人,歷時8個月的想像力旅程,DI大賽的魅力為何那麼大?
10張讓你大腦崩潰的圖,敢接受挑戰嗎?
醫院投資的全方位挑戰

TAG:發展 | 挑戰 | 主義 | 研究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