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進化論(三)

趙漢雄物種起源是進化論中一個特殊耀眼的問題。新物種的形成是原來可以共同繁殖的群體內發生了生殖隔離。因此,物種起源問題就是沏查生殖隔離的機制是如何發生的?生殖隔離必是在生殖過程中起作用。那麼,什麼是有性生殖的生殖過程呢?簡言之,從性母細胞減數分裂起,到合子形成止。綜合論不在生殖過程追究,卻從談戀愛查起(求偶行為、發情和開花季節、生態隔離、地理隔離…可統稱「交配隔離」)。誰能證明戀愛失敗就不來月經?當然,沏底隔離交配,生殖(產生下一代)是不會發生了。但這就是生殖隔離機制嗎?舉個實例可以辨明此問題:馬和驢是公認的不同物種。馬、驢交配能產騾,騾是不育的。由此可見,馬和驢之間的生殖隔離機制是在騾身上出現的,與交配環節無關。那末「生殖隔離機制」 應該定位在生殖過程的哪一處呢?。「不定變異」,在達爾文那裡是「不明原因的變異」,在探索時期發現用這類「不定變異」不合適,那就換另一類「不定變異」,這不算難事。可是經杜布贊斯基「罷黜百家、獨尊突變」,不管合適不合適,都得從基因突變出發。綜合論的解題思路是:基因控制性狀,那必有控制生殖過程的眾多基因。基因會突變,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那控制生殖過程的眾多基因也會發生負向突變。少量負向突變只使種群內出現「不完全生殖隔離」,通過自然選擇能將各種負向突變聚集起來;為防止已集結的負向突變在雜交中再度分散,就必須隔離;然後再在最後一個隔離群中增加負向突變,這個與母種已經有了「不完全生殖隔離」 的種群就完成與母種的「完全生殖隔離」,這個種群就晉陞成新物種。綜合論這一設想是經不起推敲的:阻礙生殖的負向突變在「不完全生殖隔離」時,它還能憑低生殖率在群體里繁衍傳播,但要是加上最後一個負向突變,這個個體就與原群「完全生殖隔離」 了,那末它將從何處尋找性夥伴?(因為基因突變是一次性事件,一次突變只可裝備一個個體)。綜合論會辯解:假定這最後一個負向突變是隱性基因,那不是能保存、複製、擴散了?問題遠沒有那麼簡單:長期不受自然選擇監督的基因會在「突變壓力」 下「漂變」 而失效;隱性基因純合了能表現出性狀,如果這一性狀不是適應性狀,那就會被自然選擇淘汰。怎樣保證新出現的性狀恰是適應性狀?是進化論的一個頂級難題,稱「預適應難題」。1968年,日本遺傳學家木村資生根據分子進化現象提出了《中性學說》。我們知道密碼錶有64個密碼子,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20種,因之決定一個氨基酸的密碼子大多不止一個,例如,UUU及UUC都是苯丙氨酸的密碼子。當核苷酸C和U互相置換並不改變氨基酸,當然也不改變所組成蛋白質性質。自然選擇是憑所表現的功能決定取捨,對這類不改變功能的「漂變」 是她的盲點。《中性學說》並沒有最後撬動《自然選擇說》,因為遺傳漂變一旦出現有異於原功能,就得接受自然選擇的檢驗。不過《中性學說》給我們啟迪:假如有一類「不定變異」,它永不表現為外部性狀,而因它的變異和積累卻可以造成生殖隔離的事實,那末自然選擇就得從物種起源的領域中隱退。杜布贊斯基強調「隔離對種形成的重要性」,其實毫無實質意義。A物種通過遷徙、傳播形成      a、b、c…諸種群,假定在G地是g種群,又恰是g種群演化為B物種。那豈不是B物種與A的g種群處於同地?B與A的g種群之間如何出現生殖隔離仍是必需追究的問題,總不能讓g種群繼續遷徙、傳播、隔離下去吧?所以認真思考物種起源,「原地成種」 的事實是躲不開避不了的。以上把思考「生殖隔離機制」問題的盤根錯節理出來了:1定位;2保存、繁殖和積累;3「預適應」:4「原地成種」。立足於「基因突變」 的《現代綜合論》沒有一步能夠順利通過。那末這個「基本理論框架」 還能不做「極大地修改」嗎?附錄:專欄作者趙漢雄在本站已經發表文章目錄:·達爾文的整體思維及其改進(趙漢雄)(日期:2005年7月23日)·有感於一道五年級暑假作業題的小學生解法(趙漢雄)(日期:2005年8月19日)·登陸的魚(趙漢雄)(日期:2006年1月30日)·點評獲得性遺傳的反方意見(趙漢雄)(日期:2005年8月26日)·適應新解—對細菌抗藥性實驗的思考(趙漢雄)(日期:2005年9月8日)·證據的解讀(趙漢雄)(日期:2005年10月16日)·李敖Vs林昭(趙漢雄)(日期:2005年10月20日)·名師答疑(趙漢雄)(日期:2005年12月6日)·試為科學主義把脈(趙漢雄)(日期:2005年12月9日)·猜謎?對對子(趙漢雄)(日期:2005年12月13日)·學林舊聞(趙漢雄)(日期:2005年12月19日)·拒絕平庸—推介《情有獨鍾》(趙漢雄)(日期:2005年12月24日)·評點鳳凰網的智力測驗題(趙漢雄)(日期:2006年2月14日)·論物質的定義(趙漢雄)(日期:2006年2月17日)·模糊主義正解-與龐忠甲先生商榷(趙漢雄)(日期:2006年2月25日)·對龐忠甲先生《答辯》的答辯(趙漢雄)(日期:2006年3月4日)·內行人說了外行話——評楊振寧先生:《周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趙漢雄)(日期:2005年5月13日)·二十世紀的進化論(一)(趙漢雄)(日期:2006年3月20日)·二十世紀的進化論(二)(趙漢雄)(日期:2006年3月30日)出處:老頑童網站 作者:趙漢雄 時間:2006年4月2日
推薦閱讀:

大熊貓怎麼進化來的?
紅皇后假說——與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繁殖的好處有哪些?
兩個概念:命運和演化
進化論能解釋同性戀現象嗎?
從歷次科技革命看未來科技發展方向

TAG:進化論 | 進化 | 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