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代十二鐵帽子親王

鐵帽子王是對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整個清代共有十二家鐵帽子王,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後期在政治鬥爭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

皇帝按「功封」詔定清朝初年的八位鐵帽子王:

六位和碩親王(和碩為滿語音譯,一方的意思)

(1)、和碩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努爾哈赤次子,和碩禮烈親王。明萬曆十一年癸未七月初三日寅時生(1583年8月19日),生母元妃佟佳氏,為皇長子褚英(被努爾哈赤所殺)同母弟。萬曆三十五年四月,以擊敗烏拉功,賜號古英巴圖魯,明人或稱為貴永介。天命元年四月,封和碩貝勒,參國、務國,人稱為大貝勒(四大貝勒之首),正紅旗旗主。天命十一年八月,擁立皇太極嗣父汗位。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碩兄禮親王。順治二年春,至京師。順治五年戊子十月十一日丑刻卒(1648年11月25日),年六十六。乾隆十九年(1754),入祀盛京賢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廟。其第七子滿達海襲爵,後世襲罔替。

(2)、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公元1612年-公元1650年),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明萬曆四十年農曆十月廿五日(公元1612年11月17日)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老城)。生母大妃烏喇那拉氏。與阿濟格、多鐸同母。少年時多次隨父出征蒙古與明朝,因屢建功勛16歲而獲「墨爾根代青」(滿語「聰明王」)之號,成為正白旗旗主。其兄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並於第二年率八旗軍入關。他是確立清初政權及清廷各項政策的最重要的決策者,加封至「皇父攝政王」 清朝入關,百廢待舉,多爾袞令戒飭官吏,網羅賢才,收恤都市貧民。用湯若望議,釐正曆法,定名曰時憲歷。倚重漢官范文程、洪承疇、馮銓等人,將內三院改為內閣,設大學士,行使原先明內閣的職責。承襲了明代「票擬」制度,即內閣對內外大小臣工的題奏本章草擬出批複意見,供皇帝審閱定奪。清入關之初,多爾袞頒布「剃髮易服」令(漢人孫之獬的建議),清廷明令清軍所到之處,限全體漢族人10日之內盡廢明朝衣冠,依從滿族剃髮垂辮、著馬蹄箭袖的服飾習俗,違抗者處死。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農曆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順治七年十二月(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爾袞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其生前謀逆罪,被削爵。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復睿親王封號。追謚忠,配享於太廟。多爾袞多妻無子,以愛新覺羅·多爾博為養子世襲親王。

(3)、和碩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1649年), 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生母為太祖大妃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與阿濟格、多爾袞為同母兄弟。驍勇善戰,殺史可法,擊滅明弘光政權,揚州十日大屠殺的元兇,死難八十萬人。崇德元年四月,封豫親王。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詔配享太廟。

(4)、和碩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655年6月11日),是舒爾哈齊第六子,努爾哈赤之侄。生母為舒爾哈齊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布乾貝勒之女。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成為清朝歷史上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其兄、四大貝勒之二阿敏獲罪後,其名下的鑲藍旗轉歸濟爾哈朗所有。其父舒爾哈齊,比努爾哈赤小5歲。驍勇異常,為努爾哈赤所倚重,隨著勢力的發展,兄弟間的裂痕開始出現。努爾哈赤不希望弟弟的勢力過於強大,威脅自己的地位;舒爾哈齊也不甘心永居兄長下風,而希望獨立發展自己的力量。萬曆三十七年(1609)初,舒爾哈齊決心離開努爾哈赤。他與長子阿爾通阿、次子阿敏、三子札薩克圖,攜部出城,前往一處叫做黑扯木的地方另造新城。努爾哈赤聞訊大怒,預先派人截斷道路,設計將舒爾哈齊囚禁。同時下令將兩個侄子——舒爾哈齊的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札薩克圖處死。據說,本來還想處死阿敏,只是由於皇太極等人極力勸阻才免其一死。舒爾哈齊被囚禁2年後死去,時年48歲。舒爾哈齊共有9子,除長子、三子被害,其餘諸子均被努爾哈赤收養。父親被囚時,次子阿敏25歲,濟爾哈朗12歲。崇德元年(1636),清太宗皇太極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濟爾哈朗晉封和碩鄭親王。多爾袞死後參與清算多爾袞。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下詔配享太廟。

(5)、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生母為皇太極繼妃烏喇納喇氏。崇德元年,以軍功封肅親王,掌戶部事。順治三年,掛靖遠大將軍印,平定四川張獻忠。次年,被多爾袞構陷,削爵下獄,不久死於獄中,年三十九。豪格死後,其福晉為多爾袞所納。順治八年,追復封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廟,入祀盛京賢王祠。

(6)、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和碩庄親王):愛新覺羅·碩塞(1628年-1654年),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側妃葉赫納喇氏於1628年十二月二十所生。碩塞出生不久,他的母親,也就是皇太極的側妃葉赫那拉氏就被其父皇太極賜給大臣為妻了。順治元年(1644年)封多羅承澤郡王。當時李自成據潼關,碩塞跟隨豫親王多鐸進攻陝州,擊敗李自成將張有增、劉方亮,李自成親自迎戰,亦被擊破,清軍入關,斬馬世堯。隨後向南進兵,擊破明福王朱由嵩,賜團龍紗衣一襲、金二千、銀二萬。姜瓖反叛期間,碩塞移師代州,解圍有功,晉陞親王。順治七年(1650年)又改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晉封和碩承澤親王。掌兵部、宗人府。卒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五(1655年1月),其爵位由其長子博果鐸承襲,並改號為庄親王。清朝康熙十一年八月,康熙帝給他的親伯父碩塞上謚號曰裕,是為承澤裕親王。清朝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定清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碩塞入選。碩塞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中唯一的文武全才。

兩位多羅郡王(多羅是滿語的稱美之辭,相當於漢語的「禮、道、理」之意,冠以在郡王和貝勒頭銜之前,有「禮的、道的」意思)

(7)、多羅克勤郡王:愛新覺羅.岳托(1599-1639),禮烈親王代善長子,生母嫡福晉李佳氏達諸祜巴宴之女,鑲紅旗人。 岳托很早就投身戎馬,由於作戰勇猛,又有智謀,於是被授予台吉,繼而被封為貝勒。崇德四年己卯正月初九日卯時,隨多爾袞征山東時,染天花薨于軍中,年四十一歲,追封為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立碑紀功。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

(8)、多羅順承郡王: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1652),代善第三子和碩穎親王薩哈璘的第二子,是清王室努爾哈赤家族的第四代。順治五年九月,因軍功進封為順承郡王。順治九年三月,勒克德渾去世,時年僅三十四歲。康熙十年,追謚為「恭惠」。

中後期所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

(9)、和碩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實為22子),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努爾哈赤裔孫。弟兄間,惟與雍親王胤禛關係最密。胤禛繼位,即封為和碩怡親王,總理朝政,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大政務。雍正元年,命總理戶部。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雍正帝待他也非尋常,死後令享太廟,上謚號為「賢」,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滿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10)、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號樂道堂主人, 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兄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和碩恭親王」。統稱「六王爺」;清末洋務派、總理衙門首領,保守派對其鄙稱「鬼子六」。身後謚「忠」(清宗室謚「忠」者唯奕訢與多爾袞二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以宣宗遺詔封恭親王。咸豐朝期間,奕訢的政治地位並不很重要,他只有在1853年到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簽訂了《北京條約》。1861年,咸豐帝過世,奕訢與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從1861年到1884年,奕訢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期間雖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1884年終於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後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才再度被起用。從1894年到1898年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1898年逝世。

(11)、和碩醇親王:清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庄順皇貴妃烏雅氏(1822-1866)所生,咸豐帝異母弟。奕譞的大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奕譞與她所生的第二子載湉後來成為光緒帝。第五子攝政王載灃、孫子溥儀便是末代皇帝宣統。1850年2月咸豐登基時,十歲的奕譞按例封為「醇郡王」。咸豐年間奕譞在政治上並不出色,但咸豐帝死後,奕譞積極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親自捉拿了顧命八大臣之首肅順,再加上娶了慈禧太后之妹為嫡福晉,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奕譞「加親王銜」。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親王。光緒登基,他又被加封親王「世襲罔替」,亦即為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的其中一位。謚曰賢,配享太廟。

(12)、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氏.奕劻(1838.11.16~1917.1.28)晚清重臣、宗室,滿洲鑲藍旗, 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孫,輔國公綿性長子。光緒十年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封慶郡王,光緒十七年遷總理海軍事務大臣,光緒二十九年任領班軍機大臣,光緒三十四年晉封世襲罔替慶親王。宣統三年(1911年),裁撤軍機處,任「皇族內閣」總理大臣,組成慶親王內閣;武昌起義後,竭力主張起用被罷黜的袁世凱;袁世凱重新組閣後,任弼德院總裁。後配合袁世凱勸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遜位。清帝遜位後,避居天津。1917年1月28日病死,謚號為「密」,是清代親王謚號中最差的一個字(《謚法》:「追補前過」曰「密」。據溥儀《我的前半生》所述當時清廷在為奕劻擬謚號,第一次被他所退,第二次溥儀父親又送的謚號為「獻」,溥儀堅決不肯,非要給「謬」、「丑」、「幽」、「厲」等惡謚,第三次南書房翰林們商議了一個「密」字,溥儀年幼認為還是惡謚方才同意的)。

推薦閱讀:

男士帽子兩款
我這樣的臉型適合什麼樣的帽子?
你的端午出遊必備神器,時髦人必須人手一個!
韋後為何敢膽大包天給唐中宗戴綠帽子

TAG: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