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秦可卿的多重影射(五)

秦可卿的多重影射(五)

2016-06-14 12:11閱讀:

X

九、太虛幻境的特殊寓意

因書中說秦可卿的另一個身份是警幻仙子之妹,那麼就必須知道作者設置的太虛幻境是何寓意。

賈寶玉在秦可卿的房間睡去後,書中寫道:【那寶玉剛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猶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蕩蕩,隨了秦氏,至一所在。】在這裡甲戌本有一條側批:〖此夢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夢,又用秦氏出夢,竟不知立意何屬?惟批書人知之。〗為什麼要用秦可卿為賈寶玉引夢、出夢?因為此時秦可卿又變成了另一個身份: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子之妹。太虛幻境是作者為警示當時的讀者而設置的。書中首先警示的是賈寶玉。而在第一回甄士隱入夢的時候,並未進入太虛幻境。書中是這麼寫的:【(甄士隱)與道人竟過一大石牌坊,上書四個大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幅對聯,道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士隱意欲也跟了過去,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有若山崩地陷。士隱大叫一聲,定睛一看,只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夢之事便忘了對半。】在這裡蒙府本有一條批語:〖真是大警覺大轉身。〗也就是說太虛幻境的設置是起警示作用。而甄士隱只是一個普通鄉宦,即便是進入太虛幻境也只是對他個人或者一家的警示,其作用是有限的,所以高明的作者沒有讓他進入太虛幻境。而賈寶玉有著特殊的身份,作者讓他進入太虛幻境,查看金陵群釵的判詞命運結局預示,聆聽警幻仙子的警示,則意義重大非凡。

書中接著寫道:【寶玉見是一個仙姑,喜的忙來作揖問道:「神仙姐姐,不知從那裡來,如今要往那裡去?也不知這是何處,望乞攜帶攜帶。」那仙姑笑道:「吾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痴。因近來風流冤孽,纏綿於此處,是以前來訪察機會,布散相思。今忽與爾相逢,亦非偶然。此離吾境不遠,別無他物,僅有自采仙茗一盞,親釀美酒一瓮,素練魔舞歌姬數人,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試隨吾一游否?」寶玉聽說了喜躍非常,便忘了秦氏在何處,竟隨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橫建,上書「太虛幻境」四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乃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還無。】在這裡有幾條批語。甲戌本側批:〖與首回中甄士隱夢景一照。〗意即:此回寫太虛幻境是為了照應第一回甄士隱夢遊太虛幻境,只是甄士隱沒有進入太虛幻境。甲戌本側批:〖點題。蓋作者自雲所歷不過紅樓一夢耳。〗意即:《紅樓夢》仙曲十二支是賈府人物命運的結局預示,「紅樓一夢」就是試圖恢復明朝朱家江山的一夢。甲戌本側批:〖士隱曾見此匾對,而僧道不能領入,留此回警幻邀寶玉後文。〗意即:第一回甄士隱夢遊太虛幻境不得進入,實為此回賈寶玉進入太虛幻境做鋪墊。甲戌本夾批:〖正恐觀者忘卻首回故特將甄士隱夢景重一滃染〗意即:太虛幻境的設置是全書的核心主旨之一,在此回詳細描寫太虛幻境。

在這裡涉及到一些有特殊寓意的辭彙,其原意和在《紅樓夢》中化而用之的特殊寓意逐一解釋如下。

1、離恨天:在元雜劇中經常出現「離恨天」。例如鄭光祖的《迷青瑣倩女離魂》有:「我一年一日過了,團圓日較少;三十三天覷了,離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蘭楚芳的【中呂】《粉蝶兒.贈妓》有:「我便有那孫思邈千金方也醫不可相思病,你便有那女媧氏五彩石也補不完離恨天。」「三十三天」本是佛教欲界六天的第二重天。「離恨天」在「三十三天」之上。「四百四病」是佛經上經常說的疾病總數。在「四百四病」中「相思病」最苦。在元曲中「離恨天」經常用來表示男女無以復加的相思愁苦。然而後來「離恨天」卻用來寓意脫離怨恨、解脫愁苦的理想樂園。在現實中不能實現的情感,在「離恨天」能實現。在洪升的《長生殿》中「離恨天」便是這種寓意。《長生殿.重圓》中,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月宮重逢,楊玉環唱道:「仙家美眷,比翼連枝,好合依然。天將離恨補,海把怨愁填。」《紅樓夢》借鑒了《長生殿》「離恨天」的寓意,然而卻不是指男女愛情,而是用來表達作者作為明遺民對失去的明朝江山的懷念。在《紅樓夢》中,「離恨天」曾經實有,明遺民曾受甘露的灌溉之恩,明朝結束後,「離恨天」變成了虛無,只在夢中。作者借曾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的絳珠仙子形象,來到人間為神瑛侍者用淚還債。

2、灌愁海:在《紅樓夢》中,絳珠仙子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警幻仙子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這裡的「灌愁」不是灌入憂愁的意思,而是用大海水淹沒憂愁,不再有煩惱。即「海把怨愁填」。

3、放春山:「放」與「春」在一起連成詞是花開的意思,如:百花齊放、花開花放、心花怒放。「放春」意即:春天花木萌發生長,鮮花開放,春意盎然。唐朝杜甫《留別公安太易沙門》詩:「隱居欲就廬山遠,麗藻初逢休上人。數問舟航留製作,長開篋笥(qièsì)擬心神。沙村白雪仍含凍,江縣紅梅已放春。先蹋爐峰置蘭若,徐飛錫杖出風塵。」宋朝張元干《好事近·春色到花房》:「春色到花房,芳信一枝偏好。勾引萬紅千翠,為化工呈巧。花姑玉貌笑東風,今朝放春早。看取鬢邊幡勝,永宜春難老。」在他們的詩句里,「放春」都是綻放出春意的意思。放春山明意是漫山遍野都是鮮花怒放、春意盎然的境界。暗喻:華夏兒女在現實中沒有實現的恢復江山的夢想,只有到了太虛幻境這裡才實現了。

4、遣香洞:「遣」本義釋放的意思。「遣香」意即:釋放香氣。宋朝白玉蟾的《落梅》:「惆悵風前問落梅,既開不久底須開。芳心未忍輕離折,更遣殘香度水來。」宋朝李錞(chún)的《早梅》:「雪徑清寒蝶未知,暗香誰遣好風吹。野橋漏泄春光處,正為橫斜一兩枝。」明朝王夫之的《落梅》:「乍暖初催朵朵齊,蛟冰風捲畫樓西。琉璃國土堪埋玉,不遣餘香上燕泥。」遣香洞明意是散發著香氣的洞穴。暗喻這裡是華夏兒女香魂的歸處和故鄉。在英蓮判詞有:「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5、太虛幻境:第五回開篇有一首題詩:「春困葳蕤擁綉衾,恍隨仙子別紅塵。問誰幻入華胥境,千古風流造業人。」華胥夢:華胥傳說是伏羲氏的母親。據《列子.黃帝》中記載:「﹝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yān)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黃帝既寤,怡然自得。」後用華胥夢指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境。《紅樓夢》第五回的題詩把賈寶玉夢遊的太虛幻境與黃帝夢遊的華胥境聯繫起來,可見太虛幻境是作者幻化的理想之境。

書中描繪太虛幻境:【但見朱欄白石,綠樹清溪,真是人跡希逢,飛塵不到。寶玉在夢中歡喜,想道:「這個去處有趣,我就在這裡過一生,縱然失了家也願意,強如天天被父母師傅打呢。」正胡思之間,忽聽山後有人作歌曰: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寶玉聽了是女子的聲音。歌聲未息,早見那邊走出一個人來,蹁躚裊娜,端的與人不同。有賦為證: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影度迴廊。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聽環佩之鏗鏘。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應慚西子,實愧王嬙。奇矣哉,生於孰地,來自何方?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在這裡有幾條批語。甲戌本側批:〖一篇《蓬萊賦》。〗蓬萊:古代漢族傳說中的仙境,為神仙居住的地方。秦始皇、漢武帝曾派人到此處求仙訪葯。「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也發生在這裡,相傳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萊閣醉酒後,展示各自的寶器,凌波踏浪、渡海而去。在「春夢隨雲散」後有批語,甲戌本雙行夾批:〖開口拿「春」字,最緊要!〗為什麼「春」字最要緊?在《紅樓夢》中「春」與明遺民詩文中的「春」一樣,特指南明政權。在「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處有批語,甲戌本夾批:〖將通部人一喝。〗,聯繫整首詩:「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寓意:恢復明朝江山之夢已然消散,那些抗清力量已經被平息,告誡明遺民們要面對現實,不要再自尋煩惱。

「春」在明遺民詩文里當表達恢復華夏江山的宏願和故國情懷時絕不是指普通的季節。我們看看明遺民詩詞中春的含義。

王夫之:生於1619年。逝於1692年。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极參加反清鬥爭。晚年隱居於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著作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鑒論》、《宋論》等書。

1672年,王夫之聞得方以智殉難的消息,作《聞極丸翁凶訊,不禁狂哭,痛定輒吟二章》。其一:「長夜悠悠二十年,流螢死焰燭高天。春浮夢裡迷歸鶴,敗葉雲中哭杜鵑。一線不留夕照影,孤虹應繞點蒼煙。何人抱器歸張楚,余有南華內七篇。」【南明政權:(1644年—1662年)約二十年時間。是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永曆政權。歷經三帝一王。】【抱器:《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後以「抱器」喻懷才待時,不苟求名利。】【張楚:指陳勝、吳廣建立的張楚政權。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庄賈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南華真經內七篇:逍遙遊第一,齊物論第二,養生主第三,人間世第四,德充符第五,大宗師第六,應帝王第七。內七篇是莊子本人所著,而外雜篇是出自莊子的後學所著。】王夫之的詩句「春浮夢裡迷歸鶴」的「春」,特指南明政權。與《紅樓夢》中「春」、「四春」含義一樣。元春判詞:「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甲戌本在這裡有一條夾批:〖顯極〗。當然,對於當代讀者來說,這段判詞中的敏感詞「二十年來辯是非」、「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已經不是「顯極」了。我們把二十年當成了很尋常的時間概念,而不知特指南明政權存在的時間。我們把春當做了一年四季的輪迴,而不稍微想想每一個季節只有三段——初、仲、季,春有初春、仲春、季春,而判詞說「三春爭及初春景」是否矛盾?書中寫「四春」是否有特指。我們把「虎兕相逢」僅僅當做老虎和犀牛在掐架,而不知這是特指權力鬥爭。例如楚辭《九思·逢尤》句:「虎兕爭兮於廷中。」意即:兇惡如虎兕的勢力在朝廷中爭權奪利。

夏完淳:生於1631年。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1647年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倖存錄》等。

夏完淳詞《燭影搖紅·辜負天工》:「辜負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夢斷人腸,靜倚銀釭待。隔浦紅蘭堪采,上扁舟,傷欸乃。梨花帶雨,柳絮迎風,一番愁債。回首當年,綺樓畫閣生光彩。朝彈瑤瑟夜銀箏,歌舞人瀟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銷魂,繁華難再。金釵十二,珠履三千,凄涼萬載。」在《紅樓夢》的太虛幻境中正是「九重自有春如海」。

《紅樓夢》第五回接著寫:【轉過牌坊,便是一座宮門,上面橫書四個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對聯,大書云: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寶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來如此。但不知何為『古今之情』,何為『風月之債』?從今倒要領略領略。」寶玉只顧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當下隨了仙姑進入二層門內,至兩邊配殿,皆有匾額對聯,一時看不盡許多,惟見有幾處寫的是:「痴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因向仙姑道:「敢煩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遊玩遊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貯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過去未來的簿冊。爾凡眼塵軀,未便先知的。」寶玉聽了,那裡肯依,復央之再四。】在這裡甲戌本有眉批:〖菩薩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點俗人,獨不許幻造太虛幻境以警情者乎?觀者惡其荒唐,余則喜其新鮮。有修廟造塔祈福者,余今意欲起太虛幻境以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

幽冥七十二司:泰山為五嶽之尊,被認為是離天神最近的地方,而象徵著泰山的東嶽大帝,則是溝通天地的神靈,所以後來他也成了主宰人間生死福禍、掌管七十六司、十八層地獄的冥王的大神。東嶽大帝掌管七十二司,也叫七十六司,是東嶽大帝的辦事機構,即七十二(五、六)個專職衙門。道教頒發的秘錄中也常出現七十二司之名。其中有掌生天、掌催生、掌不公、掌索命,以及掌定局職、掌福、掌財帛等。這些專司本來是老百姓針對人生中的幸福和災難、社會上的公正與不平等、善良與邪惡等矛盾形成的,所以歷代會有一些不同的變化。同時,民間也常將自己的願望,自己對社會現象或歷史人物的評價放到對鬼神世界的構想中去。七十六司系統中有速報司,是掌對害人致死者追究的衙門。宋、元之交時,人們認為包公最耿直無私,所以擔任著速報司的掌司職務。後世又認為岳飛本來忠義卻被秦檜等害死,最能體恤冤案的苦楚,所以北京東嶽廟速報司中供奉的便是岳飛。批書人說「余今意欲起太虛幻境以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別有深意。

孽有兩個意思:1、惡因,惡事,邪惡。如,作孽、罪孽、造孽。2、忤逆,不孝順。如,孽海、孽根、孽障。這是長輩常罵後輩為不肖子弟的話。孽根、孽海、孽障在佛教指妨礙修行的種種罪惡,均亦稱「業障」。在此處《紅樓夢》文本的孽海指不孝子孫。

風月有如下意思:1)、清風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唐)呂岩 《酹lèi江月》詞:「倚天長嘯,洞中無限風月。」2)、閑適之事。《梁書·徐勉傳》:「常與門人夜集,客有虞暠hào 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故時人咸服其無私。」3)、指男女情愛之事。《醒世恆言·賣油郎獨佔花魁》:「俞太尉是七十歲的老人家,風月之事,已是沒分。」4)、指聲色場所。5)、風騷、風情。《金瓶梅詞話》第一回回目:「景陽岡武松打虎,潘金蓮嫌夫賣風月。」6)、指嫖妓。(元)武漢臣《玉壺春》楔子:「小官赴京,路從此過,聞知兄弟在於此處風月。」7)、指藝人。《水滸傳》第六一回【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形容燕青:「儀錶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誇能。伊州古調,唱出繞樑聲。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8)、指妓女。孔尚任《桃花扇·傳歌》:「妾身姓李,表字貞麗 ,煙花妙部,風月名班。」

警幻仙子說她「司人間之風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痴。」聯繫前後文的含義,這裡的風月是「清風明月」的簡稱,只取「風」字,而故意避去「清」字,但是又讓讀者聯想到作者身處的朝代「清」。因此在《紅樓夢》中的「風」字,有時候代表「清」。月在這裡代表「明」,即明朝、南明。在明遺民的作品中常以「清風」代表清朝,以月、明月代表明朝。

呂留良:生於1629年。逝於1683年。又名光輪,一作光綸,字庄生,一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山人等。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明末清初傑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明亡後,三兄呂願良隨史可法鎮守揚州,呂留良與侄兒呂宣忠(長留良四歲)於順治二年(1645年)散家財召募義勇,與入浙清軍抗衡,左股中箭。兵敗後隱居行醫。他於清順治十年(1653年)改名光輪,應試得諸生,但一直與堅持抗清的張煌言等保持聯繫。後隱居不出。順治十一年(1654年),陸文霦約請呂留良一起評選八股文,他們評選的是從順治三年(1646年)開始八股取士到順治十一年(1654年)共五科的文章,名《五科程墨》。呂留良借評選時文宣揚「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其民族氣節對士人學子影響極大。康熙五年(1666年),浙江學使至嘉興考核生員,他拒不應試,被革除諸生。從此歸隱,自開天蓋樓刻局,繼續選刻時文出售,並提囊行醫。一時之間「天蓋樓」選本風行全國。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拒應清廷的鴻博之徵,後削髮為僧。呂留良去世後,其弟子及曾靜等人崇奉呂留良其說、為其廣播。雍正十年(1732年),曾靜策動岳飛後人、川陝總督岳鍾琪反叛。岳鍾琪假裝同意,騙出口供,反過來逮捕二人,送返北京。此案牽連呂留良的兩個學生。呂留良亦被剖棺戮屍,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呂留良著述多毀,他的民族氣概與反清復明思想,多見於其著作《呂晚村先生文集》、《東庄吟稿》等。雍正在《大義覺迷錄》罵呂留良:「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呂留良於我朝食德服疇,以有其身家,育其子孫者數十年,乃不知大一統之義!」雍正十二年(1734年),呂留良後人60餘口,長途跋涉,歷盡艱難,從江南水鄉發遣到北疆。呂留良後人到寧古塔後,撥給寧古塔將軍都賚部下駐防旗人為奴。清政府1909年頒發新律時規定禁止蓄奴,至此,呂氏子孫才擺脫了為奴作婢的命運。

呂留良的七言絕句《述懷》:「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清風雖細難吹我」:清人縱然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我也絕不會屈服於他們。「明月何嘗不照人」:我依然有明朝故國情懷。「枯木也會再逢春」:雖然現在明朝已經滅亡,將來也會有恢復明朝江山那一天。

明朝滅亡後,王夫之在家鄉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後,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每日著述,以至腕不勝硯,指不勝筆。在71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王夫之,想贈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雖在病中,但認為自己是明朝遺臣,拒不接見清廷官員,也不接受禮物,並寫了一副對聯,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清指清廷,明月指明朝,王夫之借這副對聯表現了自己的晚節。

錢謙益的詩《後秋興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這首詩是他在聽到南明桂王被害後寫的,故有「獨倚銀輪哭桂花」之句。全詩以崖山海戰比喻南明敗亡,以宋元鼎革指代明清易代,詩情極為沉痛。「吹殘日月是胡笳」一句中的「日月」是指代南明。胡笳是一種少數民族樂器,因清是滿族,故以胡笳代指清。

徐駿:江蘇崑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學之子,顧炎武的甥孫。徐駿是雍正時期庶吉土。雍正八年(1730年),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馬上把徐駿革職。復又查抄徐家,在徐駿的詩集里找出了如下詩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雍正認為其存心誹謗,依大不敬律斬立決。可見「清風」與「明月」的特殊含義清朝皇帝和文人們都知道。

「古今之情」:是指華夏幾千年血脈相連之情。「風月之債」:月債是指明遺民對漢族江山的失去感到痛悔,為不能補天濟世收復失去的江山而感到欠了明朝債。《紅樓夢》開篇就用女媧補天來訴說作者不能補天濟世的愧疚之情。風債是指清人對漢人屠殺欠下的血債。警幻仙子引寶玉進入太虛幻境,是在用種種辦法警示他:地陷東南、神州陸沉華夏兒女的悲慘命運。於是,【寶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來如此。但不知何為『古今之情』,何為『風月之債』?從今倒要領略領略。」】

太虛幻境里的「痴情司」、「結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是泛泛之筆嗎?非也。這幾個司是給當時尚在世的明遺民設立的。「痴情司」:對失去的華夏政權依然痴情。「結怨司」:對清人的怨恨。「朝啼司」:早晨醒來一看還是清人的天下不免悲哭。「夜怨司」:夜裡反思明朝江山的失去會有各種抱怨。「春感司」:在春天回想在明朝時期的情景。「秋悲司」:在秋天看到一片肅殺的景象就好像高壓統治下的清朝不免悲嘆。

在明清換代那個昏暗的歷史時期,人性泯滅,獸性瘋狂。有很多華夏文化精英慘死在清人的屠刀之下,有無數為維護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反抗剃髮易服等暴政而誓死抗爭的華夏兒女慘遭屠戮。當時的華夏民族精英們有很多人投入到反清鬥爭中,因為他們知道少數野蠻民族的侵略和壓迫,導致的結果勢必是文明的倒退和劣化。他們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他們心甘情願的當明朝遺民。寧可人生從此陷入自我折磨的痛苦中。王夫之說:「夷狄之與華夏不可亂,亂則人極毀,華夏之生民亦受其吞噬而憔悴。」他的預言不幸被言中了。在滿清閉關鎖國統治下的近三百年間,文化科技、制度文明被西方國家遠遠甩在後面。滿族貴族當主子坐享其成消費華夏,漢族主體民族當奴隸精神麻木。

我們從明遺民的詩文中可以窺見他們當時的心情。

屈大均:生於1630年。逝於1696年。初名邵龍,又名邵隆,號非池,字騷余,又字翁山、介子,號菜圃。廣東番禺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避禍為僧,中年仍改儒服。他撰寫的《皇明四朝成仁錄》記載了崇禎、弘光、隆武、永曆四朝死節之士的事迹,成為研究南明史所必備的珍貴資料。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聯絡志士,冀求恢復中華。詩句飽含著壯志未申的不盡情意。例如:「師仇兮未復,與國恥兮孳孳。早佯狂兮不仕,矢漆身兮報之」【漆身吞炭:典出《戰國策·趙策一》。戰國時,豫讓受知於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矢志復仇,事敗而死。比喻捨身酬報知己或雪恥復仇。】「文章總為先朝作,涕淚私從舊內揮。」「萬古遺民此恨長,中華無地作邊牆」「慷慨干戈里,文章任殺身」「血淚長江瀉,愁心日月懸。千秋蘭麝土,萬里虎狼天。」他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寫的《翁山屈子生壙自志》更把他在滿清黑暗統治下的痛憤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六十六年中,無日不蒙乎患難,無時不處乎困窮。險阻艱難,備嘗其苦,亦何嘗有生之所耶?所受於父母者,而已毀傷。所秉於天地者,而已戕賊。無罪而為城旦之髡,無辜而有裸國之逐,亦何嘗一日而得為人也耶?則一日之生,非即一日之死耶?」【城旦:是秦漢時的一種刑罰名。秦服四年兵役,漢確定其刑期為五年,夜裡築長城,白天防敵寇(站崗)。髡(kūn),指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鬚,是古代一種恥辱刑。在這裡指剃髮易服。】【裸國:文明社會的華夏民族對仍然處於蒙昧野蠻時期沒有身體羞恥意識的落後民族的稱謂。《戰國策·趙策二》:「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國,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欲以論德而要功也。」樂志:愉悅心志。要功:求取功名。意即:從前舜跳有苗(上古南方部族)的舞蹈,禹袒露上身進入不知穿衣服的部落,他們並不是想放縱情慾,怡樂心志,而是想藉此宣揚道德,建立功業,求取功名。】

陳恭尹:著名抗清志士陳邦彥之子。其詩:「一二孤臣山嶺間,泣盡蒼穹還繼血。只期不負方寸心,寧知姓氏千秋列?」他在《先友集序》中說:「更變以來,其間斃於行楊,仆於草野,逃於浮屠方士者相繼,……想見其淋漓杯酒,掀髯唱酬,奮袂激昂之日。嗟夫!彼何時也?今一二存者,大抵困卧窮山,愊惻日暮。有所欲言,咀嚼喉舌間,周視四座之人而後敢發……」【「愊惻」:閩南、潮汕詞。愊(bì)是「鬱結、煩悶」的意思,惻是悲痛的意思。】

王隼:字蒲衣,廣東番禺人。王邦畿之子。七歲能詩。明亡後,嘗棄家入丹霞為僧。其詩:「聆陰風兮木葉下,望故國兮霜露零。曲不成兮心已碎,書不盡兮淚先零。」「長夜漫漫何時旦」「龍泉罷舞燈光裂」「致書當路少,入夢故人多。暗淚已如此,明燈無奈何。」「竟夕醒雙眼,微吟只自呈。」

函可:明末高僧。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函可將親歷清兵攻陷南京的重大事變寫成《再變紀》。順治四年(1647),函可攜洪承疇所送印牌離開南京返廣東,出城時被清兵搜出有朱由崧答阮大鋮的書信以及《再變紀》手稿而被捕。後被押解送北京,又流放遼陽千山,敕住慈恩寺。詩句:「地上反奄奄,地下多生氣」「一朝日月墜,大地共倉皇。」「一讀一斷絕,雙眼血橫披。公詩化作血,予血化作詩。不知詩與血?萬古濕淋漓」「便從今日死,已是舊朝人。」

易宏:字渭遠,別字秋河,又號雲華子、坡亭子。廣東鶴山(古屬新會)人。著有《雲華閣詩略》等。其詩:「予也風云為骨,月露為懷,每寄心於有恨之人,而興哀於無情之地。時于山巔水涯,叢林破冢,荒墟古廟,殘城廢苑,戰爭之場,歌舞之地,吊遺香於月夜,哭舊壘於秋風,輒徘徊不能去,輒詩以記之。……仆本恨人,時逢幻遇。茫茫千古,悵往事之何窮。脈脈寸心,問他年而誰解。」「縱成精衛河猶塞,便化啼鵑血未乾。」【恨人:失意抱恨的人。】

江浩:京師陷,浩聞之,則大驚,為位於庭,背面稽(qǐ)首而哭,晝夜不絕聲者數日,兩目盡腫,人皆以為狂。後祝髮為僧,更名智宏。「酒酣輒奔往黃山絕頂,呼天問之。因舉聲長號,響振林谷,山中禽獸聞之,迴翔躑躅,悲不能止,浩居山中四年,晨夕游息,哀至輒歌,歌已輒哭。」

張蓋:一字命士,號箬(ruò)庵。直隸永年(今河北省永年縣)人,清初河朔詩派的重要作家,與申涵光、殷岳並稱畿南三才子,以能詩聞,工草書,善鼓琴,有《柿葉庵詩選》傳世。明亡後,他「自閉土室中,飲酒獨酌,醉輒痛哭,雖妻子不得見。久之竟死。」

甲申之變,中華浩劫,層層白骨,累累血污。《紅樓夢》曲十二支《虛花悟》:「將那三春勘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白楊村、青楓林都暗喻墳冢。】「連天衰草遮墳墓」是什麼場景?第八回對通靈玉的諷詠詩:「女媧鍊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親就臭皮囊。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一個家庭死幾個人會「白骨如山忘姓氏」?這絕不是哪個家庭的事,而是1644甲申之變的真實寫照!

警幻仙子帶賈寶玉看「薄命司」。書中寫道:【仙姑無奈,說:「也罷,就在此司內略隨喜隨喜罷了。」寶玉喜不自勝,抬頭看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兩邊對聯寫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寶玉看了,便知感嘆。進入門來,只見有十數個大櫥,皆用封條封著。看那封條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寶玉一心只揀自己的家鄉封條看,遂無心看別省的了。只見那邊櫥上封條上大書七字云:「金陵十二釵正冊」。寶玉問道:「何為『金陵十二釵正冊』?」警幻道:「即貴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故為『正冊』。」寶玉道:「常聽人說,金陵極大,怎麼只十二個女子?如今單我家裡,上上下下,就有幾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貴省女子固多,不過擇其緊要者錄之。下邊二櫥則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輩,則無冊可錄矣。」寶玉聽說,再看下首二廚上,果然寫著「金陵十二釵副冊」,又一個寫著「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薄命司」寫的都是死去的薄命女子,這是作者用的狡猾之筆,實乃不限定性別。「薄命司」是為苦命和非正常死亡的人設立的。各省的人都有。十二數在易學上有總括之數的意思,十二地支屬相從子到亥,囊括了所有的人。然而在「薄命司」單單金陵省死去的薄命人就造了「金陵十二釵正冊」、「金陵十二釵副冊」、「金陵十二釵又副冊」,可見死去的人之多。真可謂「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是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多的人非正常死亡呢?只有明清換代之際那一場場昏天黑地的廝殺和幾十次慘無人道的屠城。

6、太虛幻境門口的對聯:此回寫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又重複寫了第一回甄士隱夢遊太虛幻境時門口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幅對聯的表面意思是:如果把假的當做真的時,就會把真的當做假的;如果把烏有的當做實有的時,就會把實有的當做烏有的。如果僅僅把這幅對聯按照抽象的哲學意義來理解,那麼作者重複寫這幅對聯就實無必要。這幅對聯實際上是作者有意提示讀者閱讀本書的方法。《紅樓夢》這部書有正反兩面故事。表面是作者虛構的小說故事,背面是隱藏的歷史真相。在賈瑞正照風月鑒一回有批語:〖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那麼這幅對聯的實際含義是:如果把書中虛構的假的故事當做真的,那麼就會把背後隱藏的歷史真相當做假的;如果僅僅把這部書當做虛構的小說故事來讀,那麼就會把這部書背後所隱藏的歷史真相當做子虛烏有的。

官修史書是新朝統治者書寫的,不完全是真實的歷史。任何朝代和階段的歷史都要結合官修史書、私修史書、民間記載傳說等來共同探究。清朝官修《明史》關於南明歷史的記載不詳,且不承認南明政權的存在。清朝初期,在意識形態領域,清廷加強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密織文網,對任何反清復明的思想和活動,都予以嚴厲的鎮壓和血腥的屠殺。其中,我們所熟知的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等,都是以深深觸及清廷歷史「忌諱」而興起的大型史獄。使得讀書士子噤若寒蟬,造成了「萬馬齊喑」的社會文化氛圍。另一方面,清廷嚴厲打擊、剝奪了私家修明史(尤其是南明歷史記載)的撰述追求和合法權利,並以國家意志把持南明歷史的記載與闡釋權。在官方《明史》修纂過程中,清廷以國家意志決定南明歷史記載。雖倡導史官縱橫議論,講求史法義例,但一惟皇帝「宸斷」是聽;史官個人富有創見性的意見和建議,都要圍繞著官方意志展開,在史權與皇權的博弈中,史權屈服於皇權。這種史書於某些史實的可信度可想而知。關於滿清暴行也只是在《清世祖實錄》、《東華錄》記載了文告,而絕無實情記載。滿清官方資料《清世祖實錄》卷十七,順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記錄:「自今布告之後,京城內外,直隸各省,限旬日盡行剃完。若規避惜發,巧詞爭辯,決不輕貸」。並宣稱:「所過州縣地方,有能削髮投順,開城納款,即與爵祿,世守富貴。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戮。」滿清另一份官方史料,《東華錄》卷五順治元年條,則記載:「不隨本朝制度剃髮易衣冠者,殺無赦。」鎮江知府告示則是:「一人不剃髮全家斬,一家不剃全村斬」!並將反抗者的人頭,集中起來恐嚇人民。順治二年(1645年),江寧巡撫土國寶宣布:「剃髮、改裝是新朝第一嚴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論紳士軍民人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動!」《清史稿》是由滿清遺老編纂而成,全稿貫穿著反對民主革命,頌揚滿清正統的思想,而早被西方揭穿為貧窮、落後、愚昧的所謂康乾盛世即為《清史稿》所書。《清史稿》還極力誣衊農民起義軍為「土賊」,稱太平軍為「粵匪」,視辛亥革命為「倡亂」。而對滿清入關後的屠城、文字獄、毀書、篡史以及對漢族和其他各民族的壓迫和奴役卻多處隱瞞,傾向性、反動性極其明顯。1929年,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列舉了十九條理由,呈請民國政府下令禁止《清史稿》發行,其中有「反革命、蔑視先烈、稱揚諸遺老、鼓勵復辟、反對漢族、為滿清諱」等內容。建議禁止《清史稿》的發行。《清史稿》遂成禁書。

魯迅說:「對我最初的提醒了滿漢的界限的不是書,而是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的頭,這才種定了的,到我們有知識的時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夏完淳在《獄中上母書》中說:「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大意是:「我說話語無倫次,這都是將死之時的肺腑之言。悲痛啊,悲痛啊!人生誰沒有死呢,貴在死得其所。父親能做忠臣,兒子能做孝子,含笑歸於太虛,了卻我的分內之事。大道本來無所謂活著,看待身體就像破舊的鞋子一樣。我只為一股正氣所激勵,因為悟出了天人之理。活了十七年只是一場惡夢,報仇只有等待來世。我的靈魂暢遊天地間,可以沒有愧疚了。」

瞿式耜說:「詩篇留血淚,千載有人知。」「俘囚血熱魂常在,炯炯雙眸死後看。」

黃淳耀說:「異日夷氛復靖,中華士庶再見天日,論其事者尚知予心!

在那個特殊時代,民間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便以各種方式書寫那段歷史。《紅樓夢》雖然是文學作品,但是也隱寫了那段歷史。並且借隱寫的歷史和明寫的「賈家」敗亡的故事來模擬演示清王朝同樣依葫蘆畫瓢,最終也難逃滅亡的命運。「太虛幻境」是作者身在清朝,虛構夢境中的華夏江山,同時用華胥夢、蓬萊境做遮掩,讓世人記住那段血腥的歷史,並且祭奠那些無辜死去的華夏英魂!明朝的烈士與遺民,堅信自己行為的正義性沒有絲毫的動搖。雖然他們的事業在當時失敗了,他們的肉體也一個個被消滅,他們的思想也被逐漸封殺禁錮埋沒。但是他們希望也深信未來終究有一天,後人能了解他們的事迹作為,明白他們的苦心,祭奠他們的英靈,傳播他們的思想。《紅樓夢》也秉承這種思想,雖然寫的是悲劇但是也有希望的曙光。太虛幻境即是這種希望曙光的暗示。太虛幻境雖是作者設計的夢境,也是作者設計的未來的現實,那是一個各民族之間不再互相廝殺,兼容、兼美的和諧社會。

根據草根說紅樓夢講座稿整理

(未完待續)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2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秦可卿生病卧床期間,為何每日換四五次衣裳?
襲人為什麼要破壞林妹妹和寶玉的婚事?
紅樓夢裡秦可卿死前託夢王熙鳳,五句話透露紅樓大結局!
秦可卿之悲劇(三)張友士的藥方和從三齣戲看賈珍拄拐杖背後的隱藏情節
紅樓夢中秦可卿到底得的是什麼病?

TAG:秦可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