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經濟關係:讓數據說話!

2012-09-29中日經濟關係:讓數據說話!這些事實和數據,只所以說是觸目驚心,因為它們反映出中國經濟日益突出的「半經濟殖民地」的性質。目前,日本在華企業、工廠已近五萬家(2009年中國商務部數據:在中國經營的日本法人企業為2萬2263家。的有企業在華設有數個甚至數十個據點,因此日本在華經營據點總數遠遠大於在華法人企業數)。日本對華投資:截止2012年8月累積約1000億美元。日企在華平均利潤約22%。日系車六主力公司(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三菱、五十鈴)2008年在華銷售汽車200萬台,2011年為350萬台。2012年1-8月為220萬台。這六家企業現在中國的12個城市共設有15家生產企業(合資為主)。評論:中國的汽車產業,除了日系,就是美系歐系,甚至還有韓系。吉利奇瑞比亞迪長城們要加油啊!中國3000萬輛的汽車市場,空前繁榮,但這種繁榮卻不支持中國股市,就是因為中國的半經濟殖民地特性,使中國的市場表面繁榮與股市繁榮完全背離,人民無法享受財富效應,產業利潤都支持了日本、美國、德國的股市!其中,日產汽車:2012年全球銷售預計535萬台,其中中國就佔25%達135萬台,來自中國市場的純利潤佔總利潤30%。本田在中國銷售佔全球的18,豐田佔11%,這兩家來自中國市場的利潤也都佔總利潤的10%以上。2011年度豐田汽車全球總利潤為36億美元,2012年預計超過100億美元。豐田汽車之外的豐田織機,在華銷售也超過250億人民幣。說中國是經濟殖民地,國際資本的大肥羊肉,只是指出了現實而已。日本2011年對華出口原材料、資本品總值1614億美元,佔中國進口11.2%。支撐中國2011年1.8986萬億美元所謂出口的,離不開來自日本、韓國和台灣的設備、中間產品、原材料。當然,中國出口那麼多,同我們狠下心來補貼外資、外國消費者的可笑政策有關:2011年光出口退稅就退了9000億元人民幣。說很好聽一點,這是相互依賴。本質一點,中國就是個國際打工男。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同農民工在城市裡的地位,相去不能以寸。三一重工在中國很牛氣,但三一大多數的引擎、油壓裝置都需要從日本進口。松下:在中國設有70家生產企業。索尼:8家。佳能,4工廠,僱傭3萬人。東麗(toray),世界級的新材料大企業,在中國不為人所知,在北京、南京設有兩家生產企業。東麗對中國的新材料發展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威脅極其嚴重。東麗們往往一看到中國研發出來某種新材料,就開如開大降價,可謂是「一出生就幹掉」。繼續目前的發展戰略,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投入將會打水漂!王子製紙(三井財團旗下企業),在南通生產印刷紙。簡評:日本不生產一桶紙漿,依靠從其他國家進口的紙漿,在中國生產紙張在中國銷售,同時將污染留給中國。「技術依賴的中國」、「缺乏產業能力的中國」,光有市場,最終將會是經濟殖民地。中國人,不能淪落成給日本人養老的命吧(從國際市場的利潤,支撐日本的產業能力、研發,以及社會基礎設施,日益老化的人群)。關鍵還是領導層的戰略能力!普利斯通:這是全球最大的輪胎生產企業(或世界第二?)。日本不生產一寸天然橡膠,卻能有數家世界級的輪胎企業。在這個世界上混,還得靠真本事(技術能力和產業組織能力最關鍵。光有錢,例如3萬多億外匯儲備,40多萬億民間儲蓄,但缺乏產業組織能力,還得靠老外來做產業,或者說來佔市場、搶資源,中國一些群眾一時獲利,最終卻讓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像中國這樣靠打工混日子,只能是半殖民地化的經濟。推進「技術立國」、「產業立國」,中國經濟才有希望。擁有自主產業能力,確實難,也需要時間。但戰略上不一心一意向這個方向努力,而是永遠指望著「世界500強」,中國經濟不會有大出息!7-11店:7-11本來是美國人創設的產業,現在被日本人控股了,而且發揚光大得很好。現在包括日本在內,7-11全球店面超過4萬家,在中國約1900個門店。評論:中國有40萬億元民間儲蓄,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缺的是產業組織能力。連街頭小賣店,都變成日本的產業勢力,這就是經濟上的半殖民地啊。印度人最近反對沃爾瑪等外資超市開店,可能有思想上「不夠開放」的地方,但印度保護本地中小企業利益的戰略思路是對的。在中國,有誰想過「保護本地中小企業」的利益,有誰思考過「大資本不與中小資本爭利」!上下都想舔「世界500強」的痔的發展思路(最近出事的西南某人,也完全是這個思路),最終會出大事情!日本四大便利店體系(7-11、羅森、全家、ministop),在中國共設便利店3300家。其中,全家超市(family mart):門店數1900店。羅森(lawson):40店。Ministop:40店。現在的世界經濟,是一個產能過剩的經濟,典型的買方市場(對買方有利的市場)。因此,誰能控制一個國家的物流,誰就能控制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從沃爾瑪到7-11,中國的核心物流體系全線陷落,這件事情對國家經濟的危害,對經濟要素定價權的影響,可能比1937年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hina,直譯就是中華共和國)首都南京的陷於日本侵略者還要嚴重。Justco(IEON):在中國開設超市36處洋華堂:在中國開設超市15家。三超伊勢丹:在上海成都等處開設5家店面。日本電子零部件總產值中,有25%出口到中國市場,價值104億美元,占日本海外市場份額40%。日本全部機床有20%要出口到中國,價值在200-300億美元之間。我的最基本的想法是:日本是經濟動物,只有「政冷經冷」,才能打痛日本。經濟上冷下去,說不定還會給中國的產業升級、自主創新提供動力。但有一條是清楚的,日本經濟離開中國經濟,一樣生存。因為現代經濟靠的是:一是產業組織能力;二是資源調動能力;三是金融能力;四是全球化生存能力;五是創新能力。日本這五個方面都比較強,這也是現實。有人認為日本離開中國經濟就不行,是不了解現實經濟、不了解日本!在我看來,中國真正稱得上「核心利益」的,其實就是自主產業的升級,自主創新!「自主產業升級是綱,其餘都是目」。因此釣魚島危機對中國的產業升級、本土產業創新,是個應該抓住的重要戰略機遇。8月28日
推薦閱讀:

中日比較談(一)——平成廢物vs佛系青年
一封來自日本的信——2018年日本社會和生活水平現狀 | 寧南山讀者
看了激蕩三十年,鄧小平1978年訪日,希望中日人民世代友好,請問什麼時候開始中日矛盾官方開始緊張了呢?
中日是怎麼走向互相仇視的?
中國突然主動點燃中日釣魚島衝突的四大戰略考量!

TAG:經濟 | 數據 | 說話 | 中日 | 關係 | 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