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老法師法語精華

凈空老法師法語精華

 

                                     

 

 ◎修道的目標:

 修道正確的目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斷煩惱、證菩提,這是修道正確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佛告訴我們「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換句話說,就必須要從斷惡修善下手。斷惡修善是持戒,破迷開悟是定慧,我們才能夠達到目標。

 佛菩薩在經論當中常常啟示我們,尤其是淨宗學人,修行的目標在哪裡?《無量壽經》講的「清淨、平等、覺」是我們修行的目標,我們每天要幹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而不迷。

 ◎修行的五個科目 :

 我給淨宗學會的同修提出修行五個科目,好記!

第一個,三福;第二個,六和,第三個是三學,戒定慧三學,第四個是六度,第五個是十大願王,普賢菩薩的十願。我們只要依照這五個科目來修學,就是究竟菩薩道。

 ◎佛教的教學宗旨 :

 佛教是大智大覺的教育,佛教是智慧覺悟的教學。佛教的教學宗旨,是在徹底破除迷信,啟發正智,使人人能明辨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得失,進而建立理智、大覺、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清淨慈悲救世的人生宇宙觀,達到解決眾生一切苦難,獲得圓滿、真實、幸福的生活目標。  

   ◎佛法修學方法的重點 :

  佛在《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切眾生他的智慧、他的德能、他的能力跟諸佛沒有兩樣,完全是相同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話說得好!我們有,現在好像是沒有了、失去了,這是什麽原因?原因就是妄想執著,毛病就生在這個地方,把我們的智慧德能障礙住了。智慧德能不能現前、不能起作用了,原因在這個地方。於是妄想執著隨著時間、隨著生活環境不斷的在發展,愈來愈嚴重,妄想就愈來愈多了,執著也愈來愈堅固了,這個麻煩就愈來愈大了。妄想就變成了所知障,執著就變成了煩惱障,佛法常講「二障」,二障就是這麽來的。

  佛的教學方法很巧妙,實實在在的他也真的抓到了重點,只要把二障去掉,我們的智慧德能就又恢復了,又現前了。這個現前,就是我們一般講成佛、成菩薩。成佛就是成就竟圓滿的智慧,正是所謂「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本有的,不是你新得的,是本有的。要怎樣恢復?怎樣去拔除二障?這就是我們當前的大問題了。

  世尊告訴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智慧,所謂「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問題是我們要會用。在佛法裡面有個術語叫作「觀照」,不但讀經要依文字起觀照;在日常生活當中,早晨起床穿衣,要依穿衣起觀照;吃飯的時候,依吃飯起觀照;工作的時候,依工作起觀照。換句話說,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隨處對人對事對物都能提得起觀照,那就是般若智慧的運用,這才能夠真正的拔除二障。

  真修 :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因緣,永遠保持自己心地的清淨,決定不會被外面境界污染,現在人常講禁得起考驗,這才行,這叫功夫,這叫真修。

 ◎ 從根本修 :

  身語意三業,《無量壽經》講得很具體,「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這都是從形象上講的。最重要的是「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一句就是《十善業道經》上講的「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這是「善護意業」。意清淨,身、語哪有不清淨的道理?會修行的人從根本修,根本就是修心,務必使自己的心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永遠保持純淨、純善,決定「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叫真正會用功。幫助自己智慧增長、德能增長,那叫「廣學多聞」,不是學經教。

 ◎早晚課——「日日知非,日日改過」

  學佛的同學們,最重要的是早晚功課。

 早晚功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早課的用意是在提醒自己,希望這一天處事待人接物,不要忘記佛陀的教誨。晚課是自我反省,今天一天我對人、事、物,有哪些做的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做對了,明天繼續保持;做錯了,明天一定要改正。如此做,早晚課就有功德。「日日知非,日日改過」,才是做早晚課真正的意義。務必要天天檢點反省,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自以為是,這是大病。一天沒有過可改,就無法進步;不能進步,就決定退步。天下聰明俊秀之才不少,然而何以道德不能天天增長,德業不能天天擴張?都是被「因循」二字害了,在德學功業上,得過且過,沒有認真努力去做。

 佛門常講「開悟」,何謂開悟?知道自己的過失就是開悟。你能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是名「真修行」!

◎修行首重在薰習,十二小時作基礎

修行最重要的無過於經典的薰習。我們處在現前社會,每天決定不能少於四個小時的經典薰習,再能有八個小時的念佛,一天認真做十二個小時,就非常好。

把世緣統統放下,四個小時研究經教,接受經典薰陶,八個小時念佛,一天真正做十二個小時,你才有能力保護自己,不受現代社會的惡習氣染污,如此功夫自然能平平穩穩的向前邁進。

要是不認真去做,你就沒有能力保護自己不受環境影響。

◎十二件事全放下,極樂世界別錯過

許多人學佛不能往生,原因為何?煩惱、習氣的障礙沒有辦法放下。

這當中有十二件事情,你只要有一件,這一生與西方極樂世界就錯過了。

這十二件事情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統統放下了,障礙就沒有了。沒有障礙,又親近善知識,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這個認知是真實智慧;沒有真實智慧,你不會認識,你起心動念都落在世俗知見之中,落在三途六道之中,如何能出離?

 ◎佛法教人解決問題之道

佛法教人解決種種問題之道,均以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為總綱,深信因果、至誠懺悔、斷惡修善、一心念佛為原則。果真力行實踐,亦時有殊勝感應。真修行者,於諸感應唯以平常心對待,凡有所著,佛境則成魔境;如如不動,魔境亦成佛境。不必問人,無須印證,專求依教奉行,至誠真修實幹,則不負此生得聞佛法之稀有因緣。

◎當持經戒

佛在這裡教我們「當持經戒」,先要自行,然後才能幫助別人,我們沒有到成佛,等覺菩薩都不例外,每天都要真幹。「持」這個字是保持,守定。「經、戒」這是佛的教誨,經是印心的,戒是正行的。我們起心動念跟佛在經上講的相應不相應?我們言語造作跟佛的戒律相應不相應?所以我們必須用經戒的標準修正我們的思想行為,與經戒相應的思想行為是正確的,不相應是錯誤的。經論正知見,戒律正行持,正就是修正,心心相印,行行相應,這是以佛菩薩作為標準,這是最高的標準、絕對的標準,我們要自勵。

◎遠離群魔,守住正念

楞嚴雲。】

  佛很慈悲,《楞嚴經》上教我們一個方法。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四句是《楞嚴經》五十種陰魔裡面,佛教給我們如何能夠遠離群魔,守住正念,這四句話就非常重要。這四句話簡簡單單的說,學佛人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什麼叫『聖心,聖解』?以為自己成了菩薩、成了羅漢,也有以為自己成了佛,這就是聖心。學佛我們目的是成佛,為什麼不許有這種念頭?諸位要懂得佛法基本的修學,講到基本修學佛是破二執,破我執、破法執,《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自己認為我證得阿羅漢、我成佛,你們是凡夫。你想想看,他有沒有四相?我成佛了,我相;你們沒有成佛,人相、眾生相,四相具足,假菩薩!不是真的。所以諸位要曉得真正修行證果的人心地清凈,決定沒有一絲毫分別執著,聖心、聖解就是分別執著,錯!心不清凈,這就上了魔的當,所以說『即受群邪』,邪就是魔,邪知邪見。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推薦閱讀:

凈空法語二
(69)凈空法師: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有求沒有感應,是你用心不善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一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四五一卷——第四六0卷

TAG:法語 | 法師 | 老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