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推薦】專題一 "風神初振"的初唐詩

【同步推薦】2011—2012學年語文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同步教學案:專題1 「風神初振」的初唐詩(25頁)

  專題一 "風神初振"的初唐詩

  

  專題導語:初唐詩是唐詩繁榮的先行"初振"階段。這一時期的詩歌雖然是以綺靡婉媚的詩風為主,但隨著以"四傑"為代表的中下層文士的崛起,給詩歌注入了情思濃郁、氣勢壯大的氣息。之後的陳子昂是初唐詩歌革新之先驅,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又給詩歌注入了剛健、質樸的血液。初唐詩對日後唐詩發展有兩大貢獻:一是轉變了詩風,二是改進了詩體。所以被稱為"風神初振"。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初唐雙璧"。

  本專題選的初唐五位詩人的作品,全是"風神初振"之作。學習本專題,一是反覆誦讀,初步體會初唐詩剛健而飛動的抒情風格;二是切實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學習感悟初唐詩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三是重點學好《春江花月夜》這首唐詩"頂峰上的頂峰"作品。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一、詩人名片

  

  杜審言(645?~708),字必簡,行五。祖籍襄陽(今屬湖北),後遷居河南鞏縣,杜甫的祖父。青年時與李矯、崔融、蘇味道同被稱為"文章四友"。26歲中進士,官至膳部員外郎。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負。

  他的五言律詩,格律嚴整,音韻諧美,章法井然,對推進律詩的成熟頗有貢獻,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甫曾以"吾祖詩冠古"而自豪。

  二、詩詞故事

  杜審言之狂

  杜審言的詩在"文章四友"中是最出色的。不過,他非常自負,恃才傲物,自高自大得近乎發狂。有一次,杜審言洋洋自得地對人說:"這下子蘇味道一定得死了!"別人驚問,為什麼蘇味道一定得死呢?因為蘇味道正好端端地當著吏部副長官。杜審言指指自己一部已編好的詩文集,哈哈大笑道:"他看到了我這部詩文集,還不羞死嗎?"

  過了一會,又目空一切地說:"我的詩文,應當叫屈原、宋玉做我的屬官;我的書法,當叫王羲之朝北向我膜拜!"據說,他臨死還不改這毛病,對前去看望他的宋之問說:"我活著壓得你們不能抬頭,現在要死了,你們可以輕鬆了。可惜我到如今還沒找到可以接替我的人!"

  三、文題背景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是一首五言律詩。

  晉陵,唐郡名,即今江蘇省常州市。陸丞,名元方,晉陵人,武則天時為相,與杜審言頗有交往。陸元方有《早春遊望》詩寄給他。因有感於陸元方能夠在宦遊中賞玩春光,而自己卻在異鄉為"歸思"所苦,於是杜審言將自己的感想構結成篇,作《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一詩以和原唱。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詩的內容。

("/"為節拍,"△"為韻腳字)

  2.請結合你對本詩的理解圈出表達詩人思想情感的關鍵詞,然後朗讀一遍,體會詩中的感情。

  提示 "獨有"、"偏驚",表現了詩人宦遊江南的矛盾心情。"沾巾",因觸發詩人心中思鄉之情,感傷流淚。

  二、悟讀,詩情畫境

  江南好時節,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新春彷彿與太陽一起從東方的大海升臨人間,像曙光一樣映照著漫天雲霞。當梅柳的花期到來,江南處處洋溢著一派花發木榮的水鄉景象。本是賞心樂事,怎堪思鄉日切,畢竟"雖信美而非吾土",不如歸去!

  三、品讀,鑒賞評析

  1.這首詩是從哪兩方面引發出感情的漸次變化的?

  答:

  2.首聯"偏驚物候新"中的"驚"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為什麼要"驚"? 答:

  3.中間兩聯中"出"、"渡"、"催"、"轉"四個動詞有什麼樣的表達效果?

  答:

  

  4.前人欣賞這首詩時,往往偏愛首、尾兩聯,因其起結別緻。但也有人認為這首詩的精彩處,恰是中間兩聯情景描寫令全詩豐滿貫通。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

  答: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渡湘江

  杜審言①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①杜審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時曾被貶到極為僻遠的峰州,《渡湘江》寫於此時。

  (1)這首詩從體裁上看,屬於________。

  (2)有人說:""今春花鳥作邊愁"一句,極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試從藝術手法上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題一 "風神初振"的初唐詩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文本賞讀

  1.一是春天的到來引發思鄉之情,二是朋友的詩作加濃了這種感受。

  2."驚"字表明作者身在異鄉,四處奔波,因而對景物變化十分敏感。"驚"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時才能回家鄉"的感慨。

  3.

精當字詞

表達效果

突出了江南的新春是與太陽一起從東方的大海升臨人間的,像曙光一樣映照著滿天雲霞。

寫出了春光自江南而北逐漸降臨的特點,尤為精確。

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鳥更加歡鳴的特點。

春光使浮萍變綠,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如中原三月的暮春。

  4.①同意第一種看法。詩一開頭就發感慨,說只有離別家鄉、奔走仕途的遊子,才會對異鄉的節物氣候感到新奇而大驚小怪。在這"獨有"、"偏驚"的強調語氣中,生動表現出詩人宦遊江南的矛盾心情。這一開頭相當別緻,很有個性特點。尾聯詩人用"忽聞"巧妙地表現出陸丞的詩在無意中觸到詩人心中的思鄉之痛,因而感傷流淚。這個結尾,既點明歸思,又點出"和"意,結構嚴謹縝密。

  ②同意第二種看法。中間兩聯寫江南新春伊始的物候變化特點,表現出江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水鄉景色。實際上,詩人是從比較故鄉中原物候來寫異鄉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鮮風光里有著詩人懷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驚新而處處懷鄉,與首聯所寫的矛盾心情是一貫的,同時也自然地轉到尾聯。

  文本拓展

  (1)七言絕句

  (2)詩人用花鳥這些使人歡娛的事物反襯遠去邊疆的哀愁,"以樂景寫哀情",更顯哀愁之深、之重,寫出了詩人內心激烈的情感活動。

  (3)表達了詩人遠離京師的悲哀心境以及自己在仕途上遭遇的不平與憂鬱。

  

  滕 王 閣

  

  

  一、詩人名片

  

  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初唐四傑"之首。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被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被連累,貶為交趾(今越南河內)令。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在文學上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氣骨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王勃的詩主要描寫個人生活,也有少數抒發政治抱負、表達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他所作的詩清新流暢,質樸自然,是新舊詩風過渡的標誌。

  二、詩詞故事

  王勃打腹稿

  腹稿一詞源於《新唐書·王勃傳》。王勃幼年早慧,六歲就會寫文章,九歲就會批註《漢書》,不到二十歲時,已被朝廷任命為朝散郎。沛王耳聞王勃的名聲,就把他召至王府,擔任修撰。一次,沛王與英王鬥雞,有人慫恿王勃寫一篇檄文來代表沛王的鬥雞向英王的鬥雞下戰書,王勃聽了覺得有趣,當時應允下午交稿。說完就回到房間,慢慢地就研磨墨,磨好之後,倒入一隻大碗中,接著再磨,磨好再倒,直至大碗倒滿。接著他又倒了一大盅酒,大口酣飲而盡,然後躺倒在床上,蒙上被子睡起覺來。當然王勃不是真睡覺,而是藉此靜心閉目,構思文章。待到考慮基本成熟時,他掀開被子,一躍而起,拿筆蘸墨,揮毫作文,一氣呵成,文不加點,而自然佳妙。

  王勃詩美滕王閣

  王勃在赴交趾省父途經洪州參與閻都督宴會時即席作《滕王閣序》的故事想必讀者們都知道。可是,這個故事後面的故事大家就未必知曉了。據說,在王勃不到一個時辰之內便文不加點地寫完傳世之作《滕王閣序》後,大家圍在墨跡未乾的《滕王閣序》前再三讚歎時,忽然在身後傳來一聲霹靂:"這篇長序是我所作,王公子剽竊而已!"大家回頭一看,正是閻都督的愛婿吳公子。吳公子也是一個聰明而略有文採的少年。他看到今天為他準備的文會被王勃喧賓奪主,便頓生嫉妒,仗著自己記性好,當時便將《滕王閣序》一字不漏地背了下來。

  眾人驚呆了,本來就對王勃驚人的創作速度聞所未聞,而略有疑問,如今見吳公子背了下來,便都將目光集中到王勃身上,看他如何收場。誰知,王勃只是淡淡一笑,問道:"吳公子,既然你說這賦是你所作,那麼序後尚有一首七言古詩,你能否背誦出來呢?"吳公子當然沒法再背出來,因為這詩還在王勃的肚子里呢!於是,王勃又握筆揮毫,即席寫下了這首《滕王閣》詩。自此之後,《滕王閣序並詩》被大家廣為傳唱。

  三、文題背景

  滕王閣,為唐高祖之子李元嬰於貞觀十三年受封滕王兼洪州都督時所建,故稱洪府滕王閣。據說,在王勃寫完《滕王閣序並詩》後,它名聲大噪,引得天下無數人前來觀賞,並與岳陽樓、黃鶴樓一起,並稱"江南三大名樓"。後人劉坤曾為滕王閣題聯: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

  說明:本聯指出江山、王閣依舊,而才人、帝子無存,幽默地說明朝"興"朝"廢"變幻無常,而"此地"的"風景"卻美麗"無恙"。因此,它的調子要比一般的懷古傷今詩顯得高亢。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詩的內容。

  滕王/高閣/臨/江,佩玉/鳴鸞/罷/歌。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該詩。

  提示 本詩前四句寫景,描寫的是滕王閣的位置及人們在滕王閣上宴樂的情景和滕王閣周圍秀美的自然景色。後四句抒情,抒發的是對物換星移、時光流逝、生命不能長存的感嘆。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是含蓄蘊藉、哀婉低沉。特別是最後一句,體現得最為鮮明。朗讀時應注意把握這個感情基調以及韻腳字的低沉柔和。

  

  

  二、悟讀,詩情畫境

  滕王已逝,佩玉鳴鸞宴會場面已然豪華落盡。舊閣無人賞游,只有南浦的雲、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之相伴。風物更換季節,星座轉移方位,建閣之人而今安在?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三、品讀,鑒賞評析

  1.這首詩共56個字,其中表現空間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時間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詞融匯在一起,毫無疊床架屋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是它們都圍繞一個中心--________,各自發揮其眾星捧月的作用。

  2.詩的第二句"佩玉鳴鸞罷歌舞"中的"罷"是什麼意思?這句詩想說明一種什麼情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的三、四句"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怎麼解釋?"珠簾卷雨"好理解,但"畫棟"能飛走嗎?兩句中的"朝"和"暮"是實指嗎?這兩句要表明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別薛華

  王 勃

         送送①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注 ①送送:即送了一程又一程。

  (1)杜甫《夢李白》中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與這首詩中的哪兩句表達了相似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認為"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一聯中哪兩個字用得最妙,寫出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比較這首詩與作者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風格差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閣

  文本賞讀

  1.閣 江 棟 雲 簾 雨 浦 潭影

  日悠悠 物換 星移 幾度秋 今何在

  滕王閣

  2."罷"是停止的意思。這一句重在說明當年的繁華熱鬧已經消失了。

  3.所謂"畫棟朝飛南浦雲"的意思是:畫棟只能與朝飛南浦之云為伴,"畫棟"後省去了一個"伴"字。"朝"和"暮"是對舉,修辭上叫互文,理解時不要把它們拆開,這兩句應理解為:畫棟和珠簾每天早晨和傍晚只能與飛往南浦之雲和西山雨為伴。它表明了昔日熱鬧的滕王閣今天的冷落和寂寞。

  4.表面寫景而實為抒情。自在的白雲,懸映在深深的潭水裡,影影綽綽,迎朝露,送夕暉。季節景物在不知不覺中轉換,日月星辰在無聲無息中移動。詩人在此以博大、永恆、無極的景象物候襯託人生短暫,抒發白駒過隙、時不我待的進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詩的意境寧靜高遠,引人遐想。

  文本拓展

  (1)"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2)"窮"、"獨"。把窮路孤獨送友的悲苦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3)這首詩與作者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風格情調迥異,前者凄切孤苦、深邃綿邈,後者意境開闊、格調爽朗。

  

  從 軍 行

  

  

  一、詩人名片

  

  楊炯(650~693?),唐代詩人。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顯慶四年(659)舉神童。上元三年(676)應制舉及第,補校書郎。武則天垂拱元年(685)因從祖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一事連坐,出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秋遷盈川(今四川筠連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官,世稱楊盈川。

  楊炯以邊塞征戰詩著名,其詩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氣宇軒昂,風格豪放。楊炯擅長五律,語言精麗嚴整,風格警勁弘放。有《盈川集》。

  二、詩詞故事

  初唐四傑的排序

  "初唐四傑"排成"王、楊、盧、駱"的順序,據說富有品第文章的意義,這是我們熟知的事實。如按年齡順序,則應為盧、駱、王、楊,其間盧、駱要比王、楊平均大了十歲的光景。楊炯對此說自己"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因為楊炯年紀小得多,名字反在盧前,有愧不敢當之感,故說"愧在盧前";反之,他與王勃是同年(同榜考中),名字在王后,說"恥居王后",是不甘心的意思。

  三、文題背景

  從軍行,樂府舊題,屬於相和歌詞的"平調曲",漢魏詩人常用這個樂府題寫軍旅生活,但到了唐代,漢魏樂曲大多已經亡佚,詩人只是用這個樂府題來寫詩,無法配合樂曲演唱了,所以這首詩本來應當屬於"樂府詩"。但是對於詩歌句式、音律、結構的審美習慣卻使六朝以來的詩人把這種"樂府詩"也逐漸寫成了五言八句、平仄相間的格式,便使得後人一概把它們稱為"五言律詩",其實,在初唐詩人心目當中未必有現在那麼明確的格律概念,也未必是有意要寫出一種與樂府、格式都不同的"律詩",只是一種審美習慣使他們寫詩的時候不約而同地注意了句式、平仄與結構而已。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詩的內容。

  烽火/照/西,心中/自/不。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該詩。

  提示 該詩有兩個特點:一是風雄骨健,表達了作者積極參軍、保家衛國的雄壯情懷,尤其是結尾兩句,直抒胸臆,擲地有聲;二是採用跳躍性結構,節奏明快。朗讀該詩,既要慷慨激昂,深沉有力,又要節奏明快,氣勢雄壯。

  二、悟讀,詩情畫境

  

  邊關告急,書生投筆從戎,保家衛國;奉命出征,將士壯懷激烈,奮勇殺敵。沙場大雪瀰漫,遮天蔽日,暗淡了軍旗上的彩畫,呼嘯的狂風中交織著進軍的震天鼓聲,彷彿吹奏著勝利的號角......

  三、品讀,鑒賞評析

  1.首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其中"照"字用得生動傳神,富有表現力,請說說它的表達作用。"心中自不平"中的"不平"具體指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展開想像,描述"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所展現的畫面,並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後兩句採用了什麼樣的抒情方式?表現了什麼樣的現實和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夜送趙縱

  楊 炯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明月照前川。

  (1)一、二兩句一語雙關,請分析其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照前川"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軍行

  文本賞讀

  1."照"字渲染了緊張的氣氛,用誇張手法寫外患嚴重,情勢危機,生動傳神地把戰事緊急的軍情傳遞給讀者,彷彿真的看到戰火已在眼前一樣。緊張的局勢,勢必引起詩人的關注,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不平"指面對敵人入侵,義憤填膺。

  2.大雪瀰漫,漫天飛舞,天色昏暗,戰旗上的彩畫已凋落斑駁;狂風呼嘯,戰況激烈,凜冽的寒風夾雜著緊急的戰鼓聲和吶喊聲。詩人不從正面著筆,而是用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從人的視覺出發;"風多雜鼓聲",從人的聽覺出發: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出心裁,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場面。詩以戰地風雪烘托出戰場的緊張情緒和肅殺氣氛,以自然環境中的風、雪的冰冷與無情代替了對血腥戰場的直接描繪,手法極高。

  3.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表現了舉國上下尚武好戰和武人得到重用的社會現實以及作者忠君報國、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

  文本拓展

  (1)"連城璧"即和氏璧,為趙王所得,"趙氏"雙關趙王和趙縱,借喻趙縱才能如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人們久已聞名。

  (2)象徵(或融情於景地表達)詩人的友情如明月一般長時間伴隨趙縱踏上歸途,渲染了送別氛圍。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一、詩人名片

  

  陳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活動年代主要在武則天時期,比"四傑"中的王、楊還略晚一些。陳子昂家世豪富,少任俠,性情豪邁。十八歲始發憤讀書,博覽群書。二十四歲舉進士,官至右拾遺,多次上書論政,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軍出擊契丹,相處不合。後解職還鄉,被受武三思指使的縣令段簡誣陷入獄,憂憤死於獄中,時年四十二歲。他渴望乘時代風雲而大展宏圖,卻重蹈了具有詩人氣質的慷慨之士在官場中難以逃脫的厄運,陷沒於險要的政治漩渦。有《陳伯玉集》。

  他反對齊梁的浮艷文風,力主恢復漢魏"風骨",為唐詩的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韓愈稱讚他:"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二、詩詞故事

  碎琴求名

  子昂初入京,不為人知。有賣胡琴者,價百萬,豪貴傳視,無辨者。子昂突出,謂左右曰:"輦千緡市之。"眾驚問,答曰:"余善樂此者。"曰:"可得聞乎?"曰:"明日可集宣揚里。"如期偕往,則酒肴畢具,置胡琴於前。食畢,捧琴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馳走京轂,碌碌塵土,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役,宜其留心!"舉而碎之,以其文遍送會者。一日之內,聲華溢郡。(《唐詩紀事》)

  三、文題背景

  這首詩作於武則天光宅元年(684)春。時年二十六歲的陳子昂離開家鄉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有人設宴歡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了作者胸中的詩潮。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詩的內容。

  銀燭/吐/青,金樽/對/綺。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該詩。

  提示 此詩雖寫離情別緒,但無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於沉靜中見深摯的情愫。朗讀時,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二、悟讀,詩情畫境

  

  面對華筵,頻頻舉杯,勸君更飲一杯酒;別筵將盡,離愁叢生,竟無語凝噎。把臂送行,時光催人離別,不為離人暫停須臾,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遠去,路也迢迢,心也遙遙,不知何處是歸程!

  三、品讀,鑒賞評析

  1.本詩是一首離別詩,詩人是如何通過空間和景色的轉換來表達離情別意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該詩的鍊字藝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分析"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一聯的表達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感遇(三十八首之一)

  陳子昂

       蘭若[注]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注 蘭若:蘭和若都是香草名。

  陳子昂有才華,有抱負,但屢遭排擠,政治上很不得志。這是其自傷身世之作。吳汝綸在《唐宋詩舉要》中說:"此傷不遇明時。"請分析全詩是如何體現這一特點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文本賞讀

  1.詩人先寫離別時的華筵(室內)的人和物,再寫與朋友告別時的環境(室外),突出表現了對朋友依依惜別之情。詩人是根據離別的時間順序來安排空間和景色的轉換的,景色隨著空間而變化,情感跟隨景色的變化而逐漸加深。可用下表來顯示:

空間

離堂華筵(室內)

別路山川(戶外)

洛陽古路(遙想)

景色

銀燭青煙

金樽綺筵

明月高樹

長河曉天

悠悠古道

情感

相對無言

離情纏綿

時光催人

難捨難分

悠悠離情

此會何年

  2."銀燭吐青煙",著一"吐"字,使人想見離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只是凝視著銀燭的青煙出神的神情。"金樽對綺筵",用一"對"字,其意是面對華筵,除卻頻舉金樽"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緒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中境界,於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這裡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不為離人暫停須臾,離別的時刻終於到來了。結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著一"何"字,強調後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3.襯托(融情於景),借樹陰遮住西沉的明月,銀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襯托出時光催人離別,難捨難分的心情。(亦可從"鍊字"的角度回答,抓住"隱"、"沒"兩字來體會)

  文本拓展

  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來體現。蘭若青青,花葉繁盛,暗指自己傑出的才華;秋風威逼,花兒凋謝,正是自己年華流逝、壯志未酬的深悲。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含蓄地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滅的憂傷。

  

  春江花月夜

  

  

  一、詩人名片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唐中宗神龍年間,以文詞俊秀,名揚京都。又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

  張若虛現存詩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二首。這首堪稱千古絕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詩壇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

  二、詩詞故事

  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浮沉錄

  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在今天已家喻戶曉,但是,這位詩人和這一傑作在明代以前的命運,卻是坎坷的。從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幾百年。這篇傑作雖然僥倖地因為它是一篇樂府而被凡樂府皆見錄的《樂府詩集》保存下來,但由宋到明代前期,還是始終沒有人承認它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更不用說承認它是一篇傑作了。

  明代嘉靖時期(16世紀中葉),李攀龍的《古今詩刪》選存此詩,可以說是張若虛及其傑作在文壇的命運的轉折點。隨著"初唐四傑"的地位與作品被重新評估和重視,這篇屬於這個流派的傑作開始閃耀其耀眼的光輝。--[程千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誤解》

  三、文題背景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製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或說陳後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一首外,尚有隋煬帝兩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兩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裡,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製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製權歸於張若虛了。

  

  一、誦讀,整體感知

  1.本詩共36句,朗讀起來不方便,可據詩的內容和用韻特點(四句一韻)進行切分,不妨可以看成由九首絕句、三類詩組成:

  (1)寫景詩(前八句),描繪春江花月夜的幽靜純美景色,景美。

  春江/潮水/連/海,海上/明月/共/潮。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

  江流/宛轉/繞/芳,月照/花林/皆/似。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

  此兩韻腳讀字得響亮些。

  (2)哲理詩(次八句),叩問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無窮,理美。

  江天/一色/無/纖,皎皎/空中/孤/月。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生/代代/無/窮,江月/年年/只/相。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

  "輪"、"人"韻腳字讀得響亮些,"似"、"水"韻腳字讀得細微些。

  (3)愛情詩(後二十句),想像思婦懷人和遊子想家的相望相思之情,情美。

  白雲/一片/去/悠,青楓/浦上/不勝/。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

  這四句總寫思婦遊子的兩地相思,"愁"、"樓"韻腳字讀得柔和些。

  可憐/樓上/月/徘,應照/離人/妝鏡。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

  此時/相望/不相/,願逐/月華/流照/。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

  這八句寫思婦對遊子的思念,"台"、"來"韻腳字讀得柔和些,"君"、"文"韻腳字讀得響亮些。

  昨夜/閑潭/夢/落,可憐/春半/不還/。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

  斜月/沉沉/藏/海,碣石/瀟湘/無限/。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

  這八句寫遊子思歸,"家"、"斜"韻腳字讀得響亮些,"路"、"樹"韻腳字讀得細微些。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誦讀該詩。

  提示 前八句寫景詩寫出了景色的壯麗恬靜,可用高亢語調讀出。次八句哲理詩寫月光下詩人的遐思冥想,可用平緩語調讀出。"白雲"四句,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語調哀婉,稍有輕重變化。思婦懷人八句,用"月"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可用"低回"的語調讀出。遊子思歸八句,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可用哀愁、悠長的語調讀出。

  二、悟讀,詩情畫境

  

  江潮連海,月共潮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月光引起的情思深深攪擾著伊人,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雖共望一輪明月,卻是天各一方,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裡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如今卻是音信難傳,該又平添幾重愁苦!無著無落的離情,姑且伴著殘月的微光,灑向這江邊的樹林。

  三、品讀,鑒賞評析

  1.把握意旨

  (1)詩題共五個字,代表五種事物。你認為作者重點寫的是哪一個字?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這四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色?襯托出人物怎樣的心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皎潔的月色引發了詩人怎樣的遐想?詩人對人生對宇宙的認識有何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語言鑒賞

  (1)"海上明月共潮生"這句中的"生"可不可以換成"升"字?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字,你覺得作"只"字好還是作"望"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字,你覺得作"待"字好還是作"照"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達技巧鑒賞

  (1)《春江花月夜》全詩感情衝動的高潮是哪幾句?試找出其中的兩個細節描寫並簡析表現了思婦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白雲一片去悠悠......何處相思明月樓"這四句詩,並思考這四句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昨夜閑潭夢落花......落月搖情滿江樹"八句詩,回答下列問題:

  ①這八句詩,主要寫誰?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請結合全詩內涵解釋結句"落月搖情滿江樹"中"搖情"的內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度探究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兩句詩怎麼解釋?有人說,這兩句詩意在說明一切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感情在宇宙中的無奈;也有人說,這兩句詩重在說明以傳信為任的魚雁也無能為力。你認為這兩種說法哪種更好些?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代悲白頭翁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開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卧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1)這首詩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此詩中與《春江花月夜》抒情方式相似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該詩的名句。試從語言表達技巧的角度賞析該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

  文本賞讀

  1.(1)重點是"月"字。春、江、花、夜,都是圍繞著月作陪襯。詩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後就月下的思婦反覆抒寫,最後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配合著,構成完整的詩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藝術境界。

  (2)寫江水繞著長滿芳草野花的江邊小洲流過,月亮的清輝灑滿散發著幽香的花林,彷彿給花林撒上了一層雪珠兒。月色潔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氣不易被人覺察,因而也使江邊的沙灘像鋪上了一層銀霜,以致只看得見月色而"看不見"白沙了。這裡既描繪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潔靜,景緻的寧謐,同時也襯托出人物心靈的純潔無瑕。

  (3)引發的遐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的認識特點:由"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可以看出作者沒有像前人那種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的消極思想,他認為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生命長河則是綿延長久的。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當時時代強音的迴響。

  2.(1)不能。因為"生"字有強烈的表達效果: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恢弘。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使春潮湧動的景象更加壯觀。而"升"字只是寫出了月初升的狀態,無任何情味。

  (2)"只"字好。"只"字寫出了月圓而缺,月缺而圓,年年相望,只是如此,從來沒有兩樣的明月,人哪裡比得上明月之長久永恆的情景;而且與"無"字相對,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但豐富多彩的人生卻是"代代無窮已"的,這樣也就與"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樣獲得了永恆。"望"字雖寫出瞭望月的動作神態,也包孕瞭望月之人的悵惘之情。但未傳達出人生短暫、明月永恆的哲思。

  (3)"待"字表現了明月徘徊,像是在等待什麼人似的,但又永遠不能如願的情境。而"照"字只表現了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的悠遠和悵惘的意境。

  3.(1)"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四句是全詩感情衝動的高潮所在。天上孤寂的明月彷彿找到了樓上思婦這個"同病相憐"的人,它踱上樓台閨閣,徘徊著,不肯離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妝台上。月光照在閨房的門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為丈夫搗過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卻又回來。"卷不去"、"拂還來"這兩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思婦內心的惆悵和迷惘。

  (2)四句詩中的"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傷離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緒,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3)①這八句詩,寫遊子,更是寫詩人自己。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渲染他的孤寂。"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不忘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盡,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他凄苦的寂寞之情。"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回歸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②結句中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4.可理解為:思婦因思念而惆悵,遙望長空,鴻雁遠飛,永遠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躍動,只是能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在永恆廣闊的宇宙中人類是多麼的渺小和無奈。也可理解為:"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來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信息了--該又平添幾重愁苦!(兩種理解均可,但要言之成理)

  文本拓展

  (1)人生短暫,青春易逝,富貴無常。

  (2)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與"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古人無復洛城東......歲歲年年人不同"。

  (3)可從以下角度賞析:①比喻精當,對比有力。"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對比,耐人尋味。

  ②"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疊字,顛倒,重複,不僅排沓回蕩,音韻優美,更在於強調了時光流逝的無情事實和聽天由命的無奈情緒,真實動情。

  

  專題整合

  

  歸納提升

  

  

  古體詩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古體詩按形式分類如下表:

  

  

  古典詩歌里景與情的關係

  一、理論講解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其實,賞詩也不過"情、景二端"。從高考的角度講,答詩歌鑒賞題,也不過"情、景二端"。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詩歌最重要的表現手法,最重要的特點。因此,分析、掌握詩歌中情與景的關係就成為學習古典詩歌的關鍵。

  一般說來,古典詩歌里情與景的關係主要有以下四種:

  1.樂景襯樂情

  以在寫景繪色方面備受推崇的王維的《山居秋暝》為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初秋時節,天色向晚,山雨初霽,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蓮。這裡對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追求恬淡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情感的寄託和寫照。

  2.哀景襯哀情

  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中用"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描繪出高高的樹陰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銀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的陰冷凄清的景色,用這種陰冷凄清景色襯托出離人之間的哀愁。

  3.樂景反襯哀情

  古人曾評價說:"以樂寫哀,以哀寫樂,倍增其哀樂。"這是古代詩歌中可追溯到《詩經》的一個重要的傳統,是"反襯"這一手法在古代詩歌中的最基本的體現。從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中也可看出這一特點,中間兩聯:"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表面上描寫江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好景色,實際上,詩人是從比較故鄉中原物候來寫異鄉江南的新奇景色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鮮風光里有著詩人懷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驚新而處處懷鄉。在美好的景物中,寓含著思鄉的愁緒。在王勃的《滕王閣》中表現得更加突出,詩歌通過描寫人們在滕王閣上宴樂的情景和滕王閣周圍秀美的自然景色,抒發了哀婉低沉的人生慨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用春江花月之夜清新靜謐的自然和色彩斑斕的美景,襯托出離別之愁苦及人生短暫之傷感。欣賞這類詩歌的關鍵,是要抓住全詩的中心句和關鍵詞,要聯繫上下文。

  4.哀景反襯樂情

  景是為情服務的,若全詩是"樂"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為反襯"樂"情服務的。楊炯的《從軍行》中"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大雪瀰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後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進軍的鼓聲交織在一起。這兩句描寫了戰場環境的惡劣和戰鬥的激烈慘狀,尾聯卻轉到"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抒發要為國殺敵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和無畏的英雄氣概上。這裡,所謂的"哀"景,既然是用來反襯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二、真題剖析

  (2009·福建卷,5)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江 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①聲。

  注 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答案 詩歌頷聯妙在融情於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緻,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之感。

  解析 要從詩歌的意象入手,了解景與情的關係,通過對景與情的解析來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技法規律

  本題型的答題步驟是:第一步,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都屬於間接抒情);第二步,結合詩句闡釋該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第三步,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謝亭送別

  許 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結合全詩的內容和情感,具體分析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藝術手法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寫空間

  

  1.林中的隱逸英雄陳子昂

  陳子昂一生三次返回林中,每一次返回,都不是以在林中生活為目的,返回是為了再入社會,而且是在終極價值的層次上重新承擔社會的責任,故可稱其為林中的隱逸英雄。就其在林中的行為而言,他雖試圖向釋、道方向提升自我人格,但主要的還是感受天地陰陽的生生仁德,體悟天命。洞燭時代大勢之先機,得悟天命旨意之後即下山以輔佐帝王,調和陰陽,治平天下。這種隱者便是積極入世的隱逸英雄,他知行一體地承擔著為社會尋求光明,為民生大眾尋求幸福之路的重任。

  應用指南 該材料可應用於"創新"、"出世與入世"、"生命"、"價值"、"樂觀面對生活"、"責任"等話題的作文中。在文學上,陳子昂情感充沛、壯志高昂地高舉詩文革新大旗,一掃六朝"彩麗競繁"、"逶迤頹靡"的餘波,開創盛唐一代詩風。在仕途上,他積極入世、"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他"出世"是為更好地"入世"。

  2.令人感嘆唏噓的張若虛

  張若虛僅憑一首詩,即名留文史。《春江花月夜》氣勢恢宏,文思並茂,可見張公當年橫溢才華之一斑,而嘆張公昔日之榮耀,又嘆歷史傳名之艱難。張公之才,今其事已不可考,其詩已多散失,則吾輩碌碌之夫,又怎能奢望名垂青史?

  今人知道張若虛的,可以想像是不會很多的。沒讀過《春江花月夜》的,必不知張若虛;讀過《春江花月夜》的,又對他知道多少呢?我們只能去感受詩文的美妙,卻無法捉摸詩人的行蹤。當我們對花長嘆對月長吁的時候,我們的腦海里是不會有張若虛的影子的。張若虛是否會想到,他的詩被我們廣為傳誦,而他的名字卻令我們如此陌生。他對此感到憤怒還是悲哀,或是淡然一笑,踏江而去?他對李白杜甫的盛名是否存有妒意?他是否覺得歷史對他欠失公平?

  不過,張若虛還是幸運的,他畢竟留下了《春江花月夜》,並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即使是僅留下一首詩,也足以使他不朽了。儘管不會有太多的人念叨他,可是卻總會有人在角落裡將他發現。因為,生命的結尾,並不意味著結束與終止。

  應用指南 該材料可應用於"盛名與其實"、"公平與現實"、"孤獨與超越"等話題的作文中。夜色春花,花下流水,水映月光,輕輕搖晃的小舟上,望月問天的張若虛,懷著一種孤獨的超脫及超脫了的孤獨,吟出了"孤篇橫絕"的《春江花月夜》!

  

  三分鐘的感謝

  一家日資公司的公關部招聘一位職員,最後只剩下她和另外四個人。公司通知他們五個人,聘用誰得由日方經理層會議討論通過才能決定。

  幾天後,她收到一封公司人事部發來的電子郵件,內容是:"經過公司研究決定,你落聘了,但是我們欣賞你的學識、氣質,因為名額有限,實是割愛之舉。公司以後若有招聘名額,必會優先通知你。你所提交的資料錄入電腦存檔後,不日將郵寄返還於你。另外,為感謝你對本公司的信任,還隨寄去本公司的優惠券一份。祝你開心。"

  她知道自己落聘了,十分傷心。但又為外資公司的誠意所感動,便順手花了三分鐘時間用電子郵件給那家公司回了一封簡短的感謝信。

  兩個星期後,她接到了那家日資公司的電話,說經過日方經理層會議討論,她已被正式錄用為該公司職員。

  後來,她才明白那是公司最後一道考題。她能勝出只不過因為多花了三分鐘時間去感謝對方。

解讀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往往更能檢驗人的品質。

解讀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多麼失意傷心都不能忘記做人的禮節。

心懷感激的人善待萬物,也必將得到善待。

解讀三:出人意料的收穫,源自於情理之中的行為。

解讀四:人才的選拔,德比才更重要。

解讀五:人生處處是考場,凡事每每是考題,每份答卷都忽視不得。

"細節決定成敗"、"善待萬物"、"才與德"、"人生處處是考場"

  

  唐詩與中國文化精神(節選)

  胡曉明

  《尚書》有一句老話:人為萬物之靈。這包括以下幾個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創造;二、生命是生來美好、高貴、不可貶抑的;三、人生在世的意義,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不負此生、不虛此生;四、無論如何艱難困頓,人生永不捨棄。

  為什麼講唐詩要講到這裡呢?我們說唐詩裡頭有一個主要的聲音,是說人在這個世界裡要善待自己,要不負此生,不虛此生。以詩仙李白為例子。李白,我常常想,中國文化中有李白這個詞語,真是一個美妙的亮點。如果說別人盡十分氣、十分才,即是盡氣盡才的生命,而李白是盡二十分、三十分。李白一生,集書生、俠客、神仙、道士、公子、頑童、流浪漢、酒徒、詩人於一身,超量付出了才與氣。盡才盡氣的表現,現代人的說法說是自由。自由有兩種:一是積極自由,即充分實現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極自由,即不受外來力量的束縛。積極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熱要燃燒,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極自由表現在鄙棄權貴、笑傲王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是中國知識人中,最能自尊自愛、最不受拘限的一個典型。李白,幾乎成為真正的文人自愛的一個美好的理想。

  杜甫是一個厚字,結實紮根在地上。他最後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寫詩說:"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中國唐代詩學的兩座主峰,一個是天的精神,一個是大地的精神,真實做人、積極用世,不管他們有沒有建立什麼功業,他們的生命是活得有聲有色、有光有熱。他們對於他們的時代、社會,是盡心、盡氣、盡才的,他們並沒有從他們的時代得到什麼,但是他們的時代卻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偉大。

  唐代第二線的大詩人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擔當、有作為的。韓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諫

  佛骨,蘇東坡說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在舉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東之,挽狂瀾於既倒。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被貶謫的後半生不屈身降志,又做出了影響深遠的政績。白居易最亮點的是領導了中唐的新樂府運動,"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讓詩歌文學發生社會良心的作用,深刻影響了後世中國文學。李商隱與杜牧都是博學多識、才華蓋世的士人,不僅僅是詩人。正是他們壓抑的才華得不到實現,才成全了他們美麗的詩歌,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詩歌,正是他們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證明。所以我們可以說,唐代的第一流的詩人,個個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要做一點事情,都是想要讓自己的才智充分得到表現的。

  有關唐詩學的一些關鍵詞,譬如盛唐氣象、興寄風骨、詩賦取士、詩史精神、歌詩合為事而作、諷諫詩等,都指向剛健有為、對社會負責、以天下有道的關懷,做到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時代精神。這些關鍵詞,正可以簡明有力地代表唐詩的基本精神。

  大家會問:你說的是盛唐精神,那麼晚唐呢?不是都有點氣脈衰敗了嗎?如果是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夠盡氣了。但是不要忘記,晚唐詩人使盡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來了。到了晚唐,好詩才成為一種可以使人終身赴之、類似於宗教信仰一樣的美好追求。王建說"惟有好詩名字出,倍教少年損心神";白居易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所以,從初盛唐盡氣的生命到中晚唐盡才盡情的生命精神,其實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揚人性美好,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現。如果沒有中國文化的這個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會有唐詩的這種表現。所以,我認為唐詩背後有一個秘密,有一種很深的精神氣質,就是盡氣盡才的精神,就是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時代集體意識。

  專題整合

  即講即練

  1.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動靜相襯,繪聲繪色,景物清新自然,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反襯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以"樂"景反襯"哀"情。

  解析 答案先總述所寫之景,然後再具體點明所寫典型之景,突出景之特點及寫景之手法、角度,並結合具體字詞分析景中之情。

  2.第二句所寫的是明麗之景,樹葉紅艷,山巒青翠,水流湍急。但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傷感,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這是以樂景寫哀情,用的是反襯手法。

  第四句並不直接抒寫離愁,而是宕開寫景,但此時景是凄涼迷茫的,表露出詩人蕭索迷茫的情懷,這是借景寓情,以景傳情--以風雨的暗淡景色正襯離情。

  

  

  專題檢測

  一、積累運用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綺麗(qǐ) 筵席(yǎn) 江渚(zhǔ) 檻外(jiàn)

  B.鳳闕(què) 霰雪(sǎn) 南浦(pǔ) 綠鸞鳥(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

  D.纖塵(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é)

  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偏驚物候新(特別、尤其)

  忽聞歌古調(此指陸丞詩《早春遊望》)

  B.江渚(指水中陸地)

  日悠悠(深遠)

  C.鐵騎繞龍城(穿鐵甲的騎兵)

  寧為百夫長(指中級軍官)

  D.不勝愁(承受得住)

  皎皎空中孤月輪(潔白的樣子)

  3.從修辭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類的一項是(  )

  A.月照花林皆似霰 B.不知江月待何人

  C.銀燭吐青煙 D.淑氣催黃鳥

  4.下列對詩意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起首兩句警拔,以"偏驚物候新"領起全篇。中間四句,用"出"、"渡"、"催"、"轉"四個動詞,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景物變化的情態。

  B.楊炯的《從軍行》採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其中首聯採用虛寫的手法,尾聯採用實寫的手法,表達從軍的強烈願望。

  C.《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中"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著意寫出了離情的纏綿,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寫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濃厚的思鄉之情,極為真切。

  5.下列關於《春江花月夜》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全詩以月為主體,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詩人將屢見不鮮的傳統體裁,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於一體。

  C.本詩虛實相生、黑白相輔,並從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

  D.本詩著重寫了思婦對離人的懷念,是一首愛情詩。

  6.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句話。(只填序號)

  ①我坐在滕王閣的階梯上獨自聽江的聲音,江波的皺褶里藏著絕代的才子王勃。

  ②斜陽擁抱著欲泣的滕王閣,閣影斜斜地躺在江水裡蕩漾。

  ③寂寞的閣上,觥籌交錯的場景不復存在,詩弦管樂也只是附和。

  ④帝王君子猶不見,檻外長江空自流。

  ⑤站在清冷的滕王閣上,睜睛閉眼間全是王勃落寞憂鬱的神情。

  ⑥遊人的思緒如牽強的秋風,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閣穿越時空的堅強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學常識填空。

  (1)"初唐四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張若虛是"吳中四士"之一,另外三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字________,他的作品集為__________。

  (4)前人稱讚《春江花月夜》是"________________",聞一多更是讚揚它是"________________"。

  8.名句默寫。

  (1)________________,梅柳渡江春。(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2)寧為百夫長,________________。(楊炯《從軍行》)

  (3)閑雲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

  (4)閣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

  (5)春江潮水連海平,____________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6)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7)此時相望不相聞,____________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________________,江潭落月復西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9)落霞與孤鶩齊飛,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10)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閱讀鑒賞

  9.閱讀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登幽州台歌①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 ①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屬燕國。戰國時,燕昭王為了招納天下賢士而築黃金台,禮遇賢士郭隗、樂毅等,並在他們的幫助下,打敗屢次侵犯燕國的齊國。燕國晚期也曾出現燕太子丹禮遇賢士田光、荊軻的千古美談,詩中感慨即由此而發。

  (1)燕國前代多有禮賢下士的明君賢人。為什麼詩人卻說"前不見古人"?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它和第二句合起來,說明了自己怎樣的境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後兩句是什麼意思?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夜宿七盤嶺

  沈佺期

獨游千里外,高卧七盤西。

   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①綠,清夜子規②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注 ①平仲:銀杏的別稱。②子規:即杜鵑鳥,相傳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鳴聲悲哀,如喚"不如歸去"。

  (1)從詩歌頸聯的描寫看,詩人夜宿七盤嶺是什麼季節?詩人是從哪幾個角度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一段文字,談談"空留聽"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獨游"、"高卧"點出了作者怎樣的境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頸聯對仗工穩,"平仲"、"子規"兩個意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雜詩三首(其三)

  沈佺期

   聞道黃龍戍①,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②

  注 ①黃龍戍,即黃龍,在今遼寧開原縣西北,此指邊地。②龍城:在今蒙古境內,這裡借指敵方要地。

  (1)請分析頷聯中"月"的意象在表達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觀全詩,簡要概括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戰爭怎樣的態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體驗高考

  12.(2010·課標全國)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1)~(2)題。

  雨雪曲

  江 總①

   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

  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

  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注 ①江總(519~594):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仕梁、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麼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麼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0·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詠素蝶詩

  劉孝綽[注]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

  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 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有什麼含意?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08·四川)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野夕答孫郎擢①

  何 遜②

  山中氣色滿,墟上生煙露。

  杳杳星出雲,啾啾雀隱樹。

  虛信無賓客,幽居乏歡趣。

  思君意不窮,長如流水注。

  注 ①孫郎擢:孫擢,何遜的友人,生平不詳。②何遜(?~約518):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曾任尚書水部郎、廬陵王記室等職。

  (1)詩題為"野夕答孫郎擢",詩的前四句是怎樣寫"野"、"夕"的?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表現出詩人什麼樣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作表達

  15.把下面的幾句詩改寫成意境優美的散文。(100字左右)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專題檢測

  1.C [A項"筵"應讀yán;B項"霰"應讀xiàn;D項"纖"應讀xiān。]

  2.C [百夫長:指軍隊中的低級軍官。]

  3.A [A項比喻,其餘為擬人。]

  4.B [首聯為實寫,尾聯為虛寫。]

  5.D [本詩不是單純的愛情詩,而是融寫景、哲理、愛情於一體。]

  6.⑥⑤②④③①

  解析 本題總體思路由"思路"到"眼見之景",再到"所聽之聲",④句為過渡句。

  7.(1)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2)賀知章 張旭 包融 (3)子安 《王子安集》 (4)以孤篇壓倒全唐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8.(1)雲霞出海曙 (2)勝作一書生 (3)物換星移幾度秋 (4)檻外長江空自流 (5)海上明月共潮生 (6)人生代代無窮已 (7)願逐月華流照君 (8)江水流春去欲盡 (9)秋水共長天一色 (10)獨愴然而涕下

  9.(1)"前不見古人"的意思是:以前那些禮賢下士的人已見不到了。第二句是說,後來的賢明君主自己也來不及見了。這兩句表達了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失意情緒。

  (2)後兩句是說,考慮到茫茫宇宙,天長地久,感到自己孤獨無助,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抒發了懷才不遇、寂寞苦悶的感情。

  10.(1)①春季("芳春"、"平仲綠"、"子規啼"都點明了春季)。②視覺、聽覺。

  (2)"聽"的是"子規啼",子規一遍一遍地催促"不如歸去",詩人卻只能"空留聽",依然要"獨游千里外",失意、惆悵之情充滿內心。

  (3)"獨游"顯示了一種無限失意的情緒,而"高卧"則進一步點出住宿高山,更有謝安"高卧東山"的意味,表示將"獨游"聊作隱游,進一步點出了失意的境遇。

  (4)詩人在頸聯里用平仲這樣的南方異鄉樹木來寄託自己的清白之意,用子規的叫聲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整首詩瀰漫著一種春夜獨宿異鄉的愁思和惆悵。

  11.(1)以月寫人,明月高掛中天,照著不眠的閨婦,而閨中人卻沉醉在對徵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為"一筆寫出兩人的離恨,月亮也照著不眠的徵人,而這徵人也正在思念著閨中之婦")。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發了飽受戰亂之苦的離人相思之苦。

  (2)這首詩既有對戰爭長年不斷給百姓帶來離亂之苦的不滿,也包含著希望有人能帶兵克敵、一舉奪勝的期盼。

  12.(1)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境。"別路"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解析 詩歌的前四句是對邊塞環境的描寫,不僅交代了從軍的地理位置,還通過"雨雪 "、"狐跡"、"馬蹄"這些意象展示了邊塞環境的荒涼苦寒的特點。詩歌最後兩句"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抒發詩人赴塞離家之苦,"蒼蒼"和"別"都用來修飾"路",不難推知"別路"指戍卒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2)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之情。

  解析 "天寒"、"地暗"直接點明邊塞的惡劣環境,"旗彩壞"、"鼓聲低"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戍卒在惡劣環境中的所見所聞,表現他們遠在邊塞的特有的感受和對家鄉及家人的思念之情。

  13.(1)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遊,遇雀躲藏;映襯日光騰起,順著風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於樹葉間上下翻飛。是通過素蝶和周圍事物的關係、對不同情況的反應來描寫的。

  (2)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後兩句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嚮往。採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解析 這首《詠素蝶詩》是南朝梁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譽的劉孝綽所作。

  此詩採用了白描手法描寫蝴蝶在風中、花中飛舞的情態,同時運用了對比、動靜結合等手法將蝴蝶飛舞的姿態描寫得十分形象逼真,時而繞綠蕙,時而隱青薇,時而映日舞,時而因風回,時而花中見,時而葉際飛。聯繫劉孝綽恃才傲物、仕途數起數伏的遭遇,可見本詩是托蝶以言志,尾聯"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借希望芳華不謝,欲依嘉樹來點明主旨,表現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和嚮往。

  14.(1)①"山中"、"墟上"把"野"具體化了;②"氣色滿"、"生煙露"則是環繞著"夕"字,將傍晚的景色展現了出來;③寫星星從雲中鑽出,又以昏暗的"杳杳"作背景,更讓我們感到了"夕"色;④我們聽到鳥雀在"啾啾"地鳴叫,但卻不見蹤影,因為它們歸巢深藏在樹林之中,這既為我們描繪出"野"景,又替"野"景抹上了一層"夕"色!

  (2)表現出詩人因"幽居"、"無賓客"而"乏歡趣"的心情。詩人末句中用"流水"來比喻對朋友的一種連綿不斷的思念之情。

  15.參考示例

  春天的江水被風吹過,泛起些許漣漪,就如同我此時的心情;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似與潮水一起湧出來,就如同我此刻的愁緒。月光照耀了整個春江,那光亮隨著波浪閃耀萬里,春江上到處都會泛著這皎潔的月光,不知此刻的她是否會看到?

  


推薦閱讀:

印象筆記Evernote同步失敗怎麼辦?
你五福還缺什麼福?看我能不能送你!
深入理解並發/並行,阻塞/非阻塞,同步/非同步
考前 | 99%的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的敏感來自你的「關心」
能將 Twitter 更新的內容同步到 Facebook 嗎?

TAG:推薦 | 唐詩 | 同步 | 同步推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