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家庭醫生在線的專家訪談節目,作為一個正常人,我們的血糖也會波動,因為和進食、運動等許多因素有關,比如進食後會升高,運動了會降低,但是都是在正常範圍內的,而糖尿病人也會出現血糖波動,他們的血糖波動卻和許多危害聯繫在了一起。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了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的鄺建主任醫師做客我們的節目。為我們大家回答相關問題。
主持人:鄺主任您好,歡迎您做客我們的節目,首先請您談一下糖尿病人的血糖波動一般都發生在哪些情況下呢?和正常人有什麼不同? 鄺建:其實每個人的血糖可以說時刻都在波動。血糖和許多生理指標一樣,譬如血壓,每天不同時間都會有波動。正常人體存在很精細的血糖調節機制,因此血糖波動範圍比較小,而糖尿病人由於胰島功能較差,和/或存在胰島素抵抗,就會出現血糖波動比較大的情況。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而這些因素對正常人來講是影響不大的,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飲食、運動、發燒、感冒等微小病變,甚至是睡眠的好壞、情緒的變化,都會引起血糖較大的波動,這種波動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對患者的癥狀、血糖的控制、將來併發症的發生,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總體而言,相對於正常個體,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幅度更大,而且更容易受到外界多種因素的影響。 主持人:那麼正常人的血糖波動大概再什麼範圍呢?糖尿病人他們有沒有一個範圍? 鄺建: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正常血糖波動範圍。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血糖波動範圍在大約在4mmol/L之內,有些情況下可能會超過,但是基本上是不會超過6mmol/L,大部情況都在4mmol/L以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波動範圍就很難說了,範圍可以很大。部分患者通過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等,血糖波動的範圍會很正常,但是相當部分患者的血糖波動範圍都很大,波動範圍可能去到10mmol/L,甚至以上。這種波動對於患者的身體影響就會比較大。 主持人:請您具體講一下對身體都有哪些影響呢? 鄺建:有短期和長期的影響,短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在癥狀方面,比如頭暈、視力模糊、口乾、多尿。長期來說,會對病人的β細胞功能造成影響。糖尿病病人的β細胞功能本身就比較差,如果血糖波動過大的話,他的β細胞功能衰退的程度就會加快,那麼他將來的血糖控制就會更加的困難。第二個更長期的影響就是對他的併發症的影響,血糖的波動和血壓的波動很類似,血壓的波動能引起心、腦、腎等血管的硬化,甚至直接引起中風。血糖波動也會影響血管的內皮細胞的功能,長時間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容易出現動脈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後出現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慢性血管併發症。在很多的臨床研究裡面也得到證實,血糖波動大的話,患者的心血管和腦血管患病的風險就會明顯增加, 主持人:鄺主任,除了對大血管和β細胞的危害,其他方面還有沒有什麼危害呢? 鄺建:這兩個危害已經很嚴重了。對於糖尿病的病人來說,最主要的治療目的就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盡量維持β細胞功能,如果這兩個方面都能做到的話,那就是很好的效果了,但是如果不能做到的話,那就是糖尿病沒有被控制的最典型表現和最壞的結果。 主持人:一般血糖波動多久才能造成這個危害呢? 鄺建:這方面的臨床數據不多,但是一般認為是長期波動的結果,短期波動一般只會引起一些癥狀,比如視力模糊、癥狀加重等,短期影響一般不是特別大,而高血糖對血管的影響,是一個慢慢累積的過程,根據經驗來說,糖尿病的血管併發症,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況下,3-5年就會發生。
主持人:現在我們的糖尿病的病情發現一般比較晚,發現之前可能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血糖波動了,那對他的治療有什麼影響嗎? 鄺建:這個肯定有影響的。糖尿病的早發現和晚發現,治療的效果相差非常的大。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強調對糖尿病人進行早期的篩查,早期發現。如果一個病人到了癥狀很明顯的時候才去治療,那個時候治療的效果已經不理想了。所以我們在臨床中就建議病人早期篩查血糖波動,如果有,那麼就早期治療,避免大小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主持人:我看到一個說法:如果血糖波動劇烈,就比持續的高血糖所帶來的危害還要大。那就不如讓它保持一個高的狀態,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 鄺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劇烈的血糖波動確實比長時間的血糖波動比較小的高血糖帶來的血管危害要大,但是這只是相對而言的,如果總是一個高水平的相對平穩的高血糖,其實對患者的併發症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我們既希望減少血糖的波動,也希望減小基礎的血糖水平,否則,我們沒有辦法達到減少糖尿病大小血管併發症的目的。 主持人:如果長期保持一個高血糖的話,病人也是很容易發生併發症的。 鄺建:對。如果本身有較高的基礎血糖,又加上劇烈的波動,危害是加倍的。因此我們希望基礎血糖控制在比較正常的範圍,同時血糖波動也在一個比較接近正常的範圍內,才是最終減少大小血管併發症的方法。 主持人:您認為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原因是什麼? 鄺建:因為體內很多激素都可以影響到血糖的水平,在這麼多激素裡面,可以降低血糖的,只有一個激素,就是胰島素。但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就有很多,比如說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等。情緒的變化,會對人體的激素產生很多影響,腎上腺素是一個最典型的激素,一個人在發怒、激動、哭泣、悲傷的時候,腎上腺素就會分泌很多,可以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島功能不是特別好,或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因此,升高血糖的激素一旦波動,血糖就會跟著波動。所以情緒的波動對血糖的影響很大。甚至睡覺睡得好不好,也對血糖波動影響很大。如果這個人失眠,那他第二天血糖可能就很高。糖尿病人本身抵抗力就比較弱,同時細菌在病人的血液、皮膚表面特別容易生長。如果皮膚破了,很容易出現感染,而且感染很難較快得到控制,感染後,患者分泌比較多的應激激素,會導致血糖升高。還有進食,進食本身也是血糖波動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正常進餐後,血糖就會有較波動,中國人,特別是廣東人,喜歡喝粥,吃一些精緻的點心,這種食物進食後腸道能夠很快吸收,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吸收,這樣血糖就很容易升高。國外人群和國內人群的飲食結構不一樣,國外以肉食為主,也就是脂肪、蛋白質為主,餐後血糖升高就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在中國或者亞洲人群裡面,是以麵食、米食為主的人群,餐後血糖波動就比較大,也有研究證實了這種差異。除飲食外,還有就是運動,糖尿病的病人需要強調運動,如果不運動的話,血糖水平就會波動,但是如果運動的太劇烈,血糖也會因為應激、體內激素的變化,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會影響我們的血糖。我們歸納起來,飲食、運動、情緒的變化、休息睡覺的狀況、疾病的狀態,都能影響血糖波動,所以我們要改善血糖波動,就需要從各方面去調節,如果調節不了,就需要用藥物來治療。 總體來說就是糖尿病病人分泌胰島素不能夠有效調節外界刺激導致的血糖升高,造成了餐後血糖波動或者總體血糖波動。
主持人:那我們一般可以採取什麼辦法來避免血糖的波動呢? 鄺建:要避免患者的血糖大幅度波動,首先要找到引起血糖波動的原因。第一要多檢測血糖,第二要找到是什麼原因引起血糖大幅波動。我們就針對這個原因來進行處理。如果是進餐飲食的影響,我們可以調整食物的種類、數量;有疾病狀況的話,把原發病治療好;情緒或者休息的變化,我們就需要自我調整或尋求醫生幫助,這樣血糖波動自然就會得到改善。這些因素都避免了,血糖波動還是大的話,那就需要藥物治療。現在有很多藥物可以選擇,根據患者的不同狀況,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藥物來進行處理,比如口服藥物,胰島素,都可以選擇。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說糖尿病人的血糖波動的原因其實是不一樣的。 鄺建:對,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才能確定,不能千篇一律的都採取一種方案。 主持人:那患者怎麼感覺到自己血糖有波動呢? 鄺建:很多患者感覺不到自己的血糖波動,只有通過監測血糖才能了解。因為在中國最常見引起血糖的波動的因素,還是飲食。剛才講的其他的都是比較少的,因人而異。所以我們觀測血糖波動的話,常通過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來了解血糖變化。有很多患者的血糖變化沒有太大的癥狀。 主持人:您說的這個血糖的監測是他自己每隔多少小時測一次呢?還是有其他什麼規律呢? 鄺建:一般我們都會有不同的建議給患者,也不是強調患者每天都要監測很多次,我們建議患者至少每個星期有兩天或者3天監測一天的空腹血糖,和三餐後2小時的血糖,尤其是患者改變飲食種類的時候,都必須要監測血糖。如果這個病人已經接受了糖尿病教育,知道什麼食物對他的血糖影響比較小,但是今天他忽然有喜慶或者不開心的事情,飲食出現了變動,平常都是吃米飯,今天卻是喝粥,或者是別的澱粉質很高的食物,或者是吃比較多水果,我們就必須要監測進餐後一小時或兩小時的血糖。 主持人:如果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是要立刻去醫院還是需要怎麼處理呢? 鄺建:不需要立刻去醫院,只需要監測記錄下來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血糖變化,下次注意這個問題,血糖不再出現如此大的波動,那就沒有關係了。一兩次的波動,影響其實不是很大。如果患者飲食、運動確定好了方案,調節了生活方式,監測血糖還是高的話,我們就要請醫生來調整治療方案。
主持人:像您說的,大家都是把目光集中在飲食、運動以後的監測,但是像失眠以後的,情緒波動以後的,這種好像都不是很重視。 鄺建:對,這個患者一般不會重視,其實現在很多生活方式,特別是工作壓力很大,會出現情緒的波動,這種情況下其實是需要監測血糖的,及時調整生活方式或者情緒,如果是持續很長時間的話,也需要去找醫生來調整治療方案。 主持人:那他最好在情緒波動或者失眠後的什麼時間段來監測血糖呢? 鄺建:基本上我們還是按照日常的方式,檢測空腹或餐前、餐後的血糖就可以了。因為情緒波動血糖升高,如果情緒很快可以平緩下來的話,就不需要血糖監測。如果持續很長時間的話,還是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主持人:也就是說如果情緒波動、失眠持續的時間比較長的話,也會影響到餐後等情況的血糖,那麼其實我們監測這幾個時間段的血糖也是可以發現問題的。 鄺建:對。 主持人:那我們的糖尿病人最好把血糖的波動控制在什麼範圍內呢? 鄺建:在個人的臨床工作中,建議病人將血糖波動控制在4-5mmol/L,可能對患者的身體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實際上目前在國內外並沒有一個血糖波動控制的目標範圍,但是我們儘可能的使它接近正常範圍。因為在臨床上我們是以這個水平在確定治療目標的。個人覺得每天空腹和餐後血糖波動在6mmol/L以下,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比較年輕的患者,我們主張血糖波動在4mmol/L以下是最好的,但是這個比較難以達到。 主持人:血糖波動容易控制碼? 鄺建:相當的困難,因為我們每天測血糖一般最多也是一天測8次,不可能一天測幾十次,除非是有特殊儀器的幫助,我們才有可能看到患者整天血糖的波動,所以要讓它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水平,比較難。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指標來判斷,就是檢測餐前血糖和餐後2小時的血糖,這樣比較可行,這種控制要達到剛才講的理想的水平的話,也會比較困難。單純的通過飲食、運動、生活方式的調節,基本上很難達到這個理想的水平,大部分的患者都需要藥物的治療。
主持人:用藥物治療是不是一般情況下可以達到呢? 鄺建:對,用藥的情況下,很多是可以達到的。但是這個需要很精細的調節,也需要這個患者更多的監測血糖,這樣才會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糖尿病的藥物也分兩種,一種是口服藥物,一種是胰島素,口服藥物和胰島素哪個對於血糖波動效果會好一些呢? 鄺建:這個要看這個病人的情況,不能絕對的說哪個效果更好。對於1型糖尿病病人來說,他們的血糖特別容易波動,他們也只有胰島素可以選擇,用口服藥的效果相對比較差,但是也可以選擇一些不依賴胰島細胞功能的藥物,總體來說還是需要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波動的。那麼對於2型糖尿病人來說,我們就可以採取口服藥物治療,它的選擇也比較多,效果也不錯,不一定說就要用胰島素。要根據具體的病因、具體的情況來選擇藥物。 主持人:但是患者就是一定要遵醫囑,不能自行改變自己的用藥。 鄺建:對 (家庭醫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