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 | 「春分灸」疏肝火養脾胃,四大穴位全搞定!
sdfd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白晝會越來越長,氣溫也越來越高。
春在中醫基礎理論中對應著「五體」中的「筋」。春天易傷肝,而肝主筋,肝傷則易致筋脈失於濡養,產生頸肩腰腿疼痛、風濕、類風濕等等。
中醫學認為,肝木應春。陰曆春三月,肝氣生髮,肝陽易升,容易引起頭昏、頭暈、失眠、焦慮、抑鬱;而肝木生髮太過,容易克傷脾土,則會產生一系列的胃腸道問題。
春分時節木旺土衰,養生宜疏肝火而養脾胃。在春分前後施行助陽祛寒的「春分灸」,可以健脾暖胃,柔肝伸筋。
什麼是春分灸呢?
「春分灸」是根據中醫基礎理論,順應節氣特性而創立的艾灸方式。
春分灸是在特定時令節氣進行溫灸以防病保健的傳統方法,它典型地體現了中醫「天人相應,因時致宜」的防治思想。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也為艾人們補充更完備的節氣灸知識。
我們在進行「春分灸」時應注意補益和升發都不易太過,灸療時間要適當縮短,仍以肝經與脾經、胃經的腧穴為主要艾灸點,可常艾灸肝俞、脾俞、太沖、足三里。
肝俞
艾灸此穴有疏肝理氣、降火退熱、益肝明目、行氣止痛等作用。
脾俞
脾臟的濕熱之氣,藉由此處向膀胱經疏散,故名脾俞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濕的作用,是脾臟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
太沖
此穴是肝經上的原穴,艾灸此穴有助於打通整條肝經的經脈,起到理氣消肝,增強體內血氣供應,疏通鬱結,平息內火的作用。
足三里
此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是胃經氣血流經此處形成的較大氣血場,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sdfd
除了以上身體容易出現的不適,春分前後,還會出現春困的現象。春困雖然不是病,但是不注意也可能影響日常的工作生活。
春困是因為人體潛伏了一個冬天的陽氣也跟著散發開來,以供生長和活動的需要,如冬天潛藏和儲蓄的陽氣不能滿足春天生髮的需要,人體就會出現「春困」的癥狀,中醫的解釋就是氣虛,而西醫則認為春困是腦部供氧不足的表現。
用中醫艾灸療法,艾灸關元養生穴,可有效緩解春困癥狀。除了艾灸關元穴外,配合足三里和太沖等養生穴,更易緩解春困問題。
關元
此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常艾灸關元穴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同時,但凡遇到元氣虧損之疾病也都可艾灸此穴。
sdfd
春分過後,陽光明媚,雨水開始增多,萬物進入了生長階段,今年我們又將迎來一個美麗的春天。
由於春分這天正好晝夜平分,陰陽各半,此時的節氣特點是陰陽平衡,故養生也要順應此時的節氣特點,要講求「平和」,以和為貴,以平為期。
所以春分節氣養生以平和為本,在日常生活中切勿驕躁。
精神方面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於肝氣疏泄 ,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
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桃紅李白,百花盛放,此時仍然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遊,增廣見聞 ,以利於肝氣的疏泄。
起居方面
雖然春分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此時,要注意添減衣被,「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
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被,可以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飲食方面
酸增辛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由於肝氣旺,易克脾土,而且今年在進入二之氣後,客氣為寒水當令,雨水較多,易生濕,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
飲食上可多吃薑、蔥、蕎、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雞肉、鯉魚、 鯽魚等,同時也可結合葯膳進行調理。
推薦閱讀:
※春分│萬物生
※一刻艾-春分丨鮮花、戀愛與孔子
※春分·春湯
※節氣養生 | 春分萬物生,春分是調養陰陽平衡身體的最佳時節~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