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兩段婚戀從相濡以沫到重回青春【民國文化大師情愛系列12】

楊振寧兩段婚戀從相濡以沫到重回青春【民國文化大師情愛系列12】 [原創 2014-04-05 08:37:30]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楊振寧,1922年生,安徽合肥人,原籍安徽鳳陽。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世界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父親曾是清華大學教授,他隨父母在清華園度過青少年時代,後在西南聯合大學畢業,並進入清華研究院深造,再到美國留學。歷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和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等。1997年出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榮譽主任;1999年出任清華大學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返歸清華園。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其原籍是安徽省鳳陽府,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他的曾祖父楊家駒曾任安徽省太湖縣都司,1877年任滿回原籍,途經合肥,為朋友所挽留,定居於此。楊振寧出生不滿周歲,他的父親楊克純就考取公費留美生出國了。楊振寧的母親家是書香門第,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她就帶著楊振寧回到了娘家。她小時候裹過小腳,念過私塾。在楊振寧4歲時,她就開始教他認方塊字,背《三字經》等古文。6歲以前,楊振寧就能認3000個字了。

 

楊振寧:在清華度過的青少年歲月

1928年夏天,楊振寧6歲的時候,其父楊克純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然後回國。一見兒子,楊克純就問:「你念過書沒有?」楊振寧說:「念過了。」楊克純又問:「念過什麼書?」楊振寧說:「念過《龍文鞭影》。」楊克純就叫他背誦。楊振寧全都背了出來,楊克純就獎了他一支鋼筆。那是楊振寧第一次見到鋼筆。

回國第一年,楊克純就任廈門大學數學系教授。在廈門那一年,楊振寧從父親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此前,楊振寧在母親的娘家,沒有機會接觸新式教育。而在廈門,楊克純用大球、小球講解太陽、地球與月球的運行情形,教了他英文字母,也教了算術。

1929年,楊克純被聘為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7歲的楊振寧也隨父母搬到了北京清華園,居住在清華園西院19號。一家人在那裡一住就是8年,直到抗戰爆發。

楊振寧的少年時代,幾乎都在清華園中度過。8年的清華園生活,在他的記憶中是無憂無慮的。雖然那時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兵荒馬亂時期,但他被保護在清華園的高大圍牆裡,根本沒有感受到社會的動蕩和不安。像許多小夥伴那樣,他喜動好玩,對清華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

上小學時,楊振寧的數學和語文成績都很好。上中學時,時任北京大學數學教授的楊克純,就知道兒子數學的能力很強,但他要求楊振寧繼續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每逢假期,楊克純就給楊振寧請來家教,教他背《孟子》、學歷史。在中學時期,楊振寧將《孟子》背得滾瓜爛熟。課外的學習,讓他獲取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歷史知識。

在13歲那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楊振寧讀到了美國人艾迪頓所寫的《神秘的宇宙》這本書,書中主要講到20世紀為止所發現的一些新的物理學現象和理論。回家後,他興緻勃勃地跟父母開玩笑說:「將來我要得諾貝爾獎。」

1937年抗戰開始,楊振寧一家被迫離開清華園,幾經輾轉後,於1938年3月到達雲南昆明。楊振寧先是在昆明一所高中讀高二。還沒讀高三,就於1938年秋考入西南聯合大學,那時候他才16歲。當初報名考大學時,楊振寧很喜歡化學,就報了化學系;後來為準備入學考試,他自修了高三物理,發現物理更合他的口味,這樣就進了西南聯大物理系。

1942年,20歲的楊振寧大學畢業,隨即進入西南聯大研究院(清華研究院)。在西南聯大學習期間,他寫了兩篇對他後來的興趣方向起了決定性影響的論文:第一篇是在吳大猷先生指導下所作的學士論文《關於分子光譜學與對稱原理》,另外一篇是在西南聯大研究院時,在王竹溪先生指導之下所寫的《關於Order-Disorder轉變》(有序—無序的轉變)。

當時在西南聯大的名教授很多,楊振寧大一的國文老師有朱自清、聞一多、羅常培、王力等,大一的物理老師是趙忠堯,大二的電磁學老師是吳有訓,力學老師是周培源,論文指導老師是吳大猷。而李政道、鄧稼先等人則是他的同學。

1943年秋,楊振寧參加庚款留美考試,第二年即獲得碩士學位。此年春,庚款留美放榜,楊振寧成為全國物理專業唯一被錄取的公費留美生,獲得赴美深造的機會。但為了護照、簽證等事,足足拖了1年。在等候出國的這一年裡,在父親的引薦下,楊振寧成了西南聯大附中一名臨時代課老師,同時教高中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數學課。學生中有一個女生,後來成了楊振寧的太太。那個女生叫杜致禮,當年17歲。

 

杜致禮:相濡以沫53載

1945年抗戰勝利。當夏天來臨的時候,23歲的楊振寧隻身離家赴美,進芝加哥大學學習。1946年初,他註冊為芝加哥大學研究生。1948年獲得博士學位,而且受聘留校1年任教員。1949年夏天,楊振寧轉到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

在普林斯頓有一家唯一的中國餐館,楊振寧經常去那裡就餐。1949年聖誕節前的某天中午,楊振寧與同事如常到那家中國餐館吃飯。忽然間,他被鄰桌一張似曾相識的美麗面孔所吸引了。對方也盯著他,似乎想跟他打招呼。楊振寧離座來到那女孩跟前,那女孩禮貌地站起來自我介紹。楊振寧這才恍然想起:這不是當年在昆明西南聯大附中教課時,中五班的女生杜致禮嗎!

師生見面,分外親熱。楊振寧對杜氏姐弟十分關心。只是5年不見,沒想到,那個文弱的女學生竟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杜致禮,1927年12月29日出生,陝西省米脂縣人。「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可不簡單啊!而且,米脂還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老家。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杜致禮從小就受到嚴格教育,青少年時期適逢抗日戰爭,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附中。1944年,在國立西南聯大附中讀高中時,杜致禮就認識了當時教她數學的年輕老師楊振寧。

因為父親的關係,杜致禮經常有機會接近蔣介石和宋美齡等政界要人。從小開始,杜致禮就受到國母宋美齡的關愛。她自小喜愛音樂、藝術、文學,英文也學得很好,一直想去美國留學。1947年,時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的杜聿明,獲准赴美治病。當他帶著其時正在輔仁大學中文系讀書的杜致禮,在上海機場登機時,卻突然接到蔣介石派人飛車送來的緊急手諭,令其在滬治療。杜聿明無可奈何,只好走下了飛機。而倔強的杜致禮卻決心不回頭,只身前往美國,進入由宋美齡保薦的著名女子學院——衛理斯學院攻讀英國文學。1949年1月,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俘虜。由於資金中斷,杜致禮只得轉入一所免費學院——紐約聖文森學院攻讀英國文學。

楊振寧在出國前,並沒有跟杜致禮談過戀愛。但對富有大家閨秀風範的杜致禮,還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這次在異國他鄉中餐館的不期而遇,兩人都有「過電」的感覺:一位是聰明俊朗、熱情自信;一位是秀外慧中、出塵脫俗!

接著,楊振寧對杜致禮展開了熱烈的追求。每個周末,他都要從普林斯頓趕到紐約去和杜致禮約會。在交往和相處中,杜致禮深深被楊振寧刻苦讀書、正直誠實的品質所吸引。兩人如漆似膠,難捨難分。楊振寧原本打算聽從導師費米的告誡:在普林斯頓呆上1年後,就回芝加哥大學。但遇到杜致禮後,他改變了主意,決定留在普林斯頓。因為杜致禮那時在紐約念書,離普林斯頓很近,兩人可以經常見面。

然而到了談婚論嫁時,楊振寧卻十分躊躇:杜致禮可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的女兒,而杜聿明已經成了共產黨的戰犯!這種聯姻,會不會對在國內共產黨手下做事的父母及家人產生不利的影響?這麼考慮的時候,楊振寧就寫信回國徵求父母的意見。

作為從舊中國走出來的知識分子,楊克純對當時共產黨的政策也知之甚少。見到兒子從美國的來信後,他想到了表侄羅文浩。羅文浩原是國民黨軍官,1949年起義投誠,後在南京華東軍政大學任職。羅文浩與楊振寧從少相識,私交甚好。他告訴楊克純說:「共產黨的政策是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搞株連。杜聿明是戰犯,但與女兒杜致禮沒有關係。老表的婚事,你們就放心吧。」羅文浩一言,讓楊克純夫婦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楊克純寫信告訴兒子,贊成他和杜致禮的婚禮,並祝他們幸福。

有情人終成眷屬。1950年8月26日,28歲的楊振寧和23歲的杜致禮,在普林斯頓走進了婚禮的殿堂。婚後,楊振寧繼續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工作。翌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兒子。楊克純給長孫起名光諾,希望楊振寧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獲得諾貝爾獎。

1952年,楊振寧被普林斯頓研究所所長、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好朋友、原子彈的實際發明者奧本海默聘為永久研究員。當時,在這個100多人的世界頂級科學研究機構里,只有20位永久研究員;屬於物理學的僅有5位,楊振寧是其中之一。

同年,杜致禮畢業後返回台灣,在花蓮中學當了一名英文教員。移居美國之後,杜致禮一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中文教師。為了不干擾楊振寧的科研工作,她親自開車接送孩子上學。

那個年代,被當時的科學家們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物理學界最興奮的年代」。楊振寧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成長、發展、進步的。而作為妻子的杜致禮,為丈夫的成功付出了許多許多。

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了物理學上的宇稱不守恆理論。翌年,楊振寧真的應驗了自己13歲時的那句戲言,同李政道一起,為中國人拿回了第一個諾貝爾獎。此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楊振寧與杜致禮同行。當35歲的楊振寧從瑞典國王手中領過獎時,激動萬分的不止是楊振寧,還有杜致禮。

1958年楊振寧次子楊光宇出生,1961年女兒楊又禮出生。一家人在普林斯頓度過了大部分時光。杜致禮清楚:楊振寧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不能分心,於是自己一心一意地做起了相夫教子的賢妻角色。有一次兒子打球,撞傷了脾臟,流血不止,必須送醫院開刀。而此時的楊振寧卻遠在波蘭講學,一切都是杜致禮一個人操持,甚至都沒有打電話告訴他。

在相夫教子的同時,杜致禮也把自己對文學、雕刻、音樂的愛好,充分應用於家庭的生活中,使科學與藝術在這個充滿生氣的家裡得到了高度和諧的統一。

楊振寧和杜致禮的婚姻十分美滿,他們的3個孩子都學有所長:長子楊光諾是美國一個縣的財務顧問,次子楊光宇是一名化學博士,女兒楊又禮是一名懸壺濟世的醫生。夫妻倆相濡以沫,一起攜手幸福地度過了53年的歲月。

杜致禮於2003年10月因病去世,享年75歲。同年,楊振寧回到祖國,又回到清華園。

 

翁帆:給楊振寧「一個重回青春的歡喜」

1957年,楊振寧在去瑞典領取諾貝爾獎時,懷揣的是1945年赴美留學時發的中國護照。他在賀宴上即席演講說:「我為自己的中國血統和背景而感到驕傲。」後來,當「有不少因素使我裹足不前,而美國這個社會又給了我發揮潛力的機會……我在這兒的根幾乎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往深處扎了」的時候,楊振寧於1964年的春天最終作出了加入美籍的抉擇。他補充說:

「從1945年到1964年,我在美國生活了19年。然而,決定申請入美國籍並不容易。對一個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成長的人,做這樣的決定尤其不容易。一方面,傳統的中國文化根本就沒有長期離開中國移民他國的觀念。遷居別國會被認為是徹底的背叛。另一方面,中國有過輝煌燦爛的文化。她近100多年來所蒙受的屈辱,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中都留下了極深的烙印。任何一個中國人都難以忘卻。」

楊振寧的父親楊克純,在1973年故去之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當數學教授。他對於楊振寧放棄故國的舉動,直到臨終前始終沒有寬恕過他。

1971年,楊振寧重回中國訪問。此後,楊振寧為提高中國的物理研究水平,做了許多工作。他多次回國講學、開會,為中國物理學界帶來了當時國際物理研究的前沿知識。也就是在國內,他遇見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翁帆。

1976年7月,翁帆出生於廣東潮州。其父翁雲光,原是潮州中國旅行社負責人。翁帆於1994年考上汕頭大學外語系,1998年畢業後,先後在汕頭和深圳的貿易公司工作過。在這期間,曾與香港一個普通公司的職員辦理了結婚手續。但這段婚姻持續僅不到兩年,就宣告破裂了。2002年,翁帆重返校園,進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就讀。

1999年對楊振寧來說是特別的一年。那一年夏天,他和杜致禮去汕頭大學參加一次國際物理學家會議時,與負責接待的翁帆相識。「這是歷史性的事件。」楊後來感嘆道。翁帆當時是英文系大一學生,英文說得非常流利,而且漂亮活潑,非常可愛,給楊振寧夫婦雙方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有杜致禮,楊振寧5年後才會下定決心向翁帆求婚。

楊振寧夫婦回美國後,與翁帆斷斷續續保持著聯繫,主要是聖誕節彼此郵寄卡片之類。2003年10月杜致禮去世。同年12月,從美國退休的楊振寧回國定居。每年,他有一部分時間呆在北京的清華園,一部分時間呆在香港。

2004年元旦,楊振寧於香港收到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讀研究生的翁帆寄來的一張賀年卡,徹底感動了他。2月的一天,楊振寧給翁帆打電話,邀請到他工作的香港中文大學見面。兩人在一起都很開心。尤其是剛喪偶的楊振寧,那顆孤獨的心,被這個率真的女子溫暖了。接下來的日子,一有空閑,他就會忍不住給翁帆撥打電話。頻繁的電話,似乎讓聰慧的翁帆也覺察到了什麼。

此年5月,楊振寧再次邀請翁帆來香港,他們一起去石澳遊玩。那天下著濛濛細雨,石澳村通向海邊有一段陡坡。楊振寧和翁帆自然而然拉起了彼此的手。直到走完那段路,他倆才鬆開。

此年7月,楊振寧從北京給翁帆打電話,當時翁帆正與好友在內蒙古旅行。楊振寧邀請她到他在清華大學的「歸根居」做客。幾天後,翁帆如約來到「歸根居」。在這裡,翁帆吃到了楊振寧吩咐保姆為她準備好的可口飯菜,兩人交流甚歡,一顰一笑都非常默契。在北京短暫停留後,翁帆又去了山西旅行。

此年「十一」黃金周,楊振寧和翁帆商議好,一起去廣西北海旅行。楊振寧特地送給翁帆一台「松下」數碼相機。他們在海邊戲水,歡聲笑語;又一起騎雙人自行車,快樂地穿行在椰林小道中……藍天白雲大海之間,到處都留下了這對忘年情侶的足跡。

從北海回到北京幾天後,楊振寧就通過電話向翁帆求婚。當時翁帆並沒有馬上答應下來,她說自己還要考慮一下。她雖然心裡非常激動,但畢竟這件事可不是兒戲,年齡差距、個人終身、父母意見、朋友看法、社會輿論……都得考慮清楚。

於是,翁帆很快向父母講了自己與楊振寧的事情。翁雲光夫婦先是大吃一驚,但開明的父母最終還是同意了女兒的選擇。父母一點頭,翁帆便立即把好消息告訴了楊振寧。

2004年1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在汕頭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終於喜結連理。2005年1月,他們又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慶典。

欣喜之極的楊振寧,一時詩意大發,當即用一首情詩來答謝翁帆:

上帝恩賜的最後禮物,

給我的老靈魂,

一個重回青春的歡喜。

沒有心機而又體貼人意,

勇敢好奇而又輕盈靈巧,

生氣勃勃而又可愛俏皮,

是的,永遠的青春。

婚後,楊振寧與翁帆經常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出現在眾人面前的他們,總是相伴相隨,十指緊扣,脈脈對視,非常恩愛,至今忽忽又6年矣!

在這6年里,在各大媒體長篇累牘的報道之中,楊振寧依然顯示著他對翁帆的愛,他總是很認真地談到翁帆,談到他們的愛情,也談到當他「不在」後對翁帆的安排。楊振寧的認真沒有絲毫改變,他握住翁帆的那隻手,始終是那麼有力;他看翁帆的眼神,始終是那麼含情。

於是,楊振寧的「秀恩愛」就比許多明星多了不少真性情。對於一個89歲的老人,一個將人生看得很透徹的老人來說,這裡面已經沒有任何炫耀,沒有任何名利,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目的。在眾多「老夫少妻」的八卦調侃中,楊振寧無疑被曲解了。但是這個被曲解了的楊振寧,卻執拗地要表達他的心情。他要毫無保留地告訴人們,他和翁帆結婚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楊振寧曾經在一次講座時,手指輕輕一點,背後的熒幕上出現了一個揮灑出來的圓圈,他指著這個圓圈說:「這就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走到現在,已經畫了一個圓。」

中國傳統所謂「天意憐芳草,人間重晚晴」,年屆耄耋的楊振寧,能有如此幸福的晚年,實在是人生圓滿、讓大家羨慕啊!

【本文收入我的著作《清華學者們的愛情往事》,東方出版社出版。】

推薦閱讀:

居家風水學,你懂多少,大師帶你解密!
行策大師凈土警語精華講記
印光大師文鈔論集
大師孫帥講八卦洛書與三元九運之玄空飛星—風水知識第13講
《印光大師文鈔》第五卷 復翁智奇居士書二 復鄭棐諶居士書 復楊慧昌居士書三

TAG:青春 | 文化 | 婚戀 | 楊振寧 | 大師 | 情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