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分類與審評-茶藝師培訓網
茶的分類與審評
中華茶文化研究 2010-1-18 13:54:55 安徽農業大學陳椽教授(1908—1999)提出按製法和品質建立「六大茶類分類系統」,以茶多酚氧化程度為序把初制茶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茶類。以基本的六大茶類茶葉作原料,進行再加工後形成的茶,如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茶飲料等屬於再加工茶類。
中國制茶歷史悠久,自發現野生茶樹,從生煮羹飲,到餅茶、散茶,從綠茶到各種茶類,從手工制茶到機械化制茶,期間經歷了複雜的變革。各種茶類的品質特徵形成,除了茶樹品種和鮮葉原料的影響外,加工條件和技藝是重要的決定因素。 茶葉審評,一般分干評外形和濕評內質。外形審評嫩度、條索(或條形)、色澤、凈度,結合嗅干茶香氣,手測茶葉水分。內質審評香氣、滋味、湯色、葉底,評茶時必須內外乾濕兼評。茶葉命名是茶葉分類的重要程序之一。中國茶樹品種資源豐富,品種適制性也很強,有的品種適制一種茶類,有的品種適制二、三種以上的茶類。一種茶葉必須有一個名稱以為標誌。命名與分類可以聯繫在一起,如工夫紅茶,前者是命名,後者是分類;又如白毫銀針,前者是分類,後者是命名。
茶葉命名的依據,除形狀、色香味和茶樹品種等不同外,還有的以生產地區、採摘時期和技術措施及銷路等不同而命名。 茶名以形容形狀的為多,如瓜片、雀舌、毛尖、松針、紫筍、珍眉、蓮芯、蝦目、貢珠等。 茶名以形容色、香、味的也很多,如敬亭綠雪是指其色澤;舒城蘭花是指其香氣;江華苦茶是指其滋味。 各地的茶名冠以地名的也很普遍,如西湖龍井、武夷岩茶、安化松針、信陽毛尖、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以採摘時期不同而命名,如雲南的春尖,安溪的秋香、冬片等。 以制茶技術不同而命名,如炒青、烘青、蒸青、曬青、工夫等。 以茶樹品種不同而命名的,如大紅袍、肉桂、鐵觀音、烏龍、水仙、本山、毛蟹、佛手等。
(二)茶葉的分類
茶葉分類方法必須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必須表明品質的系統性,另一方面也要表明製法的系統性,同時要抓住主要的內含物變化的系統性。茶葉分類以制茶方法為基礎。每一茶類都有其共同的製法特點,如紅茶都有一個共同的促使黃烷醇類(兒茶多酚類)氧化較完全的「發酵」過程;黑茶類都有共同的堆積做色過程。茶葉類型的不同,主要是從製法中產生的。兩種茶葉品質很相似,表明其製法也相近似。
茶葉分類,還要結合茶葉品質的系統性。如綠茶的色澤都屬綠色範圍,而君山銀針色澤泛黃,就屬於黃茶類,其製法是經過悶黃過程,與綠茶不同。如青茶類的色澤是綠泛黃的青色,如果其色澤超出青色的範圍,變為紅色,它也就成了紅茶。 安徽農業大學陳椽教授(1908—1999)提出按製法和品質建立的「六大茶類分類系統」,以茶多酚氧化程度為序把初制茶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茶類,已為國內外廣泛採用。再加工茶類即以基本茶類的茶葉作原料,進行再加工形成各種各樣的茶,如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和含茶飲料等。 至於再加工茶葉的分類,因各種茶類的成品茶,品質大致已穩定,在各種茶再加工過程中,品質變化不大。再加工茶類,如各類花茶的品質雖稍有變異,但品質基本上未越出該茶類的系統性,仍應歸屬原來的茶類。┌蒸青綠茶(煎茶、玉露等)
├曬青綠茶(滇青、川青、陝青等) │ ┌眉茶(特珍、珍眉、鳳眉、秀眉、貢熙等) ┌綠茶┼炒青綠茶┼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 │ │ └特種炒青(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針等) │ │ ┌普通烘青(閩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蘇烘青等)│ └烘青綠茶┤
┌基本茶類┤ └特種烘青(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華頂雲霧、高橋銀峰等) │ │ │ │ ┌白芽茶(白毫銀針等) │ │白茶│ │ │ └白葉茶(白牡丹、貢眉等) │ │ ┌黃芽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 │ │黃茶│黃小茶(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溫州黃湯等) │ │ └黃大茶(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 │ ┌武夷岩茶(水仙、色種、單樅等)│ │ │閩北烏龍(水仙、肉桂等)
│ │烏龍茶│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黃金桂等)中│ │(青茶)├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國│ │ └台灣烏龍(凍頂烏龍、文山包種、白毫烏龍等)茶│ │ ┌小種紅茶(正山小種等)類│ │紅茶│工夫紅茶(滇紅、祁紅、川紅、閩紅、宜紅+-等) │ │ └紅碎茶(葉茶、碎茶、片茶、末茶) │ │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 └黑茶│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等)│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
│ │ ┌花茶(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玫瑰紅茶、桂花烏龍等) │ │緊壓茶(黑磚、茯磚、方茶、餅茶、沱茶等) └再加工茶類┤萃取茶(速溶茶、濃縮茶等) └茶飲料(茶可樂、茶汽水、荔枝紅茶、檸檬紅茶、獼猴桃茶等)
(一)外形審評
外形的好壞對品質高低起重要作用,根據外形審評的四項因子,抓住重點因子。 1、嫩度 茶葉老嫩是決定品質的基本條件,是外形審評因子的重點。一般說,嫩葉可溶性物質含量較多,葉質柔軟,初制合理容易成條,條索緊結重實,芽毫顯露,完整飽滿。因為茶類不同,外形要求也不同,對嫩度要求不同,採摘標準也不同。所以審評茶葉嫩度就要在普遍性中注意特殊性,對該茶類的嫩度要求進行具體分析。 嫩度主要看芽葉比例與葉質老嫩,有無鋒苗及條索的光糙度。 嫩度好的,芽與嫩葉所佔比例大。審評時要以整盤茶去比,不能單從個數去比,因為同是芽與嫩葉,有厚薄、長短、寬狹、大小之別。凡是芽頭嫩葉比例近似,芽壯身骨重,葉質厚實的品質好。所以採摘要老嫩均勻,製成毛茶外形整齊,老嫩不勻的初制難以掌握,且老葉身骨輕,外形不勻整,品質就差。 鋒苗指芽葉緊卷做成條索的銳度。條索緊結芽頭完整鋒利並顯露,表明嫩度好,制工好 。嫩度差的,制工雖好,條索完整,但不銳無鋒,品質就次。芽上有毫又稱茸毛,茸毛要多,長而粗的好。一般妙青綠茶看芽苗,烘青看芽毫,條形紅毛茶看芽頭,炒青的茶葉,茸毛脫落,不易見毫,而烘製的茶葉茸毛保留,芽毫顯而易見。但有些採摘細嫩的名茶,雖是炒制,因手勢輕,嫩度高,芽毫仍顯露。芽的多少、毫的稀密,常因地區、茶類、季節、機械或手工揉捻等而不同。同樣嫩度的茶葉,春茶顯毫,夏秋 茶次之;高山茶顯毫,平地次之;人工揉捻顯毫,機揉次之;烘青比炒青顯毫。 條索的光糙度,一般老葉細胞組織硬,初制時條索不易揉緊,且表面凸凹不平,條索呈皺紋,葉脈隆起,干茶外形粗糙;嫩葉柔軟,果膠質多,容易揉成條,條索呈現光滑平伏。 2、條索條索指外形呈條,似搓緊的繩索,但茶葉揉緊的條子是不規則的。外形呈條狀的有妙青、烘青、條茶、條形紅毛茶、青茶等。炒青、烘青、條茶及紅毛茶的條索要求緊直有鋒苗,除烘青條索允許略帶扁狀外,都以松扁、曲碎的差,青茶條索緊卷結實,略帶扭曲。其它不成條索的茶葉多為條形,如龍井、旗槍、大方是扁條,以平扁、光滑、尖削、挺直、勻齊的好;粗糙、短鈍和帶渾條的差。而珠茶要求顆粒圓結的好,呈條索的不好。
外形的條索主要比鬆緊、彎直、整碎、壯瘦、圓扁、輕重、勻齊。 鬆緊:條細空隙度小,體積小,為條緊,身骨重實的好。條粗空隙度大為條松,用手衡量感覺輕的差。 彎直:條索圓渾、緊直的好,彎曲的差。可將茶樣盤篩轉,看其茶葉平伏程度,不翹的叫直,反之則彎。 整碎:條形以完整的好,斷條、斷芽的差,下腳茶碎片、碎末多、精製率低的更差,下腳要看是否為本茶本末。 壯瘦:一般葉形大、葉肉厚、芽粗而長的鮮葉製成的茶,條索緊結壯實,身骨重、品質好 。反之葉形小、葉肉薄、芽細稍短的鮮葉製成的茶,條索緊而瘦,身骨略輕,稱為細秀,細秀的品質比壯實的差些。 圓扁:指長度比寬度大若干倍的條形,其橫切面接近圓形,表面稜角不明顯的稱為「圓」,但與珠茶外形圓似珍珠是完全不同的。扁指茶條的橫切面不圓而呈扁形。如炒青條要圓渾,圓而帶扁的差。 輕重:指身骨輕重,嫩度好的茶,葉肉厚實條緊結,多為沉重;嫩度差,葉張薄,條粗松 ,一般較輕飄。 勻齊:指茶條粗細、長短、大小相近似的為勻齊,上、中、下三段茶相銜接的為勻稱,勻齊的茶精製率高。3、色澤
干茶色澤主要從色度和光澤度兩方面去看。色度即茶葉的顏色及其深淺程度,光澤度指茶葉接受外來光線後一部分光線被吸收,一部分光線被反射出來,形成茶葉的色面,色面的亮暗程度,即光澤度。茶類不同茶葉的色澤各有不同:紅毛茶以烏黑油潤為好,黑褐 、紅褐次之,棕紅的更次。綠毛茶以翠綠、深綠光潤為好,綠中帶黃、黃綠不勻較次,枯黃花雜者差。青茶中的名茶以青褐呈寶色較好,黃綠色不好,枯暗花雜者次之。黑毛茶以墨黑色為好,黃綠色或鐵板色都差。干茶的光澤度可以潤枯、鮮暗、勻雜等方面去評審。
潤枯:潤表示茶條似帶油光,色面反光強,油潤光滑。一般可反映鮮葉嫩而新鮮,加工及時合理,是品質好的標誌。枯是有色而無光澤或光澤差,表示鮮葉老或制工不當,茶葉品質差。劣變茶或陳茶色澤現枯暗。 鮮暗:鮮為色澤鮮艷、鮮活,給人以新鮮感,表示鮮葉嫩而新鮮,初制及時合理,是新茶所具有的色澤。暗表現茶色深又無光澤,一般鮮葉粗老,儲運不當,初制不當,茶葉陳化,紫芽種鮮葉製成綠茶色澤帶黑髮暗,過度深綠的鮮葉製成紅茶,色澤呈現青暗或烏暗。 勻雜:勻表示色調一致,給人以正常感。如色不一致,參差不齊,茶中多黃片、青條、 紅梗紅葉、焦片焦邊等為之雜,表示鮮葉老嫩不勻,初制不當,存放不當或過久。 審評色澤時,色度與光澤度應結合起來,如茶色符合規模,有光澤,潤帶油光,表示鮮葉嫩度好,制工及時合理,品質好。干茶色枯暗、花雜說明鮮葉老或老嫩不勻,儲運不當、初制不當等原因引起。高山茶色帶黃,光澤好,鮮 活,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深綠。4、凈度
指毛茶乾淨與夾雜程度,不含夾雜物的凈度好;反之則凈度差。茶中夾雜物有兩 類即茶類夾雜物與非茶類夾雜物。 茶類夾雜物:梗、籽、朴、片、末毛衣等。 非茶類夾雜物:采、制、存、運中混入的雜物如:雜草、樹葉、泥沙、石子、石灰、竹絲、 竹片、棕毛等。 毛茶有無夾雜物或夾雜物多少,直接影響茶葉品質的優次。無嚴格採摘制度,採摘無一定質量要求,老嫩不分,大小一把捋,往往是造成茶類夾雜物多的原因。非茶類夾雜物一般在採制過程中,因存放地點或制茶機具不凈而帶入。
(二)內質審評 內質審評湯色、香氣、滋味、葉底四項目,將杯中沖泡浸出的茶湯倒入審評碗,茶湯處理好後,可先嗅杯中香氣,後看碗中湯色(綠茶湯色易變,宜先看湯色後嗅香氣),再嘗滋味,最後察看葉底。1、湯色
指茶湯色澤,湯色審評要快,因為多酚類溶解在熱水中後與空氣接觸,很易氧化變色,使綠茶湯色變黃甚至變紅,青茶湯色變紅,紅茶湯色變暗,尤以綠茶變化更快,時間過久使湯色混濁而沉澱。故綠茶宜先看湯色,即使是其它茶類,在嗅香前宜先很快看一遍湯色,做到心中有數,並在嗅香時,把湯色結合起來看,尤其在嚴寒的冬天,可避免嗅了香氣 ,茶湯已冷或變色的缺點。 湯色審評主要從色度、亮度、混濁度三方面去評比。 色度:茶葉湯色除與茶樹品種、環境條件和鮮葉老嫩有關外,還與鮮葉加工方法不同有關,使各茶類具有不同顏色和湯色,而且由於加工技術上產生的問題會出現不正常的色。在評比湯色時,主要從正常色、劣變色和陳變色三方面去看。 正常色:指在正常加工條件下製成的茶,沖泡後呈現的湯色,亦即各茶類應有的湯色。如綠茶綠湯,綠中呈黃;紅茶紅湯,紅艷明亮;青茶湯色橙黃明亮;白茶湯黃淺而淡;黃茶黃湯;黑茶湯橙黃淺明等。 劣變色:由於鮮葉採運,攤放或初制不當等形成變質,湯色不正,如鮮葉處理不當,輕則湯黃,重則變紅。殺青不當有紅梗紅葉,湯色變深或帶紅。綠茶乾燥炒焦,湯黃濁。紅茶發酵過度湯深暗等。 陳變色:陳化是茶葉的特性之一,在通常條件下貯存,隨著時間延長而陳化程度加深。由於初制各工序不能持續,形成脫節,如殺青後不能及時揉捻,揉捻後不能及時乾燥,使新茶製成陳茶色,如綠茶的新茶湯色綠而鮮明;陳茶灰黃或灰暗。 亮度:指亮暗程度。亮指射入的光線,通過湯層,吸收的部分少而被反射出來的部分多 ,暗卻相反。凡茶湯亮度好的品質亦好,亮度差的品質亦次。茶湯能一眼見底為明亮,如綠茶看碗底反光強就明亮,紅茶還可看湯麵沿碗邊的金黃色的圈(稱「光圈」)的顏色和厚度,光圈的顏色正常,鮮明而寬的亮度好;光圈顏色不正且暗而窄的,亮度差品質變差。 混濁度:指清澈或混濁程度。清指湯色純凈透明,無混雜,一眼見底,清澈透明,濁與混或渾含義相同,指湯不清且糊塗,視線不易透過湯層,難見碗底,湯中有沉澱物或細小浮懸物。劣變或陳變產生的酸、餿、霉、陳的茶湯,混濁不清。但在渾湯中要區別下述二種情況,即「冷後渾」或稱「乳狀現象」,這是咖啡鹼和多酚類的絡合物,它溶於熱水,而不溶於冷水,冷後被析出,所以茶湯冷後所產生「冷後渾」是品質好的表現。還有一種現象就是鮮葉細嫩多茸毛,如高級碧螺春,茶湯中多茸毛,浮懸在湯層中,這也是品質好的表現。2、香氣
茶葉的香氣主要是鮮葉中所含有的芳香物質和兒茶素的變化而產生。芳香物質因茶樹品種、生產地理環境、肥培管理、季節、採摘標準不同而有差異,含量極微,目前已知鮮葉中有近50種芳香成分,這些成分在不同的初制技術中,它的變化也是極其複雜的。審評香氣主要比純異、高低和長短。 純異:純指某茶應有的香氣,異指茶香中夾雜其它氣味或稱不純。純正的香氣要區別三種類型:即茶類香、地域香和附加香氣。 茶類香:即某種茶類應有的香氣,如綠茶要清香;黃大茶要有鍋巴香;黑茶和小種紅茶要松煙香;青茶要帶花香;白茶要有毫香;紅茶要有糖香等。在茶類香中又要注意區別產地香和季節香,產地香即高山、低山、洲地之區別,一般高山茶香高於低山,在制工良好情況下帶有花香。季節香即不同季節香氣之區別,我國紅綠茶一般是春茶香高於夏秋茶,秋茶香氣又比夏茶好。 地域香:即地方特有的香氣,如炒青有花粉香、蘭花香等,紅茶有蜜糖香、桔糖香、果香和玫瑰香等地域性香氣。 附加香氣(外加的香氣):不但有茶葉本身香氣,而且外加某種有利於提高茶葉香氣的成分, 如加窨的花茶,有茉莉花、珠蘭花、玉蘭花、桂花、玫瑰花、梔梔花、木蘭花和玳玳花香等 。 異氣:指不純的氣味,輕的還能嗅到茶香,重則異氣為主。不純的能辨別屬某種氣味,就給予夾雜某種氣味的評語,如煙焦、酸餿、霉陳、魚腥、日晒、悶、青、葯、木、油氣等。 高低:香氣的高低可從以下六個字來區別;即濃、鮮、清、純、平、粗。 濃:香氣高,入鼻棄沛有活力,刺激性強。 鮮:如呼吸新鮮空氣,醒神爽快感。 清:清爽新鮮之感,其刺激性有中弱和感受快慢之分。 純:香氣一般,無異雜氣味,感覺純正。 平:香氣平,但無異雜氣味。 粗:感覺糙鼻,有時感到辛澀,都屬粗老氣。 長短:即持久程度,香氣純正以持久的好,在杯中從嗅香氣開始到冷還能嗅到為持久,為香氣長,反之則短。如氣味不純且長,愈長品質愈差。 香氣以高而長,鮮爽馥郁的好,高而短次之,低而粗又次之,凡有煙、焦、酸、餿、霉及其它的異氣的低劣。3、滋味
茶湯滋味與湯色、香氣密切相關,一般湯色深的,香氣高,味也厚;湯色淺的,香氣低,味也淡。審評滋味先要區別是否正常,正常的滋味區別其濃淡、強弱、鮮爽、醇和,不正常的區別其苦、澀、粗、異。 純正:品質正常的茶類應有的滋味。 濃淡:濃指浸出的內含物質豐富,湯中可溶性成分多,刺激性強,茶湯進口就感到,並富有收斂性。淡則相反,內含物少,淡薄缺味,但屬正常。 強弱:茶湯進口即感到苦澀且刺激性強,吐出茶湯短時間內味感增強。弱則相反,刺激性弱 ,吐出茶湯口中平淡謂之弱。紅碎茶滋味要濃、強、鮮的強就是這種感覺。 鮮與爽:鮮似食新鮮水果感覺爽快,爽指爽口。滋味與香氣聯繫在一起,在嘗味時可使香氣從鼻中衝出,感到清快爽適。 醇與和:醇表示茶味尚濃,回味也爽,但刺激性欠強。和表示茶味淡,物質不豐富,刺激性弱而正常可口。 不純正:表示滋味不正或變質有異味。 苦:苦味是茶湯滋味的特點,因此對苦的味道就不能一概而論,應加以區別:茶湯入口先微苦後回味很甜,這是好茶;先微苦後不苦也不甜者次之;先微苦後也苦又次之,先苦後更苦最差,後兩種味覺反映屬苦味。 澀:似食生柿,有麻嘴、緊舌之感,澀味輕重可從刺激的部位和範圍的大小來區別,澀味輕的在舌面兩側有感覺,重一點的整個舌面有麻木感。一般茶湯中澀味最重的也順口腔和舌面有反映,先有澀感後不澀的屬於茶湯滋味的特點,不屬於味澀,吐出茶湯仍有澀味的才屬澀味。 粗:粗老茶湯味在舌面感覺粗糙,以味苦為主的苦澀味,控制整個舌苔俗稱辣舌苔,可結合有無粗老氣來判斷。 異:屬不正常滋味,如酸、餿、霉、焦味等。4、葉底
干茶沖泡時吸水膨脹,芽葉攤展,葉質老嫩、色澤 、勻度和鮮葉加工合理與否,在葉底中暴露和揭曉,審評葉底主要看嫩度、色澤和勻度。 嫩度:以芽與嫩葉含量比例和葉質老嫩來衡量,芽以含量多、粗而長的好,細而短的差,但視品種和茶類要求不同,如碧螺春茶細嫩多芽,其芽細而短茸毛多,病芽駐芽不好。葉質老嫩可以從軟硬度和有無彈性來區別;手指壓葉底柔軟,放手後不鬆起的嫩度好;硬有彈性,放手後鬆起表示粗老。葉脈隆起觸手的老,不隆起平滑不觸手的嫩,葉肉厚軟為上,軟薄者次之,硬薄者又次之。 色澤:主要看色度和亮度,其含義與干茶色澤相同。綠茶葉底以嫩綠、黃綠、翠綠明亮者為優,深綠較差,暗綠帶青張或紅梗紅葉者次。靛青葉底為紫色芽葉製成,在綠茶中認為品質差。紅茶葉底以紅艷、紅亮為優,紅暗、青暗、烏暗花雜者差。 勻度:主要從老嫩、大小、厚薄、色澤和整碎去看,上述因子都較接近,一致勻稱為好,反之則差。勻度與採摘和初制技術有關,勻度是鑒定茶葉品質的輔助因子,而勻度好的不等於嫩度好,當然不勻的也不等於鮮葉老。如粗老鮮葉,制工好也能使葉底勻稱一致。再如鮮葉的總嫩度是好的,但由於採制上的問題,葉底勻度差也是可能的。 審評葉底時還要注意看葉張舒展情況是否摻雜等。在採制正常合理情況下,葉底與茶葉色、香、味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在評定毛茶品質優次上是一個重要手段。
推薦閱讀:
※哪些概念擾亂了銷售管理者的心智
※選擇烘培培訓,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現狀
※為什麼獸葯經銷商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參加大咖喬治·布迪(GeorgeBudiman)老師培訓, 設計師表示很燒腦
※服務|2018年口譯全年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