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石:我們有資格嘲笑阿Q么
毫無疑問,阿Q是中國文學史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經典的形象之一,90多年過去了,阿Q不僅沒有淹沒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反而越來越星光熠熠,魅力四射。
《阿Q正傳》最初以連載的形式發表於《晨報副刊·開心話》,署名「巴人」,隨著文字愈加沉重,主題愈加深刻,編者於是將其從輕鬆調侃的「開心話」欄目移出。魯迅創造這部小說的時候,或許沒有想到過他筆下的這個形象會穿越時空以至不朽吧。
《阿Q正傳》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廣泛的爭議。作者何方神聖?阿Q原型是誰?一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晨報》主筆蒲伯英原籍巴蜀,故被許多人疑為作者。其實,「巴人」並非巴蜀之人,乃從「下里巴人」而得,意在通俗。這是現代文學史上一段有趣的公案,直至周作人披露「著者巴人與魯迅本來是一個人」,眾人才恍然大悟。有人推斷「此乃蒲氏(即蒲伯英)諷刺胡適之作」,也有人覺得小說某情節與自己一段隱私暗合,以至內心「慄慄危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據說,當時教育部諸同事辦公時熱議阿Q,而魯迅只是在旁邊默然聽之,這個情景本身就夠幽默的了。
《阿Q正傳》當然不是輕鬆調侃之作,其鋒芒直觸病態社會的神經。小說才刊出一半,茅盾即斷言:阿Q實乃「中國人品性的結晶」,他就在芸芸眾生之中。評論界認為,與其說這是諷刺小說,不如說是「問題小說」,意在反映中國社會一系列重大問題。連魯迅的「宿敵」蘇雪林都由衷讚歎:「自新文學發生以來,像《阿Q正傳》魔力之大的,還找不出第二例,其打動人心、傾倒一世的力量,全在於影射中國民族普遍的劣根性,實包蘊一種嚴肅意義。」和魯迅打過多次筆墨官司的「正人君子」陳西瀅也不得不承認:「阿Q不但是一個典型,同時又是一個活潑的人,他大約可以同李逵、劉姥姥同垂不朽了。」法國大作家羅曼·羅蘭讀罷《阿Q正傳》法譯稿,即向巴黎《歐羅巴》雜誌大力推薦,稱其具有「一種了不起的幽默」。《阿Q正傳》被譯成了多種語言,在世界上廣為傳播,早已成為了世界文學殿堂的經典之作。
即便是這麼偉大的作品,從問世伊始直至今天,都沒有停止過被非議。有稱《阿Q正傳》「描寫雖佳,而結構極壞」的,有指斥作者觀察人生「帶點病態,實在的人生並非如此」的,更有激進者抨擊作品是「落伍的反動的文學」……然而,「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巍巍乎,魯迅還是魯迅;那些企圖和魯迅分庭抗禮抑或想壓魯迅一頭甚至想通過罵魯迅來揚名立萬者在哪裡?
讀阿Q,我們不應該只是訕笑,更不應該因為生活中找不到一個名叫阿Q的人就去指責甚至謾罵作者,我們應該做的是自省。阿Q「就在芸芸眾生之中」,你我他都可能是阿Q,甚至就是阿Q,至少,在我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阿Q的影子。想到這一層,我們還有資格嘲笑阿Q么?
今天先說這麼多。關於阿Q,我先前撰文說過(如《阿Q的革命》),今天又說了,以後還會繼續說。
0 列印文章 相關文章
- 無相關信息
推薦閱讀:
※12星座是誰的小幸運,我們都需要一個溫暖的愛人~~
※我們用的陰曆其實不是真正的陰曆!這個才是!
※印光大師提醒我們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李白?
※VR/AR的世界裡,我們該如何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