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六十年︱嚴曉星、六神磊磊:何謂「骨灰級金庸迷」

       【編者按】

       1924年3月10日的海寧,查良鏞出生。

       1955年2月8日的香港,《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的「天方夜譚」版開始連載,署名「金庸」。金庸「出生」。

       從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鏞。

       金庸和金庸武俠問世一甲子之際,澎湃新聞刊發一系列文章紀念。

       據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武俠夢。為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嚴曉星、六神磊磊這兩位金庸小說的「骨灰級粉絲」,請他們回憶自己閱讀金庸小說的經驗和感悟。

             

老師用金庸小說教我們寫作文

       嚴曉星,作家,編輯,著有《金庸識小錄》。該書以短小札記體的形式,挖掘小說文本背後的歷史、文化碎片,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       

       澎湃新聞: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讀金庸小說的?

       嚴曉星:小學,因為我是1975年生的,我上小學的時候,應該是三四年級開始讀的,大概就是1984年左右吧。但我讀全還是比較晚的,好像到了中學才讀全了。我記得那時候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那時候的實習老師來給我們上作文課,就講金庸小說。其實那時的實習老師,也就是20歲左右,他們也是接受金庸小說的主體讀者群。

       那時候金庸小說是熱得不得了,而且電視劇《射鵰英雄傳》也正在播放。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用《書劍恩仇錄》來講文章要有起伏,不能太平淡。他大概是講《書劍恩仇錄》的開頭,講陸菲青藏在一個清朝官員的家裡。他是一個反清復明的志士,但是他隱藏在清朝官員家裡,這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他雖然很普通,但是竟然能用針法把蚊子殺掉,這就有一種張力在裡面。過了不久,又有他的仇家來尋仇。就這麼一個開頭,老師就用它來講了文章怎麼樣才有懸念,怎樣一波三折等等。

       那個時候金庸小說的風靡程度是,基本上我這一代人的父親都在看金庸小說。我去同學家裡,他們的金庸小說都是用報紙包幾層,很珍貴的,大家都在看。而且當時83版《射鵰英雄傳》放的時候,街上的行人會明顯變少。

香港TVB83版《射鵰英雄傳》海報 

       澎湃新聞:您當時是上課的時候讀,躲在被窩裡讀,還是白天黑夜不停讀?

       嚴曉星:這個我印象倒不是太深刻,我讀的書比較多、比較雜,不光是讀金庸小說。躲在被窩裡讀的,也有可能是倪匡的小說,這是後來的事。金庸的小說可能也躲在被窩讀過,但並不是有一個固定的程式,就是斷斷續續地讀。因為那時候雖然大家都看金庸小說,但是你要借的話,大家都不願意借,都很寶貝一樣的。        

       澎湃新聞:最喜歡金庸哪部小說?為什麼?

       嚴曉星:我覺得金庸的小說總體水平都非常高,即使那些我們看來水平偏低的小說,其實水平還是很高的。如果問我最喜歡的和水平最高的,這可能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但在我這裡比較吻合。我覺得他寫得最好的、我最喜歡的是《鹿鼎記》《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我還比較喜歡一部相對短的《雪山飛狐》。

       我前兩天也在和我的朋友聊天,說其實我們回頭去看金庸的小說,隨著我們人生閱歷的豐富,從小說藝術來看,它當然是有很多問題的。但是即使它有那麼多問題,可它仍然那麼有魅力,那隻能說是魅力太大了。就好像一個男士他不是帥哥,但也特別能贏得女孩子歡心,那他的確太有魅力了。

       我覺得金庸小說最吸引我的可能有三個地方。第一個是它的人物形象特別鮮活,很多人物一想起來簡直太熟悉了,他的口吻,他的表情,他的習慣,他的愛好,他會怎麼樣去處理一個事情。這個人物形象太鮮活了,非常像我們生活中的人一樣。

       第二個是它裡面有一些人情世故,這個人情世故一下子就把它和其他很多小說拉開了距離,這也是金庸遠遠超出其他人的地方。金庸小說里有對人情世故的觀察、理解、體驗。

       第三個我補充的一點就是,他的小說裡面經常有比較詩性的片段,達到了那種詩的境界。比如說蝴蝶谷之會,在《倚天屠龍記》裡面,他這些片段真的是境界極高,放在任何一部名著裡面都不遜色。

       還有像蕭峰自殺的片段,我印象特別深的是,蕭峰自殺的時候,旁邊有很多人的議論。這個議論也有很多對人世的深刻理解,甚至有人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英雄都是很孤獨的,這種孤獨感寫得非常好,包括蕭峰在聚賢庄和他的好朋友們生死一戰等。金庸小說里有很多很多的片段,境界非常高,有詩的感覺。當然他還有很多問題,你怎麼說都可以,但是這三點已經很了不起了。        

       澎湃新聞:金庸小說中哪個人物塑造得最好?

       嚴曉星:我最喜歡的是黃藥師,因為黃藥師代表了一種個性解放,一種不同流俗,但是又有原則的精神。而且他的形象和才華,都是很讓人欽佩的。但是僅僅形象和才華還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他的一種人格精神——個性解放的精神。我曾經在《金庸識小錄》裡面談到,黃藥師這個形象可能和金庸自己的經歷是有關係的。金庸當時在左翼的陣營里可能受到的拘束太多,所以他通過黃藥師的形象來釋放自己的個性。

嚴曉星著《金庸識小錄》,中華書局2012年版。

       我的書裡面還寫道,金庸的一些經歷和他的很多角色都能對應上,他的感受寫在裡面。比如說令狐沖和蕭峰,被所謂的正義陣營驅逐出去的時候,那種孤獨感等等。

       武俠小說里怪力亂神特別多,金庸小說也存在這種情況。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藉助小說,普及一些中國古代的文史知識。雖然不能把它當作一個文史知識的範本來讀,但是金庸多少還是把他的一些雜七雜八寫在裡面,我覺得這也蠻好的。       

       澎湃新聞:多長時間沒有讀了?

       嚴曉星:最近讀的少了,每部小說肯定都讀過三遍以上,這是肯定的。但是哪一本多一點少一點,我自己也記不得了,因為要讀的書太多。我最近又新買了一套最新的修訂本,但是還沒看。

       金庸其實沒想到他會改變中國很多人的記憶,我們很多人都被他影響了。金庸他自己說過他覺得很多人跟著他一起胡思亂想很有意思。有人說金庸的作品在生前已經經典化,我覺得這話言之過早。因為經典化這個事情,不是誰說了算,也不是說靠炒作就能成功。但是不管怎麼樣,他能在生前看到他的作品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和塑造力,我覺得應該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每個人在世上,我開玩笑說就是在發功,是看環境影響你還是你影響環境。有的人對環境的影響超過環境對自己的影響,我想金庸就是這樣的人。    

收拾書櫃,最怕收拾到金庸    

       六神磊磊:原名王曉磊,專欄作家,「六神磊磊讀金庸」作者,用獨特的視角,幽默的風格,來解讀金庸小說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有趣細節。     

       澎湃新聞: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讀金庸小說的?

       六神磊磊:我應該不算早,是初中的時候。以前小時候也看過連環畫和電視劇,但真正把原著拿起來看,是初中。初中時的寒假,我還記得是在英語老師家補課,我看見同學拿著一本盜版的《神鵰俠侶》在看,我就借過來看了。很奇怪,第一本看的是《神鵰俠侶》,還是盜版,很不科學啊。        

       澎湃新聞:您當時是上課的時候讀,躲在被窩裡讀,還是白天黑夜不停讀?

       六神磊磊:我記得那時候有一陣看得特別勤,可能持續了有半年,一天到晚拿著書看。上課看被發現的概率比較大,好像沒有。但是下課在家,或者周末會看。我記得我在被窩裡面好像也有過,就是用手電筒的,但很快就被我媽發現了,沒有持續下去。我看得比較快,比如《連城訣》,一個晚上就看完了。有過這麼一段時間吧,是挺瘋狂的,後來就看得沒有這麼密,就是回爐嘛,拿回來重看,就好一點。        

       澎湃新聞:最喜歡金庸哪部小說?為什麼?

       六神磊磊:喜歡是這樣,有個過程。以前最喜歡《神鵰俠侶》,初中的時候,裡面情節比較曲折,比較有意思,主人公的性格比較外向,也比較激烈,比較極端。小時候叛逆,也覺得自己可以像主人公那樣,天不怕地不怕,到處闖禍,得罪人。後來慢慢就更喜歡《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內容更豐富一點吧。裡面的人物沒有像《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那樣非黑即白的,人物更複雜一點,書裡面可以咀嚼的東西更多一點。

       但是說最喜歡的也不好說,如果你問我是不是喜歡《笑傲江湖》超過《連城訣》,我也不捨得這麼說。金庸自己是在做很多嘗試,每一本都在做一些嘗試。但是按照他自己講,「長篇的比短篇的好一點,後期的比前期的好一點」,基本上我還是很認可他這個說法的。       

       澎湃新聞:金庸小說中哪個人物塑造得最好?

       六神磊磊:他人物就不好說,只能說這個人物後期的比前期的要好,只能這麼講。金庸有個特點,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還是因為他對每一個人物,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很下工夫。有些小人物可能比大人物還有戲份,還可愛,所以說喜歡哪個不好說。

       但是這樣,前期很多人物我都不太喜歡,從性格上,哪怕名字上、外號上,都很乾癟,就看得出來當時他寫書還沒有到很容易的境界。比如說袁士霄,外號就很乾巴,叫什麼「天池怪俠」,覺得意思不是很大。還比如說《碧血劍》裡面最牛的穆人清,外號叫「神劍仙猿」,給人感覺也比較干,形象不太豐滿,所以讀者印象也不太深。

       後期的人物就活得多,起名字他都隨意得多,更自如一點。金庸是這樣,有的時候他把一個人物寫活了,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可能附加了一些性格,一些象徵意義,或者是人物內心的一些心理活動,他自己都沒意識到,但我們讀的時候能夠感覺到。

       比如說慕容復,他有個特點,他交朋友只能下交,不能平交。他雖然也告訴自己,我有一個使命,我必須在江湖上多交朋友,他自己也在向這個方向努力。比如說有一大堆江湖上的「屌絲」,比較底層的江湖人,他就喜歡主動去下交,說我慕容氏為了大家,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辭啊,大家一起做兄弟啊,他經常有這種表示,願意下交。

       但一旦他碰上和他身份、能力同一個層次的人,他就搞不好關係。比如說他碰上虛竹、段譽、喬峰,他就搞不好關係,他就要和大家翻臉。他不能和人平交,所以他也沒有一個好朋友。他父親慕容博還有一個能力差不多的鳩摩智當朋友,而他沒有一個朋友,這是個挺有意思的人。總之,金庸小說中有意思的人還是蠻多的,我還說不上最喜歡誰。      

       澎湃新聞:讀過幾遍?多長時間沒有讀了?

       六神磊磊:還是讀過很多遍,比如你收拾書櫃,有個感覺,最怕就是收拾金庸,一收拾你就開始看,結果收拾工作就做不完了。看的遍數有的多有的少,比如說幾個長篇的就多一點,能讀十幾、二十次吧,而且有的時候是把你感興趣的部分拿出來讀。短篇讀的就少一點,有些也不是太熟,比如說我對《飛狐外傳》,裡面天下掌門人大會的情節就不是太熟。

       最近我還在看《連城訣》,應該是斷斷續續一直在看吧,每本小說看的次數不一樣,每一本小說里的情節,看的次數也不太一樣。比如《鹿鼎記》里有幾段,我就比較喜歡,經常會去翻開來看。例如說韋小寶在揚州,跟當地的官員有些互動,那一段我覺得挺有意思的,經常翻出來看。

       但是我其實覺得武俠這種東西,不該在一個人的閱讀量裡面占太大比重。雖然我讀金庸,但不代表推崇金庸,其實也就是借著金庸的體系來說一些事情。如果一個年輕人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武俠,那沒有問題。但如果武俠在他讀書的量裡面佔得太高,這就不太好,還是應該多讀一些其他的東西。

       
推薦閱讀:

林夕如夢
徐志摩是淫賊「雲中鶴」?扯淡!
獨孤九劍是獨孤求敗何時所創?
為什麼大小武對小龍女不感冒?
偉大的採花大盜,卑微的暗戀者

TAG:武俠 | 金庸 | 十年 | 骨灰 | 六神磊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