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術集萃(十三)

中國功夫實戰秘笈

腿落拳到 , 動側身變 , 三尖如一

敵若亂打;擊臍即解;敵若轉身;擊臀即破

強敵閃側;敵弱破中;陰陽八卦;攻防合一

沾連綿隨;觸著即打;連消帶打;力出氣推

出手螺旋;腰彈手收;直線攻擊;弧形格化

以斜擊正;欲退先打;著實發力;受擊彈抖

以凸擊凹以硬擊軟;連擊快攻;閃化即進

動先進身;腳手齊到;進則步低;退則步高

實戰腿法;全在連環;腿勁之秘;身腿合一

腿法快訣;對爭圓活;發力之秘;驚起四梢

與敵對訣;等閑視之;肘法之妙;得手即用

膝法之秘;捉敵撞膝;拳法之秘;捉敵撞膝

拳法之妙;單手連擊;身法之妙;活若龍蛇

先至之妙;意在敵有效擊打;以陽擊陰

快拳之秘;由後超前;由高打矮;多用勾劈

以弱勝強;靈活多變

1.實戰秘訣,腿落拳到

世界搏擊中除了「拳擊」以外無不強調拳腿及與全身的組合。在實戰中為什麼一般人只能一拳或一腳擊中敵人而無法連環擊中敵人呢?平時練習打擊拳靶、腿靶隨意擊中的連擊絕技為什麼在實戰中不能自如運用呢?其實是不明白:不管是沙袋也好還是拳腿靶也好,其實都為「死物」。跟人與人真實對搏是絕對不同的,本句秘訣的毫思即:實戰中在腿法擊中敵人後腿落地的同時,拳法亦必須同時擊中敵人,平時練習時時注意這一點點的時間差,自然能在實戰中產生「拳到腿也到」的連擊威力。

2.動則身變,三尖如一

本句是指一出手即必須變換身形方位,須知你打人時也是被人打的時候,那麼移形換位即避開敵人對自己攻擊。三尖如一指的手尖、腳尖、鼻尖必須在同一垂直線上步沉穩,護自身之要害(亦即守中之體現),很多人在技擊時腳步虛浮,攻防脫節,顧此失彼,即未韻三尖之妙。

3.敵若亂打,擊臍即解

原未練過武術的人出手必手腳齊出,此對一般武術好手確實難以防守,故武林中有「亂拳打死師傅」之說,本人對此研究多年,終悟此招即見敵打之敵,對準他的臍中部射踢即可,往往一擊如泄氣之球,當場癱倒,此即亂打者空當也。

4.敵若轉身,擊臀即破

敵轉身必用鞭拳或後掃腿之類技法,那麼見敵一轉身即照對方臀部踢擊,擊中則敵手任何技法皆無法使出來,此亦吾悟之又一妙法也。

5.強敵閃側,敵弱破中

假如敵方不論是身高或力量技術高於我方時,必須採取閃走兩邊的打法。假如敵弱於我,則可毫無顧忌地向他的中線打擊(即弱點要害)。內家為什麼講究守中用中呢?因為實戰中對方如攻擊我方時必須通過中線,如你把手伸出順自己的中線而指向對方中線,對方只要出手就肯定會碰到你的手,真正的實戰高手在雙方雙手一碰即可分出高下——即不招架只是一下!

6.陰陽八卦,攻防合一

此乃指本人獨傳兩種攻防手法,練至純熟則勢若天羅地網,無物能進,無處可逃,攻防合一,一化即進,或攻防同機,誠至妙之技也,也是武學高級秘技控法之入門也。

7.沾連綿隨,觸著即打

內家獨有技法,運用粘連技法,敵入我牽引順勢四兩撥千斤,敵若退走我緊跟即進順勁發力擊人丈外,即你要入我讓入,你要退我跟你退,順勢打擊之。

8.連消帶打,力出氣摧

連消帶打也是攻防同機之又一說法,此指單手攻防兼施方法。力出氣摧指發力擊敵時以聲助氣以氣促力增加打擊力量。

9.出手螺旋,腰彈手收

拳指之法必須旋轉出來方有鑽入穿透之勁,才有一擊必殺之效。手的回收不是手往回抽,而是通過腰的彈性收發,此即可減輕體能之肖耗,為連擊創造更佳條件。

10.直線攻擊,弧形格化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攻擊之手法越短越直則速度越快,而格化之法運用圓弧不但省力更能連續不間斷攻防閃化。

11.以斜擊正,欲退先打

以斜擊正則以最小的打擊力量達到最大打擊效果,也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壯的不二法門。欲退先打則指對敵時正被敵過早察覺我之意圖,而令敵於意料之外無機可乘,此與欲左行先右,鵒上先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12.著實發力,受擊彈抖

拳家有云:「出手軟如綿,著實硬似鐵」,或「如綿裹鐵」之語皆指以柔惑敵著實則剛發,一擊必殺不給敵有可乘之機。受擊彈抖乃指交手中如無法避開敵之攻擊,必須硬接時,不能站立不動死接硬抗或忍氣吞聲用硬氣功之抗打方法,而應向前向下彈抖鏟去部分之力使對方不能全力擊潰我,而我則尋機反擊。此句實講攻防之道也。

13.以凸擊凹,以硬擊軟

人體原凹下的地方即要害,必須重點防護。太陽穴、耳根、眼睛、鼻、心窩、肚臍、天宗、軟肋……無不是凹陷之處,你不必刻意去體認什麼,在生死存亡之機,以你凸出之部:如拳、膝、指去全力攻擊對手任一凹陷之處即可!

14.連擊快攻,閃化即進

本人認為真實的實戰,一般人很難達到一擊必殺的功力,高手則另當別論。那麼即必須以快速連擊技法彌補功力的不足,不給對手以喘息之機。尤其是單手的連擊更加重要。閃化即進即閃不要一味地閃,稍微閃開即必須進身進入我方攻擊範圍,方才不會錯失戰機。

15.動先進身,腳手齊到

實戰功夫不同於散打擂台競技,實戰講究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最短的時間解決對方;而散打只是為了得分奪冠,打完即走,不會靠近敵手。實戰必須先進身逼敵手腳無法發揮,我則放以任何之法速戰速決。實戰不進身則勢必造成身手脫節,無法給對手施以重創。

16.進則步低,退則步高

進身步須低則步穩身沉,發力渾厚;退則步高,則靈活輕捷,便以閃化即進。

17.腳法實戰,全在連環

武諺云:若用腿打人必須腿連環。腿功雖然力大但也有「抬腿半邊空」之險,再加上腿不如手靈活,故更加強調連擊以求一舉摧垮敵人。

18.腿勁之秘,身腿合一

沙袋踢爛再多,不追求身腿合一則有勁無處使,故用腿法時,身與腿必須在一直線上,發力一致方有勁,常見有力夫者不見有其速度、力度,而擊中敵時往往應聲即倒也。如初學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踢在人身上實如隔靴搔癢,根本無殺傷力,即未韻此之妙訣也。

19.腿法快訣,對爭圓活

若要腿法必須腿與身手對爭,如拉弓箭之狀,各部必須協調統一圓活。20.發力之秘,驚起四梢

真正的發力則一身無一處不參與運動,請參看先人謂之發力狀態:「如忽然間火星煬膚之狀」,即驚起四梢之體現。

21.與敵對決,等閑視之

與任何人切磋應心理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即有必勝的意念與絕對優勢的打擊技法。

22.肘法之秘,拳肘合拍

膝技高手往往是擒住敵手之軀拉撞向你上頂之膝,一抬即分高下。

24.拳法之妙,單手連擊

一個綜合素質尤其是柔韌素質不是很好的人,不能拳腿配合,即應重點學習單手連擊,彌補不足,在實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25.身法之妙,活若龍蛇

實戰中身體不能靜止不動,必須左旋右縮,靈活伸展,即可避開敵之重擊,又能快速靈活擊敵。

26.先至之妙,意在敵先

要想後發先至,必要有先至之意念,敵微動己已至則為意在敵先,即每一招法則必須有緊逼危機感,方有「速度」的進步!

27.有效擊打,以陽擊陰

凡人體之陰面,一受打擊則其痛楚不堪,較打擊陽面不止數倍。何謂陰面乃人之肢體閃側或不見陽光之處即是。

28.快拳之秘,由後超前

欲想成「閃電」快拳手,必須記住一句話——「前手快,後手要更快」,即前手快速發出,後人以更快的速度追趕前手爭取比前手更快到達,如此之拳連擊練久自成閃電神拳。

29.以高打矮,多用勾劈

敵人比我矮或潛伏進身時,應多用劈拳或勾拳往往可以一擊必殺,而成為制敵之法寶。

30.以弱勝強,靈活多變

若對付身高力大之敵,千萬不能憑蠻力硬拼,應運用本校獨傳的實戰身法配合三角步或換步,結合擺拳、平拳擊打敵之要害方能立於不敗之地。____梁志禮

劉派八卦掌八樁法

八樁是劉派八卦掌之入門功法,主要培養人體外在的協調擰轉之能,撐筋拔骨之功,內在的鼓盪圓滾之勁,周天橫行之功。

一、夾(夾馬樁)

兩腳分跨,略比肩寬,約三腳掌距離,膝內扣的同時,屈膝下蹲成夾馬步,雙臂平抬於胸,前伸成掌心斜相對,如托球狀,四指自然分開,虎口圓撐,肘尖下垂,含胸圓背,臀部內斂,目視前方(如圖1、2)。

要點:腳趾抓地,膝扣腿夾,腹提襠沉,臀斂背圓,松肩墜肘,頭頂項正。

功用:主要練全身的整勁,培育丹田內功,為摩動內五行打下堅實基礎;強身健體,祛病養生。

二、推(推山樁)

(1)下肢動作同上之夾馬樁,左手平置胸前,與膻中穴平,掌心向下,右手放于丹田處,掌心向上與左掌心相對成一抱圓狀(圖3)。

(2)下肢動作同上,以腰為軸,向左旋轉,雙掌同時外翻外推(圖4)。

註:以左式為例,右式相同,唯方向反之。左右循環,各作36次。

要點:腰部放鬆旋轉,眼隨手轉,手要滾翻,腰要擰。

功用:主要練腰力與掌的側推力。

三、纏(纏身樁)

(1)下肢動作同上,雙手各向左右平伸如托天狀(圖5),然後左手下移,置於腹上,掌心朝上,掌尺側沿對肚臍處(圖6)。

(2)下肢動作同上,腰向左旋轉,左手從臍處沿帶脈摩動至背後,手背貼命門穴處,右手同時向左上穿托(圖7)。

註:以左式為例,右式相同,唯方向反之。左右循環各作36次。

要點:腰部放鬆旋轉,以腰帶手,以意運氣。

功用:主要練腰力,打通帶脈。

四、擰(擰穿樁)

(1)兩腿直立,與肩稍寬,然後微屈下蹲成夾馬樁式,兩手左右分開平托,高與肩齊,掌心向上,如托天狀(圖8)。

(2)以左腳尖為軸,內旋擰轉左胯,旋腰;同時,左手曲屈成馬頭掌置於肩窩處(圖9)。

(3)以左腳尖為軸向外旋展的同時,左手從腋下向左前擰穿,右手屈置於肩窩前,做下式(圖10)。

註:以左式為例,右式相同,唯方向反之。芹右循環各作36次(圖11、12)。

要點:轉腳擰胯旋腰要一氣呵成,不要停滯。 功用:練習全身的滾鑽爭裹之力。

五、掖(下掖樁)

(1)右腿屈,左腿伸直成左仆步,左掌掌心向上置於下頜處。右掌伸直,掌心向上(圖13)。

(2)接上勢,身體向左前方遊動成左弓步的同時,左掌向左前伸直掖出(圖14)。

註:以左式為例,右式相同,唯方向反之,左右循環各作36次(圖15、16)。

要點:以腰胯帶動手掖出,全身要協調。

功用:有打開髖關節,增加髖關節的靈活性和全身的協調性,以及手的掖穿力。

六、拍(雙拍樁)

(1)兩腿直立分跨,比肩稍寬,微屈下蹲成夾馬樁式,兩手左右分開平托,高與肩齊,掌心向上,如托天狀(圖17)。

(2)左手從右腋下穿出呈雙手交叉狀(圖18)。同時;向右擰身,雙掌成外推狀(圖19)。

(3)突然向左轉身,雙掌向左拍出(圖20)。

註:以左式為例,右式相同,唯方向反之。左右循環各作36次。

要點:一定要以身帶掌,發力要猛、快。

功用:練習雙掌的橫拍發力。

七、翻(翻身樁)

左腿在前,右腿在後彎曲成虛步,左掌置於腰間,掌心向上,右掌按於左膝前(圖21、22)。起身,左掌從右掌下推出(圖23)。左腳內扣,右腳外擺;同時,右手從頭上蓋過,下按在右膝前,右手置於腰間(圖24、25)。

註:如此左右循環各作36次。

要點:翻身時以腰的擰旋起落來帶動手的穿按,要整體。

功用:主練腰身的擰翻,有開通肝經,理氣的作用。

八、提(提筋樁)

右腳直立,左腳抬起,腳跟與膝同高,左掌前穿,右掌護於胯前(圖26、27)。

註:以左式為例,右式相同,唯方向反之(圖28、29、30)。

要點:腳趾扣地,上提之腳盡量上鉤,丹田抱氣,全身合勁。

功用:激發足少陰經脈,使腎精得固,從而充養全身經脈。

尚氏形意拳捲簾樁的練法

尚氏形意拳的「捲簾樁」(乾坤樁、珍珠倒捲簾樁),是在「三體樁」的基礎上專門練「通氣之法」的。內家拳講練氣,是為了培養內功、內力,達到渾然一體、按動作的需求傳導於外,變勁發出。拳譜中明載:「督在後背任在前,練氣首要通六關。莫怪經穴視不見,恰似珍珠倒捲簾。」形意拳的練氣與專門修練氣功不同。練氣功者是以「靜」為主;練形意(內家拳)是以「動」、「動靜相輔」為主。正如拳經所云:「養靈根(丹田)而靜心者為修道,養靈根而動心者敵將也」。形意拳是武術,是為了「敵將」,既要心動,又要有「靜修」。所謂心動,就是在大腦的作用下,將氣通至周身及四肢;就是將內力輸送到動作和擊法需要的部位(渾身上下十五處打法)。氣是內功的組成部分之一,不明白它、不會練它、不會用它,就等於不會練內家拳,更談不到會練形意了!有的人說樁太複雜,就是練體操時間長了也會如何如何……,真是可笑至極!形意拳能在國家確定的拳種中名列第一,居「四大名拳」之首,是因為它的拳理科學、先輩們在數百年習練和體用及實戰中不斷探索悟化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涉及到「生理學」、「中醫學」、「經絡學」、「人體力學」和哲學等學科範畤的,獨具風格特點和深邃內涵的拳種,豈是一練就會、練多年就能臻於上乘?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神秘的了不得!只要弄明白了理論去練,在練中去檢驗理論,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收益。

具體練法:

(1)立正姿勢站穩(同三體樁)。(圖3-25)

(2)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兩腳與兩肩同寬。(圖3-26)

(3)兩手大拇指向後移,指尖用力頂按「環跳穴「,兩手掌向外展,掌心向後上方。(圖3-27)

(4)兩小臂向後背背手,兩掌上下相交、右掌背壓在左掌心上;(圖3-28)左手握住右手,左手大拇指尖按在右手的無名指根的「亥穴」上,右手大姆指尖按在右手小姆指根的「子穴」上;兩手大拇指的第一關節相對貼緊在一起;指尖掐在「子穴」、「亥穴」上時,要有刺痛感,兩大拇指關節相頂時皆有痛感。左手背的「外勞宮穴」貼對「命門穴」上。(圖3-29)

(5)身體下蹲,腰向前彎(哈腰)成90度,頭向上揚,「印堂穴」正對前方。(圖3-30)

(6)吸氣與擤(醒)氣。用鼻子將外氣吸進(印堂、百會穴,渾身汗毛孔均有向里吸的意思),到「膻中穴」稍事停頓後,下引沉至下丹田,使腹部自然鼓起。而後將腹部向里(後)壓,「膻中穴」閉鎖,防止氣往上返;也就是由肚臍向後背的「命門穴 」壓縮,使氣通過「會陰穴」、「穀道穴」,由任脈之端接入督脈之始(長強穴)。此時最易出現虛恭(排氣),必須提吸、閉鎖「穀道穴」,不使真氣泄掉;然後引真氣(罡氣。其形成方法已在「三體樁」中談及)沿督脈的「命門、夾脊、玉枕」穴上行,此時後背有明顯的動感和溫熱(或微涼)感,似瀰漫狀、微間歇狀上行,唯脊椎中線和兩側各有兩條線感覺十分明顯。這一現象和功用,謂之「珍珠倒捲簾」。(圖3-31)

(7)以脊椎為主線的上行之氣達到頸椎第七節後稍停,身體突然下墜(下墜一寸左右)、渾身一哆嗦(一抖),將氣通過雙耳道由鼻子猛向下45度擤出、向下猛砸下去!將氣乾乾淨淨、痛痛快快地擤出(就象擤鼻涕一樣)。此時濁氣全出,一股清氣補還於上丹田(泥丸宮),頭為之一震,有一種突然空明、漲大之感,雙眼一亮、雙眉一揚。爾後再由上述(6)的方法吸氣再擤出,周而復始來練。由於氣的上衝力大,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酌定擤氣的力度和練的次數。這正是:「徹開二六連環鎖,一點毫光吊在眉」。

(8)收式。按動作程序相反還原,動作要緩慢。(圖3-31、32、33、34、35、36)

弄不懂通氣之法就難以培養內功、內力,就難以做到「氣與力合」;只有把氣道通好,再練解決合氣之法的「五五樁」(天王托塔樁),才能氣沛周身、內力充盈,渾然一體,成為形意拳。練氣並不難,只是:「順則人,逆則仙,只在體中顛倒顛。」

少林虎燕拳之掛腿崩面捌纏旋風腳

少林武術隨著各地武師「闖關東」傳入東北邊陲佳木斯,並由當地武師發揚光大,廣泛傳播。由於受東北人性格和地域拳風的影響,再加上佳木斯歷代武術傳

人對少林拳術實用技法的取捨和更新,佳木斯的少林拳術風格更加豪爽、剛猛、直接、實用。

佳木斯傳習的少林武功主要包括虎燕拳術、奔打拳術、劈砸拳術和一路至六路拳術及器械套路。演練時,行勢走架講究腰腿功夫,內外兼修。其拳術功法合理,架勢端正,舒展開闊,圓和自然,神形兼備,動靜分明,夭矯活潑,快慢相間。其技法樸實無華,沒有花架,踢、打、摔、拿、叼、抓、鎖、扣,講究實功,一招一勢非打即防,攻防兼備,以攻為主,術法多變,隨心所欲,順其自然;閃轉騰挪,進退自如,躥蹦跳躍,迅速連環,即化即打,技擊性強,有利於合戰與近身搏擊。

【上勢動作:封手】

1.單操技法

(1)兩腿並步站立,挺胸抬頭;兩臂下垂於身體兩側,兩掌併攏貼靠於兩大腿外側,掌心均向內;目平視前方(圖1)。

(2)兩掌變柳葉掌屈肘上提在胸前交叉,掌心均向後,左掌在內,右掌在外;目隨兩掌(圖2)。

(3)兩小臂內旋使兩掌同時外翻並左右分展;目視右掌(圖3)。

(4)兩掌下落抓握變拳,小臂外旋屈肘收抱於兩腰側,拳心均向上;同時,頭向左甩,目向左前方平視(圖4)。

2.實用制敵

(1)乙出拳或掌向我上盤進攻。我則兩手上提左右分展,用力封撥乙上盤攻勢手,護住上體;目視乙攻勢手。

(2)乙出拳或掌攻擊我中盤要害空位。我則抱拳屈肘下壓乙中盤攻勢手;目視乙攻勢手。

3.要點說明

並步站立時,頭要端正,下頦內收,牙齒緊扣,舌抵上齶,自然閉唇;挺胸、松肩、直腰、收腹、精神貫注、呼吸自然、神態安靜。要有利於體現起勢行拳的精氣神和自我調節。

環臂抱拳要圓活、舒展,連貫完成;兩掌左右分展時,肩關節要盡量放鬆伸展,兩掌要有明顯的外翻動作,環臂過程中目隨視右掌。

一、掛腿登山步沖拳

1.單操技法

(1)左腳尖稍外展,上體左轉約45°,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在身前提起,腳尖內扣下垂於左大腿前,腳面綳平。同時,右拳變柳葉掌小臂內旋,以掌背向下、向左抄掛至右膝前外側,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上體略前傾。目視右掌(圖5)。

(2)右腳向左前方落步,右膝略屈,腳尖外展;左腿蹬伸,上體左轉約45°,身體重心隨之前移。同時,右掌上抄前伸至胸前變八字掌,立掌向右上方弧形撥掌,指高與眉齊。目隨視右掌(圖6)。

(3)右手抓握變拳,小臂外旋擰拉成仰拳收抱於右腰側,拳面向前。同時,身體前移,左腳弧形向左前上步,膝略屈;左拳隨身體重心前移之勢向前衝出,將至擊點時,小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抖腕猛力前擊,拳面向前,高與肩平;拳至擊點的瞬間,左腳即踏實,左腿蹲平,右腿蹬直,兩腳前後蹬撐成左登山步。目視左拳(圖7)。

2.實用制敵

(1)乙進身出腿攻擊我中下盤空位。我即撤身提腿避讓乙攻勢腿,護住襠腹要位;同時,速出右手抄掛乙攻勢腿;目視乙攻勢腿(圖8)。

(2)我若抄掛住乙攻勢腿,則用力向上抄舉;同時,進身上步,用腳別住乙支撐腿,速出左拳猛擊乙胸部或面部空位,制乙後倒。若乙收腿出掌攻擊我中上盤;我右手則隨抄掛之勢上撥乙攻勢手臂,右腿同時前落逼近乙;目視乙攻勢腿或手(圖9)。

(3)我右掌撥乙左小臂後,即擄抓乙腕部,猛力外旋擰拉控制乙攻勢手臂,迫使乙上體側傾而處於被動之勢;同時,進身逼近乙,速出左拳攻擊乙胸部或面部空位。乙則會撤步避開我攻勢手,速起右手磕擋我左拳臂;我目視乙攻防手(圖10)。

3.要點說明

上述分解動作要上下協調,連貫完成。

掛腿時,右大腿要盡量高提,腳尖垂扣護住襠腹;右掌抄掛發力要深沉,力點集中在掌及小臂背側。

進步撥掌發力要深沉,力點集中在掌外側;撥掌後要用力抓擰,邊擰拉邊進步,進步要輕靈敏捷。

左拳出擊時,手臂肌肉和肩關節要盡量放鬆,要充分利用蹬地的反作用力、身體重心前移的慣性和身腰臂拳略抖動的內在作用力前擊,將至擊點時,手臂肌肉突然緊張,拳要握緊,使出拳運力飽滿,擊打發力猛烈,具有瞬間衝擊力,力點集中在拳面。

二、叼腕登山步沖拳

1.單操技法

(1)左腳蹬地收提。同時,左拳變八字掌先內收再立掌上挑,掌心由內外翻,以肘為軸,弧形向左立掌外撥,掌指向上;左腳隨之前落,腳尖稍外展。目隨左掌(圖11)。

(2)左手叼抓變拳,拳心斜向外,小臂外旋翻腕擰拉成仰拳收抱於左腰側,拳面向前。同時,身體前移,右腳向前上步;右拳隨身體重心前移之勢向前衝出,將至擊點時,小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抖腕猛力前擊,拳面向前,高與肩平;拳至擊點的瞬間,右腳即踏實,右腿蹲平,左腿蹬直,兩腳前後蹬撐成右登山步。眼看右拳(圖12)。

2.實用制敵

(1)如果乙磕開我左拳後,右掌隨勢向前推擊我面部,同時速起左寸腿踢擊我前腿脛骨,我則左腳蹬地後提避開乙左寸腿,同時,左拳變掌翻腕上挑乙右掌臂,目視乙攻勢手(圖13)。

(2)我左掌挑乙右腕臂後,即順勢抓擄乙攻勢手腕,猛力外旋擰拉控制乙手臂,迫使乙上體前傾而處於被動之勢;同時,左腳落步,右腳迅速上步,右拳隨身體重心前移之勢猛力攻擊乙胸部或頭部空位。乙則會左腿撤步回收,身形後移避讓我攻勢;同時,以兩掌臂用力夾挫我攻勢手臂;我目視乙攻防手(圖14)。

3.要點說明

上述分解動作要上下相合,連貫完成。叼腕時,挑掌、抓握、翻腕、外旋擰拉要迅猛有力,進身上步要輕靈敏捷;右拳出擊時,肩關節和手臂肌肉要盡量放鬆,要利用左腳蹬地的反作用力,身體重心前移的慣性和身腰臂拳略抖動的內在作用力前擊;將至擊點時,手臂肌肉突然緊張,拳要握緊,使出拳運力飽滿,擊打發力猛烈,力點集中在拳面。

三、右反臂上崩捶

1.單操技法

承上動作;右登山步不變,右拳成俯拳以肘為軸向下、向內弧形抄臂,至胸前時小臂外旋向右前上方猛力反臂崩出,拳心斜向後,拳眼向外,高與目平;目隨視右拳(圖15)。

2.實用制敵

我在乙使用夾挫手時,右拳順勢屈肘內收,使乙夾挫落空,再迅猛發力反臂上崩攻擊乙面部空位。乙夾挫落空,則會兩小臂交叉用力上架我右崩拳;我目視乙攻防手(圖16)。

3.要點說明

反臂上崩拳時,拳臂要盡量放鬆。上崩拳時,肩略順於手臂,膀向前送勁,身腰略抖動助增發力,將至崩擊點時,手臂肌肉突然緊張,拳要握緊,使起拳運力柔順,崩打發力剛猛,具有彈性力,力點集中在拳背。

四、剪腕騎馬步雙挒手

1.單操技法

(1)承上動作;右登山步不變,左拳變柳葉掌,小臂內旋成俯掌從腰側經肋前向右腋下方穿出,掌背緊貼右臂背側用力向前上方推剪,掌外側向前,掌指向右,高與肩平;同時,右拳用力後抽,仰拳收抱於右腰側,拳面向前;目隨左掌(圖17)。

(2)上動不停;身體左轉約90°;左掌變八字掌立掌向左上方叼抓變拳,小臂外旋翻腕擰拉,用力向左橫挒,停於左腰側,右拳同時變八字掌右伸,臂將伸直時抓握變拳,小臂內旋與左手一齊向左用力橫挒,停於腹前;兩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和腳尖在同一方向,腳趾抓地用力外撐成騎馬步;目隨右掌(圖18)。

2.實用制敵

(1)當乙叉掌上架合抓我右上崩拳時,我即用左橫掌沿右臂背側用力推剪乙手臂;同時,右拳用力後抽,破乙夾架之招勢。若乙發覺處於不利之勢,則會速撤步移身脫離我攻擊距離;我目視乙攻防手(圖19)。

(2)我推剪開乙手臂後,左手隨即翻掌抓擄乙腕臂,小臂外旋用力擰拉;右拳變掌抓住乙左肘部,隨即左轉身下沉成騎馬步,兩手隨勢向左橫擄乙左腕肘關節,迫使乙身體重心前傾而失去平衡,致其倒地。若乙左肘臂被我擰挒,必將護痛而傾倒,以右手扶地支撐身體;我目視乙左手臂(圖20)。

3.要點說明

上述分解動作要連貫迅速,上下協調。推手與後抽拳,叼腕橫挒手與左轉騎馬步要同時完成。推剪手時,要以左掌小指一側為力點,緊貼右臂背側前推,右拳要同時用力後抽;要充分利用反向合力增大推剪效果;兩手抓握後要利用轉身和下沉騎馬步之勢猛力向左擰,發力要猛烈深沉,力點集中在雙手。

五、側踹腿雙沖拳

1.單操技法

承上動作;身體立起,左腳踏實,右腿屈膝在身側提起,腳尖回勾內扣,隨起身之勢挺膝向右前方猛力踹出,腳外側向上,高與腰平;同時,上體右轉約45°,兩拳向右前上方衝出,將至擊點時,迅速抖腕成立拳猛力前擊,拳面向前,高與目平;目視兩拳之間(圖21)。

2.實用制敵

如果乙用力掙脫被擰之手臂,我即隨之身體移升,速出右腿猛力踹擊乙腰腹部;同時,以雙拳迅猛攻擊乙面部,使乙顧此失彼,在我拳腳攻擊力和自身後掙力的合力作用下仰身跌出;目視乙中上盤(圖22)。

3.要點說明

踹腿和沖拳要上下協調,同時完成。側踹腿時,左腿要直立撐穩,右腿要先屈膝側提,腳尖勾扣,腿和腳部肌肉要盡量放鬆,再利用身體重心移升之勢,猛力挺膝踹伸;將至踹擊點時,腿和腳部肌肉突然緊張,身腰臂拳略抖動助增發力,使起腿出拳運力充沛,下踹上打發力猛烈;力點集中在右腳跟或右腳掌外側。

六、落步騎馬下砸膝

1.單操技法

承上動作;右腳至踹擊點後,迅速收回,在身體右側落步,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左拳臂外旋成仰拳回收,經腹前時,變成仰掌右伸至右膝前上側,掌指向右,上身同時左轉約45°,右拳隨身體左轉下沉之勢掄臂下砸,將至右膝時,拳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或立拳猛力砸在左掌心上;拳至砸擊點的瞬間,兩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和腳尖在同一方向,腳趾抓地用力外撐成騎馬步;右拳砸響後停於右膝外側,拳心向下或向內,頭部稍左傾,左掌及小臂同時內旋成立掌弧形推舉置於右腿前,掌心向右,掌指高與大腿平;眼看右拳(圖23)。

2.實用制敵

(1)如果乙速起左肘臂架撥我攻勢腿,右腳同時向後落步,身形後移下沉欲穩住守勢,我則右腿迅速前落低住乙前鋒腿,身體隨之下沉成騎馬步,同時,左手仰掌護住襠腹要位,速用右拳猛力下砸乙中上盤空位或膝關節要位,致乙後倒;目視乙中上盤(圖24)。

(2)若我右腳下落時,乙已經乘機出腿攻擊我襠腹或右膝要位,我則招勢不變,速用左手撈托乙攻勢腳,同時,右拳迅猛下砸乙踝關節,頭部隨之左閃防備乙上盤攻勢;目視乙攻勢腿。

3.要點說明

右腿回收要快,落步要輕捷,定勢要沉穩。下砸拳時,肩關節和手臂肌肉要盡量放鬆,將至砸擊點時,拳臂肌肉突然緊張,握拳要緊,充分利用轉體和沉身下蹲之勢振臂猛砸,使掄拳運力柔順充沛,砸擊發力猛烈深沉,力點集中在拳心或拳外側;砸拳和騎馬步要上下協調,同時完成,頭部要稍左閃。

七、叼腕纏臂沖拳

1.單操技法

(1)承上動作;騎馬步不變,上體右轉約45°;同時,右拳變八字掌,屈肘平臂架起,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高與胸平,左掌同時變八字掌,向左、向下按壓於右腕背側擊響,掌心向下,掌指向右;眼看左掌(圖25)。

(2)上動不停;上身繼續右轉約90°,右腿同時蹲平,左腿蹬直,兩腳前後蹬撐成右登山步;同時,右掌立掌用力上挑,由內外翻,以肘為軸弧形向右叼抓變拳,隨轉身之勢小臂外旋用力擰拉成仰拳收抱於右腰側,拳向面前,左掌緊按握於右腕里側;目隨右手(圖26)。

(3)上動不停;右拳從腰側向前衝出,將至擊點時,小臂迅速擰腕內旋成俯拳抖腕猛力前擊,拳向面前,高與肩平;同時,左掌成柳葉掌立舉於右肩前,掌心向右,掌指高與鼻齊;眼看右拳(圖27)。

2.實用制敵

(1)如果乙左腿後撤避開我右下砸拳,右拳同時攻擊我中上盤空位,我則騎馬步不變,速起右掌臂上架乙攻勢手,左掌同時下按夾住乙右拳;目視乙攻勢手(圖28)。

(2)我架壓住乙右拳後,上體即右轉成右登山步;同時,右小臂外旋猛力擰拉乙攻勢手臂,使乙身體重心前傾而失去平衡,致其倒地;目視乙右手臂 (圖29)。

(3)若乙上體前俯以左掌撐地,迅速向後掙脫,我則隨勢速出右拳攻擊乙胸部或面部空位,同時,左手成側立掌防護住下頦要位。若丙乘機向我身後逼近,出左拳攻擊我上盤,我則目視乙中上盤,餘光視丙攻防動向(圖30)。

3.要點說明

八、趕步後支掌

1.單操技法

承上動作;左腳向前方跨進上步,身體前移,左腿略屈,腳尖外展,右腳在左腳跨步時略屈膝,腳前掌撐地,腳跟翹起,兩大腿貼緊成左趕步;同時,上體左轉約90°,右掌變柳葉掌,隨上步轉體之勢與左手柳葉掌一起向後用力推支,左臂伸直平舉,掌外側向左,掌指高與眉齊,右臂屈肘立舉,右掌置於左肩前,掌外側向左,掌指高與鼻齊;眼看左掌(圖31)。

2.實用制敵

當乙被擊,以雙手護痛,身形後退,丙已經攻至我身體後側時,我則左腳迅速向前趕步避讓丙攻勢,同時,上體左轉,速出雙掌用力後推,右掌立掌護住下頦,左掌猛力推擊丙面部要害空位;目視丙攻勢手(圖32)。

3.要點說明

趕步和後支掌要上下相合,上步轉體與推支掌要協調一致,上步要靈活。雙掌要充分利用轉體之勢推支,使出掌運力充沛,推支發力猛烈,力點集中在雙掌外側。趕步時,兩腳要用力前後蹬撐,以保持身步的穩固。

九、躥跳環臂左仆腿

1.單操技法

(1)承上動作;身體重心移至左腳,右腳用力蹬地,屈膝在身前擺起,左腳隨即迅猛蹬地向前躥跳躍出,身體在空中右轉約135°;同時,雙掌隨躥跳轉體之勢下落,經腹前向前上、向右後方立臂弧形擺動,掌心均向右,掌指均斜向上,略高於頭;目隨視左掌(圖33)。

(2)上動不停;右腿落地下蹲;左腿隨身體移沉之勢向左下方剷出,至鏟擊點後,左腳落地,右腿即屈膝全蹲,腿和膝外展,左腿同時挺膝伸直仆平,腳尖內扣,兩腳左右蹲撐成左仆腿步;同時,右掌弧形下落抓握變拳,小臂外旋成仰拳收抱於右腰側,拳面向前,左掌由上向右下弧形落至右肩前成側立掌,掌心向右;目視左腳(圖34)。

2.實用制敵

(1)如果乙後躍步離我較遠,我即躍步前躥逼近乙,兩掌弧形擺動,既能格擋乙前鋒攻勢手,防護中上盤,又可以作為虛晃引招動作;我逼近乙後,即蹲身避開其上盤攻勢,左腳同時迅速剷出攻擊乙踝關節。如果乙乘我趕步之機,以伏地右後掃腿攻擊我下盤,我則迅速以躥跳步避開乙下掃腿;目視乙攻防手或下掃腿(圖35)。

(2)如果乙右腿掃空,迅速收右腿起身,出左腿迅猛踹擊我中上盤空位,我則迅速落步蹲身成仆腿步避讓乙左踹腿;目視乙攻勢腿(圖36)。

3.要點說明

上述分解動作要連貫完成,上下協調。躥跳前躍時,蹬地腳要用力向斜後蹬地,使躥跳騰空既高又遠,落地時要由前腳掌過渡到全腳掌,使落步輕靈敏捷,定勢沉穩;兩掌環臂右擺要圓活舒展,左腳鏟擊要迅猛有力,力點集中在腳外側;仆腿步要右腿全蹲,左腿仆平,左右撐穩。

十、摟膝登山步沖拳

1.單操技法

承上動作;左掌變八字掌前伸經左腳面向左後弧形摟手抓握變拳,小臂外旋成仰拳收抱於左腰側,拳面向前;同時,身體左轉約90°,身體前移,左腿屈膝,右腿蹬伸;右拳隨轉體之勢由腰側向前衝出,將至擊點時,小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抖腕猛力前擊,拳面向前,高與肩平,拳至擊點的瞬間,左腳即踏實,左腿蹲平,右腿蹬直,兩腳前後蹬撐成左登山步;眼先隨左掌,再看右拳(圖37)。

2.實用制敵

如果乙左腳隨勢下踩我左仆之腿,我則速出左手摟抓乙下踩腿,同時,右腳蹬地成左登山步,右拳乘勢迅速衝出,充分利用身體移升之勢抖腕猛擊乙胸部或頭部空位,使乙後倒;目視乙攻勢腿,轉視乙中上盤(圖38)。

3.要點說明

上述分解動作要上下協調,連貫完成。仆腿摟手時,上體向仆腿的一側探伸,左掌將至左腳面時,小臂內旋,使掌外側向上,經腳面勾摟後再擰拉收回;仆腿步轉入登山步時,上體不要立起,要從低處向前探伸移動;沖拳時,肩臂肌肉要盡量放鬆,充分利用右腳蹬地的反作用力,身體重心前移的慣性和身腰臂拳略抖動的內在作用力前擊,使出拳運力充沛,擊打發力猛烈,力點集中在拳面。

十一、沖拳前踹腿

1.單操技法

承上動作;左腿踏實,右腿屈膝在身前提起,腳尖回勾內扣,向前方猛力挺膝踹出,腳尖向左,高與腰平;同時,右拳外旋成仰拳收抱於右腰側,拳面向前,左拳由腰側向前衝出,將至擊點時,小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抖腕猛力前擊,拳面向前,高與肩平;眼看左拳(圖39)。

2.實用制敵

如果乙迅速收落左腿避讓我攻勢,我則乘勢速出右腿猛力踹擊乙襠部或腹部要害空位,同時,速出左拳攻擊乙胸部或面部空位,使乙顧此失彼而被擊中;目視乙中上盤空位(圖40)。

3.要點說明

前踹腿與沖拳要肩胯順正,協調一致。前踹之腿要先提後踹,發力要猛烈,力點集中在腳跟或腳掌外側;沖拳時運力要充沛,要利用身體重心移升之勢旋臂抖腕前擊,使擊打發力猛烈,力點集中在拳面;支撐腿要直立撐穩。

十二、落步騎馬下砸膝

1.單操技法

承上動作;身體左轉約90°,右腳迅速回收向右側落步,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左拳臂外旋屈肘回收,經腹前變仰掌下伸至右膝前上側,掌指向右,右拳隨左轉沉身之勢由腰側向後、向前下掄臂下砸,將至右膝時,小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或立拳猛力砸在左掌心上,拳至砸擊點的瞬間,兩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和腳尖在同一方向,腳趾抓地用力外撐成騎馬步;右拳砸響後停於右膝外側,拳心向下或向內,頭部稍左傾,左掌及小臂同時內旋成立掌弧形推舉置於右腿前,掌心向右,掌指高與大腿平;眼看右拳(圖41)。

2.實用制敵

(1)如果乙右腳下落,沉身後坐欲穩住身形,我則右腳迅速前落成騎馬步抵頂住乙前鋒腿,左手同時仰掌護住襠腹要位,速用右拳猛力掄砸乙中上盤空位或膝關節要位,致乙後倒;目視乙中上盤 (圖42)。

(2)若我右腳落空,乙乘機出腳攻擊我襠腹或右膝,我則招勢不變,速用左手撈托住乙攻勢腳;同時,右拳猛力下砸乙踝關節,同時,頭部稍左閃防備乙上盤攻勢;目視乙攻勢腳。

3.要點說明

右腿回收要快,落步要輕捷,定勢要沉穩。掄臂下砸時,肩關節和拳臂肌肉要盡量放鬆,將至砸擊點時,再乘轉體沉身之勢振臂猛力下砸,拳臂肌肉突然緊張,使掄臂運力柔順充沛,砸擊發力猛烈深沉,力點集中在拳心或拳外側;砸拳和騎馬步要上下協調,同時完成,頭部要稍左閃。

十三、登山步壓腕崩捶

1.單操技法

承上動作;左腿蹬伸,右腿屈蹲,身體右轉約90°;同時,左掌變八字掌,向前、向右下弧形封按置於右腋下,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右拳俯拳屈肘向上,向內弧形抄臂,至胸前時小臂外旋成仰拳向右前上方猛力反臂崩出,拳心斜向後,拳眼向外,高與目齊,拳至崩擊點的瞬間,右腳即踏實,右腿蹲平,左腿蹬直,兩腳前後蹬撐成右登山步;眼看右拳(圖43)。

2.實用制敵

如果乙護痛後移或出左手攻擊我上盤空位,欲挽回敗勢,我則迅速以左掌封按乙前鋒手護住胸肋要位,右拳同時上提,乘身體右轉成右登山步之勢,迅猛反臂崩擊乙面部,致其後倒。若丙乘機逼近我,向我後側進攻,我則目視乙攻勢手,餘光視丙攻擊動向(圖44)。

3.要點說明

按掌崩捶與登山步要協調一致,同時到位。弧形抄臂時,肩關節和拳臂肌肉要盡量放鬆;上崩時,拳臂肌肉突然緊張,肩略順於臂,膀向前送勁,身腰略抖動助增發力,使行拳運力柔順充沛,崩擊發力剛脆,具有彈性力;力點集中在拳背。

十四、原地旋風腳

1.單操技法

(1)承上動作;上體左轉約90°,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蹬地向左後方上擺;目視左下方(圖45)。

(2)上動不停;右腳用力蹬地跳起,在空中,身體左轉上翻約180°,左腳同時向後弧形擺動,右腳隨轉身上翻之勢直腿向左里合;兩臂上掄(圖46)。

(3)上動不停;左腿在空中屈膝抬起,身體利用翻轉之慣性繼續向左後旋轉約180°;同時,右腳用力向額前直腿擺擊,當右腳里合至額前時,左拳即變八字掌迎拍右腳掌擊響;目隨視右腳及左掌(圖47)。

2.實用制敵

(1)乙如果前鋒腿被我抵住,上盤被我崩擊,很容易失去平衡而後倒。若丙出腿踢擊時,我身形已變,使丙未能踢中,丙必會迅速收腿,換勢再擊,我則將乙擊退後,迅速左轉身擺臂護體,迅速收提左腿順勢撩踢丙襠腹部或膝關節內側,迫使丙退守;目視丙攻勢腿及中盤(圖48)。

(2)若乙被擊倒地後以滾翻或鯉魚打挺起身,向我反撲,我則蓄勢攻擊乙;目視乙攻勢動向(圖49)。

(3)我利用左轉擺腿之勢迅速跳起以右旋風腳猛擊乙上盤空位,迫使其退守;目視乙上盤(圖50)。

3.要點說明

上述分解動作要連貫完成,上下協調。旋風腳只有跳得高,才能完成翻轉動作;騰空擺腿時,腿和腳部肌肉要盡量放鬆,將至踢擊點時,小腿和腳部肌肉突然緊張,用力擺踢,使擺腿運力充沛,踢擊發力猛烈,力點集中在腳全掌;擊響要在騰空時於額前進行,準確而響亮,力點集中在手掌;落地時要以前腳掌過渡到全腳掌落地。

十五、落步騎馬通捶

1.單操技法

(1)承上動作;左右腳先後或同時落地站穩;同時,左掌變拳屈肘弧形下落至胸前,右拳臂外旋向上、向左經面前屈肘立臂里格,至胸前與左臂交叉,左臂在內,右臂在外,拳心均向後,拳眼均向上;目視右拳(圖51)。

(2)上動不停;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左臂內旋,向右上、向左屈肘抖腕橫架於頭頂左前上方,拳心向前,拳眼向下,右拳下落從胸前向右側方衝出,將至擊點時,小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抖腕猛力擊打,拳面向右,高與肩平,拳至擊點的瞬間,兩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和腳尖在同一方向,腳趾抓地用力外撐成騎馬步;眼看右拳(圖52)。

2.實用制敵

(1)如果乙避開我旋風腳,出拳或掌向我上盤攻擊,我則乘落步左轉身之勢,以右臂里格乙攻勢手;目視乙攻勢手(圖53)。

(2)若乙再出手向我上盤連環攻擊,我則身體下沉成騎馬步,速用左臂上架乙攻勢手,同時,速出右拳猛擊乙胸部或肋部空位,將其擊退。若丙乘機向我左側逼近,我則目視乙攻勢手,餘光視丙攻勢動向(圖54)。

3.要點說明

旋風腳兩腳落地要輕捷,定勢要沉穩。架打和騎馬步要同時完成,協調一致。左架右打時,肩關節和拳臂肌肉要盡量放鬆,要利用下沉騎馬步之勢和身腰拳臂略抖動的內在作用力架打,使出拳運力飽滿充沛,架打發力猛烈深沉,力點集中在左拳臂外側和右拳面。

十六、提膝推支掌

1.單操技法

承上動作;左腿踏實,右腿屈膝在身前提起,膝高過腰,腳面綳平,腳尖垂扣於左大腿前,左腿直立,腳全掌著地,腳趾抓地撐穩成左獨立步;同時,左拳變柳葉掌下落至右肩前,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右拳變柳葉掌,隨身體重心移升之勢與左掌一起立掌向左用力推支,左臂伸直平舉,掌外側向左,掌指高與眉齊,右臂屈肘立舉,右掌置於左肩前,掌外側向左,掌指高與鼻齊;眼看左掌(圖55)。

2.實用制敵

當丙逼近我左側欲向我攻擊時,我迅速提右腿護住襠腹要位,雙掌同時迅猛左推,右掌護住下頦,左掌猛力推擊丙面部,阻其攻勢;目視乙攻防手(圖56)。

3.要點說明

提膝和推支掌要上下協調,同時完成。雙掌推支要充分利用身體重心移升之勢迅速振臂左推;行掌時,肩臂肌肉要盡量放鬆,將至推支點時,掌腕肌肉突然緊張,使出掌運力飽滿,推支發力猛烈,力點集中在雙掌外側。

十七、跳轉身環臂左仆腿

1.單操技法

(1)承上動作;左腳猛力蹬地跳起,身體在空中迅速右後轉約180°;同時,兩掌隨跳轉身之勢下落,經腹前上起向右後立臂弧形擺動,掌心均向右,掌指斜上對,略高於頭;目視左掌(圖57)。

(2)上動不停;右腳落地下蹲,左腳隨身體移沉之勢向左下方剷出,至鏟擊點後,左腳落地,右腿即屈膝全蹲,右腿和膝外展,左腿同時伸直仆平,腳尖內扣,兩腳左右蹬撐成左仆腿步;同時,右掌下落抓握變拳,小臂外旋成仰拳收抱於右腰側,拳面向前,左掌由上向右下弧形落至右肩前成側立掌,掌心向右;目視左腳(圖58)。

2.實用制敵

(1)如果丙倒地,以地躺腿法攻擊我支撐腿,乙在我右側欲發攻勢,我則迅速以跳轉身避開丙攻勢腿,逼近乙,雙掌同時右擺護住中上盤;目視丙攻勢腿,餘光視乙攻防手(圖59)。

3.要點說明

上述蹬跳、轉體、擺臂和仆腿等動作要上下協調,連貫迅速。起跳轉身時,左腳蹬地要有力,使身體離地面盡量高一些;落地時,要使腳前掌先行著地,使落步輕捷沉穩;兩掌弧形擺動要圓活舒展。

十八、摟膝登山步連三拳

1.單操技法

(1)承上動作;左掌變八字掌前伸經左腳面再向後弧形摟手抓握變拳,小臂外旋成仰拳收抱於左腰側,拳面向前;同時,上體左轉約90°,右腳蹬地,身體重心前移,右拳隨左轉前移之勢由腰側向前衝出,將至擊點時,小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抖腕猛力前擊,拳面向前,高與肩平,右拳至擊點的瞬間,左腳即踏實,左腿蹲平,右腿蹬直,兩腳前後蹬撐成左登山步;眼看右拳(圖61)。

(2)上動不停;右拳外旋成仰拳收抱於右腰側,拳面向前;同時,左拳從腰側向前衝出,將至擊點時,小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抖腕猛力前擊,拳面向前,高與肩平;眼看左拳(圖62)。

(3)上動不停;左拳外旋成仰拳收抱於左腰側,拳面向前;同時,右拳從腰側向前衝出,將至擊點時,小臂迅速內旋成俯拳抖腕猛力前擊,拳面向前,高與肩平;目視右拳(圖63)。

2.實用制敵

(1)如果乙避開我攻勢腳,順勢下踩我左仆之腿,我則速出左手摟抓乙下踩之腿,同時,右腳蹬地成左登山步,乘身體重心移升之勢以右拳猛擊乙胸部空位;目視乙攻勢腿,轉視乙中盤(圖64)。

(2)若乙左腿被摟抓,乘勢右轉身欲脫離我攻擊距離,我則速收右拳,以左拳迅猛攻擊乙腰肋空位;目視乙中盤(圖65)。

(3)我左拳至擊點後迅速收回;同時,速出右拳迅猛攻擊乙腰背空位,將乙擊倒。若丙在我身後,則會乘機向我身後逼近,我可目視乙中盤,餘光視丙攻防手(圖66)。

3.要點說明

鐵沙手功實戰用法

一、鐵沙手功練習方法

(一)內功練法

鐵沙手內功是練習鐵沙手的必修功夫。用以培元築基,通經活血,增長氣力,全套共分四步功法。

1.三圓築基

身體正直,兩腳橫向分開,與肩同寬,兩腿微屈成為馬步,身體正直,兩掌環臂抱於胸前,掌指相對,掌心向里,拇指均向上,目視正前方,精神集中(圖1)。

呼吸:用鼻呼吸,呼吸要均勻,口微閉,舌舐上顎。

意念:吸氣時,意想氣由兩手沿兩臂外側手三陽經行經兩肩過頭頂百會穴向前下,再過心口窩處膻中穴,向正下到臍下丹田。呼氣時,意想氣由丹田向上經心口窩處膻中穴分兩股過兩腋下沿兩臂內側手三陰經行到兩手。

說明:照上所述,一吸一呼反覆練習靜站一分鐘左右。

2.猿猴分水

兩腿稍直,成為開步直立,兩手掌自然下垂於體兩側,指尖均向下,目視正前方(圖2)。

吸氣,兩掌向里,掌指相對,掌心均向上,以小腹前向上提於胸前(圖3)。意想天地精華之氣由頭頂百會穴,兩手心勞宮穴,兩足心湧泉穴納入體內分別沿任脈、兩腿外後側足三陽經、兩臂外側手三陽經聚於腹部丹田。

呼氣,兩掌向上經胸前同時外翻,並直臂平肩向兩側外撐,掌指均向外,目視正前方(圖4)。意想丹田之氣沿任脈上行經膻中穴分兩股過兩腋下,沿兩臂內側手三陰經注入兩手掌。

換氣,兩掌向下,兩臂自然下垂於體兩側,指尖均向下,還原成並步直立姿勢(圖5)。

說明:照上所述,吸氣提掌,呼氣撐掌,換氣還原,如此反覆練習18遍。

3.九天攬月

開步直立開始,兩臂稍向外,並外旋翻成為掌心均向外,掌指斜向下,目視正前方(圖6)。

吸氣,兩手外分側上舉於頭兩側,掌心均斜向上,掌指均斜向外,目視正前方。意想天地精華之氣由頭頂百會穴,兩手心勞宮穴,兩足心湧泉穴納入體內分別沿任脈、兩腿外後側足三陽經、兩臂外側手三陽經聚於腹部丹田。

呼氣,兩手向里經胸前向下按掌於小腹前,掌指相對,掌心均向下,目視正前方(圖7)。意想丹田之氣沿任脈上行經膻中穴分兩股過兩腋下,沿兩臂內側手三陰經注入兩手掌。

換氣,兩掌向下,兩臂自然下垂於體兩側,姿勢還原。

說明:照上所述,吸氣分掌,呼氣雙掌下按,換氣還原,如此反覆練習18遍。

4.力劈華山

開步直立開始,兩掌成拳,屈肘收抱於兩腰側,拳心均向上,目視正前方(圖8)。

吸氣,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同時,右拳成掌向左前下插掌,與小腹平,目視右掌方向(圖9)。意想天地精華之氣由頭頂百會穴,兩手心勞宮穴,兩足心湧泉穴納入體內分別沿任脈、兩腿外後側足三陽經、兩臂外側手三陽經聚於腹部丹田。

呼氣,身體右轉,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右掌隨轉身向上向右下劈掌,與肋平,目視右掌方向(圖10)。意想丹田之氣沿任脈上行經膻中穴過右腋下,沿右臂內側手三陰經注入右手掌。

換氣,身體左轉,兩掌收抱腰側還原。

說明:照上所述,反覆練習18遍後,換手練習,方法相同左右相反。

(二)硬功練法

鐵沙手硬功是練手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以提高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增強皮膚的堅韌,骨骼的硬度,提高擊打威力。

1.鐵沙掌功

面對沙馬步站立。

吸氣,右掌上舉,意想氣由右手沿右臂外側過百會向前下,沿任脈向下沉入丹田。噴氣(氣盡量從鼻中短促有力地排出),右掌下劈擊沙袋,意想丹田內氣由丹田沿任脈向上經膻中穴過右腋下沿右臂內側手三陰經注入右掌(圖11)。

說明:照上所述每次打至手掌發紅,發熱,疼痛難忍時為止,再照法換手練習。

2.鐵沙拳功

面對沙袋站立。

吸氣,右拳提起,意想氣由右手沿右臂外側過百會向前下,沿任脈向下沉入丹田(圖12)。噴氣,右拳向下砸擊沙袋,意想丹田內氣由丹田沿任脈向上經膻中穴過右腋下沿右臂內側手三陰經注入右拳。

說明:照上法所述每次打至拳發紅,發熱,疼痛難忍時為止。再換拳照法練習。

3.鐵沙指功

面對沙筒站立。

吸氣,右手上提,意想氣由右手沿右臂外側過百會向前下,沿任脈向下沉入丹田。噴氣右手反指向筒內鐵沙里猛插,意想丹田內氣由丹田沿任脈向上經膻中穴過右腋下沿右臂內側手三陰經注入右手手指端(圖13)。

說明:鐵沙可到雜品店購買,買時請選擇顆粒狀,顆粒大如綠豆大小,買回後,放在一大把竹葉煮出的綠水裡,煮15分鐘撈出,將水倒掉,再放入鍋內炒干,加入食油數滴使鐵沙發黑。再參入沒藥10克,三七10克,銅綠10克,狼毒10克之藥粉即成。

(三)練功外洗秘方

1.鐵沙手外洗方

川烏、草烏、南星、蛇床、半夏、百部各5克,花椒、狼毒、透骨草、劉寄奴、地丁各50克。

到當地醫藥店中草藥櫃購買,用醋、水各5碗,煎成7碗,練功前15分鐘洗手用。

2.鐵沙手外洗方

歸尾、紅花、乳香、沒藥、沉香、木香、枳殼、桔梗、川芎、丹皮、桃仁、赤芍各10克,白酒1000克。

將上藥研成粗末,用白酒浸之,功前取少許搓手用。

二、鐵沙手實戰用法

(一)鐵沙掌實戰用法

1.格擋防鐵掌推擊面部

當對方前上左腿一步,同時用右直拳向我胸部擊打時;我左腳在前,同時用左臂向左橫向外撥擋開對方來拳(圖14)。接著,我用右掌向對方面推擊,使對方面部受傷(圖15)

要點:防對方來拳要及時,要橫向用力,還擊對方要快速,推擊對方面部要準確,有力,力達左掌。推擊時意念領內氣由丹田至手掌部。

2.推腕進步掛腿鐵掌砍頸

當對方前上左腳一步,欲用左掌向我攻擊時;我及時前上左腳一步,同時用左手接抓住對方左腕向前推防對方來掌(圖16)。接著,我前進身上步於對方左腿外後側,掛住對方左腿,並用左掌小指側向右橫向砍擊對方右頸側,使對方向左側後方倒地(圖17)。

要點:推防對方左腕要及時,進身要快速,上步時並向後掛對方左腿,掛腿與左掌砍擊對方右頸側要一致,砍擊對方要準確、有力,力達左掌小指側外緣。砍擊對方右頸側時意想內氣由丹田注入左掌小指側外緣處。

3.架擋防進步橫掌斬擊肋部

當對方前上左腳一步,同時用雙掌向我面部抓來時;我左腳前上步,同時用左手臂向上架擋開對方來掌(圖18)。接著,我右腳前上一步,於對方襠前,同時用右掌向對方右肋部橫掌斬擊,使對方右肋受傷(圖19)。

要點:架擋防對方兩掌要及時,向上用力;上步與右掌斬擊對方肋部要協調一致,斬擊快速有力,力達右掌外緣。擊肋時意想丹田之氣達於右掌外緣。

4.捋撥臂腕掛腿推掌擊下頜

當對方前上右腳一步,並用右直拳向我胸部擊打時;我左腳帶動身體向左前偏閃身,躲開對方來拳,同時用兩手粘其臂腕向右後捋帶對方右臂,防開對方來拳(圖20)。接著,我左腿掛住對方右腿,同時用右掌向前推擊對方下頜部,使對方下頜受傷而後倒摔(圖21)。

要點:閃躲要及時,捋對方臂腕向右後用力,掛對方右腿要牢固,右掌推擊對方下頜要有力,推擊快速,力達右掌掌根部。推掌時意念內氣由丹田達右手掌根部。

5.外撥擋防右掌砍擊右頸部

當對方前上右腳一步,同時用左拳向我胸部擊打而來時;我速前上右腳踩住對方左腳面,阻止其向前進身,同時用右臂向外下撥磕對方擊來左拳臂腕,防開對方左拳的擊打(圖22)。接著,我右腳稍向前進步,同時用右掌以掌外緣為力點,向對方左頸側砍擊,使對方左頸側大動脈受傷(圖23)。

要點:踩其腳要及時,外撥磕對方左臂腕向外下用力,進步與砍掌要協調一致,砍掌快速有力,力達右掌掌外緣。砍掌時意念丹田之氣注入右掌。

6.橫格擋防反背掌擊打面側

當對方前上左腳一步,同時用右拳向我面部擊打而來時;我左腳前上一步,同時用右右橫向向左格擋開對方來拳之腕臂(圖24)。接著,我右拳速成掌以掌背為力點,向前、向右扇擊對方右側面部,使對方面部受傷(圖25)。

要點:格擋防拳要及時,橫向用力,扇擊對方面側部要以掌背為力點,扇擊要準確、快速、有力,力達右掌掌背。扇擊意念丹田內氣注入右掌背。

(二)鐵沙拳實戰用法

1.閃身橫格擋防直拳擊面

當對方前上右腳,並用直拳向我胸部擊打時;我右腳右後偏身躲閃,並用兩臂向右後橫向格擋開對方右拳(圖26)。接著,我身體左轉,同時用左直拳擊打對方面部,使對方面部受傷(圖27)。

要點:閃身要及時,又臂格防要橫向用力,還擊要快速、準確、有力,力達左拳拳面。擊打對方面部時想像丹田內氣由丹田注入左拳面。

2.按消拳反背拳砸擊面部

當對方前上右腳,並用右拳向我腹部擊打時;我右腳右前上步,同時用左掌向下按消對方來拳(圖28)。接著,我左掌就式抓握住對方右腕向下回領其臂,並前上左步,以右拳拳背為力點,用右反背拳砸擊對方面部,使對方面部受傷(圖29)。

要點:上步與按掌消拳要及時一致;回領臂與上步、右拳反砸對方面部要協調一致,砸擊要快速、準確、有力,力達右拳拳背。砸擊時意想丹田之氣由丹田注入右拳背。

(三)鐵沙指實戰用法

1.雙臂格壓防指插面部

當對方前上左腳一步,並用左直拳向我胸部擊打而來時;我左腳左前上步閃身,並用兩臂向左下格壓開對方來拳(圖30)。接著,我用右手五指向對方面部插擊,使對方面部受傷(圖31)。

要點:上步閃身要及時,雙臂格壓臂要向右下斜向用力,右指插擊對方面部要快速、準確、有力,力達指尖。插擊時要意想丹田內氣注入右手五指指尖。

2.外挑架防左指戳擊面部

當對方前上左腳一步,並用左掌向我面部插來時;我左腳左前上步偏身躲閃,並用右臂向右上挑架開對方來指(圖32)。接著,我用左手五指向對方面部點戳,使對方面部受傷(圖33)。

要點:上步閃身要及時,挑架防指要向右上方用力;左手五指點戳對方面部要快速、準確、有力,力達左手五指指端。點戳時意想丹田內氣注入左手五指指尖。

武術卸骨術及修復法

武術卸骨術及修復法

骨之法乃是武林中一大絕技,究其手法,有捏、卸、推、操,等法。捏法即用拇指及中、食二指,捏握欲卸之關節,用手上之巧勁,使其骨骼脫臼,是為捏法。卸法則用掌、指、拳攢打骨縫與銜接之處,使關節骨髖膏脫臼,是為卸法。或由下向上推,或由外向內推,或斜推務使其脫臼之骨關節複位為上法。揉法即俗稱按摩。推拿之法,受傷者骨未斷,儀損傷肌肉、筋皮者,施以手法摩之、按之,使其活血散瘀,舒筋消腫,現將卸骨法中的主要卸法與上法介紹給大家。

一、卸法

(1)卸顎法

顎分上下,下顎易卸,被卸則言語、呼吸不便,雖痛不劇烈,然足以在瞬間制敵也。其法用右手握雞形拳,猛擊敵左耳根下向上攢打,腕力一彈,下顎受震而脫臼,亦可左右卸與全卸,左卸則反之,全卸用雙拳。

(2)卸肩法 、

肩部為肩胛骨、鎖骨、肱骨銜接處,被卸則全臂失去活動能力,且痛劇烈,唯此關節構造巧妙,吻合密接,但機關愈巧,損壞為易,如對面站立,欲卸其左肩,宜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其肩頭前後之骨縫中,用右手托其腋窩,咯然一聲,其肩脫矣,卸右則反之。

(3)卸肘法

如敵與我對面站立屈肘時,卸其左肘,即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捏其肘兩側,拇指於外、食、中指在內,捏准骨縫,用力向下猛拉同時左手握其小臂向上一捉,即卸之。卸右側反之。

(4)卸腕法

如對面側立,卸其左腕,即-用右手三指拇、食、中以下同,捏其腕,拇指在內,食中指在外,同時左手握其小臂向下一壓,咯然一聲即卻也。卸右則反之。

(5)卸大腿法

如卻左腿,用左手張虎口捏住其左股上部拇指在內,中食指於外,同時左手用虎爪拳,鑽擊其大礙內忻,使其脫臼。卸右則反之。

(6)卸膝法

卸右膝,用左手擒拿其腳踝或小腿,務使其伸直,後用右手虎爪拳、用力於其膝蓋外側骨縫中猛鑽打即脫。卸左則反之。卸左側用左手擒拿其足背,用右乎捏卸其跗骨即脫。

二、上法

(1)上顎法

上右顎,用左手中食二指伸入口內,撳在下面脫離之內,再用右手於外面相等處推按之,先拉後上,聽有咯然一聲,即複位也.左則相反.

(2)上肩法

上右肩時用左手捏其肩後,拇指於腋窩,其餘在後肩上,用拇指扣頂脫臼之骨上推,同時以右手握其腕或小臂,向上向內推,然後再抽外上方轉推,聽有咯然一聲,即複位。

(3)上肘法

以拇指按於肘內:彎處,余指置於肘下,用另手捉其腕,先向外拉,然後向上推託,咯然一聲即復原位.

(4)上腕法

如上左腕,先用右手捉其腕,再用左手捉其肘,然後牽引,並向下一拉,再順手向上一送則複位。右側反之。

(5)上大腿法

上左腿,桐右手握住其膝、左手扶住其肩再用左膝抵住其臀,向內一送,即合攏。右側反之。

(6)上膝法

上左膝,令傷者仰卧,用左手捏住其足,右手捏住其足踝,用力緩緩牽引,然後左手扶下按,右手端正向一送,但聞有聲,即複位。右側反之。

三、藥物治療

凡被卻骨,皆在關節,經絡上,如果被拿過重,即使複位也必青腫,非用藥洗,不能速愈,如被拿傷及內部者,必用內服藥治之,現介紹三方供參考。

(一)壯筋續骨丹

當歸、川斷、五加皮,破敵紙,菟絲子、党參、劉寄奴各二兩,川芎、白芍、杜仲、桂枝、三七、黃芪、虎骨、木瓜各一兩,骨碎補.地鱉蟲各三兩,妙熟地四兩。

以上十八味、晒乾共研細末,砂糖水調和製成細丸,每服四錢,用堆花燒酒送下。

(二)消腫止血膏

魯香、沒藥、血蠍、五倍子,五靈脂、田七各等份,加冰片少許。

上藥共研細末,蜂蜜或雞蛋清調成糊狀、攤於紗布上,根據患處面積大小,進行包紮,二天換藥一次,本方屬外用範疇,適用於損傷初、中期,包括骨折、脫位,用於骨折後期寸加地鱉蟲,自然銅、骨碎補、川斷等接骨補肝腎葯、效果更佳。

(三)舒筋活絡湯

荊芥、防風、獨活,桔梗、祁艾、川椒各二錢、逢骨蘋、赤芍、一枝蒿各五錢,羌活一錢,以上十味,煎濃湯趁熱浸洗之,每日三次,專治被卸、被拿與其它跌打損傷,皮破者忌用。

金針玄陰指主練手部梢節三陰二陽勁,即主練拇指、無名指、小指三指陰勁支撐力和中指、食指二指陽勁捅插力。

舊時多從「龍抬頭」之日開功,於當年「下元節」檢驗功效。其方法是以單手中指、食指二指能穿插木板為「陰中之陽」初成標準。

一、功譜

一柱擎天力挑山(陰陽雙峰),雙掌旋冰氣沖嵐(海底尋針)。

鬆開百節悠然盪(閑魚攪水),秉氣代履沖霄漢(陰定陽升)。

十方琳琅降海宇(十方琳琅),騰龍握定日月丹(蛟龍搶珠)。

鐵架羽翎開兩儀(鐵架金雀),倦裹紫氅瞻月寒(仙人指月)。

太一金氣合木性(蠍子卷尾),三昧真火煉金簪(金針落地)。

註:原譜連《操功》部分合為十二句,現缺二句訣文,未敢妄補。

二、要求

1.早面東,晚面南,每天行功兩次。行功中身體放鬆,舌抵上齶,逆腹式鼻呼吸,意念高度集中於掌指;練功後要揉按掌指關節。

2.開功先練1至7式。第二十天後上第8式,約至第八十天後上第9式,滿百日後上第10式直至出功。

三、功法

1.陰陽雙峰

雙臂左右平行分開,兩手食指豎立上翹,余指放鬆捏拳。隨即,兩臂向左右後方拉開,用暗勁貫力於指端,沉肩、墜肘、舒臂;微屈雙腿,緩行「8」字圈(圖1)。

初起每5分鐘歇一次,歇時雙手放鬆,甩手及反覆抓握,至舒緩為度。練習次數據需自定。

2.海底尋針

兩腿隨意分立,俯身、垂臂,雙掌下按,指尖相對,掌心距地3寸,定式(雙掌始終保持指尖向上翹、掌根下按的姿勢)。

保持原掌形,然後兩掌左右分開各半尺;再吐肩按掌,接內外各旋3圈,還為原式,旋掌時用口對掌吐氣。次數視情自定(圖2)。

3.閑魚攪水

兩腿隨意分立,俯身垂臂,掌心相對。

然後,鬆弛雙肩雙掌,以肩為軸,自然擺晃圓圈,並保持掌形,如兩臂在水缸中攪擾,以雙手熱燙氣脹後繼練30次呼吸為度(圖3)。

4.陰定陽升

承上式,起身,雙膝微屈站立,兩臂左右分開,手指併攏,掌心向下,松肩,靜定不動。

初覺手重無比,久之則感到有氣浮抬手臂,或兩手上下冷熱不均;再久則內氣由十指向身體左右外沖數尺。待感到雙臂僵疲時,正脊、松肩、墜肘,兩臂以肩為軸心緩緩平行畫小圏,內外各晃動18次而止(圖4)。

5.十方琳琅

兩腿隨意分立,雙膝微屈站立,雙手掌十指分開,掌心向下。

每指指端各懸一泥球(泥球重量和掛索隨指力變化調整,因左右各指挑力大小而異,濕水後可力口重),每綳至力疲而止(圖5)。

一般練習數分鐘後十指必會振顫,為筋疲氣催所致,可用口對雙手吹氣解振。此綳筋掛腱之力,要據體質增減練習度數。

6.蛟龍搶珠

法取自然,無拘定式,單手五指滿握棉布團用全力抓扣,肘部以上全身放鬆,唯手竭盡全力。

握時單手猛然風力扣抓,然後竭力收緊,如金龍探爪,8秒一松,緊弛相間(圖6)。

7.鐵架金雀

右式虛立步,右腳尖回勾,左手握拳於腰間,右掌指尖對右腳尖,肢體放鬆(圖7)。

然後,直臂從右下向左上逆時針勻速貼身運劃;待手經左肩時,暗勁猛貫四指端,並繼續向右回行,至起式時,全身放鬆。

右式重複練習數次後,再行左式。此功專練通貫之勁。

8.仙人指月

單臂俯撐式,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支地(或拇、食、小三指支地,隨需交替練習),左手上揚展開(圖8)。

屈右肘,身體疊合於右指側,待3次呼吸後猛然撐臂展體(意念手指鑽入地下),左手隨之展臂甩出。

左式同右。練習次數由少至多。

9.蠍子卷尾

以雙手拇、食、中三指(或拇、食、小三指,隨需交替練習)支地,用蠍子倒爬牆式,雙臂上牆支撐,閉氣。

待不能支撐時下來,呼氣。

日久後變為單手支撐,左右交替練習(圖9)。

10.金針落地

背負砂衣,重量自酌。取俯撐式,雙手不斷變換指法(見第9式的兩種指法變化),3次呼吸一變,每至力疲即休,謹防受傷(圖10)。

以上幾式的練功次數和時間,練者自行加減,以自身承受能力為度,練習完後即行甩指、揉捏;練滿30天後開始加入「操功」。

11.操功

(1)雙手十指輕觸石板並畫圈磨礪,旨在集中意力於指端。待覺力充意至、指端微感麻木時,以十指彈點石面,百餘度乃止(圖11)。

行功30天後,保留此式添加下式。點石滿百日後,棄練此式。

欲加深功力,尚有指插陰 濕綿泥等操功之法,此不細述。

(2)綠豆、鐵砂各半裝桶,砂深2尺,桶口略高於膝。屈腿立身桶前,微開十指貫勁插砂(圖12)。

由輕至重,由少至多,避免受傷。插砂後泡葯浸手,十指不斷在葯中抓動。

(3)在光滑的石桌面上置一方重石,高弓步立於桌前,石立面高(指蹲成高弓步後石塊的高度)同肩齊。

單手五指作爪形,距離石塊2寸處開始屈臂貫勁,當呼吸調整到吐氣時,手指緩和用力點推石立面(圖13)。

初練時,可在石立面鋪濕麻布,以減輕沖痛。石重應視石摩擦力程度和指力而定。初練五指,最後只練單手中、食二指。

(4)牆前立一彈性較強的長木板,木板栽插於地下固定。板前方橫塞數塊紅磚,以用手掌能把木板推抵牆面的彈力強度為準。

練習時,人立板前,屈臂聚意貫勁,用中、食二指合力插擊木板(圖14)。

待能將木板插抵牆面時,在板前加磚一塊,隨功力加深,依此類推。操功未滿120天不得試練此板,插板功每天只練一次,每次不得超過7下。

五行拳之慢練與訣竅

預備

束身下氣

吸氣開胸

意勿外馳

誠心守中

劈拳

頭若頂天

項須直豎

閉口藏舌

津液還丹

崩拳

意貫周身

運動在步

兩手往來

勢如連珠

鑽拳

肘不離肋

手不離心

鑽翻進步

總要齊全

炮拳

氣聚中脘

機關在腰

兩肩在腰

取其虛中

橫拳

胸膛開展

小腹下垂

臀弗欠起

榖道上提

李忠軒老說練形意拳先打劈拳一年,然後練鑽拳。當然,悟性不同,時間可能有長短,如何判別劈拳練出來了呢?李老說了兩個標準:一是感覺身上的皮膚似大象皮;二是手心好像有吸力就想攥著。我要告訴大家,人家說的是對的。所謂大象皮是感覺自己手上的皮膚增厚了,手也確實老想攥著,因為有了勁的緣故。

你練了這一段時間,浮力盡去,新勁漸生,關鍵是氣血越來越旺盛,尤其是身體的肢段,手和腳就覺得好像膨脹起來一樣,胳臂腿上的筋鼓起來了,氣血在下頭頂著走,給你的感覺就是皮膚增厚了。這種勁隨著功夫加深越來越大,反映到手上就是覺得沉重感,和以前不一樣了,不自覺就要攥一攥。而且人也開朗起來。

練內家拳不可操之過急。內家拳沒有速成法,需要慢慢成就。無論是站樁還是行拳,一定不要有操之過急的心,否則短時間內上量一定適得其反。拳道一體,悟道之後好練拳?一定要有個悠遊人間的輕鬆意思,思想上才能近道,練拳也才能事半功倍。練內家拳如存錢,不怕多就怕停,日積月累方顯功夫,切忌急躁。

打五行拳,可能有人會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往回收這一下,只記得往出打這一下,往回收無所謂,簡單比劃一下過去了,這是錯誤的。事實上,五行拳最重要卻是往回收這一下,而往出打是在往回收的基礎上發出去的。往回收是個蓄力的過程,蓄足了才能打得出去。回收做不好,打出去的是半截子拳。

蹲身,蓄力,胯部要往後不露聲色地微微一坐,把精氣神都收攏到丹田裡,同時足跟一沉,尾椎骨一撅,勁順著脊柱到頭頂和兩膀發出去,發完了再往回一收,這個勁就整了。你可以想像拳頭和丹田之間有兩根橡皮筋相連,總是互相呼應的。不但勁整了,連精氣神都是整的,這樣練才能所謂煉精化氣,才是內家拳。

我所知道的心意六合拳

在上海,心意六合拳本來是沒有的,是開山鼻祖盧嵩高從他的老家河南周口帶來的。以後許多心意六合拳的高手象於化龍、王效榮、裴錫榮等紛紛將這個拳種不斷進行充實、發展並傳播開來。開始這個拳種只是在回族同胞中流傳(盧嵩高、於化龍、王效榮皆是回民)。後來外傳到漢人群體,在上海的楊浦區的建築工人、紡織工人中所傳頗多。在文革的武鬥中,心意六合拳可謂是大顯神威(楊浦區是上海武鬥的重災區,王洪文的國棉17廠就在楊浦區)。上海人也管「心意六合拳」叫「十大形」。因為它是以十種動物(龍、虎、鷹、蛇、馬、雞、猴、鷂、燕、熊)而象形取意的。

心意六合拳是我學的最早,學的最長的一個拳種。我兒時便從民間武術家姜致瑞學習此拳,在上海中醫大讀書時跟著著名的武術家、音樂家顧望野(就是顧鳳賓)學習此拳。以後在蘇錦標老師的指導下,詳細而全面地學習了這個拳種,對此頗有心得,在此我闡發出來,以饋天下武友。

在此我鄭重申明:一、我所闡述的純屬一己之見,如有錯誤敬請指正。二、我的一些觀點,可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如有異議,敬請原諒。

首先,我要講的第一句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話就是:世傳的心意六合拳拳譜,就是那個《守洞塵技》純屬無稽之談!因為當時那些大多數心意六合拳的老拳師,他們的文化水準是不高的,有的甚至是文盲(在過去,在舊中國武術家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絕非像武俠小說中描寫的那樣),他們可能拳練得很好,可對拳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而那些記錄拳譜的的所謂「讀書人」,他們對武術又是外行,缺乏理解,文人不武嘛。所以編撰拳譜時,一個說的是辭不達意;另一個記得是似是而非。當然我也不否認有極個別的有文化同時武術技藝造詣也很高的武術家,他們也有心得,可是由於當時缺乏專業的心理學、生理學的知識,缺乏統一的專業術語,同時也有於方言土語的影響(那時還沒有普通話呢)。這個世傳的心意六合拳拳譜,就一直被錯誤地記錄著、撰寫者,一直處在一種以訛傳訛的狀態中,一傳傳了二百多年,誤導了許多心意六合拳的練家。

心意六合拳怎麼練?這「心意」(包括那「形意」)怎麼講?這「心意」(包括那「形意」的「意」)就是指「心理演習」,什麼是「心理演習」?在我前面的博文《太極拳為什麼要做慢動作》里就有所闡述,就是通過幻想進行自我暗示。

所以在一些外國學員面前,我不把它翻譯成「Xinyiliuhequan」,我是翻譯成「thoughtboxing」。

心意六合拳(還有那形意拳)就是肢體動作------形,配合心裡演習------意,進行演練的的一個拳種。

我們不妨對心意六合拳中的一個經典動作「鷹捉把」進行分析。這是「鷹捉把」的動作過程。

兩腿直立,雙腳並齊;左手與右手交叉上起護置頭部前上方;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左手小指對右手虎口處;含胸拔背,雙掌五指炸開,高過眉端,兩眼從手臂之下方向前平視(動作1)。左腳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兩手在左腳上步的同時,自上而下撕拽並向下拍按;左手在前十指朝前,掌心向下;右手置襠下;左手在左小腿內側(動作2)。

這組動作包含了什麼技擊意義呢?技擊含義如下:

用法一:用肘擊對方

用法二:抄腿推摔對方

用法三:用掌劈對方

用法四:用肩撞擊對方

用法五:抱單腿摔

用法六:抓腕壓肘

用法七:用頭撞擊對方

用法八:用掌拍擊對方

用法九:用爪撲抓對方

用法十:抓踝別腿

用法十一:順勢牽拉對方(俗稱順手牽羊)

其實還有許多用法,我就不一一列舉。這其實體現了「心意六合拳」的一大特點:就是在一個動勢中帶出許許多多的技擊方案。所以心意六合拳看似動作簡單,其實它卻包涵了千變萬化的技擊招式。我們反反覆復地做著這一組動作,腦子裡同時對不同的技擊用法做著反反覆復的「心理演習」。外行人看似我們反反覆復地做著(兩腿直立,雙腳並齊;左手與右手交叉上起護置頭部前上方;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左手小指對右手虎口處;雙掌五指炸開,高過眉端,兩眼從手臂之下方向前平視。然後,左腳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兩手在左腳上步的同時,自上而下撕拽並向下拍按;左手在前十指朝前,掌心向下;右手置襠下;左手在左小腿內側)這組動作,而練家卻心裡自有「技擊想法」。------這就是「心意六合拳」的「心意」之所在。

我所知道的心意六合拳(二)

拙作《我所知道的心意六合拳(一)》上傳博客不久,就有朋友來問我,那個「鷹捉」的動作過程中手型不都是「掌式」嗎?怎麼能叫「捉」呢?

那個「鷹捉」的動作過程中手型不都是「掌式」嗎?怎麼能叫「捉」呢?

這問題問得很好,觀察得也很仔細。這其實就是「心意六合拳」(也包括形意拳)的一個特點,就是:我肢體動作可以不做出來,但「心理演習」一定要做出來。這就是拳譜中所說的「重意不重形」。

表現在「頭型」就叫:「頭有頂意」------在練拳過程中,我可以不做出來用頭撞擊敵人的動作,但,「心理演習」中要有用頭撞擊敵人的想法。

表現在「手型」就叫:「手有抓意」------就是在練拳的過程中,我的手型是攤開的掌,但在「心理演習」中,我要有用手抓、拿敵人的想法。就是「把把不離鷹捉」。

表現在「腳型」上,就叫:「腳有踩意」------就是在一個看似邁步的動作中,我就有蹬、踢、踩、踏敵人的想法。就是「步步不離雞步」。

表現在發勁上,就叫:「勁意」

我們還是以「鷹捉」這個動作為例(僅僅舉鷹捉用法的一例):

動作過程:

兩腿直立,雙腳並齊;左手與右手交叉上起護置頭部前上方;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左手小指對右手虎口處;含胸拔背,雙掌五指炸開,高過眉端,兩眼從手臂之下方向前平視(動作1)。左腳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兩手在左腳上步的同時,自上而下撕拽並向下拍按;左手在前十指朝前,掌心向下;右手置襠下;左手在左小腿內側(動作2)。

到此雖然動作結束,但,練習者還可以再做一個「穿拳」的「心理演習」。

鷹捉把的動作過程

這就能達到以下的技擊效果:

鷹捉把的技擊效果

拳擊中有一種技術,叫:「組合拳」。這種拳法的作用就像機關槍或衝鋒槍那樣地打一梭子子彈,能大覆蓋面地擊中敵人,即使沒有擊中敵人,也有壓制敵人氣勢的作用。我常聽到有些「心意六合拳」(包括形意拳)的練習者說:我們「心意六合拳」(包括形意拳)中沒有「組合拳」。這是很錯誤的。我們在練「心意六合拳」(包括形意拳)「單式」的時候,完全可以像練上面這個「鷹捉」動作一樣,再跟上一個或幾個技擊招式的「心理演習」。這樣在實戰中,我們就會靠平時訓練時養成的下意識反應,很自然而然地使出一組「組合拳」。

既然我肢體動作可以不做出來,但「心理演習」一定要做出來。那麼,我完全可以取一板凳,找一個清靜的所在,坐在那裡,手裡比劃著招式,腦子裡苦思冥想著和敵人打鬥的場景,回味著打鬥的感覺,想像著和對手過招、發力的過程。

這不就「板凳四把」「板凳鷹捉」的原理嗎?

「板凳四把」「板凳鷹捉」的原理

意念勁

(2012-02-14 19:35:39)

轉載

標籤:

雜談

//v.youku.com/v_show/id_XMzQ2ODA2OTMy.html

手尖在一條水平線上,前手的手尖和腳尖在一條鉛垂線上,學習形意拳的愛好者隨時要自檢這個東西是否做到了。做到了就合乎規矩,做不到就要調整。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照的意思是關照、照應、對照,在這裡應是相互照應的意思。

這個要求不僅在形意拳,在其他很多拳種也有這個要求,說明很重要。反觀很多練形意的,手的位置放得很不正確,不是低就是高,相對於腳尖,很多向前、或向後。這樣做的後果對於姿勢有很大影響,看上去不是那麼回事。即做不到合。形意拳的要求就是合,合不好怎麼能夠練出整體勁?身架散亂是拳之大病。

古人為什麼強調這個三尖相照呢?就是要求身體形成整體,才能做到沉肩墜肘、肩與胯合,形成定勢,才能一枝動、百枝搖。形意拳看正似斜、看斜似正,是最合理的發力受力方式,形成一個錐體,上下前後左右整合到一起,全身之間架最牢固,最合理,發力角度正對目標,力量發的最大,即使受外力,也是最合理的,經得起衝擊。有的拳種講究身成一片,也是為了整體力。

從前面看,三尖實際在一個鉛垂面內,身形成為一個整體,消息全憑後腿蹬,身架集中向一個方向運動,無堅不摧。目光從前手手尖往前看,與此面也是合一,精氣神一齊向前,便有了氣勢。目光銳利逼人,手隨時不意而發,對方就會感到威脅。但有的人練拳前手打拳,眼睛卻看對側後方,手眼不合了,拳無目標,眼神不專註,打出拳無力。

三尖相照的要求與大槍一致,不過在這裡換成了腳尖、槍尖、鼻尖。大槍一橫,最能體會這個道理,否則槍扎出去便不是一條線了,全身的勁合不到一起。形意拳的道理來自於大槍,是很科學的,三尖相照是檢驗拳架是否做到六合的標準。只有這樣,才能身如槍桿,拳如槍尖,目標明確,一發透壁。

蘇錦標老師一生致力武學,精通上千個武術套路,近百種拳種。我曾問他:「師父,人們常說:"學拳容易換勁難。』您是怎麼做到的?」蘇老師告訴我:「任何拳種雖然技擊風格不同,勁力的表現方式有異,但是發勁都必須遵循一個共同規律,那就是"勁從腳底發』。」「勁從腳底發」就是人們常說的「力從地起」、「勁從根發」。就是運用腳對地面的作用力而發勁。不管是什麼拳種,不管是內家拳,還是外家拳,不管是中國功夫,還是西洋拳擊,不管是泰國拳,還是日本的空手道,都必須遵守這個原則。

我曾聽有人說:「勁從腰發」,這是非常錯誤的,對與太極拳來說這叫「勁力漂浮」;對於形意拳這叫「發勁不整」;對於少林拳這叫「用勁無根」。

武術嘛,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打鬥技擊,怎樣發出自己最大的勁力,對敵人施以重擊,就是它的最高原則。

怎樣儘可能發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呢?我曾說過,我們人體最大最厚最長最有力的兩組肌群:豎軀幹肌和臀大肌都是附在脊柱上連在骨盆上的。發勁雖然是全身肌肉的共同運動,但是如果把這兩組肌群徹底地啟動起來,並協同地運動起來。我們就能發出自己的最大力量------我們的脊柱尤其是我們的骨盆是要起很大的作用的。

豎軀幹肌在骨盆的上緣,臀大肌在骨盆的下緣,如果將這兩組肌群一起地、連同地、協同地、徹底地運作起來,骨盆是要起著樞紐的作用的,我們是通過骨盆的旋轉來達到這個目的的。

骨盆的旋轉

蘇老師曾教我一種誘導發勁的方法:面朝牆站立,雙腳分開,雙手扶牆,雙腿微曲。先是渾身放鬆,然後右腳蹬地,骨盆右轉。

象心意六合拳的「鷹捉把」,形意拳的「劈拳」,就是這種發勁法。

還有左腳蹬地,骨盆右轉。

象心意六合拳的「雲龍裹風」,形意拳的「崩拳(拗步式)」,就是這種發勁法。

以上只是一側的,還有左(右)腳蹬地,骨盆左轉的方法。

還有雙腳一起蹬地,骨盆右(左)轉的方法。

順便說一下,這就是心意六合拳中的「龍腰」的原理。「龍」大家都沒見過,但是大家都見過動畫中的龍------在飛騰的過程中,它那長長的身子是旋轉著的。

這不正是骨盆旋轉的原理嗎?

諸位武友,照樣做做看,體會一下「通過腳蹬地產生勁力,再通過轉腰(骨盆旋轉)產生加速度,然後通過肢體把力量發送出去」的感覺。

太極拳的練家們也做做看,體會一下「纏絲勁」和「發勁綿綿不斷」的感覺。詠春拳的練家們也做做看,體會一下短距離發勁------就是「寸勁」的感覺。槍勁

武術中常用抖大杆子來誘導發勁。大杆子又叫大槍,是將3米以上,重量必須在4斤以上的白蠟杆子進行刺扎攔拿練習,而求取勁力的一種訓練方法。它裝上槍頭即為大槍,取掉槍頭便是大杆子。

大杆子與人體身高的比例持桿立正式

常用招式:

預備式:左腳向左側橫跨一步,腳尖斜向左,兩腿屈膝半蹲成半馬步。右手握槍把的頂端屈肘置於右腰側,手心向後;左手握槍桿中段,手臂微屈置於身體左側,手心向前,成半馬步端槍,臉左偏,目平視。

要求:做到「四平」,即頂平、肩平、槍平、腳平,頂平則須頭正頸直,肩平則須沉肩墜肘,槍平指兩手和槍尖成水平線,以便攻守,出槍快而有力。腳平則須兩腳用力踏實,做到身正勢穩。兩手持槍,要求「前手如管」,前手是槍的支點,既要要穩固地握住槍,又要能使槍在手中自由滑動,所以前手要握成管狀,以求穩而靈活,進退便利。「後手如攥」捏住槍尾,後手握槍切記「盡棍」不能「露把」

預備式

攔槍:左手鬆握,兩手腕用力向上翻起,右手向下向外向上再向懷裡向下,邊絞繞邊向里旋腕擰槍抽把,兩腳合力蹬地,腰部配合左轉、骨盆也左轉,隨著重心向左腿移動並沉身坐臀的同時,使槍尖由下向右向上再向左向下逆時針連撥帶攪劃圓圈。

攔槍

拿槍:攔槍結束,兩腕用力下扣向外旋腕反擰槍,兩腳合力蹬地,腰部右轉、骨盆也右轉,槍桿靠近腰部,使槍尖由下向左向上再向右向下順時針邊絞繞劃個立圓。

拿槍

扎槍:拿槍結束,右腳蹬地,右腿挺膝綳直,身體隨即左轉、骨盆也左轉,變為左弓步,同時右手前推;左手後滑,使槍向前平扎。槍身必須緊貼住身體,槍桿成水平,在胸腰之間。

扎槍

抽槍:扎槍結束,左腳蹬地,身體隨即右轉變為預備式的半馬步,骨盆也右轉,同時右手後抽,左手握成管狀使槍在手中自由向後滑動,同時翻腕下扣,使手心向下。回復成預備式。

抽槍

抖大杆子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劈、挑、內掃、外掃。不外乎腳底蹬地發力、轉腰、骨盆旋轉。其實這也是遵循發勁的原則:「勁從腳底發」。就是把豎軀幹肌和臀大肌這兩組肌群徹底地啟動起來,並協同地徹底地運動起來。發出自己最大的勁力,對敵人施以重擊。

在這我要說一下,「槍勁」非為形(心)意一門所獨有,許多拳種都有抖大杆子誘導發勁訓練。松胯也非為太極一門所獨有,因為鬆了胯,骨盆才能完全徹底地轉動起來,能發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是什麼拳種,不管是內家拳,還是外家拳,不管是中國功夫,還是西洋拳擊,不管是泰國拳,還是日本的空手道,都必須遵守這個原則。

抖大杆子不僅能誘導發勁,同時還鍛煉了臂力,因為大杆子有一定的重量。

用抖大杆子來誘導發勁就叫槍勁。意念勁

先看二則真實的案例:

案例一:美國一位電氣工人,在一個四周布滿高壓電器設備的工作台上工作,他雖然採取了各種必要的安全措施,但心裡仍然惴惴不安。一天,他在工作台上碰著一根電線,誤以為觸電,當即死亡。他身上出現觸電致死者的一切癥狀,其實他碰到的那電線根本沒電。

案例二:美國警方曾拿一個罪犯做實驗:他們對一個死刑犯告知,對他會割斷動脈,讓他流盡血液而死。然後在這個罪犯的面前割斷一隻猴子手上的動脈,讓該罪犯看著猴子的血一直慢慢的流干、死去;隨後警方再蒙著這個罪犯的眼睛,同樣用利器在他的手上動脈處划過(註:只是讓他感到有利器滑過動脈,但事實上他的手並沒有出血)與此同時打開在他手附近的水龍頭,讓水一點一點地滴在地上的接水盆,水點開始的時候是一滴滴少量的,然後逐漸加大水流量……(滴水的目的只是讓他以為是自己的血在流出)過了一段時間後,該罪犯就象之前那隻猴子那樣慢慢地死去,他死去的癥狀跟真正失血死去的人是一樣的。

這就是意念的暗示所產生的作用,由此可見它有很大的潛在力量(對於此現象心理學家尚未作出合理的解釋,但探索之路從未停止)。意念的暗示既然能有這麼大的作用,所以武術中也常用它來激發人們的潛能,意念對自我的暗示,就是心理演習。

我們先介紹心意六合拳中的丹田功(我所知道的)之一的壓丹田的功法:

壓丹田

預備姿勢

立正,腳跟併攏,腳尖也併攏。(圖1)

動作:

右腳向前跨半步,雙膝微屈,同時右手五指併攏,經右耳側向上將臂舉直。左手掌心向下,隨勢置於右肘下作保護右肋勢。(圖2)然後右手成鷹爪用力抓物一樣卷掌成拳,直線向下猛拉至拳與肩平。同時兩腿用力蹬直,挺胸,左手護肋。(圖3)

然後左腳再向前跨半步,雙膝微屈,同時左手五指併攏,經左耳側向上將臂舉直。右手掌心向下,隨勢置於左肘下作保護左肋勢。(圖4)然後左手成鷹爪用力抓物一樣卷掌成拳,直線向下猛拉至拳與肩平。同時兩腿用力蹬直,挺胸,右手護肋。(圖5)

左右各做36次(合天罡數),左右共72次(合地煞數)。

意念法:

在練這個功的時候,我們還要同時配合做意念訓練,就是做心理演習:在手上舉的時候要想像抓住天上垂下的一個把柄(6),然後直線用力向下猛拉,把天扯塌!扯它個大窟窿!(7)

呼吸法:

在向下猛拉的同時,再配合呼氣。

這樣,心理演習(意);往下的拉力(力);呼氣(氣)。三者協調一致,達到 「內三合」。(為什麼發力的時候要呼氣?我以後會有博文講述,敬請關注)

這就是心意拳六合拳十二把勁意之一的:恨天無把(塌天落)的訓練法。

這是其拳譜的歌訣:凝神意,拽天環;力碑塌,一瞬間;手落聲,隨意領;雷驟降,躲身難。

什麼意思?大家別看,看了也沒意思,這已是謬誤百出了。在我們中國,尤其是舊中國,那些老拳師的文化水準是不高的,大多數是文盲,他們無法正確地描述自己的練功體會。而那些有文化的記錄者,往往又缺乏習武經驗。所以一個說得是「雲山霧罩」,而另一個記得是「似是而非」,那些歌訣就是這麼「以訛傳訛」地傳了下來。

再介紹心意六合拳中的丹田功(我所知道的)中的提丹田的功法:

提丹田

預備姿勢

立正,腳跟併攏,腳尖也併攏。(圖8)

動作:

左腳順腳尖向前方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兩臂隨勢伸直在左腿上方,食指伸直,手背相靠,上體傾向出腿方向,目視前方。(圖9)

兩臂隨掌心向下,向側後放拉至最大限度,同時重心隨勢後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上體略後仰(圖10);兩臂繼續下行,兩手由掌變拳經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沖提,上身亦隨勢前移;有腿用力蹬直,但腳不離地。兩拳眼向外翻轉,左拳在前與眉齊,右拳在後靠近左手腕處與鼻平。頭頸正直,目視前方(圖11)。

然後,右腳順腳尖向前方跨出一大步,成右弓步,重複如上動作,唯方向相反。

左右各做36次(合天罡數),左右共72次(合地煞數)。

意念法:

在練這個功的時候,我們還要同時配合做意念訓練,就是做心理演習:想像雙手抓住大鐵錨的錨鏈(圖12),猛拉!把錨鏈拉斷!(圖13)

呼吸法:

在兩手由掌變拳經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沖提時,配合呼氣。

這樣,1.心理演習(意);2.兩手由掌變拳經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沖提的拉力(力);3.呼氣(氣)。這三者協調一致,也達到 「內三合」。

這就是心意拳六合拳十二把勁意之一的:「拉錨斷鏈」的訓練法。

再看看這個勁的拳譜歌訣原文:虎歸窩,尾作頭;臂尖打,藝難求;拉錨斷,纜疾意;前後崩,神鬼愁。------無意義,不值得一看。

心意六合拳是一種「拳功一體」拳術,就是在練拳的同時,把內功(丹田功)也練了。如鷹捉把,一頭碎碑等都包涵著壓丹田,折丹田等功法;而野馬奔槽就包涵著提丹田,射丹田的功法。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可以邊練拳邊體會,在練拳的時候配合「心理演習」,體驗「形」------練拳,「意」------心裡演習的結合,有許多勁力是可以通過意念訓練激發出來。

人們常說:心意六合拳的發力是很強勁的。但是,再強勁,它也是通過肌肉發力,超自然的發力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科學的。

同樣是內家拳,太極拳的勁力也是可以通過意念訓練激發出來的。

當我們練掤勁的時候,要想像:眼前有一堵大牆,要把它掀翻!

當我們練捋勁的時候,要想像:抓住一條大蟒蛇的尾巴,把它從蛇洞里給拽出來!

當我們練擠勁的時候,要想像:眼前一棵大樹,要把它給擠倒!

當我們練按勁的時候,要想像:有一個大牛頭,要把它給按下去!

七十二藝之練法

鷹爪力

鷹爪力又名龍爪功,復稱擒拿手。練習精純,施之於人,當之者如著利刃,甚至洞胸入腑,為軟硬相兼之功,剛柔並濟之勁,陰陽相合之力。其練習之法,用一小口缸壇,重約十斤,用五指住缸口,向上提之,初頗滑澤,不易應手上提,迨數月之後,即可隨意升降。然後每練七日,加蠶糞一碗漸增至壇滿為止。再易蠶糞以鐵砂,更進易鐵砂以鐵塊,亦能升降自如者,鷹爪力硬功陽剛之勁成;然後棄壇而憑空習之,每晨伸張五指向日光作拉抓之狀,能氣隨意注,力隨指行,鷹爪力軟功陰柔之勁成:至此則全功成就。蓋五指著物,其力實,屬硬為陽剛之勁;憑空作勢,其力虛,屬軟為陰柔之勁;陰陽相生,故先習陽而後習陰;剛柔並用,故練柔以濟剛。五指著物,所以練習堅固之基礎;憑空為之,正所以避其陽剛之氣,而生陰柔之勁也。練至剛勁全脫時,則飛鳥過空,伸手作勢抓之,鳥如中矢,輒能應手而墮。劣馬相隔數丈,作勢挽之,亦如攬疆在手,可以隨意左右矣。若以抓人血氣之穴,無不應手而閉,如陰柔未臻佳境,只精陽剛,亦能傷人,惟此法著人不至有性命之憂,不若一指禪、硃砂掌、陰拳功之甚也。如中途廢棄,則五指必發 攣之狀,無葯可治,蓋陰柔之勁,即聚精會神斂氣之意。北京太極大家楊澄甫之先人,能使飛鳥落手中。余於鷹爪力曾習之,醬豆腐罐滿盛鐵砂已能抓起,但後來因事中輟,未免可惜!

玉帶功

玉帶功又名彌勒功,為硬功內壯,屬陽剛之勁,兼陰柔之氣。即用兩臂之力,迴環相湊,而抱持之法也。亦稱乾坤圈,練法至簡。先時擇一合把之樹,身立其下,用兩臂抱住樹身,兩手用合盤式互相牢扣。然後運力緊緊抱持之,時作上提之勢。日數行之,每次以儘力為止。如是一二年,臂力漸充,抱持時只須略一震撼,則樹身搖搖欲折,而枝葉瑟瑟落矣。然此猶初步之成功,未足勝人也。必須至能將此樹連根拔起後,然後再易樹為巨大之石鼓,或石軸重約四五百斤者,依法習之。石重而滑澤,抱持之最易脫落,如是習之者,所以增加其緊扣之力也。亦須一二年,始能平抱石鼓,行走自如;至此實力固已充盈,抱持緊扣之勁,亦達極點,而功造大成矣。相傳昔有盲童求藝,適遇少林寺朝元和尚傳以此法,後盲童卒以此技勝敵,傳為佳話。

硃砂掌

硃砂掌為軟功內壯陰手之一,又名梅花掌、紅砂掌;然又有稱黑砂手則誤矣。蓋黑砂手有葯功內壯之助也。練習之法,先用一沙盤,滿盛細沙,手入沙中,用力搓摩之,不限次數,力盡而止。如是按日行之,至能以手在離沙盤尺許處,憑空搓摩,而盤中之細沙,亦能應手而動為度。至此則第一步功夫成,即所謂精神貫注,斂神聚氣之意。如擊人以掌,稍著其身,外部不損毫髮,而內已受重創。如再繼續練習,易細沙為砂子,易砂子為鐵砂,而至於重四五兩之鐵球而後已,亦能手不著盤,鐵球亦能躍出後,則硃砂掌全功成矣。然至少亦須十五年苦功,惟技成後,功決不可濫用。

竹葉手

竹葉手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銅沙掌,為專練掌面擊人之一種功夫,與練拳之馬鞍功練指之點石功為用相同,亦殺手也。用粗布製成一袋,約二尺見方,中貯鐵沙,雜以尖銳之鐵片,初重三十斤,更以堅木為架,高二丈以外,以巨索系沙袋懸於木架之居中,練功者立於架側,站定騎馬步,舉掌擊之。因鐵片尖銳,鐵沙粗糙之故,最易傷手。上手之初,每擊一下,袋僅微微宕動而已,及後漸宕漸遠,由數寸而數尺,以至於能宕出一二丈。在鐵沙袋宕回之際,即舉掌從旁攔之,毋使宕向外側,待袋著掌,即用力向前擦之,或向後挫之,使袋在面前不住旋轉。轉定之後,再拍之向外,宕回時更如法挫擦,練至不覺費力時,將鐵沙加重二十斤,如法練之。數月之後,再加二十斤,直加至能將重一百二十斤之鐵沙袋,隨手拍出,任意挫擦,旋成圓化,而不覺費力時,功夫已臻絕頂。前後約費時三四年,此功練成之後,其手即不能復作他用。蓋觸物即易傷人,與硃砂掌同,故學者宜以左手練之也。曾聞友人劉福祿君,述及河南懷慶府名拳師程綬典精潭腿,尤擅銅砂掌,以掌向壁間擊之,立現深洞,可想見其功矣。

足射功

足射功,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其練法至簡且易,晨昏散步之際,以足尖踢磚石等物。初則足尖(即足趾)痛甚,習之即久,則筋肉堅實,且富於彈力,並須漸踢漸重,至斗大磚石,能一足踢出至丈外者,則初步功夫成矣。再踢磚石向欲擊之物體,瞄準擊之,能應聲而中者,則全功成矣。於是交手之際,遠則出其不意踢磚石以擊之,近則以足踢其下部,無不應聲而跌者,且下盤因之穩固。

少林點穴法(致命三十六穴) >> 用途

----------------------------------------

用途

一者生人也。偶被歹徒惡技所傷,因氣血停滯不能循環,四肢萎滯不能轉動,或致不動聲思,不省人事,此屬內傷。用點穴法醫治,能使君愈也。

二者護身也。君出門在外,若遭暴客歹徒之劫,危及生命,可用點穴法解之、破之,而轉危為安。

三者健身也。習點穴之方,雖表功在手,但力源在臟。內外發一點,皆動百節內外,全身動也。靜者積,積之必滯,疾也;動者通,通暢百節必活,健也。

第一層功夫

「點穴容易識穴難」。點穴之法主要在於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撫之。否則,如盲人看馬。識穴必須認真準確,絲毫無差。具體練法是:

習點穴之法,必須先明確十二經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經絡與臟腑的關係。其具體練法是:取較堅硬的木材,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繪標出某一經的諸穴,循其經絡點其穴位,每日三至五次,每次三至六回。熟悉之後,改為夜晚點之,繼練月余。若能在暗處點中,初藝則成,可另換一經,依上法習之,依次增加。將人身全部穴位練熟後,可合併通練,練到能在暗處準確地點中全身諸經百穴者,功則已就。

人身之穴位占面積極小,所點擊之面積只不過二三分也,所以初練時千萬不可疏忽大意,誤此為彼或誤彼為此。練時應由少到多,由簡到繁,著力應由輕到重,時間應由短到長,苦恆點練。

習點穴之法,無論制人或救人皆須身有真功,手有高技。否則,制敵人反而被敵所制,救人卻反而貽誤人。

古人云:

點者出手暴客殘 應指倒地一剎間 我若失技反被擒 他借我力殺人便

制人必先學救法 誤傷良君可復原 能制無解非真功 還須從頭把功練習點穴法,雖力在指,但要牢記"心與意合,意與力合,力與氣合,手與眼合,技與巧合";"陰陽歸一,五行求本,本為力氣";"力氣之本,仍為氣血,氣血密依";"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順血行快,血壯氣充盈"。所以,習點穴者還需增加營養以宜壯血,苦練氣功以宜發力。

習點穴法,切要"識透穴理"。凡學者必須細心體會,隨時習練,不拘形式,如床頭、桌前、地邊、途中等均可練。經常摸索點穴之理,依理推之,逐穴求之,必有所得。如氣血之頭在某時應在何穴,在某時經流何穴,始自何時幾刻,又終止於何時等,皆須精推細摸,了如指掌。

習點穴之法,還須深知氣血循行,行之某經是逆行還是順行,是向上還是向下,是向左還是向右等等,都必須辨其明,知其詳,方能得心應手,點之即中。若誤其前後,或誤其左右、上下,則都不能奏效。習點穴法,還應熟知人體諸經的血液循行軌道及其變化,血液循行在何時經何經絡,注入何穴,順逆凝滯,緩急多少等。

點穴之妙,在於選中穴位,擊中要害,靈在眼疾手快,視其准,點其速,力之雄,無不妙也。百點百中,點中要害。若無真功,皆會點偏穴位,著手是空,不僅不能制對方,反而給對方開了一個缺口,被對方擊中。空穴之意另有一說,即"氣未到,血已過"。換句話說,就是未點在氣血頭上,任你指頭上很有功夫,也難奏效。因氣血之循行和氣血之頭所注入各經穴的時刻、路線,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所以習點穴之法應深知氣血循行的路線及氣血循行之頭,方可點之即效,制服敵人。

前輩云:"氣血頭者五枝也,上下兩枝,左右兩枝,正中前一枝。"以正中一枝諸穴者,最為要害。出手點時,應視准而力猛,中者必應。氣血還有正頭和直頭之說,氣血正頭為猛,氣血直頭為沖。其實都是指正中前一枝諸穴而言,僅說法不一。

歌訣曰:

點穴之妙在血頭 何時點打須追求 何時正頭注何處

何時氣血經穴流 五枝血頭須詳辨 絲毫偏誤不可有

更考時辰多幻變 悉知五枝血注頭 切記交手搶直頭

若失良機命要休 勸君切莫忘練氣 點穴無氣功白丟

習點穴法,應講實效,其秘法有三:一則精悉經絡、穴道和氣血循行之理;二則深知氣血流注與五行、天時的關係;三則熟讀並牢記點穴諸訣。

習點穴法,還必須採用考問法,來驗證自己所學之法。何者正,何者誤,何者優,正者持之,誤者改之,優者揚之。其考問之法有四:

1.考問穴位

制一木人,繪出人體全部穴位,用手指或教尺指點木人諸穴,學者一一答之。教者可先問致命穴,次問大穴,最後問小穴。也可先考問經穴,次考問經外奇穴,或任意考問。

2.考問經絡

仍以木人考之。在木人體表繪出經絡和奇脈,教者考學者:傷人者點何經絡?此經絡引連何臟?被點者當時有何症象?救治者用何手法、何葯?效果如何?等等,逐經逐穴逐日考問。

3.考問人體之氣血,諸穴與臟腑之關係

習點穴之法,必須深考人體的氣血循行、肢體百穴與五臟六腑的密切關係。對氣血某時循行流注何穴、路線,某穴與某臟某腑的生理關係,都必須了如指掌,對答如流,方能於出手點打時,選中要穴,百發則百中。

4.考問才德

拳譜曰:"對於不守寺規與門外無德之門徒,概不傳點穴之技,對一般徒眾雖可授點穴手法,但切不可傳致命要穴與制人之技。"

歷代武僧在授徒時都嚴行法規,慎重行事。凡對隨徒未經十年之考查和具備高尚德行的門徒,概不傳授點穴法技,亦免暴徒得技,損國害民。另對只有德而無真才的門徒,也不傳藝,亦免半途而廢或一知半解,無濟於事,名損山門武威。對久經考問確為德才兼備的賢徒,定誠懇授藝,扶植成才。

良師教徒要嚴守三則:其一,平日與人交手不可亂點要害穴位。其二,遇到死穴,點時要有分寸,不可貿點;其三,持之以恆,刻苦研練,不可半途而廢,困難再大也要堅持到最後成功。

第二層功夫

點穴之法,不同於拳打腳踢,克敵制勝,全靠一指之功。勁有硬度,觸於硬物,易於破傷皮肉,初學者,更是如此。奉勸初學練點穴之法者,不要心急,更不可無規亂練,應在良師訓教下,循序漸進。

歌訣曰:

初習點穴莫心急 循序漸進守規矩 不可無章亂點打

免得流血傷身體 尊師訓練即妙方 點穴真功名列一

習點穴者,經過對第一層功夫的學練之後,就要轉入第二層功夫的學習,即指功。

1.點木物

初練時,宜在較軟的物具上練,如桐木板、腐木等。其具體練法是:持金針指或金剪指緩緩點,每日三至五次,每次15~30下。三個月後,可逐漸加重指功的勁力,其點法由緩變猛,每日五至七次,每次30~50下。練三至五個月後,自感點指有勁而點物不痛時,可改為點練比較硬的木板,如杉木板、椿木板等。

2.點石物

經過一段苦練點木物之後,指端逐漸堅實,則可開始練指點石。以點指指端向平滑堅硬的石頭上點練,點勁由輕到重,點時由短增長,點次由少增多。若感到指頭疼痛或腫脹,可以酌情減力、減時、減次數,切不要終止練功。練至兩個月後,痛苦亦能日漸消除。此時可換在較粗糙而無芒角的堅硬石頭上點練,每天不少於300下。這樣苦練三至五年可獲顯效。

3.點沙袋

袋中填入散沙,約一尺二寸厚,以點指點插之,每天點插360下。練功三年,傾出散沙,填入小石粒,約五寸厚,再練功三年,改填入鐵砂,每天練點指單點380下;再練三年後,加至5OO下,繼續練三年,再去掉鐵砂,換成鐵屑,加倍研練。鐵屑多尖棱,易傷指頭皮肉,特別當心。但也不能因受皮肉之苦而停止研練。古人云"不惜流血痛,自能成真功","有志定成才,苦可育英雄"。

練點沙袋之功,約時三年,以肉指點打土塊、木材等硬物亦獲奇效,若去點打人身,功效令人驚讚。

4.練頂勁

運一臂之全力,貫注於指端去按點硬物者,為頂勁也。頂勁的練法仍由軟到硬。先運氣變力,再點打其物。用力時,由輕到重,逐漸增之,至力盡而略停,繼續進行。每天以300~500下為宜,天天點練,不可中斷。

體弱者,可以戴指帽(用三層白粗布製成)點練,先點五穀、砂粒,再更換成腐木,逐漸變成點練硬木、牆壁、石頭,甚至鐵物。

5.練抓勁

抓勁即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並用抓點制人的功法。其法是以食指為中點的重力,大拇指和中指先抓後點,輔助食指去點抓制人的方法,亦有獨特之處。其練法是:拇、食、中三指的末節向內稍屈,似鷹嘴狀,形如圓椎,銳如槍矛,盡三指之力,緊緊扣之,用至全身銳力盡也。每日練抓握實物三至五次,每次100~250握。依此苦練三至五年,即可成功矣。

苦練此功成就,出手抓住對方要害部位,彈指用力,可將對方觸處抓爛。初練者可先練抓土塊、水果,有一定功夫後,再研練抓握磚頭、石頭等硬物。體弱或可練抓砂、球(用白布縫成球形小袋,內填滿砂粒,縫好),每日二至三次,每次30~50握。體壯者可練抓木棒、鐵杆、酒罐等(內裝鐵砂或鐵片)。

以上所談諸法,皆屬外層功夫,點指非粘人身者,難以奏效,凡有志者亦非難之事。但聞有點打不著人身者而能制人的內層功夫,此功夫僅聞而未見實,聞之就感難,練成功夫則是難上加難,極難也。

練點穴功夫,有時亦有誤傷或被別人無意致傷者,必須及時治療,用藥水洗之。如能在練功之前浸洗一次,可防意外。其藥方是:生半夏、生南星、羌活、青皮、辣椒各3O克,川芎、象皮、乳香、鹿角、茄皮、紫草、當歸各45克,大附子、黃蜂窩各6克,川椒一兩,鷹爪一對,青土120克,老醋五斤。

以上諸葯,置砂鍋內同煎去渣。放溫時,將兩手放入盆內浸洗之,待葯汁生效,自感溫氣在體內如蟻行之時,出手擦乾,然後練功。

此方可以防患,有舒筋活血和通絡之功,有壯血益氣和強髓健骨之能,為練點穴功夫的良方。適於練點石、插砂等外層功夫。

又方:鳳仙花草一株,桑枝一兩,桃樹枝一兩,鹿角一兩,象皮五錢,紅花、桃仁、赤芍各八錢,雲木香三錢,青皮、廣陳皮各三錢,草烏、川烏各四錢。煎法用法和效果同上方。

6.點打功夫

練點打之功,應結合認穴、識別經絡、氣血循行和氣功等基礎知識。先制一與真人大孝高低、模樣相似的木人,用墨法標明人體十二經絡和常用穴位。其中致命穴、要害穴要用不同顏色標出,宜於點打(如三十六致命穴用紅色,要害穴用黃色等)。但所標諸穴的位置必須準確,否則會導致錯點部位,反而被敵所制的惡果。

其具體練法是:練點打者,先熟記穴位,面對木人,相距一尺二寸,任選一穴,出點指向木人標穴點打,然後檢查是否準確。若無絲毫差位,再改點他穴,一一點打,遍至木人全身。此為一循,每日練點二至三循,練至閉上雙眼,也能點准諸穴時,可轉入點打。其法是:氣沉丹田,運至全身,調精銳之氣,貫注指端,對準木人要穴髮指點打。用力時,先慢而後快,先輕而後重,出柔著剛,剛柔相濟。持之以恆,必能成功矣。

初練者:每日一至二次,每次5O~15O下,練至三個月後,指若未破,證明得法,可增至每日三次,每次15O~3OO下。

練點打之功,以每日早晨5~7時和晚間10~11時為宜,每天不能少於3OO下,中間可以適當修練。

少林點打名師汝靜法師曰:

點打奇功門 秘傳在少林 立志練真功 該有苦恆心

一練硬功底 氣功乃根本 氣壯推山河 四兩撥千斤

二練手指功 平日須專心 先練指點土 再練點桐椿

更練指點石 苦習五冬春 後練點鐵板 莫懼受苦深

食盡黃連苦 英名樹武林 練成妙指法 秘訣在眼神

先練視點處 次練開穴門 眼力練成准 暗室辨假真

夜間能點打 白日千百准 氣指眼之法 點打武藝真

三十春秋苦 可得真功夫

湛舉和尚練點打歌訣:

點打要在點穴准 常用三法牢記心 其一刻制一木人

經絡俞穴詳標真 黑黃紅藍穴分色 眼了手疾點穴准

其二練氣合崩勁 一氣呵成火分金 初開點打輕柔緩

剛柔相濟循序進 其三墨室練點位 白灰染掌尋穴紋

暗宅髮指若點中 光日點打皆精準 勸君練功莫怕苦

小樹日久必成林

第三層功夫

拳譜曰:

點穴妙法貴三功 三層功夫步步生 唯有奇功第三層

十步之外製人痛 若遇良師能解救 何如巧用輕和重

制服於人不傷命 何需動手不留情

少林點穴法的第一、二層功夫,皆為普功,唯有第三層功夫技法較奇。凡練點穴者,在掌握第一、二層功夫之後,除認真研練,保持其技,永不退步外,還應苦練第三層功夫。

第三層功夫的要領是以勁推氣,氣變為力,遠能制人也。

1.摧棉功

用棉絮製成胡桃大的一個圓球,放在室內一個木架板上,木架板與練功者胸部同高。練功者距架一尺三而立,右手握掌,運氣三循,然後對準架上的棉球猛衝,每天3OO多下。當棉球能被沖拳所帶的風吹掉時,練者可距架二尺,依上法沖拳。當棉球被吹掉時,再距架三尺遠,依上法出拳沖之。若棉球能被衝掉時,可改為以拇、中、食三指相併而向前沖,以氣推動棉球,每天5OO下,久久練之,約10~20年,可告功成,遠能制人。

2.吹燈功

其練法與摧棉球功大同小異。取油燈或蠟燭點燃,置於桌上,練功者距桌三尺遠站立,運氣後向前對準燈焰沖拳。依上法退至丈余,沖拳後能滅燈時,改三指擊練,直到指出燈熄,方為成功。

湛化和尚練功歌曰:

七十二藝武藝絕 吹打功夫有妙訣 其一口吹小棉球

漸至增大到石鐵 若能口吹石滾動 接兵吹力似推雪

其二夜間吹蠟燭 輕口一呼燈可滅 先近後遠至三尺

日練吹燈五十訣 久日苦練不中斷 交手吹敵剎間滅

少林練功藥方

1.少林練功洗手法

功能:活血順氣,舒筋靈骨,壯膽柔節。適練手功,用於練掌。

處方:象皮(切片)、鮫魚甲(酒炒)、制半夏、制川烏、制草烏、全當歸、瓦松、皮硝、川椒、側柏葉、透骨草、紫花地盯海鹽、木瓜、紅花各3O克,鷹爪一雙。

用法:上十六味葯共入盆內,加陳醋七斤,清泉水八斤,浸泡一周,加上等白酒2OO克密封,每練功前取出葯汁250克,加沸水1OOO克,和勻後燙泡、擦洗雙手和雙臂。

2.少林運氣妙丹

功能:溝通氣血,調和陰陽,統攝三氣,氣隨意行。

處方:廣木香3O克、海縮砂30克、全瓜蔞一枚、赤降香3克、靈芝草6克、人蔘3克、參373克、箭芪3克、大熟地3克、全當歸15克、小茴香3克、紅花6克、益智仁6克、柏籽仁6克、陳皮6克、甘草3克。

用法:上十六味葯共研細粉用老陳醋和勻,製成綠豆大丸,晾乾密閉置乾燥處備用。

服法:每次運氣前取20克丸用黃酒一兩送服。

3.少林練功保筋通脈法

桑寄生、川斷、補骨脂、嵩蜂蛇、全蠍、虎脛骨、菟絲子、金毛狗、龍骨各三克共研細末為粉,以淡鹽開水泛丸如豌豆大,用百草霜掛衣晾乾,每次練功前吞服十粒,再喝黃酒兩口。練功時自感百節靈活,柔而似鋼,脈順氣從,渾身輕靈,強壯有力。

4.少林練功暢通氣血方

當歸3克、生地6克、熟地6克、白朮6克、山藥15克、黃芪6克、陳皮3克、木香3克、小茴香1.5克、萎仁3克、生甘草3克、敗沉香0.6克,以上十二味葯共研細末,裝入瓶內密閉,每練功前服二至三錢,用老白酒半兩送服,可舒氣血,橫順左右,上下暢通。

5.練功舒筋丹

主治:初練功所致的腰疼腿痛,筋傷氣滯,四肢拘攣,全身不舒等。

處方:當歸90克、紅花90克、木香30克、防風60克、舒筋草90克、木瓜90克、川牛膝90克、小茴香15克、白芷60克、陳皮30克、制馬前子6克。

製法:上十一味葯共軋研成細粉,用黃米粉打糊制丸,如梧桐子大,晾乾,成人每服一錢半,用黃酒送下,孕婦忌用。

6.練手功洗手"如意湯"方

象皮(切片)、鮫魚甲(酒炒)、半夏、川烏、草烏(薑汁制)、全當歸、瓦松、皮硝、川椒、側柏葉、透骨草、紫花地盯食鹽各90克,加鷹爪一對,共入盆內,陳醋七斤,河水八斤浸泡,用時取出沖滾湯洗,洗後甩幹練功。

7.劍仙十八羅漢練功藥酒

功能:調活氣血,振神舒筋,增力壯膽。

處方:石蘭花15克、淫羊藿15克、陽起石15克、白芍12克、桃仁12克、故紙15克、杞果15克、金櫻子12克、菟絲子12克、三七15克、杜仲12克、人蔘15克、青皮6克、沉香3克、海馬15克、碎蛇15克。

製法:上十六味葯,置入瓷瓶內,倒入上等白酒620克,將口密封,浸泡100天,濾出酒汁即成。

服法:每日服,每服飲核桃大酒盅半杯。內熱邪盛者禁用。

8。竹葉手練功方

川草烏3克、天南星3克、蛇床子3克、半夏3克、百部3克、花椒30克、狼毒30克、透骨草30克、藜蘆30克、龍骨30克、海牙30克、地骨皮30克、紫花地丁30克、地丁30克、青鹽120克、硫磺30克、劉寄奴60克、瓜蒂3克(如其中某些葯缺,可用性質相仿之葯代替)。

上藥加水、醋各五大碗,熬至七碗量。洗手時將藥水置爐火上,待其微溫,將手放入,熱極取出。每三十三日按原方重配換藥一次,共三劑,用百日。

9.臂腿練功方

紅花2.4克、枳殼4.5克、牛膝6克、五加皮4.5克、杜仲4.5克、青皮3克,上藥煎湯浸洗局部,如鐵臂功、鞭功、鐵掃帚之類練功時均可用之。

10.抓鐵砂洗手方

川烏、草烏、天南星、半夏、蛇床子、百步草、狼毒、藜蘆、龍骨、透骨草、海凈石(研末)、地骨皮、花椒、紫菀、地丁各60克,大青鹽120克,硫磺60克。

用法:以上諸味葯加醋五碗、清水五碗,煎至七碗,用時溫熱,每練功前洗手一次。

11.行功內壯方

練壯之法,外資於揉,持內資於藥力。行功之時,先服藥一丸,即可生壯內資揉於外,促益行功之效。藥用:蒺藜(炒去剌)、白茯苓(去皮)、白芍藥(焙)、地黃(酒蒸焙)、甘草(蜜炙)、辰砂(水飛)各3克,人蔘(去蘆)、白朮(土炒)、全當歸(酒洗)、川芎(醋炒)各0.6克,上十味葯共研成極細粉末,煉蜜為丸,丸重3克,每次練功前內服一丸,溫開水或酒送下。

12.行下部功湯洗方

蛇床子、生甘草、地骨皮各等份,煎湯,先溫後熱,漸之大熱,每日功前湯洗之。

按:此方可調和陰陽,促進血液循環,暢通經絡,滋潤肌膚,亦可軟堅導滯,調盈宗氣益於行功。

13.行王拳功洗方

地骨皮、象皮、蒺藜、全當歸各等份,食鹽少許,煎熬,每行功前浴洗全身。

此葯可疏通氣血,養潤肌膚,調盈三氣,軟堅去滯,甚益行功。

少林寺習武戒約

1.習此技術者,以強健體魄為要旨,宜朝夕行事,不可隨意作輳

2.宜入佛門,悲憐為懷,縱於技術精嫻,只可習以自衛,切戒逞氣血之私,好勇鬥狠,犯者與違反朝規同罪。

3.平日對待師長,宜敬謹將事,勿得有違抗及傲慢之行為。

4.對待後輩,須和順、溫良、誠信,孝雙親,不得恃強凌弱,任意妄為。

5.遊行之時,如與俗家相遇,宜以忍辱救世為主旨,不可輕恃技術而逞強。

6.凡屬少林師法,不可逞憤相較,但偶而遭遇,未知來路,須先以左手作掌上與眉齊,如系同派則以右掌照式答之,則彼此相知,當互為援助,以示同道之誼。

7.飲酒食肉為佛門之大戒,宜敬謹遵守,蓋酒能奪志,肉可昏神也。

8.女色男風犯之必遭天譴,亦為佛門之所難容,凡吾宗門弟子,必嚴守戒規,勿毫違矣。

9.凡俗家弟子,不可輕以技術相授,以免危害於世,違佛氏之宗旨。如深知其人確性情純良,而又無強悍暴狠之行,始可傳之。但飲酒淫慾之戒須使其人誓為謹守,勿得以一時之興,而逞強鬥狠,此禪宗之第一要義,幸勿輕忽視之也。

10.戒恃強爭勝之心,及貪得自誇之習,世之以此自喪其身而兼流毒於人者,不知凡幾。蓋以技擊術之於人,其關係至為緊要;或炫技於一時,或凌弱逞暴而生意外之波瀾,為禪門之敗類,貽羞當世,取禍俄頃,是豈先師創立此術之本意也乎!凡在後學者宜切記之。

致殘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鳩尾):胸劍突骨下緣。

2.對門穴(又名不容):巨闕穴旁開六寸。

3.扇門穴:即男者左對門穴,女者右對門穴。

4.京門穴(又名氣俞):第十二肋遊離間處。

5.五定穴(又名天樞):平臍中旁開三寸。

6.伯勞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8.膽中穴: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之間正中。

9.對心穴(又名至陽):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風門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環跳穴:股骨大轉子後上方,當大轉子與胝骨裂孔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處。

12.蓋膝穴:即膝蓋骨。

13.膝眼穴:臏骨尖兩旁凹陷處。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脛骨內側緣內側。

15.腳住穴:腳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開腔穴:即兩耳。

17.喬空穴:即兩耳後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溝正中。

23.駕梁穴:即鼻樑。

24.咽空穴:即兩個鼻孔。

25.牙關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將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於風膊下處。

30.精靈穴:即兩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時肘橈側橫紋盡頭處。

32.中脘穴:臍上一寸。

33.六宮穴(又名臍中.神闕):即肚臍。

34.氣關穴(又名氣門):左乳下二橫指處。

35.血瘦穴(又名血關):右乳下二橫指處。

36.掛膀穴:血瘦穴下一分處。

37.肚角穴:位於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宮穴:位於血關穴之下,氣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點。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八分。

41.糞門穴:即肛門口。

42.沖陽穴:足背的最高點,動脈旁。

43.血囊穴:右側十二肋骨下緣。

44.氣囊穴:即小腹左邊。

45.凈瓶穴:即臍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點。

47.山根穴:即鼻樑之上。

48.對口穴:項後的風府與啞門之間。

49.氣隔穴:臍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門穴:右側十二肋下三橫指。

51.膈門穴:左側十二肋骨下緣。

52.氣舍穴:鎖骨內側端上緣。

53.開氣穴:即氣舍穴偏右。

54.轉喉穴:即氣舍穴偏左。

55.血倉期門穴:右側鎖骨下八分處。

56.氣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脈穴:枕骨正中。

58.正額穴:頭額前正中。

59.後海底穴:腎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攢竹穴:眉內端陷中。

61.正氣穴:左側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側乳上一寸三分。

63.氣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與建里之中點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處。

67.泰山穴:離梭子骨四寸處。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緣凹陷中。

69.勞宮穴:第二.三掌骨之間。

70.神門穴:尺側腕關節橫紋頭。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頰車穴:下頷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側腕上五寸。

74.下關穴:顴弓下與下頷關節切跡間凹陷處。

75.足三里穴:犢鼻穴下三寸,脛骨粗隆外側陷中。

76.犢鼻穴:屈膝,臏韌帶外側陷中。

77.肩井穴:肩頭高處,當大椎與肩峰之間。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緣。

79.風市穴:大腿外側膝上七寸。

80.陽陵泉穴:腓骨小頭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窩中動脈外。

82.承山穴:委中與跟腱之間。

83.崑崙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84.血海穴:屈膝,臏骨內上緣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

86.尾宮上穴:即尾宮上一分許。

87.鶴頂穴:位於膝蓋骨上緣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點。

89.內踝尖穴:即足內踝最高點。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淚孔穴:(又名睛明):目內眥頭外一分。

92.所聞穴(又名聽宮):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間隙外側近噱突處。

94.絕骨穴(又名懸鐘):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7.太淵:腕關節橫紋上,橈動脈外側。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處。

99.曲骨穴:臍下五寸處。

100.大都穴:足拇趾內側本節後。

101.魄戶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

102.天窗穴:頸側.胸銷乳突肌後緣。

103.箕門穴:大腿內側,血海穴上六寸。

致殘一百零三穴歌訣

人體俞穴三百眼 點中致殘百零三 殘穴亦有殘身意

莫可輕糾胡亂點 少室祖師有銘訓 點藝不傳敗徒般

賢徒德技貫雙峰 僅為健體守門院 有德無藝非英傑

亦須百倍破武壇 飽咽三旬黃連苦 定闖八方擂台關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於兩眉之間。

2.頭額前穴:位於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陽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與眼外眥之間後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腦戶):位於枕骨粗隆上方。

5.厥陰穴(又名頭竅陰):位於腦後兩邊,乳突後當浮白與完骨之間。

6.華蓋穴:胸骨柄與胸骨體聯合的中點,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於臍上三寸正中。

8.巨闕穴:臍上六寸,即鳩尾穴下一寸。

9.氣海穴(又名丹田穴):臍下一寸五分。

10.關元穴:臍下三寸。

11.水分穴:位於臍上一寸。

12.中極穴:臍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當於第五肋間。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當於第五肋間。

17.左期門穴:左乳下二肋,相當於七.八肋間。

18.右期門穴:右乳下二肋,相當於七.八肋間。

19.左幽門穴:巨闕穴左開五分。

20.右幽門穴:巨闕穴右開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臍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臍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門穴:左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4.右章門穴:右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5.左腹結穴(又名左七勞):臍左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結穴(又名右七勞):臍右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側一寸五分。

28.右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側一寸五分

29.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於命門穴左旁三寸。

31.氣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32.鶴口穴(又名尾宮穴):位於尾骨宮下兩腿骨盡處。

33.海底穴(又名會陰穴):前陰與肛門之間。

34.湧泉穴:位於第二.三趾跖關節後方,蜷足時所現的凹陷處。

35.右志室穴:位於命門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於腦後右玉枕穴下五分。

致命三十六穴歌訣

致命穴位三十六 代代武僧刻顱首 悉知穴位在何處

點中穴位致命休 得真技者尚武德 除暴安良美名留

少林點穴招法妙 三十六處神鬼愁 三十六穴點法妙

不可隨意傳人間 少林致命穴法源 六六三十六處點

一在頭額前中線 二在兩眉正中間 三在眉外兩太陽

四在枕骨腦後邊 五在腦後藏血穴 六在耳後厥陰言

七在華蓋心口上 八在黑虎偷心眼 九在巨厥心口處

十在水分臍上緣 十一臍下氣海穴 十二關元下腹間

十三下腹四寸處 亦名中極斷陰泉 十四左乳上六寸

亦名左膺窗命關 十五右乳上寸六 右膺窗穴位當然

十六左乳下寸六 左乳根穴連命關 十七右乳下寸六

右乳根穴牽命連 十八十九兩期門 乳下寸六旁寸然

二十臍下左幽門 巨闕之旁五分算 二十一在右幽門

若能點中斷肺源 二十二即左商曲 亦名血門主命關

二十三即右商曲 點中五月喪黃泉 二十四並二十五

左右章門定為然 二十六亦左腹結 二十七右腹結眼

二十八為命門穴 十四腰椎下中間 二十九即左腎俞

命門兩旁一寸半 三十亦名左志室 點中三日歸西天

三十一亦氣海俞 三二鶴口刻心間 三三陰囊後海底

三四足底是湧泉 三十五亦右志室 又名一計害三賢

三十六在右腎俞 點傷絕氣閉雙眼 三十六穴切記牢

點打不可半絲偏 此為少林真絕技 切莫輕易向外傳

按:上述三十六穴,拳譜原記載為致命三十六穴,實際是過分誇張。雖然三十六穴都是要害部位,但受擊後絕非可致死。

但不可否認,此三十六穴是擊之有效、甚至可把人致殘的要害部位。

致暈十一穴部位

1.腦戶穴:位於百會穴後四寸五分。

2.囟門穴(又名囟會):位於百會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髮際上一寸陷中。

4.前頂穴:百會穴前一寸五分。

5.後頂穴(又名頂門穴):位於百會穴後一寸五分。

6.風府穴(又名天星):項後枕骨下兩筋中間。

7.頭維穴:位於額角,入髮際角尖處。

8.耳後穴:位於耳後靜脈中。

9.啞門穴:位於風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於前頂穴後五分,再外開一寸處。

11.玉枕穴:位於腦戶穴旁一寸三分。

致暈十一穴歌訣

致暈十一穴位詳 腦顱囟門上星當 前後兩頂風府位

頭維耳後啞門綱 通天玉枕譜冊注 點中應辰入夢鄉

輕易莫把暈穴點 因小傷人是呆郎

推山掌

推山掌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掌心發勁之法,兼練兩腕之猝勁,其效用略如剛柔法。練成之後,無論力大之人,只須一著手,以掌捺而輕推之,無不應手跌出丈外者。蓋可以借人之力而制敵,可使憑空擲出,而不至受傷,非若殺手功夫之以傷人為能事者可比也。練習之法,用粗木製成長桌形之架,架之四足,深埋土中,使不至移動,架之上部亦須堅牢,向上之兩橫木,包以光滑之鐵皮。初練時以正方形之青石一塊,約重八十斤,平置於架之一端,人對石立,足作弓箭步。上體與石相距約一尺半,然後以雙掌置石面平推之,單掌亦可,惟宜左右交替行之。推時宜用臂、腕、掌三部之力,切忌上身前傾,以體重壓石,不必急於求功,能略推出自佳,即不能使石移動,盡可作意推之,日久自見功夫也。至能屈肘按石,發勁推之,石應手溜出數尺,或尋丈時,即於原石之後,加以重若二三十斤之石,依法練習,至亦能應手溜出,然後再加一石,重以三十斤為率,以後准此。如此再練再加,直至石共重三百斤為止,則第一步功夫即算完全。此時兩臂之力,已極可觀,惟屬死推,與人角逐時,未必能切於實用,不過如造屋之先立基礎耳。欲求致用,非進一步練習猝勁不可。練習猝勁,宜專註意於掌面之後部,與手腕二處,練法略同。將架上之石搬去,但余原練之一石,以手指按石之上面,掌根抵石向我之處,步法如上,然後運全臂之力,注於小臂及手腕之間。發勁時,手指緊按石面,而將兩掌後提,離石三寸,一提之後,八十斤之青石,必能應手躍出尋丈之外。更依前法加一石練,直至前石加完為度,功夫即告大成。功之深者,能於架上連迭十餘巨石,手抵第一石,余石盡躍出數丈,惟所抵之石,屹然不動,是則於發勁之外,又深具蓄勁功夫者矣。

推山掌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掌心發勁之法,兼練兩腕之猝勁,其效用略如剛柔法。練成之後,無論力大之人,只須一著手,以掌捺而輕推之,無不應手跌出丈外者。蓋可以借人之力而制敵,可使憑空擲出,而不至受傷,非若殺手功夫之以傷人為能事者可比也。練習之法,用粗木製成長桌形之架,架之四足,深埋土中,使不至移動,架之上部亦須堅牢,向上之兩橫木,包以光滑之鐵皮。初練時以正方形之青石一塊,約重八十斤,平置於架之一端,人對石立,足作弓箭步。上體與石相距約一尺半,然後以雙掌置石面平推之,單掌亦可,惟宜左右交替行之。推時宜用臂、腕、掌三部之力,切忌上身前傾,以體重壓石,不必急於求功,能略推出自佳,即不能使石移動,盡可作意推之,日久自見功夫也。至能屈肘按石,發勁推之,石應手溜出數尺,或尋丈時,即於原石之後,加以重若二三十斤之石,依法練習,至亦能應手溜出,然後再加一石,重以三十斤為率,以後准此。如此再練再加,直至石共重三百斤為止,則第一步功夫即算完全。此時兩臂之力,已極可觀,惟屬死推,與人角逐時,未必能切於實用,不過如造屋之先立基礎耳。欲求致用,非進一步練習猝勁不可。練習猝勁,宜專註意於掌面之後部,與手腕二處,練法略同。將架上之石搬去,但余原練之一石,以手指按石之上面,掌根抵石向我之處,步法如上,然後運全臂之力,注於小臂及手腕之間。發勁時,手指緊按石面,而將兩掌後提,離石三寸,一提之後,八十斤之青石,必能應手躍出尋丈之外。更依前法加一石練,直至前石加完為度,功夫即告大成。功之深者,能於架上連迭十餘巨石,手抵第一石,余石盡躍出數丈,惟所抵之石,屹然不動,是則於發勁之外,又深具蓄勁功夫者矣。

外功心功

行功時必先冥心息思,靜氣凝神,絕情慾,以保守元神,又名養神法。

首功 兩手掩兩耳門,即以第二指累中指上彈耳根骨作響,可治風池邪氣,兩手扭頸左右反顧,肩膊隨轉,兩手相叉抱頸而所視,使手與頸爭力,可去肩痛目昏。

面功 用兩手掌摩擦極熱後,摩擦面部,皆要摩到,如揩汗然,再用掌心,向面上擦摩之。

耳功 宜抑仰左右多次,即以兩手按兩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平坐伸一足屈一足,橫伸兩手,直豎兩掌,向前若推門狀,扭勁左右顧各七次,又名聰耳功。

目功 每睡醒且不開目,用兩大指背相合,擦熱揩目十四次,仍緊閉左右輪轉眼球各七次,緊閉少時,忽大睜開,兩手大指背曲骨重按兩眉旁小穴(拈竹穴)二十七遍。又以手摩兩目顴上及旋轉耳根(耳根穴)三十遍。又以手逆乘額,從兩眉中間(眉心穴)始,以入腦後髮際二十七遍,仍須咽津無算,用手按耳之近鼻兩眥閉氣按之氣通即止。跪坐以兩手按地,回頭用力後視五次,謂之虎視,又名明目法。

鼻功 兩手大指背擦熱,揩鼻各三十六次。

口功 凡行口功,宜緊閉其口,口中焦干,口苦澀咽下無津,或吞唾喉痛,不能進食乃熱也。宜大張口,呵氣十數次,鳴天鼓九次,次以舌攪口內咽津,復呵復咽,俟口中清水生,即熱退涼生也。又名鳴天鼓。

舌功 以舌抵上顎,則津液自生,漱而咽之。

齒功 叩齒三十六,可以集元神;小便時,亦宜緊咬其齒。

身功 盤膝坐時,宜以一足跟抵腎囊根下,使精氣無漏,垂足平坐,膝不可抵腎子,不可著在所在處,行功畢起身宜緩緩舒舒,手足不可急切,坐宜平直,其身堅起脊樑不可東倚西靠。

卧虎功

卧虎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睡功,複名貓功,為練習手指及足趾二部之力者。練時先將身伏卧於地,然後兩手掌按於齊肩之地上,兩足伸直,兩足尖直支拄地,用身向前探,乘勢上升,至離地約一尺時,臀部向後挫,全身隨之後退,至離地三寸時,再行先探,循環行之,力盡而止。自始至終,全身除手掌與足趾之外,其餘各部,完全凌空,不宜貼地。初時行二三度之後,即覺力疲氣涌,與今日所習之體操中伏地挺身略同。習之既久,次數可以逐漸增加,一年之後,則完全不覺其苦,則易掌為拳,拄地而行之;越若干時更進一步,易拳以三指代之,中、食二指居前,拇指居後,略成鼠爪形,再如法練之; 更越若干時,則單用一足之趾拄地,其另一足,則迭於其上,兩足交換行之;然後在背上縛以巨石,如法練之,石增至百斤時,則大功告成,而指趾之力,已不下千斤,若著人身,如被兵刃之擊刺,無有能當之者矣。

蜈蚣跳

蜈蚣跳為硬功外壯,又名蛇行術。為夜戰者不可缺少之藝業,亦練手足功夫之妙法,而兼練習跳躍者。其法:先用兩手掌兩足趾抵地,支住全身,胸腹等部離地二三寸。此為初起姿勢,如近今體操「伏地挺身」者然。將身體之中部,向上聳起成弓背形,兩掌猛力向地上一按,兩足趾向後一撐,全身完全凌空,乘此按撐之力,即向前躍出。仍以掌指拄地,身體仍離地二三寸,與初起姿勢同。待用掌趾之跳躍,練至純熟時,則更變掌為拳,變拳為五指,變五指為三指,變三指為二指,繼而一趾;足趾亦由二足而一足,依法行之。至皆能隨意進退,斯技成矣。以之臨敵,非但手指足趾之功,可以制人,而跳躍亦足以助退避之用。且伏地蛇行,使敵人出於意表之外,而不及措手且無以發見也。

五毒手

五毒手又名陰手,又名五雷掌,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力,兼陰柔之勁。江湖習之者眾,其練法至簡易,惟須練前有所準備。其法,於清明節交節時取泥底泥土二十斤,即俗所謂泥中土,亦即夾底泥是也。泥色黃白,取出後用砂缸儲之,使之乾燥,待至五月端午交節時,取五毒放於泥中搗爛,混入泥中。再用鐵砂、白醋各十斤,燒酒五斤,青銅砂二斤,亦加入泥中,使勻。然後放于堅實木凳上,每日晨昏拍打之,不間斷,不懈怠,三年則功成。習者以習左手為宜,萬不可輕事傷人,慎之為要。

吸陰功

斂陰功為軟功內壯,屬陰柔之氣。其練法即將左右睾丸,運氣收斂於腹中使外面不至被人損傷之法也。有以此法重運氣而入內功者,實不然也。蓋內功以真氣充塞全身四肢百脈,以及一切穴道,水火不能傷,寒暑不能蝕,正吸陰而避人擊也。吸陰之法,則認為軟功無疑。初練時冥心靜氣,屏除一切雜念,然後運周身之氣力,而下注于丹田,即運氣力,極力上提,使氣力上下往回,用而復始,日行數次,不可貪速,若行之過度,則氣傷神疲,僅為無益。初時不甚覺其異,及練之既久,每於注氣力入丹田時,其陰囊漲起如球;及氣力上提時,則腎丸亦漸隨之活動,終而至於隨氣力而吸斂於腹,外面僅余其囊,敵人慾撩其陰,亦不可得,至此則功成矣。以後但須聚氣一提,即能吸氣,鼓氣注之,亦能使陰囊堅硬,而護衛腎丸也。

仙人掌

仙人掌為硬功外壯陽手,即指端一部之刺勁功夫也。與軟功陰手之一指禪功,約略相似;惟彼用一指,此則前出之四指並用耳。練習之法至簡易,而功成亦甚速,故練習者頗眾。其法:先以四指緊並,在堅硬之物體上用力抵刺,即牆壁樹木桌凳之上,亦可練習。初不必有一定之物件也,日日行之,久而效著,能抵木為小陷,愈練愈深,漸能洞穿。再易以大青石,依法練習之,至能抵石成深陷為度。若以此掌抵刺,其勢猛不可擋。即練過鐵牛功者,亦不能抗。且無論其為開口功、閉口功,一遇此仙人掌,必為所破。蓋鐵牛功者,陽剛之勁也;仙人掌者,雖以陽剛之勁,然尚有陰柔之力,故以陰破陽,以柔克剛。因是技擊界有「鐵牛功,練得精,一遇仙人掌,立刻爭不成」之語。練習此掌,最宜左手,蓋恐右手功成,於無意中傷人也。

陽光手

陽光手為軟功內壯,屬陰柔之勁。其效力,雖不及一指禪、硃砂掌之兇猛,然亦不稍遜。此手之練習者,固大有人在,就余所知者,遼寧有其一,即少林巨子郭立正,年已七十許,與余為道義交。此人系一聾道士,已練至三年之久,其功夫略可應用。余曾見其遙指一犬,應聲而吠。其徒某,初習形意,後拜郭為師,精習少林。郭創國術研究社於沈市,因細故其徒竟與其師較,郭隨意以拳擊之,徒被擊,手著胸前,初不覺痛,待過一小時,則痛發於背。有所謂「隔山打牛」即指此也。其練法至簡,用青油燈一盞(或燭燈),燈焰高至半寸,置燈案端,身立燈前三尺,取馬襠姿勢,氣沉丹田,聚精會神,出拳對燈遙擊之,經一炷香為止,每天早晚習之,不間斷,不懈怠,至燈焰能擊滅時,則初步功夫成。再漸漸退步至八步距離,能一拳將燈擊滅時,則功成矣。揮拳擊物,距二三步,拳不及身,被擊者已仆,誠陰手也。

一線穿

一線穿又名達摩渡江,又名水上飛行術,俗名踩軟繩,即說部中所謂蹬萍渡水、踏雪無痕之功夫也。乃輕身功夫之一種,為軟功內壯。其練法殊非易易,然苟能堅心毅志練習,不難成功。其法分數步,入手之初,與飛行功、輕身術相同。即先帶鉛砂,在平地上練習飛馳,然後在山路上練習跳躍,更放石塊於簸籮中,在其邊上行走,逐漸取去石塊,至能在空簸籮邊上行走後,即走沙道。以上各法,已詳見飛行功、輕身術練法中。惟兩腿所束之鉛砂,亦須按前法以豬血浸煉,使成死鉛,始可應用。帶鉛以每腿四兩起,至五斤為度,平時宜以藥水洗腿,以防損害。沙道走過之後,則走棉紙,用厚約三四寸之棉紙,鋪於沙道之中,人行其上,至足印不下陷時,此第一步功夫成。然後更以細長之木,系其兩端,懸空際,約高二三尺,人即於木上往來飛行。初時木心因承重之故,宕動不已,直要練得人行其上,絲毫不動為上,至此更易木為巨繩,其法豎竹架,以巨繩橫扣於架之兩端,人於繩上行走,即如現在江湖賣解場中,即俗所謂跑馬戲者,所常見之走繩索是也。繩質較軟,一著足必向下陷,尤易左右搖擺,不如木之來往盪動,故練此步功夫亦較為難,直練至人行繩上,繩能不盪不搖,則第二步功夫成。從此將逐漸減細,至粗不盈指之繩,亦能任意往來於繩上,亦不盪不搖,則第三步功夫成。然後以最細之連繩行之,亦能行走自如者;再將其繩兩端繫於河之兩岸,將繩橫攔於河之水面上,仍按前法行之,能行走自如,則全功成矣。功成之後,可在水面飛行,所謂水面飛行者,亦須略有假借,須用一質地輕浮之物,如竹片木杆蘆葦等物,擲於水面,人即可身立其上,推之前進也。余如浮萍薄草密集之處,菱角荷葉叢生之所,亦可在上行走。昔日達摩老祖,傳道已畢,隻身西去,即以一葦渡江,即系此種功夫。然習此種功夫,非十餘年苦功,則無以成,且須靜心虛氣以習之。洗腿藥水,即以地骨皮、食鹽各等量入,煎水乘湯熱洗之,則血氣融和,皮膚舒暢,上下交感體氣究實矣。

一指禪功

一指禪功為陰手,亦少林七十二藝,軟功中之狠毒者。練全功於一指,如少林江南著名拳師膝黑子,一指功夫,曾練四十年;然一指竟能漫遊南北無敵手,是亦難能而可貴也。初練時,懸一鐵鎚於常經過之要道,出入必見,見必以一指擊之,每日如此。初時指著錘而錘不動,其後漸能搖動,然後漸漸向後移步,至能指不著錘,憑空一指,錘亦動搖。至此一指禪功,第一步功夫已成就矣。然後於廣庭之中,置燈若干,每於夜靜更深之際, 一一燃之,人立於燈前,以一指遙指之。初時僅燈焰搖搖,如被微風者然。習之既久但用一指,向燈彈之,被指之燈,立時撲滅,指無虛處,竟如有扇扇滅者。於是第二步功夫成。再以紙幕燈之四周,作風燈狀而習之,至紙不破而燈熄,於是第三步功夫成。再以玻璃隔之,至一指即滅,而玻璃不損者,一指禪大功告成矣。至此須十年苦功,較紅砂掌、黑砂掌、五毒手更進一籌,惟須恆字,方可成功。

一指金剛法

一指金剛法,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練習精純,一指到處,能洞胸撤腑。其法每日於往來經過之牆壁及樹木,或其他物體,以手之食指,向牆壁及物體,輕輕點之,漸漸增力,三年後則技成。以一指觸任何物體,必有顯然之痕迹。觸木木可洞,觸石石可碎,觸人身則立見傷亡。蓋三年苦功習之一指,聚精會神,其功純,其志堅,故有此驚人效力。惟以防誤傷起見,可見左手食指,非至萬不得已,切勿輕事傷人也。此種功夫與陰手一指禪功,有異曲同功之妙,惟須恆字為功。

陰拳功

陰拳功又名井拳功,為軟功內壯,屬陰柔之勁。此法專練拳,故俗亦稱之為陰手。練習時,每日清晨或夜午以後,就井之前,兩足作騎馬步,以拳向井中猛力衝擊之,日擊百下。初時無甚效驗,至一二年後,每拳衝擊時,井中之水,漸作微聲;至後其聲漸大,至成功之時,則澎湃如洪流翻瀾矣。然練此等功夫,至少須十年,始克有成。此陰拳除對井練習之外,又可以清晨向日、夜間對月,如法習之,蓋皆憑空而足致陰柔之勁也。

鷹翼功

鷹翼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兩臂肘節各部向上梟抬之力。肘節之力,本較拳掌等為巨,惟利於短,而不利於長。擊近身之敵,最為便利,若敵人較遠,則不可及矣。練習之法:以二堅木植地上,上端橫架一木,橫木上系巨綆,二綆垂於下,綆端各系一沙囊,囊離地約三尺半,二囊相距約二尺,其形式略似鞦韆;按繩之長短,與囊之距離,須視練者之體量而定。囊高約在練者作騎馬步時,比肩略低,中距約如在肩外七八寸處,上列尺寸,不過大略耳,習者須注意及之。初時每沙囊以十斤為度,練習者立於兩囊中間,站定騎馬,曲肘舉臂,使平於肩,兩拳分置兩乳之上側,拳面相對;然後用肘之上側,而承兩旁之沙囊,向上抬之。務使緊壓於臂,而不藉繩之牽引力,至力不能勝後,退出休息片刻,再繼續練習。每日晨昏各一次,每次自三十度起,逐漸增加,期以一年,增至百度。在一年之內,每隔一月,沙包加重二斤。練足一年,每一沙包,計重三十四斤。兩臂懸空之力,已極可觀,然後更習梟勁。先用重二十斤之沙包各一個,如法懸掛,練習居中立馬步,屈肘緊貼肋際,運力從兩側上梟,以肘節處坻沙包之底,使包向上飛擲。初習時包上擲僅一二寸,及後漸次增加,至能一著肘,飛出二尺以外,則將每次加重五斤,更以法練習之,依次遞加,每次加五斤至每包重五十斤,大功告成矣。一著重物,能飛擲數丈外,其功效不亞於紙蓬,實較點石功各種殺手為可取,且因兩臂盤肘之故,肺部以因之發達也

泅水術

泅水術又名浪里攢,又名水底潛行術,又名八段功。俗稱水性,今稱游泳術,屬內功外壯,與人生有絕大關係,非僅技擊中人必須學習,即平常之人,亦不可不習。蓋在水道行舟,風浪不測,難免有覆舟等意外之危險,如識水性,即可游泳脫險。若不識水性者,必遭滅頂之禍。至於習武之人,浪跡江湖,對於泅水術,更為重要。余幼年曾隨舊京西直門外船塢,倚虹堂楊總管練習水性。楊師天然水性,復經慈蓮禪師教以「蹬、抗、跺、浮 、潛、沉、坐、躍」八法,訣曰:「露身蹬水足上功,斜肩抗水破浪行;提氣踩水手足動,金蟾浮水快如風。水底潛行排身進,足蹬沉水手上撐;沉氣坐水千斤重,應敵躍水似蛟龍。」於是其藝益精。楊師別號甲魚,又號楊瘋子,能潛水底二十分鐘之久,且能以鼻換水……

柔骨功

柔骨功為軟功內壯,屬內壯之主功,俗所謂拗腰折腿之功夫也。為學武者必須練習之軟功夫,蓋可使周身骨節柔軟,身體輕靈,免除生硬牽掣之病,亦所以使筋骨利 落之法也。最初一步,宜從溜腿下手,故有「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之語。所謂溜腿者,即踢單飛是也。踢時坐腿宜挺,踢腿宜直,務須踢得高,愈高愈妙。故技擊家有云:「潭腿不過膝,踢腿抅起敏落。」踢過頭頂,始為合式。踢時兩足互行,晨昏各一次,每次踢百數十腿。半年之後,進而練習朝天凳。所謂朝天凳者,即一足直立,將另一足從前面舉起,以手扳之,使腿面緊貼肋際,腿底向天,直豎耳旁,亦須左右行之。數月之後,更練一字腿 ,俗謂摔叉,此腿有橫、豎二式:橫一字腿,即兩腿依原方向左右躺出,臀坐於地,兩腿平貼地面,成一字形,上身挺直;豎一字腿,即兩腿向前後躺出,左前右後,則右腿之面,左腿之肚兩部貼地,右前左後,則反是。以上各式,皆系練習腿部。至於練腰部,則先習狸貓伸腰、霸王舉鼎、仙人作揖,並足正立,兩手指交叉,及托於頂門之上,然後將上身下俯,至手心貼地為止,兩腿宜挺直,勿使稍有彎曲,頭與肩背部平,約一炊許,舒身休息。此功練有成績之後,更練翻把,即俗稱為拗元寶。拗腰之法,將身向後翻轉,亦以兩拳貼地,身成橋洞式為止。其次更練習左右拗折,練成之後,身體可以柔軟如軟,腰腿各部,尤靈活異常。偃卧時可以縮做一團,環成一圈,隨意屈伸。蓋筋絡伸縮之力,較尋常人為大,然後更習拳械,無往不宜矣。此功練前,或以木桶盛以開水,上覆以白布,待其稍溫,習者仰卧桶上,使熱氣蒸腰,則進步較速也。

沙包功

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然剛柔互濟,亦如剛柔法之非專恃陽剛之勁而勝人也。練時先植木為架,左右前後各懸沙包若干。每包之重約五六斤,包之多寡亦無一定。所懸之繩,宜堅韌,包之高度與肩平。人居架之中央,踏定馬步或弓步。先用單拳擊一沙包,使之向外盪出,待其盪回時,更猛力擊之,務使手腕靈敏。單拳之後,進而習雙拳。先同時向前面之兩沙包衝擊,數月之後,即參差行之。先右拳擊出一沙包,右拳收回,左拳繼之。左拳收回時,適右面沙包盪回,即更用右拳衝擊之。如是更翻擊盪,日必數百度。前面既練習純熟,則更左右兩側,亦先同時雙沖,更進而參差演之。純熟後,再前側並行。先雙拳前沖,繼收迴向左右沖;左右收回再前擊,更迭行之。既熟再並參差之法,先向前後向兩側,參差迭行之,至此則兩手可以參差擊四沙包;須手眼敏捷,若一遲鈍,則身必為沙包所中,非練習有素不可。至四個練習純熟,更加後面兩個。先以上法,前面左右擊之,然後收拳用兩肘之力,向後撐擊,亦先並擊而後參差行之。純熟後,再於前正中加一個,用頭頂擊。再於左右增加兩個,用兩肩左右撞擊,再由腦後方加入一個沙包。此時已能擊十個沙包,功已大半成就,惟尚系固定足步之法,然後更進而練習活步擊法。跳躍來往而擊之以拳,拳所不及者,則用腳、膝、肩、膀等部助擊之,務使全身輕靈敏捷,如打梨花之拳,左右前後,無所不至,而功造大成矣。至此對多人圍攻,亦如沙包之被數,故沙包之功,實為少林寺普習應斗之法,最切於實用者也

上罐功

上罐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練習兩臂懸勁之法,而兼及兩手之握力者也。用雙耳小罐一,以短繩繫於其兩耳,更用一長約三四尺之棉繩,一端繫於繩之居中,其另一端,則繫於一圓木之上。木長約一尺二寸,粗約一握,以棗木製為佳。木外廓宜有棱,不宜平正,在木之正中處,鑽一對穿之小洞,繩頭即在洞中穿過,然後緊縛木上。小壇之重,約六七斤,以鐵砂三數斤貯其中。初練時連壇不得過十斤,練時足站騎馬步,上身挺直,兩手各握圓木之一端,將壇懸空提起,至肘平於肩為度。此時小臂豎直,略前斜,虎口相對,掌心向外,提起之後,待壇盪定,兩手即分死、活把,將木漸漸向內轉旋,使棉繩漸漸纏繞於圓木之中部,壇亦隨之上升,直旋至罐平於胸,略停頓片時,更緩緩放下,如此升降三十次而功畢。每日晨夕行一次,練習三月之後,罐中加砂三兩,行時增加五次,依然練習三月,更加鐵砂半斤。以後每練三月,加鐵砂一次。所加之份量,須按次遞加,加至連罐足三十斤時,其人懸勁與握力,足以驚人矣。此功若能立於極高之樁上,而將棉繩放長至五尺以上行之,則功效更為宏速。此功為少林寺嫡派,北人習之者為多,自始至終,亦須三年以上,始克有成。

石鎖功

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兩臂提掖之力,其功效不亞於鐵袋功。石鎖之形式,與尋常之銅鎖無異,有簧有殼,但無投匙之孔竇耳。以麻石或青石為之,小者二十斤,其大者六七十斤不等,此種初步專練提托。先以一手握其簧,提至胸次,折腕向上舉,頻作升降,以練臂之實力。然後握鎖由下向前平提,或向旁側平提,提至鎖與肩平為度,以練臂之懸勁。基礎既立,則進而練習翻接盤腰等法。翻接即提鎖翻起,猛力上掖而脫手,使石鎖在空中翻一轉身,或兩三個轉身而接之。其轉身之多寡,須視臂力之大小而定。初入手不必求其多轉,蓋功夫到家之後,自不患其不熟極巧生也。待鎖轉至面前即舉手搶住鎖簧,乘勢連續翻接之。前面翻接極熟之後,則練旁側翻接,側面純熟之後,更進而練頂鎖者即提鎖向上拋起,待其落下時,以拳迎其居中之處,於拳面片刻,更撒手使鎖下墜,從上面掄接其簧,再拋再接。初以拳頂,繼以手背頂、小臂頂、肘節頂、手指頂,其法完全相同。頂鎖之術既精,複習背花。背花有左右之別:右背花則以右手提鎖,從右腰後向左肩處上拋,略扭身向左,而從左肩之前回接鎖;左背花則反是。練背花使勁,不可過猛,後腰肋 各部,尤須加意照顧,偶不經意,或使勁太過,鎖觸自身,每致重傷,務須手到眼到也。背花之後,繼習盤腰,亦分左右:右盤腰則右手提鎖,從右腰處,由後轉向左肋下摔去,向左旋身而接鎖;左盤腰反是。其餘復有背花後頂接,及盤腰後頂接等法,則合二法而為一,學者可參酌行之。以上各法練全之後,則可移較重之鎖如法習之,歷若干時,更換較重之鎖,自二十斤,以次遞加;至能用六十斤石鎖,如宜僚弄丸而不覺費力時,則一條臂膊,至少有二三百斤實力矣。練時宜兩手互行,不必如死手功夫之專練左手也。此功成就較速,大約二年,即可告成。作者幼年曾習之,已能翻接廿斤石鎖,後以習性功拳乃廢棄,惜哉!

石柱功

為硬功內壯,屬樁法中之主法,專練足勁之一種秘術。所以有此名目者,極言其練習此功成就後,有如石柱之植立,縱有大力之人,亦難搖撼也。在練武之人,足勁實為重要:腳無勁則步不穩,步不穩即取敗之道。練習足勁之初步,宜在馬步上下一番功夫,至少每日站馬步十次,每次一炊時起,逐漸加長,次數逐漸減少,直至站馬步至一個時辰,不喘不汗,若無其事,始可進一步學樁上功夫。植二樁於地,高約二尺左右,中間距離,恰合一馬步長短,練者即立於樁上,依法站馬步,在平地全足底著力,佔地較大。今在樁上,著力處僅在樁頭少許地,不及腳底三分之一,其難易自不待言。故初上樁時,非但兩足不易使力,致身體動搖,且足心酸痛異常,不及一炊時,必難再耐。勤練三數月後,此種痛苦,即可免除,站樁時間,亦可逐漸加長,同時須鼓氣下沉,使全身之勁,向下砸去。更若干時之後,不僅擺空步子,須用千斤石壓置腿面。石為長方形,左右兩旁各有一耳,可以著手。初時約用二三十斤者壓腿,每隔三月,加十斤,至能腿承百斤以上之石,在樁上站騎馬勢半個時辰,不喘不汗,如若無事者,則其功成矣。功成之後,兩腿之勁,不下千斤,站立平地,竟如銅澆鐵鑄生根一般,雖有多人之推挽,亦似蜻蜓之撼石柱,鮮有能使之移動分毫者。至其兩腿之堅實,尤足使人驚駭,惟在練習之時,困苦萬狀,甚於別種功夫,所費時日,亦較他種功夫為久,至少須五六年,學者非有耐苦持久之精神,不易成也。

雙鎖功

雙鎖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精習之,可空手破白刃,兩臂相接,如鍘刀者然,且習之最易。其法:以兩臂之小臂,互相撞擊,其初也痛難忍,殆習之既久,則筋肉堅實,不但不覺痛苦,而相撞之下,竟砉然有聲,則第一步功夫成。再以兩腕兩拳,兩掌二指,一指獨伸,互相撞擊,俟聲隆止,則第二步功夫成。再以兩臂與腿之上部顛倒互相撞擊(左右膝上提),至皮膚柔軟為止,則大功成矣。

四段功

四段功者,七十二藝軟硬功夫之基本練習也。與岳武穆八段錦相彷彿,形如拳術之先習騎馬式及潭腿者然也。因其練時,興趣愈增,練習愈勤,而其效亦著,且不佔地位,而易得奇效,其法至簡,而其理至深也。

一段托天提地理三焦,身正立,胸前迭,臀後突,目前視,若含怒容,左右手相組,兩臂及兩腿豎直,膝蓋靠攏,足跟足尖亦然。兩臂徐向左右挺直,兩掌舉起經過成一圓形,候手舉至頭頂,十指互叉轉,掌心向上,如托千斤重物。手須儘力上抑,兩目注視掌背,庶運用頸顎,身體上部,徐向前,屈至兩掌覆地,愈下愈妙。惟兩腿仍須挺直,不可稍屈,身體上部,徐向上仰,兩臂用力,向左右壓下。兩掌經過,仍須成一圓形,復於正立姿勢,惟須慢慢行之。

二段五勞七傷望後瞧,身正立,頭徐向右轉,目儘力注視後方,試窺左足跟。且轉頭時,胸前迭,身不動,肩不斜,頭向前轉復原。頭徐向左轉,目儘力注視後方,試窺右足跟,頭向前轉復原,亦須慢慢行之。

三段推窗望月去心火,兩足左右分開,成騎馬式,胸挺出,身不可前傾。兩拳握緊,各置腰際,掌心向上,目前視,左腿下蹲伸直如鋪地錦。左手向左抅摟,右手向右猛推,身隨之向右,同時右腿前屈,目注右掌,作推窗望月狀。右腿下蹲伸直,右手向右抅摟,左手向左猛推,身隨之向左,目注左掌,左足踏進,復原正立姿勢。

四段抓空打空力不勞,兩足左右分開,成騎馬式,兩拳緊握,各置腰際,右手向前猛力擊出。拳與肩平,掌心向下,左拳仍舊,右手指張開向後擄。如抓物者然,猛力向後收,隨即緊握為拳,仍置腰際,同時左手向前擊來。掌心向下,右拳向前擊出,左拳向後抓,隨即變拳,收於腰際,至腿酸力盡為止。左足踏復原,此即俗稱抓空打空之謂也。

四段功雖短,然練習時,非澄心靜氣,斂力專神不為功。練習時須自然呼吸,不可使氣,亦不可屏氣。蓋使氣過度則氣竭,屏氣已甚則氣傷,須平心靜氣以出之。下腑之前,宜深呼一 口,兩手托天時,須手指互叉,即效力達於指端,如能足跟提起更妙。兩掌覆地時,切忌用力過猛,致損腎部;亦不可中輟,視為畏途。各種動作,亦緩而用力,勿急進功,勿求速效也。功成後,不特強壯體魄,抑且為習拳練功習技之基礎也。

鎖指功

鎖指功為軟功內壯,屬陰柔之勁,兼陽剛之力。專練指勁之法,與鷹爪力、點石功等大同小異,亦殺手也。其不同之點如下:鷹爪力,練指之抓勁;點石功,練指之 刺勁;而鎖指功,則練指之扣勁。其練法亦與二功略異,初時空手習練緊並中、食二指,屈成環形,而以拇指屈置中、食二指之間,使三指頂相對,緊緊扣牢,掌心中空,虎口成圓形,猛力扣半炊許。略舒休息片刻,再緊扣之,每日有暇即行,不限次數。扣時須將全臂之力,運於三指之端,凝神斂氣,若扣鋼鐵。如是練習一年之後,更以堅木之板,約厚一寸,加以三指之間,如法扣之,至能一著指而洞穿木板為度。此一步功夫,多則二年,至少亦許一 年,然後更易鋼板如法練之,亦至能著指深陷,則其功大成矣。自始至終,大約須四五年苦功始成。練時宜以左手,相傳此功實為少林寺僧某,於無意中發明之。因其人每日必臨帖千字,作書時以三指握管,懸腕摹寫而筆管中灌鉛數兩,在彼不過欲求字之沉著有力,初未想到武功上面也。如是歷二十年,書既成名,功夫亦於無意中得之,彼猶不知也。一日與同伴戲,無意以指捏其人,其人狂號。迨見效之後,人始以為定法,依樣葫蘆,用心練習,此僧人之發明鎖指功正其一證耳。

螳螂爪

螳螂爪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金剛手。兼陰柔之勁,練習掌側與腕部力量之功夫,略似觀音掌,而發勁之處,則完全不同。蓋彼則貫力於小臂,從上向下平切,實系剛勁,此則以最短之手法,從一折腕間而制敵,有如螳斧之砍物,故名曰螳螂爪。在拳法中稱為砍掌,少林為砍手,實系柔勁,而柔中帶剛,最為得用。練習之時,迭磚數十塊,上鋪桑皮紙約厚三寸左右,人立近磚處,將小臂伸直,大臂則緊貼肋際,貫全力於腕,手離紙約三寸,拇指向上,掌外緣向下,行時先運腕力,將側掌向上一揚,至指尖朝天為度。一揚之後,急折腕向下,用掌側向磚面之桑皮紙砍去,左右兩手,可互行或並行之。每日晨二次,每次砍數百下,砍數之多寡,可依練習之時日遞加。初練時,大約百度,以後每日多加若干度,或隔數日加若干度,至每次五百度為止。初時固無功效之可言,一年之後,大約一掌砍下,紙下之磚,碎去數塊,至能將一迭磚完全砍碎為度。然後再將磚面之桑皮紙加厚三寸,抽去磚一二塊,依法練習,亦至砍碎為度。然後再減磚加桑皮紙,直至桑皮紙厚二尺以外,其下只餘一磚,亦能應手而碎,則所練死勁,已告完成。更須變換方法,而練活勁,死勁活用,實為最難。練時先用瓦一片,直豎地上,靠根處各用一磚夾持之,使不至傾側,然後舉手砍之。初上手時,瓦不碎而倒,習至若干時以後,瓦碎數片而倒。更若干時,瓦能依手掌所砍處飛去一角,始倒地。須練至豎瓦於地,兩面不必用磚夾持,舉手砍之,應手飛去一角,而本身非但不倒,且不動搖,則功已七成。更易以最薄之磚,如法習之,依次易厚磚,至能砍最厚之城磚後,更易以石,石能應手飛去而不倒,則螳螂爪之功始告大成。此功以寓剛於柔之故,費時較他功為長,初步所以必用桑皮紙者,即所以練其柔勁,隔紙碎磚,又是練因柔致剛之力,剛柔並濟,妙造自然,宜非其他陰手殺手所能及矣。此功創始於少林,盛行於江南,澄錫昆陵等地,代有聞人,嘗有螳螂十三爪,及螳螂之法門,則系拳法而非功夫也。

提斤斤

提斤斤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石荸薺功。此種功夫,專練拇、中、食三指之捏勁,及臂部拎提之力,與鷹爪拔山等功相彷彿;惟著力處,全在拇、中、食三指 指面之上,而不及於指端、指側各部。南方技擊界盛行此功,凡稍稍涉獵武術者,莫不練之。以麻石鑿成圓椎形,上削下廣,略如帶芽荸薺之狀,小者十餘斤,最大者六七十斤。其底之對徑約七八寸,練者用拇、中、食三指,捏住其尖銳之一端。捏時中、食二指在外,拇指在內,指尖皆向下。石荸薺之頂,約居中、食二指之第三節,不可抵住手心,捏住之後 ,即向上提起,在入手之初,欲以三指豎提十餘斤之物,已屬極難之事。況此種石荸薺,由銳而廣,四周平削,毫無可以借力之處,其難固更甚也。故初時勢必不能應手提起,甚且略不動搖,非經過半年或一年之苦功不可,既能將石荸薺提起之後,又須練習持久,否則一提起,即放下,功勁亦至有限。故提起之後,宜環場而走,先時數步即脫手,功夫漸深,則愈能持久,由數步而數十步,由數十步而數百步,以至於能手提石荸薺,繞場走數十匝,亦不脫手,則可另易較重之石荸薺,依法練之矣。但斤兩之增加,不宜驟多,每更換時,以加重三斤為率,至多不得過五斤,蓋驟增加多斤以後,行功上固發生極大之阻礙,且影響及於全身,甚至受傷,故練功宜漸進而忌躐等也。循序而進,至能以拇、中、食三指,捏五六十斤之石荸薺,而任意提之持久,在一個時辰以上者,則功夫已登峰造極,捏人至傷,捏物洞穿。此種功夫,少則三年,多則五載,必可成就。就余所知者,《武術匯宗》作者萬籟聲君,即善此,能折二分之銅板雲。然技成與否,要在習者之恆心耳。

跳躍法

跳躍法為軟功內壯,屬輕身功中之一種,又名超距功,亦練武者不可缺之要法也。宜加意練習者,若尋常跳躍法,在五步外鼓氣作勢而後行之,此不足奇也。必也無論高垣峻坂,就地而超過之,行之如不介意,斯則為能。初練時,身縛鐵砂少許,掘地深尺許,周可容二人,練者身立其中,隨意上躍,出入頻數,初坑淺鐵砂輕,上下頗覺易易,蓋尺許之坑,不須騰躍,一舉足即可出之也。如是每隔十日或半月,將坑掘深一寸,身上之鐵砂則加一兩,其後坑掘愈深,鐵砂加愈重,跳躍亦漸覺其難;至坑深三尺時,練習須略長,逐漸由五尺而七尺,由七尺而尋丈,至坑深一丈時,身上所縛之鐵砂約有五、七斤,亦能出入自如,則功造大成。去其鐵砂,雖二丈之垣,亦可一踴而過,不復須鼓氣作勢矣。蓋身縛鐵砂而能尋丈,去鐵砂則能加倍矣。然習此一法,亦非三、五年,不克造絕境也。

鐵臂功

鐵臂功又名鐵扁擔,復稱臂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臂部之法也。其練法極簡單,而成功也亦甚容易。初練時,就屋柱用臂輕輕擊之,須使內外周至,每日數行之。入後用力漸猛,臂亦磨練漸堅硬,於是舍屋柱而就樹榦習之。蓋樹榦粗糙,凸凹不平,初不若屋柱之光滑,與之磨擊,則皮膚易於腫痛,亦按日行之。至一年之後,更舍樹而就石軸練之。先擊光澤平滑之石,久而漸易以稜角之石,按法周轉擊之,至能振臂一揮,而石碎為度。於是此臂,完全似鐵石之堅,用以擊人,鮮有不筋斷骨折者,即刀劍棍棒遇之,一舉臂間,亦能摧折而無遺,雖赤手空拳,不虞敗矣。此種功夫,見效極速,一年初步功成 ,三年已臻絕境。

鐵布衫功

鐵布衫為硬功外壯也。如兼習內壯童子功,則稱金鐘罩,能成功殊非易易也,苟非決心到底,則無以成,是故能之者甚鮮。鐵布衫練習之法,先用軟布,環束胸背間,纏繞數匝,然後用手著力搓摩。又時將肘、臂曲伸,使胸部作翕之狀。夜間宜用堅硬之木板為榻,使骨骼時與堅硬之物體相接觸,日久漸至堅實。初習頗苦之,習之既久,筋肉骨骼堅韌矣。然後立鐵杠於庭前,下作淺坑,鋪尺許細砂,每日晨昏,就鐵杠練習種種姿勢。於下杠之時,是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臂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上身各部,與沙接觸二次為度,如是行之三年,將纏繞之軟布除之,以木錘捶擊之,漸漸易以鐵鎚擊之,並運氣擬神斂力以佐之。更三年,則上身各部綿軟如棉,鐵布衫功成矣。用時運氣斂力,則堅如鐵石,而拳械不能傷矣。重量兵器尚須避之,少林中人多能之。余師叔王翁,曾假北京石老娘衚衕,柿子店拳場表演是技,斯時余年僅十一二,為好奇心所驅使,竟不顧禮儀,持花槍猛扎其腹,砉然一聲,余已仰跌矣,起而欣服。蓋王師運氣為御,致余不敵而跌也。

鐵袋功

鐵袋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腋勁之法,惟須二人對習。先用粗布數層相合,密加縫納,使之堅牢,製成正方形之布袋。中實鐵砂,小者約十斤左右,大者約四五十斤不等,此蓋視練習者之功夫與實力,隨時更易也。練習時二人側身相對立,相距約三丈,上手先用右手抓住布袋之腹,即袋之正中央處,提至右肩胛前,然後向右側面猛力掖出,擲向另一人之前,下手人見鐵袋飛到面前時,則預備舉手接之,但宜側身讓過鐵袋,使彼飛至我左肩胛處,始舉右手從後搶接。接時亦須抓袋腹,腳步須站穩,若抓袋之角與邊緣等處,則手指既不易使力,而發來時之垂勁太大,決難得心應手。既接住之後,切不可停頓,宜即掖回,向上手人還擲;上手人亦照樣接之,如是來回往複,互相擲接,數十次之後,更易方向,以左手依法行之。對習之二人,宜長短相當,實力相等,否則即多流弊;長短不合,則擲接時高低不齊;實力相差,在力強者發勁必猛,弱者必難接住,即勉強接住,而身體亦必隨袋旋轉,甚至因此受傷。初習之時,不宜貪功用重袋,如我一手能提二十斤之物,所用砂袋不宜過十斤,一因發袋之勁較提物為巨,二則練功宜取漸進程式也。將十斤之袋練習三月之後,將原袋拆開,加重一二斤再練,更三月後再加若干,如此逐漸增加,至五六十斤為度,自始至終,大約四五載純功,始克大成。功成之後,即強敵當前,不為所執則已,苟為所執,即可提而擲之數丈之外,蓋掖勁足,而人不易御也。惟在練習之時,有必須注意者數事:一提擲時,宜用掖勁發袋,使袋依我肩外作平行線飛出,切忌作摔物或拋物之狀,如放矢之亂摜;二接袋者宜先讓過胸前,然後從後面抓住袋腹,乘勢掖出,切忌迎頭接易使手指手腕等部受傷,接袋之邊沿與角,則力不居中,致有偏墮之病;三練習者無論作何步式,腳跟務須堅定,全身皆宜用力,否則擲者之身搖動,發勁必因之減少,接者之腳步虛軟,身段不實,必隨袋而旋轉,如此非但不能求功,且易因此受傷。故練習此項鐵袋功夫者,對於上述三事,務須注意;其餘如增加斤兩,開展距離等事,則在學者自行酌定,固不必拘拘於陳法也。

鐵牛功

鐵牛功為硬功內壯,屬陽剛之勁。其練法,有開口閉口之分,其效用與布袋功相彷彿,惟但有禦敵之功,而無制敵之妙,蓋一本陽剛之勁而為之也。其練法先鼓氣於腹,以指環扣之,初不必甚重,日行數度。休息時,則用掌心用力搓摩,如是既久,其腹部之肌膚,逐漸堅實,然後用拳擊,日亦數行之。在初時必隱隱作微痛,漸久而痛減,即用力擂擊,亦無所楚。然後易拳以木棰,如法練習之,更易木棰以鐵鎚。在鐵鎚初擊時,其聲固橐橐如敗木響,至後功漸進,聲亦漸洪亮,終而錚錚然作金石響矣,至此則功已七八成矣。更於臨卧之時,以巨石壓腹上,及起而去之,以練其持久之勁。此法較以鐵鎚相擊為更苦,至能以百八十斤巨石,置於腹部,安然酣睡,毫無痛苦,行所無事時,則技臻絕境。若敵人拳擊則拳損,械擊則械折,可以所向披靡矣。所謂開口與閉口雲者,在運用功力時,能與人交語與不能耳,亦練習時習慣使然。惟開口鐵牛功,人不易測,較閉口為優也。此種功夫,練成後,雖槍刀不入,然切忌仙人掌也。

鐵掃帚功

鐵掃帚為硬功外壯陽手也,又名鐵腿功,練習腿部功夫之一。蓋將一腿或兩腿,練習至堅實,用以掃擊敵人,或拂擊敵械之法也。其全力皆注於腿,並重於小腿部分。其法:每日站騎馬式,如覺力盡,則散步以蘇其困,待氣力復原,更依法習之,初習不必過久,及後漸漸延長時間,至能站至二小時之久,而不覺睏乏者,則第一步功夫成。蓋騎馬式以三盤穩固,五體堅定為主。習此持至日久,則兩腿之力,決非尋常人所能及矣。至此遂於常經過之要道,埋立木樁;或距離稍遠處,多立數樁。出入見之,以用腿橫掃之,不可間斷。腿之四周,均須平均行之。至單練一腿,或兩腿同練,則不必一定,在習技之自擇耳。 如是每見此木樁,即掃擊數腿。初時筋肉紅腫,頗苦之,殆習之既久,而筋肉堅實,不覺疼痛,而樁反動搖,終且折斷。則易更粗木樁,如法習之,亦至折斷。然後更易之以大樹,其初也如蜻蜓撼石柱,不見其效。三年後,功漸成,腿到處,則枝頭弱葉,因之震動,繼而樹榦亦受震撼。至爐火純青時,腿到處,樹木搖搖,似欲折斷者然,則鐵掃帚功成矣。如被人困圍不能脫,以腿橫掃之,則骨斷筋折,當者披靡,惟習之殊非易易,要在習者之恆心耳。

鐵砂掌

鐵砂掌又名黑沙手,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其練掌法,且須注意運氣,以收內壯之助。用布袋盛鐵砂,置堅實木凳上,每日晨昏拍打之,須由輕而重,由徐而急,單手與雙手,則在習者之自擇耳。習至百日,略可應用,習至三百六十五日,大功已成,惟不可濫用,勿存恃技凌人之心,須以研討遺產為念。所謂鋼砂掌、鐵手飛沙、黑虎手等秘技,即此也。

鐵頭功

鐵頭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氣。鐵頭功分頂門、前額、後腦三部,雖用外壯之力,堅練其筋骨,然亦須運身內之力與氣,氣與神,充滿腦房,互相為用,殆克有成;否則徒持外壯之力,而無內壯之勁,則雖能成,亦下乘耳。練習之時,以軟帛束首,使圍繞至數十匝,外面更以軟鐵片周匝之一二層,然後將頭向牆壁上頂撞之,每日行若 干次。練時須提氣充腦,初時不必猛力頂撞,蓋骨未堅而腦易傷也,即所以纏帛於首者亦以此故。待練稍久逐漸加重,而頂撞之次數,亦隨之加增。勤習一年,則初步功成,將所束之帛,減少二三層;然後再如法練習之,逾百日,更減帛二三層,愈進步而帛之層數愈減少。至一年之久,以至於完全除去,則第二步功成。而以首與牆壁直接頂撞,初時亦頗苦惱,行之日久,逐漸不覺時,則頭與磚頭同其堅硬,而全功成矣。若用拳法中之頭、肘勢以撞人( 即俗所謂撞羊頭),當之者無不立斃。功之最深者,頭堅於石,觸石立碎;觸鐵板亦能深陷,法無敵矣。但亦須精心勤習,閑即坐功,以澄心靜氣功,使屏除雜念,則腦海如大自然界,即俗所謂修性,然後練功,則不難臻於絕境也。此種功夫,並不希罕,江湖賣解之流,每習之,如油錘貫頂,雙龍入海,砸磚等技,即鐵頭功也。且此種功夫,為自衛防身之技,較陰手傷人之術,為有益也,況易於進功耳。

鐵膝功

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兩膝之法,在拳法中為膝風,因此部人每多不注意也。學武之人,技能不患其多,愈多愈妙。以全身各部言之,多練到一處,即少一受攻擊之處,且有時亦正可利用平素不注意之處而制人也。鐵膝功之練法,先盤膝而坐,固握兩拳,向膝蓋上擊之,並擊七十二度之後,則撒開雙拳,用掌心緊按膝頭,由外向內摩三十六度,更由內向外摩三十六度,摩畢再擊,其數同上,如此摩擊各九次而功畢。每日在起卧之前,行功各一次,一年之後,膝骨已漸堅實,可以改用木棰矣。棰共兩個,其大如拳,或作鼓形,或作球形,均無不可,裝以粗藤之柄。其柄所以必須用藤之故,取其硬中帶軟也。兩棰同時並擊,亦七十二下,然後依上法揉摩之九次。功畢,如此更練一年,膝蓋已更堅實,可以改用金屬錘矣。錘之大小,與木棰等,每個約重一斤至斤半,更以前法練習一年之後,則鐵膝蓋之功成矣。功成之後,一對膝蓋,與鐵鑄者無異,攻擊或抵禦時,即可利用膝蓋,如拳法中之合膝、分膝等法,即用膝蓋,以作攻御者。此功練習二年以上,即可成就。

摩插術

摩插術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氣。練法簡而且易,為點穴術、卸骨法等之基本功夫。其練法於東方一現白色,即起身並齊兩足,立空場上,閉口藏舌,凝神靜氣,合兩手,互擦掌心二十次;先將右掌心貼胸膛,左掌上貼脊上,前後掌心相對,循環摩擦四五十次,再將右掌移摩背上,左掌移摩胸膛,照前法相對摩擦四五十次。摩掌時,不準開口吐氣,從鼻孔呼吸,向胸膛運送,如此久而久之,自覺有一團精氣,凝聚胸膛,墳起如球。一待墳起,再將墳起中所凝聚之精氣,緩緩運向兩臂,由臂漸達指端。再置豆箱,直插而下,兩手互插,一起一落,插時次數多寡,視練功者動力之大小而定,至疲時為度。但再次須記其插數,以便逐日遽加。譬如第一天,插一百次,第二天,當插一百零五次以次遞加不息。如能插至一炷香時候,則插術第一步功成;即將豆箱更換米箱,仍依上法插之,亦插至一炷香時候,則摩插術全功成矣。上法在睡前亦依清晨時行之。如習此功後,再習點穴術,則功成較速。蓋摩插術習一年後,點穴術中第二層功夫,第五步之法練指功,已無形中精絕,再習點打自非難也。插術所用之木箱,以榆木或棗木為宜。二尺見方,高可一尺,插豆用黃豆,插米用白米,插沙用黃沙,如欲深造,更鐵砂插之亦可。再能插至一炷香時,則指堅如鐵。惟插鐵砂後,須以地骨皮、青鹽煎水洗之,以消毒去腫,防止潰爛,務須注意及之。

外功解

內功六字治臟法 六字者何?即呵、噓、呼、呬、吹、嘻是也。每日子後午前,靜坐叩齒咽津,念此六字,可以去五臟之病,而強壯內膜,惟宜輕念,耳不聞聲。又須一氣直下,效應如神,道院多習之。

六字行功應時歌 春噓明目木抉肝,夏日呵心火自閑。和呬定收金潤肺,冬吹水旺坎宮安。三焦長宮嘻除熱,四季呼脾上化餐。切忌出聲聞兩耳,其功直勝保神丹。

六字行功贊效歌 噓主肝兮外主目,赤翳昏蒙淚如哭;只因肝火上來攻,噓而治之效最速。呵屬心兮外主舌,口中干苦心煩熱;量疾深淺以呵之,喉結口瘡並消滅。呬屬肺兮外皮毛,傷同咳嗽痰如膠;鼻中流涕兼塞熱,以呬治之醫不勞。吹屬腎兮外主耳,腰膝酸痛陽道痿;微微吐氣以吹之,不用求方需藥理。呼屬肺兮主中土,胸膛腹脹氣如鼓;四肢滯悶腸瀉多,呼而治之復如故。嘻屬三焦治 塞,三焦通暢除積熱;但須六字以嘻之,此效常行容易得。

內外功十七傷

久視傷精,久聽傷神,久卧傷氣,久坐傷脈,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暴怒傷肝,思慮傷脾,過悲傷肺,至飽傷胃,多恐傷腎,多笑傷腰,多言傷液,多睡傷津,多汗傷陽,多淚傷血,多交傷髓。

內外功十要、十忌

內外功十要 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彈,齒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護,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

內外功十忌 忌早起科頭,忌陰室貪涼,忌濕地久坐,忌冷著汗水,忌熱著晒衣,忌汗出扇風,忌燈燭照睡,忌子時房事,忌涼水著肌,忌熱火灼膚。

輕身術

輕身術為軟功內壯。輕身術功夫,最不易學,蓋以吾人百斤之體,而欲使如蜂蝶之息枝、飛燕之穿簾,又何等為難也!其練法與躥縱術、飛行功、一線穿略同。初練時置七石巨缸,滿盛以水,習技者即於缸沿行走——即技擊家所謂跑缸邊——背負布袋,內儲鐵沙,或鉛數斤,亦須以豬血浸之,如是半月或二十一天,將缸中之水,取去一大瓢(葫蘆),而身上之鉛或沙,則增加一小塊,或數兩,依前法練習之。更一月或二十一天,去水而加鉛或沙,至缸中水盡,鉛或沙五斤為度,已能於空缸之沿,周圍行走時,復易缸為大簸籮,其中滿盛鐵沙,在簸籮之沿,如法練習之。亦將鐵沙逐漸取少,至剩空簸籮,而人能行走其上為度,既猶未臻大成也。必須鋪細沙成甬道,厚至尺許,上以薄桑紙覆之,人行其上。初時固足印顯然,迨後漸無,乃按日取去一紙,紙盡沙現,行走其上,沙不上揚,而足不著印,其功始完全成就。持此以往,雖草上飛行,雪中來往而不露痕迹,即所謂蹬萍渡水,踏雪無痕者是也。然此種功夫,非練習十二年,不能完其大成。

槍刀不入法

槍刀不入法為軟功外壯,屬陰柔之勁,兼陽剛之氣,又名空手入白刃。槍刀不入之名稱,似頗奇特,而含有神怪之意味,其實亦為一種軟功而已。今試語一不諳技擊之人曰:我能以赤手空拳,出入於劍戟如林之中,與眾人周旋,而不至損傷,聞者未有不嗤為謬妄者。然此功確能如是,特練習為難,今且絕傳矣。其得力處,完全在閃避二字。初時即從各項柔骨功夫下手,如柔腿、柔腰等法,繼練眼法,身、手、眼三法,為拳家之要則。今欲出入於劍戟之林,尤全仗一雙眸子,否則必難應付也。練眼初步,即凝神事,其法已詳羅漢功中。凝神功夫到家之後,即練數物,先數死物。若閑坐時,室中則數望磚,或數對面屋上之瓦楞。先數一間屋共有若干楞瓦,進一步則數每楞之瓦,共有幾片,能於一瞥之間,舉其數目,不爽毫釐,已非易事;然後更以瓦片之相迭高至數尺,或用其他類似之物代瓦,令依法數之,務須於極短時間中點清其數,始可更進一步,而練數活動之物。如鴨於河中,每群百餘只不等,令細數之。蓋瓦片等為固定之物,不會自行移動;但凝神細心,即不至差誤。鴨在河中遊行無定,倏東倏西,至為活動,欲於轉瞬間數清之,殊非易易,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也。然熟能生巧,但須專心一志,大約半年即可。數得清鴨群之後,更聚體格較小而數量較多之麻雀於一籠,如法令數之。以後每換一物,必減小其目標。如麻雀之後易以蜻蜓,蜻蜓之後,易以蝗蝻,至蚊蟲、螞蟻為止。其人如能於五步之外,數清二三千一群之蟻,則眼法已臻絕頂矣。眼法之外,又須練步法,身法步法之練習,三才樁、七星樁、九星樁、梅花樁等適用,至身法習之甚難。先擇一廣場,釘立高低不一、大小不等之竹竿、木樁等阻礙物,所釘之地位,務須參差不齊,如犬牙之相錯,切忌次序井然而有規則。地面之上,又每隔少許而布石灰一攤,亦不得有次序。但所釘之樁,中間距離,至多一尺,練者即側身於其間,急走,身不得與樁相觸,足不得踏著石灰。走時又須東旋西轉,不準有一定之途徑,如蝴蝶穿花,青蛇入草。在起初之時,萬難如願,行步亦遲緩,其後愈走愈疾,縱紆迴曲折,亦無不可。然後更於樁上,置鋒利之刃,竹竿橫架鉤刺之屬,下面則間布鐵蒺藜及絆腳索等物,更以前法練之,至能出入自如,則功已大成。可命數十人持武器圍攻,空手出入其中,亦不至有所傷損。此功練時固難,非於十載純功,不克臻上乘。而練成之後,便利非常,即空手出門,亦不愁受人之困,蓋一舉手間,可以奪敵人之械,而為己用也。此功為少林寺獨傳之技,今則練者極鮮,幾至絕傳,殊可惜也。

千斤閘

千斤閘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在表面觀之,不過練兩臂之上托之力,其實因為托重之故,故全身三盤,處處兼顧,非若掌指等各種功夫專練局部者可比也。練法至簡單而呆笨,天生實力充足之人,練習此功,最為合宜。至若身軀矮小,胎力過弱者,縱練習亦難冀其功臻上乘也。初時空手習之,足站騎馬步,以兩手高舉頂門之上,指尖向後,掌心向上,其勢如岳武穆八段錦中提地托天理三焦,以練懸空之勁。三月之後,即可用石墩,初二三十斤,以後逐漸加重,至能二百斤石墩,持久至半個時辰以上,不喘不汗,然後可換閘石練習。閘石之設置,立二巨木為柱,柱之相對處,鑿有極深之糟路。另備長度相當之石板若干塊,每塊自三十至二百斤不等。先用重二百斤之石板放置槽內,用索牽引,使不至直溜而下,放至離地四尺處即扣住其索。習者即蹲身其間,提石板而上托。練若干時,加以最輕之石板於槽內;更歷若干時,乃去其最輕之石,而易以輕重者,如此逐漸遞加,其人至能石至五百斤以上者,已足為百人敵。胎力極足之人,竟可達千斤,俗所謂兩膀一晃千斤力者,即指此也。練習時間之久暫,不能以時日計,須視其人胎力如何而定。此功練成之後,非但兩臂之力,足以驚人,即全身各部,亦均有相當之功力,肌肉堅實,足勁穩固等事,其最明顯者也。此等功夫,北方練習者居多數。此功在少林為練力最善之功也。

琵琶功

琵琶功又名三陰指,亦稱指頭彈,專用指頭外面之第一節指甲部彈擊之法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彈力。指頭彈多用一指,或用食指,或用中指,隨習技者之自擇。琵琶功則四指並用,陸續彈之,有如音樂家彈琵琶之指法,故名。然而指甲外彈之力,至為微弱,欲利用此微弱部分,練成一種足以制敵之功夫,談何容易;雖有志者,其持歷久不渝之精神,勤習苦練,恐其成功,亦非若其他硬功之易易也。習技者用拇指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靠指甲處緊緊扣住,四指則用力陸續向外彈出,如俗所謂彈腦碑。由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再小指而無名指、中指、食指,反覆行之。如此每日晨夕各向葯袋上彈一百零八下,三年後,可成功。用以彈敵,雖不似一指金剛法等之能穿胸洞腹,亦足以制人也。倘中要害,亦足制命,與一指禪等陰手相類,不可濫用,故技擊家戒人勿習也。

排打功

排打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蓋雖為外壯硬功,而實具內壯軟功之勁也。其練法則用擊扑之法,使筋肉堅實,與捶打各部功夫相同,練法至為簡單。所謂排者,即排磚也。初入手時,所用之排磚,用堅木做成,長一尺闊六尺,厚一寸半,排時用一手握磚之中央,以其外緣側擊,全體各部,皆宜排到。先排大小臂,左右交互行之,由輕而重,各排百下;次排大小腿,排左腿則右手握磚,排右腿則左手握磚;次排胸腹,亦左右交行,握磚之手,亦如排腿,末排後肩。如此每日晨夕受排一次,每一次各部皆排百下,用木磚排練。 一年之後,更換窯磚,亦依前述次序排練。更過半年,則易金磚。金磚者,以銅鐵鑄成之磚,非真金也。亦練半年,則功成。全身各部之肌肉,即堅實異常,縱不能與刀槍不入之鐵牛功等比美,然用拳腳踢打,亦不至於受傷矣。然在排練軟當各部時,須將氣鼓足,毋使傷及內部。大約一呼吸間擊一下,每擊一下之後,宜吐氣一口,然後更鼓氣受排,亦可兼排頭殼各部,使成頭肘功。前後共練二年,必可成就。此法在北五省之技擊家,視與溜腿柔骨等法同樣緊要,為學拳者所必修;南人則習者甚鮮。在少林寺與打木人功並駕齊驅也。

拈花功

拈花功為軟功外壯,屬陰柔之勁,專練指頭拈勁之一種功夫。指頭在人身僅屬小部分,使力亦不若拳掌等部分之巨,故其練習也,費時多而成功難,然用心從事,歷久不渝,亦自有成功之一日。此功練就之後,手指觸人,正與馬鞍功、觀音掌等同為煞手也。練習拈花功之初步,不必用何種物件,但緊並中、食二指,以拇指按之,使三指面相觸,以指尖之第一節為度,徐徐向外拈去,旋轉成圓形,由外向內拈若干。旋轉之後,更由內向外拈若干次,次數須相等,如內旋百度,外旋亦須百度,每日不限次數,有暇即行,指如酸疲,則略事休息。好在此項功夫,既不須器具,又不必擺出練功架子,隨時隨地皆可練習,且為旁人所不易察覺,故非常便利。如是勤練一年之後,指面之勁,已十分充足,始用極大整圓黃豆三粒,仍以拇、中、食三指拈住旋轉。初時每不能使三豆同時應指而轉,或竟有脫落之虞,勤習一月,即可免此病,亦以一年為期。在練習期內,所拈之豆,須逐日更換。初時每日易一二次,以後功夫日深,換豆之次數,亦隨之增加,直至三指拈豆,並不用力,只一旋轉,豆即粉碎,第一步功夫,已告成矣。然後更以小粒黃石代豆,如法練去,至黃石亦可一拈粉碎時,更易青石不必定為三粒,即兩粒一粒,亦無不可;拈至無論如何堅實之石,便能應指而碎,則其功大成矣。自始至終,大約須五年時光,即可練成此技。

七十二藝與拳械

練習武術,於拳腳器械之外,更須注重軟硬功夫。蓋拳械為應用之動作,而功夫為拳械之根本,故技擊家精拳械外,而擅功夫,如說部中之某人擅鐵沙掌,某人精金鐘罩者是也,方可勝人。功夫大別有四:曰軟功、曰硬功、曰內功、曰外功。軟功多陰手,硬功多殺手,內功主練氣,外功主練力。軟功練習較難,成功後,在表面視之,初不見其異 ;擅此者若以拳械擊之,中若敗絮,欲損毫髮不易也。或用拳擊人,竟有相隔數尺,拳剛及身,而人已仆。陰柔之勁,殊足驚人,蓋以柔勝剛,故世稱柔勁陰功。硬功練習較易,成功後,若以刀劍擊之,但須一蓄力,一運氣,則鮮有不反撲而出者。或至數百斤巨石,橫擔其身,下卧釘板,令人用大鐵鎚擊之,石粉碎而身無恙,此亦足驚人者。蓋硬功為陽剛之勁,亦足驚人,故世稱為剛勁陽功,技擊界雖多習之,不過功夫之不同耳。軟硬內外功夫之種類,名目繁多,何止七十二藝,況一種功甚有包括二三種者。今僅述七十二藝,如硃砂掌、陽光手等法,則屬於軟功;金鐘罩、鐵布衫等法,則屬於硬功;蛤蟆氣、吸陰功等法,則屬於內功;鐵牛功、千斤閘等法,則屬於外功。功夫成,則身體強健,刀劍不傷,疾病不侵,風雨寒暑不能賊,更益以靈妙活潑之拳械,互相為用,則無往不利矣。由是觀之,功夫與拳械,可相合而不可相離,合則各極其妙,離則各失其效;故燕趙技擊界有「打拳不練功,到老不成名」之語也。

七十二絕技 >> 七十二藝內外基本功夫

----------------------------------------

七十二藝內外基本功夫

凡習功夫者,不論軟功硬功,胥以凝神固精,靜心斂氣為主。欲凝神固精靜心斂氣,又非排除一切思慮,騙除一切隱疾,不能成就。以下所舉諸端皆備,有病者依法調治,無病者使內臟堅實,氣沛體充,成功較易,收效較速;否則內疾不除,外邪易犯,縱使日習不輟,非但不易望其有成,抑且因此受其賊害。故世人往往言習跌坐者,易成白痴;習吐納者,易成癆瘵。此皆未能先行內外功,調治內臟,不得其道,致外邪侵賊,內疾增盛,至成種種奇症,而不可以救藥也。以下所舉十要、十忌、十七傷等,皆為治臟強身法中最要關鍵。習者務宜牢記在心,處處留意。迨內臟既堅固,然後再依七十二藝中之四段功,逐段練習,必能達到目的。惟練習四段功時,亦須按部就班,不可間斷,不可遺漏,每日以子午二時各行為最佳。蓋子過陽生,午過陰生,合陰陽二氣而融會之,則混然成太極之象,神思寧靜,機械不作一切雜念,末由而興混元一氣,功自易成。若每日行一次者,則須於子後午前行之,其明約在清晨六七點鐘為最宜;蓋此時乃陰陽交泰之時,猶得氣之盛也。除此二時期外,若任意行之,必無利益。再在行功之地點,宜幽靜無雜聲雜色之地為佳。若塵幕中大非其道,蓋一有雜色矚於耳目,神必亂,氣必散,神亂氣散,而能成功者難矣。 再四段功以柔為主,不宜有矯柔剛勁之氣,不宜有貪多務求之心,不可犯十忌、十七傷,否則不弄到以白痴癆瘵而損其身心不止也。以上所述皆系理所必然,非作者矜奇眩異,故作此危詞以聳人聽聞也。作者曾目睹練功之人,未及半載,竟致咯血而亡,蓋即內患隱疾,外感 邪魔故耳。深願習者再三注意,於練習功夫前,先習內功外功及四段功百日,以作習他種軟硬功夫之基本,技無不成者,勿視作者之語為河漢也。

七十二藝之法則

七十二藝練功之要旨,固在乎強健體魄,堅筋肉,卻內邪,御凌侮,然而非空言所能致效者,必須認真從事練習,不荒不怠,而後能成。練軟硬內外功夫有三要:一 要深沉鎮重,二要確實精當,三要節慾愛名。練功有五忌:一忌荒惰,二忌誇矜,三忌躁急 ,四忌躐等,五忌酒色。練功有七傷:一近色傷精,二暴怒傷氣,三思慮傷神,四善憂傷心,五好飲傷血,六懶惰傷筋,七躁急傷骨。知此三要、五忌、七傷,始足與言練功。練功之法可分為數期,最初一步,先練皮肉;次則進而練筋骨,皮肉筋骨既堅實;更進而練習各部之實力,實力既充;然後更進而練習運氣,此法如能任意往來,則大功成矣。練習何種功夫 ,必能速效也。

七十二藝之練法

七十二藝既有軟硬內外之分,而軟硬內外功夫中,又區分為若干種,前詳七十二藝目錄矣。功夫既有不同,練習之法,亦必各異,茲特就余所聆之於師者,述之於後。其實武術中之各種功夫,何止七十二藝,此特其最普通而切實用者,如南派之重手等法,則不在例,學者苟能盡之,則無敵於世矣。故功夫者,其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者,則在學者之精心領悟矣。若習者欲功成挾此以凌人,則非但易起驕矜荒惰之惡習,技不能成,即成功亦足以召滅亡之禍耳。七十二藝各種功夫,余雖多未試習之,然余師為少林宗派當代大師,所述各種練法,如能按法施行,再赴之以恆,則無不成功者也

七十二藝之難易

七十二藝有軟硬功之分:軟功,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功之純者,無往不勝。彼專以陽剛之勁,號拔山舉鼎之雄者,當之無不敗也。其實軟功固不止此,此僅其最通行而練習較易者。蓋軟功之深者,運力斂氣,與內功其相去僅一間也。故軟功至爐火純青之候,多轉而練習內功,按步而進,較諸毫無根底而即貿然練內功者,其難易固不可以道里計也。硬功,法較軟功為多,完全用陽剛之勁,練習之法,亦較軟功為簡單,且不必皆有成法 ,成功易而收效速,故習者獨眾,初未若軟功之罕見於世也。

金鐘罩

金鐘罩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勁,為七十二藝硬功中最要之功夫,其練法稍繁難。初練時,須用敗布成一錘,在周身上前後捶擊之。初則甚覺痛楚,擊之既久,漸不覺痛,再換木棰;木棰擊而不覺痛時,再換鐵鎚;鐵鎚亦不覺痛時,便用揭諦功之方法,及鐵布衫之方法,並鐵牛功之方法,如法練習二三年,胸背堅如鐵石。莫論拳腳不能及,即刀劍亦難傷損。練成金鐘罩功夫之人,胸背等處之骨骼,皆合併起來,並在一起 ,如天生獨塊相似;若在赤臂之時,功夫也一望便知。

揭諦功

揭諦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氣,其練法較難。初習頗苦,甚至腑臟受傷,非漸進不可,萬不可躥等。揭諦功者,即俗所謂就地十八滾、地蹚功夫也。又如江湖技士之搶背,然此法分前、後、左、右等跌法,及箭盤、背跌、擲跌、仰跌、伏跌等法。初習時,按搶背法行之,即以右手向左肋搖,以右肩頭輕接地面,翻身挺腰而起,是為右前跌法。左手向右肋搖,以左肩頭輕接地面,翻身挺腰而起,是為左前跌法。此二式在跌扑法為最易學者。他如前跌法,即頭向前,翻身挺腰而起,即俗所謂翻斤斗,又所謂毛兒跟頭。後跌法,即以頭後倒,翻身挺腰而起,即俗所謂反斤斗。左跌法,則以左肩頭向左輕接地面,側身翻起。右跌法,則以右肩頭向右輕接地面,側身翻起。蓋左右跌法,為揭諦功中最難練之功夫。箭盤系箭步向前翻斤斗。背跌法,是身向後跌下,背脊須先稍偏向右方,左手伸出,撲在地上,身體稍向左方,跌於左手上,借力將手一撐,立身而起,即俗所謂平地翻車。擲跌法,系身體蹲踞式,向後跌下,在未曾著地時,先用一手著力撐在地上,待身已著地,然後將身向此手面滾去壓於手上,此手一撐,將身借力立起,此法兩手均可練習,即俗所謂鯉魚打挺。仰跌法,是從直立向後仰跌,跌時,頭須向前稍曲,萬不可著地,同時先將左手或右手,撲在地面,待著地時,急滾身手上,將身體借撐力起,即俗所謂鐵板橋。伏跌法,足從直立向前仆下,仆時身體挺直,膝不可彎曲,在未著地時,應曲臂握拳,應使拳和小臂,同時著地,切不可使胸腹著地,急用兩手撐地,項力立起,即俗所謂撲虎勢。至於滾法,則稍難矣!其法曲腰抱肘,用兩臂撐地之力,及兩肩頭,並兩腿之翻轉力,橫卧其身,翻滾而進,初期緩慢,且甚痛苦,習之日久,則翻轉矯捷,瞬息十八滾矣。蓋揭諦功有「就地十八滾」,八八六十四盤之絕,非精於性功者,則成功實非易易也。作者幼嗜地蹚拳,以其顛仆猛疾,稍長習揭諦拳,復經妙興大師授以揭諦功。每行拳時,前後左右,忽起忽落,翻滾無次,自覺氣爽,而皮膚因是堅實,今秉吾師所傳,宣之於眾,非實地仆跌,無以成功也。

 基本功夫

七十二藝耳目基本功夫懸金錢 懸金錢乃練耳目之聽視力,與防敵人襲擊之法也。可取舊銅錢二枚(代孔者),以細絲線繫於梁間,高與目齊。練時先立於銅錢前,以手推錢,使自眼前飛過,而習不瞬。再背身習聽風之功,久之效乃大著。遇警之時,交手之際,自能臨機應斗 ;再出絕藝各種功夫,則無不致勝矣。

七十二藝手上基本功夫打紙墩 打紙墩乃習拍打之陽勁也,其練法至簡且易,將厚紙平迭三四寸,方七八寸,安置於堅實凳上,或桌角,以拳、掌、指、肘,顛倒擊之。兩足互換活步,隨意擊之,打之,拍之,插之,切之,削之,用種種手法,想像敵人來攻,一面破之,一面攻而取之。如此習之百日,則初步功成;再百日,則第二步功成;一年之後,則全功成矣。至是一掌到處,有如疾風暴雨,擊中敵身,輕則仆,重則傷,惟不能致命。然其陽剛之勁,確令人不可捉摸。北五省習此功夫者頗多,此功成後,再習其他手上功夫,則進步有不可思議之效也,蓋亦技擊家不可少之基本功夫也。

金剛圈 金剛圈乃習五指拈捏之勁也,傳於南七省。用具凡二,以鐵所為,每重八斤,左右各一。初習者,可重四斤,其形如小兒遊戲之滾鐵環,每日捏轉之;功成兩指(拇指、食指) 有如鋼鉤,亦拳家之基本功夫也。

懸棉捶 懸棉捶乃習眼力與手上練准之功夫也,其練法至簡且易。棉花少許揉為圓球,以絲線繫於梁間,或以一指(一指金剛法、一指禪),或以二指(點石功),或以掌(仙人掌),或以拳(陰拳功),點打之,或以槍、刀、劍、棍等器擊刺之。初則不易命中,久之自能隨心所欲 ,待能點打擊刺一一命中時,再閉目習之,亦能自如者,則成功矣。與人交手之際,則致勝易如反掌。此法日本拳術家多襲用之,故其臨敵也,每易致勝。

七十二藝勁力基本功夫木人 木人功夫乃少林七十二藝之根基藝業,幸勿忽視。其練法亦極簡易,取直徑六寸、長九尺之圓木一根(棗木、榆木為宜),埋土中三尺五寸,外露五尺五寸,於頂端下一尺處,裝一橫木,長三尺二寸,直徑一寸六分,其形如基督之十字架。裝妥後,即如一人,橫木即其手,上餘一尺之高即其首,中為胸腹,下為腿足,故此等處。均需皮包裹之。習者立木人前,或推或捋,或抱或擠,或以指掌點打上部,或臀胯擠靠中部,或以足踢踩下部。總之想像人身各部,施以手法,均無不可,乃習全身勁力,手足應用之法也。 此功亦必有恆,忌用暴力,每於清晨舒筋後習之。始再習七十二藝中之功夫或其他拳腳,如以木人習點穴術,亦無不可雲。

合盤掌

合盤掌又名金龍手,與掌法中之搓切手相同,但彼為攻御之法,此乃制服之一種功夫耳。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練法亦頗簡單,初時用竹筷三十枝,須方形,集為一束,兩端用細絲弦縛數匝,必使竹筷中間毫無空隙,緊緊相扎,絲毫不能移動。若一時不易紮緊,可於空中,再將竹筷增加排入之。然後用兩手各握一端,向相對處隙旋轉,如右手向內用力旋轉,左手則向外用力旋轉是也。至力盡時,略事休息,然後再用兩掌持緊,夾筷之中部,竭力搓擦之,日行若干度。先時筷固緊束,絲毫不能動轉,及一二年之後,則功效漸著,旋時能拗之使斜曲,搓擦之則亦能移動。再易竹筷為鐵筷,如法練習之,亦一二年之久,則拇指之鐵筷已細不盈小指,而長度則增加一倍以上。千日之功,於此可見一斑。至此則完全成功,以後無論遇何物,舉手一搓,立時粉碎,縱鐵石之堅,已不能與之相抗。嘗見江南大俠蔣覲園之筆記中,所載搓樹作薪、折竹成帚,手指粗細之鐵繩,可舉手一搓,絞而當門代鎖等等事項,想而練習此功,有以至之也。(金恩忠)

龜背功

龜背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此功專練背部,使之堅實,與腹部之布袋功、鐵牛功等法,效用相同,用以禦敵,非用以制敵也。背之上部骨骼緊湊,練習較易,下部兩腎關處空虛軟當,練習實難。然練習龜背功者,務須於軟當處下一番苦功。蓋所謂龜背功者,自頸項以下,至尾閭為止,中間各部,皆須練到也。然欲使軟當充實,非運氣不可,故宜先從兩腰入手。每日於起卧之先,盤膝趺坐,瞑目靜心,凝神養氣,以兩手緊按後腰,先向內揉摩三十六次,復向外揉摩三十六次,如此為一轉。一轉之後,即以拇指,扣住中、食二指之第一節,使其第二節骨突出,即用突出之處,向腰部軟當上環扣之。兩手同行,各扣三百六十次,扣畢復摩,更一轉後再扣,摩扣各三次,而功畢。惟扣轉之時,數目須記清楚,不可有誤。按並非多摩扣一下,或少摩扣一下,即有損害;蓋使人於行功之際,專心記數,不生別種雜念,亦眼觀鼻、鼻觀心之意也。每日行二度,一年之後,腰腎自實,然後練捶法。以軟木為棰,貴以藤柄,棰略如拳,行功時鼓氣使注於腰背,以棰上下左右捶擊之,不可有一處落空。捶時初不必用力,輕輕擊之可也。以後逐漸加重,不在行功之時,宜穿鐵半背。此物以大如銀元鐵圈,銜接連綴而成,形如背心,南人稱為馬夾之半,緊貼全背,另用繩扣於胸肩之間,卧時宜仰卧硬板上,行功時則除下,功畢復穿,所以輔助捶擊之不逮也。鐵半背之重量,亦須由輕加重,捶擊則自軟木捶起,進而硬木棰,以至用鐵鎚為止。逐步漸進,及後能用巨大鐵鎚,使人用力捶擊,不覺痛楚,功告大成矣。學者在行功之時,務須以意役神,以神使氣,使集中於腰腎肩背之間,然後捶擊。若胡亂為之,神氣渙散,即難望其成就也。此龜背功若與鐵頭功、鐵布衫、鐵牛功同時並習之,則為金鐘罩,除一指禪、硃砂掌、陰拳功等陰柔軟功外,竟無別種功夫破之,用以自衛,信為無上妙法。少林內功,固不減於武當練氣也。

 觀音掌

又名斬魔劍,為柔功外壯,屬陰柔之勁,練腕側一部之法也,與拳法中之砍手相同。練習之法,先以手在木具上,作側掌勢時時下砍,待至每一砍手,木上即陷作深痕為度,則易木具而砍石,石堅難破。練習一二年後,手砍石即有小石片飛下,如被錘鑿者然,此猶不足言成功也。必須手砍之後,深陷如切,而切痕之四周,依然如舊,無絲毫損傷而後可。然後再以深盤滿貯鐵屑,厚約盈尺,亦按時以掌砍之。初時掌砍下,而鐵屑分開,及至手掌提起之後,則鐵屑仍合聚於前。練之日久,掌下鐵屑向兩旁排開,雖提掌亦不復聚攏,終至於掌一下砍,鐵屑竟向兩旁飛出寸許,中間劃然如刀切,即盤底亦不復有一屑 存在。若舉掌連砍之,可將滿盤鐵屑分為若干塊,如刀切豆腐,平滑均勻,整齊有致,至此而觀音掌之功夫,已登峰造極矣。掌可代刃,亦如馬鞍功、硃砂掌等功夫雷同。

蟆功

蛤蟆功又名癩團勁,俗稱舉礅子,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也。蓋練習肌肉之堅實,用以禦敵之法,亦鐵布衫功之意也。津沽習此功夫者最多,惜多以練力為主。如舉六十斤、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一百四十斤,甚有一百八十斤,惜為拙力笨練,並無內壯之可言。此種功夫,須逐步練習之,不可急進。先練腕背等部,然後及於肩背胸腹,再進而達於腿股等部。此為運用功力之法,略近於軟功內壯,惟專重於力,不若分水功等之以氣為主,而輔之以力也。初步練習腕臂之力,以石墩最為相宜。蓋舉重懸身,其力固聚於腕臂之間,時常行之,力漸強而肌肉亦隨之逐漸堅實,如能舉至百斤之墩者,如宜僚弄丸,不覺費力時,用棄械赤手行之,憑空作勢,提舉亦如舉墩有如練習陰拳然者,一握放一伸縮間,力聚臂上筋肉隆起,突突成小股狀,則肌肉已堅實矣。於是再練習運力,即握拳作勢下垂,而力即運至頭腦。運氣如打鞦韆,則力聚於肩臂,挺肩向後,則力至胸背各部,肌肉之棱起如上述後,上部之功已大成。於是再練中部之胸腹,其法與鐵牛功、鐵布衫功相同,可參酌採用之。但至肌肉堅實時,相繼而練習運力之法,中部既成,則更練下部之腰腿。其法每日站 若干時(即騎馬式),力盡則起立散步,以舒其困,休息片刻,復站之,其時間之久暫,亦逐步增加,待肌肉堅實後,復直立行之,則腿股之肌肉,突突亦成小股矣。再益以運送之法,全部之力,可以任我之意而運用之,即刀槍亦不易傷矣。此即技擊家所謂「內練蛤蟆氣,外練筋骨皮」是也。蓋雖系硬功外壯,而稍兼軟功內壯也。誠卻病延年,強身禦敵之良技也

剛柔法

剛柔法又名紙篷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陰柔之氣。此種功夫,完全練於拳部,雖曰硬功,但細按其效用,則知其非純粹之硬功,實為軟硬相輔之法也。初練之時,以敗紙用細繩緊束之,使成一磚形,其寬窄大概二尺見方,兩側略長,正中系一長繩 ,用為拉挽之具,此物即稱為紙篷。將紙篷置於長桌之上,桌長約兩丈,闊若三尺,兩端之板,釘固於架,中間有活落橫板十數塊,則以移動抽去。習技者先在桌之一端處,踏正馬步或弓步,左手拉住長繩,右手則握拳將紙篷向外猛擊,初時僅略見移動,及後則漸能向外躍出。於是紙篷隨拳出後,即用左手所持長繩,向後倒曳,將篷拉回,然後再擊再拉,至力盡而止。或左右手相易而行之,每日晨昏,練習一次。在初之篷,全系敗紙為之,重不逾二十 斤,擊之尚易;其後於紙中裹鉛,隨時增加其重量,至數十斤,或百斤為度,以其增加也漸,故練時似無若何阻力。及篷能應手出而隨手收回,功已大半告成,拳臂之力,亦足驚人矣。然猶未能視為登峰造極也,再後更將中間活落之板,抽去最狹之一塊,使長桌中露縫隙, 依前法將紙篷擊挽,初必不能應拳而過,應手拉回,必數月之後,始能躍過。然後再抽去一 塊,依法練之,逐漸將活落之板抽盡,長桌中間,露丈余之隙地,紙篷能應拳躍過;應手拉回,憑空來往,不致墮落則全功成矣。若敵眾我寡時,用此功擊之,最易取勝。此功於陽剛之中,略帶陰柔之勁,有剛柔互濟之妙,故曰剛柔法。

分水功

分水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拳法中有排山勢、分水掌等法,蓋即濫觴於此也。此功之力,完全聚於兩臂,而以側掌輔之。初練時擇廣地植粗竹一排,約十餘枝,上下兩端則以鐵鏈橫系之,使其密排無縫隙,緊貼如竹牆;練者先在正中兩竹間,用合掌竭力插入,竹性韌而有彈力,雖密排無隙,若力分之,亦可馳張。兩臂插入之後,向左右力辟,其始僅小罅隙,按日行之,積久而漸如門戶,可容人出入矣。至此再於兩旁多植巨竹,由十數枝漸加至數十枝,亦能開闢自如,則功已半成。蓋多植一竹,其增加之重力,至少有百斤,若以三十枝計之,兩臂之力,又奚止千斤?然後更壘細砂為壁,如鄉間土牆亦可,用臂插入,向左右排之,須至兩臂在沙中排合自如,而沙不飄揚,則爐火純青,功造大成矣。蓋非若是,剛柔相濟之效,功成之後,縱千萬人當前,一舉莫不如山奔海嘯矣。

流星樁

流星樁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其練法甚為簡易,埋大竹筒於地,外縛粗麻繩,身立樁前,以頭、掌、肩、肘、腕、臂、腿、臀等撞之、打之、拍之、切之、削之、攔之、突之、踢之、踹之,亦如打紙墩然。用種種手法,想像敵之部位擊之,其初也,甚苦之,待習之既久,則皮肉漸至堅實,久之則不覺痛苦,而無形中氣力已增加;身體各部,皆現鐵色,與人交手,無不應手而跌。苟勤習三年,定有可觀也。北五省習此功夫者亦眾,蓋即技擊家所謂站打樁也。

羅漢功

羅漢功練夜眼內功也,即佛家慧眼之意。此種眼法在普通人,必須下苦功始成。然間亦有天生夜眼者,緣當初練習武術之旨,以為兩眼必須練功,使其能於黑暗之中,辨細微之物,始克有成。世有練習夜眼正須每夜站馬步,瞪目向月之說,余幼時曾習之,險至雙目失明,醫治月余始愈。於是知其妄,乃求余第二業師,教余練習夜眼之法,雖未成功,然余兩目曾患奇疾,苟非此種功夫之補救,則早已失明矣。其練法,可分為數步,每醒時,且不開目,用兩手拇指相對擦熱,揩目十四次,仍緊閉(由左向左上,向正上向右上,向右上,向右向右下,由右下向正下,向左下向左)輪轉七周。此即童子功中,開合輪睛功夫也。轉畢仍緊閉多時,忽大睜開,更用兩手拇指背曲骨,緊按兩眉梢(攢竹穴)小穴,凡七十二次。又以手磨兩顴上,及旋轉耳根(耳根穴)三十六次。又以手逆額,從兩眉中間始(如理髮師之捏頭揉額然)以入頭後髮際七十二次,口中咽津液無算,此為醒後身之功夫。又用淡綠紙糊成一風燈,燃香油燈,焰須小,置暗室中,立於燈前二丈處,盤膝趺坐,或坐於凳上,靜心息氣,聚精會神,向燈逼視,視一炊時,更閉目使眼珠按前法輪轉三十六次;更反向(即由右向左)輪轉三十六次。然後更睜睛逼視風燈,一炊時後,即閉目練開合輪睛,仍左右行之,如此每夜行一個時辰(即二小時)。三月之後,然後將風燈紙色加深少許,位置亦移遠一二尺,每日再增加其紙色由淡湖色起,加至深藍色為止,相距位置由二丈至十丈,其燈焰由蠶豆大縮至黃豆大為止,時間由一個時辰加至兩個時辰,至此則夜間於黑暗中亦可辨物,如勤習不斷,能在十丈以內,辨人之面目無誤,則羅漢功成矣。此種夜眼功夫練成後,非但利於夜行,並於泅水術,水內睜眼,非習此功不可,故江湖有「棗子練得精,比武佔上風 」之語,按棗子即眼珠之謂。每日飯前,食白煮羊肝少許,可助內壯雲。

馬鞍功

馬鞍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練習雖與剛柔法相似,而功效則不相同。且馬鞍功練成之後,拳如鐵鎚,可以擊石。練此之人,有特徵可尋,蓋其拳部,骨節完全扁平,毫無稜角突出也。初練時,用斤量較輕之馬鞍石,每日用拳從橫衝擊,或用扁腿踢之。時石固著於地,不能移動,習之既久,漸能躍出,至不須費力,以拳擊石,石即應手而出為度。然後乃易較巨之馬鞍石,如法行之,亦能指揮如意時,更易最大之馬鞍石,重逾二三百斤者,按日擊之。數年之後,亦能應拳躍出,其功乃竟。但功成之後,此拳即不敢隨便運用,力避無意傷人也。

梅花樁

梅花樁為軟功內壯,屬身功夫之一種,蓋即飛檐走壁之基本功夫也。樁上功,所以練身體之輕靈,與步法之敏捷——首重跳躍,有梅花樁、七星樁、九星樁等名目。練成之後,最宜臨機應戰之用。此功除跳躍之外,眼力最為緊要。初練之時,不必上樁,但於地上,用石灰畫梅花形若干朵,每朵距離二尺,至三尺不等。每朵五個圓圈,作花瓣,每朵平均距離一尺,每圈對徑約三寸,不可過大。布定梅花之後,更於每朵梅花中,指定一瓣為虛樁,另用暗號記明之。練者立中間一朵之實樁上,立時只一足,而著力於足尖,作獨立朝崗之勢。心中自定跳躍之程序,如左三右四,前二後五,此系假定之次序依次跳去,左右足不拘,但以便利為主。最好命一人在旁喝叫,依其所喝之樁走去,如其人喊右第二朵第一樁,則我即跳至右側第二朵居中一樁,余可類推。但每一朵上之虛樁,須力避不可跳上。跳樁之時,腳尖務必踏於圓圈之正中,切不可稍偏。蓋畫地為花,稍偏固無妨,一上樁之後,則略偏立足不牢而跌下,即不跌下,身體亦必搖晃,受制於敵矣,最宜注意。然在初練之時,往往不能悉中程式,故宜先於一朵花之四個實樁上來回往複練習之,繼則於兩朵八個實樁上行之,如是逐漸增加,庶可免頭難之弊。練至在平地石灰所畫之梅花形中,能無往不宜,則可以上樁矣。樁以堅木製成,長三尺半,上豐下削,面對徑二寸,依所畫之梅花形植之,各入地二寸,出露地面,大約尺半。惟每朵上之虛樁,則另制,上面固與各樁平頭,而釘入地中者,僅一二寸,且土亦鬆軟,其活落,誤踏之立致傾跌,而此虛樁之在每朵何處,亦不一定。練者須暗志之,以免誤事。布樁之後,練者依前法習之,至能縱跳自如,決無疏失之故。將樁逐漸加高,同時在樁之周圍,置鐵蒺黎等鋒利無匹之器,直至樁高三尺以外為度,則登峰造極矣。在練習時,能帶砂行之最妙。惟所帶之砂,須先燒紅,放豬血浸沁,始可用;否則易於損血,若用銅製之腿環或青錢代砂亦可,三載純功可成。功成之後,身段活潑,腿步輕靈,與人交手,可使人捉摸不定,乘隙取勝。至於三才樁、七星樁、九星躲閃樁、移閃磚法等等,其練習之法,大致相同,不過樁之位置略異,故不贅述,學者亦可以意會得之也。

門襠功

門襠功又名金蟬功,為軟功外壯,屬陰柔之勁,具內功之主功,其法至難,即將腎部練得堅實功夫。練習之法:冥心靜氣趺坐,屏除一切雜念,即萬慮皆空,一塵不染之意。然後運用周身之氣力,而下注于丹田,即運氣極力上提,使氣力上下往還,周而復始,日行數度,不可急進,若行之過度,則氣傷神疲,反而無益。初時不甚覺其異,及習之既久,每於注氣力入丹田時,下部則現堅實狀,則第一步功成;再趺坐,以兩手掌交互輕輕拍打之,其初也苦痛異常,同時運用氣力,日久,則漸不覺痛,則第二步功成;再拍打時,漸漸用力,以至於兩拳互擊,並不覺痛,則第三步功成;再漸漸起立,以拳擊之,疾如風暴而毫無痛楚,則全功成矣。

妙興大師練功習技談

妙興大師曰:技擊之道,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蓋德化則心感,力挾則意違,守乃生機,攻乃死機。彼攻我守,則我之心閑,我之氣斂,我之精神勇力,皆安適寧靜;於是乎生氣蓬勃,任人之攻,無所患也。攻我者怒氣上涌,六神暴跳,而不守於舍;於是乎神輕氣散,而其力自不能聚,縱一時鼓噪,以鎮寧臨之,不須與攻殺,片時即自敗矣。故練功習技者,宜先了解於此,然後可以有成。拳械與功夫猶火也,善用之固足以生人,若不善用,亦足殺人。故前人云:用火不戢將自焚,學技不晦將自殺。老納謂無論練功習技,首須養氣,氣沛則神完,神完則力足,力足則百體舒泰,而筋骨強健,心靈性巧;至此而利慾不能侵,榮辱不能動,威武不能屈,風雨寒暑不能蝕,一切邪魔不能賊,能臻此境地,無論練功習技,所往都可,而可以無患矣。養氣之法又何如?曰:明生死,洞虛幻,悟真假,澄心志,遠思慮,絕情慾,摒嗜好,戒暴怒,如斯而已。練七十二藝功夫者,以強健體魄為要旨,宜朝夕從事,不可隨意作輟。尤宜深體佛門悲憫之懷,縱於功夫精嫻,只可備以自衛,切戒逞意氣之私,有好勇鬥狠之舉。老衲為此言也,亦深恐弟子有好勇之舉,終反以功夫殺其身,故爾諄諄相戒也。今之練功習技者,均宜深體斯言,勉自韜晦,以免引火自焚之禍,而得練功習技之真旨,強身延年,同證善果也。老子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此雖道家之言,老衲謂練功習技者,若能知此,則心靜神清,一切好勇鬥狠之事,皆可免除;而強身保命之本旨,庶乎可達,練功習技之人,與學道修禪相似,其間不同者,特毫釐耳。皆以強身保命為宗旨,而於精氣神三者,尤當善自保之。蓋三者如傷其一,則全部被其牽動,所謂一葉落而天下皆秋也。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營衛一身,莫大於此。養生之士,先實其精 ,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神旺則身健,身健則少病,世之練功習技者,於此言亦宜有所領悟也。功之深者,能以靜制動,以清制濁,不顯於人,不損於己,遇一切外魔挫辱,淡然怡然,不介於意,任人之笑罵嘲激,而無動於心,神專志一,以守吾真。如此則六欲無從而入,三毒無由而生,神清氣靜,其功為能,而造爐火純青之境,以證養生保命之盟,此聖人所謂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也。

飛檐走壁法

飛檐走壁法又名為橫排八步,為軟功內壯,屬輕身功之一,練習飛高走遠之另一法門,乃少林獨傳之秘技也。其練習至簡且易,於練功前,用粗布袋,內藏豬血浸過之鐵砂,束兩小臂及兩腿,其初也輕,每日晨昏橫跑牆壁,即側卧其身,兩足互換前進,至力盡處落地。跑時須退後十數步,向前跑去,借其摧力,側身如卧,先出左足,繼出右足前進。無論何人,凡在少壯時,均能繼續跑二三步甚至三四步,再多不能也。如力盡時,先落右足,則身體由橫空變為正立矣。此為左式,右式則先出右足,落地時,先落左足,日日行之,鐵砂逐漸增之。一年後,即可橫行四五步,是為初步成功。再一年後,則可繼續橫跑八步,則第二步功成。按八步之長約為一丈六尺,至此已能身體橫空,借其摧力,橫行一丈六尺之遠,再練習斜向上跑,初則中途跌落,日日勤習,不可異難,鐵砂亦逐漸增加至十二斤為度,一年後,能橫身斜向上進至八步處,則第三功成。至能向斜上跑至八步,再繼續練習左右晃臂,及右左晃臂。其法即斜上跑至牆頂,身體仍橫空,此時向前跑步之摧力已無,須急晃左臂向左下,右臂隨之向左搖晃,則身體借其搖晃之力,已正立於牆頂矣。是為左式,如先晃右臂,再晃左臂,是為右式,至此則全功成矣。除去鐵砂,則輕靈如猿猴,升牆登屋如反掌矣。惟初習時,因身體不甚靈活,易於跌摔,習者切勿因此生疑,須向前猛進,不日間,飛檐走壁之絕技成矣。

飛行功

飛行功又名夜行術,復稱陸地飛行法,更名千里獨行,為軟功內壯,本為輕身功夫之一種,蓋練行走功夫也。其練法,則鉛或鐵砂裝於布袋束兩腿,按日在廣地疾馳,非至筋疲力盡時不止。先時鉛或鐵砂(須按前法以豬血浸滲,以土埋之),不宜過重。以後每隔若干日,則增加一兩,更練更加,以至四五斤為度。初練頗覺苦之,習之既久,漸覺與平時無異,如是每腿束四五斤之重,日疾行百里之路。數年之後,去鉛行之,自非常人所能及,然在白晝廣場中行之,尤未足稱完善也;必在懸崖峭壁,凸凹不平之處亦能飛行自若,如猿猴之靈捷,則功成矣。然後去其所束之鉛砂,則身輕如燕,重垣可越,險坂可登矣。至其練目力之法,則詳述於羅漢功矣。練此功者,宜緩不宜疾,宜持之以恆,而不宜操切從事。功成後,與躥縱術、跳躍法並進,則飛檐走壁之能,至此稱絕矣。

翻騰術

輕身功之一種,又名皮條功,使人遇有可以攀登之處,即可隨意升降騰挪。初練之時,先徒手在地上練虎跳小翻(即翻斤斗)騰躍等功夫。凡此種種,為學拳者所必習,即略得皮毛,類皆能之,不必細述。進一步則在鐵杠,著手先練升降,以兩手高握鐵杠,緩緩上升,至小腹齊杠為度,然後更徐徐退下,至腳踏實地為此。升降功夫到家之後,更練風車。所謂風車,即以手握杠,使全身在杠之四周旋轉也。至風車功夫純熟之後,始可易軟杠,因在鐵杠上,所練習皆系兩臂實力,非質地堅硬之杠,不足以供攀援,不能勝其全身旋攪之重量也。至於所說之軟杠,又稱之謂皮條杠子,立堅木為架,高約二丈左右,上端橫木之底,每距二尺,釘一鐵環,環上系以極堅之皮繩,直垂至地,如流蘇然,人立皮條中間,兩手各執一皮條,向上升起,如右手著力時,左手即探起一把,左手著力,則右手探起一把,升至頂極,復依法降下,繼續旁行。如在架東起,握住靠東第一第二兩根皮條,升至半中,即將握第一根皮條之手撤去,翻身向西,搶住第三根皮條,更撒握第二皮條之手,而搶第四根皮條,如此一路向西過去,直至靠西最末一根時,再翻身向東,更迭往來,力盡為度。旁行之後,則練翻騰,兩手各握一皮條,法與鐵杠上之風車相同,但兩臂須隨繩拗折為稍異耳。翻騰一法,速易而緩難,故練者宜由速漸漸使緩,至能隨意停頓而不覺困苦為度,翻騰之後,練脫手躍,即兩手各握一皮條,用勁向下一抽,使全身上升,同時即松其兩手,各向上滑起一握,至頂為止,下降亦然,此蓋使用活把之法也。脫手躍之後,更練橫躥,其法略如旁行,惟不必依皮條之次序而移動,可超過數條而搶接,如在靠東一二兩條之間,升至半中,略將身向側一宕,雙手一按撒開全身向西躍過數尺,而搶住第五、第六兩皮條是也,余可類推。此步功夫練成之後,可用一指粗絲繩代皮條,依前法練之。然後每練若干時,將絲條減細少許,及最後時,絲條減至不及一箸粗細,亦能握之演習上述各種式樣,則功成圓滿矣。以後凡遇危崖削壁之地,無可著手則已,如稍有著手之處,即可攀藤附葛,隨意升降,雖柔枝嫩葉,亦可借勁也。

點石功

點石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此種功夫,專練指頂之力,與拈花功大同小異,亦殺手之一。又類似軟功中之一指禪、拈花功之著力處在指面,此則在指頭。一指禪能不著身而傷人,或隔物以取人,此則必須指著人體,始克見效,其區別如是而已。練成之後,以指觸人,亦同一指禪略似。練法極為簡單,使勁並中、食二指,直伸於前,無名指與小指屈於掌心緊貼,拇指則扣無名小指,如捏劍訣之形狀,然後即用中、食二指頭,向堅硬之物上,用力點刺之,日久自能成功。惟初時取黏土苦幹,加膠水拌和之,入臼搗之,使極柔韌,製成一方塊,待干後,即用紅筆畫無數圓圈於其上,標明數目,然後依次點之。先點第一圈,曆數月之久,始有微陷;繼點第二圈,為日略減,即有陷;如是每點一圈,必減數日,至後每數十點即陷;漸至數點即陷,終而至於觸指即陷,然亦須二年苦功。自是以後,則易青石點之,悉依前法,其功夫之循序而進也,亦與前若合符契。又二年余,青石亦觸指即陷,而其功成矣。

彈子拳

彈子拳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拳面之第二骨節之擊法,亦為殺手之一。練習之法,至為簡易,與馬鞍功相彷彿,但馬鞍功專練拳面之力,此則專練骨節耳。以手握半拳,手指之第一節,屈置掌前手指之末節,並不彎轉,與手背成平線,拇指屈置掌心,如擒拿術中之擒手,握定之後,即用前出之骨節以擊之。初練時宜在平正之木頭上鑿擊,擊時曲肘送拳,略帶蓄勁,不必如馬鞍功之拳出臂平,長手從事也。惟人專用指節之故,最易受傷,蓋骨節處肌肉極少,練習之具,又極堅實,以硬抵硬,但略不經意,即足致傷,尤以初習時之數月為甚,故起手時務須留意。宜由輕而逐漸加重,切忌貪功。練習之初步,以能在堅實木頭上,然後再在麻石上,次再易以鐵板。能以骨節擊陷鐵板,則其功大成矣。學者總以練左手為妙,此拳用以攢打骨縫最宜,卸骨法中已詳之,在拳法則為虎爪拳也。

躥縱術

躥縱術為軟功內壯,其勁路為柔;昔日武人,於此功夫多習之。其練法,亦不外束鉛,惟鉛須泡造後方可應用,否則淤積血液,甚至潰爛,且危及性命。其法:以生鉛入火燒之,使全體通紅,乃放入豬血中浸之,浸一晝夜,更如法燒而浸之者凡七次,則豬血滲於鉛內,其色變為青紫,則成死鉛矣。尚須埋諸土中七七四十九日,使其火毒退盡,取以清水洗之,方可應用。帶鉛之法:用布裹鉛,纏縛腿臂和背脊之上,由輕而重,至十八斤為止。先練跑山路土嶺,以為基礎,即每日帶鉛在山路土嶺上飛奔;一年之後,根基已立,即可進而練習跑缸功夫,即在缸邊上行走;更進而練習跑立磚,即將通用之長磚,並立於地上,來往跑於其上,使磚不倒人行走如意者,則功成其半。再直膝挺腰,用足掌之支撐力,向上躥,能躥至一尺者,則解除鉛袋,彎腰曲膝,作勢上躥,可超二丈矣,至此則躥縱術功成。再兩足支撐地面,兩膝彈力,向前推,身躍空中,至此則全功成矣

穿簾功

穿簾功為軟功內壯,屬輕身功中之一種。平身橫竄,有如飛燕穿簾之勢,故名。我人常見江湖賣解者,演習鑽刀門、鑽火門等把戲,即此功也。在觀者但見彼一閃身,即躥過刀門,或火門,似甚易易,特不知在練習時,甚為艱難困苦,實較別種功夫為尤甚也。初習躥平台術,此法乃從上向下躥之法。制一平台,四周如方桌,大小高約二丈。練者立其上,並足正立,然後向下一沉,兩手向上一揚,同時向上湧起,腳上一用力,直向前面躥出,兩臂直伸於前,全身各部,宜平直如線,台之前面數十丈處,創一極大且長之沙潭。潭中鋪沙約厚三尺,沙潭四角,各釘一樁,以粗繩結成之網,繫於樁上,蒙住沙潭。離潭約二尺高,人從平台跳下,可免受傷。在平台上練有成績之後,改習躥杠,用木為架,貫以橫木,高約三尺。杠前數尺處,安置沙潭繩網如上,人立杠二三丈處,鼓足勇氣,向前奔去,近杠時兩足猛力點地,全身向前斜上躥去,如今日之跳高,飛過橫杠,而達對面。躥時身體務須平直,練到能在杠上平掠而過,則易杠而板,板闊約自一尺半起,至三尺可止。因杠子所佔平面極小,尚易掠過,若三尺闊之木板,則非有相當苦功不可,然後更在木板上,豎一方木框,即如賣技者所用之刀門,練者在洞中平躥,由一框而漸加至六七框,重迭置板上,亦能一掠而過,則技已過觀。若更於框之四周,插以鋒利小刃,使內廓之周圍減小,僅容一身出入,亦能任意躥掠,則穿簾功成矣。以後凡遇可以容身之竇,即可出入無阻,練習此法 ,至少須五年以上功夫,資質愚魯者,十年八年亦未可知也。

布袋功

布袋功為軟功內壯,屬陰柔之勁,兼陽剛之氣,非用布袋練功也。蓋其練習腹部之軟功,使其如彌勒之布袋,包涵混元之氣,而御一切賊害也。練習之初步,每日靜坐,鼓足其氣於腹部,用手左右各順摩三十六度,先左後右,然後更吐氣復原狀。更用兩手各逆摩三十六度,如是數行之,練一二年後,其腹軟如棉,一鼓氣則其剛又如鐵。然後用臣布為樁,旁架橫木,以腹抵橫木之一端,斂氣上提,使腹緊裹於木端而後向後倒曳之。初固易於脫落,久練之後,則木端漸能為腹所收吸,漸如生根者然,即猛力倒拔之,亦不能出,能如此則功造大成。若吸住之後,用力一鼓氣,則木杆鮮有不直射而出。非但敵人之拳,一著其腹,足使之深陷腹中,不能拔出,且如被桎梏,痛苦備至,即使用鐵木刺之,亦不能損害,此布袋功陰陽互用、剛柔相濟,較諸鐵牛功等之專以陽剛之勁為尚者,誠不可同日語矣。然而練成此功,亦須費十年苦行也。作者曾見形意大家尚雲祥,能忍氣受拳及棍棒擊刺,且能斂氣吸拳,殊可貴也

鞭勁法

鞭勁法專練兩小臂下壓之力,與鐵臂功、分水功略相似,惟發勁時偏重壓力,不用摔擊橫分之力。初練之時,可用上杠法,即以兩小臂平置於木杠之上,猛力下壓,使全身凌空漸漸上升,至木杠齊腰為度,更緩緩下降,如無木杠以較高之桌子代之亦可。每日晨夕各行一次,每次升降數十度。度數須逐漸增加,如兩臂發現酸痛腫脹,則用藥水洗滌。如此約練一年,兩小臂之實力已粗具,然後更易竹架練之。竹架之設置,先以堅木樁四根,釘於地上,成平方形,略如桌之四足,左右各用粗毛竹一根,豎貫之,緊縛於樁之上端,更以毛竹四五根,橫鋪其上,略如桌面,兩端亦各用軟索緊縛之。練習者作騎馬勢,兩小臂置於橫竹之上,猛力下壓,壓一炊許,略事休息再練。起初僅能壓竹向下一二寸,其後漸加,至能壓下六七寸時,則於原來平鋪之毛竹下,各加一竹緊縛之。依法練習若干時後,更於第二竹下,再加一竹,依法再練。如此遞加,由一竹而增至十餘竹,亦能壓下六七寸至尺余,則功成矣。前後大約須經時三四年,功成之後,用臂壓石,亦能成陷。若敵人當之,鮮有不筋斷骨折者;用以禦敵,即刀劍亦不易傷其臂。蓋兩隻小臂,不啻一對鐵鞭,名曰鞭勁,想以此也。惟練成功之人,每易無意傷人,平時舉止,切須留意。

壁虎游牆術

壁虎功為軟功內壯,又名爬壁功,又名掛畫。擅此術者,能以背貼牆 ,用肘腫之力,在牆面行動,上下左右,悉隨意旨,狀似守宮之遊行牆上。守宮俗稱壁虎,又稱蠍虎;壁虎游牆之名,蓋以此也。練習此種功夫,頗為不易,百人之中,能完全大成者,止一二人而已。初練習時,須先將全身仰卧,用兩肘兩腫之力,抵拄所卧之處,猛力向前一撐,全身即向頭部所對處移動,與蜈蚣跳功相似,惟此仰身耳。如是按法練習之,約年余或待二年,以能仰面扭動,如蛇行,純熟靈活為度。然後更用磚砌一牆壁,牆面之磚凹凸不等,有凹入尺許者,有凸出數寸者,如犬齒之錯落。然後將肘與腫緊按凸出之磚上,以背貼牆,縮胸緊背,漸次移動,初時不須一二轉側,即脫然而下。但幸無畏難思退,日必數行之,習之既久,必有效驗,歷時久而不可懈怠,數年之後,已能於凹凸不平之牆壁上升降矣。然後更習左右橫行,既能如此,則身上逐漸束鉛或沙行之,鉛沙須以豬血浸沁者為佳。遞加如飛行功各法,至束鉛或沙數斤而能升降自如後,則功已七分成矣。然後將牆上凸出之磚,逐漸敲去,使牆面凹凸減少,依法習之,直至壁平為度。至此而去鉛與沙,則其身竟無異壁虎,而能牆上遊行自如。雖平滑之牆,凡蛇蠍爬其上者,亦無不能遊行矣。然非苦練十數年,不能達此境地也。至於「久服杞子可以輕身,久啖黃精可以斂氣」,此則道家之言,非所論於真實功夫者,練功者但知持久勤習而已。作者幼年,生好嬉戲,常同兒童作爬牆戲。舊都城牆,高可數丈,幸為斜坡形,故爬行較易。初無傳授,只知面壁,以兩手兩足尖登磚檐上升,至中途易跌落,則鼻青臉腫,危險萬狀。後經吾師授以此術,如獲至寶,每日晨起,即按法習之。雖能緣至極頂,但牆為斜坡形,一置平滑牆上,則寸步難移。然技僅及此,已數年苦功矣。某晨,作者正值練功,忽見牆頂一人,胸前掛豬尿泡十餘,內儲酒水類,以背貼牆急急而下,則靈敏異常。作者請教之,彼笑曰:余實販私酒者,以生活所迫,故精習此功,亦無法耳。言己急去。噫!其人胸前負干酒三四十斤,而能以背貼行牆上,急急如壁虎之遊行,設除酒而行,則平滑之壁亦可遊行矣。惜大好身手,用之邪徑。

抱樹功

抱樹功,又名彌勒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而兼內功運氣術。其練法簡而且易,專練兩臂合抱之力,及胸腹堅實之勁也。擇一合抱之樹,身立其前,用兩臂抱住樹身,兩手合盤式互相牢扣。然後運用氣力,緊緊抱持之,時作上提之勢,日數行之,每次以力盡為止;如是一年,臂力漸充,抱持時只須一震撼,則樹身搖搖欲折,而枝葉瑟瑟落矣。然此猶初步之成功,未足勝人也;再一年,則樹漸枯槁,而胸腹之堅,已如鐵石,則第二步功成;第三年,勤習不輟,至能將此樹連根拔動後,則全功成矣。至此則罡氣內布,兩臂一 抱之力,何止五七百斤。倘遇不測,兩臂合抱,敵人輕則傷,重則殆矣。技擊家有雲「閑來習武藝,臨危可防身,無意成絕技,能當百數人」之語,誠非無因也。習技者如不相信,可擇一小樹,以榆樹、棗樹為宜,練習百日,定有不可思議之效也。

柏木樁

柏木樁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兩腿之力,摔跤家多習之,亦北五省技擊家之基本功夫。其練法甚簡易,埋柏木樁於地中,上露大半,兩足交互踢之、踹之、跺之,想像敵人下部各要害踢之,初則頗苦之,日久漸不覺痛,半年後,下部功夫,已有可觀。一年之後,則下部功夫已非常人所及,且因踢時氣隨力注之故,久久下樁亦因之穩固,斂氣而立,三數人推之不能移,用腿踢敵,無不應聲而仆,至此則第一步功成,再練踢技勇石。此種石物,今已不見,蓋為前清武場所用,重五七百斤之技勇石也。其形上尖下寬長方形,踢時,足趾觸之,亦覺痛楚,習之日久,漸不覺痛。且一腿到處,技勇石應聲前移,隨進隨踢,至能一腿踢出數尺,則全功成矣。要在學者之勤習也。

霸王肘

霸王肘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此功雖亦為練習肘力之一種,但著力之處與上節鷹翼功不同,因鷹翼用肘之側面,而兼及大小臂近肘之處,向上梟抬,此則專用肘端向下或向後丁鑿,不可相混也。練習此功之初,全身仰卧於地,小臂屈轉,使拳面向上,足蹠力抵地面,兩腿挺直,然後運力於兩肘,力抵地面,使全身上抬,除肘、蹠二部著地外,余均凌空,升起炊許時,落平稍息。在升起之時,呼吸平均,不可散亂;呼吸散亂,則氣不能凝,力亦渙散,不足久持矣。如此每日晨夕各一次,每次升降數十度,逐漸增加,在練習時間之外,暇時亦宜以肘抵觸堅硬之物,以為輔佐。其第二步練習法,則於升起之後,改用一肘一蹠法。如先撇開左手叉腰,單以右肘右蹠抵地,全身向右徐徐翻轉,成側卧之狀,至疲極時,仍復原狀,而注力於左肘左蹠,全身向左翻轉卧狀,如此更迭行之,左右各數十度為止,此猶不過尋常之泥地上練習。一年之後,則身卧平整青石上行之;更若干時,易以粗糙之麻石,更進則於地上挖一闊三尺長六尺之槽,取大小不等之光滑石卵,和以泥沙,實於槽內,用水灌之,使凝成一塊,人即於石卵上依法練習,起初不免於疼痛,須練至與平地上相同,絲毫不覺痛苦,行功至此程度,亦宜用藥水洗滌,以免受傷。然後更用碎石子和以泥沙,如法實槽中,加緊練習,則其兩肘兩蹠之堅實,超乎異常,最速亦須三載純功也。

拔釘功

撥釘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為手上功夫之一。注重拇指、食指、中指之抓勁,其練法至簡且易。用棗木厚板一塊,三寸長大鐵釘百零八個,用鐵鎚入木板,用拇指、中、食三指徐徐拔之,能應手脫落,則第一步功夫告成。然後將鐵釘鎚入木板,噴水使生鏽,再照法拔之,能應手脫落,則全功成矣。惟此種功夫,初則苦之,甚至皮破血出,練後須以青鹽、地骨皮,煎水洗之,以消毒去腫。最後向空中抓取,如牽千斤之意,則兼陰柔之氣,交手之際,出三指抓之,無不受重創,如著穴道(拿穴),亦有性命之虞,誠可畏也。

拔山功

拔山功為硬功內壯,屬陰柔之勁,此為提掣之功,完全用手腕之虛力,以挫敗敵人者。先用丈許木樁,銳其末端,埋入地下約半樁而強。其四旁泥土中,又多砂石築實,使樁絲毫不能移動。然後每日用拇、中、食三指緊扣木樁,極力上提。先固如侏儒撼山,徒見費力,而無效驗之可言。持之既久,指腕之力日增,則樁以逐漸上升,以至完全拔出泥土為止。練習時宜平聚其力而上提,切不可向旁側扭搖。拔起之後,更易鐵樁,深入加半,依法試習之,亦至拔起為度。至此則陽剛之勁已足,乃憑空行之如鷹爪力法。練其陰柔之勁,則技始臻大成。至此則無論為人為物,只須一舉手間,則勝負定矣。

珍玉散

治不省人事,嘴眼歪斜 抽搐中風,傷後昏暈等症。

明天麻 、羌活, 防風, 制南星、白芷各五分 ,白附子一分共為末 每服三分,用黃酒送下甚效,如昏迷甚者,可服至三分,立即蘇醒。明代中期,提督僧智正同兩名弟子赴西涼途遇歹徒十二人,攔道行兇,智正自衛,歹徒戰不過而偷使暗器,一弟子當場亡命,一弟子昏厥,智正想起自藏珍玉散立灌一分半即醒,又用止血散敷傷處,片刻神振登程。

觀音膏

元代福裕是欽命少林寺方丈,圓寂後追封為晉國公,一生禪醫兼精,善長傷科,自創觀音膏治外傷瘡傷生肌甚速,求醫求葯者至今還不乏其人。

方用:左葯桂枝,白芷,乳香,沒藥,赤芍,木瓜,花粉,西吉,元胡,兒茶,當歸,紅花,蘇木,自然銅(醋淬七日),丹皮,生甘草,桃仁,紅粉各一兩,木香,輕粉,沐片各五分,牛膝,川芎各二兩半,廣丹一斤,香油四斤,熬膏備用。

行軍散

治中暑立即復醒(明代月空)

明嘉靖年間,倭寇侵略東南沿海一帶,月空奉召南征,因氣候炎熱僧兵不服水土,突然有十餘僧卒倒下,不省人事。月空當即取出「行軍散」灌之,患僧即醒,又用烏梅沏茶飲之,片刻精神煥發,開赴戰場剿敵。從此該藥效訊頻傳,亦稱神效散。

方用:薄荷腦一分,柿霜三分,枳殼一兩,安息香一兩,陳皮五分,制半夏牛黃廣木香各三分共為細末,貯瓶,每服一分

破棍第一路譜

四平搭外扎里:法曰:圈外搭,圈裡看,我立四平;彼搭我圈外,扎我圈裡 。

雙封單閉:彼扎我圈裡,我劈開彼棍,扎彼圈裡;或手或心或肋,圈外皆同。

封槍鎖口:彼扎我圈裡,我拿開棍,進步指彼咽喉。

大梁槍:彼見我指咽喉,扎我膝腳,我用高提彼棍。

勾掛硬靠:彼見我提棍,棍則起削我手,我順彼勢力,勾掛進步走圈外,硬靠打彼手。

一提金:彼見我棍上打手,彼下打我膝腳,我用棍根提彼前手。

上封槍:彼見我提手,彼棍起;我進步用棍梢打彼手。

勾掛秦王跨劍:彼見我打手,下打我腳膝;我進步用棍根提彼手。彼棍則起,我順彼勢,勾掛進步走圈裡,扎彼心肋。

前攔搪:彼見我扎心肋,下扎我膝腳;我移右腳,用棍梢提彼手。

護心槍:彼見我提手,上扎我心;我擠進拿開彼棍,鎖彼口。

滾槍鎖口:彼見我棍鎖口,彼棚起我棍;我抽棍復扎彼咽喉。

破棍第二路譜

外滾手、黑風雁翅:我立四平,彼搭我圈裡,扎我圈外;我用外滾手,勾開彼棍,用雁翅偏在圈外。

封進步鎖口:彼見我勢偏在圈外,彼必扎我圈裡;我硬封開彼棍,進步鎖口。

腳下槍提手:彼見我鎖口,下扎我膝腳,我一提,彼扎我面心;我拿開彼棍,扎彼心面。

大梁槍、勾掛烏雲罩頂:彼見我扎心面,彼扎我膝腳,我一提,彼棍則起削我手;我則順彼勢力,勾掛進步走圈外,打彼頭耳。

剪步群攔:彼見我打頭耳,彼用棍勾開我棍,我順彼勢力,剪步跳出立群攔。

勾跨劍:彼見我立群攔,扎我圈外;我勾開彼棍,立跨劍。

打群攔:彼見我立跨劍,扎我圈裡;我劈開彼棍,復立群攔。

進步一提金:彼見我復立群攔,扎我圈外;我攔開彼棍,進步入彼圈外;彼棍下掃我腳,我用棍根一提。

單殺手:彼見我一提,彼棍勾起削我手;我丟放前手,單手斜打彼手。

破棍第三路譜

太公釣魚:我立釣魚勢,開圈外門戶,彼扎我圈外。

孤雁出群:我勾拿開彼棍走出。

鷂子撲鵪鶉:彼見我走出,彼隨後扎我右肩背;我閃開進步斜劈彼頭手,立群攔。

群攔一封手:彼見我立群攔,彼扎我圈外;我攔開彼棍,復立群攔。二換手、一提金:彼見我復立群攔,彼乃扎圈外;我勾開彼棍,換右手在前,圈外提彼手;彼棍起,我進步用棍根打彼手;彼棍打我膝腳,我用棍梢一提。

前攔搪鎖口:彼見我提手,彼棍起削我手;我順彼勢力,勾掛走圈裡,棍梢扎彼心肋。彼打我腳膝,我用棍根提彼手,彼棍起扎我心面;我用棍根拿開彼棍,鎖彼口。

破棍第四路譜

小梁槍封槍:我棍橫一字正面對,彼扎我心面,我封開彼棍,進懸左足。

朝天槍:彼見我高懸左足,彼扎我圈外;我進步勾開彼棍。

腦後一窩蜂:我勾開彼棍,進步圈外打彼腦後;彼勾開我棍,我順彼勢力走圈內,打彼頭耳 。

高祖斬蛇:彼見我打頭耳,彼閃拿下我棍。

剪步群攔:我順彼勢力,掃打彼腳,剪步跳出立群攔。

後攔搪、前封手:彼見我立群攔,扎我圈外;我勾開彼棍,進步圈外打彼腦後;彼棍將勾起,我進步打彼前手。

剪步群攔:彼見我打手,彼勾開我棍;我順彼勢力,剪步跳出立群攔。

換手打一窩蜂:彼見我立群攔,扎我圈外;我勾開彼棍,換右手在前,進步圈外打彼後腦。

換手打烏雲罩頂:彼見我打後腦,彼勾開我棍;我順彼勢力,換左手在前,走圈內打彼前手 。

抽刀不入鞘:彼見我打前手,彼則抽棍根打我手。

秦王大卸劍:彼打我前手,我抽棍閃過,用棍根打彼頭。

破棍第五路譜

四平封槍:我立四平,彼搭圈外,扎我圈裡,我拿開彼棍。

倒拖荊棘不留門:我拿開彼棍,我棍丟在後,彼扎我面心。

空中雲磨響:我單手上撩開彼棍,單手下打彼腳。

敬德倒拉鞭:我掃彼腳,佯輸詐敗,走出。

遮天不漏雨:我詐敗走出,彼趕來扎我,我上撩彼棍,下打彼腳。

刀出鞘:彼見我收出鞘,彼不分左右,扎我面肩,我單手斜劈下,再收出鞘。

風捲殘雲:彼扎我面肩,我進步攪開彼棍,打彼手,立群攔。

腦後槍:彼扎圈外,我勾開彼棍,退步如孤雁出群勢。

進步鎖口:彼見我退出,隨後扎我,我攪開彼棍;彼扎我腳,我提開彼棍。彼扎我面,我拿開彼棍,偷步一提一拿,鎖彼口。

破棍第六路譜

一截:我立四平,彼扎我圈外,扎我圈裡,我硬封開彼棍,彼扎我圈外,我又硬封開彼棍,名曰硬封。

二進:彼扎我圈裡,我拿開彼棍。

三攔:我進步硬靠,彼扎我圈外。

四纏:我進步伏虎打彼手,彼扎我腳。

五封:我提開彼棍,彼扎我面,我拿開彼棍,扎彼心面;彼亦拿開我棍,扎我心面;我拿開彼棍,剪步跳出,立群攔。

六閉:彼見我立群攔,扎我圈外,我攔開彼棍,立邊攔。彼扎我圈裡,我拿開彼棍,立群攔 。彼扎圈外,我纏圈裡,拿開彼棍。彼扎我腳,我提開彼棍。彼扎我面,我拿開彼棍,進步鎖彼口。名曰吃槍還槍,烏龍翻江,梨花三擺頭。

破棍又二路譜

外滾手:我立四平,彼扎圈裡,扎我圈外;我用外滾手勾開彼棍。

圈裡槍:進步打伏虎,彼見我外滾手勾開棍,彼扎我圈裡,我進步伏虎打彼手。

二攔槍,通袖:彼見我圈裡打伏虎,彼扎我圈外,我用通袖,圈外推開彼棍。

三進步:硬靠,彼見我通袖,圈外推開棍,彼扎我圈裡,我拿開彼棍,進右步騎馬硬靠,打彼手。

四進步:提拿,彼見我騎馬硬靠,彼扎我陰膝,我退右腳提開棍,彼扎我面,我拿開扎彼一 槍。

二郎擔山出:扎彼一槍,彼拿開,我用擔山走出。

左獻花:我二郎擔山走出,換右手在前,懸左足立左獻花,彼扎我,我橫撩打開棍。

右獻花:我橫撩打開棍,換右手在前,懸右足立右獻花。彼扎我,我擾纏開棍。

打群攔:我擾纏開棍,打下群攔,彼圈外扎我;我揭起開棍進右步用穿袖,圈外打彼腦後。 

進步腦後一窩蜂:彼見我進右步,用穿袖圈外打腦後,彼勾開我棍。

金鉤掛玉瓶:彼勾我棍,我將棍梢收縮,用棍根打開彼棍,我進右步,圈外跟彼左腳,用棍根勾彼前頸項一跌。

破棍又四路譜

外滾手:我立四平,彼搭圈裡扎我圈外,我用外滾手勾開棍。

打潛龍鎖口:彼見我外滾手勾開棍,彼扎我圈裡。我劈開棍立潛龍,彼扎我面,或扎我手,我拿開進步鎖口。

剪步群攔:彼見我鎖口,彼拿我棍,我閃在圈外,剪步跳出立群攔。

仙人掃地:彼見我立群攔,扎我圈外;我揭起開棍,單手旋風打彼腳。

刀出鞘:一封手,彼見我打腳,躲過我棍,我立出鞘。彼扎我,我斜劈開棍,收回復立刀出鞘。

二進步打群攔:彼見我復立刀出鞘,彼扎我,我打開棍,立群攔。

腦後一窩蜂:彼見我立群攔,扎我圈外,我揭起開棍,進右步用穿袖,圈外打彼腦後。

截手扎一槍出:彼見我打腦後,欲勾我棍。我即進左步,用棍截打彼前手,扎彼圈裡一槍。 

莊家亂劈柴:(換右手在前)彼見我扎一槍,彼拿開我棍,我順勢走出,彼隨跟扎我換右手在前,回左轉身劈打開棍,立順步劈山。

順步劈山:(左手在前)彼見劈下立劈山,彼扎我圈外。

剪子股:彼扎我圈外,我勾開棍,進左步圈裡打彼頭。

剪步出:鳳凰單展翅,彼見我打頭,彼欲架開我棍。我截打彼手,順勢勾跳出,立單展翅。 

一提金:(陰手用)彼見我立展翅,扎我面,我進右步,圈外用棍梢撩開棍,彼下扎我腳。

上封手:彼下扎我腳,我用棍根提手,彼棍起削我手,我進左步圈外,用棍梢打彼手。

鉤掛鎖口:彼見我圈外棍梢打手,彼圈外下打我腳,我進右步圈外,用棍根提彼手,彼棍起,我順勢勾掛走圈裡鎖口。

破棍又六路譜

硬封三進步鎖口:我立四平,彼扎圈外,扎我圈裡。我進左步,右腳稍移於左,劈彼前手,彼扎我圈外,我進左步,右腳稍移於右,劈彼前手,彼扎我圈裡,劈開進步鎖口。

劈山棍:彼見我鎖口,拿我棍,我閃在圈外,立群攔。

燕子奪窩:彼見我立群攔,扎我圈外,我揭起推開棍,順棍劈打,前手直下及前腳面,扎彼圈外,剪步跳出。

後剪步:犀牛望月,剪步出,立梢開拖戟勢,乃是犀牛望月。

烏龍入洞:彼見我立犀牛望月,扎我圈外,我攔開上右步騎馬勢,入彼圈外。

閃賺花槍鎖口:彼見我圈外上騎馬,彼攔我棍,我閃賺纏拿,圈裡鎖口。

大夜叉

第一路棍譜 高四平,進步扎三槍。披身,嗊地;拖槍出迎轉金雞獨立。進步騎馬,退步推坐洞。扎一槍,滾身打鋪地錦。攪一棍,扎一槍,仙人過橋坐洞。進步推騎馬,進步換手打撒花蓋頂。迴轉換手懸腳亮槍,迴轉邊叉,進步撩手跨劍,滾身鋪地錦。進步迎轉獨立,進步騎馬;換手打,撒花蓋頂。迎轉換手懸腳亮槍,迎轉邊叉,進步撩手跨劍,滾身打鋪地錦。攪一棍,扎一槍;進步滾身鋪地錦。攪一棍,扎一槍;二郎擔山出,坐洞,迎轉二起腳。攪一棍,扎一槍;剪步出群攔,披身,四平。

小夜叉

第一路棍譜 高四平,進步跨劍,進步騎馬,進步披身。鋪地錦,退步豬龍噴地。偷步四平,推根懸腳亮槍,打一棍騎馬,攪一棍,偷步扎三槍。推通袖,扯披身,進步騎馬, 進步跨劍,進步穿袖,進步絞系打鋪地錦。攪一棍,扎一槍,退回五花滾身,迎轉騎馬。進步跨劍定膝,偷步呂布倒拖戟,進步韓信磨旗。打鋪地錦,攪一棍,扎一槍,退回五花滾身,迎轉偷步,磨旗中四平。

小夜叉第二路棍譜 高四平,進步扎三槍。披身,退步嗊地,偷步四平。拖槍出迎,轉霸王上弓。進右邊披身,迎轉靠山;進左邊推根懸腳亮槍,換手打左獻花,換手打右獻花。絞系進步懸腳亮槍,絞系進步左踢一腳,攪一棍,扎一槍,換手拔草尋蛇出,陳香劈華山。換手打朝天一炷香,進步五花滾身打鋪地錦。攪一棍,扎一槍,退回五花滾身迎轉騎馬,金剛獻鏟。踢一腳,二郎擔山,偷一步,擾一棍,打一棍,拔草尋蛇出,劈山,行者肩挑金箍棒。

小夜叉第五路棍譜 高四平,進步旋風跨劍,滾身鋪地錦,迴轉滾身鋪地錦,迴轉五花騎馬,左轉進步打滿天棚不漏風。燕子酌水,右轉回打遮天不漏雨。右邊,邊叉,左轉打滿天棚不漏風。左邊燕子酌水,右轉回打遮天不漏雨。後邊,邊叉。踢一腳,四平進步騎馬,進步跨劍,進步穿袖。仙人大坐,扎一槍,滾地鋪地錦。攪一棍,扎一槍,滾身出迎轉倒拖荊棘不留門。

陰手

第一路棍譜 高四平,進步扎三槍,進步披身,嗊地,安棒定膝,拖槍換陰手。背弓迎 轉金雞獨立,定膝,推二棍。進二步,踢一腳;退一步,打枯樹盤根。背弓退出迎轉坐洞, 偷步滾身四平。推二棍,進二步;大亮槍,推二棍,進二步,扎一槍,棍根打披身。推二棍,進二步,扎一槍;進步打跌膝,迎轉滾身四平。推二棍,進二步;陰挽手,扎一槍,閃身出迎金雞獨立。推二棍 ,進二步,扎一槍,五花出迎轉鐵扇緊關門。

張橫秋先生傳授習練手法秘要

拳家秘要,總要一個身法。身法者,亦如用兵之有主將也。然手法道理,最難得至妙處,亦且正多弊處。何則?身法貴乎低,然低而腰曲,則腰失其真矣。身法貴乎豎,然豎而頭仰,則頭失真矣。甚至有手到而身法不到者,有腳到而身法不到者,甚至有鋒芒反逆者,此皆大病也。身法有三訣焉:一曰伸縮。伸縮者,如龍之靈變,如虎之快利也;二曰直射。直射者,如箭之快入也;三曰一片。一片者,手到、腳到、身到之謂也。能致此三者,則身法備矣。謹將練法、打法,次序開列於後:

第一練力法:兩腳站定,先將左腳並身法略縮一下,縮時須要右腳懸縮在左腳一堆。又須左手放在胸前,右手縮在肋下,通身更要會意,一片縮緊。然後儘力一片射出,務要身、手、腳一齊俱到。到時一齊儘力鞭開,後手比前手更要著力。此所謂百骸筋骨一齊收、一齊放也 。

第二半步練法:兩腳站定,先將左腳並身法,略擺一下,右邊射入。其百法俱要與前身法一 樣。

第三出步練法:先將左腳略偷一步,以腳指粘地,速即以腳跟一擺,轉身。其到身之法仍與前無異,此練身法之秘訣,斷不可輕易說破,且是拳家三昧,破敵全在於此也。拳家最難得者,在身力,苟不會意,雖功夫用盡,而其妙處未得,然其訣自有在也。其訣在何處?在後腳上得之。射去之時,後腳不可呆死,必雖要緊跟前腳半步,入地之時,更要望前儘力一抵,則身力自然得矣。此眉尖一線在此悟也。一抵之時,雖是儘力望前,更要會意,腳跟望地一擎,腳指望地一撾,方盡其妙。

拳法備要

總歌訣:舒衫立勢袖填拳,掌按陰陽次第間。審勢分明知躲閃,防身斜側識端偏。進攻推託步偷半,插打搬拿學貴全。欲不臨場心手亂,閑居發奮讀斯篇。

身法指要:頭端面正手平分,直豎身昂腿護陰。斜立足分丁八字,勢如跨馬挽弓形。腳腿不浮身便穩,足指須擺捉靈。腳動腳跟同進退,肩投腰襯豚齊行。反伸復縮隨舒捲,偏閃騰 勢勢承。練習常如寡敵眾,橫衝直撞莫留停。

手法指要:撐拳托掌若風煙,劈欲抓拿勢貴偏。挺進牽來腳管硬,勾搬裹挽削披連。三盤內外須純練,前後高低渾打全。一日無閑三歲滿,包能發手倒山巔。

步法指要:兩膝微彎力自然,撐前箭後練成堅。之從順閃騰步,玄經斜出反迴圈。翻覆旋風肩平硬,膝雄跟踹帶勾臁。跟落指懸神化用,輕浮堅固步中玄。

眼法指要:兩眼睜睜若朗星,頭端審勢更分明。點前顧後疾如電,展動周旋似轉輪。覷定敵人身手腳,乘虛攻擊法如神。臨場對敵人難近,全在雙目練得清。

氣法指要:緊閉牙關口莫開,口開氣泄力何來。須知存氣常充腹,煞手休將氣放懷。迴轉翻身輕展動,灌通筋骨壯形骸。終朝習練常如是,體質堅牢勝鐵胎。

百法同源:箇中奧妙在深玄,道在師父學在專。拳法千般學不盡,機關萬種卒難言。總之熟便能生巧,處處相承節節連。

道勿濫傳:百般砥礪始能成,費盡精神用盡心。衛國保身方可用,持強逆理莫欺人。賢良秘授紆危困,邪妄休傳害眾生。大道等閑若輕授,須防九族盡遭刑。

步法之圖

交盤口訣:大凡交盤之法,先固自己,再應他人。內外用力彼不知上來下去、左來右去之妙。第一不犯破,第二不犯交架。或寒雞步,或壓步進,或顛狂步進,或梅花步進,或之字步進,或玄字步進,或回龍勾步進。忌要配分身法,手不可過眉,胸不可挺,肋不可開,臀不可露,不可遲滯,不可驚畏。著著在人空處血道邊,必無輕放。手為規,足為矩,規矩成,則百法備矣。

論玄字步:前腳帶點出,足指用力著地,腰帶挾用力一轉,亦百骸筋骨一齊收放之意也。

又玄字步是走中盤,用三角步、拗步,皆從此脫出。

顛狂歌訣:顛狂妙著孰知音,一閃一消便進身。他若卸身搬樁著,左來擒結可相親。

雙閃歌訣:撥肘閃步如虎狼,左右靠山不可當。外加兩步勾蹭踹,八陣圖中勢少雙。

寒雞步訣:寒雞來賣腳,君家貪搶不知覺。左擒右就必拿起,傍人笑我心腸惡。

鐵牛耕地:耕地勢來指面龐,泰山左壓右掀樁。不露臀兮肩著力,腳跟鐵打也難當。

閃步歌訣:閃步邊鎖原是驚,左掃右刷為真情。泰山封閉用仙招,打傷狼狽不知音。

左右鐵掃:左右兩邊掃,滾步一邊靠。順人加顛狂,回踢打穴道。

論下步秘要:臀力全見之於坐下,與左右,據身法倒左則擺右,倒右則擺左,實如其所至,則敵人腳不能自粘,且一身俱緊密。此第一要著也。

腳步之法,全在活潑,其快如箭,其利如針。可長可短,能屈能伸,進則無形無影,退則雨散風停。不可遲緩,不可硬坐。此腳法之要領也。

口傳百法

練打之時,要兇狠儘力。從硬打做軟,從有力打做無力,方有精法。開始就以軟打,後來終無精法,故拳要軟中硬者,此也。又練法之時,如設一敵人在面前,手當如何進?肩當如何入?腳當如何管?俱要算定,打時必要認真著力。

人練打之時,肘、胯、肩先下,是要緊關頭。譬如一動手時,而兩肩一跌下,則身法自然低,隨身轉打,俱是恰對敵人空處,所謂垂肩帶靠者是也。

又練打之時,前手如探子,必要理清。就是敵人一動手時,精神必要為之掀開,令彼自露其空處。然後一轉進身,便處處是空中投石。所謂乘虛而入,好用機是也。

又煞手之時,緊記後手一曳,必須要後腳一抵,而其最妙之處,便在坐,望下一踵,則通身皆精其法也,自無仰前仰後之弊。

論八面肩頭

第一直肩:直肩是一門用法,其肩是陡然相衝,與臀一片,即橫衝直衝之法也。直肩,後手後肩直出,至弊在松。

第二壓下肩:壓下肩頭,是一披用法,其肩如山壓下,要身法一齊而進,壓下是身法,撼進其弊,在觀音崖。

第三倒後肩:倒後肩頭,是一揭用法。其肩帶從下肋起,須要身法一片。倒後肩,再宜得力;其弊在腳,不能緊跟。

第四倒前肩:倒前肩頭,是閉陰用法。其肩帶從上胲,而臀送進,須身手一齊,倒前肩,再宜投虛;其弊在腳,不能墊進。

第五射起肩:射法肩頭,是從下肋起,展翅、戲珠俱用,須要由縮而入,射法後手要曳緊;其弊在腳空虛。

第六陡起肩:陡起肩頭,須要與倒後肩頭相似,而略帶斜,裹橫拳用之,須是連身一齊,陡起是柔撞式;其弊亦帶觀音崖。

第七八凝挺肩:凝挺肩頭,最要磨練。其身法、腳法,並八面肩裝,皆從此化出。其有是渾身會意一坐,兩邊一凝一挺,實出通身脈力,須會百骸筋骨,一齊收矣。身要盤,略彎便是弊。凝挺肩頭,坐亦可想,立亦可練,闊狹短長,無不可學。其弊在仰後仰前,須要條直。

論一閃之法(即虛步也)

閃乃身法,腳步之根本,而實拳家之秘法也。與人對敵之時,前後左右,皆可攻入,而周身皆到更無破綻可窺。此為拳家第一妙訣,但非其人,實不可妄傳耳。

旋風腳

旋風腳是我國武術中的高難度動作。要求在跳躍騰起時,沿縱軸旋轉擺動腿直擺或屈膝收控,起跳腿伸直里合,騰空轉體270度時,左手與向里合的右腳擊響,在空中完成360度落地(見圖1至圖6)。從旋風腳的動作可以看出,手腳相擊時,腳的高度與頭平齊,比未躍起時的頭部略高。所謂中華武術之南拳北腿,腿之擊長擊高由此可特別體現。

此是今天人們所見的旋風腳。旋風腳的遠房古親是什麼樣的呢

古代齊國提倡技擊,每年都召集天下武士比試較量,從中選拔武藝高強的人才,稱為春秋角試。到春秋戰國時代,中華武學已百家爭鳴。其中的無為武學,將老子道家「無為」學說融入武學,構成了一套完整的武學體系,其中的旋風腳一式,與今天的各武術拳種以及套路相異,在此整理出來,讓有興趣的武友賞習。

春秋戰國旋風腳基本技術

敵我雙方對峙(我方穿白色上衣,敵方穿黑色上衣,下同),雙方皆右手前置(圖7),這是因為人們多習慣於右手,右手較左手有力,右手前置,首發就可重擊,從而淘汰如西洋左手試探性剌拳的姿態。敵方右拳擊我面部,我用左手拍壓敵來拳(圖8、9),同時,我右腿前踏,左腿旋轉近90度跟進(圖10),左腿落地前瞬間,右腿向敵襠部掃擊(圖11、12),如若重力擊打,這一腿將結束搏鬥,成為終了打擊。腳後跟外側部位作為打擊終端。

如我右式,敵左式,則攻擊點變為向敵臀部掃擊,重力擊打也將致敵重創,這時我處於敵背部有利位置,可以從容進行終了打擊,如小墊一步作調整,右腳掌鏟擊敵腿彎委中穴。

我方也可右拳主動出擊敵頭胸部,這是一記重擊。目的是打敵上路,使敵雙手防護我時不及防範下部。這時,無須用左手拍壓敵來拳,我方直接將右腿前踏,左腿旋轉近90度跟進,左腿落地前瞬間,右腿向敵襠部掃擊,

旋風腳主要特點是:1.以壓製為先,特別是在我方右拳主動出擊中;2.打陰非打頭,體現簡潔兇狠特點;3.無跳躍動作;4.是一招可制敵。

古代武術講防守就是控制,它在控制的同時進行反擊。春秋旋風腳中的製法體現了中華古代武術的科學性。

旋風腳基本要點

我方右拳掌握在對方有效距離內,可根據實際情況用步法來調整距離,無論是右拳吸引,還是左拳拍擊,必須具備相當力度,這是要先保證保護自己,不與敵同歸於盡,以確保威懾及防護有效,我方右腿前踏,左腿旋轉跟進的動作與右拳擊打無間配合,為後續旋腰帶腿掃擊創造勢能。左腿落地前瞬間,有腿向敵襠部掃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敵方不致逃脫,並充分利用了人體前衝動能,保證動作的期望效果。左腿落地時,根據對方位置,我腳掌可調節角度,稱作磨盤步,腳掌軸線與敵方雙腳連線大體成平行。用腳後跟外側擊打。右腿掃擊充分利用腰的旋轉力與人體前衝動能。

南派散手選粹

一、沉橋標指——捎拋拳

1、我右式與對方右式對峙(圖1)。2、對方進右步,發後手直拳或上勾拳攻我胸腹部。我右前臂向下沉壓,防住其左拳(圖2)。3、動作不停,我兩腳向前進步,同時右臂前伸以右掌插擊對方面部(圖3)。4、緊接上動,我身體向右擰轉,同時左手以拳面為力點經左向右橫捎(掃)對方頭面部(圖4)。5、不停,我迅速向左擰腰轉體,同時右手拳心朝內,以拳面為力點經下向上拋勾對方腹部(圖5)。

要點:在前臂沉壓(沉橋)與標指要一氣呵成,乾脆利落。沉橋之後,我右手不收回,直接前伸插擊,這樣做攻擊路線較短,速度較快,所以成功率甚高。兩腳進步的幅度要視當時的距離遠近而定。做左捎拳與右拋拳動作時肩關節肌肉須適當放鬆,藉助腰部的轉動爆發用力。

二、截橋撩襠——插步掛拳

1、我右式與對方左式對峙(圖6)。2、對方進左步,用左直拳或左擺拳攻擊我上盤。我用右前臂向右截格其左臂(圖7)。3、動作不停,我右腳向前進步,同時蹲腿彎腰,右臂內旋,沿逆時針方向繞環,以掌根為力點撩擊對方襠部(圖8)。4、緊接上動,我左腳向右腿後插步,同時右掌變拳,以拳背為力點沿順時針方向繞環,掛擊對方面部(圖9)。

要點:截格要有力,進身撩襠要快狠。進身時身體須適當向左扭轉,使右撩掌動作流暢順達。左腳插步和右掛拳要協調配合,右臂應以肘關節為軸擺動,掛打的動作幅度不宜過大。

三、撥掌——破排掌

1、我左式與對方右式對峙(圖10)。2、對方進右步,用左直拳猛擊我中盤或上盤。我速用左手向左後方撥帶對方左臂(圖11)。3、動作不停,我兩腳向對方中門襠下逼入,同時左臂內旋,用左手抓住對方左上臂向左推,右掌亦猛力向左推其左肩膀或左肋部,使對方側倒(圖12)。

要點:左手撥防要及時,以掌根外側與腕部形成的夾角為接觸點進行撥帶。左手抓拿對方左上臂要果斷準確,與上一個動作(撥帶)緊密銜接,不能遲緩。兩手側推的方向要一致,發力要猛烈,所用之力要持久,直至將對方推出或推倒。

四、掛拳——托肘鳳眼捶——切掌

1、我左式與對方左式對峙(圖13)。2、我突然進左步,同時左臂外旋,向上向前繞環,用拳背掛擊對方面部,對方左手上架防守(圖14)。3、動作不停,我兩腳向前滑進,右手向上猛托對方左臂肘關節,同時,左手回收後握成鳳眼捶(食指第二關節突出拳面,拇指緊壓食指指甲部,其餘三指與平常握拳一樣),稍向下再向前向上頂擊,以食指第二節骨攻擊對方咽喉(圖15)。4、緊接上動,我蹲腿沉身,左手變掌,順時針擺動,以掌外側為力點切擊對方腹部或襠部(圖16)。

要點:掛拳進攻要快而脆,疾奔對方面門,令對方不能不防。如果對方起手架擋,我即乘對方架防時左肘上抬之機,速以右手上托其肘。注意托的部位要准,發力要猛,這樣能拔起對方重心,破壞其身體平衡,為我左手鳳眼捶進攻創造有利條件。無論鳳眼捶命中與否,我左手又一翻而下取其腹襠,形成連攻快打之勢,使對方防不勝防。

五、插拳——轉馬鞭拳

1、我右式與對方左式對峙(圖17)。2、我進右步,同時發右插拳攻擊對方胸部,對方用左臂向右撥擋我拳(圖18)。3、動作不停,我突然身體向左後轉身180度,左腳弧線擺動落步,同時左拳以拳背及前臂外側為力點,向左後橫擊對方頭面部或後頸部(圖19)。

要點:進步插拳與轉馬鞭拳要連貫緊湊,切勿停頓。我右插拳應從對方左臂內側攻入,以迫使對方用左臂向右撥擋,如此一來我下一個動作便順利無阻。轉身、擺步、鞭拳要協調配合。左鞭拳應以腰帶勁,借轉體擺步之勢而發。注意:本技法重在出其不意,故轉身發拳一定要突然無預兆,這樣才能令對方不知所措,反應不及而遭重創。

六、上夾下踢——標撞

1、我左式與對方右式對峙(圖20)。2、對方進右步,以右直拳進攻我胸部。我左手向下按,右手向上托,兩手配合夾住對方來臂,同時起左腿彈踢對方襠部(圖21)。3、動作不停,我左腳主動向前落地,右手變掌插擊對方面部或咽喉,同時左手變拳,以拳面為力點向斜下猛撞對方腹部(圖22)。

要點:夾臂要及時、準確,並與左腿彈踢同時進行,形成防守與反擊同步。我方夾其手臂旨在迷惑對方,並非有意拿死對方來臂,在我左腳前落的同時,我兩手一松主動放開對方手臂,同時上標下撞齊發,對方通常意料不及而被擊

七、抽橋沖拳——上步頂肘

1、我右式與對方右式對峙(圖23)。2、對方進右步,用左手直拳或擺拳猛攻我上盤。我右臂向右格開來拳,同時右擰腰轉體,發左沖拳直擊對方面部或胸部(圖24)。3、動作不停,我左腳向前上步,兩腿上蹲,同時左臂屈曲,以肘尖猛頂對方腹部(圖25)。

要點:右臂格擋與左沖拳要同時完成,藉助急促的右擰腰來加快其速度與增強其勁力。上步頂肘銜接要緊密,發力要猛。上步的幅度要根據當時的實際距離而定,若雙方距離較近,我左腳可向自己右腳併攏,同時頂出左肘。

八、撥掌托肘——扣腳推掌

1、我左式與對方左式對峙(圖26)。2、對方進左步,用左直拳擊我中盤。我左腳微後撤,向 左擰腰閃身,左手向左撥開來拳,就勢刁拿其左腕,向左後方猛拉,同進右手托抓對方左肘(圖27)。3、對方左臂被拉,急忙用力向後回掙,我即右腳上步至對方左腳後面,腳尖內扣,以我右腳扣住對方左腳,同時用左掌猛推其胸部,使其後跌(圖28)。

要點:撥擋、拿腕、後拉要一氣呵成;撥擋要及時,拿腕托肘要準確,後拉要突然急促,借向左擰腰動作來加大後拉之力。對方一旦向後抗掙,我即順其向後用力之勢,上右步扣其左足,同時發力猛推對方,使對方受推後被絆而跌。

九、側步滾橋——上步擊掌

1、我右式與對方左式對峙(圖29)。2、對方墊步,用左側踹腿攻擊我中盤。我右腳向右側跨一步,身體左轉閃身,同時右臂內旋,以前臂向左格撥對方來腿(圖30)。3、動作不停,我右腳向對方身體左後側上步,同時右手以掌根為力點猛擊對方左耳或頸部(圖31)。

要點:跨步閃身、右臂撥腿要同時進行,協調一致;跨步要快捷,滾橋防腿要脆剛。上右步與右擊掌須一拍而出,上右步要快而到位,右擊掌要準確迅猛。注意:跨閃防腿接上步擊掌要嫻熟神速,其速度越快,成功率越高。

十、撥引——扯發提襠

1、我右式與對方右式對峙(圖32)。2、對方進右步,以右直拳猛擊我中、上盤。我右腳尖外展,身體右轉閃身,同時右手向右後方撥引對方肘關節,左手亦向同一方向撥帶其手腕(圖33)。3、動作不停,我左腳速上步至對方身後,同時右手抓握對方頭髮向右向後向下猛拉,左手從對方身後抓其襠部用力上提,將對方掀翻在地(圖34)。

要點:兩手撥引要及時、圓活,與轉體協調配合。撥引須順著對方沖拳的方向引化,這樣才能借力用力,加大對方向前的衝力,令其身體前傾失重,為我下一步的扯發提襠奠定基礎。上左步要快,抓發、提襠要準確,兩手一拉一提用合力。

十一、劈橋——彈踢——蓋拳

1、我左式與對方左式對峙(圖35)。2、對方用右邊腿攻擊我中盤。我左臂向左向下斜劈對方進攻腿小腿部位(圖36)。3、動作不停,我速起右腳彈踢對方腹部或襠部(圖37)。4、緊接上動,我右腳積極向前落地,同時向右擰腰,左手以拳面為力點,經上向前向下蓋擊對方面部或頸部(圖38)。

要點:劈橋防腿要兇猛,力貫前臂尺骨側。劈擊時身體適當左轉,為右彈腿做好準備。右彈踢反擊要迅速,盡量搶在對方進攻腿落地之前(如果我左手能抓住對方進攻腿則更好)。右腳前落要快,並將重心移至前腿,上體適度前傾,使蓋拳發力順達。發蓋拳時手腕稍內屈(注意保持肌肉緊張),令拳面能更好地接觸目標。

少林短打:兜功拳實用剖練

 余幼從民間名師歐陽平老先生習少林短打、八封掌及長於山西大學求學拜先師陳盛甫教授,研習少林、武當內外家拳械,並得恩師指正短打技法。今二位恩師均駕鶴西去,感慨之餘,特將短打拳術中之「兜弓拳實用剖練」整理成文,以飧讀者。不妥之處,敬請行冢斧正。

兜弓拳特點披身小架,拿打相合,擒摔相輔,貼身靠打,距離近,速度快,勁力猛,手法乾脆利落,步法靈活多變。

下面筆者詳述其實用技法剖練

一、兜弓拳單練法

1、預備式

身體成立正姿勢,抬頭挺胸,收腹提肛,松肩墜肘,兩手自然下垂於體側,呼吸自然,氣沉丹田,目視正前方(圖1)。

2、起勢:小開門式

由預備式始,左腳微外擺,右腳向前邁進一步,屈膝下坐成四六步(半馬步);同時,左手由體側向前、向右劃弧按壓於身體右側,右手亦同時由左臂內側向前探出,右臂微屈,掌指高與眉齊左手附於右肘下,掌心向右,目視前方(圖2)。

注意要點:

右腳進步、左手按壓、右掌前探三動應動作連貫,同時進行,不可肢解動作,須手腳相顧,快而不亂,一氣呵成。

3、進步刁手

由起勢始,右腳向前進步,屈右膝蹬左腿咸右弓步式,同時,雙手掌心朝下,由左向上經胸前向右下後方刁摟變拳,右下後方刁樓變拳,拳心向下,高與胸平,,目視前方(圖3)。注意要點;右腳進步須與雙手刁摟同時進行,手腳配合一致,雙手刁摟注意手腕的外旋里擰,且要借右轉體擰腰轉胯之勢。

4、轉體貫拳

上動不停,左轉體,借擰腰轉胯之勢,右奉經左小臂上越過,向左前上方兜弓擊出,拳心向下,拳眼朝左後,高與鼻平,力達右拳輪;左拳置於右肘下,拳心朝下,拳眼朝右後,目視前方(圖4)。

注意要點;

轉體要快而穩,左手牽帶、右拳貫打應同時進行,相交成十字,快速有力,靈活自然。

5、左掌推洗

上動稍停,重心後移,左拳變掌沿右小臂外側向前推洗,掌指朝上,掌心斜向下,同時,右拳向回拉帶至右肩前上方,拳心向外,拳眼斜向前下,目視前方(圖5)。

注意要點:

左手推洗與右拳回撤須同時進行,且充分利用擰腰轉胯之勢,兩手前後相錯,快速有力,一氣呵咸。

6、進步砍掌

上動不停,右腳前進半步,屈膝前弓,左腳跟進半步,左腿微屈仍咸右弓步勢,同時,右拳變掌,掌心朝上,以小指一側為力點,斜向左前方砍擊,高與頸孚.左手微外旋,左掌心迎擊右小臂外側,目視前方(圖6)。

注意要點:

進步要快而穩,靈活自然,右掌砍擊時,要充分借用擰腰轉胯之勢和右臂的弧形優勢,快速有力,力達右掌外緣。

至此,左腳向前邁進一步成左小開門式,繼續演練左兜弓拳,左右循環演練以精熟為要。以上所述屬定式,亦可結合步法靈活練習。

二、兜弓拳對練法

1、在臨陣實戰對練中,敵我雙方均採取右小開門式迎敵(圖7),均目視對方面部,餘光視敵雙肩。

2、對方採取主動進攻法,右腳向前速進一大步,以右順步拳向我頭面部或胸部擊來。我速用右臂向下經胸前向右上方劃圓弧,用右小臂向我右側方格擋對方右拳,用右腕部粘貼對方右腕,目視對方(圖8)。

注意要點』

我右臂劃弧要成立圓,動作要快速靈活,右臂內旋外翻要柔中寓剛,接手要準確及時。若敵來勢過猛,可配合步法閃化其勢。

3、上動不停,敵見右拳被格擋,急欲回抽換勢,我則立即右轉體,左腳迅速向前邁進一步,腳尖內扣以管套對方右腿使其不得脫逃,同時,右手翻腕捋扣對方右腕,左手向前扣抓對方右肘關節,借擰腰轉胯之勢,雙手刁捋住對方右臂向我右後側捋帶,目視對方(圖9)。

注意要點:

進左步管套與雙手捋帶同時進行,左肘可貼其右上臂,利用擰腰轉胯之勢可將對方向後捋出,發力要脆快有力。

4、緊接上動,對方被我捋采,必急向後掙扎依靠腰勁後擰旋以穩固重心;我則立即順勢用左手將其右臂向我右後下側推攔,急釋右手,左轉體,借擰腰轉胯之勢,右手握拳迅速向前上方貫打對方頭部左耳門,目視對方(圖10)。

注意要點

此為順勢打力之法,左手推攔、右拳貫打要同時進行,左右相交配合一致,左手推攔要破壞對方穩定,使其不得勢,這樣無論對方右旋化或欲左轉體,均在我右拳攻擊範圍內。

5、上動不停,對方見我右拳擊來,急向上立左肘穿架我右小臂;我則迅速釋左手,並立即由我右臂下穿過,沿右小臂外側接其手迅速旋腕捋刁其左腕向我左下側捋帶,同時,我右拳變掌向回抽帶至右肩前,掌心向上,以小指一側掌緣為力點,迅速向對方左頸部砍擊,對方必敗無疑(圖11)。

注意要點:

左手穿挑捋刁要靈活自然,捋帶要快速有力;右掌砍擊要勁猛力雄,如配合發聲更能威懾其膽。整個動作須手法清晰明了,借力使力準確及時,快速有力快而不亂,一氣呵咸。

三、兜弓拳技法剖解

兜弓拳是少林短射門中優秀的傳統技法,如連手短打、三十六手精要、巧打十三花中均有其身姿,且因其手法簡潔明快,變化玄妙,頗受本門重視。下面將其技法稍做剖解。

1、小開門手

此手拳法披身小架側身應敵,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受擊打面積,步法採用半馬步,本身就是古傳羅漢十八手中的川步盒子步法,靈活自然,進退得宜,閃展隨心。

此手雖為起勢,亦有其極高的實戰價值。在臨陣實戰中,無論敵方左右手,只要是攻擊我中上盤手法,均可以此手法破之。左手向前下一按壓摟帶對方手臂,右腳直入對方中宮,右手或前穿或反打對方面部,均可使對方疲於招架而處於被動地位。所謂後發先至,迅若暴電。

2、雙手刁擄

這裡要先談接手問題.接手向來是秘傳技法,從不輕易示人。短射門的接手有內外之分,本文所述的屬外接手。外接手的要點是膽要正,速度要快,柔接剛發,故而常用劃弧來化解其勢,一接就翻腕捋帶,破壞對方重心;一接矮身進,貼身靠打,不換手,最近距離擊打對方要害;一接就閃,避開對方正面,側面進攻;一接就截封,上面用手封架,下面使腿截打對方前鋒腿,使其不得靠近我,則其技難以發揮。此乃本門外接秘訣。

雙手刁擄其技法變化如下:

變化之一:雙手刁擄其右臂後可迅速撤右腳,身體成半馬步勢,雙手用力將其右臂往我右下側捋采,發脆勁,使對方前俯倒地,此名順手牽羊;若對方極力後紮腳步,腰身手臂回抽欲穩定重心,我則順其勢借其力,右手下壓其腕,左手上托其肘,進步將其右臂順勢送出,對方必仰跌,此名「霸王

少林短打——破拳發腿剖析

少林短打宗法,不但手法多變,而且腿法豐富,極具特色。其腿擊法包括四大部分:明手暗腿,連環巧腿,破拳發腿,以腿破腿。少林短打宗法的腿擊術主要是以彈、蹬、點、踹、蹺、掃、纏、掛等腿法,攻擊人體的前後左右,上下中要害部位。上擊頭部有擊昏癱瘓之效;中擊胸、腹、腰、肋、襠可使肋骨折斷或五臟震蕩而致死;下擊腿、腳可使下肢失去活動能力或腿斷至殘。本文所述的破拳發腿六勢,就是對方以拳攻擊我,我破其拳以腿反擊。拳譜云:十腿九凶,正是少林短打宗法腿擊術的真實寫照。

下面筆者詳述其中六勢技法剖練

一、白猿獻桃

1、在臨陣實戰中,敵我雙方均採取左小開門手迎敵,相互對峙,以目注目(圖1)。

2、對方採取主動進攻法先發制人,對方左手向我面部一閃,速進右腳一步直逼我中宮;同時借進步之勢,以右順步拳向我胸部心窩處兇猛擊來,力達右拳(圖2)。

我見其來勢兇猛,急將左腳後撤一步以閃避其鋒銳,同時急以右手由左向右外鑽穿格攔對方右腕,目視對方面部(圖2)。

注意要點:

我撤步要把握時機,待敵拳將至時,左撤步右格攔,否則,易為對方所乘或改變擊打方法受制於對方。故須速度要快,時機要准,右手接手要準確及時,且須鑽穿以削其力。

3、上動不停,我右手一接敵手,立即旋腕刁扣,並向我右下外側捋帶,以破壞對方重心,同時左腳迅速向前邁進一步於對方右腳外側管套對方右腿,右轉體借擰腰轉胯之勢,左手亦同時刁摟對方右肘部,雙手合力將敵臂往我右下側捋帶,目視對方面部(圖3)。

注意要點:

右手捋帶、左腳進步、左手刁摟三動應動作連貫,手腳配合,同時進行,且雙手合力刁擄要盡量破壞對方重心,使其身體前俯。

4、上動不停,對方必欲穩定重心而身體向後掙扎,我立即順勢用右兜弓拳,由右向左橫擊對方頭部左耳門。如對方低頭躲開我的右拳,我乘其俯身低頭之際,迅速提右膝頂撞對方面部,同時用右肘尖向右下回擊對方的後腦部,手腳相交,對方必敗(圖4)。

注意要點:

右兜弓拳橫擊速度要快,勁力要猛,迫使對方俯身低頭,以中我圈套。提膝要快,且要利用左轉體擰腰轉胯之勢,肘膝相交,一氣呵成,方可奏效。

5、緊接上動,若對方反應靈活,用左手推按我右膝,並疾步後撤時,我速將右腿一展,左轉體用右腳側蹬對方的胸部,則對方必中招倒地(圖5)。

注意要點:

腿法要靈活自然,屈膝如彈簧,一屈即伸,速度快,勁力猛,實戰效驗極佳。

技法剖析:

白猿獻桃技法,在少林短打宗法破拳發腿中應用非常廣泛,手法變化亦相當複雜,限於篇幅僅舉三例供讀者品鑒:

變化之一:硬打硬進。當對方右順步拳擊來之時,我上身稍往後一閃,左手挑打對方右臂肘關節內側,並順勢滑進摟抓對方頭部,右拳沖打對方腹部,雙拳齊動,對方必俯身摟搬我右拳,我立即用左手按壓其頭部,右手亦順勢貫打對方頭部,雙手合力摟壓其頭部,速提膝向上撞打對方頭部,無論擊中與否,伸膝右腿一蹬,必中敵腹。此招關鍵是速度要快,把握時機,膽大心細,手腳齊到,必能奏效。

變化之二:我雙手刁擄住敵右臂後,左手將其右臂往右外側推,對方必極力旋身右轉以化解之,我則立即順其勢借其力左轉體,借擰腰轉胯之勢,速用右腳向前彈踢對方襠部,此即浪子踢球。

變化之三:當對方以右順步拳沖打我胸部時,我左腳回撤至右腳內側,右手由下向右上外側挑格攔截對方右腕,同時急起右腳向前彈踢對方迎面骨,此稱點腿;若用右腳腳尖朝外踢打對方迎面骨,此稱踩腿;若腳尖朝上蹬踢對方膝蓋部,此稱蹬腿;若用右腳由右向左劃弧勾踢對方右腳踝,右手亦同時向右下側捋帶,對方必前俯倒地,此稱餓狗撲食。

白猿獻桃擊法左右均可用,而且其中隱含了連環膝擊法,讀者可仔細體悟。此腿法中包含著上打下擊,虛實相生之精妙技法,在實戰中很難防守,唯速度快,勁力猛,支撐腿穩。

二、順手牽羊

1、在臨陣實戰中,敵我雙方均採取左小開門式迎敵,相互對峙,以目注目(圖1)。

2、對方採取主動進攻法先發制人,右手以反背掌往我面門一晃,右腳迅速向前邁進一步,直入我中宮,同時左手以順步拳向前沖打我胸部,雙目視我面部(圖6)。

我見其來勢兇猛,急將左腿後撤一步閃避其勢,同時左手隨後撤之時,向右下復向左上劃圓,由對方左臂外格攔其左腕,將乘勢旋腕刁扣其左腕;右手亦同時抓扣對方左肘關節處,身微左轉以控制對方左臂,雙手合力,目視對方面部(圖6)。

注意要點:

撤步要快而穩,且要把握時機,早則敵變招,遲則防護不及。撤步、左手格攔刁捋、右手抓拿等動作應同時進行,身法要靈活自然,手法要乾脆利落,手腳相顧方可奏效。

3、上動不停,我雙手刁擄對方左臂後立即向我左側後方捋帶,同時右轉體,借擰腰轉胯之勢,急以左腳底為力點,向前截打對方的左前鋒腿迎面骨。目視對方(圖7)。

注意要點:

雙手刁擄要準確及時,且要與左腿截蹬同時進行,截腿不宜過高,以寸勁截蹬對方迎面骨為佳。

技法剖析:

順手牽羊為刁擄截腿之法,其戰術為上顧下打,應用非常廣泛且效果甚佳。實戰中變化較多,舉三例供讀者品鑒:

變化之一:我用順手牽羊擊打對方時,對方必極力後掙撤步,我則立即把握時機雙手一松使對方後仰,順其力,借其勢,速起右腳向前側踹對方的胸部,對方必仰跌,此名虎尾攪林。速度要快,勁力要猛,方可一舉奏效。

變化之二:我雙手刁擄住對方左臂後速蹲身,雙手往我左下方捋牽對方左臂,此即千斤墜地。對方必極力向上掙扎欲穩定重心,我雙手亦順其回掙往左側方橫帶對方左臂,以橫破直,身體右轉,借擰腰轉胯之勢,急以左腳向前右側方勾踢對方右腳外踝,上下相交方向相反,對方必向我左側方仰跌,此稱金針掃羅盤。關鍵是刁擄要準確及時,向下捋牽要用寸勁,雙手左領、左腳右勾踢應同時進行,方可一舉成功。

變化之三:當對方拗步沖拳攻打我胸部之時,我左腳往回一撤至右腳側,左手刁擄對方左腕往我左外側領帶,同時急起左腳利用右轉體之勢,向前側踹對方右胯或右膝外側將對方踹倒,此稱回馬穿槍。

注意要點:

順手牽羊主要是左腳回撤要把握時機,左手擄帶劃弧要圓活自然,一觸即刁扣,一扣即領帶,左腳與領帶刁扣要同時進行方可奏效。

三、白蛇吐信

1、在臨陣實戰中,敵我雙方均採取左小開門勢迎敵,相互對峙,以目視目(圖1)。

2、對方採取主動進攻法先發制人,左手向我迎面一晃,右腳迅速向前邁進一步向我逼近,同時右手握拳借進步之勢以右順步拳向我胸部打來。

我見其來勢兇猛,急將左腳向後撤一步以避開對方的攻勢,同時右腳虛點以備進攻,目視對方面部(圖8)。

注意要點:

撤步要把握時機,快速靈活,步幅大小以閃開其右拳衝擊範圍為佳,不可過遠。

3、上動不停,我隨即身體後仰,右腳迅速由下向上彈踢對方的襠部,力達左腳尖。目視對方(圖9)。

注意要點:

左支撐腿要穩,身體後仰時要保持身體平衡,右腿彈踢時腳面要綳直,速度要快,勁力要猛,一擊即收。

技法剖析:

白蛇吐信屬後仰彈踢之法,故要膽大心細準確及時。實戰中變化甚多,現舉三例供讀者品鑒。

變化之一:當對方以右順步拳向我逼近攻打時,我左腳速向左側方橫移半步,同時身向左側傾,左手拍打對方右小臂,右手立即由下向上鑽穿於對方右肘稍上部位,同時起右腳向前勾踢對方的襠部,此名蛟龍鬧海。閃步要快,左腿支撐要穩,右腳勾踢要快速有力。

變化之二:當對方右腳前進時,我速起左前鋒腳腳尖朝內截擊對方右腳迎面骨以封殺其攻勢,左順勢下摟其右拳,身體騰空躍起,以右腳勾踢對方襠部,此名小勾連腿。此勢必膽大心細,把握時機,封截為要,落腳就踩,勾踢要快,可用右手甩打其面門配合,手腳並用,方可一舉奏效。

變化之三:對方以右順步拳攻打我胸部時,立即用左側立掌截打對方右小臂,並借相交相撞之力,迅速向前以反背掌甩打對方面部,此即反打太陽,更不停留,右腳同時向前彈踢對方襠部,此即暗渡陳倉。惟此招使用時,須把握時機,右手截打要准而狠,反背掌速度要快,右腿彈踢要勁猛力雄,上下配合,手腳並用,方可馬到功成。

注意要點:

白蛇吐信之法系後仰彈踢,要求後仰與彈踢同時進行,彈踢要放長擊遠,獨立腿要穩,惟此法招式兇狠易致人命,故不遇匪人勿用!

四、鴛鴦伸腿

1、在臨陣實戰中,敵我雙方均採取左小開門勢迎敵,相互對峙,以目注目(圖1)。

2、對方採取主動進攻法先發制人,右腳向前進步,右手迎面一晃,左腳向前進步向我逼進;左手往上一穿,右拳緊跟著向我胸部擊來,此謂迎面連環掌。

我見對方手法靈活多變,急將身體重心後移閃開對方攻勢,同時急抬左腳迅速向前彈踢對方的右臂肘部,力達左腳面。目視對方面部(圖10)。

注意要點:

雙手守護要靈活自然,判斷要准,重心後移右腿支撐要穩,左腳彈踢要快而有力,準確及時。

3、上動不停,我立即將左腿回身並不落地,身體左轉,右腳蹬地,借擰腰轉胯騰身之際,右腿屈膝,然後迅速伸腿向前蹬擊對方的胸部,力達右腳,目視對方(圖11)。

注意要點:

左腿屈膝回收與右腳蹬地應同時進行,且要利用轉體之勢向前蹬擊,身體要協調,要快而不亂,並要把握時機,准、穩、狠,方可一舉奏效。

技法剖析:

鴛鴦伸腿屬騰空性腿法。此腿法在短射門中使用較少,但若擊中則重創對方。因其變化豐富,現舉三例供讀者品鑒。

變化之一:當我用左腿截擊對方右臂後,立即右腳蹬地騰空躍起,連續用右腳向前彈踢對方的胸部或頭面部;左腳落地後,右腳並不著地,迅速左轉體,借擰腰轉胯之勢伸右腿側蹬對方,此即鴛鴦雙飛腳。連環三腿使用時,要穩、准、狠,掌握火候,快速有力,靈活自然。切勿貿然出擊,否則,反受其害。

變化之二:我左腳彈踢對方右臂後,立即回收落地,急起右腳由左向右擺踢對方的右肋或背部;對方若後撤,我則右腳落地起左腳再由左向右擺踢其右背部;對方閃躲或後撤時,我左腳向前跟進落步,急起右腳由下向前上高踢對方胸部,左右連環攻擊,此名喜鵲登枝。惟此腿法使用時須勁猛力雄,左右連環,疾快如風,不給對方喘息機會,步步緊逼,腿腿兇猛,敵必中招。

變化之三:我左腿彈踢對方右臂後立即落地,右手前穿鑽於對方右臂外側擄帶其右臂,起右腿外擺踢對方頭部,無論對方格攔或閃躲,立即屈右膝右腳跟下壓其前胸,伸右腳彈踢對方下頜或面部,然後騰空躍起,以左里合腿法踢擊對方的頭面部,此稱螳螂墜枝連環腿。惟此腿使用對腿法的柔韌性要求較高,且要較好地協調與把握其速度、勁力、時機,故學者應練好基本功,再求深入。

注意要點:

本腿屬以腿截拳,騰空蹬擊之法。故左腿截拳要準確、及時,快速有力。右腳蹬地,騰空蹬擊要借左轉體擰腰轉胯之勢,周身配合協調,快而不亂,勁力雄猛,方可一舉中的。

五、獅子擺頭

1、在臨陣實戰中,敵我雙方均採取左小開門勢迎敵,相互對峙,以目注目(圖1)。

2、對方採取主動進攻法先發制人,左手向我迎面一晃,急將右腿向前邁進一步直逼我中宮,同時急用順步拳向前擺打(兜弓拳)我頭部左側。我見對方來勢兇猛,急將左腿後撤一步,同時兩腿迅速屈膝下蹲,低頭閃躲對方的右兜弓拳。目視對方右拳(圖12)。

注意要點:

左腳撤步要快而穩,伏身閃躲要把握時機準確及時,周身一家,靈活自然。

3、上動不停,我左腳一撤之後,迅速向左前側方橫進一步,左手護胸,同時向左轉體,借擰腰轉胯之勢,速起右腳以腳面為力點,由右向左掃擊對方的襠部或腹部,力達右腳面,目視對方(圖13)。

注意要點:

左腳一撤即進,此謂跟打法,掌握時機,把握火候,右橫掃時,要快速有力,支撐腿要穩,左手要護胸。

武術秘要--揉筋大法

作者:意為拳之魂

揉筋大法的刻苦訓練三至五個月左右,周身十二條骨筋,即可盡數挑起,自身已具備無堅不摧的整體勁力,備條大筋在訓練中已獲得精壯的成長,此時,樁架受力巨猛時,已能夠均衡地疏散到周身,並成傳導入地面(且間架不發生形變)。在蓄勢狀態中,即可封住對手,上中下三盤,左中右三面的進攻(無論虛實),並能反彈出對手的勁力,且來力越大,反彈力越大。此時自身的功力即已達到了初級階段的飽合狀態,此時無論如何苦練也好象沒有進步。實作時以樁衝殺威力無窮。真正達到了:來力不入,去力無阻,周身反彈,犯者立撲。此時,學者往往易生自滿情緒,自以為自己功力已登峰造極。這一階段的學者,被武林前輩們形象地形容為「初學三年,天下無敵。再學十年,方知天外有天」。其實,這只是一種生理的反彈現象,證明學者對所學已經運用自如。這一階段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武學中,還只是萬里征程剛剛起步,還有重任在肩,任重而道遠。望真正追求中華武學真諦的熱血志士,更加勇猛精進,知難而上,應該在練功中再加入一些刺激性大的大運動量功法,此時我們可以讓習者,增加子午樁或三盤落地式等地盤大式樁法,讓原本已無法運動的身體細胞,再向初練時那樣,興奮調節改造。因為小步樁(側面)是勒胯,而大式樁是開胯,開胯是為了下肢的支撐摧動上體做整體運動,雖然小步技擊樁在實戰中應用較廣,但如果遇到應用大步時,而又沒有一定的下肢拉伸量,產生強勁的爆發力量,而且地盤樁法運動也是人體極限功能,最大的整體訓練模式,只有這種訓練,我們的能量才能完全激發出來,所以說什麼樣的運動才能產生什麼樣的爆發功能。待周身整體拉伸量,達到自身的生理極限後(周身大筋挑起後,第一月死拉硬拽,將量拉滿練習,但須三窩放鬆。第二月,應保持在自己最大拉伸量的狀態下,放鬆下來,除大椎雙肘雙膝雙胯定位外,周身同時接受地心引力。使自身關節拉伸量進一步增大。第三月同第一月。第四月同第二月、如此幾個反覆。周身整體的拉伸量,即會達到自身生理極限。)此時即應進入脫骨(易骨)的訓練。

一、地盤秘功

地盤秘功共的三步功法,分別是「三盤落地式、鷹捉式樁法和金龜出水(大式)」

A、三盤落地式:三盤落地樁是少林易筋經中三盤落地式演化而來,是正面的大式樁法,其難度較大,主要用於強化功力,以此式練功,功力增長特快。但無樁功基礎者,不可練習此樁。本樁若能堅持半小時以上,不變形。不丟勁,則功力定會深厚無比。(如圖73)

兩腳分開約三腳寬,十趾抓地,雙膝前頂,內合上提。斂臀、裹胯、圓襠、肩撐肘橫、大推上拔。虎口撐圓、十指脹撐,掌心向下,雙手於膝外前二十公分,似有將地扒開之意,重心垂直,似乎落於胸前之地面,頂頭豎項,兩眼向前翻視,可訓練精神氣勢和眼毒。如果能將此式掌握正確,再配以勻。長、細。緩的鼻吸口呼,不須加任何意念,氣自會下沉于丹田,是解決「下氣」的優秀功法。要領:練此功時,須全神貫注,如果神散意馳,便是徒勞其形,而無實效,此功的勁力運行,須在意識的貫注下進行,即所謂「心力兼到」。

開始練功時,也可以配合呼氣使氣貫丹田,下注湧泉,並同時大椎上拔,使膝胯足三盤俱下沉有入地生根之意。久練自覺氣下行聚於小腹。本功能夠迅速提高身體素質,使之體力增加,耐力增強,精力充沛,丹田發熱,體內熱流,常會行遍周身,腹部堅實而有彈性。

功效:

①練習一兩個月後,心中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兇悍之氣,常常想與別人打鬥自覺渾身勁力無窮(這是功夫上身的表現),感覺自身反應敏捷,四肢變粗,手腳變重,胳膊也不再是輕飄飄的了,而是很有份量。這都是功力增長的表現。

②練至三至四月時,五臟自會充實,變得不再生病或很少生病,周身肌肉柔軟而富有彈性,具有較高的抗重擊能力,一般的拳打腳踢擊中後,絲毫不起作用,並能承受功手(練過硬功如「鐵拳功」「鐵砂掌」「鐵腿功」)的猛力重擊,而且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到打擊,只要意識一到,即可將對手的力量抵抗住,或將對手擊出。功深時,還可以憑強大的內力將對手手腕震斷。

注意事項:但有兩點事項要須要注意:第一是要循序漸進,練功時間逐步增加,且練功時務必要集中思想,藉以凝其神、斂其氣、固其精。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地練功,體會其箇中奧妙,使所練之功夫精進而神速。第二點最為重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即雙肩窩及胸窩要時時放鬆,不可發緊,否則極易憋氣而產生傷身惡果)。

B、鷹提式:丁八步站立,前足前跨一大步,前膝前頂,後胯橫開,坐跨身,使下肢的量放開,從而使下肢大筋全部挑起,也可使胯關節得到松活,肩撐肘橫,虎口撐圓,;食指前指,如虎撲樁,三尖(指尖鼻尖、前腳尖)相照,勢如」雄鷹,俯視獵物,猶如俯衝而下的神態。(如圖74)

作用說明:

①此樁可在靜態中拉長下肢筋腱的長度,增大技擊中步法的速度和幅度,同時腰背筋也可得到進一步的放長,強化了下肢的拉伸量和間架的均衡,是強化功力的最佳手段之一。

②會使練者體力耐力大大增加,其效果優於其他武術門派及現代體育中的任何訓練方法,如能堅持四十分鐘以上,即可與人搏鬥半天而不累。

③下肢拉伸量加大,步法更加靈活有力,鞏固下肢與軀幹的連通。

④經過大式樁訓練的下肢素質,已發生根本性變化,整體的間架已形成本能,能夠收到一動步,尚未發力即可衝起對方的效果。

⑤本樁法還可培養氣吞山河的氣勢,虎視眈眈,其神態極具威懾之力,並養成一種挾山移海的氣勢,此氣勢一旦練成,用於對敵,就有一種不可言狀的威力,習者切不可輕視。。

③因本樁運動量大,訓練極其艱苦,但只有通過這樣的苦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軀幹與下肢的連通並大大增加下肢的力量和柔韌性,因此樁是以大力練功,故上功極快。

C、易骨大法(利用地磁力,即地心引力練功之秘法)易骨之法,重在樁法中體認求證,在站樁中(以正面渾圓樁為例)各部位要領調配得當後,雙膝及雙肘定位後,體會小臂如搭在一窗檯或欄杆上休息,而肌肉因為不受任何外力,保持極松狀態,接受地心引力(我們在訓練上下力時,尾閭如掛重物,即已體會到了地心引力的作用,現在只是加以強化而矣。)。同時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肌肉全部被地磁力吸引而下墜。但是骨架又必須為了維持樁形,而與肌肉下墜形成相反的上拔運動。由此整體的肌肉下墜與骨骼上拔形成了相反互爭拉的矛盾力,尤其關鍵的是利用脊柱向後、向上的靠拔,來維持間架的支撐與地心引力相抗,這樣才會取得最佳的效果,古拳譜的形容此狀態「玉樹掛寶衣」,要領是在周身筋腱和肌肉(功力深厚可帶動骨關節)渾圓漲縮(即樁法外形不變,內在各關節、韌帶、筋膜和陽面肌肉群,同時由初長度放長至最大量,然後松回至初長度,如此一漲一縮反覆進行。漲時,大椎上拔,尾骨下沉、肩外開肘橫撐、足下踩。膝前頂上提,(如圖75),縮時松回,但不要使肌肉縮至小於初長度。如國外形看似不動,內在的關節、韌帶及肌肉的拉伸量在進行上下、左右、前後同時的開合鬆緊運動,這就是內在的生生不已之動。)時,體會地球的地心引力,肘。膝部及大椎都存有克服地心引力之意,定位後與之相抗衡,而其周身各部(尤其是胸部和肩部)一律接受地心引力,隨著功力的進展,周身各部肌肉也逐漸日益松垂,並與骨骼產生如同脫離的感覺,此力即「脫骨力」運用於實作,如棉里裹鐵,沉重異常,殺傷威力巨增。

D、金龜出水(脫骨)訓練即易骨大法的動態訓練形式,是利用整體骨架的有序組合,重新建立一種在關節螺旋運動中的整體骨架運動,從而形成「用骨頭打人」的強勁高效爆發功能。因為肌肉是骨骼運動的動力源,當肌肉放長後會自然鬆弛下來,其對骨骼的制約作用相對減少。由於肌肉的放長,骨骼又是在螺旋中運動的,勢必形成肌肉與骨骼的「易骨」狀態,歷代武林高手夢寐以求的「脫身幻影」的功力,即由此獲得,值得說明的是沒有身體的根本放鬆,是產生不了脫骨狀態的。而「骨掙肉墜」渾身松沉的體現,則是易骨入門的基礎。金龜出水是關節螺旋轉動,帶動軀幹的上升下降;故更能明顯體會出肌肉與骨路形成的滾動摩擦力。當雙臂高舉,身體下落之際,切記不可用力,因為有了關節的極限拉伸量,下落會形成自然狀態,當關節旋轉之際,身體起落之時,就會發現肌肉與骨骼的摩擦現象(如圖76、77、78、79)

初習此法,可讓夥伴先用雙手分別置於習者胸背處並壓緊,然後做金龜出水,由於肌肉被固定不動,故做起伏之時,這種摩擦感覺就會更加明顯。再讓夥伴抓住雙臂做,手臂肌肉也會因被固定,而形成骨骼的搓動,繼而體會大腿、小腿等部位,初習易骨之法應分段體認,待其中一段有所體認之後,再找其他部位。做金龜出水訓練時,上下左右高低的起伏旋轉,意念中慢慢地體會周身筋鍵肌肉六面拉伸不動整體骨架做入水,轉身,出水等動作,初習時體會骨胳與肌肉在運動中的摩擦(可分段體認),進一步則應使肌肉與骨骼產生分離而運動。開始時可由某一局部體會,如脊柱、肩腫骨。胸骨、肋骨。骨盆、四肢骨等。然後再逐一連結,最後做到整體骨架而動。自此以後擊人、放人之威力均來自周身整體骨架的本能旋轉爭發和出鋒,雖外示安詳,卻內藏機變無窮之機,身具骨堅力巨之功,此時的所以發力均已形成高效強勁的整體爆發力。

易骨大法達標的體現是:

一、斂氣入骨。在此階段,身體素質已產生質變,骨密質加厚,骨骼亦變得堅實,其抗壓、抗彎等,機械性能加強,真正如棉里裹鐵。在站樁中會感到周身骨骼發熱發脹發麻。意注之關節時而吱吱作響,不僅能感覺得到用手亦可摸到,渾身似有一股內在的雄渾勁力洶湧鼓盪,精神稍一振作,周身毛髮即有伸長直豎之感。古譜中「毛髮如戟生鉤,氣血鼓盪能聞」,即指此也。

二、骨肉脫離。從生理學而言,骨與肉是不可能脫離的,但習者在練功中,確有骨肉脫離之感。這是由於整體拉伸量的增大,肌肉纖維之放長並且與骨架的螺旋滾動產生摩擦,勢必形成肌肉對骨骼制約;牽製作用的減少,而最終形成骨肉近乎脫離的狀態。隨著功力的加深因身各部肌肉日益松垂,如同掛在衣架上的衣服,解鐵夫先生謂之「玉樹掛寶衣」,薌齋先生則以「渾身肌肉掛雲霄,毛髮根根暖風搖」來形容。已真正形成肌肉若一整體如鑄,身如鉛灌,毛髮如戟,抬手鋒棱起,身動如挾浪,腰脊板似牛,此時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在剎那間通過某一接觸點而起作用,發生威力無比的勁力能量。實戰中整體骨架驟然道摧,外形只能見,無數人影閃動,(只見人影不見五官人人形一閃動手即傷。此即武林人士夢寐以求的脫身幻形功夫。若無具備脫骨的功底,絕難達此效果。

三。徹底解決「三窩憋氣」,注血傷身,功增壽損等不良現象,阻礙全部功力作用於對手的殘餘拙力現象亦不復存在。易筋訓訓練期,周身各處大筋挑起後,習者會明顯感到功力巨增。但亦同時會感到動作不靈活、不易變化。這是因大筋初挑起過鋼造成的。此階段功力純鋼無柔,經過易骨訓練後即會「剛中寓柔,柔中寓鋼,剛柔井濟」且功至晚年威力不減。

警用格鬥15例

警用格鬥術是人民警察在警務活動中有效地預防和打擊犯罪和進行自我防衛的基本技術。其內容涉及面廣、種類繁多、技術要求高。要掌握這種技術並在實戰中運用,必須經過長時間刻苦練習使其達到熟練應用,現在將其有代表性的技術動作選擇出來,以供愛好者參考。

一、格鬥姿勢是格鬥雙方在對抗中所運用的一種既有利於防守,又有利於進攻的姿勢。

動作要領:頭正對前方,微收下頜,目視前方;兩手握拳,後臂屈肘小於90度,拳置於臉側,肘部緊靠肋部,前臂彎曲,肘關節角度約為90度,拳與鼻子相齊,距離為30—40厘米,拳眼向後,兩肩平行,沉肩墜肘;上體側對正前方,含胸收腹,兩肩內扣;兩腳間的距離與肩同寬,兩膝微曲,後腳跟與前腳腳尖在一條直線上,前腳稍內扣,後腳與前腳平行,後腳跟稍抬起,重心在兩腿之間(如圖1-1、1-2)。

二、 右直拳擊頭—左上勾拳擊腹—右砍掌擊頸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上步用右手直拳向對方頭部擊打,在對方左手拍擊防守我右直拳的同時,向對方右側前方上步,同時兩膝上挺,用左上勾拳擊打對方胸腹部,趁對方彎腰防守之際,身體左轉,用右手砍擊對方右側頸部。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2—1、2—2、2—3、2—4)。

三、格擋—跨步左掌撩擊襠—右擺拳擊頭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當對方用左擺拳向我頭部進攻時,我身體重心稍微下降,左腳向前跨步,用右臂擋住對方來拳,同時右腳向對方左側方跨步,用左掌撩擊對方襠部,趁對方彎腰防守之際,左腳即向對方右側方上步,用右擺拳擊打對方左下頜。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3—1、3—2、3—3)。

四、左直拳擊頭—右直拳擊頭—左上勾拳擊腹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左腳上步用左直拳擊打對方頭部,在對方右手拍擊防守的同時,用右直拳擊打對方頭部,趁對方後仰防守之際,然後上左步兩膝上挺,用左上勾拳擊打對方胸腹部。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4—1、4—2、4—3)。

五、左擺拳擊頭—右蓋肘擊頭—左挑肘擊下頜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左斜上步用左擺拳擊打對方右下頜,對方若格擋防守,我即向左轉身,用右蓋肘擊打對方頭部,然後身體右轉兩膝上挺,用左挑肘擊打對方下頜。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5—1、5—2、5—3)。

六、左拍壓—右頂肘擊腹—左擺肘擊頭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當對方用右正蹬腿攻擊我胸腹部時,我右腳向對方左側方閃步用左手將對方的腿拍開,隨即右腳向對方兩腿之間闖步,用右肘頂擊對方胸腹部,趁對方彎腰防守之際,右腳向對方左側方上步,左腳向前跟步,身體右轉用左擺肘擊打對方的頭部。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6—1、6—2、6—3、6—4、6—5)。

七、左直拳擊頭—抱腿頂摔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左上步用左直拳擊打對方頭部,趁對方後仰防守之際,我身體重心略向下向右移,左腳向對方兩腿之間上步,用雙手摟住對方大腿後側向後拉,用肩頂對方小腹部或腹股溝處,利用肩前頂和雙手後拉(雙手後拉時兩手將對方雙腿分開置於身體兩側)的力量將對方摔倒。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7—1、7—2、7—3、7—4、7—5、7—-6)。

八、左刺拳擊頭—右擺拳擊頭—夾頸摔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左上步用左刺拳擊對方頭部,在對方後仰防守的同時,用右擺拳擊打對方頭部,同時右腳向對方右腳前上步,右臂迅速夾住對方頸部,頭向左側轉動,左腳向右腳靠攏,背對對方,身體重心向前傾,使對方趴在我的背上,然後蹬膝提臀、彎腰將對方從我背上摔出。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8—1、8—2、8—3、8—4、8—5、8—6、8—7)。

九、左刺掌擊面—右邊腿擊腿—左劈拳擊頸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左上步用左刺掌戳擊打對方面部,趁對方後仰防守之際,右腿提膝用邊腿擊打對方左腿大腿,向對方左側落步,身體右轉用左拳劈擊對方右側頸部。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9—1、9—2、9—3、9—4)。

十、右直拳擊頭—左邊腿擊腿—左砍掌擊頸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上步用右直拳擊打對方頭部,趁對方後仰防守之際,用左邊腿擊打對方左腿大腿內側,同時左腳向對方右側方落步,身體左傳,用左掌砍擊對方左側頸部。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10—1、10—2、10—3、10—4、10—5)。

十一、左右直拳擊頭—右沖膝擊腹—右砸肘擊背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左腳上步用左、右直拳擊打對方頭部,然後向後略撤右步,用雙手摟握對方的頸部並向下用力拉,同時右膝向上頂,拉頂形成合力,撞擊對方胸腹部,趁對方彎腰防守之際,左手將對方頸部向下壓,同時右肘上提,身體重心上抬,然後兩膝彎曲,利用身體重心的突然改變用右肘尖向下砸擊對方背部。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11—1、11—2、11—3、11—4、11—5)。

十二、左橫踢腿踢大腿—右直拳擊頭—左平勾拳擊頭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用左橫踢腿攻擊對方左大腿,然後左腳向對方右側前方落步,用右直拳擊打對方頭部,這時身體重心偏向左腿,兩膝上挺,身體右轉,左平勾拳擊打對方右側下頜。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12—1、12—2、12—3)。

十三、左彈拳擊面—右側踹腿擊腹—右擺拳擊頭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上步用左手彈拳擊打對方面部,趁對方後仰防守之際,身體左傳用右側踹腿攻擊對方胸腹部,然後右腳向對方右側方落步,用右擺拳擊打對方左下頜。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13—1、13—2、13—3、13—4)。

十四、墊步左正蹬擊腹—左擺拳擊頭—右直拳擊頭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我向前墊步用左正蹬腿攻擊對方胸腹部,向對方右前方落步,趁對方彎腰防守之際,用左擺拳擊打對方頭部,然後身體左傳,右腳蹬地轉髖,用右直拳擊打對方左下頜。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14—1、14—2、14—3、14—4)。

十五、提膝防守—左正蹬擊腹—右劈拳擊頸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當對方用右橫踢腿向我攻擊時,我左腿屈膝提起,左肘屈肘下拉和膝關節接觸構成立體防守,然後右腳向前墊步用左腿正蹬腿攻擊對方胸腹部,向對方右側前方落步,趁對方彎腰防守之際,用右拳劈擊對方左側頸部。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15—1、15—2、15—3、15—4)。

十六、左抄腿—別腿摔

動作要領:從格鬥姿勢開始,當對方用右橫踢腿向我攻擊時,我右腳向對方左側方上步,同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兩臂形成立體交叉,將對方右腿抱住,身體前傾,使身體重心前移,同時身體向左轉,頭向左看,右腳向對方左腿後伸出,將對方左腿別住,身體繼續向左轉將對方摔倒。將對方制服並控制住(如圖16—1、16—2、16—3、16—4、16—5)。

峨眉綠林派大力鷹爪功

本功乃峨眉綠林派真傳,與一般鷹爪功相比既有相似之處,又有獨到之處。其特點是養練相兼、內外兼修、剛柔相濟,要求以神御氣、以氣化力。神氣共合爪力,故而功效甚殊,勤修者一二載即可獲得可觀功力,如扣爪碎杯、指捻石子等。本功皆採用順式呼吸法。

一、雄鷹展翼式

兩腿成並步,腳跟並起,腳尖適分,膝節伸開,挺身沉肩,兩臂左右平伸,如鷹翼;雙手成爪,五指鉤屈,爪心向下;肩部放鬆,雙目前視,意存丹田,牙關相合,舌抵上齶。默數數字,每日逐漸增多,至可堅持1小時以上為止。

初時只練5分鐘為宜,不得勉強。日久可漸覺勁達指梢,練功時間可逐漸延長。唯初時兩肩酸軟不能舉,過此關後即可漸入佳境。功畢,兩手可緩緩抓拳放下。

此式以鍊氣為主,須勤練為宜。

二、草鷹探爪式

樁勢如上,雙手成爪,收於左右胸側,腕節皆平直,爪心皆向上,虎口皆向外;鼻中吸氣。

然後單爪向前緩緩推出,腕節緩緩內纏,爪心漸漸向前,虎口向里,爪根寬高對肩,圓睜雙目,力貫爪指,同時呼氣。

爪推出後再緩緩收回胸際兩側,收時爪力可以適度減弱,但不宜全部放鬆。同時吸氣。

再出另爪呼氣,如此反覆練習,不可過快過猛,防止傷筋。

三、飛鷹潛海式

身體前趴,兩臂平行伸開,雙爪十指叉開撐地,距離與肩同寬,腳尖支地,腰節平挺(不可下塌),雙腿自然分開(或可併攏),膝節伸直。然後緩緩向下彎曲雙臂,身體下沉,胸部將貼地時再度緩緩撐起雙臂。

下趴時吸氣,撐起時呼氣,長呼長吸,用鼻行之,閉-|-#-!-Chun合齒,咬住牙關。

動作不能過快,不能過猛。反覆練習,次數自定。等功夫增長了,可試著採用單爪撐地起伏,這樣做雖然難度很大,但若行之無礙則本功大成。

本式主練爪力和臂力,久練雙爪及雙臂力量增強極快,大異常人,尤其雙爪內力劇增,不可小視。

四、餓鷹斂爪式

練功前,準備好握力器一個,單爪握拿之。

註:過去練功時使用的是「弓竹」,即用竹子製成具有彈性的小弓形物件,現在用握力器替代更為方便。

鼻中吸氣時,五指內扣,用力里握,緩緩使握力器緊縮,同時可意想爪指力大無比;待氣滿力足後,再緩緩鬆開爪指,同時呼氣。兩腿可選擇弓步樁。

如此一呼一握、一吸一松反覆練習,堅持為功。

五、草鷹戲珠式

練功前,準備好適重鐵球一個或兩個,以爪握拿之。

兩腿可選擇馬步樁,站好後開始練功。松爪球落,用爪趕緊撲抓(左右兼練),不使球落地。抓住後再松,反覆練習。

呼吸自然,該呼即呼,該吸即吸,不必拘泥。動作要快、要准、要靈。

本功既練爪力,又練抓速,還能增強爪擒準確性,作用極大。

六、老鷹抓雞式

練功前,準備好一隻大小適中的沙袋,放置於身前適當高度。

練習時,以爪反覆抓拿、提帶沙袋,可雙爪同時出擊,也可左右互換進行練習。抓擊時呼氣,蓄力時吸氣,精神集中,力量貫注。

七、力提千鈞式

練功前,先準備好小口空壇一個,其重量視個人功底而定。

以鼻悠勻吸氣,同時用單爪五指(擒抓爪)抓壇,或用三指(使用拇指、食指、中指抓壇,這叫鎖扣爪)抓壇均可,將罈子徐徐上提,適度即止。然後將罈子緩緩放下,同時呼氣,全身放鬆,蓄勁再練。

照上述方法反覆練習多次後,再換另爪練習。練習時要循序漸進,切勿性急。逐漸增加壇內重量,可裝上粗沙或鐵砂,直至能提百餘斤重量,且可反覆提起幾十次而力不乏、氣不喘時,則爪力雄勁,本式功夫大成。

八、捻石成灰式

先以爪指練習搓捻小木片或塑料片等物入門。爪法為拇指與食指兩指用力,或拇指與食指、中指三指用力。吸氣時,蓄力於指頭,呼氣時,發力搓捻。

待動作、呼吸熟練,爪上捻搓力初步有成後,再以爪指練習搓捻玉米粒(也可選擇類似之物練習,如黃豆等)。

當玉米顆粒一捻可碎時,可換成石子如法捻之。若石子應指而碎時,即大功告成。選擇石子要大小適中,並且不要有尖,扁平者最好,以防止傷指。

本式功夫看似簡單,但不易成,一旦練成觸敵即損,立可致其皮爛肉糜,厲害異常。

註:捻石功是綠林派的拿手絕技,過去綠林派走江湖時常顯露此功,令敵不戰而服。

九、甩爪收功式

練功後,可把雙爪向外頻頻甩抖,原地定樁或配合走步均可。

甩爪時不要用大力,只要力量悠勻,以活氣血、益氣祛乏。此動作看似簡單,但功效非常,不可忽視。甩爪後感覺雙爪發熱,酸痛漸消,即達效果。

李良根先生傳「健脊八段錦」

脊椎,向來是人體的重要部位,尤其以腰椎為重。其前丹田後命門,氣海,血海圍繞左右,重要性可想而知。現代人的疾病百分之八十,都是坐出來的,這個坐出來的病,實際上就是脊椎導致的。

脊椎之中,乃是人體的督脈,其統攝人體全身之陽氣,維繫全身之陰氣。其重要性無以言表,今特整理李良根先生數十年整理出來的健脊八段錦,以饗朋友。

經過我的推廣,此法健身果然奇妙,強直性脊柱炎的朋友有很多習練者,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李良根先生傳「健脊八段錦」

李良根(1948~)

少林武術明家,俞派少林金剛門掌門人,國家武術一級裁判、一級拳師、武術八段,曾任江西中醫學院科技學院醫學部主任,擅長中醫推拿。尤其在治療脊椎脊柱疾病中,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辨證施治,輔導患者練習此八段錦,取得非常滿意之臨床效果,不少很嚴重的頸椎病、腰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得到了徹底的根治和康復。此套八段錦,針對性極強,將於脊椎有關的組織、韌帶等等都做到了健康尺度內的最大限度編排,數十年的臨床治療總結出了此套功法,實踐效果良好。

宋傳健身八段功,吐故納新趣無窮。

我今傳君健脊訣,頸腰疾病無影蹤。

托天按地伸背脊,仰觀彩虹頸肌松。

犀牛望月舒項勢,馬上拉弓頸項松。

青龍探爪轉腰探,大鵬展翅氣勢雄。

雙手抱膝健腰腎,挺胸展臂收全功。

註:本文檔動作解釋,皆按書中所寫,重新簡化編排,書中開篇,對脊椎的病理生理解剖做了詳盡的探討,每一式都有動作細節、動作要領、動作原理和功能主治有詳細的介紹,本講義,只保證令您使每一個動作的練法要領注意細節完全領會,字字不可刪減,認真閱讀,才可以很好的練習。若想更詳細受到指導,請儘快買到李先生的原書著作,噹噹網現已有售,定價8元。

起勢

起勢之前,從立定姿勢向左跨半步。雙腳與肩同寬。頭正直上提,下頜微收,頸項自然松豎,兩肩松沉,軀幹不可左右歪斜,前挺後凸。上體松活,下部穩健;鼻吸口呼。一下每式皆做6~8次,左右分開的話,分別做6~8次。每一式,都緩慢而微微停頓貫勁幾秒後,再做。

每式都要松靜自然,形意相隨,將思想意識集中在所要鍛煉的脊柱、韌帶、肌肉、經筋上,內外配合,比如按摩腰部時,要高度關注腰部相應軟組織,使之放鬆。手眼也要相隨,眼為心靈之窗。動靜配合,動中求思想靜,讓氣血流暢;靜中求相對動,每個靜式擺好後,主要注意所練動作的內部筋骨、氣血等的屈曲旋轉的有力維持,不可松垮。不能偏廢醫學治療,要循序漸進。不要匆忙鍛煉,強迫呼吸,姿勢不要僵直。

第一式 托天按地伸背脊

雙手自身旁抬起,吸氣,抬時,手尖向兩邊平伸。平伸一定要儘力,從手指離開大腿旁開始,就已經在伸了。頭微微上頂。到了頭頂,手指插在一起,呼氣,同時向上儘力推,抬頭看手指,注意這個抬頭,要緩慢,將脊椎後面的肌肉都向上拉開。手也要向上儘力推,在上面停頓幾秒鐘。之後,手心下翻,向下按到腹前。這個下按的動作要緩慢,主要是為了配合頸椎向前的探伸,頭要儘力而緩慢的低頭看手,把脊椎向前一節一節緩慢拉伸。同樣,前面抬頭時,也是如此,頭向上微頂著向後仰,一節一節緩慢拉開。仰過去之後,前胸都會拉伸到。

第二式 仰觀彩虹頸肌松

本式注意頸轉時,要隨眼睛的轉而轉。先呼氣向右下方看,緩慢而行,向右下看時,可以拉到左肩胛一帶和左頸整條的肌肉,使他們向右下轉。放鬆、自然、緩慢,這樣才能真正拉到應拉的所有肌肉。然後吸氣,同時慢慢緩慢的大限度旋轉頸椎,眼睛看上方,然後依然隨眼睛目光,轉到左下方。

第三式 犀牛望月舒項勢

本式,與上式相反,先吸氣(注意是吸氣,剛才是呼氣),向右上方看去,緩慢而沉,拉動了左側肌肉群,然後呼氣向前下旋轉,此旋轉也可稍稍彎腰,意有從腳尖滑過的感覺,再抬頭看左上方。本式與上式,是旋轉頸椎,後半,然後前半,不要自己改動,直接轉圈。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必要緩慢深長,將意思注意到所鍛煉的肌肉群上,有意為之。與一般轉頭,完全不同。

第四式 馬上拉弓頸項松

本式,主要在於食指,所以,單將食指一指伸直,頭上頂,肩放鬆,踏成馬步,向一側推出;頸部隨之旋轉,緩慢有力。推出時,肩肘松沉,彎臂一側,如同拉弓,向方向推開,配合直臂將食指至肩背整條經筋拉開。手臂平推,挺胸收腹,手眼相隨,眼要正視食指尖,並配合呼氣以貫勁。

第五式 青龍探爪轉腰探

此式做法如圖,先將一腳外掰成90度,丁字。兩腳都要抓穩地面。然後,呼氣向反方向旋轉脊椎,探手,高與胸齊,儘力旋轉脊椎,頭上頂,胯松,手亦向前探。停頓後,放鬆,連腳一起旋轉復回。然後做另一側。此式,腳尖外轉,手掌平伸,必要式要部充分旋轉,頭部上提,手掌要超出同側肩外。

第六式 大鵬展翅氣勢雄

吸氣平舉,與第一式不同,手背朝上。頭上提。同時,呼氣,手分別坐腕上撐,下撐。隨即旋轉頭部,仍有上提之勢(本套功法,一定注意頭上提)。呼氣時,配合用力上下撐,手指伸直,然後,注意,此彎身,不是彎過去,而是將胯向另一邊頂,眼看腳面,頭在彎身時,依然有上頂之勢,閉氣配合。然後吸氣,將身轉正起身,做另一方向。上撐下按要儘力拉開。腰胯要儘力頂送。頭頂在看腳時,也要領起。

第七式 雙手抱膝健腰腎

本式,吸氣配合,按於肚臍兩旁,兩掌沿腰部帶脈,分左右按壓至後腰。之後雙手翻掌握拳,兩拳背,緊抵要部,呼氣,圓形按揉:上身微後仰,微微前挺腰,綳直膝,這樣可將腰部放鬆。按揉完畢,翻轉變掌,吸氣配合向下推按骶椎、尾椎。然後順勢向前塌腰,手從身後依次按揉大腿後側,腘窩,小腿後側,腳跟,稍停,呼氣配合。不到位時,不要勉強,日久即可成功。然後,身體下蹲,雙臂如圖抱膝,吸氣,頭頸盡量向前下拔頂,兩肩上聳,提拔腰部。然後緩緩起來,同時,從身體前方大腿內側,緩慢按揉回肚臍,低頭吸氣,低頭時,同樣要微抻拉脊椎向前。

第八式 挺胸展臂收全功

然後,大開步站立,吸氣,兩臂伸直,向後展開,手心超前,頭向後仰,腰部放鬆。注意頸部不要死彎,整體脊椎向後彎曲,腰部充分放鬆後伸。然後手自上收回,身體隨之。然後手指交叉抱頭,腳跟緩緩離地,震動身軀,起吸落呼。下震要緩緩而有彈性,向上反彈身體,全身放鬆,不可著意用力。

絕版國語功夫《奇門怪拳饕餮功》

防身制暴術

中華傳統武術的產生乃源於我國先民的生存鬥爭,經不斷的總結而逐漸的成形並分出不同的流派。自明以降乃為高潮而日趨完善。在冷兵器時代,博擊是武術的主要功能,用於匡扶正義、路見不平和劫富濟貧。隨著武術不斷地吸收我國傳統文化(儒家、佛家、道家、醫家)的乳汁,便賦予健身養生的內涵。由於槍炮的旦生,武術的技擊功能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它只保留在一些特殊人群的訓練(偵察、保衛人員等)。

特別是在這21世紀人類高度的文明和法制的時代,遊俠精神已被時代所淘汰,技擊只留在比賽場上去一比高低、爭王奪魁。然而,武術的養生、健身和防身的功能卻突現出來,將廣泛的造福於社會、為廣大的群眾所接收。余所介紹的防身制暴術,是以防禦為主要目的。這些技法汲取了擒拿、格鬥、散打、點穴等武術精華,動作簡單、配以圖示,一目了然,易懂易學,只要略知人體的生理結構特點和一些力學知識,毋須經過嚴格的訓練便能很快掌握,並能應用它輕易地擺脫歹徒的糾纏或抓拿,甚至反創對方,達到防身制暴的目的。

第一篇 掰指功

手掌關節(指間關節與指掌關節)是全身關節中力量最薄弱的部位。這些部位最易受到攻擊而產生劇痛。掰指功就是利用這個弱點進行設計的。如果我們能準確而熟練地運用掰指功,一旦被歹徒抓住某個部位,只要兩手或一手還能活動,我們便可以輕易地擺脫對方的糾纏,甚至制服對方,達到防身制暴之目的。

散打攻擊18招圖解

本文重點介紹流通門散打技法的攻頭招術,以突出證明「擒賊先擒王」的策略戰術。

1、神龍吐玉:敵我對峙而立(圖1)。當對方右腳向前上步,用右沖拳向我面部擊打而來,我重心立刻後移至左腿,向右側閃身避讓對方的擊打(圖2)。緊接著,我右腳向後蹬力發勁,左腳向前上步絆住對方右腳跟;同時,身體向左擰轉,左拳直臂由右向左弧形平擺,掃擊對方右頸側,臂肘挺直,手心向下,右拳屈肘抱於右側腰間,肘尖向後(圖3)。動作不停,左腳向前微滑弓,右腳跟步隨即滑進,膝部略曲,腳跟微掀;同時身體繼續向左轉動,左手向左向後屈肘抱拳於左側腰間,右拳臂內旋,向前挺肘伸出直衝拳擊打對方下頜,拳心向下,力達拳面,將敵打跌暈死在地(圖4)。

2、左右貫耳捶:從預備勢開始,對方突出左拳向我頭部直擊而來,在敵拳臨近的瞬間,我迅速向右下低頭閃避(圖5)。我右腳隨即蹬地,左腳前趨一步;身體向前趨近對方的同時,右拳抖勁橫貫擊打對方左側耳門(圖6)。動作不停,隨即上勢擁身,

上體左旋;同時用左拳從左向右橫貫鉤擊對方右側耳門,兩拳貫擊幾乎同時發出,左右連環,協調而迅猛,一氣呵成,將敵擊斃(圖7)。

3、撩陰鑽頜:敵我雙方對峙而立(圖8),當對方上右腳一步用右擺拳向我頭部擺擊而來,我左腳迅速向左側移步蹲身避過對方的攻擊;同時,右拳猛向前下撩擊對方下陰(圖9)。動作不停,在右拳擊中對方襠部的瞬間猛起身,左拳向上猛鑽擊對方下頜,使其受鑽擊後重心失衡向後翻跌昏仆於地(圖10)。

4、上步圈捶:敵我對峙而立(圖11),對方突上左腳一步的同時,右腳猛向我胸部踹擊而來;見此情勢,我左腳猛向左側擺一步,左閃身避過其右腳的踹擊,同時猛格右臂,將敵腿向右推阻(圖12)。動作不停,我右臂猛向右後一壓,右腳迅速向前上步落於對方左後跟的同時,右拳隨上步擁身,圈臂猛鉤擊敵面部鼻鋒,將其打仰跌地(圖13)。

5、翻連車捶:敵我對峙而立,對方右弓步右沖拳向我頭面部打來,我急向對方攻擊臂外側閃身,右手上抬拿住對方右腕(圖14)。動作不停,左腳上步,

左膝內收扣住對方右腿,右手封住其右手臂,左拳拳心向上,以拳輪為力點,向對方頭部斜劈(圖15)。如果對方仰身躲過,我則順勢左摟手右沖拳,擊打對方面部,或用巴子手鎖喉擊對方下頜,使對方來不及喘息,便被重創暈倒(圖16)。

6、雙龍出洞:敵我對峙而立,當對方滑步向前用左腿向我襠部踹擊而來時,我迅速下蹲身,重心落於右腿成左步的同時,用右拳猛砸壓其腳背,左拳磕擊膝部陽陵泉穴(圖17)。動作不停,我一格住其左腿,更迅速上左腳一步,猛起左拳,上體前俯直朝對方腹部擊打,對方見勢迅速後塹步避開我拳擊之時(圖18),我左拳迅速屈肘向左上翻,預防對方右拳攻擊的同時,猛起右腳踏踩對方左膝關節(圖19)。動作不停,不讓對方回過神來,我及時右腳落地前弓,左右拳同時向前擊打對方右耳根及下頜,將其重創在地(圖20)。

7、黑虎抖尾:敵我雙方對峙而立,當對方猛進左步用右拳直朝我面部打擊而來之時,我雙膝迅速下蹲成歇步,避開對方右拳的攻擊(圖21)。動作不停,我不等對方換勢,左腳迅速向左側移步閃身;同時猛起右腳橫掃踢擊對方肋部(圖22)。上動不停,當我右腳踢中對方的同時,右腳收膝向對方右腳後跟落地絆住其腿,右拳迅速反背直朝對方右側頭部撻擊,將其打翻在地(圖23)。

8、格臂擊腦:敵我雙方對峙而立(圖24),隨即對方左手猛向我面部虛晃一招,同時右腳向我猛進一步,右拳朝我襠部狠擊而來,我左腳迅速向左後撤,閃步避開對方右拳擊襠,當敵拳剛到我胸前右側時,我右臂從上向左向下向右猛格劃敵右小臂外側,使其被我右臂格向其左方而失效(圖25)。動作不停,當我右臂剛格開敵臂的同時,右腳向左腳跟一步,上體右轉,左腳向敵右腳後跟一步,在上步的同時,左拳隨上步轉體橫平鉤,猛擊敵後腦,使敵突受重擊向前跌仆而出,昏厥在地(圖26)。

9、滾身擊頭:敵我雙方對峙而立(圖27),我主動進攻,前移左步出左拳直朝對方面部擊打。當對方左腳後退避過我左拳攻擊時(圖28),我右腳迅速向前一步,同時用右拳直衝其面部,對方右腳後退避讓,並仰身讓過拳擊(圖29)。動作不停,我左腳迅速向後插步左轉身;同時,迅即轉身以左反背拳擊打對方左側後腦(圖30)。在對方受擊仆地的瞬間,我左腳左擺步轉身,右拳猛揮,橫鉤擊打對方的後腦,使其頭部連受兩次重擊,內顱損傷,骨折昏仆倒地而亡(圖31)。

10、里合踢頜腿:敵我雙方對峙而立,當對方進步起右腿向我襠部彈踢而來時,我上體迅速下沉,兩膝屈蹲向右略轉;同時右手後收,左拳下砸向左磕擊其右腳踝部(圖32)。

動作不停,我在格掛對方右腿的同時,左腳猛向對方襠下進一步,屈膝前弓,左掌上翻直朝對方雙眼插戳。如對方右腳後退一步,上體後仰避開我的插眼掌時(圖33),我動作不停,左右腳向前滑步下仆,左掌內翻,反臂直拳朝對方襠部挖擊。如對方後退左腿避過我左拳擊襠之險(圖34),我迅速猛起身,隨起身之勢,右腳蹬地猛起里合踢擊對方左耳根,將其打翻仆地(圖35)。

11、踩膝撲面:敵我雙方相峙而立,當對方猛上右步用右直衝拳向我面部打擊而來時,我不閃不避,反而迎上前去,左手屈臂上格對方右臂內側;同時,,右膝下蹲,左腿收膝向前用足跟猛踩跺對方右膝蓋(圖36)。動作不停,我在剛踩擊到對方右膝時,迅速落步踏實,猛起右腳向前上方蹬踢對方下頜部,力達足跟,使對方突受重創,仰跌翻仆在地(圖37)。

12、鴛鴦踢水:敵我對峙而立,當對方上右步出右直衝拳向我面部擊打而來,我上體迅速左轉旋,重心落於左腿,側身避開對方右拳的攻擊(圖38)。動作不停,當我在避對方攻擊的同時,借後坐身之勢,右腳猛起向對方左耳根踢擊,使其突受重擊震動大腦而仰翻(圖39)。

13、打草驚蛇:敵我雙方對峙而立,當對方上前用左腳向我頭部掃踢而來,我身體迅速下蹲閃避對方左腳的攻擊(圖40)。動作不停,我借下蹲身避敵腿的反彈力作用迅速起身,右臂上劃格敵腿,左腳提膝向對方面部橫踢,使其在受重擊之下跌翻在地(圖41)。

14、截腿掃頭:敵我雙方對峙而立,對方突然向前上步進身,右腿提膝抬腿欲向我襠腹進攻;我迅速側仰上體,同時前腿提起,以腳掌外側阻截對方膝部或小腿脛骨(圖42)。動作不停,我身體左旋,左腳截腿後迅速落地踏實,右腳隨旋身提膝用腳背向對方頭左側頸部及後腦橫掃踢擊,重創對方跌地而亡(圖43)。

15、騰身擺蹋:敵我雙方對峙而立,我右腳向前塹步接近對方,並同時用左腳側踢對方前腿內側(圖44)。動作不停,對方必以手摟格,我迅即退右擰身,順勢鉤踢其頭部右側(圖45)。然後,我左腳落地的同時向左轉體,用右腳向左橫踢其頭部,將其重創仆地(圖46)。

16、踢腕擊頜:敵我雙方對峙而立,當對方猛進右腳一步前俯身右栽拳向我小腹部擊打而來,我迅速後移步,右掌下按其拳,避其右拳擊腹(圖47)。接著,敵前滑步,右拳內挽翻頂向我胸部膻中穴打來,我左腳迅速後撤一步,上體後仰,在避開拳鋒的同時,借退左步之機,猛抬右腿向敵右腕踢擊,使其右腕受傷張臂仰身(圖48)。動作不停,我右腳剛踢中敵右腕的瞬間,右腳落地,突騰左腿向敵咽喉頜部及鼻眼部鏟擊,使其突受重創向後翻跌(圖49)。

17、連環鞭踢:敵我雙方對峙而立,我主動進攻,前移左步,右彈腿直朝敵襠撩擊,被敵下蹲身攔截時(圖50),我右腳立即落地踏實,上體右旋,同時迅速起左腿向敵頭部右側鞭踢。如我左腿被敵上抬右臂格架住(圖51),動作不停,左腳落地的同時上體左旋,迅速騰身而起,右腿猛地橫掃鞭擊敵右側耳門根部,在敵應接無暇的攻勢下,被我鞭擊腿打仰(圖52)。

18、連環三腿:敵我雙方對峙而立,我發起主動攻擊,先用右拳虛晃一勢,突發左腿低踹敵右膝部(圖53)。緊接著,敵猛收腿反向我左膝踹擊而來,我迅速收提膝避讓(圖54)。動作不停,在對方還未收腿之前,我右腳猛跳步,左腳直朝其腹猛踹(圖55)。緊接著,在敵退步仰身閃避之際,我左腳落地借勢反彈騰空躍起(圖56),左腿猛抻直朝對方面部踹擊,將其踹仰跌地(圖57)。

峨嵋纏絲拳

天下武林傳統功夫> 正文

纏絲拳系峨嵋派高樁拳術之一,在四川各地皆有流傳。各地的拳路動作差異較大,擊法不同,所以各地拳路演練風格殊異。我在1986年習練過傳統套路「十二手濫纏絲拳」,這種纏絲以偏、側、滾、進和退讓、柔化為主,防打結合。擊打手法主要有巴、拿、抖、造、劈、掛六種。步法講究:出步似行犁,直踏中宮沖洪門。套路演練時以趨步、擦擦步為主,勁道要求「慢拉架子快打拳,剛猛快脆一瞬間」,「行拳如蠶吐絲,柔軟沾連」,「發放如毒箭離弦,法到勁到」。

十二手濫纏絲拳為功力性基礎拳,動作僅十二手,發勁剛暴,招式清晰,擊打有方,短小精悍。因以十二手為一段,作直進往返運動,來回重複一次為一路,每練須重複十二路二十四段,故運動量大,很適合青壯年人練習。

十二手濫纏絲拳譜曰:

腳踏長山手拉弓,巴拿抖造力無窮。擒拿掛劈纏絲勁,直踏中宮沖洪門。

拳打四路群芳步,剛猛快脆定輸贏。招勢相兼十二手,反覆磨鍊功自成。

套路圖說

起手

(1)側面站立:立正姿勢側面站立(圖1)。

要求:頂頭、豎項、挺胸、收腹、直背、立腰、斂臀,兩眼平視前方。

(2)拱手起式:身體姿勢不變,兩掌從下向外向上向前弧形擺至胸前,兩臂微屈肘環抱,同時右掌變拳,拳心向前,拳眼朝下,左掌心斜向前貼於右拳面上;兩眼平視前方(圖2)。

要求:兩掌同時作弧形擺動,兩臂平抬環抱,右拳緊握。

第一段

一、左拉弓式

左腳向左側邁出一大步,屈膝半蹲,腳尖斜向左前方,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同時,身體稍左轉,左掌向外向下再向上旋掌變拳,拳心朝下,屈肘收至左肩前,右拳隨之向前平拳衝出,力達拳面;眼視右拳前方(圖3)。

要求:腳踏長山(弓步)手拉弓(似拉緊弓弦),擰腰順肩直拳沖。

二、右拉弓式

以右腳跟左腳尖為軸,身體右轉180度,右腿屈膝,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外向下再向上旋掌抓握成拳,拳心朝下,屈肘後收至右肩前,左拳從左肩前隨轉體沿右臂內側向前平拳衝出,力達拳面;眼視左拳前方(圖4)。

要求:蹬地轉髖,擰腰順肩,直臂伸出,發力狠猛。

三、躥步三箭

(1)上體動作不變,左腿屈膝前上一步,重心迅速移至左腿,右腳隨之向左腳跟處滑步移動,左腳隨之再向前上一步;眼看前方(圖5、6)。

(2)上動不停,左腳尖外展,身體左轉180度,右腳隨轉體向前上一大步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右拳隨轉體向前沿左臂內側平伸衝出,力達拳面,左拳屈肘向後,拳心朝下,收停於左肩前;眼視右拳前方(圖7)。

要求:上步、滑移時重心要平穩,兩腳擦地前移,沖拳與收拳快猛協調。

四、左拉弓式

以右腳掌為軸,左腿屈膝上抬,迅速向左轉體180度,左腳隨之向左側方落步屈膝,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同時,隨轉體左拳變掌,掌心向外,直臂橫摟至左前方,屈肘變拳收停於左肩前,拳心朝下;右拳則從前屈肘回收經腰間再向前平伸衝出成平拳;眼視右拳前方(圖8)。

要求:以腰帶臂,碾轉快速,落步降低重心,沖拳時擰腰順肩,發力猛狠。

五、右拉弓式

以右腳跟左腳尖為軸,身體右轉180度,右腿屈膝,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外向下再向上旋掌抓握成拳,拳心朝下,屈肘後收至右肩前,左拳隨轉體沿右臂內側向前平拳衝出;眼視左拳前方(圖9)。

要求:蹬地轉髖步沉穩,擰腰順肩直臂伸,發力狠猛。

六、雙砸閉手

右腳稍向前移步,左腳跟上仍成右弓步;同時兩拳變掌分別向外向後劃弧分掌,經腰間再向前下方直臂推出,力達小指一側;眼斜視前下方(圖10)。

要求:推掌時身體稍前傾,蹬地、沉肩、直臂、塌腕,勁由腰出。

七、閉手撩陰

以左腳跟右腳掌為軸,身體左轉180度;同時,左掌向左向上橫掌架於頭左前上方,右掌隨轉體向左前下方撩出,掌心斜向上,力達掌跟;眼視前下方(圖11)。

要求:上架下撩時身體稍向前傾,撩掌直打對方襠部。

八、撐補劈掛

身體稍向左移,右腳上前一大步屈膝半蹲,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時,兩掌變拳,右拳先屈肘再向右前下方衝出,拳心斜向內,力達拳面,左拳向下向上屈肘平收於左肩前,拳心朝下,肘與肩平;眼視右前下方(圖12)。

要求:腳到拳到,拳到力到,快速完整,猛烈剛暴。

九、白鶴展翅

身體稍向左轉,左腳前上半步,腳跟略提,右腳隨之向前一步,腳尖外展,兩腿交叉半蹲成高歇步式;同時兩拳變掌,右掌從下向後向上擺動,左掌向下向左向後經腰側向右向上,從右臂內側穿出上架於頭的左斜前上方;右掌隨之向下經腹前向右側斜後方變拳下甩,拳心朝下,力達小指一側;眼視右拳(圖13)。

要求:蓋步分掌,屈蹲甩拳,擰腰收胯,上下協調。

十、尾手擒拿

身體稍向左轉,左腳前上一步,雙腿微曲;同時左掌變拳,兩拳屈肘收抱於胸前(左內右外)成十字交叉,兩拳心朝內;眼視前方(圖14)。

要求:含胸、斂臀,兩拳快速直接收抱緊貼於胸前。

十一、鷂子鑽天

右腳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左臂內旋下壓,拳心朝下,屈肘橫於胸前,右拳隨之向下,旋臂從胸前沿左臂上向斜前上方衝出,拳心斜向後,拳面斜向上,拳高與頭平,力達拳面;眼視右拳(圖15)。

要求:動作須快速猛烈,姿勢須緊湊有力。

十二、抖抄劈沖

身體左轉90度,左腳向前移步,隨之右腳向前上步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右拳下壓收於胸前再直臂向右側衝出成平拳,左拳則沿右臂向前推託,再屈肘收於左肩前,拳心朝下;眼視右拳前方(圖16)。

要求;移步快、穩,動作連貫,精神貫注。沖拳須順肩、沉髖。

第二段

重複圖3~圖16動作,唯動作方向相反。然後再做左拉弓式(圖17)、右拉弓式(圖18)。

 

收手

(1)拱手抱拳:右腳前上一步,左腳向右腳收靠,兩腿併攏成立正;眼平視前方(圖19)。

(2)並步站立:步不變,右拳變掌,兩掌下落於大腿外側成側身站立(圖20)。

要求:同起式。

可根據個人體力和練習重點,重複4~24段,再做收手動作。

擰頭制敵術

有個武術家說過:「頭往哪轉,身體就會跟著轉。」這話你可能已經聽過很多遍而深信不疑了。你可能沒有考慮過,在防身自衛時,控制對方的頭,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防衛手段。控制對方頭部的技術非常簡單易學,只需要訓練幾個小時,就能非常熟練。由於擰頭技術動作簡單,沒有複雜的動作,而且可以用來對付各種危險對手,當你命懸一線時,不需要浪費寶貴的時間決定使用哪個動作更加適合、有效。無論你遇到的是赤手空拳的歹徒,還是揮舞著尖刀、棍棒或槍支的歹徒,設法控制對方的頭部是幸免於難最好的選擇。

控制對方頭部的好處

在防衛技術方面,如果能夠學會控制對方頭部的技術將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

1、雖然你可以學習很多種防身技術,但動作過多會導致應用的事後選擇太多而無所適從。擰頭制敵技術沒有那麼複雜;

2、擰頭制敵技術使用時不要求體形高大,也不需要非常大的力氣;

3、在使用擰頭制敵技術時,對付徒手歹徒和持械歹徒動作變化不是很大;

4、擰頭制敵技術在使用時,不需要藉助與擊打對方或使用合法的手段,但是在使用時你仍然可以逐漸將力量增大到你認為適合的程度;

5、只需要短短几天時間就可以學會和掌握擰頭制敵全套技術;

6、該技術既適合於平民百姓使用,也適合于軍警、保安等人使用。

運用擰頭制敵技術對付徒手歹徒

在打鬥時,你很可能被迫要對付歹徒的打、抓、摔等攻擊動作。無論要應對何種攻擊,你都需要採取有效的擰頭制敵技術,這就意味著你要勇敢大膽地接近歹徒抬起手臂保護自己的 面部。雖然你無法預見 到對方可能會對你發動什麼樣的攻擊,要繼續使用緊身防衛策略,就可以有效保護自己,同時也能夠使自己有機會控制對方的頭部,憑藉對對方頭部的控制,制服對方,結束打鬥。另外,藉助於直接打擊對方的上盤或踢擊對方下盤而靠近對方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

無論處於何種情況下,一旦你能夠抓住對方的頭部,你就幾乎沒有更多的選擇了。至於此時應該使用哪種擰頭制敵動作,就要由對方的身體姿勢和其他環境因素決定了。

比如,如果對方的頭所處的位置比較低,特別是當對方正準備向你發動擒抱式攻擊,身體前傾、脖頸緊縮時,身體處於前俯姿勢。很顯然此時,如果使用打鬥常用的拳打、腳踢都不會產生有效的防衛效果。但是,如果他向你出發動拳攻擊,他的身體一般會挺立的比較直。如果此時現場正好有一張桌子、一堵牆或其他物體處在其身後,你可以通過運用自己的掌根後推,用力擰對方的頭部。這樣可以使對方身體失衡,緊接著你可以趁機脫身或發動向對方進一步的攻擊。

倒地後的防衛

如果你被對方摔倒在地,並被對方騎壓在身下時,你可以憑藉擰頭制敵技術使自己儘快脫身。如果攻擊者試圖出拳攻擊你,你可以抬臂阻擊對方的攻擊,趁機出手抓對方的後腦部,同時另一隻手推住對方下頜部位,同時向異側進身,反向擰對方的頭部。這樣可以使對方側身摔倒在地。當對方側身道地之後,你可以藉助於擊打、擒拿等技術制服對方。

如果你身處倒地歹徒的身上,可以藉助於自身的體重,使用雙手用力下壓對方的腦後部位,使其窒息。如果能使他無法抬起頭來,他就無法站起身來。

對付持刀歹徒

自2001年9月11日以來,普通百姓、警察、軍人都對於徒手對付持刀歹徒的防衛技術越來越感興趣,其中的原因顯而易見。遺憾的是,很多徒手對付持刀歹徒的技術過於複雜,在人處於緊張狀態時使用起來效果較差。因為這些技術基本上都是按照下列原則運用的:

1、躲避對方的刀;

2、設法控制對方持刀的手或臂;

3、藉助於擊打對方或使用關節控制技術,如鎖腕技術,最終制服對方。

任何人如果試圖按照上述原則防衛,就會發現,要做到上述原則中的第二點就有許多問題。很多教練在教授對付持刀襲擊技術時,練習的就是對付簡單的、機械式的刀刺襲擊。如果認真考慮歹徒用刀襲擊時的動作,就會發現,對方用刀刺、劈攻擊,會有很多種方式,要想找機會控制對方的持刀手臂,希望很渺茫。但是上述第二點如果換成找機會控制對方的頭部,情形就會大不一樣了,就很容易做到了。

當自己無法脫身,或沒有隨手可得的可以用作武器的物體,如垃圾桶蓋子、椅子等,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儘可能地靠近對方身體(如果可能,最好是從對方持刀手臂的外側靠近對方)。要做到靠近對方,可以藉助於躲避或將對方持刀手臂向其身體內側方向推擋,趁機近身上前,從對方持刀手臂外側逼近對方身體,不可從其持刀手臂內側近身就是為了防止對方揮刀內刺。

近身之後,你可以一手推對方下頜部位,另一手抓拉對方腦後部,擰頭制敵。推下頜和拉後腦部位要同時用力、速度要快,時使其身體被迫擰轉,身體失衡,持刀之手遠離你自己。,繼續用力擰對方的頭,使其最終倒地,為自己贏得脫身的機會或擊打對方的機會。

一旦你身處對方持刀之手的外側,還可以一手將對方持刀之手向外側拉,另一手抓住對方的頭髮將其向身後拉,雙手反向用力,最終可以使其身體向後倒地,以便自己可以脫身或進一步攻擊對方。

對付持棒歹徒

當歹徒手持棍棒襲擊你時,你可以採用對付持刀歹徒的技術動作進行防衛。棍棒比刀子容易對付,這是因為,一旦你靠近了對方的身體,他手中的棍棒就無法對你再造成很大的傷害了。

也許對付棍棒襲擊最好的防衛方式就是躲過對方的揮擊,在其尚未反手揮擊之前迅速向前近身靠近對方,因為此刻正是你處在對方持棍手臂外側之時。這種情況下靠近對方後,你可以運用適當的手段擰對方頭部,將其摔倒在地,接下來或者脫身離開,或者進一步擊打對方。

對付持槍歹徒

擰頭制敵技術也可以用來對付持手槍或長槍威脅你的歹徒。無論何時面對槍械的威脅時,你都要首先設法使自己躲避開槍的射擊路線。你可以突然寧轉上體,同時擋開對方的槍(最好將對方的槍向其身體內側推擋)。然後趁機靠近對方使用擰頭制敵技術將其摔倒在地,並不失時機地將對方的頭猛撞向地面,使其昏死過去,意見自己可以脫身離開。在擰頭將其摔倒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控制住對方的頭部,切不可脫手而使其身體一側先著地而頭部躲開了撞擊,那樣就會使對方能夠很快繼續使用槍支攻擊你。

在將對方的頭撞擊到地面後,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迅速離開事發現場,越遠越好,越快越好。最好能夠儘快藏身到能夠躲避子彈的物體後面。雖然你無法一下子就逃離到子彈的射程之外,但是在頭部被猛烈撞擊之後,再用槍射擊跑動的目標也不是很容易的。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你不迅速逃離,而是站在其身旁炫耀自己的功夫威力,或是試圖奪下對方的槍,由於雙方距離太近,即便他是在頭暈目眩的情況下,也還是很容易開槍擊中你。

心理要素

沒人願意讓人將手放到自己臉上實施威脅性的攻擊動作。這樣不僅會使自己的視線受到干擾,還會使自己的注意力受到干擾而被分散。出於本能,就會出手將對方的手推開,有時候對方甚至會同時用另一支手發動猛烈的攻擊作為防守手段。

當某人使用拳頭或武器猛力攻擊別人時,他的注意力和力量全都擊中在自己的拳頭或武器上,要制服對方,繳奪對方的武器,最好的手段就是將對方的力量和注意力引到其他位置。當你對其實施擰頭控制技術時,他的注意力力和力量焦點都會轉移到你對他實施的動作上來,他現在就必須先設法保持身體平衡,集中精力對付你的攻擊。你的目標就是最終將對方制服或擊倒,使其喪失威脅力。

黑克的發現

在上世紀50年代,有位名叫黑克的研究人員,取得了一個重要發現。他的這個重要發現跟防身自衛技術有關。他發現,如果一個人對於一個刺激有兩種反應,他所需要的反應時間將延長58%。根據他的研究發現,結合大家的生活常識,好像學習掌握多種防衛反擊技術組合對付各種可能遇到的攻擊是不大可能做好的。

擰頭制敵技術的優勢就在於這種技術動作簡單,應用時所需要的反應時間會很短,因為你只需要緊緊盯住一個目標去攻擊,那就是設法抓住對方的頭部。無論他怎樣,你都可以使用這種簡單的技術手段阻擊對方的襲擊,控制對方的身體。

結論:

很顯然,學會使用擰頭制敵技術可以很好地提高你的防身自衛能力,為你帶來很多好處。這種技術簡單易學,簡單易用,可以在實戰中發揮重要的防衛作用,能夠幫助你破壞對手的身體平衡,有效地制服對方,還可以結合使用其他武術動作防止對方進一步的攻擊。

圖示:

徒手對付持刀歹徒:當遇到持刀襲擊的歹徒進攻時,戴維·霍爾福德(圖中居左者)他貼身上抬手臂(圖1)當歹徒舉刀平刺而來時,霍爾福德舉臂含胸躲避對方的刀鋒(圖2),然後迅速近身上前逼近對方,橫推對方持刀手臂向其身體內側(圖3)。緊接著,他將對方持刀之手臂拉向自己胸部,同時另一支手向後猛推對方頭部,使其身體失衡(圖4)。接下來霍爾福德將對方趁機摔倒在地,用膝蓋和手將對方頭部緊緊地壓在地上,同時另一支手緊緊控制住對方持刀的手臂(圖5)。對付徒手歹徒的襲擊:當面對徒手歹徒的襲擊時,理查德·南斯(圖中居左者)抬起雙手成備戰姿勢(圖6),當對方出右拳攻擊時,南斯將對方的手臂橫擋向對方體內側(圖7),同時向前進步貼近對方身體,雙手突然抓住對方頭部(圖8),猛力擰對方的頭,使其身體失衡(圖9),緊接著趁勢將對方摔倒在地,將其頭部猛撞地面(圖10)。對付歹徒持槍背後襲擊:理查德·南斯(圖中居左者)當對方用槍頂著自己的後背時,假裝害怕,舉起雙手(圖11),然後突然轉身,躲開對方槍的射線,同時將對方持槍手臂向其身體內側方向推擋(圖12),然後南斯迅速靠近對方身體抓住對方頭部(圖13),緊接著,用力向後擰對方的頭使其身體失衡(圖14),趁機將對方摔倒在地,頭部撞擊地面(圖15)。

(責編:錦衣衛)

有個武術家說過:「頭往哪轉,身體就會跟著轉。」這話你可能已經聽過很多遍而深信不疑了。你可能沒有考慮過,在防身自衛時,控制對方的頭,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防衛手段。控制對方頭部的技術非常簡單易學,只需要訓練幾個小時,就能非常熟練。由於擰頭技術動作簡單,沒有複雜的動作,而且可以用來對付各種危險對手,當你命懸一線時,不需要浪費寶貴的時間決定使用哪個動作更加適合、有效。無論你遇到的是赤手空拳的歹徒,還是揮舞著尖刀、棍棒或槍支的歹徒,設法控制對方的頭部是幸免於難最好的選擇。

控制對方頭部的好處

在防衛技術方面,如果能夠學會控制對方頭部的技術將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

1、雖然你可以學習很多種防身技術,但動作過多會導致應用的事後選擇太多而無所適從。擰頭制敵技術沒有那麼複雜;

2、擰頭制敵技術使用時不要求體形高大,也不需要非常大的力氣;

3、在使用擰頭制敵技術時,對付徒手歹徒和持械歹徒動作變化不是很大;

4、擰頭制敵技術在使用時,不需要藉助與擊打對方或使用合法的手段,但是在使用時你仍然可以逐漸將力量增大到你認為適合的程度;

5、只需要短短几天時間就可以學會和掌握擰頭制敵全套技術;

6、該技術既適合於平民百姓使用,也適合于軍警、保安等人使用。

運用擰頭制敵技術對付徒手歹徒

在打鬥時,你很可能被迫要對付歹徒的打、抓、摔等攻擊動作。無論要應對何種攻擊,你都需要採取有效的擰頭制敵技術,這就意味著你要勇敢大膽地接近歹徒抬起手臂保護自己的 面部。雖然你無法預見 到對方可能會對你發動什麼樣的攻擊,要繼續使用緊身防衛策略,就可以有效保護自己,同時也能夠使自己有機會控制對方的頭部,憑藉對對方頭部的控制,制服對方,結束打鬥。另外,藉助於直接打擊對方的上盤或踢擊對方下盤而靠近對方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

無論處於何種情況下,一旦你能夠抓住對方的頭部,你就幾乎沒有更多的選擇了。至於此時應該使用哪種擰頭制敵動作,就要由對方的身體姿勢和其他環境因素決定了。

比如,如果對方的頭所處的位置比較低,特別是當對方正準備向你發動擒抱式攻擊,身體前傾、脖頸緊縮時,身體處於前俯姿勢。很顯然此時,如果使用打鬥常用的拳打、腳踢都不會產生有效的防衛效果。但是,如果他向你出發動拳攻擊,他的身體一般會挺立的比較直。如果此時現場正好有一張桌子、一堵牆或其他物體處在其身後,你可以通過運用自己的掌根後推,用力擰對方的頭部。這樣可以使對方身體失衡,緊接著你可以趁機脫身或發動向對方進一步的攻擊。

倒地後的防衛

如果你被對方摔倒在地,並被對方騎壓在身下時,你可以憑藉擰頭制敵技術使自己儘快脫身。如果攻擊者試圖出拳攻擊你,你可以抬臂阻擊對方的攻擊,趁機出手抓對方的後腦部,同時另一隻手推住對方下頜部位,同時向異側進身,反向擰對方的頭部。這樣可以使對方側身摔倒在地。當對方側身道地之後,你可以藉助於擊打、擒拿等技術制服對方。

如果你身處倒地歹徒的身上,可以藉助於自身的體重,使用雙手用力下壓對方的腦後部位,使其窒息。如果能使他無法抬起頭來,他就無法站起身來。

對付持刀歹徒

自2001年9月11日以來,普通百姓、警察、軍人都對於徒手對付持刀歹徒的防衛技術越來越感興趣,其中的原因顯而易見。遺憾的是,很多徒手對付持刀歹徒的技術過於複雜,在人處於緊張狀態時使用起來效果較差。因為這些技術基本上都是按照下列原則運用的:

1、躲避對方的刀;

2、設法控制對方持刀的手或臂;

3、藉助於擊打對方或使用關節控制技術,如鎖腕技術,最終制服對方。

任何人如果試圖按照上述原則防衛,就會發現,要做到上述原則中的第二點就有許多問題。很多教練在教授對付持刀襲擊技術時,練習的就是對付簡單的、機械式的刀刺襲擊。如果認真考慮歹徒用刀襲擊時的動作,就會發現,對方用刀刺、劈攻擊,會有很多種方式,要想找機會控制對方的持刀手臂,希望很渺茫。但是上述第二點如果換成找機會控制對方的頭部,情形就會大不一樣了,就很容易做到了。

當自己無法脫身,或沒有隨手可得的可以用作武器的物體,如垃圾桶蓋子、椅子等,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儘可能地靠近對方身體(如果可能,最好是從對方持刀手臂的外側靠近對方)。要做到靠近對方,可以藉助於躲避或將對方持刀手臂向其身體內側方向推擋,趁機近身上前,從對方持刀手臂外側逼近對方身體,不可從其持刀手臂內側近身就是為了防止對方揮刀內刺。

近身之後,你可以一手推對方下頜部位,另一手抓拉對方腦後部,擰頭制敵。推下頜和拉後腦部位要同時用力、速度要快,時使其身體被迫擰轉,身體失衡,持刀之手遠離你自己。,繼續用力擰對方的頭,使其最終倒地,為自己贏得脫身的機會或擊打對方的機會。

一旦你身處對方持刀之手的外側,還可以一手將對方持刀之手向外側拉,另一手抓住對方的頭髮將其向身後拉,雙手反向用力,最終可以使其身體向後倒地,以便自己可以脫身或進一步攻擊對方。

對付持棒歹徒

當歹徒手持棍棒襲擊你時,你可以採用對付持刀歹徒的技術動作進行防衛。棍棒比刀子容易對付,這是因為,一旦你靠近了對方的身體,他手中的棍棒就無法對你再造成很大的傷害了。

也許對付棍棒襲擊最好的防衛方式就是躲過對方的揮擊,在其尚未反手揮擊之前迅速向前近身靠近對方,因為此刻正是你處在對方持棍手臂外側之時。這種情況下靠近對方後,你可以運用適當的手段擰對方頭部,將其摔倒在地,接下來或者脫身離開,或者進一步擊打對方。

對付持槍歹徒

擰頭制敵技術也可以用來對付持手槍或長槍威脅你的歹徒。無論何時面對槍械的威脅時,你都要首先設法使自己躲避開槍的射擊路線。你可以突然寧轉上體,同時擋開對方的槍(最好將對方的槍向其身體內側推擋)。然後趁機靠近對方使用擰頭制敵技術將其摔倒在地,並不失時機地將對方的頭猛撞向地面,使其昏死過去,意見自己可以脫身離開。在擰頭將其摔倒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控制住對方的頭部,切不可脫手而使其身體一側先著地而頭部躲開了撞擊,那樣就會使對方能夠很快繼續使用槍支攻擊你。

在將對方的頭撞擊到地面後,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迅速離開事發現場,越遠越好,越快越好。最好能夠儘快藏身到能夠躲避子彈的物體後面。雖然你無法一下子就逃離到子彈的射程之外,但是在頭部被猛烈撞擊之後,再用槍射擊跑動的目標也不是很容易的。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你不迅速逃離,而是站在其身旁炫耀自己的功夫威力,或是試圖奪下對方的槍,由於雙方距離太近,即便他是在頭暈目眩的情況下,也還是很容易開槍擊中你。

心理要素

沒人願意讓人將手放到自己臉上實施威脅性的攻擊動作。這樣不僅會使自己的視線受到干擾,還會使自己的注意力受到干擾而被分散。出於本能,就會出手將對方的手推開,有時候對方甚至會同時用另一支手發動猛烈的攻擊作為防守手段。

當某人使用拳頭或武器猛力攻擊別人時,他的注意力和力量全都擊中在自己的拳頭或武器上,要制服對方,繳奪對方的武器,最好的手段就是將對方的力量和注意力引到其他位置。當你對其實施擰頭控制技術時,他的注意力力和力量焦點都會轉移到你對他實施的動作上來,他現在就必須先設法保持身體平衡,集中精力對付你的攻擊。你的目標就是最終將對方制服或擊倒,使其喪失威脅力。

黑克的發現

在上世紀50年代,有位名叫黑克的研究人員,取得了一個重要發現。他的這個重要發現跟防身自衛技術有關。他發現,如果一個人對於一個刺激有兩種反應,他所需要的反應時間將延長58%。根據他的研究發現,結合大家的生活常識,好像學習掌握多種防衛反擊技術組合對付各種可能遇到的攻擊是不大可能做好的。

擰頭制敵技術的優勢就在於這種技術動作簡單,應用時所需要的反應時間會很短,因為你只需要緊緊盯住一個目標去攻擊,那就是設法抓住對方的頭部。無論他怎樣,你都可以使用這種簡單的技術手段阻擊對方的襲擊,控制對方的身體。

結論:

很顯然,學會使用擰頭制敵技術可以很好地提高你的防身自衛能力,為你帶來很多好處。這種技術簡單易學,簡單易用,可以在實戰中發揮重要的防衛作用,能夠幫助你破壞對手的身體平衡,有效地制服對方,還可以結合使用其他武術動作防止對方進一步的攻擊。

圖示:

徒手對付持刀歹徒:當遇到持刀襲擊的歹徒進攻時,戴維·霍爾福德(圖中居左者)他貼身上抬手臂(圖1)當歹徒舉刀平刺而來時,霍爾福德舉臂含胸躲避對方的刀鋒(圖2),然後迅速近身上前逼近對方,橫推對方持刀手臂向其身體內側(圖3)。緊接著,他將對方持刀之手臂拉向自己胸部,同時另一支手向後猛推對方頭部,使其身體失衡(圖4)。接下來霍爾福德將對方趁機摔倒在地,用膝蓋和手將對方頭部緊緊地壓在地上,同時另一支手緊緊控制住對方持刀的手臂(圖5)。對付徒手歹徒的襲擊:當面對徒手歹徒的襲擊時,理查德·南斯(圖中居左者)抬起雙手成備戰姿勢(圖6),當對方出右拳攻擊時,南斯將對方的手臂橫擋向對方體內側(圖7),同時向前進步貼近對方身體,雙手突然抓住對方頭部(圖8),猛力擰對方的頭,使其身體失衡(圖9),緊接著趁勢將對方摔倒在地,將其頭部猛撞地面(圖10)。對付歹徒持槍背後襲擊:理查德·南斯(圖中居左者)當對方用槍頂著自己的後背時,假裝害怕,舉起雙手(圖11),然後突然轉身,躲開對方槍的射線,同時將對方持槍手臂向其身體內側方向推擋(圖12),然後南斯迅速靠近對方身體抓住對方頭部(圖13),緊接著,用力向後擰對方的頭使其身體失衡(圖14),趁機將對方摔倒在地,頭部撞擊地面(圖15)。

特警功夫

特警

擒拿格鬥術是衡量特警戰鬥素質優劣的標準之一。其特點就是一招制敵。本格鬥術選自魏峰編著的《特警擒敵格鬥術》,招法兇狠,簡潔實用,現奉獻給所有熱愛特警格鬥的戰友和朋友們

特警徒手格鬥訓練

第一節特警格鬥術基礎訓練

一、特警格鬥術的格鬥姿勢

(一)格鬥姿勢的動作要領

聽到「準備——格鬥」口令後,右腳迅速後撤一步,使兩腳成「八」字形,距離與肩同寬,左腳在前,腳尖稍向內扣,右腳前掌著地,足尖內扣約45度左右,重心落於兩腿之間。同時,兩手半掌或成拳,兩臂屈肘前後拉開,左臂抬起,大小臂之間約成90度,左拳在體前略高於肩,拳眼向上,右拳置於右側頜下,拳心向里,小臂離頭約10厘米,雙肘下垂護肋,頭稍低,目視前言(圖1、2)。

(二)格鬥姿勢動作要求

格鬥姿勢可按格鬥需要而變化。動作要求頭應略低並收緊下頜,以防止敵擊中下巴而引起牙齒崩落。賜教,眼睛平視,注視敵人的細微動靜,尤其要注意敵人的肩和腿部。拳頭不宜捏得很緊,要在觸及對手皮肉的一剎那間,才緊握拳 頭。如果兩臂、拳頭用力,勢必會影響出拳的速度和頻率。

附:入選特警部隊必須具備的條件

1、志願者。

2、思想成熟,情緒穩定。

3、基本軍事科目與格鬥技術精港嫻熟。

4、智力在平均水平之上,具有相當豐富的戰略戰術知識。

5、文化與知識水平較高。

6、具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具有平衡穩重或自我控制的氣質。

7、有耐心,勤于思考,有信心。

8、忠誠、可靠,善於合作,英勇無畏,機智靈活。

9、決心強。

10、身體及精神狀況適應,堅韌、機敏。

11、動作異常協調。

12、無不良嗜好及其他的疾病。

二、特警格鬥術的攻擊武器

(一)以拳和手掌為武器

1、拳擊方法

正確的握拳法(圖3、4、5、6):除大拇指外,其餘四指先逐節彎曲內收,指尖抵住掌心,然後,大拇指扣壓於食指和中指上。

握拳時,如掌中再握上一塊手帕將會有兩個好處:其一,可以增加拳擊時的威力。其二,手帕可起緩衝作用,以減輕拳頭所承受的衝擊,從而避免使自己意外地受傷(圖7、8)。

注意不要握得太緊,否則,手腕會失去靈活性。因此,拳可以握得松一些,出拳以後在擊中目標前的瞬間猛然握緊,這樣便可以保持肘關節的靈活性,並能夠打出有彈性的、深具爆發力的拳法來(圖9、10)。

如果將小指勾成直角後(圖11),也會成為在抵近格鬥時非常有效的武器。特別是當雙方扭成一團時,猛擺小臂用此部位打擊敵人的太陽穴致命要害處(圖12、13),可能性只一下便可使對手象木樁一樣倒下去。當然,如果對方面部暴露出來時,也可猛擊對手的鼻樑,迫使其滿眼金星跌翻在地。此外,鎖骨也是此「小拳」打擊的重要目標之一。

2、掌劈方法

用手掌擊敵時必須注意,如不慎用小指擊中對手的堅硬部位會發生骨折。所以,擊敵部位應使用靠近手腕的手掌下側。除了擊打鼻樑、頸脖、喉結、鎖骨、脊椎骨以外,猛擊腎臟部位亦特別有效。由於激烈的衝擊,會使對手產生窒息感,從而失去抵抗力。手掌除了劈砍功能外還有戳擊的功能。靠近手腕的掌根部位是個強有力的部位。在近身格鬥時,可用掌底攻擊對手的下馬、鼻樑等薄弱環節,能收到奇效(圖16)

(二)發揮肘關節的威力

在格鬥訓練中,肘法的運用訣竅是由格鬥姿勢開始(圖17),並使肩部放鬆,然後,快速短促地揮動肘關節,去重創對手的太陽穴(圖18),將其頭骨擊碎,至少可造成腦震蕩。(1)應避免動作過大,(2)當兩人接觸後的效果最好。(3)當面對面扭在一起時,肘關節應盡量緊貼身體。

被敵人從背後抱住時,把形成銳角的肘關節前擺,再向側後方猛搗敵之腰肋薄弱環節處。如自己的雙手均被抱住,應設法掙脫一隻手,由外向里猛擊敵人的肋骨,便於能擺脫被動。

(三)發揮膝關節的威力

雙方扭在一起時,只要用力一頂(圖19)便能輕易取勝。

但應注意:

首先,在搏鬥中不能看自己的膝部,以免暴露攻擊意圖。其次,不能老盯著對手的襠部或肋部。訣竅是有意識地不看攻擊目標,而是瞅准機會,果斷出擊。最後,即使進攻得手後,應在敵人的頭部、側腹或膝關節側面再狠狠來一下。

(四)雙腳威力的發揮

防範敵人腳踢的方法。

在格鬥訓練或實戰中,如果不慎暴露出正面,當對方飛腳攻來時,應沉著地使雙腳後移。若攻擊是向襠部而來時,應盡量後退並側轉下身,保護襠部。如攻擊沖腹部而來,則雙腳後退的同時收腹弓背。如果對方的腿腳已完全伸展成強弩之末時,應毫不猶豫地用雙手抓住敵人腳腕,因腳腕一旦被抓住是最不易擺脫的部位。此時應將敵腿抱在側腹,同時用腳跟踢擊敵人襠部。如對手躲避攻擊便會後仰倒地。此時就上前猛踢對手的腎部要害。在激烈的搏鬥中,用足尖踢踹有時威力不足,而使用腳跟攻擊,卻因可以用上全身力量,而成為有力的武器。尤其是對付來自背後的襲擊,更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防禦武器(圖20)。

要沉著地確定對方雙腳的位置,如感覺出對方的雙腿是叉開著的時,腳跟可向上方猛踢,而剛好可以踢中對手的襠部。最後,應注意不能老用一種手段進行單調地進攻,應進行系列地配合攻擊。

(五)發揮扼喉的威力

在格鬥術中,由於喉部位於頸部正中,又是人體生命要害部位,如遭受打擊或卡、扼,可使人猝死。所以對於扼喉的練習是特警格鬥訓練的必修課之一。

當從背後接近敵人時,可用左手拍壓敵後腦的同時,將右小臂從右側橫其脖頸處(圖21),而且插入時猛擊其喉頭,可使其頓時昏厥。但為了最終制服,可速將右手放入左肘窩內,並用左手往前猛推敵後腦,利用兩臂的前後絞合力交將敵脖頸牢牢鎖緊(圖22)。

三、特警格鬥術的攻擊目標

(圖23、24)略。

四、特警格鬥術的基本拳法技巧

1、直衝拳

動作要領:在格鬥姿勢的基礎上,左腳向左前方移動約一腳距離,以接近對手,右腳隨之跟進,並將身體重心移至左腿,使右腳掌蹬地,腳跟離地面約5厘米,在腰胯猛向右扭動的同時,將右拳以蹬腿、扭腰、送胯之合力從胸前猛力向前方旋轉衝出(圖25、26),重創對手頭、面部要害處。然後,右腳向前上步,用右手防護頭部,同時左拳、左腿同沖右拳時的要領攻出。作為戰術,也可用直拳來重擊對手的心臟或腹部致命要害處(圖27、28)

動作用途:擊敵面部、胸部、腹部、攻擊時力達拳面。

動作要求:猛打快收,拳面打平、打直,愈直愈佳,而且要兩腿合襠,重心要穩。向敵攻擊時,可以吼聲震懾之。

2、下勾拳

動作要領:由格鬥姿勢開始(圖29),當我方發動攻擊時,可將左腳向左前方移動約一腳,以充分接近對手,同時呼氣發力,並結合蹬腳、扭腰、送胯之合力,將右拳由後向前上方屈臂猛力勾擊,重創對手的下馬或心窩等致命處(圖30、31)。然後,右腳向前上步。將左下勾拳按右拳上勾時的要領,猛力攻出,重創對手。

動作用途:主要擊敵下巴、心臟或肋骨等薄弱環節處。

動作要求:勾拳重擊時不要有預擺動作,上勾、轉體、送髖要協調一致。勾擊要有力。

3、橫勾拳

動作要領:由格鬥姿勢開始(圖32),當我先發起攻擊時,左腳向左前方移動約一腳,同時右拳以蹬腿、扭腰、送胯之合力由後猛力向前橫勾,重創對手的左太陽穴(圖33),同時,右腿自然跟上護襠併產生推力。

動作用途:擊敵太陽穴與面部,攻擊時力達拳面。

動作要求:擺拳要猛,要充分藉助腰胯的扭力,以強化攻擊的力量,而且要有將其太陽穴穿透的感覺。拳要與眼同高,並兩腿合襠,重心要穩,出拳前不得有預擺的動作,以防被對手識破。

五、特警格鬥術的基本肘法技巧

1、橫擊肘

動作要領:由格鬥姿勢開始(圖34),當我方先發起攻擊時,左腳向左前方移動約一腳,充分接近對手,同時右臂屈肘平抬,以蹬腿、扭腰、送胯合力由右向左方猛力橫擊,重創對手太陽穴。(圖35)。然後,右腳向前上一步,關用左橫擊肘有效地重擊對手。

動作用途:主要擊敵太陽穴、頸部等致命要害處,攻擊時力達於肘尖。

動作要求:橫擊要狠,要准,出其不意,速度要快。

2、下砸肘

動作要領:由格鬥姿勢開始(圖36),我先將左腳向前方移動約一腳,同時右臂出肘上抬,然後呼氣發力,向下猛力砸擊敵後頸部位或頭、面部致命要害處(圖37)。接著,右腿向前上步,用左肘連續攻擊,其要領與右肘相同。

動作用途:擊敵後頸脊椎骨、頭面部及鎖骨等薄弱環節,攻擊時力達肘尖,並由呼氣發力重創對手。

動作要求:在格鬥中,揮臂要快,發力要狠。砸肘運用有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尋機會,搶時間,二是上步逼近打靠身肘。動作由先起而後落,須連貫,一氣呵成。

六、特警格鬥術的基本膝法技巧

動作要領:我先將左腳前移一步,充分接近對手並阻截其發起攻勢。同時,用雙手箍緊其頭頸部(圖38),速屈右膝,由下向前上方猛力頂撞,重創敵襠或面部要害處(圖39)。頂膝時,兩手應用力向下按拉,用以助力,而且頂擊後要迅速收回成原姿勢,或用左膝連續攻擊。

動作用途:擊敵襠部、心臟部、肋腰部或頭面部,攻擊時力達膝尖。

動作要求:箍頸、提膝動作要快,手腳動作協調一致,發力要狠。膝法技巧不僅能夠單膝出擊,而且能左、右膝連環頂擊,也可用雙手抓緊敵衣領,或抓頭髮,用力拉下,同時抬膝上起迎面撞擊。如此,被擊中者則五官開花,視線模糊,甚至門牙碎裂,當場昏死。運用膝法時應注意與手的配合,無論使用哪種膝法,雙手都應該處於防範位置。在與對手格鬥時,如使用膝法得手後,應養成以腳蹬踢對手的習慣。

七、特警格鬥術的腿法技巧

1、彈踢腿

彈腿一般攻擊對方腹部以下的要害部位。

動作要領:由格鬥姿勢開始(圖40)左腳向前方移動約一腳,同時右腿屈膝提起,腳面綳直(圖41),用大腿帶動小腿猛力向前彈出(圖42),重創對手襠部或下巴(圖43)。

動作用途:可用於擊敵心臟部位、小腹或襠部、攻擊時達腳面或腳前掌,也可用腳跟踢擊對手襠部。

動作要求:要猛彈快收,彈踢發力要狠,重心要穩,打擊要突然,收腿亦要快。

2、勾踢腿

正確的勾踢方法,應當使身體重心下降,然後猛力向對手的腘窩或踝關節處踢擊,令其骨折或摔翻在地。著力點是腳背和腳脛。如果先跨步逼迫對手後再使用勾踢腿,則效果會更好。但自己的雙手不能垂下。

動作要領:由格鬥姿勢開始(圖44),左腳向前移動約一腳,接近敵人,同時右腿屈膝提起(圖45),用大腿帶動小腿猛力向前勾踢(圖46),用腳面或踝關節重創敵人的重心支撐點,將其擊傷或擊倒在地(圖47)。亦可用勾踢腿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上盤要害(圖48)。

動作用途:用於攻擊敵人的下盤踝關節或膝關節等薄弱處,如時機、距離得當,亦可用來巧妙地踢擊敵人的頭、面部。

動作要求:提膝快、出腿快、收腿快,攻擊過程中應挺右髖,充分利用身體前沖和向右轉體的慣性重擊敵人。實戰中,勾踢腿的要訣是不斷的打擊對手重心腿,使其腿部肌肉僵硬,步法紊亂,雙腳酸軟無法再戰。

3、側踹腿

側踹腿通常在中距離發出,如果攻擊目標較遠,則可扭腰送髖轉身側踹或躍起跳踹,使殺傷力倍增。

動作要領:由(圖49)左腳向左前方移動一腳,接近敵人,先向左轉身,右腿迅速屈膝提起(圖50),右腳由屈到伸向前方猛力踹擊(圖51),重創敵人的胸部(圖52)。

動作用途:可攻擊敵方的任何部位。

動作要求:要快速有力,猛踹快收,重心要穩,出腿時上體盡量向右側跟進,以保證強大的攻擊力。

4、後踹腿

轉身後踹腿是格鬥術中難度甚高的技術,如時機得當,揮擺擊人時,猶如鋼鞭重擊,甚具殺傷力。後踹腿的威力,乃發自旋身衝力與腰腿向後方彈擺結合而成的銳利勁力。

動作要領:由格鬥姿勢開始(圖53),右腳向右前方移動一步,接近對手創造最佳的腿擊距離(圖54),向左轉身180度(圖55),帶動左腿踹向敵中盤或上盤要害(圖56)。

動作用途:主要擊敵腹部、胸部或頭面部等薄弱處,攻擊時力達腳後腿。

動作要求:進步、轉身、踢擊要快速有力,不得有預擺動作,重心要穩,踢擊要狠,兩臂亦要協助身體維持平衡。

八、特警格鬥的倒功技巧

倒功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技術方法,在一定的情況下,它又是一種向對手主動進攻的方法。

1、前倒

動作要領:在立正的基礎上,使身體綳直,自然前倒的同時,兩臂迅速屈肘置於胸前(圖57、58)。掌心向內向下,抬頭收腹,以兩掌及小臂內側著地(圖59)。

動作用途:主要用於前倒摔傷。

動作要求:前倒練習的第一步是由跪開始前倒,第二步是將右腳前伸,隨後可再在右腳收回靠攏左腳的同時,迅速前倒,第三步才是直立倒地。

2、前仆

動作要領:身體立正(圖60),左腳向左分開約與肩同寬,屈膝半蹲,兩臂後擺,掌心向後稍向下站好,兩腳掌蹬地向前躍起的同時(圖61),兩臂前擺屈肘,掌心向下,以兩掌、兩小臂及兩腳內側著地(圖62)

動作要領:主要用於防前倒摔傷,亦可在當敵倒地時,撲上去迅速制服對手。

動作要求:兩腳蹬地起跳起要快速,要掌握好雙手臂撲地的時機。應抬起頭來,以免磕傷下馬。開始可在原地進行撲擊,再逐漸過渡到遠與高的標準上。

3、側倒

動作要領:在格鬥中,敵我之間有一根木棒(圖63),我兩腳蹬地,兩臂前擺,向前向上躍起(圖64),側身屈肘,以一小臂及兩手掌的支撐力使身體一側著地,先屈身收腿,再呼氣發力,用右腳重踹對手中盤(圖65),同時,將木棒搶在手中以備起立後重擊對手。左側著地為左側倒,右側著地為右側倒。

動作用途:一般用於防側倒摔傷,亦可用於防禦反擊或突然襲擊對手,交乘機搶奪地上的武器。

動作要求:當攻擊者躍起於空中時,要注意團身收縮以防落地時損傷,踢擊要快速有力。開始練習時,可先在原地進行踢擊,然後再逐漸過渡到遠、高、狠的標準上。

4、後倒

動作要領:左腳向左分開與肩同寬,屈膝半蹲,兩臂後張,掌心向後稍向下(圖66、67),兩腳掌蹬地兩臂前擺,身體向後躍起的同時,收腹、屈身、勾頭,以肩、背及兩臂著地(圖68)

動作用途:主要用於防後倒摔傷,並乘機用右腿出其不意地踢擊敵人的襠腹部。

動作要求:倒地時要收下巴,以防損傷後腦,避免使腰部直接著地。兩臂要用力拍地,以減緩倒地的慣性,倒地時呼氣發力收縮全身肌肉。

九、特警格鬥術的跌扑滾翻技巧

1、向前滾翻

動作要領:在格鬥姿勢基礎上(圖69),兩腿屈膝下蹲,兩臂前擺,兩手撐地,彎腰收頭,隨著兩腳蹬地,以背、臀部著地的順序向前滾翻(圖70),藉助滾翻的慣性,雙手抱膝,迅速起立(圖71),準備下一個回合的搏擊。

動作用途:利用地面動作巧妙地打擊對手,或乘機搶奪武器。

動作要求:滾翻時要團身,起立時要快。兩腳蹬地力量要猛,屈體、勾頭快速滾翻,敵情觀念要強。

2、向後滾翻

動作要領:成格鬥姿勢(圖72),兩腿屈膝下蹲,彎腰收頭,借身體後倒和兩手的撐力,按臀部、腰部、背部著地的順序向後滾翻(圖73),然後,迅速挺身起立(圖74)。

動作用途:用於躲避對手正面發起的猛烈打擊,尋找反擊的機會。

動作要求:向後滾翻時要收腹、勾頭,用以保護後腦,起立要快。

3、鯉魚打挺

動作要領:鯉魚打挺是在後倒的基礎上(圖75),兩腿伸直向上收擺到接近地面,同時兩手屈肘收至耳旁兩側撐地,臀部離地,以兩手和頭部著地支撐(圖76),隨即兩腿趁屈體的反彈力量,用力向前上方(約45度)猛打兩腿,同時兩手用力推撐地面,並展腹,使身體挺身騰起,兩腿繼續向下弧形擺動,兩腳外分八字形,待兩腳在身體重心稍後側落地時,挺身立腰,迅速恢復到格鬥姿勢(圖77)。

動作用途:用於變被動為主動。

動作要求:身體必須成半圓環形,雙腳下擺擊地要有力,同時頭部前傾以利於收腹起身,兩腳分開不得超過肩寬,打腿振擺需與上體及兩臂的動作配合好,以利於快速起身。

練習方法和步驟是:第一,進行打腿練習,趁兩腿回收向上的反彈力量,用力向上猛打兩腿以體驗展腹的力量。第二,藉助坡地進行練習。第三,兩人一組輔助練習。方法:當練習者打腿、挺腹時,乘勢向上托起,幫助練習者加大振擺力量並完成動作。易犯錯誤是打腿、勝過腹不及時,不能完成動作。易犯錯誤是打腿、挺腹不及時,不能完成動作。糾正方法是,在練習者做動作時,輔助者可在一旁提示練習都及時打腿或挺腹。其次,是打腿速度不快和挺腹不夠。

4、側空翻

動作要領:成格鬥姿勢(圖78),左腳蹬地、右腳從向上擺起,身體前屈,在騰空中向左做側翻動作(如圖79、80),右腳先落地,左腳隨之落地,成站立姿勢(圖81)。

動作用途:用於躲避敵方攻擊,尤其是群起攻擊,當自己手握武器或重要物件時,可運用此手法巧妙地同敵人周旋。

動作要求:左腳用力蹬地,右腿快速向上擺起,在半空中兩腿要直,而且在空中做左側翻時動作必須要快。練習方法和步驟是:第一,先做側手翻練習,以提高擺腿速度,在保護者幫助下體會動作要領,爾後逐步脫離保護,進行練習。第二,在原地熟練完成基礎上,加助跑進行完整連貫動作練習。

第二節 特警格鬥術實戰技巧訓練

實戰技巧訓練,是在特警在掌握格鬥基礎動作的基礎上,根據實戰需要所進行的綜合訓練。

一、特警格鬥術的腿法連擊進攻法

腿擊法是特警格鬥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美國的「綠色貝雷帽」特種兵格鬥術,還是韓國的特種部隊憲兵格鬥訓練,都很重視腿法的運用。腿法在格鬥中變化很多,即前、後、左、右、高、低、上、下都可以出擊,放則可擊遠,收則擊短,低可攻腿,高可擊臉,從而,令敵防不勝防。這也是世界各國軍警均重視運用腿法的原因所在。

1、連續正踹腿變側踹腿攻擊法

由基本格鬥姿勢開始(圖82),我先虛晃一拳,吸引對手注意力,迅速抬起右腳用前踢腿踢擊敵人襠部(圖83),右腳順勢落地為軸(圖84),連續用一記左正踹腿重擊對手心臟或腹部(圖85),再迅速換用右側踹腿重創對手頭、面部或喉部(圖86、87、88)。

2、連續低側踹腿接高側踹腿攻擊法

雙方成格鬥術(圖89),我先虛晃一拳吸引對手注意力,迅速抬起右腳用低側踹腿踢擊對手膝關節(圖90),右腳順勢落地為軸(圖91),再有左低側踹腿重擊對手的膝關節(圖92),令敵防不勝防。最後,迅速換用右高側踹腿重創對手頭面部或胸部(圖93、94),將其擊倒在地。不待敵起身,便用左勾踢腿猛擊敵人的上盤(圖95)。

3、連續勾腿接右高勾腿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96),我先有右腳的勾踢腿踢擊對手前腿踝關節(圖97),右腳順勢落地為軸(圖98),再用左勾踢腿重擊敵人另一支撐腿踝關節(圖99),再迅速換用右高勾踢腿重創對手頭、面部或頸部(圖100),將其擊倒在地。不待敵方起身,用左腳下踩腿猛擊敵方的上盤(圖101),將敵制服。

4、側踹腿接後踹腿再接掃踢腿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勢(圖102),我先用拳虛晃一招,然後,迅速抬起右腳用踹腿踢擊對手中盤(圖103),右腳迅速落地為軸(圖104),再用一記快速、突然、隱蔽的左後踹腿重擊對手中盤或上盤(圖105),最後,再迅速換右勾踢腿連續重創敵方的頭、面部或頸部(圖106)。不待敵方起身,再有右橫擊肘猛擊敵方頭部(圖107),接著,又是一記左橫擊肘的重擊(圖108),將敵制服。

5、伏地後掃腿接下踩腿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109)。我迅速下蹲,在向右後轉估的同時,右腳用伏地後掃腿打擊對手的前腿踝關節(圖110),將其擊倒在地,再迅速抬起右腳(圖111)猛踩其面部或心臟(圖112)。

後掃腿這一技巧,能在敵方意料之外得手。它是特警格鬥術中速度最快最突然的腿法,一般靠後腿後腿實施,其攻擊效果率也比其它腿法高,且動作快而多變。熟練掌握後,可以做到事前毫無跡象,使對手無從閃避。

6、側踹腿接騰空側踹腿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113),我抬起右腳用側踹腿踢擊對手胸腹部(圖114),不待敵退出有效攻擊範圍,便在將右腳點地後(圖115),雙足同時用力蹬地,騰空躍起(圖116),在空中以側踹腿重創敵方的頭、面部(圖117)。雙腳落地站穩後(圖118),再次騰空躍起(圖119),利用身體下落的力量,將右腿由屈到伸猛力踹向敵方的面部或咽喉(圖120)。

二、特警格鬥術的肘膝連擊進攻法

格鬥訓練中的肘膝組合進攻技法是上、下肢配合進攻的方法。攻擊時,以肘帶膝,以膝領肘,互相掩護而下上連續出擊。肘膝組合進攻技法一般是在近距離內使用的,特點是動作小、速度快、打法刁鑽,爆發力強。而且人的肘膝關節均十分堅硬,殺傷力大,能有力地頂撞敵人的要害之處。輕者可使其休克或在短時間內失去戰鬥力,重者傷亡。因此是格鬥術中的狠招。

現將特警格鬥術中最常用、最兇狠的肘膝連擊戟技術分別介紹如下。

1 1、橫擊肘接正頂膝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121),我左手虛晃一拳,接著迅速用右肘重掃敵方的頭部(圖122、123),再用雙手箍緊敵方頭部用右膝重重撞向敵心臟或腰肋部(圖124)。

2、後撞肘接側頂膝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125),我先用右手虛晃一拳,分散敵人注意力(圖126),緊接著,將右肘略回收以蓄勢運動(圖127),再猛力反向撞向敵方的右側太陽穴(圖128、129),最後,有用右手反臂控制住敵頭頸部同時,抬起右膝撞向敵心臟或肋關節(圖130)

後撞肘一般是在危急時用以巧妙打擊敵方的肘擊招數,通常適用於敵居於我體側時。施發時應收臂屈肘於體前或橫置戶間,同時身體重心下降,然後,貫勁向敵猛撞,如命中太陽穴,則可建奇功。右膝側頂時,為循弧形擺出,以臀部及腿擺動時的力量,撞向目標。手部可置於胸前並護住上體,或用雙手抓拽住對手的頸部、衣領、然後發膝重創,令敵當場昏死。

3、橫頂膝接橫擊肘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131),敵先出拳攻來,我在身體左閃的同時,用右手控制住其手臂(圖132),猛力後牽敵手臂,同時,抬起右膝用橫頂膝重創敵中盤要害處(圖133),在右腳落地為軸的同時,再以右橫擊肘猛擊敵左太陽穴(圖134),右肘猛力上揮蓄勢運勁,重忠砸敵後腦或脊椎骨等處(圖135),將敵制服。

4、連續膝撞接橫擊肘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136),我用雙手抓敵頭頸(圖137),迅速抬起右膝用正頂膝重擊敵中盤(圖138),在順勢落穩右腳為軸的同時,換用左正頂膝去猛擊敵胸部或頭部(圖139),落穩左腳的同時,再以一記右橫擊肘重創敵頭部(圖140),身體向左後轉體並用左後撞肘重擊敵頭頸部(圖141),將敵制服。

膝法和肘法一樣,都是近距離攻殺的得力武器。當發起膝攻時,要求應先跨步貼近對手,雙手緊箍敵頭部並與腰馬勁力配合,屈膝疊腿,以膝尖貼身隱蔽出擊,利用自身上下肢的合力重創敵人。

三、特警格鬥的膝腿連擊進攻法

在實戰搏擊中,膝腿連擊技法的有效運用即遠踢近膝,連環出擊,兇猛果斷,故功力無比。膝法是貼身近戰的兇狠武器,腿擊法則力量大,遠、近、前、後都可以出擊,攻勢凌厲。

現將特警格鬥術中最常用、最兇狠的膝腿連擊進攻技術分別介紹如下:

1、側踹腿接正頂膝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142略,下同),我抬起右腳一記側踹腿踢擊敵腹部(圖143),不待敵退出打擊距離,便在右腳順勢落地為軸的同時,用雙手扣緊敵頭頸部(圖144),再用左正頂膝重創敵肋腰或胸部(圖145),我在左腳落地的同時,用右手抓牢敵右腕,並用左手順勢下按敵右肩,將敵制服於地(圖146)。

2、正頂膝接正踹腿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我虛晃一拳後順勢用雙手箍緊敵頭頸(圖148),用後正頂膝重創敵頭面部或心臟(圖149),若敵方反應甚快,迅速後退避開了我的膝法重擊時,我可將右腿由屈到伸,以正踹腿踹擊敵中盤(圖150、151)。

正頂膝的正確使用姿勢為:打擊的膝部要直著向上峭能偏斜,腳尖要勾起,當膝法錯過目標後,應迅速用腳跟刺蹬敵腹部,加以補救。打出膝法時,身體應該前傾,這樣打擊力量大,使敵不易反擊。

3、勾踢腿接側頂膝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我迅速抬起右腿,用勾踢腿重創敵中盤(圖153),在迅速落穩右腳的同時,用雙手牢牢扣緊敵中盤(圖154),抬起左腿用側頂膝猛擊敵頭頸部或肋腰部(圖155),在落穩左腳的同時(圖156),迅速進右腳於敵身後絆住,再用右肘重砸敵方眼睛或咽喉(圖157)。

4、正踹腿接躍起飛撞膝攻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我先用正踹腿猛擊敵中盤(圖159),速落穩右腳為支撐腳,換用左正踹腿重擊敵小腹打亂敵陣腳,將左腳順勢踏向敵方,用雙手控制住敵頸部(圖160),不失時機地飛身躍起,用右膝重擊敵頭面部(圖161、162),將敵撞翻在地,並順勢騎於敵身上,同時將左拳擊敵面部(圖163),將敵制服。

運用飛撞膝的要決是:其一彈跳力要好,其二,要把握準確的時機及距離。最適合應用的情形是,當敵方體力不足或愴惶敗退時,用飛撞膝予以決定性一擊,可徹底摧毀其戰鬥力。

五、特警格鬥術的防禦反擊法

在格鬥中,只有穩固的防守,才可毫無顧忌地大膽進攻,防守不是目的,反擊或還擊才是格鬥術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實戰搏擊中,每一個防守動作同時必伴有反擊動作執行。因為敵方進攻受挫之時,正是防禦薄弱之時。攻防本身就是一對矛盾,你進攻時,相應有空當暴露,而你防守時,亦時敵方攻擊受挫而且自防不牢之際。所以,攻防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為了把握搏擊主動權,不論是進攻還是防守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始終都要在防守中寓含兇猛反擊的意念和餘地,即做到防守時必須伴有相應的反擊,甚至以進攻來代替防守。而在進攻時,則要做到頭腦冷靜,嚴密監視敵方,配合的護身動作應自然流暢,嚴密緊湊,以盡量減少遭敵方重重反擊的可能。

防守反擊,即當敵方進攻後收腿、收拳時,迅速反擊敵方使其來不及防守被擊中。另一種類型是:當敵方進攻的同時,你便迅速反攻。此時,你起動雖比敵方晚,但速度比其快,使敵方進攻失利而被擊中。還有,敵方起腿、出拳進攻進,拳腿還未對你形成威脅時,便迅速出腿、出拳阻擊敵方的進攻,然後迅速反擊敵方,給敵以迎頭痛擊。

現將防禦反擊技巧分別介紹如下。

1、低踹腿接鎖喉反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190),敵用右腿攻我上盤,我上體略後傾避過敵攻擊勢頭,迅速抬右腳準備反擊(圖191),右腿由屈到伸猛擊敵支撐腿的膝關節(圖192),將其擊翻在地(圖193),再將右臂迅速扣住敵咽喉,同時左手抓牢自己的右手腕,雙臂同時用力後拉,配合右肩前頂敵後腦,使敵呼吸困難被制服(圖194)。

2、連續側踹腿接抱腿摔反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195),敵搶先用右腿攻來時,我迅速抬起右腳用低側踹腿迎擊敵攻擊腿的膝關節(圖196),憑自己的敏捷反應阻擊敵攻擊,不待敵攻擊腿收回,便將右腿略回收以蓄勢運勁,再用一記高側踹腿繞過敵防禦手重創其上盤(圖197),迫使其失支去平衡,搶在敵倒地前,迅速貼進並順勢用雙手摟抱住敵雙腿(圖198),將敵摔翻在地,同時,抬起右腳猛力踩向敵襠部(圖199)

3、連續勾踢腿接壓頸膝頂反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200),敵先用右沖拳猛擊我上盤,我上體左閃避開,迅速用右手抓牢敵右腕(圖201),緊接著,迅速抬起右腳用勾踢腿重擊敵肋腰部或心臟處(圖202),右腳略回收再由屈到伸用勾腿連續踢擊敵胸部或頸部(圖203),令敵防不勝防。在順勢落右腳的同時,左手壓向敵頸部,迫敵重心後傾(圖204),抬左腿用正頂膝撞敵後腦部(圖205),在敵倒地時,用右掌重劈敵咽喉(圖206)。

4、正踢腿接騰空橫勾踢腿反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207),敵搶先用右腳踢我中盤,我用左臂由里向外格擋(圖208),我抬右腳用正踹腿踢擊敵支撐腿關節(圖209),攻敵措手不及,然後,右腳略回收,雙足用力蹬地騰空躍起,在空中以橫勾踢腿重創敵上盤(圖210、211),令敵防不勝防。雙腳迅速落地並站穩(圖212),再騰身躍起,在落地的同時,用右膝砸向敵襠部,並用左手卡緊敵咽喉,將右拳猛擊敵左太陽穴(圖213)。

5、側踹腿接飛身騎壓反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214),我注意觀察敵面部表情,等待其做動作。當敵出右腿向我中盤橫掃過來時,我抓住瞬間的有利時機,迅速抬起右腳用側踹腿踢擊敵中盤(圖215),由於側踹腿比敵方的橫掃路線要短,因此速度要比敵方快,具有後發先至的效果。不待敵方退出有效打擊範圍,我迅速飛身躍起,有雙腿準確地夾緊敵頭部,雙拳以貫耳技法猛擊敵兩太陽穴(圖216、217),當敵倒地後,我仍騎壓於敵身上,以右手卡喉,左拳手重擊其頭部(圖218)。

6、勾踢腿接飛身剪腿反擊法

雙方成基本格鬥姿勢(圖219),敵搶先揮右拳猛攻,我迅速抬起右腳用勾腿打擊敵肘關節(圖220),右腿落地後雙足同時用力蹬地騰空躍起(圖221、222),在空中以剪子腿重擊敵上盤(223)。注意右腿的後掃動作要強勁兇狠,摧將左肘重砸敵頭、面部(圖225)。

以腿制拳的招數,最有效的是攻踢手臂和肋腎部位。敵手臂受重踢,必感酸痛無力,置身於被動位置。以腿破拳,必須配置好雙手的防守位置,伺機出腿制敵。飛身剪擊時,一定要敏捷,以挫其銳氣,遏制攻勢。如此先守後攻,同寓一手,令敵猝不及防。上述回擊法,要訣為即拆即打,乘敵方暴露空當的一瞬間擊之,方有功效。

六、特警格鬥術的扼喉擺脫法

由於喉部位於頸項正中,因此是生命之要害部位,如遭受敵方的卡、扼,可使人猝死。反以在格鬥訓練中,扼喉與擺脫扼喉是對抗訓練的必修課。所謂解脫技術,亦稱反擒拿技術,是搏擊中必須掌握的一門技擊技術。

首先,不能驚慌失措,應先把喉結部位轉到對方肘內側的拐彎處,以免窒息。然後迅速轉入反擊。後後遭到攻擊的不利是與對手接觸太緊密,所以遭到背後攻擊時,應反過來,利用這一點,再充分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去打擊敵方。

現將格鬥術中的扼喉解脫法介紹如下。

1、後撞肘接正頂膝反擊法

當敵人從背後銷住我喉部時(圖226),我猛揮左臂以後撞肘猛擊敵人的襠部或肋部(圖227),乘敵護擋之際,迅速用雙手抓住敵人的右臂(圖228),猛力擰轉,緊接著,右手用力按下敵頭頸,抬起右腿用正頂膝迎擊敵面部(圖229),在右腳下落的同時,將右肘順勢砸向敵後腦處(圖230)。仍用左手抓牢敵右腕,同時將右臂由敵方肘下穿過,並將右手按於敵右肩(圖231),隨後將右臂用力下按,將敵制服。

當敵倒下後,為保險起見,要用腳尖向敵人的肋骨或頭部再補上一腳,使敵徹底喪失抵抗力。運用過程中,還要講究「隨勢化力,巧於應變」,「勢」是指敵方身體的姿勢,或者是相互搏鬥中敵方的各種招式。我對其進行反擊,是對被擒拿住之後進行反擒拿,不能魯莽出擊和招架,而應根據敵方的身體姿勢和佔據的方位及攻擊我身體不同部位的情況,按照敵方所實施力量的大小,急緩程度等情況,確定自己應採用的膝頂、肘擊等致命連環攻擊法。

2、轉身拳擊接抱腿摔解脫法

我被敵人由背後鎖住頸部時(圖232),不待敵勁力用老,迅速使身體向左轉,左臂猛力下壓,右臂用力往上撬動,同時將左腳伸插到敵人的右腿後方,以擺脫被動(圖233)緊接著,將左臂繼續用力下壓,身體也繼續向左側轉,擺脫敵人的鎖制,並用左臂橫壓敵頸(圖234),為反擊創造條件。然後,揮起右拳重擊襠部(圖235),在繼續用左臂下壓敵頸部以迫敵重心後傾的同時,迅速將右臂由後抱敵雙腿膝關節處,隨後,左、右臂同時用力,即利用左臂下壓有右臂上挑之力,將敵凌空拋起(圖236),重重摔翻於地上,再將右肘猛力砸向敵後心及後腦等處(圖237)。

3、轉身挾臂接腠撞再接橫擊肘解脫法

敵人由後鎖住我咽喉或抓扒住我後肩時(圖238),我迅速將身體向左後方轉動,同時揚起左臂,將敵攻擊消解(圖239)。抓住有利時機,上動不停,將左手由前往後劃弧,落在敵方的右大臂外側(圖240),隨後,再將左臂突然有力地挾抱住敵雙臂,抬起右腿用正頂膝重創敵襠部(圖241),在右腳落地的同時,用右拳重擊敵面部(圖242),最後,再連續用一記右橫擊肘猛擊敵左太陽穴(圖243),將敵制服。

搏擊中應以最大的力量攻擊敵人最弱的地方,積極主動地尋找敵人的破綻處,並乘虛而入。集中優勢,於敵十倍的力量,出其不意地攻擊其一點,就能夠摧毀敵方的戰鬥力。

4、推肘擊頭接下踩解脫法

敵方右手卡喉並將我推到牆壁上時(圖244),我迅速抬起左手托住敵右肘部,同時抬起右手猛擊敵頸或頭部(圖245),繼續將敵肘部向上、向內推,並用右手將其頭部向下、向里側推,使兩力合一,破壞敵平衡(圖246)。上動不停,繼續猛力推扳敵方,將其擰倒,並向其頭部側面施加壓力,同時迫使其手臂向內(圖247),為發起致命攻擊創造有利的條件。再順勢抬起右腳用下踩腿攻擊敵襠部(圖248),最後,猛揮右拳擊向敵心臟或面部(圖249)。

5、抓頭搬摔接下踩反擊法

當敵人由側面襲擊我,並用左臂夾住我頭部,向頸動脈施加壓力時(圖250),我用右用猛力抓住敵頭髮,左手伸入敵左膝窩內(圖251),將右手猛往向下方拽敵頭部,迫使敵全身隨頭部向後移動,從而放鬆對我方頸部壓力。上動不停,在敵人頭部後仰的剎那,左手迅速操起敵人左腿,將敵重重摔翻在地(圖252),在敵方身體倒地的同時迅速抬起右腳用下踩腿猛擊敵頭面部或咽喉部(圖253),將敵制服。

一人極具殺傷威力的戰士不見得一定是一個塊頭很大,強壯型的人,卻應是一個時機把握良好及出手發招極快的人。因為如果能加快打擊的速度,則必可使自身的破壞力增加。所以,一名特警戰士如能在反擊上佔據較大的優勢,那麼,他在其他方面亦會佔有優勢。

6、飛身膝撞接順手牽羊解脫法

敵由正面襲擊我,用雙手卡住我咽喉並推到牆壁上時(圖254),我迅速抬起雙手用兩拳或兩掌同時重擊敵方的軟肋處(圖255),再用雙手由敵肘關節內側放外撥,以徹底解除敵方對我的威脅(圖256)。順勢用雙手摟抱住敵頭頸部(圖257),從而控制敵方的攻勢。隨後,雙足用力蹬地騰空躍起,在空中先用左膝猛擊敵肋腰部或心臟處(圖258),左膝回收時,結合雙手下拉的動作,以右膝飛撞敵頭面部(圖259),在雙腳落地站穩的同時,利用敵方身體前沖的勢頭而將右手搭在敵後腦上,左手則搭敵後腰上(圖260),雙手同時用力後牽,使敵腦骨撞在牆上(圖261)

七、特警格鬥術的倒地解脫法

格鬥中倒地解脫法,就是當我方處於倒地的位置時所進行的快速反攻方法。當然,處於此狀態是很危險的,因為身體不能自由活動,拳腳技法的運用也受到限制,因此,很容易被敵人所控制。所以,在生死格鬥中,掌握倒地後的解脫控制技術,尤為重要。

當我方被敵人壓在下方時,最主要的是充分運用自己可以活動的部隊,在攻擊敵人的同時掀翻敵人,迅即轉入反擊。

現將倒地解脫技術的實施要訣介紹如下:首先是心要狠。因格鬥搏擊本身就是殘酷無情的戰鬥,故實施反擊技術時必須心狠手辣。其次是動作要快,因為時機是稍縱好逝的。況且,世上千招皆可破,惟有手快不能破,故在地上反攻時要求出手快如閃電,制敵於瞬間。實施解脫法的動作要精確,由於格鬥術變化豐富,因此較難掌握,務必深悟倒地解脫法的要領,領會其中的細微變化,方可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現將格鬥術中的倒地解脫法技巧分別介紹如下。

1、抓腕推肘接下踩腿再接抓腕壓肩解脫法

當我不慎倒地,被敵人騎於身上並且用雙手緊緊鎖住了我咽喉時(圖262),我迅速用左手抓握敵人的左手腕(圖263),敵人必會以為我將反抗,其注意力勢必分散,我即將右手猛推敵左肘關節(圖264),同時順勢向左翻身而將敵摔翻在地(圖265),最後,在用左手向內上側擰轉敵手腕的同時,用右手猛壓敵肘關節(圖267),將敵制服。

當敵方關節挺直時,最怕從橫向施加壓力,因此,我應充分利用這一弱點,猛摧敵肘關節薄弱處。右手推與左手的抓擰動作配合,不僅可使敵因此而翻身倒地,還可將敵左臂拗折斷掉。

2、雙腿鎖肩接起身肘擊解脫法

當我不慎倒地或被敵擊中仰面倒地,敵騎坐於我腹部並用雙手緊緊卡住我咽喉時(圖268),這是非常危險時時刻也是非常兇狠的動作,因為兩八字掌卡喉或者拇指從左右鎖喉,可在數秒鐘內令人昏迷。因此,我應迅速用右手抓握住敵右腕並用力向內側擰轉,同時用左手抓握住敵右手用力向外側擰轉,力圖將敵右小臂或手腕扭折,再迅速抬起雙腿由前向後別壓敵方的雙肩(圖269、270),迫使其迅速後倒,迅即起身,屈肘重砸敵襠部(圖271)。

這套動作關鍵在右手擰腕迅速有力,左手的扳手動作兇狠及時,須使二力合一有效地挫傷敵方。擰腕扳手的目的,是為了解除或減輕敵人對我喉部的卡壓,這就是關鍵所在。

3、抱腿接連續肘擊解脫法

當我不慎倒地或被敵由後擊中而向前倒地,敵騎坐於我身上用雙手牢牢卡住了我脖頸,欲揮拳擊我頭部時(圖272),我迅速用右手環抱敵右小腿,同時轉身向左後方翻滾,並用左臂向後猛掃敵頭頸部(圖273),將敵掀翻在地。當敵方倒地的同時,我將左肘重砸敵心窩處(圖274),再在繼續翻身並用左手按住敵右臂的同時,高舉右肘猛力下砸敵面門(圖275)。

在格鬥中,用肘技擊的技巧是:第一,肘招應以肘尖出擊,勿用前臂。第二,用肘招時,勁力發自肩、腰、腿的推動與配合。第三,正確掌握肘擊的時機與打擊的角度。第四,兩肘的攻防技能能夠互相配合,同時,拳宜松才能將全力集中於肘尖,從而在搏擊中以一肘建奇功。

4、縮身蹬腿接騎坐鎖喉解脫法

敵騎坐在我身上並且以左手卡我後頸以右拳欲攻我頭部時(圖276),我迅速用雙手護住自己的頭部,同時縮頸、聳肩,雙膝前屈,破壞敵重心平衡(圖277)。接著,雙腳用力蹬地,臀部上抬(圖278),將敵掀翻在地,然後,迅速騎壓於敵身上,並用右臂死死鎖住敵咽喉(圖279),將敵制服。

5、擊顎壓頭接右腿鎖喉解脫法

我不慎倒地或被敵由側面擊中而倒地,敵趁機用柔道中的絞頸技鎖制住我的頸部時(圖280),我迅速用右拳猛力下砸敵下顎部(圖281),迫使其頭部後傾,為進一步反擊創造條件。迅速抬起右腿,用膝關節卡住敵咽喉(圖282),將右腿猛力下壓,以右腿挾制其頸部直至其昏迷或窒息為止(圖283)。

6、拉腕踢頭接翻身騎壓解脫法

當我不慎倒地或被敵由正面擊中倒地,敵用雙手控制住我右手時(圖284),我應設法迅速起身,若敵未待我起身便抬起右腳(圖285),我應抓住時機,迅速屈收右腿,從而用小腿架住敵猛力踏下的右腳(圖286),緊接著,用左手抓握敵手腕,使雙手同時用力下拉(圖287),以迫敵重心前傾,我不失時機的抬起左腿用勾踢腿重創敵右太陽穴或後腦(圖288),將其踢翻在地,迅速起身騎壓於敵身上。為防敵反抗,用左手卡緊敵咽喉,用右拳重擊敵太陽穴或面部(圖289),將其擊昏或制服。

注意右腿架防的時機及角度,尤其是初學者,一旦被動倒地,由於緊張,往往唯恐格擋不住對手的攻擊,

八、特警格鬥術的抱腿解脫法(圖解)

九、特警格鬥術的由後制敵法(圖解)

十、特警格鬥術的摔打攻擊法(圖解)

十五、特警格鬥術的一對二制敵法

一對一的格鬥,是打鬥中最常見的形式,但是總有人會

十六關要論(授秘訣)

(足、腿、膝、腰、背、頂、氣、掌、指、髓、神、耳、鼻、口、身、毛)

發之於足,行之於腿,

縱之於膝,活潑於腰,

靈通於背,神貫於頂,

流行於氣,運之於掌,通之於指;

斂之於髓,達之於神,

凝之於耳,息之於鼻,呼吸往來於口,

渾噩於身,全體發之於毛。

活潑於腰

——即腰為主宰。

腰位於腹背之中,胯之上,身之下;為全身之重心,中定所在,觸之則靈,樞紐也。其為鏈狀關節,有三根軸。其中冠狀軸,能做前後俯仰屈體運動;矢狀軸能做左右體側屈體運動;垂直軸能做左右旋轉運動,三軸聯合,能做環轉運動。

太極拳運動,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一動」就是腰動,腰動無有不動,腰靜無有不靜。

源動腰脊,全身百骸九節無不隨腰之虛實變換而轉換虛實。

轉換失靈,觸之不能旋轉自如,病在腰僵滯澀;

牽掛抽扯,前俯後仰,掤勁不足,病在腰軟塌陷;

迎送失當,引進落實,未能盡化,病在腰間缺少折迭;

上重下輕,骶骨無力,腳下無根,病在腰脊欠缺松沉;

勁氣不暢,發勁不透,勁力不能專註一方,病在腰隙虛實不清。

太極拳以腰為纛、為軸、為樞紐,主宰在腰,變換虛實,在外為動作,在內為心意。中和在抱,分清虛實,活潑於腰,作意轉換自然,而周身方能圓活自如。

靈機於頂

——即虛領頂勁或頂頭懸,為提起精神,領袖全局,以求貫徹也。

常應常靜為之靈,隨勢主發為之機。

俗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可見靈機即是心神,為精氣所化,心主官能,其生髮於頂。

頂即是頭頂,周身之主,全體之綱領。

頭頂比乾,乾卦屬天,是為天根,位居至高清虛之地。百會朝天,天門洞開,此方寸之地虛靈(領)而高聳直豎,使六陽之首如臨虛空,提起精神而使神貫徹於頂;提挈全身,使輕清上升,升發一身陽氣,達到鍊氣化神之成功,而使滿身輕利。

虛靈(領)頂勁宜在似有若無之間,不及則萎頹,太過則僵直,皆失靈機。適中則虛靈含拔,知覺機敏,自可免除太極拳板滯遲澀之病,而帶來一片靈動和生機。正如詩之歌詠:「一片靈機寫太和,全憑方寸變來多,有心運到無心處,秋水澄清出太和」。

神通於背

——即含胸拔背,勁發於脊背之謂也。

胸背為胸腔之前後,脊背猶如棟樑之於屋宇。

通過胸微內含,兩鎖骨松沉,束肋下氣之含胸致胸舒,使勁力利於在胸中運化;而通過背部肌肉的向下舒松及兩肩脊骨的微提並略往後上方拉起,胸音開勁之拔背致背順,使勁力利於在脊背卷放。此即含胸拔背也,即舒胸順背也。

背順肩,肩順項,項順頂,順舒之中自寓含拔之義。如此方能端直其身,中和在抱;空洞其心,真一其意。

能端直其身,中和在抱,則脊樑松豎,五髒得位;能空洞其心,真一其意,則氣機和調,神得凝鍊。如此,含胸以虛而下氣,拔背而正以通神,神通脊背三關,力由脊發,自然得路也。

流行於氣

——即行氣如九曲珠,輕靈貫串,氣遍身軀不稍滯也。

虛明通達者神也,流通活潑者氣也。

太極拳的修鍊模式以先天之氣(丹田之氣)補後天之氣(上焦之氣),即鍊氣補宗,使自身整個身心與宇宙融為一體,其旨在寧定松靜自然。

心靜則天機活潑,身靜則浩氣流行,玲瓏宛轉,圓轉如意,輕靈貫串,過三關,行周天,往來六虛,融通百脈,被於谷中,暢於四肢;百骸九節,五臟六腑,雖極微處,苛心意所至,無微不至,亦無往不利。

行之於腿

——即舉步行動發之於腿之意。

太極動步以腰為軸,動轉有位,實腿碾轉,出步落腿,兩胯兩腿相聯相隨;變化如籮圈,順逆起伏,進退轉換,相聯相制,輕靈貫串,剛柔從容,虛實滲透;以實腿控制舉邁之腿,實腿蹲虛腳伸,實腳送虛腳,起腳無須蹬,落地毋有聲,猶如貓之躡足潛行,輕靈、沉著、穩固,兼而有之,其若惕也。是謂太極步。

太極步變換在腿,根節胯,中節膝,梢節踝,相聯相制,出步落腿有纏綿意,有屈伸勢,柔和利滑,細綿不斷,節節貫串。

動勢之時,以足領膝,以膝領胯;靜勢之前,以胯催膝,以膝催足。

以致動靜一源,不知誰之為領,孰之為催;而又領之為催,催之為領。輕輕提起,慢慢潛行,默默催止,弧進弧退,全神貫注,氣勢騰挪,神行連綿如行雲,恍若身置太虛中。

太極步行之於腿,舉步要輕,動步要靈,落步要准,虛實分明。

所謂虛者,非空,非全然無力,其神相連,其勢不斷,而留有伸縮變化之餘意。

所謂實者,確實而已,非完全占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兩腿虛實的變換,不能驟然而來,倏然而去,變轉交替得越細緻越細膩越好,此漸虛而彼漸實,此漸實而彼漸虛,不斷流變,逐步轉換,中和在抱,氣定神閑,沉著而輕靈地前進後退,自然無遲鈍滯泥之弊。

蹬之於足

——其根在腳,腳踏實地,足跴五行(或足跐五行),勁起足根之謂也,非僅止起腳蹬而外擊也。

「跴」與「跐」均為踩字之古異寫,故蹬之義在此主要為「跴」「跐」即踩也,踏也。

足方,像地比坤,以其能承載一身之重,靜如山嶽,有磐石之穩,動如舟楫,無傾倒之憂,故為一身之根基,稍有不合,全體之氣俱不和矣。故曰:「足為地關生命扉」。

太極拳運動其根在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完整一勁。完整之勁通過足而作用於地,蹬而反作用於全身,故其根在足。

正如陳鑫所說:「(足之)運動是後跟踏地,漸至趾、通谷、大鐘、外腓,以及隱白、大敦、厲兌、實實在在,踏在地上。」

實實在在的踏在地上,是合力之謂,要緊在足根踏實,五趾微微躡攝,整個腳掌掌緣貼地,而足心湧泉形窪虛涵,如貓之躡足而行,「千變萬化由我運,腳打踩意不落空」此即為「腳踩湧泉」。

腳踩湧泉,則足有蹬勁而下盤穩固,舉步輕靈。配合虛領頂勁,則有頂天立地之氣慨。若「湧泉無根腰無主」,則「力學垂死終無補」。

運之於掌,貫之於指

——即一身之勁氣,練成一家,勁起腳根,注於腰間,斂入脊骨,佈於膊,通於掌,貫於指之謂也。即形於手指也。

《太極指掌捶手解》曰:「自指下至腕上,里者為掌,五指之首為之手,五指皆為指」即自指根端至腕間的部分(不包括手指)里側為「掌」,俗稱之掌心。掌連手指,即上肢腕以下,為「手」,俗稱之手掌。五指為「指」,俗稱手指。

掌指為力梢,為喉頭之賓輔,門戶也。故須「運之於掌,貫之於指」。

以楊家太極拳為例,行拳掌要含虛,四指自然微分,大拇指圓張,成八字瓦楞掌,或稱荷葉掌,亦稱美人掌。

掌宜坐而指宜舒。掌心形凹而含虛則靈,善粘貼而運而利蓄勁。

蓄勁之時,其氣由上而下,由指掌而肘而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沉於足根,起而反作用於全身而行發勁。

發勁之時掌心勞宮微吐,其意微凸,則能得實而彈發。其時氣由下而上,勁起足根,發於腿,主宰於腰,斂入脊骨,佈於兩膊,運之於掌,貫之於指,噴薄而出,是謂「出勁」,亦是「出精」。

蓄髮吞吐之間,能「運之於掌,貫之於指」,方能作繞指之柔而至柔至剛,充分發揮「手是天關機勢門」的作用。

斂之於髓

——即內斂其神,外聚其氣,動牽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之謂也。

太極拳以修心養性為旨,故放心之意,外馳之神,宜收斂於內而心神專一;虛靜歸定,聚氣斂神而不外散越。

欲要神氣不外散越,先要神氣收斂入骨,欲要神氣收斂入骨,須腹心松凈,五靈沉著,勁宜曲蓄,氣宜直養。

概言之即「先天之氣宜穩,後天之氣宜順」。

先天之氣宜穩是指,以心行氣,務沉著,而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順逐,而便利從心。

後天之氣宜順是指,呼吸和順,吐惟細細,納為綿綿,似有若無,一任自然。

氣無暴動則二氣和也,和則氣垂中宮,八方鼓盪,流通活潑,虛明通達。中和之氣周匝一身,輕通腠理,穿滲於膜絡,深入於筋骨,淺入於五臟,深存於丹田。一開一合,猶橐之無底,籥之相通,渾浩流轉,百脈融通,表裡精粗無不到,是謂直養浩然之氣。

鍊氣至極處,開之與合,開中寓合,合中寓開,開即是合,合即是開,氣皆斂入脊骨。氣即是勁,故為勁氣,氣斂之入骨,即勁斂之入骨,亦即「斂之於髓」。

煉勁入髓,煉勁歸根,勁貫周身,則功入化境,天然逸出。故陳鑫曰:「若問此中真消息,須尋脊背骨節中」。

達之於神

——虛寧歸定,神得凝鍊,虛明通達,總歸神聚之謂也。

神有廣義之神,即神、魂、魄、意、志、思、慮、智等。

《靈樞·本神篇》曰:「心藏脈、脈舍神」「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氣,氣舍魄」「脾藏營,營舍意」「腎藏精,精舍志」。

古人認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其神主宰,是謂「六神」(漢張衡《髑髏賦》)。

神又有狹義之神,是單指藏於心的神。神是統帥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最高的生命活動,在人身居於首要地位。

太極拳之所重者,惟精、氣、神、勁。精者元精,神者元神,氣者元氣,勁者內勁,亦即內氣。

精鍊而聚,氣煉而凝,神煉而固,勁煉而整。

可見精氣神勁實無分割,其性、功、體、用亦相統一於神。

所以太極拳敬以直內,主張神聚而達之於神。

神固於內,則清虛棲心而不誘於外,故神自寧定,體自松靜。

神定則心意空靈,卓然常明;體靜則百骸松和,常應常靈。

神形和合,誠於中而形於外,在精神啟迪下,以心行氣,意到氣到,氣到勁至。此由神而到勁,即由神達勁,是謂「上情下達」。

上情下達,用功日久,由懂勁而豁然貫通,知眇瞻顧盼之視,覺起落緩急之聽,知閃還撩了之運,覺轉換進退之動,而接及「渾然無跡,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虛靈」之神明。

此由懂勁而達於神明,是謂「下情上達」。上情能下達,下情能上達,是謂通達;能通達則曲伸開合攸往自由矣。太極達此境界,則其運動之功,渾渾穆穆,全泯跡象,而達虛化,是為達神。

凝之於耳

——行功專註,務求心靜,凝思寂聽之謂也。

耳乃靈性之物,監聽之官;系腎之竅,為絡脈會聚,腎氣通達之舍。

太極拳行功神定自若,守中氣、絕雜念、蓄眼神、凝耳韻,皆為聚神固腎。腎欲固,耳須凝,耳不可使有所聽,能勿聽則心專。

初時聽而不聞,功彌久而心愈靜,神愈寧,聽覺凝閉,聲不入耳,而致聞而不聽矣。此非不靈敏,而是致虛極,守靜篤,耳聽左右背後,恐有不虞侵凌,人有後來者,雖微動風聲,亦能察覺,皆因心氣極靜極平,而至耳目聰靈,而能無所不聽,故凝之於耳使無所聽與高度靈敏之無所不聽為之統一。

息之於鼻

——神蟄氣穴,以心馭氣,綿綿若存,似有若無,一任息於鼻孔出入之謂也。

肺開竅於鼻,鼻為肺之徵候。

息之於鼻,是因為鼻子在人體中屬於呼吸系統,與咽喉、氣管和支氣管共同組成的人體內的呼吸通道,由其達到綿綿密密,幽幽微微,柔順定聚的調息狀態。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旁鼻竇所構成,是一個理想的「空調器」。

由於鼻腔內粘膜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收縮和擴張功能。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氣候是否變化無常,都能進行不斷的調節。這樣當外界的空氣經過鼻子的通道時,通過腔內循環的散熱或加熱,以及粘膜的調節,使進入的空氣接近於體溫,從而避免了下呼吸道因氣溫過於懸殊而受到不良刺激。

其次,鼻子又是一個奇妙的「調濕器」。

由於鼻腔內粘膜上含有大量的粘液腺,漿液腺及杯狀細胞,它們每晝夜可以排出約一立方升左右的液體,這些液體,除一小部分流入咽部外,大部分起潤濕進入鼻腔內空氣的作用。保證進入腔內的空氣,其相對濕度始終維繫在75%,從而有助於氣管的纖毛運動,以及肺泡內氣體的良好交換。

此外,鼻子還是良好的「過濾器」。

當濁氣(含煙塵、細菌及有毒物質的氣體)經過鼻子通道時,鼻子的第一道關卡、鼻毛,就能阻止這些不速之客的入侵。有幸經過第一道關卡者,還會被鼻腔內的溶菌和抗病毒的免疫球蛋白所清除,從而達到初步過濾的目的,避免侵襲肺部。

鼻子良好的天然條件,可使太極拳「仰仗於鼻息」而使呼吸細勻、深、長。呼吸時舌自然抵上齶,口虛合,臉容正色從容,吸入呼出,勿使有聲;升降開合,悉從心起;呼吸相隨,神息相依;心腎相交,下照海底;內收丹田,息息歸根。

呼則形松如落雁,吸則意緊氣隨行,自然地保持肺部順暢換氣,自可避免氣息之乖亂,去掉傷害心神之機因;從而使太極拳符合靜、松、穩、勻、緩、合、連之要旨而問津太和元氣;使太極拳圓而且滿,一氣貫串。

呼吸於腹

——即採取吐納之術,調息生氣之道也。

呼吸、採取、吐納是生命活動的特徵之一。

採取者,采天地之靈秀,取日月之精華。吐納者,吐胸中之惡濁,納自然之清虛。太極拳之吐納呼吸純任自然,所以太極拳之氣法須從淺近之利用肺器官之後天呼吸,即由「息之於鼻,呼吸往來於口」調息外氣而入門,而由利用丹田之先天呼吸,即由「呼吸於腹」調息內氣而登堂入室。

腹為內外通衢,勁氣之源。呼吸於腹,就是負陰抱陽,「拿住丹田煉內功」即拳論所謂「拿住丹田之氣,練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氣」。

何為拿住丹田?就是上則上提玉樓,舒胸順背,「無留橫氣於上」,氣沉丹田而護肫,是謂「天覆」;下則「襠間撐開半月圓」,尻道上提,龜尾升起,托起丹田而裹襠舁腹,是謂「地載」。天覆而地載,則拿住丹田了。

而太極拳是以虛其心,實其腹為煉養原則的,虛心即須含胸拔背,實腹則須氣沉丹田。氣能沉丹田,則腹心松凈,而後氣能騰然;氣能騰然則鼓盪,而後意氣換得靈。「意氣換得靈」即為自然之腹式深呼吸,亦即「呼吸於腹」。

吸氣蓄為合,呼氣開為放,一呼而氣沉丹田,一吸而氣貼脊背。

開合鼓盪,活潑變化,氣動身隨,載沉載浮,忽隱忽現,哼哈二氣隨丹田之動而無有不動,隨丹田之靜而無有不靜。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吸,如百蟲蟄。綿綿密密,幽幽微微,柔順定聚,呼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出,吸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入。內氣潛轉,勁由內換,調息不廢,真氣叢生。鍊氣至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

「息者,自心也,自心為息;息者,真息也,即南華之踵息,泥丸之胎息。」故太極拳「息之於鼻,呼吸於腹」,縱心奔放,採取吐納,調息生氣,皆乃自然應激之反應。蓄吸發呼,合吸開呼,虛吸實呼,既不用力鼓盪,亦不假意支配,不急不徐,順其自然,一如鼓風之橐龠,呼則隨吸,吸則隨呼,即吸即呼,即呼即吸,開合鼓盪,川流不息。能於不覺呼吸而為呼吸,則全身血脈通暢,腹內松凈氣騰然,而氣遍身軀不稍滯了。

縱之於膝

——膝由股骨、脛骨及髕骨(膝蓋骨)構成,其有縱身之靈,閃展縱跳之賦,盤旋屈伸,躥奔彈腿之能。在走架行功中,根節胯,中節膝,梢節踝足,相聯相制,其中膝起屈伸、傳導、迴轉、縱騰之作用,故謂「縱之於膝」。

膝之為功,內曲而外直,其勢雖曲而伸,襠深而藏,忽然而來,倏然而往,此縱騰之妙也。

太極之步法,模擬五行,進、退、顧、盼、定,迴轉扶勢,都須先提大腿,蓄勁於膝,膝曲而伸,虛實漸變,腳下自有自爾騰虛之感;出步落腿,縱膝投足,動必有源,而使膝寓有伸縮彈動之活力,猶如貓之躡足而行,沉著輕靈,虛實分明。

虛,非空,其勢仍未斷,而留有伏而後起,起而後伏,伸縮變化之餘意存焉,是謂縱。

實,確實而已,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行拳運步,足起望膝,膝起望懷,合而即離,離而即合,有纏綿意,有曲伸勢,由根到梢,節節貫串,是謂騰。

能縱騰,則氣勢騰挪,見象而閃,見形而化,飄若凌雲,形跡杳然;能縱騰,則能支撐八面而穩固厚重,八面轉換而輕靈圓活。如是則精氣神貫注,意透脊背,勁發於根,注于丹田,形於足趾,千變萬化由我運,行之於腿,而蹲伸;縱之於膝,而連騰;蹬之於足,而踩沉。氣之鼓盪,勁之縱騰,周身全局,腳打踩意,一呼而縱,一吸而斂,伸可成曲,住亦能行,曲如伏虎,伸比騰龍,行住無跡,曲伸潛蹤,猶如貓行,則完整之太極步成矣。

發之於毛

——合氣血之和,導勁氣之行,引津微之泄,陽而不期,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和順積中,暢交於內而泄於外,發之於皮毛之謂也。

人體毛髮,遍布人體外(陽)側,六陽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遁行之表,即手之背,膊之外,腿之側,脊之背。因系神經、經脈、膜絡分布密集之處,觸覺非常敏感,故曰:「混元一氣感斯通」。

毛髮之所系,雖不列於五行(五臟),無關於四體,似不足論。

然毛髮為血之梢,血為氣之海,氣為勁之源,勁為太極神明之途。故縱不必本毛髮以論氣,然斷不可離乎血生氣,是以不得不兼及於毛髮。

張三丰曰:「太極混元皮毛功,無形無象全是空。」此即《太極拳打手要訣》所謂:「筋骨要松,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

所謂皮毛要攻,就是「發之於毛。」皮毛如何攻?空洞其心而氣機和調,真一其意而神得凝鍊,心無挂念,處處關津處處松靜,內應五臟,外通五官,精氣神旺,氣充勁足,貫透於骨膜,穿透於筋膜,敷佈於皮膜。勁氣佈於皮膜之外形成罡氣,致使渾身毛髮皆凌豎警起,堅如我身之力。

毛髮能衝冠,則血梢足矣,出露體外而勝於攻守。

如此修鍊皮毛之功,真積力久,自得運動知覺,外在聽之以覺,觸之以覺。聽之靈,則意有所感,神有所施也,稍觸即知,至輕如一羽,極微如蠅蟲;均能不暇思索,不煩擬議,即松化虛凈而不能粘著其身而加著也;聽之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方能得拳權引進落空之妙;聽之靈,則有觸乃發,接而化打,勃然煥然,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也。

發之於毛又解釋為津微泄於皮毛,輕透表汗。

何為津?「腠理髮泄,汗出溱溱,是謂津。」

(《靈樞·決氣篇》)太極行功,精神熔融軀體,心意順達四梢,功勁通透體態,氣血遍布經絡臟腑。在有氧代謝的情況下,保證太極拳運動的質和量以及適量的強度,從而氣血通暢而汗津,使人汗水濕潤,通體爽透而又決不過量,如此六經通道疏通,「水道」通調,疏泄平衡,人體氣血旺盛,精神充沛,自然能得精氣神之里,而促筋骨皮毛之表,露華於外而膚華毛靈。

是皆因血脈流行,毛髮健舉,應乎自然,內充實而溢發於外,即拳論之所謂「血旺則發毛盛」。發之於毛是太極拳進入「無形無象,全體透空,應物自然」高層次的特徵之一。

渾噩一身

——渾噩即渾渾噩噩之縮略詞。渾渾,渾厚愽大貌;噩噩,嚴正肅穆貌。後則用渾渾噩噩形容渾沌無知,愚昧糊塗。後世稱上古為渾沌之世。

渾噩為太極拳所用則是指陰陽未判,虛實莫測,動靜無分,開合未定,剛柔渾然,萬般渾然皆歸中之返樸歸真的渾沌狀態。故陰陽、虛實、動靜、剛柔、開合之相對待,即為一混沌。渾噩一身者,言完全包括於身之意也。

太極拳心駐清光,敬以直內,外之整齊肅穆,內之虛靜統一,敬靜之功夫也;行拳煉功,五靈沉著,抱神以靜,敬靜之氣象也;篤恭以安身,虛無以靜心,外忘宇宙,內遺形骸,攝末歸本,陰陽會通,一意沖和,包裹混沌,則勁氣盈滿於內,形骸渾圓於外,拳藝達神明而豁然貫通,復又何疑?太極難運是精神,煉拳行功能做到心中無物,念頭不起,則心意虛靜而終躋渾然。此即為渾噩一身,「渾然人天盡渾然」此太極之道也。

《十六關要論》總結了太極拳對於全身的要求,「表裡精粗無不到」若不明個中道理,雖依勢作用,法無效矣,於太極拳道終難問津。


推薦閱讀:

最新武林風武僧一龍被打敗,打敗他的人真的很厲害嗎?
李天金的太極功夫精髓是什麼?
對武術能打失望?形意拳大豪李存義把人發吐了的故事,可能觸動你
武術集萃【32】

TAG: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