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錢了,還會繼續科研么?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多年來跟朋友們聊天,難免就柴米油鹽的問題進行討論,其中就談到掙錢的問題。在當今物質的社會裡,錢是不可或缺的,什麼都要錢。

作為搞科研的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必須掙夠養家糊口,過體面生活的錢。從種種跡象來看,似乎我們都不可避免的要努力掙錢,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掙錢。

對於做技術性研究或者應用性很強的人來說,說不定哪天就做出了一個能夠熱賣的技術產品,然後成功推向市場,成功的掙大錢。

然後呢?假如我們已經很有錢了,我們還會做科研么?就我不多的經歷和統計,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可能在第一時間就不大選擇科研。

但是,不做科研,做什麼呢?如果想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討論如下幾個深層的問題。

圖片來源:網路

一、錢能不能帶來我們所需要的心理滿足?

不錯,錢可以讓我們省去很多操心的事,但是錢也很可能帶來更多操心的事,這不是錢的好處。人的終極追求還是自我承認,而不是外界的承認。錢可以讓別人給我們期待已久的承認,但是似乎這種承認並不是那麼友好的,也不是徹底的。我們會由衷的尊敬一個思想上的高明之士,卻很少因為一個人有錢(儘管錢來的很正常)而非常羨慕。

我們更多的會看這個人的貢獻有多大,而非錢有多少。有一個朋友,和別人合夥做一個企業,努力奮鬥了多年,終於在國外上市了,好好地慶祝了一段時間,我們也為他高興,是他的能力獲得了回報。過了一段時間,又見朋友,發現其非常頹廢,精神很不好。一問才知道,他沒有目標了,覺得非常空虛。拿了錢做了很多以前夢想做的事情,可是發現夢想中的事情並沒有那麼美好。比如,去南極,去越野,去非洲,去了也就是去了,然後呢?還要回歸社會,回歸生活。

有個寓言說了這麼一個故事:有個人很虔誠的禱告上帝,要去天堂,上帝被其誠心所感動,準備滿足他的願望,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如果去了天堂就不能再回來。那個人立刻答應這個條件,認為,到了天堂,怎麼還會想回來呢,只有傻瓜才這麼想。於是,他去了天堂。在天堂里,他見到了沒有見到的很多美麗的景色,無憂無慮。可是好日子不長,他一個人感覺到越來越孤獨,他非常希望他的朋友們能夠分享他的快樂。

但是不能在回到人間,他無法實現他的新的理想。不久之後,他就鬱鬱寡歡死去。我們的心理滿足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建立在一個社會中,並不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礎上。即便有了錢,我們還是繼續需要社會的承認。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的做到自我承認,那麼有沒有錢也就不那麼重要,生活照樣幸福。

二、掙錢了,我們就可以就此打住?

很多企業可以掙錢,原因在於他們付出了有效地勞動,但是一旦掙了錢,故事卻沒有結束,而僅僅是開始。因為企業一旦存在,就需要繼續生存,需要掙更多的錢。實際上,掙來的錢中不僅僅是對過去的獎賞,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用於未來的投資,否則,那點有限的錢可能很快就消失。

我相信儘管每個人都可能存在一個發財夢,但是這些夢卻都不是真實的。而且就很多現實的例子同樣說明,即便偶爾的發財,並不能保證一直能夠富裕的生活。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是物質流動的基本特點。如果不認識到這一點,那金錢帶來的將只有禍害和後悔。

三、錢能夠改變生活的本質?物質對於人,僅僅是輔助的作用,而不能替代人的生活。

物質的豐富僅僅能夠帶來生活的便利(有時候卻相反),而不能替代人的成長需要。人是個奇特的動物,最奇特的地方在於,人不能停在一個地方。當人達到一個平台之後,唯一的想法就是向下一個台階前進。我們看到太多的人不能急流勇退而終身不保,遺憾之餘,可以反思這就是人之本性。人的短短几十年,最大的幸福是在不斷地追求,而非享受,最大的快樂是活在希望中,而非活在現實里。如果每一天都能完全知道明天的過程,那就是乏味的,也是會疲勞的。

羅洛.梅在《人的自我尋求》一書中提到了下面的一個例子:一個公交司機幾十年兢兢業業的跑同一趟路線,從來沒有出過差錯。突然有一天,乘客發現他開的車沒有來到,而公交公司也發現車子開出了。這個消失了的公交車和司機幾天後出現在遙遠的另一個城市中。找到這個「小偷」後,他說,我已經非常非常厭倦每天跑同樣的路線,在同樣的站點停車,他實在忍受不了了,他希望自己能夠跑一次不同的路線,就忍不住開車跑出來了。

當然,在市民的大力支持下,公交公司並沒有最終解僱這個司機,只是多了一個條件,那就是類似的短途旅遊不要再次發生。假如有錢了,但是類似公交司機一樣過周期循環的生活,也一樣會陷入焦慮不能自拔。

四、有錢了可以做科研。

本來我們就抱怨我們沒有條件做科研,整天忙於各種生活中的瑣事,心思都放在了生活上,太累了,這不是做科研的狀態。假如有錢了,我們還有理由不搞好科研么?是可以繼續做科研,只是要求可以提的更高。事實上,想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很容易,因為這起碼要求我們,做科研不是葉公好龍,而是我們真正喜歡所在。假如我們不是真正的喜歡科研,而把科研當做求生的職業,這不是什麼錯,但是這不是做科研的好心態。因為科研不能有功利心,有了似乎就一定不是好學者。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都有很多夢想,但是一旦我們有了很迫切的夢想,有一件事是有意義的,那就是問問自己,「然後呢?」最終我們經過思考才會發現,我們大多數所謂的夢想只不過是現在的心理需要,並不是我們最終想要的東西。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費,也可以釋放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更能夠讓我們用平常心去看待社會和自己。

個人以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並不是以成績為最終的目的,而是以自我承認,自我滿足為最終的追求。有錢沒錢,只是量的差別,沒有質的變化。我們的靈魂是否高貴,我們是否真的承認自己的存在,是否真的認識自我,是否尊重自己,才是生活幸福的核心問題。科研,只是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用赤誠的心去體驗,獲得的就不僅僅是所謂的科研成果,而是充實的生活。

後記:

寫完了才發現有標題黨的嫌疑,不過這應該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拋磚引玉吧。

相關鏈接:

不要把慾望當做志氣: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428933

科學研究的物質生活底線在哪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388795

科研: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家繼續做「窮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384903

讀博士是窮孩子發財的一條正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387221

 

此文來自科學網彭思龍博客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推薦閱讀:

命學閑話:賈躍亭有錢嗎?
嫁給有錢男人
秦奮為什麼那麼有錢?
手相:手有M紋,再窮也窮不過40歲,越老越有錢!
什麼命格的人容易遇到有錢伴侶

TAG:科研 | 有錢 | 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