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低水頭髮電站水壩的建成,令鄧村的河段水位上升,活龍聚氣,因而使鄧村近年人才輩出,孕育了五個處級及十多個局級領導幹部。於此,我們從風水角度剖析其中根源——
鄧村的由來
公元1373年,明朝官府在修築四會城池時,風水師看中了位於西面的「黃牛頭」秀峰(圖1),然後把此峰作為城牆的西門朝案,通過西門來收納此峰的融融靈氣,從而帶來萬千禎祥。
而在此峰的東面有一個山區小鎮名為「鄧村」。傳說「鄧村」的前稱為「埕村」,其由來在於此峰山巒與大章山、高椅山(圖2)、白花山(圖3)構成了四大少宗山系,而這巍峨秀拔的少宗山與其子息龍脈相互交錯蜓行,使鄧村四面環山,地勢如「鍋」似「埕」。由於鄧村方言的「埕」與「鄧」字的讀音相同,後來人們為追求美意,就把「埕」改為「鄧」,「鄧村」就由此而來。 據《四會文史》原主編謝劍影反映:在二十世紀初期,他在廣東農會創辦的《犁頭報》里,曾看到一篇名為「四會縣埕村農會受鎮壓」的新聞報導;此時仍有使用「埕村」之名。筆者也是鄧村人,在小年時也曾聽老人說過:「鄧村的地勢猶如酒埕鍋盆,故稱為「埕村」。然而,新縣誌記載:「鄧村由來於最初有一戶姓鄧的人家落戶於此」之說也許有誤。 東邊主人西邊客
據有關史料記載,公元1662年,鄭成功率兵收復台灣後,來自中原的部分退役士兵集結於韶關株璣巷一帶,不久便分散於周邊地區定居,並娶當地的客家姑娘為妻,繁衍後代。這支隊伍經過多年的繁衍生息,人口逐漸增多,使之變為人多地少,難以生存;為求發展,這個群體不得不沿著北江向南遷徙。與此同時,生活在閩、贛、粵三地接壤地區的部分人群也從東江出發,加入了遷徙大潮之中。遷徙大隊到達四會馬房後,有一路隊伍沿著西江向高要廣西一帶遷徙,另一路即沿著綏江向西北遷徙。
往西北方向遷徙的人群中,有一支小隊陸續地進入了鄧村落戶。由於這些人是從外地遷徙而來,有「作客」而居之意,因而本土人就稱之為「客家」。本土人最早定居於縣城的周邊地區,後來遷徙而來的客家人,卻居住於縣城西面的鄧村、石狗與黃田山區,故此,「西邊客」就由此而來。反之,本土人以先入為主的身份居住在客家人的東面,他們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東邊主人」。 土地貧脊龍穴真
從前的本土人擁有縣城的房產及丘陵平原的肥沃土地,而客家人只好到猛獸出沒、石多泥薄的山區辛勤開墾,鐵鋤和汗水換來的,只不過是貧脊的土地。然而,在貧脊土地的背後,卻有奔騰的山脈,潺潺的流水和周密的羅城,如此美景之地,多是真龍融結之風水寶地。《都天寶照經》云:「龍在山中不出山,掛在大山間」。由於真龍多融結於大山之間,所以山區易受真龍的福蔭而人傑地靈。為此,貧脊土地的價值在古時是不高的,但山區「龍真穴的」所帶來的福蔭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聚水成財富足三餐
書云:「水是山家血脈精」。在鄧村境內流趟著四大坑水(「坑水」為本地方言,是河溪之意),分別為東北面的塘婆坑(圖5)、南面的白花坑(圖1)、西面的龍麟坑(又稱黎棲坑)及西北面的大烏坑(圖6),這些坑溪水隨龍而行,使之活龍界氣。而這些坑溪除了東北面的塘婆坑的河水直接流入綏江外,其餘三條坑的河水均在鄧村圩鎮匯合,使其水聚龍止而作結,從而孕育吉祥。(圖4) 古時的鄧村森林茂密,水資源極其豐富,特別是用作造紙材料的竹子森林處處皆是。1960年前,由三條河溪匯聚而成的鄧村河,其水位深度可以行駛盤坑船隻,通過水路運輸把本地生產的會紙及竹木銷往外地,從而帶動了古鄧村的經濟發展。 在水源充足的四條河溪里,鄧村人從溪頭至溪尾都用石頭築起了一個個的水壩,利用水及其落差為動力建造了一部部水車與一間間會紙廠,以「碓舂竹子成紙漿,簾落槽起紙張張」來傳承我國千年古法造紙工藝。(圖6)
多少年來,豐富的水資源給鄧村帶來了民間手工業之興盛,使鄧村人民世世代代富足三餐;亦因此而使鄧村享有「中國民間造紙第一村」美譽。近年政府非常重視民間古法造紙的特色產業,並把其發展為特色旅遊業,還在鄧村入口處建造了一座牌坊,以牌坊上的「一觀造紙第一村,方知鄧村人專長」來描述鄧村人的特色產業。(圖7)
古時的鄧村人,雖然沒有縣城及丘陵地帶的財主與地主富裕,然而,充足的水資源令古時生產力較為落後的做紙廠水車得到了動力,也使千家萬戶的鄧村人依靠會紙生產養妻活兒;這靠山吃山的傳統工藝,的確令從前的鄧村人較為富裕。這是古時的鄧村獲溪水相聚鎮圩,聚水成財帶來的風水效應。 蓄水成庫出官員
從1960年代開始,鄧村森林被盲目砍伐,致使鄧村因森林面積減少而造成水資源缺乏。從那時候開始,鄧村境內的河溪水流慢慢減少,而圩鎮通往綏江河段的水位也隨之下降,盤坑船也因水位下降而無法駛入鄧村圩鎮。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市在綏江白沙河段攔水築壩,興建白沙低水頭髮電站;隨著電站的建成,使鄧村又恢復到從前的「水深潮白照山龍,催人富貴」的風水寓意景象。(圖9)
由於鄧村大部分的山龍都是朝著鄧村圩鎮而來的,甚至鄰近的石狗鎮東面的大部分山龍也朝鄧村而來,故而使鄧村群龍匯聚。特別是水壩的建成,使鄧村河段水深而龍躍翻騰,因而易發官貴。據筆者粗略計算,自水壩築起至今的十多年裡,鄧村先後孕育了五個處級及十多個局級幹部,只有不足一萬人口的小鎮而孕育了如此數量的官貴,可算是較多的了,而按本市鄉鎮人口比例計算也是目前最高的。 地戶合理獲福祉
鄧村的出水口在下崀村的左前方,地戶雖然無星辰把守,然而亦有砂手關攔,使堂氣聚於局中。地戶出於「丑」山的「火雷噬嗑」卦位上(圖10),水口論局為三合風水派別中的「金局正庫」消水,主吉。同時,水口「火雷噬嗑」卦的「火三」,與主宰目前元運的「艮八」構成了「河圖」中的「三八為朋」陰陽交媾數,使失令而成為零星的「夫三」水口,與當令之「妻八」相合而獲吉;還有「火三」衰星於去水口,符合去衰得旺與七星打劫旺氣之法,故而消納得位而人才輩出。
天門來旺非貴則富
白花坑的溪水從坤方的「天水訟」卦而來,流至白龍扶利村的右前方,它與大烏坑和龍麟坑合併後的坑水會合(圖1)。白花坑「天水訟」卦來水之「天九」,是目前八運的未來生氣,此卦來水為「正神」旺水上堂,主大吉。西南「坤」方是金局的官祿方位,白花坑從坤方而來又為官祿水上堂,古有:「九曲臨官祿,當朝一品」之說;因而近年於此坑的兩岸孕育了兩個處級及兩個局級的領導幹部。
大烏坑和龍麟坑於禾田平村的「三丫河」處交匯(圖5),它在「酉」方的「天山遁」卦位置上。「庚酉」是金局的帝旺方,此方來水為「帝旺水」來。書云:「官旺聚局,食祿千鍾」。因為有官旺水聚局,所以鄧村依靠千年造紙技術養活了世世代代的人民,使他們食祿千鍾,生活穩定。
塘婆坑流趟在鄧村的東及東北面。白沙築壩攔水後,它成為了最深水的一條坑溪(圖4)。由於塘婆坑流域是在鄧村的東北與東面,因而它受目前當令旺星拱照於東北,以及東北當旺之「八」宮與東方之「三」宮,合成「三八為朋」的河圖陰陽數,令此方當旺而孕育了兩個處級及幾個局級的領導幹部。 生旺峰巒出官貴
書云:「朝峰峻秀髮丁貴」。雖然「鍋底埕」形的鄧村不算廣闊,但朝峰四起,挺拔疊疊,使四周環抱而氣聚不散。鄧村為「金局」水口,於西面的「庚」方有一座名為黃牛頭的「帝旺」峰(圖1);東南的「巳」方有一座高椅山的「長生」峰(圖2);西南的「未」方有一座白花山的「冠帶」峰;還有西南的「申」方有一座阿婆髻的「臨官」峰(圖1);這些峰巒秀麗有情,全屬生旺而朝拱原鎮政府的辦公樓,因而易出功名。
官府定局論吉凶
在風水文化學中,還有以官府的朝向論峰巒及來去水的吉凶的。雖然原鄧村鎮政府辦公樓因合併於貞山區而荒廢(圖11),但是,在合併前尚起了一定風水作用的。此樓是坐「亥」向「巳」,水口在「丑」方,三合風水論之為金局「正生」向,主吉。
可是在《河洛》風水體系中,大樓坐「亥」為「乾」宮卦位,「乾」卦的先天在南方「離」宮,而後天在東北「艮」宮。由於去水口在東北艮宮的「丑」位上,因而去水口有流破後天水之嫌。書云:「流破先天損丁,流破後天損財」。由於鄧村流破了後天水,所以鄧村至今尚未誕生一個億萬富翁。雖然如此,鄧村卻因眾龍相會有情,朝案清秀,生旺來水及水壩攔蓄而發貴發丁。
推薦閱讀:
※一步步教你成為風水師9 藏風聚氣財運好,八面風吹人丁絕 道先生
※風水揭秘,永遠不要做的九件事!
※風水大師傾囊相授,最有效的招財風水秘籍!
※看風水不求人:八運風水詳解(六)八運艮山坤向(寅申同)下卦
※【凝一閣風水】擇日剖腹產會改變孩子的「八字」嗎?
TAG: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