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對待人生?-----------客觀評價《時代精神》
05-28
克氏是說過要革命,但可不是外在的革命,是內在的革命,引用克氏的話來評論吧:選自最初和最終的自由第三章 (謀生之道里世界是個人內在的投射章節)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rself and the misery,the confusion, in and around you? Surely this confusion, this misery, did not come into being by itself. You and I have created it, not a capitalist nor a communist nor a fascist society, but you and I havecreated it in our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What you are withinhas been projected without, on to the world; what you are, what you think and what you feel, what you do in your everyday existence, is projected outwardly, and that constitutes the world.你和你內在的以及圍繞在你周圍的痛苦,混亂之間是什麼關係呢?毫無疑問,這種混亂,這種痛苦,不是自己形成的。是你和我製造了它們,不是一個資本主義的或法西斯主義的或其他的社會製造了它們,而是你和我在我們的相互關係中製造了它們。你內在所是的已經被投射到了外面,被投射到了這個世界上;你所是的,你所想的和你所感覺的,你日常生活中所做的,都被投射到了外面,而那些就構成了這個世界。-------基督·克里希那穆提 (JidduKrishnamurti)1895.5.12---1986.2.16這個片子視角獨特,從金融業的死穴入手,揭露了金錢社會的根本問題——以金錢為目的,少數人把大多數人當成贏利的工具。現實的問題是,這樣一個充滿貪婪、唯利是圖、分配不公的人類社會為何存在如此之久?似乎從人類文明開始,這就是社會的永恆面目,唯一不同的是紙幣代替了金幣,銀行家代替了高利貸商人,恐怖分子取代了異教徒,換湯不換藥的社會格局。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片子站在所謂的「科學主義」角度,提出了用resource basedeconomy替代money based economy的整體思路,呼籲全球合作,發展新科技來「開源」,為個人的自我實現提供物質充裕的客觀條件,並羅列了支持這種未來經濟的潛在新技術,和一個基於這種經濟的未來社會計劃——維納斯計劃。。。。那麼,《時代精神》中倡導用科技解決當今人類的根本問題,而科技能否解決問題?答:不能。科技只起到相對的作用,只能解決一時之需,並非全面地解決問題,但凡是專業技術,它總是顧此失彼的。我們若只顧及「開源」而不重視「截流」,哪怕再增加三個地球,世界也將毀滅在我們手裡!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切事物,有好,就有更好,有發達,就有更發達,就如今天的「飛船上天」,被譽為科學發達,可能五百年後再看「飛船上天」,就會被視同落後不科學。另外,科技的實施也避免不了重新走入產業化的鏈鎖,有了產業化就無需如片中所妄談的「摧毀貨幣體系」,因為它將很可能只是以其他等價形式開展,不一定是紙幣或計算機內的一排數據,但其原理是一樣的。這個相對世界是二元對立的世界,只要有多少、好壞、美醜、對錯、是非的觀念上分別,人類便永遠也看不到世界的真相、實相。我們活在虛幻的一大堆概念中,名詞名相中,一個靠種種觀念的堆砌而自我框死畫地為牢的天地中,我們把這樣的「打造」稱之為「建設」,稱之為「發展」。我們一天走不出這個自己一手「打造」的誤區,我們的痛苦和煩惱則永遠無法消除,我們不斷造就的,只是不斷的錯誤。我們便會成為自己的掘墓人。在片中我們看到了很多關於應用所謂的高科技來解決人類需求問題的案例,但我們沒有看見這些高科技的背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比如我們所知道的太陽能電池:其實為提煉出一塊太陽能電板所需要的單晶矽及多晶矽原料所要耗費的成本巨大,多晶矽生產過程中有大量的廢水、廢液排出,如:生產1000噸多晶矽將有三氯氫矽3500噸、四氯化矽4500噸廢液產生,未經處理回收的三氯氫矽和四氯化矽是有毒有害的液體,此種產業對水源的嚴重汙染也使得這所謂的清潔能源空有其名,得不償失。而磁懸浮交通呢。我們若從理論上去探討人類社會這樣一個巨無霸的系統,是不能只拘泥在幾個技術細節去探討的。因為相比較統治一切的社會運作方式,可以涉及到的細節實在是太多太多,千絲萬縷,互相助長而又互相制約。既然維納斯計劃考慮到了用磁懸浮取代現行交通,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他的可行性。磁懸浮作為一種新的交通方式,比照目前的傳統交通方式自然有優勢,甚至按照維納斯計劃的觀點——「是可以完全不耗費化石能源的」。但是,首先的問題是這樣一個就目前而言無比「先進」的工程將沒有投資方。「維納斯計劃」的討論建立在世界貫穿著全封閉磁懸浮軌道、車站的基礎上。而考慮到高速公路和地鐵的造價,可以說建立這個國際化交通體系的人力和物力是目前無論哪個國家都無法承受的。其次考慮需求,用高效的公用交通取代低效浪費的私人交通,是一個永恆的夢想。滿載著乘客的公交汽車和地鐵,遠比一輛輛只載了一兩個人的私家車要節省能源。但為什麼這個想法始終是一個夢想,因為人的需求是有差異的。磁懸浮也許可以讓我們在2小時內從北京到紐約,但他不能讓我們在睡到自然醒以後隨意的到附近的餐館吃上一頓,這就是為什麼飽受春運折磨的中國人如此羨慕有四個輪子的美國人。多站台的設置雖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使用率,但卻會制約之前引以為豪的「速度」,而減少站點的設計,勢必又會導致這項高投入的「大手筆」只會成為極少數人所享用的工具--畢竟,絕大部分人的生活不是「今天在東京,明天在巴黎」的折騰,這就是悖論。再則,片中所提及的「4000公里/小時」的時速,可能對於今天的人們是驚訝,但這份驚訝它能保持多久呢?那麼中國先人是如何面對這個問題的呢?無論是儒家哲學還是釋家精神,中國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明白人類的根本問題在於自我慾望的認識和管理,其所關注的是如何引導教育的問題,如何完善人格的問題。先秦時代,中國人就已把關注點放在對人生的思考上,並且達到了令人嘆爲觀止的高度。正是這種高屋建瓴的認識和關注人生之根本的態度千年來影響著中國的文化,使中國古人千百年來雖身処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科技先進,經濟發達,社會穩定的國度裏,卻並不熱衷於通過經濟科技的發展,來加速對大自然的無度索取,從而滿足人們無限的慾望;而是在明瞭物質科技之負面影響的前提下,有節制地主導科技的發展。從宋代大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當時世界最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那麼,在這裡我們必須要清楚這倆個問題:我們是應該順從人慾無限制地發展科技,通過對大自然的無度索取,從而不斷滿足人類無限發展的慾望,以保持人類暫時的「滿足感」?還是通過良好的教育引導,讓人類少欲而安,知足常樂,天人合一,和諧共存的「幸福感」?從曆史畫卷中我們看到中國古人的生活,環境優美生態和諧,人們生活在詩情畫意中,百姓晴耕雨讀,學而優則仕。這裡的「優」是人格品德的優,這裡的「仕」是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士。。。通過這個思考回顧當下,那現在我們要思考一下,眼下我們的大學生該做些什麽?我們現在的學習,是爲了什麽?《大學》有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那我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能格物致知嗎?是不是應該先立志,再學習,然後工作,認清現在的社會現狀,有的放矢?無論是媒體宣傳,還是眼前我們自己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我們知道,目前地球環境惡化,水污染,化石能源危機,食品安全危機,各個國家國企的家族制、私有制轉化導致了一切只為家族集團利益而服務,而非以人為本;消費者從來只是產業的犧牲品,而非「上帝」;利潤大於生命,效益高於一切,毀滅性的開采和殺雞取卵式的所謂發展,完全不顧子孫後代的生存,全球化的經濟格局讓今天的中國,貪官汙吏到處肆虐,貧富差距懸殊,基尼爾系數直沖0.5極限!大批投機商與賣國官員通過特權和行業壟斷從國民身上刮取財產並轉移至海外。。。我們大部分人表現出無奈,小部分人做了僨青,更多的人隨著信息的接收不平等而隨「風」搖曳,還有的人暗暗在「努力打拚」,希望也加入到這個腐朽隊伍中去,以滿足自我暫時的慾望,這更加速了社會的腐爛與潰敗。然而,這些選擇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真正的幸福嗎?能實現我們人生真正的價值嗎?事實上,在不了解生命意義的情況之下,我們做出的任何選擇都與人生的真相南轅北轍,那麽當我們面對這個世界,在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在格物致知的過程中,是否也該去反觀自我去認識自己?深入的去認識自己,不去逃避現狀,也不同流合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在這個被李敖稱之為「形勢大好,人心大壞」的時期,我們更需要活得清醒,活得有主心骨,活得高貴,這是精神的高貴。講到人生價值,我這裡岔一下題,想到一個很經典的故事,這個可能大家在網上也看到過,很讓人受啟發,說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 看著一個漁夫劃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商人對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在海上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漁夫不以為然: 這些魚已經足夠今天我一家人所需啦!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甚麼?漁夫奇怪的看著商人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MBA,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再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 ,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形成產業鏈。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王國。漁夫問:這得花多少時間呢?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墨西哥漁夫問:然後呢?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然後呢?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那麼我們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我給大家的答案是:人活著,是為了打造完美人格,從而從精神上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我們各自所有的職業,性別,身份,財富,地位,名譽。。。等等的一切,這些都只是生命得以成長的載體,通過這些外在不同的觀念載體,我們各自的肉體游弋在這三維物質世界,這個由種種元素所組成的顆粒世界,雖然對於外在的載體形式,我們各自展現出了區別和差異,但每個人的內心卻完全平等的經歷著恩、愛、情、仇、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我們是相同的,平等的,一樣的。所以,我們所該關注的重點,不光只是這些諸如名利、財富、地位、職業等的虛擬觀念載體上,而是在心靈建設和道德完善的實體本質上。這才是做人的根本。也只有通過這些外在載體,我們在待人,接物,處事時,才會建設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人活著,為了打造完美人格,在思想上、語言上、行為上去落實,從而從精神上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這樣,才不至於虛度一生。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和諧美好的未來世界。在這個時間與空間的交匯處,我們人,能看到的是很片面的。在整個宇宙中,我們不如一粒灰塵,在茫茫人海中,你也只是一個小點,我們以點的方式做線的遊走,走完這短促而恍惚的一生。但我們能做好自己嗎?能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個人、每件事、每樣物嗎?你若學會了處事、待人、接物,你這個點就在發光,會照亮周圍的每個人,繼而會形成良性循環和漣漪效益。作為一個當今產業化教育下的大學生,首先,我們不能只會嘴上空談闊論「全世界」、「全人類」、「全宇宙」,但行動起來卻哆哆嗦嗦。我們先要能搞定自己,能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每一個行為、語言和思想負責,真正的學會做人。古人所謂的活在當下,就是時刻觀照自己每時每刻的語言、行為和思想,謹小慎微,克己複禮,如果能時時刻刻做到這樣,我們已經在做自己肉體的主人,而不是慾望的奴隸,不是總被情緒和慾望習氣所控制的無明狀態,而是積極主動負責的自主狀態。古人用三個字就概括了這個最高的境界——「思無邪」。時時自覺,做到問心無愧,不斷發現和改變自己以往積累的錯誤習慣,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就是先人所說的修行。一個人要先對自己高度負責,才有能力對別人負責,此時,我們才能面對社會,面對世界。這就是前面講的「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凡人,就是一堆錯誤的觀念加上一個混亂的情緒所組成的結合體。而我們改變自己首先要從認識自己開始,通過深入的去認識自己,揭露自己,逐漸的開始要求自己,對自己有辦法,從而自然而然地形成高度的自我管理,連綿不斷的訓練和實施,讓這種力量成為伴隨自己一生的習慣和品德,才能做自己真正的主人。我們每一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董事長、總經理、CEO。我們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就是一次一次的拍板,我們的每一次拍板都決定著我們的未來,比如,面對一個人的請求,我們經常會說「沒空兒」,所謂的「沒空兒」,其實體現了個人自我的選擇。人時刻在選擇。例如同時有兩個朋友打電話給你,一個叫你去圖書館,一個叫你去看電影,如果你想看電影,那麼你會跟約你去圖書館的朋友說「我已經有約,沒空兒」,然後去看電影了,反之亦然。「空」與「不空」都是自己的選擇,當然,選擇的背後可能更多的是慾望與習氣在做主,而非理智在掌控,這就需要不斷地去識破。識破了,就是一次小的「覺悟」,命運便掌握在了每個人自己的手中,每個人都在不斷的選擇中造就自己的未來。人,以點的形式做線的遊走,它的視野必然是狹隘有限的。我們被眼前的所見所聞所拘束,活得瑣碎而雜亂,關注得太具體太細節,這導致我們具有了生活的「真實感」,不能夠保持一份平常心,唯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地體驗先人所積累的經驗,才能真正做到思想的進化。讀書,讀聖賢書則會讓我們穿越時間與空間,跟隨前人的腳步前進,與祖先交流,到大自然中去,與大自然對話,自然視野開闊,別有洞天。忙碌的你已經多久沒有仰望藍天了?疲憊的你已經多久沒有親吻一朵鮮花了?我們每個人都公平的擁有一天的二十四小時時間可以分配。科學合理的去分配和管理自己的二十四小時,是做自己的主人的根本。所以說我們做人做事,立意要高遠,不要只被眼前的人、事、物所拘泥其中,迷失其中,人為局限自己的生命世界,甚而顛倒生命的本質,在物慾橫流的這個灰塵世界丟失自己的靈魂。試著去洞察自己的心理活動過程吧,找到心理活動的源頭,去識破自己的舊習,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重新認識你自己。從小到大我們被種種規定局限在眼前的功名利祿中流淌,隨波逐流,顯得那麼的無奈,那麼的被動,那麼漸漸的我們才發現,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這樣子發展下去,無奈是不可抵抗的,小到我們個人的生命在做毫無目標的遊盪,大到我們的國家不得不去一次又一次買美國的國債而把實體資產不斷的拱手送給對方,那麼漸漸的你就了解你所處的環境,所生活的學習的環境,你得考慮,你現在在做什麼?你現在在學的專業,它是一個產業化的需求。有人的需求,有這個產業,就設立了這個科系。有這個科系,引導你,從而讓你去學習、報名,讀這個科系。說實話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專業學科你可以去學習。那麼你其實一切皆有可能。因為種種的關系和條件,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環境和狀態,有不同的家庭和出身,這導致了你們選擇了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但目的是為什麼,只是為了四年後找個工作,然後打工賺那點錢麼?那麼顯然你是把人生的價值貶值了。還是前面那句話:我們只是在這個時間和空間裏,通過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家庭等等……只是通過這些個載體,學會三種東西——待人、接物、處事。通過這三個角度我們與外在的人、事、物發生碰撞,慢慢的認識內心的自己,了解自己,慢慢的建設自己的心靈世界,這才是真實的人生。而不僅僅是被誤導去無止境賺一種叫「錢」的東西,結果丟失了青春,丟失了健康,更有甚者丟失了道德,然後以一技而耗其一生。要知道這些只是你生出來之前就被其它先你而來的人所設定的遊戲規則。我們千年前的中國人已經在思考什麼是「滿足感」問題的時候,而幾個世紀之後的歐洲人還在爭論地球是世界的中心,還是太陽是世界的中心,為此教會還會把人放在火裏燒死,只因為這人論斷與教會有矛盾,沒有按照教會的意思講話。那你可設想,兩地文明相差多麼的懸殊。再回過頭來看。又發現,我們現在教育的這套體系,還是西方社會的,一百多年前被西方教會原原本本的搬到了我們這個千年文明古國中,所謂的這些東西,包括所謂的大學,所謂的洋為中用,現在只是學一個專業技能。只是一個技校,而且這個技校畢業出來等同失業,當初的「五明」,「六藝」全不見了,而這樣的狀態肆意蔓延,這樣幾代人下來,直到目前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了就連連吃飯穿衣都要靠上一輩人溺養,還談什麼振國興邦呢?更多的人是因為不能去面對社會,不能夠適應社會,而繼續留在學校裏「讀個研吧」,反正是產業化教育,不在你能學到本領,而在於你通過這樣的幾年「消費」生涯,而拉動了經濟,已經為社會做出了「貢獻」,所以,畢業直接轉入失業,也是必然的。而那些讀本科專業的同學,你若問他:「你為什麼讀這個專業」,他說「這個好考」,而不是我立志,我立志之後知道要做什麼,然後我設定了專業方向。這種情況,現在是普遍性的,而不是個體,那麼我們想,我們這個群體,這個民族,以往就有這樣的智慧,就有這樣高遠的立意和志向,今天,我們卻不能夠把這個脈接上,又從零開始,跟在西人後面另起一行,大家在這個產業革命中,只是做某一產業某一行業某個環節的某個犧牲品,一個消費者,廉價消費著你自己的生命,吃喝拉撒,然後呢結婚生子,然後為了這個孩子有個好的幼兒園,好的學校而團團轉在產業鏈中惡性循環,成為「忠實的消費者」而不是人,乃至於他也逐漸的要開始面對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你不覺得這是在循環浪費嗎?所以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一下,而不僅僅是我們這代花著上一代人的錢,讀一點為了應試的「書」,學一個沒有技能的「專業」,然後打一份重複勞動的工,等待衰老。我們要考慮的是更多的問題是——人活著的問題,生命的價值問題,接脈的問題——接我們祖先的脈,繼承和發揚的問題,人類文明的問題。那我們再回過頭來說影片的問題,前面講到的科技的問題顯然是偏頗的,跟我們的思想,立意很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知道人、人格、道德是可以完善的,只是在這個相對而言的時間和空間裏,大家有的走在了前面,有的卻走在後面一點。但這條路是無止境的,你可以一直走下去。沒有一個所謂的終點,有的只是不斷的超越自我,不斷的超越過去。這是一種向上的力量,良性生命的無限發展和積累。重點是,你有沒有時時刻刻對自己有這種要求。如果每一個單體都能這樣去思考問題的話,每一個單體都能開始這樣做的話,你就會影響周圍的人,然後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才是真正的運動和革命,革命不是說一定要拿刀拿槍去砸東西,革命是思想的革命。是一個認識深度的問題。你對人生,你對自我有多少的剖析和洞察。有沒有深入探索過?你對自己有多少的要求?這本片子,它本身是只一個廣告宣傳片,Jacque Fresco作為一個自封的社會工程師,在片中對於社會現狀的分析還算到位,但是對於「維納斯計劃」的推銷,是拙劣的。雖然人類社會作為如此複雜的系統,僅憑一個社會工程師的能力是遠遠無法對其進行最基本的測算,更不要說設計了。但他後來所提到的「維納斯計劃」的空想性卻大大超越了我的預期,甚至我不得不開始從「利己主義」的出發點來考慮他的真實動機了。但是我們看影片,不能只把它當作廣告片來看,更不是簡單的受其盅惑,我們要把它當作一部立志的片來看,它告訴我們世界的真相就是這樣的。那麼接下來的是我們該怎麼樣?要對自己提出問題,應該這樣去看待。而不能是被不同的論調、背景所誤導。否則,如果說只是這樣簡單的認為科技能解決一切問題,而慾望不解決,人的煩惱痛苦永遠也不能解決。世界也照樣是競爭、鬥爭、戰爭,這是肯定的!你可以自己在思維層裡面推斷一下,或者翻看一下曆史書,因為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看第一遍的時候你會覺得,因為一下子有很多的信息傳遞給你,會覺得有點亂,有點坐不住,很渾濁的樣子。概念太多了,矛盾沖突的東西太多了,不同於我們所知的太多了。我們現在的大學同學已不像以往,對於政治啊,經濟啊,時事啊這些東西不關心。大部分人心智不及以往的中學生,除了自己,他什麼都不關心。關心專業都關心不過來,如果一個學生不去打網路遊戲,而能在自己專業書上多花點功夫,人家都會說:「哇,這是個很優秀的學生!」。更不要說其他。那實質上我們遠得不說,去回看一看一百多年前就顯示出了強烈的落差,一百年前也是大學生,他們關注的事可比我們多。關注國家興衰,關注民族存亡,不僅僅只是關注一個所謂的專業,專業算不了什麼。時間是可以調配的。很多時候我們沒調配好時間啊。這本片子你們也可以將前面一大部分回過頭重新再看看。聯系一下自己實際了解這個世界的情況。包括我們的國度。再去細細分析思考一下。這個片子還是做得蠻好的,很緊湊,表達的很清晰。它很會使用這個媒體工具,是自己做的。據他自己網上公告,維納斯計劃的領導者都去了厄瓜多,他們把總部設在了厄瓜多,說那邊環境比較好。他們打算把這個當作全球化的運動來操作。看看對這個東西你們自己有什麼想法?也可以談談你們自己的看法。吳辰洋:您剛才提到一百年前青少年所關注的東西要比我們現在的要多,我們現在只關注我們專業上的問題,我在這裡可不可以理解為,我們對現存的世界處於一種妥協態度?那時候的政治背景和現在不一樣,那時候比較混亂,他們有種去學習去改變世界的這種思維,我剛才看了這部片子,就以我的學習結合來看,感覺是在顛覆…千山木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感覺,你說的當時的狀況,如果我們過一百年以後,回頭再來看今天,後人也會說現在的時候是非常混亂,動蕩,當局者迷嘛。看待事物的立場不一樣,這個立場在於什麼,在任何歷史書裡面,哪怕是太平盛世,它也是有動蕩的篇章的,關鍵是看問題角度。以往的戰爭、掠奪,它掠奪兩樣東西:物質和勞力,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生產資料和生產力掠奪。最初八國聯軍侵略的時候,他要用船,把財富運走,緊接著他知道這個太慢了,最好的方式是用遊戲規則的制定來讓你不斷為它產出,這個叫「經濟模式」,這個模式你簡單了解一下曆史會看到,比如說,印度的曆史。你就會知道,英國人是如何花兩百年時間統治這個地方的。最後,直到1947年吧,英國就退出了。退出去叫隱身,躲在幕後了,英國公布了「蒙巴頓方案」,同意把英屬印度按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區,巴基斯坦國和孟加拉國,這也直接導致了多年來教派間的鬥爭,接下來,這個國家二百來年的英語教育已經以英語為國語了。英語國家,他就更方便於整個串接到英國的消費文化鏈上,最終是被串接到了經濟食物鏈上,變成英國的經濟殖民地,也就是說你這個國家無論進行如何的運作,都是由英國來左右和幕後操控,通過平衡你們內部之間的派系鬥爭,從而完全掌握這個局面。今天我們的全民化英語教育,不也有相似之處嗎?而且來得比當初的印度更加猛烈和變態,不惜成本和代價的全民化英語的大學生們,漢字卻認不全三千個字。那麼反過來我們去看,當時鴉片戰爭也是這樣。經濟侵略,要打開你的國門,制定遊戲規則,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時東印度公司到中國來。鴉片賣進來,一方面,它可以把我們的貿易差額——茶葉——當時滿清是賣茶葉過去,可以逐步緩沖拉平貿易差額,另一方面呢,它又可以控制毒害人群,控制對鴉片的不斷需求。我在很偶然的機會,聽到那個年代的一段相聲錄音,講當時的鴉片是老百姓當作禮物來送的,叫「福壽膏」,這個「福壽膏」他買回來放家裏,親戚朋友來了看到了,都要挖一塊回去,直到最後,只剩下一點點了,他在想明天怎麼辦呢,明天去辦事我拿什麼去賄賂那些官員呢,都被親戚朋友拿光了。通過相聲敘述的片斷,我們發現,當時這個東西已經很普遍了,就像我們現在茶餘飯後買水果一樣。當時的記載說,我們清朝的士兵上戰場也是要吃點鴉片,否則沒力氣,流眼淚鼻涕。就是這樣一個國度,完全被控制。因為他(英國)知道中國的文化太厲害,從前無論哪一個民族打進來,到最後都被漢化。包括金人、滿人。他也是,怕被中國文化潤物細無聲的「全盤中化」。前提是,首先要通過「洋貨」和「性」來刺激你的慾望,繼而通過慾望的內部激發從而得以搞垮你的「慎獨」文化,才能更進一步通過所謂的「貿易」,用虛擬貨幣來掠奪你的實體財富。然後用它的強勢經濟來註定它的「強勢文化」,繼而全盤「西化」你,根本性的把這麼大的一個國度,最後,終於變成西方列強的經濟殖民地,串接入了它制定遊戲規則的經濟系統。那麼你如果了解這一段曆史你再想一想。當時還沒有網路、電視,媒體沒那麼發達,就這個樣子,現在更是不用說了。所以發達不一定是好事啊,何況有一點前提:永遠,媒體是被操控的。被操控,就會有人被引導,被引導就會被利用。就像剛才片子裏看到的一樣,幾千人的遊行,我只要放在所有媒體裏一宣傳,你立刻感覺全世界都在鬧起來,而人總是這麼容易被誤導,因為你太相信你看到的聽到的,而你周邊又充斥著這些信息。你沒有能力去分辨,你沒有正見。信息的選擇很重要,那你回想想想看,當時期的人他自己會有所選擇,有所追求,請問我們現在是立志了以後知道要做什麼,再來選擇專業,再來學習工作,還是都沒有立志,不知道活著幹嘛,混一天算一天,而以往立志只是十三到十五歲的事情。這個我建議你們可以讀一下胡適的傳記,看他小時候是怎麼樣長大的。http://www.verycd.com/topics/273074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