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太陽曆,西曆每年的第一天為什麼不在天文意義更明確的冬至,而是現在的一月一日?
HTML文檔下載 WORD文檔下載 PDF文檔下載
天文學蔣永斌,通信業非資深SE我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要弄清楚西曆的一年為什麼會始於一個沒有特殊天文意義的日子,要從目前西曆的由來說起。西曆(公曆)的演進過程西曆的鼻祖是古羅馬曆法,從羅馬紀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儒略曆實施開始走上正軌,到1582年由格里高利曆取代。由於格里高利曆規則比較簡潔,且精度高,
天文學
蔣永斌,通信業非資深SE
我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要弄清楚西曆的一年為什麼會始於一個沒有特殊天文意義的日子,要從目前西曆的由來說起。西曆(公曆)的演進過程西曆的鼻祖是古羅馬曆法,從羅馬紀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儒略曆實施開始走上正軌,到1582年由格里高利曆取代。
由於格里高利曆規則比較簡潔,且精度高,以及過去數百年里西方文明顯而易見的影響力,格里高利曆逐步為各國政府所採用,即為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古羅馬曆法,混亂的年代最早,古羅馬歷全年10個月,有的月30天,有的月29天(這十分類似太陰曆),還有70幾天是年末休息日。國王羅慕洛時期,各月有了名稱,還排了次序。全年10個月,有的月30天,有的月31天,共304天,另外60幾天是年末休息日。以羅馬城建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753年作為元年,這就是羅馬紀元。某些歐洲歷史學家直到17世紀末還使用這個紀年來記載歷史事件。後來,國王努馬參照希臘曆法進行了改革,增加了第11個月和第12個月,同時調整各月的天數,改為1、3、5、8四個月每月31天,2、4、6、7、9、10、11七個月每月29天,12月最短,只有28天(在這個月里處決一年中所有的死刑犯)。這樣,一年為355天,比實際的回歸年少10多天。為了切合太陽的運行規律,設置包含補充月(Mercedonius intercalaris)的閏年,補充月有22或23天,這樣閏年裡就會有377或378天。通過增加補充月,以補救一年的天數與實際的回歸年不等導致日期與對應的季節逐年偏離的缺點。但這樣卻更增加了混亂:由於閏月的添加是羅馬神官們決定的,所以在戰爭時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動荒廢的時候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無法宣布一年為閏年,這樣一來曆法就會大大偏離太陽規律。同時由於消息傳播的方式並不發達,遠離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時並不能了解接收到神官發布的閏年通告,經常會導致許多人弄錯這天的日期。另外,由於羅馬的執政官任期以一年為單位,有時掌管曆法的神官在自己的朋友執政的年份,就增加補充月,而當是敵人執政,就不增加補充月以縮短其任期。由此可以看出,古羅馬曆法十分混亂,伏爾泰曾諷刺羅馬曆法:「羅馬人常打勝仗,但不知道打勝仗是在哪一天。」在這樣的曆法下,每年的1月1日以及各個節日都在逐漸漂移,每年的第一天不存在任何特殊的天文意義,甚至對應的季節都不確定。儒略曆的誕生,曆法走上正軌
當儒略·凱撒(Julius Caesar the Great)任執政官時,為了結束這種混亂,他指定以埃及亞歷山大的希臘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Sosigenes)為首的一批學者制定新曆,這就是儒略曆。通過這次曆法改革,以期永久的讓曆法和太陽運行規律結合起來,不受宗教活動或其他人為因素的影響。儒略曆從羅馬紀元709年,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儒略曆平年365日,一年設12個月,單數月為大月31日,雙數月為小月30日,多餘的一日在2月中扣除(因為2月為歲末行刑之月,2月為何是歲末,可以另作一個話題,這裡不發散了),這樣,2月就只有29日。每四年一閏,閏年於2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可以看出,儒略曆在那個年代是相當先進而簡潔的曆法,每年的平均長度已經與目前回歸年長度的精確值365.24218968日(即365日5小時48分鐘45.188秒)非常接近。儒略曆頒布後的第一個1月1日,定在了羅馬執政官上任的日子,這樣,儒略曆的一年就與執政官的一年任期同步了。但新的曆法需要與舊的曆法相銜接,舊曆法中的一年並非在這一天終結,於是,為了彌補空隙,在舊曆法的最後一年,除了355天和一個23天的附加月外,又插進了兩個月,其中一個月為33天,另一個月為34天。這樣,這一年就有355+23+33+34=445天。這就是古羅馬歷史上所稱的「亂年」。 從儒略曆實施開始,羅馬的曆法終於走上正軌。儒略曆的發展和普及「儒略曆」通行了300多年後,羅馬統治者狄奧克列顛把他稱帝那年定為紀年元年(即公元284年)。又過了241年,即公元525年,僧侶狄奧尼西為預算七年後(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耶穌誕生於狄奧克列顛紀元前284年的說法,並且主張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起算點,這得到教會的大力支持。532年,教會定狄奧克列顛紀元前284年為1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題外話:現在一般認為,耶穌誕生於公元前7年至前4年間,這裡就不發散了)在中世紀時,多數基督教國家都已經使用儒略曆。各種宗教節日也與儒略曆有了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時的1月1日,已經不再有新任羅馬執政官的上任,但人們早已經習慣了3月春天到來,3月21日是春分,春分月圓之後的首個星期日是復活節,12月25日是聖誕節,等等。格里高利曆儒略曆的年平均長度等於365.25日,比回歸年長了11分14秒,這個差數雖然不大,但累積下去,128年就差一天,400年就差三天多。時光流轉,真正的春分不再與當時的日曆一致,這個晝夜相等的日期越來越早,比如,1583年的春分應在3月21日,曆法上卻是3月11日。教會規定復活節應在過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但由於曆法上的春分與實際的晝夜等分之日已相差10天之多,復活節應在哪一天也成了問題。因此,對儒略曆作進一步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為了滿足教會對曆法的要求,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y XIII)設立了改革曆法的專門委員會,比較了各種方案後,決定採用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的方案,在1582年二月頒布了格里高利曆,內容是:1. 為避免以後再發生春分漂移的現象,改閏年方法為: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後邊是帶兩個0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格里高利曆的年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比回歸年僅長26秒,照此計算,過3000年左右僅存在1天的誤差。2. 決定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這樣,就把儒略曆積累的老賬一筆勾銷了。與儒略曆相對於古羅馬曆法的調整相比,格里高利曆相對於儒略曆的調整隻能算得上是微調了。為什麼這個時侯不另選更有意義的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是顯而易見的:儒略曆在歐洲已經通行了1600多年,使用範圍和影響已經太廣,改變只會給人們的生活習慣帶來混亂。最終,當格里高利曆逐步為全球各國採用,成為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後,1月1日仍是原來的1月1日,沒有任何天文意義,但已經不可改變。最後再說說關於這個問題的一個錯謬。我曾見過這樣一種說法,稱一年的第一天之所以定在現在的1月1日,是因為這一天是耶穌出生後的第8天,耶穌受割禮的日子。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是以果為因了。儒略曆的誕生比聖誕節的確定要早得多,在公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直到公元354年,教會才將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知乎用戶,好奇的眼
首先太陽曆的定義是按照地球繞太陽的公轉來定義一年的長度,也就是天文學上說的365.2425個地球自轉算作一年。需要注意的是,太陽曆可沒有規定哪一天算一年的開始,所以人類也各自有各自的玩法。
我們通常說的西曆,公曆,或者陽曆,實際上都是格里高利曆(Gregorian calendar),是文藝復興時由凱撒歷改革而來的。而凱撒歷(Julius calendar)的由來,確實是我們熟悉的羅馬皇帝凱撒(Julius Casaer)頒布的。凱撒歷就是羅馬長老院於公元前42年1月1日投票紀念凱撒,並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一月的英文Janurary出處就是羅馬的雙面神Janus,他一面看到過去,一面看到未來。1月1日就是過去一年和未來一年的分界。實際上除了格里高利曆和凱撒歷,還有很多有趣的太陽曆。比如巴哈伊歷,每年19個月,定義公曆每年春分日落為一年的開始;同樣春分開始的伊朗歷,則有12個月;而埃及現在仍然在使用的科普特歷,9月11日或者12日開始,這和衣索比亞歷又一致。還有印度的曆法,實際上也是和太陽曆吻合的。
說白了,西曆從哪一天開始,實在是個歷史偶然,沒有什麼道理可以講的。你若定一個曆法從你生日那天開始,每年有27個月,也是可以的,只要你不嫌麻煩自己知道怎麼換算。全世界大家採用同一個曆法的意義更多是大家能有一個統一的日期記述,方便交流。碰巧在世界化的過去一百年,採用格里高利的西方國家比較強勢,大家就都採用了他們的曆法。實際上,採用別的曆法的國家,也基本上都有雙日曆,和我們有陰陽曆類似。匿名用戶
不是第一天過來了。對那個匿名用戶的話真是困惑迷惑啊,好像很懂的樣子。
其實其他幾個人回答得都很好。一個說西曆的一月一日始於哪天純屬偶然,這是對的。另一個說外國元旦的位置有點不爽沒有中國的習慣,對一個中國人來說,這話完全沒有問題。西方有個愚人節,怎麼來的大家應該明白,April 1原來是歲首,後來改了,所以嘲笑那些還不知道的繼續慶祝新年的人,叫他們April fool,大概就是「這都不知道真是土冒兒啊」之類的意思。諸位請注意April這個詞里本身不含數字也沒有數字詞根,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不改成January的話,那麼中國採用西曆的那天April 1必然翻譯為一月一日,這個沒有疑問。上面是西方情況,中國也是一樣的。干支紀年/月/日非常古老,比年號、帝號早很多。十二支配合十二月,其中現在的正月稱「建寅」,也就是以寅月為一年開始的意思,這個「建」字去字典里查是一個專門的意思叫做「歲首、月建」,學過古文都知道。因為現在用的是「夏曆」,所以到今天還是建寅,但古代還有用殷歷、周曆的,他們有的「建子」(以十一月為歲首)有的「建丑」(以十二月為歲首),那麼雖然不叫一月一日,但歲首不在同一天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不知道這一點先秦史書就完全沒法看。後世也有使用,如武則天的皇朝叫「周」用的就是周曆。所以可見中國的歲首也不是固定的。而十二支的起始是「子」,正月卻屬「寅」,這不也是一件跟April性質完全一樣的事件嗎?匿名用戶
第一名的答案被實名反對+吐槽了。我是搬運工。
@ Ent_evo :Wait, what? 投票「紀念」凱撒?儒略曆(不叫凱撒歷)是凱撒自己搞的改革啊!而且是46BC引入、45BC生效的,干42啥事兒啊?而且早在儒略曆之前 Ianuarius就已經是第一個月了,Ianuarius是龐佩琉斯引入的,不幹凱撒的事兒啊……
好吧開始是我在微博上吐的槽,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拆開來說的話,這其實是三個問題。1 元旦為什麼是第一個月的第一個日?廢話,1是第一個正整數嘛。但為什麼第一個月被稱為Jan?這是努馬龐佩琉斯的曆法改革的結果。2 現代的元旦在天文學上是什麼意義?是地球公轉到冬至點之後,再過10個自轉周期的時間。3 為什麼是10個,而不是0個、1個或13個?這是從羅慕路斯羅馬古歷到凱撒到尼西亞會議到格里高利教廷,一系列的修正的累積結果。羅慕路斯古歷是源頭,它是跟著春分點走的。努馬龐佩琉斯創立了Jan這個月,但導致新年開端開始漂移。凱撒創立儒略曆的時候為了照顧羅慕路斯古歷而固定並挪動了一下新年開端。格里高利曆為了照顧尼西亞會議而又挪了一下新年開端。最後的結果就是新年開端挪到了地球公轉冬至點後10個自轉周期的位置。
——————————————羅慕路斯古歷是個毫無疑問的太陽曆(一年的長度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長度)。它的設定很合乎常識:春分在第一個月。它只有10個月,有的30天,有的31天,一共長304天,剩下的61天不分給任何一個月,湊夠一年。這10個月分別名字如下:Martius Aprilis Maius Iunius Quintilis Sextilis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是的,這就是為什麼oct是8的字頭、october卻是10月——因為人家以前就是排名第八的。其它的月份錯位也是如此。這其中後六個都是拉丁文的數字的變體,但前四個是紀念神的。Martius紀念戰神Mars,Maius紀念生長之神Maia(後來因為希臘神話也有一個七仙女之一Maia,合體了)(和魔戒的Maia目測沒有關係),Iunius紀念天后Juno(相當於希臘神話赫拉的那一位)。Aprilis是紀念誰至今不清楚。注意,古典拉丁語沒有J和U,分別被I和V合併了,所以Iunius就是Juno"s。這一點在下面的例子也能體現。——————————————713BC,相傳羅馬七王第二人,努馬龐佩琉斯,改革了他的前任的曆法。羅馬人認為奇數好運氣,所以他把原來6個30天的月份每個減了一天。剩下的天里他拿出57天變成了兩個新的月份——Ianuarius 和 Februarius,前者29,後者28。於是倒霉的Februarius成為唯一一個偶數天的月份。問題也不大,因為februum一詞可能就是和祭祀凈化儀式相關的,把壞事情攢一起處理掉也挺好的。而且他們還把Feb分成了兩段,兩段都是奇數天……
但是這還差10天呢?他們用了閏月Mensis Intercalaris。(為啥他們不把這10天塞進別的月里?可能是因為這樣的355天正好是12個月周期的長度。我們的農曆作為陰陽合曆也是無閏355天。)閏月會塞進Feb兩段中間的位置。有閏的年份是377或378天,無閏355天,大致兩年一閏。好煩啊。但是多加的這倆月放在哪裡?按照奧維德的記載,一開始,Ianuarius在年初,Februarius在年末。 大概在450BC的時候,十人委員會把Feb挪到了Jan和Mar之間。(這個十人委員會就是搞出著名的羅馬十二銅表法的那個組織。)這樣,編號就正式差出了兩個月。所以我們可以說,之所以一年的開端叫Jan.1,是努馬龐佩琉斯所賜。但是這個曆法還是超級混亂。亂到啥程度?置閏沒有固定演算法,歸大祭司Pontifex Maximus手工管理,但其實相當隨心所欲,甚至可以是某個執政官拉攏大祭司、讓他把自己執政那一年拉長、而政敵執政的年份縮短……而且置閏的確定時間一般很晚,遠離羅馬城的市民經常不知道今年有閏。戰亂時節的閏也經常漏掉。所以最後特別混亂,天文年和曆法年在最後這些年裡差出了很多,後人稱之為years of confusion 。————————————————到了45BC(不是42!),輪到凱撒的儒略曆了(不叫凱撒歷!)。埃及是古代各國唯一一開始就用太陽曆的國家,但他家的太陽曆沒有閏,四年漂一天。按盧坎的記載,凱撒在埃及的時候聽埃及人講他們的固定立法,很著迷。普魯塔克說他回來之後就拉了一個顧問團想把羅馬舊曆法、埃及固定天數曆法和希臘人已知的每年365又四分之一天,這三件事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新曆法。最終的結果當然就是儒略曆了。在確定儒略曆的時候,他往46BC這個本來就要置閏的舊年裡又增加了67天,這樣46BC的長度就是445天,史無前例。
但是當時沒有記載他為啥選了67。德國天文學家Christian Ludwig Ideler認為,最早的羅慕路斯歷不是以Mar.1為新年嗎?補了67天之後,正好能讓Mar.1 46BC 到 Jan.1 45BC的長度為365天。——————————————————這場改革還有個好處:因為一年的長度定下來了,所以冬至日也基本定下來了。普魯塔克推算的冬至日是12月25日。……咦?別咦。聖誕節的日期原本來自異教節日(可能來源有很多,比如是密特拉),而異教節當時設定的就是冬至日。1582年,天主教會想要改革曆法,不過他們更關心的是復活節。按照325尼西亞會議,復活節定在春分後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但是儒略曆不精確,天文上的春分點冬至點啥的還是在緩慢地飄走,對此天主教廷很不爽,就有了格里高利曆。它的主要改變就是在置閏,從4年一閏變成了400年97閏,每百年差出去不到一天,每年長度從365.25變成了365.2425。當然,為了彌補過去的誤差,它也要挪一下時間點。尼西亞會議325AD時,春分點在3月21,冬至點在12月22。到1582AD,曆法向前漂移了大概10天,春分點變成了3月11。格里高利改革把這10天強行糾回來了,所以從此格里高利和儒略就差了10天。這也就是明明發生在11月7日的俄國革命非要叫十月革命的原因——俄國當時是東正教國家,不吃天主教那一套,一直堅持使用儒略曆,儒略曆那時還在10月下旬呢。但是,325年尼西亞會議,這比起當初儒略曆制訂,也過了快四百年,冬至點春分點也已經漂了快3天呢……對不起,誰讓這個決定基督教命運的大會是在325AD而非25AD召開的。這差出去的三天?沒人理。所以,今天的聖誕節和今天的冬至日還是差三天;今天的元旦與冬至的距離,也和凱撒時元旦與冬至的距離,差了三天。————————————————————你看,我上面那麼多不是廢話吧。之所以今天的新年是Jan.1,對應地球運行到冬至點後10個自轉周期,和全部的西方曆法史、甚至基督宗教史都有關係,不是隨隨便便一人一時頭腦發熱設立的。
公曆元旦為什麼是今天,而不是一個具有明確...
許博涵,薩米特瓷磚代理商
24氣節是有天文意義的,它們都對應於地球公轉軌道上的一個點。怎麼來確定這個點的順序呢?作為一個圓來說,是無所謂起點和終點的,因此就人為規定一個點為起點,也就是元旦1月1日。這個點可以在圓上的任意位置,由此來確定24氣節各在什麼次序。圓周上的一個點對應於時間上某個瞬間,因此24氣節也是某個瞬間。元旦也是一個瞬間。我們也可以把聖誕節作為元旦,但24氣節的次序是不會變化的。對於我們來說,1月1日作為時間起點是不爽的,因為小寒,大寒這些冬季的必備項目還沒開始呢,怎麼新的一年就開始了呢?對我們來說,總要先過完冬嘛。
匿名用戶
不同意一樓的說法。就講這個黑體字的吧。
西曆從哪一天開始這個不是偶爾,不是隨便定的。這個新的曆法開始執行之前還做了一件事情:在前一年裡插入了兩個月。也就是說新曆法之前的那一年是四百多天。那為什麼要插兩個月呢?古代曆法可不是單純計數日子哦。先挖個坑,一月一號再來...補: 這個問題要說好,一時半會寫不完。要寫很多很多,至少像@蔣永斌同學那麼多。 基本同意他的回答,咱就不再折騰。推薦閱讀:
※太陽獅子+月亮12星座(COPY)
※史上最萌的太陽系百科全書,看完整個人都化了
※天元烏兔太陽的推算
※太陽星情
※太陽盛德老師答讀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