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易與醫學

周易與醫學  《周易》是一部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融為一體的巨著,對中國的文化、科學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中醫學亦不例外,尤其《周易》是一部哲理性極強的著作,因此對《內經》有著縱深的滲透,《內經》中的許多認識論及方法論上的問題,皆朔源於《周易》。對中醫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

  《周易》唯物自然觀與中醫五行學說



  前已述及,《周易》的宇宙觀是唯物的、儘管還是樸素的,但對形成的認識論已進入了客觀唯物主義的範疇。《周易》認為與宇宙的發生最關緊要的莫過於天與地,《周易》用乾卦、坤卦代表天與地。如《易·繫辭》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知大始,坤化成物」。八卦中的其餘六卦也分別代表實實在在的物質,如巽風、震雷、離火、坎水、艮山、兌澤,形成了所謂八卦哲學,八卦哲學體現了《周易》對宇宙認識的唯物觀。《周易》是以八種物質為宇宙萬物之基本要素,其中水、火為五行學說中的兩種主要元素。根據甲骨文記載,五行觀念起源於殷商,記載於《尚書·洪範》,但《周易》中已有五行的主要元素--水、火等的萌芽。五行完整記載於《尚書·洪範》。如曰:「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行學說在春秋時期還是一種抽象哲學的概念,《內經》在當時《周易》、《左傳》、《洪範》的影響下,把五行學說這一哲學觀念的東西引進到中醫學的領域內來,在宇宙唯物觀的基礎上,藉助五行的歸類,揭示中醫臟腑經絡、病理、生理間的聯繫,並應用五行生剋理論,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五行學說被廣泛地應用到中醫學,長期以來被作為中醫理論的說理工具。由於五行學說有認識論範疇唯物觀的先進性,又具方法論中樸素的系統論思想,中醫又獨特地把五行學說和陰陽學說相結合,用以闡述中醫理論,故使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躍居重要地位。因此,中醫學中的五行概念已經比原始的五行概念有了本質的差別,它已經升華為哲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典範之一。



  《周易》辯證法思想與中醫「整體衡動觀」



  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是《周易》認識論的精髓。「陰陽不測之謂神」「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周易》著名的哲學論斷,體現了「運動變易」的道理,《周易》認為宇宙在動,萬物在變,而且運動變化是極其複雜,難以預測的。故《易·說卦》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即言萬物的變化神妙莫測。《周易》還認為事物的變化是無止境的,故《序卦》曰:「物不可窮也。」《易傳》並認識到事物的運動變化來自於事物的內部,也即來自於事物對立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具體指天地陰陽的對立統一,故《易·繫辭》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及「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傳》也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就是說沒有矛盾便沒有對立,也就沒有運動變化和發展。故《易·繫辭》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周易》的辨證觀不但已闡述到事物是運動變化著的、發展著的,而且認為事物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繫的,如既濟卦之強調水火互濟。再如《易·雜卦》曰:「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便可說明。



  《周易》泰卦、既濟卦都體現了陰陽的和諧、平衡,如原文曰:「天地受泰,萬物通也」(《易·泰卦》),「初吉,柔得中也」(《易·既濟》)。



  《內經》和《周易》一樣認為宇宙萬物是運動產生的,運動是永恆的,互相聯繫著的,運動產生生命,運動停止,生命便要告終。體現了整體衡動觀的重要意義。



  近代「整體恆動觀」的提法,確應修正為「整體衡動觀」。整體,指人體內外環境的相關性、統一性。動,指運動、變化,言人體的氣化,氣機升降運動是無器不有,無時不存在的。衡,指平衡,即人體內部臟腑組織之間,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都保持著一定的平衡。中醫整體衡動觀是中醫學認識論中的一大特色,是中醫學的指導思想。



  《周易》與中醫平衡論思想



  恩格斯說:「平衡是和運動分不開的」,就是說有動必有靜,所謂靜,即指相對的靜止,也就是相對的平衡。



  《周易》在平衡觀方面,已經初具平衡論思想的雛形,《周易》已對認識到有動必有靜的動靜平衡觀,如《易·繫辭》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周易》的平衡觀還反映在卦的結構上,如無論八卦,還是六十四卦對於陰、陽爻的數量,位置其分布都是平衡的。體現了平衡是動態的、相對的原理,亦即是在發展中、變化中的平衡,《周易》六十四卦樸素地反映了這一觀點。平衡的目的在於維持相對的靜止,亦即相對的穩態,平衡是對立統一的產物,沒有對立統一便沒有任何平衡。《周易》的平衡現是建立在對立統一的基礎上的,是在陰陽、天地、水火、日月、剛柔對立統一的基礎上產生的相對平衡。《周易》的平衡觀還表現在制約關係上,就是說有制約才有平衡,亦即對立統一的雙方,要在一定製約的基礎上才能維持平衡。如既濟卦的水火互制,泰、否卦的乾、坤交感,都是平衡制約的樸素萌芽。平衡是為了維持整體的統一性。



  《易經》的「易」,其含義包括「變易」和「不易」,實際上也就是動和靜的統一。有「變易」就必有「不易」,變易是絕對的,不易是相對的,有了「不易」,事物才可能有相對的靜止,也才能保持平衡,所謂動中之靜,動態的平衡。正所謂「易者,變易也,不易也,簡易也」。上述皆體現了《周易》的平衡論思想,《周易》的平衡論思想,滲透於《內經》,促進了《內經》整體衡動觀的發展。



  《內經》整體衡動觀的一個主要內容便是平衡論思想。是整體運動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內經》的平衡觀十分豐富,包括自然界的平衡及人體內的平衡,以及體內外環境的平衡。



  在自然界的平衡方面,運氣學說的論述極為精闢,如《素問·氣交變大論》說:「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即太過者抑之,不及者舉之的意思,運氣學說的平衡理論主要包括勝、復、郁、發規律。這是自然界的自穩調節機制,是維持氣候六氣之間相對平衡的保證。實質上是六氣陰陽的平衡。此外,《素問·六微旨大論》曰:「亢則害,承乃制,制測生化」。《素問·五運行大論》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皆為制約,平衡理論的精闢論斷。



  人體內部臟氣之間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平衡,是賴人體內部的自調機制實現的,有動必有靜,大自然界具有充分自衡的能力,如生態的穩定自調,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人體的自衡、自穩能力也是驚人的。包括生理上的自我平衡及心理上的自衡。主要通過臟腑相關理論,臟象理論,氣機升降出入,臟氣之間的生、克、乘、侮關係,以及經絡之間氣血多少的調節來實現的,如以臟腑而言,其間的平衡協調、制約是通過十二藏之相使實現的。正如《素問·靈蘭秘典論》所曰:「十二藏之相使……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輔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說明臟腑之間具有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自衡能力。



  以經絡而論,經絡之間的制約關係以及氣血的多少調節也是天賦的。如《素問·血氣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體現了經絡之間的氣血是自我協調的,表經多氣少血,則里經多血少氣;里經多氣少血,則表經多血少氣。經絡之間諸經又主統於太陽。如:《素問·熱論》說:「巨陽者,諸陽之屬也……故為諸陽主氣也」。說明太陽為六經的統領,掌握著六經的協調與平衡。



  《內經》平衡理論的特點主要以陰陽的相互關係來說明,在生理方面,《內經》認為,維持陰陽的平衡是生命機能的重要環節,從而提出「陰平陽密,精神乃治」(《素問·生氣通天論篇》),在病理方面,提出「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內經)認為疾病的發生與臟腑陰陽的協調被破壞密切相關,在養生防病方面順應陰陽的消長平衡。在診斷方面以審查陰陽的變化為主要診查原則,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審其陰陽,以別柔剛」。在治療方面又以恢復陰陽的平衡為宗旨,故《素問·全真要大論》說:「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目的在於糾正陰陽的偏盛偏衰而達到恢復陰陽協調的目的。

<乾坤譜>作者:團正,已將<周易>推向立體研究階段.

  

  在乾坤譜中,周易八卦的立體坐標分別是:

  乾:x=1,y=1,z=1

  巽:x=1,y=1,z=0

  離:x=1,y=0,z=1

  兌:x=0,y=1,z=1

  震:x=0,y=0,z=1

  坎:x=0,y=1,z=0

  艮:x=1,y=0,z=0

  坤:x=0,y=0,z=0

  乾坤譜解釋了周易中的數學原理,證明了周易中蘊涵了一定的科學性.

 綜上所述,《內經》大大地發展了《周易》的平衡觀,並突出地發揮和應用了陰陽平衡理論,充實了動靜觀思想,使中醫的整體衡動觀更富於生命力。



周易是我國周朝的易經,是周文王囚里據伏羲先天八卦演繹而成後天八卦(即文王八卦)並進一步推演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的。實際上,自周朝以來,經歷代聖賢先師的不斷努力和完善,周朝的易經已經有了很大發展,現代所稱的周易泛指豐富和發展了的一整套易學理論,包括易理和象數兩派的主要著作。

 易經是我國群經之首,是一部用陰陽學說揭示和描述宇宙內在本源規律的書。民間稱無字天書。

 易經很古老,在文字未產生以前,我們的祖先對物質世界的感受發現,許多事物都存在正反兩個方面,如白天黑夜,男人女人,硬的軟的等,為了描述這正反兩個方面的事物,隨手畫了兩個最簡單的符;「—」「--」來表示之。開始這兩個符號必定是隨手畫的,只是代表的意義而沒有名稱,是後來才稱其為陽(—)和陰(——)的。關於這兩個符號的產生,有的研究周易的書說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徵,有的說是表示白天和黑夜的符號,其實它們並不具體那一事物,而是描述兩類性質相反的事物或一類事物的性質相反的兩個方面。毛澤東說,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這一分為二就是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用我們祖先的話說就是事物的陰陽兩面。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面,都是由陰陽構成的。同時萬事萬物又都可以分為陰陽。

 陰陽是我們祖先對物質世界的抽象的分類和描述,這樣簡單抽象的描述,隨著對物質世界認識的深入,祖先們肯定感到很不夠。通過進一步觀察,按《易經》上講,我們的祖先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發現了萬物類象的規律,即萬物按其類基本相象。有的陽的成分多一點,有的陰的成分多一點,有的外陽內陰,有的外陰內陽,於是把所有的事物(開始主要是物質)拿來分類,結果可分成八大類,萬物都拿來分類了,沒有不能納入這八大類之中的,為了描述這八大類物質,於是用八個符號來代表之,這八個符號就是由陰陽組成的後來稱之為八卦的(略)這八個符號。這就是八卦的起源。至於有的研究易經的書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伏羲氏則之而畫八卦,是不確切的,這造成了人們對八卦起源的神秘性,不利於科學的宣傳周易,這八個符號是我們祖先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和描述。是當時的文字,是文字的祖宗。

 後來先人又發現,不但物質世界符合八卦的分類和規律,精神世界亦可以用八卦來描述。筆者在《清正氣功》專著中提出,從大的範圍來分,物質世界屬陽的世界,精神世界屬陰的世界。陰陽兩世界均符合八卦所描述的分類和規律。易聖周文王據此進一步推演,將伏羲描述自然的物質世界的先天八卦推演成同時可以描述自然和社會的包括精神世界在內的後天八卦即文王八卦。我們現在應用的就是文王八卦。

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相互作用增多,所發生的變化過程和結果,僅八個卦(符號)已經不能清晰的分類和描述了,於是周文王根據這兩個世界的運動變化發展規律將文王八卦進一步推演成(八八)六十四卦,從此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發規律展的規律都在其中了,沒有能逃出其外的,現代科學的發展亦證實了六十四卦與宇宙的自然社會規律的相吻合性。如六十四卦與生物遺傳基因結構和組合方式是一致的。

 可以這樣說,文王當時做的是很偉大的科學研究,他對自然的社會的萬事萬物的分類歸納總結和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揭示和描述,是如此的嚴密和準確,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力,歷幾千年而不衰,是現代的所謂的諾貝爾科學獎成果所不能比擬的。可憐的是,現在還有人把我們祖先的科學研究成果說成是封建迷信,何等的無知悲智。現代的許多科學無不是以周易理論為源泉,無不是從周易理論中得到啟示而發展起來的,二進位計算機的發明就是顯著的例子。可是有人忘祖了,忘了我們中華民族科學和文化的根。他們人長大了,懷疑起自己的來源了,人都是父母陰陽結合的產物,能說父母的陰陽結合是迷信嗎?

周易的起源是科學的,這個起源不搞清楚,往往容易被當成迷信。







周易的撰寫者——周文王



姓名:姬昌

又名:文王

性別:男

年齡:97歲

所屬年代:商代

出生年月:前1152年農曆九月十五日

去世年月:前1056年

在位:50年



 關於《周易》的作者,《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則有不同觀點。

推薦閱讀:

中藥如果真有效?何必裡頭加西藥?——《尷尬中西藥(《財經》》
產後出血
腸癌初期的癥狀是什麼?
養生文獻是?
小伙眼睛裡驚現「蚯蚓」爬行,還有不良工作生活習慣在坑害年輕人眼睛?

TAG:醫學 | 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