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發現男性性取向的基因證據
credit: 銳景創意
這項研究可能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男人的性取向和基因存在聯繫。
美國北岸大學的精神病學家Alan Sanders等人招募了1,077個男同性戀和1,231個男異性戀——其中絕大多數為歐洲裔血統,並採集他們的血液或唾液樣本,進行DNA基因組分析。結果發現,有幾個基因區域存在「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其中13、14號染色體附近存在兩處最明顯的差異,那附近的基因可能和性取向有關。
在13號染色體上,單核苷酸多態性位於SLITRK6基因附近。該基因在間腦表達——曾有研究表明,男同性戀和男異性戀的間腦體積存在差異。儘管科學家尚未完全搞懂其中的機制,但SLITRK基因家族對神經發育很重要,它們可能和一系列行為表現型掛鉤,而不單單只是性取向。
在14號染色體上,單核苷酸多態性主要集中在TSHR(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基因附近。科學家認為,此處的SNP變異會改變海馬體的表達,從而影響性傾向。
上世紀90年代,有研究人員發現,X染色體上的Xq28基因區和男性性取向存在聯繫。儘管該研究尚未得到複製,但人們依然稱它為「同性戀基因」。這顯然是個誤稱,因為Xq28包含好幾個基因,而科學家並未弄清楚該區域的科學機制。
2015年,UCLA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頗具爭議的研究。他們用演算法分析影響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標記,從而預測男性的性取向,準確率高達70%。不過,該研究從未發表。
今年9月,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同樣引起了熱議。他們聲稱開發了一款AI,能夠正確地區分男女同性戀——男性準確率為81%,女性準確率為74%。
至於這項研究嘛。儘管結果很有趣,但研究人員強調:目前為止,研究結論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推測。對於這些基因變異,我們依然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此外,這項研究的樣本容量相對較小,並且存在種族偏差和性別偏差——以歐洲人為主,且全部是男性。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PETER DOCKRILL推薦閱讀:
※何為商標使用證據?
※解讀:死刑案件證據規定、排除非法證據規定
※以案說法:行政訴訟中政府承擔舉證責任
※離婚訴訟關鍵證據收集指引
※證人證言和當事人陳述是怎樣不靠譜的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