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聯簡易教程——入門篇(第一次修訂,擬國學堂內部參考)
前言
本文針對的是愛好古詩詞卻對格律之繁瑣望而卻步的朋友,因此寫得很簡單,有些地方為了說明方便不免有錯,筆者也是已經做好了挨前輩們批評的準備。
以下都是以《中華新韻》為前提,即普通話。
聲律第一
四聲:四聲有古四聲和今四聲之分。
所謂今四聲,就是小學所教的第一聲調(-,例:婀ē)、第二聲調(ˊ,例:鵝é)、第三聲調(ˇ,例:噁心的「惡」 ě)、第四聲調(ˋ,例:厄è),關於輕聲,將在下面談到。
所謂古四聲,就是平、上(念shǎng)、去、入,平聲又分陰平、陽平。陰平者,就是今四聲中的第一聲調(-);陽平者,就是今四聲中的第二聲調(ˊ);上聲者,就是第三聲調(ˇ);去聲就是第四聲調(ˋ)。
那麼剩下的那個入聲呢?在語音規範化之後,入聲字已經在普通話中被分派到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之中了,但在吳閩粵等南方地區的方言中仍有不少入聲字,在入門篇中暫且不談入聲字。
輕聲的作用在於區別詞義或詞性,不屬於四聲。
平仄:平聲包括陰平和陽平,仄聲包括上聲、去聲和入聲。
附:古今平仄查詢
詩律第二
格律詩:格律詩分為絕句和律詩,絕句只有4句,分為2聯(首聯和尾聯),律詩有8句,分為4聯。
聯:格律詩中的1句是以逗號為結,而不是以句號為結,而2句就是1聯。下面以古今七律第一(明代胡應麟《詩藪》語)——杜甫的《登高》為例說明: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首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頷聯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頸聯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尾聯
絕句:常見的有5言、7言兩種,又可分為古絕和律絕,我們這裡只談律絕。
律詩:常見的有5言、7言兩種,又可分為小律、律詩和排律(長律),我們這裡只談律詩,即8句4聯的律詩。
五絕四式:由於律詩演自絕句,7言演自5言,故而五絕可謂律詩最基礎之格式,其有四種句式:
平起仄收 —— 平平平仄仄(「起」指首字,「收」指末字,下同)
仄起平收 ——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 —— 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 —— 平平仄仄平
只要記住了以上四式,那麼,恭喜您,律詩的句式您已經記住一半了,而這四式記起來也是有規律的,平起仄收和仄起平收是對仗的,仄起仄收和平起平收又是對仗的。當然,這句式的確定絕不是古人一時興趣,而是與音韻學有關,每個句式中的音步都達到了一定的和諧,入門篇不作探討。
5言怎麼演為7言?只要在每句前面加2個與首字平仄不同的字就行了,如5言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演為7言,只要在前面加上仄仄就行了(仄仄平平平仄仄),不過這就不是7言平起仄收式了,而是7言仄起仄收式。以下附上7言四式:
平起仄收 —— 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 ——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 —— 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 —— 平平 仄仄仄平平
韻腳:由於絕句和律詩押的都是平聲韻,所以偶句都是平收。
粘對:聯內用對,聯間用粘。所謂對,就是平仄上的對仗,1聯中的2句是要對仗的;所謂粘,指的是2聯之間相連的那2句的平仄是要相同的(指偶字),如絕句中2、3句之間要粘,律詩中2、3句之間,4、5句及6、7句之間要粘,如果平仄不相同,那麼就是「失粘」了,以下以拙作《五絕·通宵創作(新韻·九文)》為例說明粘對:
殘燭燃碎影,—— 平平平仄仄
豸嚙亦驚心。—— 仄仄仄平平弱手執纖筆,—— 仄仄平平仄
疾思越古今。—— 平平仄仄平首聯中1、2句為對仗,首聯與尾聯之間,即2、3句之間為粘。因為首句的選擇是由自己決定的,所以可以是平起仄收,也可以是別的,正是由於粘對的存在,再加上押平聲韻的關係,所以第一句確定後,後面推起來也就簡單了,如首句用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則第2句對仗,當為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因為要押平聲韻,偶句末字必須是平聲,所以對仗後不是平起仄收)。下面2、3句要粘了,偶字相同,但由於偶句末字是平聲,所以奇句末字必是仄聲(除第一句),依此可推知第3句當為平起仄收,而不是平起平收,最後句根據對仗可知是仄起平收。
絕句怎麼演為五律?上面第4句是仄起平收的話,粘一下,可知第5句是仄起仄收,粘對下去到第8句為止,律詩與絕句相同,只有第1句可以隨意挑選(不過首句若選平收的句式,就必須押韻)。
接下來我們把五絕演為七律,首句挑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第2句當為平起平收,第3句當為平起仄收,依此可推:
五絕(平起平收式) 到 七律(仄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平可仄:所謂可平可仄,指的就是句式中有些字用平聲也可以,用仄聲也可以的。在絕句中,可平可仄處一般在第1個字處(例外:平起平收式為第3字,為何下面將談到);在律詩中一般是第1、3字(例外:仄起平收式中為第1、5字),以拙作《七絕·一個人的七夕(新韻·八寒)》為例說明可平可仄:
年年乞巧總潸然,—— ⊙平⊙仄仄平平(韻)
燦燦銀河幾度寒?—— ⊙仄平平⊙仄平(韻) 縱有鵲橋連兩岸,—— ⊙仄⊙平平仄仄何來素手與吾攙?—— ⊙平⊙仄仄平平(韻)
上面律譜中的⊙符號標示的就是可平可仄處,第3句本應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但因為七律句式中第1、3字可平可仄,所以第3字用仄聲也可以。
變格:上文所說的五絕四式是為正格,但詩人們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出現了幾個變格(其實是拗救的結果),變格用得多了,也就漸漸成為了「正格」。因為不贊成初學者用變格創作,所以這裡就介紹一個常用變格:由平起仄收演化來的平平仄平仄(注意,變格第一字不是可平可仄的了),可以演為7言(下同)。
附:詩律檢驗(請選擇《中華新韻》)
詩病第三
這裡講的詩病,並不是南北朝沈約的「四聲八病說」,而是初學者應該避免的一些常見錯誤。
出韻:即韻腳處沒有押韻。
失對:這裡的失對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上文「粘對」中的「對」,即平仄上的對仗,另一個就是要著重講下的律詩中的對仗,我們主要講後面一個含義。這個錯誤一般在律詩中比較容易犯,因為絕句不追求一定要對仗 -->-->-->-->-->-->-->-->-->-->-->-->-->-->-->-->(但平仄上一定要對)。
實際上律詩中的對仗可謂五花八門,曾有「上官八對」之說,對仗種類至少有10種,我們不學那麼花哨的,就學比較寬的對仗就可。
對仗的要求:1、字數相同(這個是廢話);2、平仄相諧(見「粘對」);3、結構相同(如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4、詞性相合(如名詞對名詞);5、意義相關(但不能相同,相同就是「合掌」了,也不能毫無關係,毫無關係就成了對聯中的「無情對」了,下文將述)。
下面我們以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來說明: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2就不說了。結構相同,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是並列結構,對句「渚清沙白鳥飛回」也是並列結構,其中「風急」、「天高」、「猿嘯哀」又都是主謂結構,對句「渚清」、「 沙白」、「鳥飛回」也都是主謂結構,下面幾句依此可推。
詞性相合,如「無邊」對「不盡」,都是形容詞;「落木」對「長江」,都是名詞;「蕭蕭」對「滾滾」,都是副詞;「下」對「來」都是動詞。
意義相關,如頸聯2句寫的都是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但著眼不同,出句著眼於空間,對句著眼於時間,更多賞析請朋友們自己查閱資料。
無怪乎胡應麟在《詩藪》中稱讚其「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那麼律詩是不是每聯都要對仗呢?也不是,要求上只要中間2聯,即頷聯和頸聯對仗即可,其他2聯隨自己的喜好了。
失粘:見「粘對」。
孤平:這個也是詩家大忌,對於孤平的定義,自古各家說法不一,筆者取王力老師的定義為繩矩,孤平指的就是除韻腳(即收字、末字)以外,只有一個平聲字了,不過孤平這個概念是僅對五絕四式中的平起平收句而言的,以下為詳細說明:
5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該句式的可平可仄處為何是第3字,而不是第1字?因為若第1字可平可仄,就會犯孤平——仄平仄仄平。
7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該句式的可平可仄處為1、5字,其第3字是不能改平仄的,否則就會犯孤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那麼其它句式是否會犯孤平呢?答案是否定的,如仄起仄收句,即使句中只有一個平聲字——仄仄仄平仄,這也不算孤平,而算拗句。
三尾:三尾有三平尾、三仄尾兩種,三平尾就是末三字全平,三仄尾就是末三字全仄,就不舉例了。
拗句:除上述所說的詩病以外,平仄不諧的句子,統稱為拗句,如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等。
駁「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不管是孤平、三尾,還是拗句,多是由於動了偶字而使平仄不諧,那麼是否不動偶字,改下奇字就沒關係呢(第七字是韻腳或和韻腳相對的字,若看到這裡的朋友還會問「第七字的平仄是否可以改的問題」的話,您下面也不用看下去了)?
首先,後半句原則上是對的,偶字必須分明,平仄不能亂改,偶字的平仄若改了,那就屬於大拗了,是一定要救的(入門篇不談拗救)。
前半句有個很嚴重的錯誤,第五字可以不論(就是可平可仄)的句式,只有七言仄起平收式,而這個句式的第3字的平仄又是不能改的,第三字不能不論的還有五言仄起平收式,會犯三平尾。
附:詩詞知識一
詩詞知識二
詞律第四
如果您已經學完了上面3章,那下面的內容學起來就輕而易舉了,我只是說些詞律上的常識即可,填詞對於會律詩的人而言,可謂依葫蘆畫瓢。
詞的分類: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據筆者所知,最短的是《竹枝》,僅14字,最長的是《鶯啼序》,達240字。
詞牌:也就是詞譜,前文所說的「葫蘆」就是這個詞譜,填詞必須依詞譜填,所以它沒有一定的句式,詞譜對平仄的要求如何,你就要怎麼填(個人認為,詞比詩自由,所以筆者詞作更多)。
那麼根據什麼詞譜呢?詞譜網上有,最「流行」的《白香詞譜》和《欽定詞譜》,前者簡便,後者全面,個人認為初學者宜照龍榆生老師的《唐宋詞格律》填,但對前兩者最好也要有一定了解(原因下述)。
闋:詞還可以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和四疊,我們這裡只談前兩者,單調的話就只有1闋了,也就是1段,而雙調有2闋,即2段,成為上闋和下闋。
變格:詞的變格比詩多多了,如《憶秦娥》當以李白之仄韻格(指押仄聲韻,不同於詩多押平聲韻,詞平聲韻與仄聲韻差不多)為定格,而以賀鑄之平韻格為變格(選自龍榆生老師所著《唐宋詞格律》):
《憶秦娥》定格:
平中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上闋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下闋
李白《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變格(平韻格):
中平平(韻),中平中仄平平平(韻)。
〖平平平(韻)〗,中平中仄,仄仄平平(韻)。——上闋 仄平平仄平平平(韻),中平中仄平平平(韻)。 〖平平平(韻)〗,中平中仄,仄仄平平(韻)。——下闋
-->-->-->-->-->-->-->-->-->-->-->-->-->-->-->-->-->-->
賀鑄《憶秦娥》
曉朦朧,前溪百鳥啼匆匆。
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樓空。 去年今日東門東,鮮妝輝映桃花紅。 桃花紅,吹開吹落,一任東風。
這是首雙調,上面的「中」就是可平可仄處,〖〗表示重複前面3個字,可以不用在意,該詞不能用《中華新韻》念,所以可以不必在意其平仄(韻書將在下述)。對於這類變格,古今有些詞譜的定格說法是不同的,如《眼兒媚》,《白香》中以劉基之作為定格,而《欽定》和《唐宋詞格律》中則以左譽之作為定格,可見應以《欽定》為繩矩。
有些別格是用特定手法譜成的,以下了解即可:
減字、添字:不多說了。如《採桑子》添字後是《添字採桑子》,《木蘭花》減字後是《減字木蘭花》
攤破,所謂攤破,可以簡單理解為將其中一句添字後分為了兩句,如《浣溪沙》攤破後是《攤破浣溪沙》。
入慢:所謂入慢,就是將一首雙調根據音樂節奏演為慢曲,如《卜運算元》入慢後就成了《卜運算元慢》
疊韻:就是用原韻重疊一遍,如《梁州令》疊韻後就成了《梁州令疊韻》。
還有偷聲、轉調等手法。
押韻:詞的押韻有時不是只押平聲或只押仄聲的,有時平仄相錯地押,但要屬於同一韻部的,如都屬於麻韻;但有些詞牌的韻腳不僅平仄相錯,而且在轉換平仄時,連韻部也換了,這就稱為「平仄轉換」了(韻部將在下面講到)。以上所述的平仄相錯或韻部轉換的詞牌在詞譜中還是屬於少數的。如拙作《定風波·懷東坡》:
亂風挾雲布雨愁,
飄零花落葉濕眸。 回首平生虛度歲, 慚愧, 無為功業竟白頭。 斷瓦破屋風雨漏, 抖擻, 穿雲殘照異常柔。 問遍青山皆不老, 絕妙! 仙風道骨任逍游。
詞譜:
中仄中平仄仄平(A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A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B韻), 平仄(B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A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A韻), 平仄(A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A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C韻), 平仄(C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A韻)。此例不僅平仄相錯,而且有韻部的轉換,不過這個概念大家了解就行了 -->-->-->-->-->-->-->-->-->-->-->-->-->(後面ABC是筆者所加,詞譜本無)。
對仗:詞的對仗與律詩中的對仗有些許不同,如位置不固定,以詞譜為準;不忌同字,律詩中的對仗是不能用同一個字的,如,你不能在「寒冰釋春綠」後,對「暖日瀉春紅」,這樣「春」字就重複了,但詞中不忌,如蘇軾《水龍吟》中「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一句,用「一分流水」來對「二分塵土」,不過總的來說,對仗中有同字還是少數。
附:《唐宋詞格律》
《白香詞譜》
《欽定詞譜》
曲律第五
曲又稱「詞餘」,可見其格律上比詞更寬,我們這裡指介紹一些常見的概念,規範大家對曲的認識。
元曲:元曲分為北曲和南曲,我們這裡只談北曲(原因下述) -->-->-->-->-->-->-->-->-->-->-->,北曲又可分為雜劇和散曲。
-->-->-->-->-->-->-->-->-->-->-->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大家說的元曲一般指的是這個小令,套數就是把幾個、十幾個小令串在一起。
曲牌:也就是曲調,根據其與詞牌的相似性可分為3類。同名同律,如《憶秦娥》、《風入松》;同名異律,如《搗練子》、《滿庭芳》;異名異律(佔大多數),如《山坡羊》、《叨叨令》。
宮調:每種曲調都屬於一定的宮調,北曲共六宮十一調。
六宮:1、正宮 2、中呂宮 3、道宮 4、南呂宮 5、仙呂宮 6、黃鐘宮
十一調:1、大石調 2、雙調 3、小石調 4、歇指調 5、商調 6、越調 7、般涉調 8、高平調 9、宮調 10、角調 11、商角調
之所以要在曲牌之後註明宮調,大家只要記得因為有些曲牌屬於好幾個宮調,如端正好有正宮端正好和仙呂端正好之分(其它原因不在入門篇中贅述)。
以下以拙作《端正好[正宮]·新年快樂(中原音韻·一東鍾)》為例說明:
舞金龍,
迎鸞鳳。
別銀鼠,牛氣方沖。
禮緣情誼無輕重,
暖暖春風送!
其曲調為:
仄平平
平平仄(韻)
平平仄、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去(韻)
這首元曲的曲牌是《端正好》,宮調是正宮,題目是新年快樂 -->-->-->-->-->-->-->-->-->,用韻用的是《中原音韻》,而不是《中華新韻》。
平仄:用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在《端正好》的末句中,收字竟是去聲,不錯,曲和宋的一個差別就是某些仄聲要分清上、去(其實詞中有些地方也是要分清上、去、入的,只是沒有曲那麼明顯)。
押韻:詞中平仄通押或平仄相錯,還是少數,但在曲中就比較常見了,如上例《端正好》。 -->-->-->-->-->-->-->-->不過元曲是一韻到底的,不能轉換別的韻部。
襯字:襯字是曲的一大特點,它是在曲牌規定字數之外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可以是實字或虛字),或者加在句中(多為虛字),但是不能在句尾,如王實甫《西廂記》長亭折里的《叨叨令》中有一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其中下劃線字為襯字,注意,「也么哥」不是襯字,而是唱腔上所需的定格。
附:常用曲牌
賦律第六
押韻:我們知道,詩詞曲賦,同屬韻文(廣義上的),賦當然也是要押韻的嘍,賦可分為古賦(主要是騷賦和漢賦,不過我們只談漢賦)、俳賦、律賦和文賦,其中律賦押韻最嚴。
賦的押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需要換韻,由於賦的篇幅一般較長,要一韻到底,是不太可能的;2、賦的押韻間隔不定,可以句句押,也可以隔句押;3、韻腳不一定在句末,也可以在句中(一般在句末虛詞前);4、尤忌重韻,但形同義異的字可以重複。
賦就說到這裡,畢竟會去寫的人少,留到進階篇中再論吧。
聯律第七
楹聯實際上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韻文,因為它不押韻。
尾字:多分句組成的兩段話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稱為「句腳」,最後一個分句的尾字稱為「聯腳」。每邊只有一句的對聯,尾字一般稱為聯腳。如
上聯:山明水秀,八節四時顏不老;
下聯:日麗風和,千年萬古景長春。其中「秀、和」為第一分句句腳,「老、春」為第二分句句腳,因第二分句是最後一個分句,故「老、春」稱為聯腳即可。
對聯四要素:
一、字數相等
「字數相等」包含三層意思:上下聯相對應的片語字數相等;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字數相等;上聯總字數和下聯總字數相等。二、內容相關
對聯上下聯內容應有關聯。應把一副對聯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題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聯各說一件不相關的事物。如「春來眼際,喜上眉梢」兩句話共同表達春天到來的喜悅心情。對聯從內容上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對應方式達到整體統一。
(一)上下聯內容的正向關聯——正對 上下聯的具體內容相同或者相似,但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同一事理,內容上互為補充,這叫「正對」。例: 登樓看月胸襟闊, 把酒臨風感慨多。 (二)上下聯內容的反向關聯——反對 通過一正一反(常使用反義詞)的描寫或說理,表達同一個主題。例: 多言即少味, 無欲斯有為。 (三)上下聯內容的連續性關聯——串對 串對也叫流水對,就是一個意思分兩句說,兩句合起來是一個整體。例: 直登雲麓三千丈, 來看長沙百萬家。 根據正對、反對和串對的特點,大致可以這樣來分析出句:如果出句已經具有完整的意義,對句就考慮從另一個側面去寫;如果出句含有表達正面意義的形容詞或副詞,對句就使用反義詞從反面去寫(反之亦然);如果出句只說了一半,對句就需要順著出句的思路寫完另一半。三、詞性相當
「詞性相當」是對聯的語法要素,其基本含義是:上下聯相對應的每個字、詞的詞性應屬於同一類別。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關於片語對仗,可參考律詩中講對仗的部分)。上下聯避免出現「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允許「異位互重」。
病例: 且詠春風尋皓月 不教春雨問浮雲 「春」同位重字,是詞性規則中的的禁忌。此例應將上聯或下聯的「春」字換用其他字。病例:
業流不住勿貪境 命運相同不恨人 「不」異位重字,也是禁忌。此例下聯改為「莫」字即可。作為特例,虛字、虛詞的同位重複是允許的,如:
漏網之魚,世間時有; 脫天之鳥,宇內尚無。(「之」字可以重複) 同位、異位單個字詞的重複是禁忌,但兩個字或兩個詞的「異位互重」作為一種修辭技巧而被聯律所允許,稱為「換位格」,如: 本無月缺月圓,它隨順你 雖有花開花落,你任由它四、平仄相諧
「平仄相諧」就是聲調相互協調,以便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音韻感。「平仄相諧」是對聯的聲律要素。 對聯不像格律詩詞那樣要求尾字押韻,但要求上聯聯腳是仄聲,下聯聯腳是平聲。「聯腳上仄下平」是對聯聲律最基本的規則。楹聯在平仄上的對仗類似於律詩「粘對」中的對,偶字平仄必須相反,奇字可以不相反(除句腳和聯角),這只是對初學者而言,一些特殊格式,如魚竿韻等在進階篇中討論。
對仗:與律詩的對仗類似,忌「合掌」,內容不相關而具備對聯其他三要素的作品,稱為「無情對」。
合掌:指的是上下聯講的是同一個意思,或者上下聯使用了同義詞。撰寫對聯,應當用有限的文字,表達盡量豐富的內容。在字數不多的情況下,如果還意思重複,就沒有多少內容了。這就是要「忌」的道理。例如下面一副合掌聯:
長空展翅,
廣宇翔雲。
廣宇就是長空;翔雲即為展翅。下聯的意思完全是重複上聯的。這樣,八個字中。四個字就算白用了。這種情況相對來說要少一些,但部分詞語意思相同者,則時有所見。例如:
神州滋雨露,
赤縣燦春花。
此聯後三字上下意思有別,但「赤縣」就是「神州」的另一種說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這種部分詞語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應避免。然而,這種合掌,常常被人忽視,即使一些長於撰聯的人,有時也在所不免,這就更應引起注意了。「正對」是合掌最容易出現的場合。
無情對:無情對作為「內容相關」要素的特例,別具情趣。不過需留意:無情對和「內容不相關」的「准對聯」往往只有一步之遙!
無情對要求上下聯儘可能字字相對,且最好是小類相對(名詞即為義類相對),但是聯意卻毫不相干。如:
樹已半尋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
「樹」「果」皆草木類;「已」「然」助詞;「半」「一」數字;「尋」「點」轉義動詞;「休」「不」副詞;「縱」「相」副詞;「斧」「干」則為古代兵器。
如果不能字字相對,片語也必須是同一小類:
珍妃蘋果臉
瑞士葡萄牙
「葡萄」「蘋果」是不能拆開單字相對的聯綿詞,但兩者均屬水果。此例其他字詞的對應情況:珍-瑞,同小類的形容詞;妃-士,人稱代詞;臉-牙,人體部位。
附:更多楹聯知識
韻書第八
上文皆是以《中華新韻(十四韻)》為前提,那麼,如我們所知語音是在不停變化著的,以前的語音和現在的語音是相差甚遠的,以前有的入聲,普通話中已經沒有了。我們從後往前數下韻書的發展。
韻書:所謂韻書,和字書(即字典)不同,字書是解釋字的字音和字義的,但韻書和字書在最早時是有很大關係的,如《玉篇》既是本字書又是本韻書。我們知道,現在的字典的拼音排序,是以聲母的順序排列、歸類的,而韻書則是以韻母的順序排列、歸類的。
《中華新韻(十四韻)》:可以理解為就是普通話發音版的韻書,但有極少數的例外,如「衰」字,可能是習慣的關係,還是把它分類在了五微(eiui),而不是四開(ai i),發音為cuī,這些極少數的例外可以不計。
附:《中華新韻(十四韻)》
《洪武正韻》:用於填南曲,明代編寫,共22韻部。由於南曲在用韻等方面原因,創作的人少,所以講到作曲也常被跳過。
《中原音韻》:用於填北曲,但也可填南曲(南曲的北式唱腔),元代編寫,共19韻部。《中原音韻》因為是以「北方話」為依據,所以取消了入聲部,將其派入平、上、去聲中,並首次(指正式科學地分類)將平聲分為陰平、陽平。
附:《曲韻常用字》
《詞林正韻》:以宋人的用韻歸納而得,編者為清人戈載,共19韻部。
附:《詞林正韻》
《平水韻》:這個韻書有宋朝的版本和清朝的版本,現在大家說的多是清朝的版本,如《詩韻合璧》和《佩文詩韻》都是平水韻系的,共106韻部。
附:《平水韻》
還有許多韻書,這裡不一一說明了。
所謂「詩必平水,詞必詞林」,即使在現在國家推廣新韻的情況下,詩人們也大多喜歡用《平水韻》寫詩,用《詞林正韻》填詞,這是有一定原因的。有詩人認為《中華新韻》是垃圾,這未免太過偏激,但道理也不是沒有,平水韻分106部,而新韻只有14韻部,使寫詩的難度大大降低了(一個韻部可用的字大大增加)。用平水韻寫詩,的確可以提高格律詩的寫作水平,但不免讓人覺得「假」,就是為了押韻,變化太少,而且常常用來用去就那麼些字,詩意的表達受到了阻礙,所以我是支持「雙軌制」的,學詩要看平水,但寫作,還是用新韻的好。
寫到這裡,又到了子夜時分,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的古詩詞學習有所幫助吧^_^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