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捨得講座---對仗

對仗,是我們漢語言文學特有的用詞方法。這是因為我們的漢字是方塊字,一字一音,非常適合組成相對的詞和句。不僅我們寫近體詩需要對仗,其實,詩、詞、曲、賦這類的形式都需要對仗的存在,學習古典詩詞,對仗是必須要學好,甚至要精通的。我們先理請一下概念。什麼是對仗呢?文學大師王力說:「對仗,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虛詞對虛詞」,我查了一下漢典,上面說「對仗∶[律詩、駢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

    我個人認為,他的這樣的定義並不很完整,也有點含糊。「對仗」,其實是屬於詩歌類文學體裁的專用名詞,對仗是具有很苛刻的要求。它不僅要求「詞性相同」,還要求「平仄相對」,還要求「結構一致」,還要求「避免重複」,符合這樣的要求,才能稱之為「對仗」。嚴格的講還有「六相」一說(這我會在後面具體介紹)。

    我們還知道一個詞叫「對偶」,很多人很多書甚至一些詞典都把「對偶」和「對仗」等同了起來,其實,這二者是有區別的,雖然它們很象很象。正確清晰地理順二者的概念,對我們今後的學習和運用是有幫助的。「對偶」是什麼?對偶就是一種修辭方法,也稱為一種修辭格.「對偶」的定義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採用的是一種對稱的語言方式,表達形式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的效果。對偶一般表現的是詞或片語的形式,很短小。而對仗呢?對仗是指詩詞寫作或楹聯寫作時用的一種表現手段,它的要求如前民間所述---詞性相同」,「平仄相對」,「結構一致」,「避免重複」。對仗,是在對偶的基礎上的一種寫作手段。這二者,一個是修辭格,一個是寫作手段,是運用在不同的文體當中的,在古代的散文中也常常用到對偶的。在前面介紹近體詩格律的時候,我們介紹過,律詩的中間兩聯要求使用「對仗」的形式。律詩(七律、五律)的起聯和尾聯可以不用對仗,中間兩聯一般是要求必須要對仗的。

    律詩的美學特點是工穩、典雅、精練,其實更多的是通過這種「對仗」的形式來表現出來的。所以,律詩是離不開對仗的。全篇無對仗的(特例除外),我們就可以斷定它不能算律詩.現在喜歡楹聯的朋友很多,平時交流時也多以出句對句而娛樂交流。我常對喜歡對聯的朋友說,去學格律詩吧,學會格律詩,對聯是很容易掌握的。因為格律詩的基礎就是對仗,不懂對仗的人,肯定談不上懂的格律詩[體詩]的也是律句,不僅僅出句和對句的詞性要相同及平仄要相對,而且其平仄分布的規律也是和近體詩所要求的一樣,比如,對聯就不允許三平尾,就不允許孤平的存在。還有,對聯要求的也是古韻,也是以我們所說的以《平水韻》為主體,為默認韻.聯僅僅就那麼幾個字,難不成寫完了還需要說明一下自己採用的是新韻?這豈不大煞風景?更重要的一點是,對聯所能表達的境界極其有限,它可以表達一個片段,一個閃念,一個景緻或情思,但是,終究是屬於「片面」的,和詩比較而言,缺乏的是完整感和大局觀。

    楹聯具有獨立性,也是一個專門的「學問」,但是它的基礎還是近體詩的基礎,如果不懂近體詩,說句實在的,你的楹聯也玩不出高水平來。不精通近體詩的楹聯寫手,是稱不上「高手」二字的。關於對仗,總的原則是「實對實,虛對虛」,對仗的方法和形式,古往今來是非常多的種類的。但是不論什麼樣的對仗方法,都是依據這樣的原則,離不開這樣的範疇---格律、句意、內容、語體、句式。

    說明一點,詩詞的基礎知識是屬於傳統文化,是共享的,不是哪個人的發明和創造。捨得在這裡講座,就是為了分享這些知識。雖然絕大多數都是我自己編寫的資料,但也可能用你張三的部分文稿,也可能用你李四的部分講義,王力編的、徐晉如編的、林正三編的等等,還有其他人的,用著誰的就抓誰的,

    一,「工對」,也叫嚴對,要求嚴格遵守對仗的「六相」原則。什麼是「六相」呢?就是「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奏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關」,六個「相」,簡稱「六相」,這是對仗的專用術語,呵呵。這裡尤其要關注的是「詞類相當」,在工對當中,詞類是要基本一致的。  

    二,「寬對」,就是對「六相」要求的比較松,不那麼嚴格。我們的原則是能工則盡量去工,如果難以「工對」那麼就不妨寬以待之。「寬對」一般有下面幾個情況:

(1)詞類可以不拘

(2)相同的詞性即可以對仗,不必再分小類。

(3)不同詞性的詞只要具有相同的語法功能,亦可對仗。

(4)上下聯語法結構有異。

(5)局部不對。  

    這樣看比較籠統,其實,所謂的寬對,還有不避重字的,比如岳陽樓上有一聯「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上下句都有這「天下」二字,但是讀起來不僅不感到重複,還別有氣韻。寫楹聯這樣的是允許的,但是寫近體詩就盡量不要這麼「寬」,如果詞寬,也要在結構上扣合回來,再寬也不能不成對,是吧?

    1,流水對

    也稱為「十字格」。也就是說,十個字描述一個意思。當然這是對五言近體詩而言的,七律七絕也是可以採用的。流水對的上下句共同來完成一個意思的描述,上句不說完,下句接上繼續說,謂之「流水」,涓涓不絕之意也。

    2,實字對

    這簡單,就是詩句中主要是實字為多,上實對下實。比如杜甫的「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這裡基本都是實字為主吧。再看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也是同樣類型。       

    3,虛字對

    和上相反,以虛字為主。我們前天講《鍊字?的時候舉個例子就是典型的虛字對,杜甫的「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再看一個「聚散有期雲北去,浮沉無計水東流」,再再看一個「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4,連珠對

    「連珠對」說白了就是「疊字對」,上疊對下疊,形如連珠串。舉幾個例子就明白了:

(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

(3)隱隱凡塵如錯我,悠悠仙界枉飄香。

(4)江天漠漠鳥雙去,風雨時時龍一吟。

    5,隔句對

    這樣的對仗很有意思,它還有個名稱叫「扇對格」,就是第一句與第三句對,第二句與第四句對,這樣交錯開來對的。這樣的對仗,多是用在絕句上的,多是為了描寫一種對比的關係而寫的。比如看這個例子:

(1)

去年花下流連飲,暖日夭桃鶯亂啼。

今日江邊容易別,淡煙衰草馬頻嘶。

我們找出他的對仗是,「去年花下流連飲」==「今日江邊容易別」,「暖日夭桃鶯亂啼」==「淡煙衰草馬頻嘶」

再看一個例子:

(2)

昨夜越溪難,含悲赴上蘭。

今朝逾嶺易,抱笑入長安。

再找出它的對仗關係,「昨夜越溪難」==「今朝逾嶺易」,「含悲赴上蘭」==「抱笑入長安」。

    6,借韻對

    就是以諧音來取得對仗的對稱。比如「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十」本來正對應該對的是「千」,數字對數字,是吧?但是,他對上個「遷」,只用了「千」的音來對。這樣的對仗形式也很有趣,感覺上有點掩耳盜玲的味道,呵呵。 其實,除「借韻對」之外,還有「借形對」,「借通假字對」,等等,找個理由沾邊就賴,呵呵。不一一舉例了,研究楹聯的朋友可以多去找些資料琢磨。

    7,數字對

    這個好理解,例如「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盞能銷萬古愁」,還比如「黃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門前五柳春」。數字對上數字,其實是屬於詞性相同的這六相要求之一,這類的對,其實不足以單獨列類的。

    8,意對

    這實際上就是典型的「寬對」,對意不對字,字面上不很工整,但是整聯看起來卻很和諧而對稱。比如「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這裡「伯仲之間」和「指揮若定」是在意上對應起來了,但是字詞上卻不很工整。個人認為,其實這樣的「對」也不必成為單獨一類。還比如這聯「春深葉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盞疏」也屬於一種「自對」的形式,「密」對的是「少」,「多」對的是「疏」,如果強性叫他「交錯對」或「交股對」有點勉強了。這和觀賞的角度有關吧?  

    對仗的方法和形式很多很多,我在這裡只對上面幾種形式的大致介紹,其他的就不一一介紹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詢資料,方便的很。對仗有工典之美,它會使得詩形穩固,工整齊美。但是,用的不好,常常也會給人以呆板,枯燥,乏味之感。所以前面我說的個人偏愛流水對,也是力圖使詩句靈活起來。我們在講押韻的時候,說了一些變例和特殊情況,在講平仄拗救的時候,也說過一些特殊的變例,比如「特拗」等。在講對仗的時候,也有這樣一些特殊的變例,同樣,這裡只做簡單介紹,如何使用,見仁見智,隨自己喜歡吧。至少,我們應該知道這些:

    1,蜂腰格

    這只是指頸聯對仗而其他的聯不對仗。例子是賈島的〈下第詩〉

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鄉。

杏園啼百舌,誰醉在花旁。

淚落故山遠,病來春草長。

知音逢豈易,孤棹負三湘。

    

    2,偷春格

    起聯對,頷聯不對。就是取「梅花偷走春光而先綻放」的意思而命名的。例子:

      寒食月 杜甫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仳離放紅蕊,想像顰青娥。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還有一些如僅起聯不對,餘三聯皆對的;僅結聯不對前三聯都對的,其實也都在允許的範圍內。從對仗角度看,有其工穩性,也有其呆板性。但是,如同前時期我們講的音律,平仄,押韻等規則一樣,針對律詩「對仗」的呆板性,人們並不是束手就擒的,人們會有各種應對手段的。守住基本準則,守住律詩之典型的美學標準,但是不拘泥於一種特定的要求,創造了各種變格和變體。古典詩歌,呆板嗎?枯燥嗎?如果還這麼認為的話,還認為「詞可害意」的話,那隻能說你無知了。

    為詩者,對仗為重中之重。如〈四溟詩話〉所云「律詩重在對偶,妙在虛實」。對仗的法門以工整為原則,以靈活為手段。對仗也好,平仄之法也好,都應該以七律的正規形式為基礎。有的人動輒搬出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鳳凰台〉等等,高談闊論,以偏而概全,藉以試圖輕視詩之法度。其實是不懂近體詩之體裁的真正性質,真正的美學意義。高喊「意」為先,其他的都可以不顧,這種做法和說法,非常之不好。


推薦閱讀:

原來你捨得我難過......
十二星座最捨得在什麼地方花錢?白羊座算是栽在吃上了
悟——捨得
第06篇:「欲練此功,必先自宮」這是為什麼?

TAG:講座 | 捨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