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今名家筆下的馬,縱橫馳騁!

烈火卷雄風,紅雲映碧空。

莽原好馳騁,烽煙天邊擁。

騏驥有良種,寶馬待英雄。

長驅疾如電,真堪托死生。

流霞寄壯志,滄海抒豪情。

明朝奮四蹄,敵陣立大功。

——《赤兔歌》

馬,威武、雄渾、豪邁,它馳騁在沙場塵煙中,陪伴著人們書寫歷史篇章。它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士。馬,高貴而忠誠,當它被人類所征服之後,便默默付出。主人有難,它慷慨以赴,死而後已,卻不計回報;主人有慍,便溫柔敦厚,不事張揚。

歷代以來,無數丹青聖手將馬的形象用畫筆記錄下來。人與馬的千年情思,躍然眼前。

韓幹

臣自有師,今陛下內廄馬,皆臣之師也

唐 韓幹《相馬圖》

韓幹,唐代中期畫家,喜好丹青藝事,尤好畫馬。他出身貧寒,少時曾為酒家送酒。有一次,他為王維送酒,在地上畫馬為戲,被王維發現,遂每年資助他二萬錢,「令學畫十餘年」,遂聲名漸起。

唐 韓幹《神駿圖》

唐 韓幹《轅馬圖》

韓幹曾被唐玄宗召入內廷成為一名宮廷畫家。當時宮中陳閎以畫馬榮遇一時,玄宗令韓幹師之,幹不奉詔,謂「臣自有師,今陛下內廄馬,皆臣之師也」。可見,韓幹畫韓幹注重寫生,以真馬為師,雖宗法曹霸而有出藍之譽,在藝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畫馬骨肉停勻,壯健神俊,窮其殊相,被譽為「古今獨步」。

唐 韓幹《照夜白圖》

唐 韓幹《牧馬圖》

唐 韓幹《牧場戲馬圖》

唐 韓幹《胡人呈馬圖》

唐 韓幹《圉人呈馬圖》

趙霖

帝遣六龍來 森然風雲姿

金 趙霖《昭陵六駿圖》之特勒驃

趙霖,金代人,供職於世宗朝(1162-1189),善畫人馬。《昭陵六駿圖》從摹畫唐太宗昭陵石刻而來。六馬形象有的巍然屹立,有的延膊緩步,有的奮蹄疾馳,都畫得凝重有力,頗具石刻風味。筆致勁健,膚色淳厚,使人追想唐人畫馬的雄壯風格和六馬騁馳戰場的雄姿。

金 趙霖《昭陵六駿圖》之青騅

金 趙霖《昭陵六駿圖》之什伐赤

全卷分六段,每段畫一馬,旁有題贊。駿馬的形態既忠於原作,又注意發揮繪畫之長,通過遒勁的筆法和精微的設色,將馬匹的毛色表現得更加真實自然,戰騎馳騁疆場的雄姿也刻畫得十分生動。無論是賓士、騰躍,還是徐行、佇立,都能曲盡其態。

金 趙霖《昭陵六駿圖》之颯露紫

金 趙霖《昭陵六駿圖》之拳毛騧

金 趙霖《昭陵六駿圖》之白蹄烏

李公麟

龍眠胸中有千駟 不惟畫肉兼畫骨

北宋 李公麟《五馬圖》之一

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其畫馬與人物,最為人所稱道。蘇軾稱讚他:「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他「每欲畫,必觀群馬,以盡其態」。《五馬圖》就是李氏根據寫生創作的。畫中五匹大馬,由五個人牽引,神采煥發,顧盼驚人。用筆簡練,馬的一舉一動,極其細緻生動地表現出駿馬運動和性情的特徵。

北宋 李公麟《五馬圖》之二

北宋 李公麟《五馬圖》之三

在畫法上,李公麟以白描著稱。《五馬圖》中,人、馬均單線勾出比例準確,動作生動,清晰地表現出肌肉骨骼的結構,身體的重量感、軟硬質感,乃至光澤印象,可代表他畫白描的水準。

北宋 李公麟《五馬圖》之四

北宋 李公麟《五馬圖》之五

趙孟頫

老向天閑無戰功

元 趙孟頫《進馬圖》

趙孟頫是宋末元初人,他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趙孟頫的傳世繪畫作品中,以人物與鞍馬,或人騎圖為題材的比重最大,見於著錄者有百件之多。

元 趙孟頫《行旅途》

元 趙孟頫《飲馬圖》

在技法上,趙孟頫的人物鞍馬,主要繼承唐人傳統,具有剛健、華美的特色,工寫結合,設色高雅。他筆下的馬,雄姿英發,皆有千里駿馬之相,有許多馬則是擬人的,是趙氏人才自許的象徵,他壯志難酬,又難以擺脫元廷的羈絆,宛若和平時代禁苑中的千里馬,「老向天閑無戰功」而已。

元 趙孟頫《人馬圖》

元 趙孟頫《散馬圖》

元 趙孟頫《雙駿圖》

元 趙孟頫《馬圖》

元 趙孟頫《浴馬圖》

任仁發

能瘠一身而肥一國,不失其為廉

元 任仁發《人馬圖》

任仁發,元代畫家、水利家。吏事之餘從事繪畫活動,善畫鞍馬、人物故實、花鳥等。任仁發的人物鞍馬師法唐人李公麟,與趙孟頫齊名。畫面簡潔,馬的造型準確逼真,用筆勁健,設色清雅。

元 任仁發《二馬圖》右馬

元 任仁發《二馬圖》左馬

任仁發的《二馬圖》,以肥瘦不同的兩匹馬,隱喻貪官和清官,內容諷刺,寓意深刻。他將肥馬比作為官不正的貪官,由於吸食民脂民膏,故而肥壯;又將瘦馬比為廉潔奉公的清官,因為忙於政務而累得皮毛剝落,骨瘦如柴。畫中有一個細節,肥馬的馬首挽著籠頭,但是韁繩卻鬆開了,拖在地上,暗喻貪官缺乏管束、無法無天;而瘦馬不但有籠頭,韁繩還套在馬頸上,表明清官克勤克儉。

元 任仁發《出圉圖》

元 任仁發《出圉圖》

元 任仁發《出圉圖》

郎世寧

須臾九重真龍出 一洗萬古凡馬空

清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

郎世寧是義大利人,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來華傳教,隨即入宮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他大膽地把西洋畫的技法融入中國畫當中,開創了一條「西畫中用」的道路,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體,史稱「郎世寧新畫體」。他的繪畫技術十分全面,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亦無所不精。

清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清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清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郎世寧的畫馬作品有很多,一部分是奉皇帝之命,對照著真馬所畫的寫生畫;另一部分根據自己的觀察、體會而創作的畫幅。他畫馬尤為注重馬匹的解剖結構,採用短細的小線來造型,講究馬匹皮毛質感的表達,強調馬匹的立體感和厚重感,頗有杜甫詩詠畫馬的境界:「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奔霄驄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赤花鷹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大宛騮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爾雲駛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紅玉座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霹靂驤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如意驄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獅子玉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雪點雕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自在驈

徐悲鴻

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還難畫

近代 徐悲鴻《奔馬圖》

徐悲鴻是畫馬馳名的大家,他的駿馬畫,英俊豪放,獨創一格,既有傳統畫馬的功底,又吸收了西畫的長處,為近現代畫馬的發展開闢新蹊徑。在他筆下,一匹匹奔馬奮蹤揚蹄,在廣袤的土地上飛奔,英姿颯爽,神態各異。有的騰空起飛,有的蹄下生煙,有的回首顧盼,有的一往直前,彷彿都要破紙而出。都說畫馬難畫骨,徐先生不僅畫出了馬骨,更畫出了馬的神。

近代 徐悲鴻《奔馬圖》

近代 徐悲鴻《奔馬圖》

徐悲鴻對馬的結構和習性都非常熟悉,尤其表現在對細節的描繪上。他畫的馬鼻孔都特別大,他認為馬鼻孔大肺活量也會相對較大,跑起來才會有力而且耐久;馬腿的比例相對稍長,長腿跑起來較快。至於蹄,他說「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還難畫。」因為馬蹄是力量與重心的集結所在,是動靜靈活的關鍵;拂動的馬鬃和馬尾,是表現馬剛柔相濟的魅力所在。太軟的毛筆畫不出鬃尾的質感和勁力,所以他常用硬筆掃出鬃尾,使之纖毫畢露,而呈現出動力的美感。

近代 徐悲鴻《奔馬圖》

近代 徐悲鴻《奔馬圖》

近代 徐悲鴻《雙駿圖》

近代 徐悲鴻《立馬圖》

近代 徐悲鴻《柳馬圖》

近代 徐悲鴻《八駿圖》


推薦閱讀:

太極名家在線答疑
名家講談——太極拳雙重問題
名家字畫真跡天天拍[第一期]
各派名家談太極拳纏絲勁要義1

TAG: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