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夢齋心語:取捨與差別

  夢齋山人:取捨與差別

1、佛法探討:取捨與差別

學法筆記:取捨與差別。佛告誡眾生是在心中無取捨,在相用上哪能無取捨呢。在相用上無取捨就是斷滅見,惠能祖師說: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又說:有分別不作分別想。一個人好壞不分香臭不知,別說成佛,就是做人都有問題。法門之間在修行上有差別是正常的,不能以己之法來衡量其他法門。蒸饅頭、煮麵條、烙油餅、炸麻花、烤麵包。這蒸煮烙炸烤五種麵食做法可相互混淆嗎?不能。如果說煮饅頭烙麻花就出笑話了。目標一致都是麵食品為了吃,但方法就有差別。世間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呢!所以楞嚴經講: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大乘佛法八宗理應和睦圓融,不可自贊毀他破壞佛法的圓融統一。有要斷惑證真立地成佛者;有要破迷開悟見性成佛者;有要信願具足往生成佛者;有要回歸圓滿即身成佛者;有要大開圓解成佛者;都是成佛就不要相互謗諍了。只要是學習佛陀的正法就好,只要是不被邪教誤導就好。山人的修學方法就是學在八宗行歸凈土,在解門多聞,在行門專一。其實個人有個人的修法,不能一概而論,只能是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呢。南無阿彌陀佛。

 

2、學法筆記: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何義?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是隨時願意給眾生提供快樂和幸福,悲是隨時願意救一切眾生離苦。所謂無緣,就是沒有任何親疏、愛憎之分,舉目皆親。慈悲的對象,包括親人,也包括冤家;包括人類,也包括動物,涵括一切眾生。沒有哪個眾生是菩薩捨棄的,是菩薩不願施以援手的。菩薩對任何一個眾生,不敵視,不漠視,不忽視,大悲周遍,綿延不絕。因為菩薩證得眾生就是自己,佛菩薩與眾生是一體的,所以才能無條件的度化眾生。南無阿彌陀佛。

 

3、快樂分享: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無心恰恰用,用時恰恰無。

無得無不得,得時亦無得。

無得時時得,得時恰恰無。

南無阿彌陀佛。

 

佛為何知眾生心?

夢齋山人

佛為何知眾生心?金剛經說: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心地觀經中文殊菩薩問佛:佛為何知眾生心?佛說佛無有自心,以眾生心為自心,為此知眾生心。佛陀一語破的,眾生為何不知宇宙太空實相?就是棄大海不認,只認大海中一小水泡為自己。眾生的佛性廣大無邊,與諸佛性體一樣,為何沒有神通妙用?其原因就是執著五蘊假身為我,致使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不能顯發妙用。諸佛已斷除人我法我二執,其心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有無處不在,如同一室千燈:燈雖有千盞,但總光體是一。千燈大小其光明暗各有差別,各顯其光相互含攝不相防礙。一是總體,多是個體。一光含千光,千光匯一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一不異。眾生執我只認一小個體為己,棄總體大法身而不顧,造業輪迴受苦報。諸佛破我法二執,證得法身是一,以眾生心為心,以眾生身為身,遂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與眾生既是同體一法身,眾生想啥做啥,諸佛當然都知都見,如一室千燈一樣。????


推薦閱讀:

取捨不慎,必入歧途
高級的人生,懂得取捨
德家:人生,要懂得取捨

TAG:取捨 | 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