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釋論2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釋論2
希RA千措上師傳講
頂禮法身普賢王如來!
第一品 暇滿難得
【暇滿難得品分四:一、總說暇滿難得;二、認識暇滿之自性;三、明確觀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四、迴向本品善根。
甲一(總說暇滿難得)分二:一、略說暇滿難得;二、廣說暇滿難得。
乙一、略說暇滿難得:
現在述說真實論義。】
釋:真實論義就是本論宣說的道次第內容。
【最初修持菩提的能依即是暇滿人身,故於此宣說暇滿之次第。】
釋:菩提意為覺悟,想要通過修行令自己覺悟成佛,首要條件是獲得遠離八種無暇之閑暇,以及具足十種圓滿的人身,因此,從菩提道次第而言,最初的修法就是暇滿難得。
【友等暇滿寶藏身,六趣之中極難得,
猶如盲人獲寶藏,當以極喜修利樂。】
釋:友指同修道友,同修道友們如同寶藏一般的暇滿人身,在六道中最極稀有難得,就像盲人獲得寶藏一般,故當以及其歡喜之心修持後世利樂。
【所有共同趨向解脫之人即是修持菩提的道友,忠言勸勉心地善良的善緣者說:一個貧窮的人得到如意寶很稀奇,如果一位盲人獲得如意寶比這更稀奇、更罕見,而在流轉輪迴的六道眾生中獲得殊勝的暇滿人身就像盲人獲得如意寶一樣,理應讚歎。】
釋:頌詞說寶藏,釋文說如意寶,都是比喻暇滿人身稀有難得。一般人獲得能滿足一切願望的如意寶都覺得很稀有,窮人獲得如意寶更稀有了,盲人撿到如意寶是稀有中的稀有,然而獲得修學佛法的暇滿人身,比盲人獲得如意寶更稀有,現在大家已經獲得了,就應該珍惜,利用此暇滿人身度過三有輪迴。
【《宣說暇滿經》中說:「猶如一位盲人於十字路口拾到如意寶一般,為無明白翳遮障而漂於輪迴之諸眾生獲得真實人身極為幸運,汝等當恆時修持妙法。」】
釋:眾所周知,盲人什麼都看不見,十字路口人多車多,按理,好東西是輪不到盲人的,盲人能在十字路口撿到如意寶,運勢非同一般!被無明煩惱遮障心智的輪迴眾生,能夠獲得真實人身——暇滿人身,真是萬幸!應當利用此身恆時修持解脫妙法。
【乙二(廣說暇滿難得)分八:一、宣說十八暇滿;二、雖得暇滿然無可信之理;三、勸勉勤於正法;四、今當精進之理;五、暇滿難得之理;六、今若不勤則受輪迴之苦;七、暇滿為諸法之依處;八、宣說暇滿難得之比喻。
丙一、宣說十八暇滿:
何為閑暇與圓滿?吾者未生三惡趣,
邊鄙邪見長壽天,佛不出世及喑啞,
遠離一切八無暇。為人根足生中土,
業際無倒信佛法,具足殊勝五自圓。
值佛出世與說法,正法住世入佛門,
善師慈攝五他圓,即是十八種暇滿。
自己具全之此時,當誠精勤修解脫。】
釋:什麼是閑暇?什麼是圓滿?遠離八種無暇處就是閑暇:我等未轉生為地獄、餓鬼、旁生、邊地、邪見、長壽天、佛不出世、喑啞,就是遠離一切八無暇的閑暇;轉生為人、諸根具足、生在佛法興盛的中土、業際無倒、信佛法,就是具足殊勝的五種自圓滿;值遇佛陀出世、佛已宣講正法、佛法尚住世、已入佛門、已獲具德上師慈悲攝受,是五種他圓滿,合起來就是十八種暇滿。自己全部具足十八暇滿時,應當以誠摯心謹勤修持解脫道。
業際無倒,與善法或解脫法相符的業,不顛倒,即是業際無倒;
業際顛倒,與善法或解脫法不相符的業,是顛倒的,故叫業際顛倒。
【理應深思頌詞中所說之義。如何思維呢?《婆羅門嘉畏住傑傳記》中云:「脫離八無暇難得,獲得人身亦難得,具足暇滿亦難得,佛陀出世亦難得,諸根具全亦難得,聽聞佛法亦難得,依止正士亦難得,值遇真實善知識亦難得。」】
釋:這個教證說了十八種暇滿難得:脫離八無暇,是閑暇難得;五種自圓滿難得為,獲得人身、諸根具全、聽聞佛法涵攝生在佛法興盛的中土、依止正士是業際無倒、值遇真實善知識是信佛法;五種他圓滿難得為,佛陀出世、能聽聞佛法說明佛已說法、及佛法尚住世、依止正士已入佛門、值遇真實善知識,是已獲具德上師慈悲攝受。
【如果轉生於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中,則為痛苦逼迫,因身體無有閑暇而不能修法;喑啞之人無有解音釋義的能力,故因語言無有閑暇而不能修法;長壽天無有行法之想,也就因心識無有閑暇而不能修法;雖有修法之想,但若生於佛不出世、無有正法光明之暗劫中,也不可能修法;雖有正法光明,若成為無有入佛門之心的邊鄙野蠻人,也不會修法;雖然想入佛門,但如果成了墮入增損之邊的邪見者,則無有修持正法的機會,這四種人因為意無有閑暇而不能修法。】
釋:心識無有閑暇與意無有閑暇,有什麼差別呢?
心識無有閑暇的心識,指想蘊,即六想聚,《俱舍論講記》云:「想蘊的法相:心毫不混雜地執著自之對境藍、黃等相。這裡的執著其實亦包括無分別的執著,比如眼睛看外境......」長壽天的眾生眼、耳、鼻、舌、身、意,都在忙著享樂,無暇顧及修法。
意無有閑暇的意,指識蘊,《俱舍論講記》云:「關於識蘊也有很多不同觀點:主要從意識方面來說......」生於佛不出世、暗劫、邊地、邪見的眾生,眼、耳、鼻、舌、身、意,都處於無明狀態,無暇顧及修法。
相對而言,心識無有閑暇比較粗大明顯,意無有閑暇比較細微,不怎麼明顯。
【因此,轉生於八無暇處的眾生由於被各自惡業所系而無有修法之機會或緣份。關於此理,《彙集經》云:「斷除八無暇,恆時得閑暇。」《般若八千頌廣釋》云:「地獄餓鬼與旁生,邊鄙蠻人長壽天,邪見不逢佛出世,喑啞此等八無暇。」《親友書》云:「執持邪見轉旁生,投生餓鬼墮地獄,無有佛教於邊地,轉成痴啞野蠻人,長壽天生任一處,此等即是八無暇,遠離此等得閑暇,為不轉生當精進。】
釋:以上教證說,閑暇的定義就是遠離八無暇,或者說,以是否遠離八無暇來衡量是否獲得了閑暇。
【所謂的圓滿,《月藏經》中說:「具足十種功德之人即是圓滿。何為十圓滿?即斷低劣種姓,不愚痴,諸根不缺,生為男身,相貌端嚴,不貧窮,不受欺凌,聲音悅耳,眾人喜見……。」】
釋:學習佛法要學會辨別,所引用的教證,是否與主題相符,否則會有離題過失。《月藏經》所說的十圓滿,顯然與本論所說的十圓滿不符,故不適合引用。
【但此處是指《宣說十二圓滿閑暇經》中所的:「獲得人身、生於聖境、具足諸根、業際無倒、信仰佛教五種自圓滿;佛陀出世、宣說佛法、正法住世、趨入佛門以及他人慈愛行法者五種他圓滿。」他人慈愛是指有善知識慈悲攝受引入佛法。十二種圓滿是加上兩種分基而算的。】
釋:兩種分基就是,主觀方面的自圓滿和客觀方面的他圓滿。
【《續釋》云:「轉為人身根具生中土,業際無倒具信五自圓,導師出世說法法住世,趨入佛門師攝五他圓。」暇是本體,滿是特法,猶如青蓮花與其藍色一樣。】
釋:即是說,閑暇人身不僅遠離八無暇處,還具足十種圓滿特法。
【《中般若經》云:「轉成人身尚難得,何況暇滿皆具足?」】
釋:從修行而言,轉成人身需要受持兩種戒律:一是以「信解三世,及善惡因果」見解攝持的普通戒律——斷除十不善業;二是殊勝戒律——守持八關齋戒等。
想獲得暇滿人身,需要多生累劫的善資糧。
【丙二、雖得暇滿然無可信之理:】
釋:若不修行,依靠暇滿人身不僅無法獲得解脫安樂,還會墮入三惡趣等,因此說暇滿不可信。
【雖然已經獲得了暇滿人身,但許多人因貪執世間的少許安樂而令其虛耗。
倘若此生未修利,後世不聞善趣聲,
業力所牽墮惡趣,長久流轉於其中,
不知取捨入邪道,漂於無邊輪迴中。】
釋:此生獲得暇滿人身後,倘若未修對自他有利益的善法,後世就無法聽聞善趣之聲,因為此生隨我執造各種業,受業力所牽墮入惡趣後,長久流轉於其中,無法超生,所以善趣名稱很難聽到。再者,不聞思修不知取捨善惡,沒有辨別正邪智慧,誤入邪道,如此將飄泊於無邊輪迴中,難以解脫。
【自己此生幸得人身,如果未修持有利之正法,則將隨業力所牽而轉於惡趣中,到那時僅僅連善趣的聲音也聽不到,更何況說獲得善趣呢?《入行論》云:「憑我此行素,尚不得人身,徒惡無善行,如具行善緣,而我未為善,惡趣眾苦逼,彼時復何為?」】
釋:憑我一貫的造業行為,許多世都得不到人身,這其中唯有惡業,沒有善行,如今很幸運具足了行持善法的因緣,獲得了人身,然而我卻沒有行持善法,將來惡趣眾多劇苦逼迫時,我怎麼辦?
【如若下墮於惡趣處,則長期不能從中解脫。《入行論》云:「百俱胝劫中,不聞善趣聲。」】
釋:一旦墮入三惡趣,百千萬劫聽不到善趣之聲。
【丙三、勸勉勤於正法:
今生若未修持正法,則很難有從深不見底的輪迴中得解脫之時機,因此勸勉諸位誠心精勤修持正法。
故今具有自在時,以隨善道之緣起,
當依無盡善二資,超越三有之城邑。】
釋:因此,趁自己現在已獲暇滿,未被老病死纏縛,身心暫時獲得自在時,以隨善道必獲解脫的殊勝緣起,依靠無盡的福慧二種善資糧,即生越過三有輪迴之城。
【未被老衰死亡所縛、所作所為自由自在之時,應當趨入解脫道。如果儘可能行善,則必定擺脫輪迴。《廣大游舞經》云:「諸比丘,無老衰死、生活安樂、自由自在時,欲解脫者當勤積福慧資糧,汝等將棄離三有城,阻斷惡趣門,登上善趣階梯,獲得解脫果位。」】
釋:此處所說的「自在」,並非解脫自在,而是即生暫時沒有被衰老、疾病、死亡纏縛,生活安樂,身心自在之時。
【丙四、今當精進之理:
擁有知曉修持利樂之法的暇滿人身,並且已承蒙善知識攝受,此時應當渡過茫茫無邊、恐怖可怕的輪迴大海。
獲寶舟時若未渡,無邊輪迴此大海,
永久於惑苦濤中,受逼迫時我何行?】
釋:我們在獲得暇滿人身這個寶舟時,如果未藉此度過無邊的輪迴大海,就會永久困縛在煩惱痛苦的波濤中,不斷感受生老病死逼迫時,我如何修行解脫?
【例如在大海上,自己擁有順緣的大船時必須渡過大海。同樣,我們應當依靠所得的人身寶舟越過無邊無際、恐怖難忍的輪迴大海。因為長久沉溺在生老病死的漩渦中無有堪忍的時機。寂天菩薩於《入行論》中說:「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難復得,愚者勿貪眠。」】
釋:依靠此暇滿人身船筏,能度過輪迴大苦海,一旦失去此人身,很難重新獲得,在此勸誡愚者別再貪著輪迴鎖事了。
丁二、思維差別之圓滿:
前行:皈依、
安住虛空遍滿虛空者 上師本尊空行諸會眾
諸佛正法以及聖眾前 我與六道眾生敬皈依
發心。
我與無邊諸有情 本來即是正覺尊
了知如是之自性 即發殊勝菩提心
正行:觀想倘若未得人身,則不可能修法,而今已轉生為人,故具自圓滿;雖轉生為人但若生於無有正法之地,也無有修法機會,而今自己已轉生於佛法興盛之地,故具自圓滿;諸根若未具足,也不可能修法,而今諸根已經具足,故具自圓滿;若業際顛倒,則恆行不善業,不可能修法,而今業際無倒奉行善法,故具自圓滿;若不信仰佛教,也不能行持正法,而今信仰佛教,故具自圓滿。如此自己已具足五種自圓滿。佛陀若未出世,則無有正法之名,而今已值佛出世,故具他圓滿;佛雖出世但若未說法,也無有利益,而今佛已轉三次法輪,故具他圓滿;佛雖已說法但法若不住世,則無有利益,而今正法尚未隱沒,故具他圓滿;正法雖然住世,但自己若未入佛門,則無有利益,而今已趨入佛教,故具他圓滿;雖然已入佛教但若無有順緣善知識,則不知取捨道理,而今已為善知識慈悲攝受,故具他圓滿。如此自己已具足五種他圓滿。如今已經具足十圓滿。因此,為使暇滿人身有意義,我必須精勤修法。
後行:迴向善根。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 願度有海諸有情
一切威儀中皆當如是修持。
第二修法終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