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著名照片為擺拍 國民黨記者拍攝(圖)

  細雨帶風的舊年清明節,我選定這一天去參觀位於山西武鄉的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緬懷英勇的八路軍指戰員們在抗日戰爭中的豐功偉績。1937年4月5日,清明節這一天,在中國共產黨的提議下,國共雙方代表林伯渠、張繼、顧祝同,一起來到象徵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黃帝陵前,共祭中華民族的人文祖先黃帝,一致表示凡我中華民族子孫都應親密團結,共御外侮。此前,中國共產黨已提出「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

  在紀念館內的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斑駁的抗戰實物前,我仔細端詳,聆聽講解,深切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歷史、英雄業績和優良作風。

  第一展廳里,我詳細觀看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八路軍指揮序列表之後,駐足平型關大捷圖板前,解說員向我介紹《林彪和聶榮臻指揮平型關戰役》的歷史照片:「這是平型關戰鬥指揮所,左一是115師師長林彪,左三是副師長聶榮臻。」我曾經采寫過解放軍第十七軍首任軍長王秉璋,知道這是一張極其珍貴的歷史擺拍照片。照片中左邊第二位,拿著電話機正在打電話的就是王秉璋。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下轄115師、120師、129師。115師師長是林彪,副師長是聶榮臻。原紅一軍團作戰科科長王秉璋,改任115師作戰科科長。眾所周知,1937年9月,115師主力進至晉東北地區,進行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

  此役展開時,王秉璋正以「八路軍運輸司令」的頭銜到侯馬車站跟閻錫山聯繫鐵路運輸事宜。當時,日軍瘋狂進犯,閻錫山感到形勢嚴峻,急切希望八路軍上前線。因此,整個交涉過程比較順利。115師全師1.55萬人,從侯馬車站登車,沿同蒲鐵路北上,經太原到原平下車。八路軍344旅旅長徐海東與王秉璋同乘最後一列火車,在五台縣下車後,住了一宿。第二天下了一場大雨,山洪擋住了去路。因為徐海東和王秉璋都不知道平型關戰役的計劃,於是決定再留宿一夜。這樣一來,兩人就錯過了9月25日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

  王秉璋是9月26日到達平型關的,所以沒有參加9月25日的平型關戰鬥。那麼,為什麼在平型關戰役的歷史照片上,有王秉璋的身影呢?這些照片又是怎麼回事?

  原來,王秉璋趕到師部後,向林彪、聶榮臻報到,並簡要彙報了與閻錫山方面代表交涉車運的經過。這時,因八路軍在平型關打了勝仗,國民黨的《掃蕩報》記者便帶著電影攝影機來到115師要拍新聞紀錄片。

  林彪對《掃蕩報》沒好印象,說那是國民黨最反動的復興社辦的報,不準備接待。聶榮臻說:「現在搞統戰與過去不一樣了,宣傳我們打勝仗是好事嘛!」

  林彪默認後,聶榮臻吩咐王秉璋:「你王秉璋與國民黨交涉過車運,跟國民黨打過交道,有經驗,就派你去接待那幾位記者。」

  王秉璋向參謀長周昆和幾位司令部參謀了解了平型關戰鬥的情況後,就去接待《掃蕩報》的記者。王秉璋帶著記者到現場去拍攝戰鬥場景,但記者因大戰已經結束,對拍現場興趣不大。記者要求林彪、聶榮臻等人到戰鬥時的師指揮所位置,按當時的情景像演電影一樣讓他們拍攝。

  既然同意拍了,林彪、聶榮臻也只好按記者的要求來到現場。司令部的一些幹部當時都很年輕,對拍電影感到挺稀奇,都趕來湊熱鬧。記者在拍電影的同時,還拍了許多照片。

  那時候,照相的機會並不多,王秉璋身為115師作戰科科長,也趁此機會照了幾張。當時誰都沒有想過,這些照片會有歷史意義。回到師部,王秉璋要求記者將照片沖洗出來。當晚,記者就衝出了一套照片交給王秉璋。記者走後,王秉璋將20多張照片分發給了片中人。

  事實的真相很簡單,但後面的過程卻不簡單。拍的電影沒有公開放映過,原因是國民黨當局不允許公開宣傳八路軍。那套照片在戰爭年代大部分丟失了,只有幾張保存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後,黨史軍史有關方面徵集史料,王秉璋手上的這幾張照片就被當成真實的戰鬥場景,公開發表了出來。這段歷史內幕,都是王秉璋將軍自己還原出來的。

  在參觀結束返回的路上,我心中泛起無數漣漪,僅這張擺拍的歷史照片,不就是中國共產黨為挽救中華民族危亡,以民族大業為重,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最後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最好證明嗎?

推薦閱讀:

記者遭人毆打關太平間,小城市黑勢力很猖狂嗎?
儘力了!女記者下部隊,有些困難真的克服不了……
王志安是在媒體工作的嗎?
證監會就IPO申報等問題答記者問
如何採訪領導人

TAG:照片 | 記者 | 拍攝 | 擺拍 | 國民 | 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