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說明西方極樂世界菩薩的功德及自利利他之妙行。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 自此以比喻形容菩薩妙德。第一形容菩薩智慧,「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智慧如大海,無邊無涯。「菩提高廣」菩提即覺悟,「喻若須彌」覺悟高廣,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迷失,如須彌山一樣。須彌山是此世界最高的山,義為妙高山。此句重要,凡夫乃至二乘權教菩薩,警覺性都不夠高。比較而言,警覺性最高的無過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一生成佛要很高的警覺性,知道輪迴苦,九法界不究竟。前面我特別講《華嚴經》是一乘了義。此法門真正相信不容易。我們想想,我們之中,有幾個夠佛的資格呢?有成佛資格才能相信此法門。相信此法門即可一生成佛。所以「菩提高廣」,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九界菩薩,乃至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要跟普賢菩薩求生凈土。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雪山指喜馬拉雅山。佛當年出生在現在的尼泊爾,離雪山很近。雪是乾淨的,一塵不染。這都是菩薩本體德性可尊可貴處。以下說德行、生活。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靜如水,洗諸塵垢。熾盛如火,燒煩惱薪。不著如風,無諸障礙。法音雷震,覺未覺故。雨甘露法,潤眾生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如凈蓮花,離染污故。如尼拘樹,覆蔭大故。如金剛株。破邪執故。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內外明潔。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菩薩六度里有兩條非常重要。中國讀《金剛經》的人非常多。原因是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讀《金剛經》而開悟。禪宗對中國佛教有很深的影響。《金剛經》特別提出「布施、忍辱二度。」布施能修德,忍辱能成德。能布施不能忍辱,隨修隨失。有忍辱,所修功德才能累積。佛法從總綱說,即戒定慧三學。定為中心,慧於定中自得。戒幫助定,是手段。佛法無量法門,都修定。念佛法門一心不亂即是首楞嚴大定,如來國地之定。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忍辱後面才有禪定,不能忍則不能得定。如人罵你幾句,煩惱幾天;人家讚歎你,,你便歡喜,那不能得定。風吹草動,受不了外界誘惑,得不到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也得不到,往生有問題。往生最低限度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相似定,不是真定,未斷煩惱,但能伏煩惱。如石頭壓草,雖未除根,但不能往上長,即是功夫成片;除了草根即是一心不亂,永遠不生煩惱。做到石頭壓草,即能帶業往生同居士。 用大地比喻忍辱。大地能忍。你灑香水他接受;你拉大便,他也接受。他不會說不接受。能忍辱應象大地,一切是非善惡都能忍辱,一律平等,若無其事。這樣才能得定開慧。 「清靜如水,洗諸塵垢。」心地清凈,煩惱習氣就沒有了,煩惱如塵垢。洗凈塵垢即是洗去煩惱。「熾盛如火」般若智慧如大火,「燒煩惱薪」以薪喻煩惱。一把智慧火,能盡煩惱薪。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菩提煩惱是一不是二。悟時煩惱即菩提,迷時菩提即煩惱。名不同而體無異。不同在迷悟。煩惱多不要緊,只要覺悟了,煩惱即轉為菩提。 「不著如風,無諸障礙。」因為不著相,故無障礙,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則於一切法無障礙。《華嚴經》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以上為自受用德行。下面為利他妙德。 「法音雷震,覺未覺故。」雷震比喻說法遠聞,震動人心,警覺一切眾生無始劫來,在六道中,迷惑顛倒;令破迷開悟。知輪迴可怖,三界是苦,發心念佛求生凈土。這是真實覺悟。
「雨甘露法,潤眾生故。」雨:落。甘露:不死之葯,比喻佛所說法是甘露之法,確實能令眾生了生死出輪迴。「曠若虛空,大慈等故。」菩薩心量大,「心如虛空,量周沙界。」能容恆河沙數世界。我們現在兩人相處還經常吵架。這是心量小,應學佛菩薩之大心量。「如凈蓮花,離染污故。」以蓮花比喻清凈心,蓮花開於水上,代表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蓮花根著泥土,泥表六道;其上之水清凈,喻四聖;蓮花不著染凈,真清凈,超越十法界,為一真法界。「如尼拘樹,覆蔭大故。」尼拘樹長於印度,樹高大無節,蔭涼很大,為許多人帶來蔭涼,喻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如金剛株。破邪執故。」金剛喻智慧。金剛為一切物中最堅固,能破一切物而不破。護法神,手執金剛。比喻金剛智慧能破邪執。邪執有等級。如善惡言,作惡不如修善。佛法中執於小乘不樂大乘,即為邪執;不知實教而修全教,也為邪執;修學大乘,不知修學凈土,也還是邪執。因此惟此法門一生成就。層層比較,修凈土才非邪執。 「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說明志願堅定,一切魔不能動搖,選擇此法門,一生決定成就。他們在極樂如此;到十方見佛聞法,教化眾生,亦復如是。《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修凈土法門而成就。他得理一心不亂後才出去參學。他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參學,門門通達。但他如鐵圍山,如如不動,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明了別人的法門而學。我們今天聽說這個法門好,去學;明天聽說那個法門好,又學;把一生寶貴的時間浪費掉了。開悟之後再去參學。修凈土,得理一心不亂才能參學,否則沒有資格。 「其心正直,善巧決定。」度化眾生首先要具備這個態度。如自己不相信,說話模稜兩可。自己一絲毫疑惑沒有,說出的話句句斬釘截鐵。理論要肯定,沒有游移。「論法無厭」覺他,象普賢菩薩,教化眾生不疲不倦。「求法不倦」上求佛法以自利。「戒若琉璃,內外明潔。」比喻戒體清凈明潔,內外一如,身、語、意、行皆清凈。清凈在心。心清凈了,一切清凈;心不凈,則沒有不污染的。心不凈即為貪、瞋、痴、慢污染,為財色名食睡而染。斷盡煩惱才清凈。 其所言說,令眾悅服。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淳凈溫和。寂定明察。為大導師,調伏自他。引導群生。舍諸愛著。永離三垢,遊戲神通。因緣願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常為諸佛所供稱讚。究竟菩薩諸波羅蜜。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行遍道場。遠二乘境。阿難,我今略說,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其所言說,令眾悅服。」以清凈身、語、意講經說法,人家聽了才心悅誠服。「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形容說法利益一切眾生。「擊法鼓」喻說法。鼓同雷震,震動人心而遠聞。「建法幢」建立佛法道場。「曜慧日。破痴暗。」講經說法,共同修習,發明智慧,破迷照暗。 學佛人處事接物應「淳凈溫和」內淳凈,外溫和。「寂定明察」為三學起用。寂定:於外境,心清凈而寂定。禪定之定是行住坐卧皆在定中,無時不在定中,經論說:我「皆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明察」是智慧,心如鏡,於世間一切明了通達。定慧等持。此慧不單指現在,也知過去、未來。處一切事恰如其分。 「為大導師,調伏自他。」大導師即圓教之佛。我們以本經教化一切眾生,與佛無二致。圓教佛也用此經教化一切眾生。「引導群生。舍諸愛著。永離三垢,遊戲神通。」說明教化引導一切眾生的成績。「愛著」是六道輪迴的根本。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百法明門論》把煩惱歸納為二十六大類。其中六中根本煩惱,二十種隨煩惱。最後歸納為貪愛。貪愛是一切煩惱根本。如舍愛著,則斷一切煩惱。「永離三垢」三垢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出離輪迴,即如菩薩。「遊戲神通」得大自在。「因緣願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因:生生世世所修善根福德;緣:外面的幫助。如此的建立道場,我來講經,有這麼好的經書。因緣相聚即出生往生成佛之善根。「摧伏一切魔軍」佛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如自己沒有深厚的因緣力,必為外力所動,為外境所惑。軍:喻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我們此法門,講《無量壽經》。 「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以明燈喻菩薩施放光明照耀世間,為最勝福田,可接受眾生供養。佛門是最勝福田。可現在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如不辯邪正而供養,那就錯了。種子在肥沃的泥土裡才能生長。現在佛門裡很多已變成了沙石,種下去糟蹋了種子。你們弘揚佛法,可以接受供養。佛法是師道,不分出家在家。在家居士升座講經,出家人也要三繞禮拜。輕視居士講經即心不清凈而執著,得不到佛法真實利益。禮敬諸佛要平等誠敬。一切眾生是佛,凡夫只我一人。如自己德能不夠,「取諸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此是真。那麼接受供養後輾轉布施。如印光大師德高望重,供養無量。他沒有把供養用來享受,錢都用到弘化社,印經布施。學佛一生,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自在快樂。 「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赫奕:盛大之貌。依教奉行才能如此。一半自修,一半三寶加持。 「常為諸佛所供稱讚」諸佛讚歎。「究竟菩薩諸波羅蜜」究竟圓滿六度萬行。「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為菩薩無比殊勝之處,時時保持身心潔凈,一塵不染,六祖慧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行遍道場」遍十方世界佛剎道場。「遠二乘境」,永遠不落二乘自了之境。 「阿難,我今略說,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悉皆:都是,一往生即如此。我們往生也這樣,無論上品上生,還是下品下生。「若廣說者」如詳細說,「百千萬劫,不能窮盡。」極樂之好,佛說不盡。我們怎能想像呢?只有趕緊去,去了就明了。不信佛的人,是最沒有福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