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如何成為職場高手?

事實上,大部分成功者都是內向型性格,比如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特、李嘉誠、愛因斯坦等等,如果因為一件事情沒有做好,就怪罪於性格,那才是阻礙我們發展的最大障礙。

所以,性格雖然有偏好,但能力可以提高。

以下將就如何提高內向者的職場競爭力展開

1.不要試圖對抗天性

2.如何提高邏輯思考能力

3.如何提高表達能力

一. 不要試圖對抗天性

實際上,人的行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性格、動機、價值觀、經歷、外部影響、角色以及能力,遠不是性格一個因素就可以直接決定的。

比如,內向型的人,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在社交場合中感到局促不安,找不到自身的存在感和價值。

如果我們按照上面提高的因素來考慮,一個人的社交表現應該取決於以下幾個要素:

  • 性格本身是否喜歡與人交往

  • 是否追求在集體中的歸屬感

  • 是否與交往的這個人或者這個群體價值觀相符

  • 是否有過此類場合的交往經歷

  • 當時的社交場合氣氛如何

  • 當時你的角色是什麼,是發起人?專家?明星?還是服務者?

  • 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如何

而在這諸多因素當中,性格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喜歡社交活動,不代表這件事不能做好。比如說,在很多公司里,最能搞定客戶的銷售人員,大多是內向性格的人。

所以,當我們做不好一件事的時候,不要訴諸於性格,而要知道這是一項可以掌握、可後天培養的能力,只有正視自己的天性,才有可能解決它,因為,天性也被證明幾乎是無法改變的。

如果我們試圖在任何方面都完美,那我們最終只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最大程度發揮性格的正面效應,另外提高能力,用其他措施彌補性格的負面效應。

這就好比,你跟一群人比賽跑步,你面前的這個賽道最短,卻布滿了釘子。正面效應就是,這些釘子幫你打消了其他選手跟你搶捷徑的念頭,但負面效應就是,你自己也用不了。

那麼,要如何適應呢?拔掉釘子嗎?當然不是,你應該學會給自己做一雙堅固的鞋。這樣才能偶最大限度利用天然條件的正面效應,同時彌補負面效應。

二. 建立結構化的邏輯思維能力。

題主提到了表達能力差是內向者的硬傷,但這一觀點本身是錯誤的。表達能力差,不僅僅存在於內向型身上,外向型同樣也存在,區別在於,內向型人不愛表達,因為怕說錯,所以在沒有思考清楚之前不會輕易說出觀點,而外向型人往往嘴皮子動得比腦子快,但呈現出來的內容是否有邏輯,也要另說。

語言表達能力根本上是邏輯思考能力,很少有邏輯思維能力強,但表達能力差的人。那麼,如何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呢?答案是培養結構化思維。

有兩種方法:一是自上而下找結構,二是自下而上歸納提煉結構。

1.自上而下找結構:思考一個框架,然後將信息或者解決方案放入這個框架中。

比如說,有人問你:如何看到當前製造業所處的宏觀環境?

如果你不用結構,可能你的回答是,總體環境不太好,經濟都下滑了。這種回答就缺乏結構話,憑第一反應做出的判斷往往不成體系,非常主觀。但如果你分別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方面回答,再把自己的答案放進去,就顯得有條理很多,聽眾也更容易理解。

比較常見的思維結構有:

簡單的:時間、空間等等

三要素類:比如,3C戰略三角(公司、顧客、競爭對手)

二維矩陣類:比如時間管理的常見標準分為緊急性、重要性

流程類:比如產品價值鏈(研發、設計、採購、生產、營銷、服務等)

此外,我們平時在學習過程中,也要不斷地將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思維能力。

2.自下而上提煉結構:

第一步. 信息歸類。把你腦中所有有關這個問題的碎片化想法列出類,然後將類似信息進行連線歸類。

第二步. 信息分組。根據連線的情況將信息進行分組,並總結一下該類的共性。

第三步. 提煉結構。看一下你的分組,是否存在某種規律,然後再觀察按照這種規律,是否需要補充。這一步需要用到 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原則,也就是說,對於你想要論述的主題,這些分組是否可以完全覆蓋,相互之間是否有重疊。

第四步. 完善觀點。確定了結構後,再看每一個分組下邊是否還需要補充。

三. 如何成為高段位溝通者

工作中的表達場景通常分為:臨場發言和集中展示。

其中臨場發言同上面講到的結構化思維中自上而下找結構,不過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在臨場發言中,因為時間短,所以我們不能做面面俱到的表述,而要迅速切入一個角度,直接拋出觀點,找到恰當的框架,最後填充素材。

下面我們主要談談如何讓集中展示更加具有說服力。

我們所熟知的 TED,演講都非常精彩,常常直擊內心,但事實上,TED 的演講嘉賓中,很多都是一輩子搞科研,很少站到台前的學者,他們是如何做出精彩演講的呢?

在演講前,TED 官方會給所有演講者進行特別的訓練,重點教他們如何講出一個精彩的故事,由此可知,講故事不僅可以增加語言的感召力,同時也是一項可以後天習得的能力。

那如何習得呢?一個有吸引力的故事,總有相似的規律:

好的故事 = 基本要素 + 附加要素

其中基本要素 = 衝突 + 行動 + 結局 ;附加要素 = 情感 + 展示

而衝突 = 渴望 + 障礙

看上去有點抽象,不如我們舉一個生活化的例子:

如果你的女朋友問你:「為什麼愛我?」 你會如何回答呢?

如果不用故事的話,你會說:「因為你漂亮、聰明、溫柔、體貼……」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如果你運用上邊的故事要素的話,你可以這樣說:「去年我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經常失眠,還總跟你發脾氣(衝突)。有天早上,我昏昏沉沉地起來,看到你在廚房,一邊用手機查菜譜,一邊幫我做早餐(行動)。後來,我暗暗發誓,一定要愛你一生一世(結局)。」說這些話的時候,你要深情款款地看著她(情感),說完,擁入懷中(展示)。

是不是立刻生動了呢?

以上內容提煉自《請停止無效努力》,作者孫圈圈。

其實,內向型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善交際、不善表達,於是我們也習慣了給自己貼標籤,標籤貼得久了,也就成為了我們不再改變的借口,最後只能越來越嫌棄自己。但其實偏好是一回事,能力是另外一回事,每一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劣勢,就像外向型的人同樣也要學會如何深入思考,如何制定計劃並嚴格執行。

我們所要做的不過是讓長板更長,也讓短板不那麼短而已。


推薦閱讀:

盜墓「關外第一高手」,人稱祖師爺,狂言:一百個專家也不如我
學習的真相之心靈硫酸
高手時代的平庸選擇
隱藏易壇的高手

TAG:職場 | 內向 | 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