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轟不死你就射死你!揭秘八旗軍縱橫中原的戰術秘籍
16、17世紀是冷兵器和熱兵器混用的時代,如何有效地把冷兵器和熱兵器進行完美結合,是當時的軍人們優先考慮的問題。歐洲的火槍手們一方面要練習火槍射擊技術,一方面還要苦練擊劍等技術。奧斯曼近衛軍從歐洲引進了長戟等冷兵器,也會熟練地使用火槍進行射擊。帖木兒的後裔有強大的騎兵,也有自己的火炮工廠,他們成了印度次大陸的主人。在蒙古高原上,俺達汗和葛爾丹都組建了自己的火器部隊,試圖入主中原。最後得到中原大地的八旗軍也是冷熱兵器混用的高手,他們的選擇是火炮加弓箭。
▲清宮中的各種弓箭
1626年的寧遠大戰是明軍對八旗軍的一大勝利,也是火炮的一大勝利。幫助袁崇煥修建炮台的孫元化也成了明軍中的重要人物。1630年孫元化當上了登萊巡撫,是山東地區明軍的最高負責人之一。1631年八月大凌河之戰爆發時孫元化派出孔有德、耿仲明進行援助。孔有德、耿仲明率領的部隊卻在當年的十一月爆發了吳橋兵變,兵變士兵攻下了登州城,俘虜了孫元化,將登州城內330門最新式火炮據為己有。這330門火炮中就有20多門紅衣大炮,袁崇煥守住寧遠城憑藉的也只是11門紅衣大炮。
這些兵變士兵的到來,不但給皇太極送來了紅衣大炮當見面禮,還教給了八旗軍生產、使用火器的技術。之前,孫元化本人就是火器生產、使用的專家,他還從澳門請來了葡萄牙士兵為自己培訓炮兵,這些技術很快擴散到了八旗軍中,朝鮮就成了八旗軍火炮的第一個苦主。1639年,八旗軍已經自製了60多門火炮,皇太極更是創造出了將火炮集中使用轟擊明軍某個角落的戰術,配合火炮作戰的就是八旗軍的攻城部隊,他們會在城牆攻破的第一時間邊衝鋒邊放箭。當時八旗軍中也擁有數量不少的火槍,但衝鋒時他們還是習慣用弓箭,因為弓箭的射速比火槍高,弓箭還可以在馬上和奔跑中快速發射,這是火槍沒有的優勢。大炮加弓箭的組合成了八旗軍常用的戰術,持續時間長達三年多的松錦大戰(崇禎12年到崇禎15年)中這一戰術得到了最好發揮。
三年多的松錦大戰中,松山、杏山、錦州等城市都被這一戰術攻破,火炮加弓箭的組合使得八旗軍的攻城能力空前提高。松錦大戰的主角除了紅衣大炮還有弓箭和壕溝,八旗軍為了困住明軍特意修建了「凡深入八尺,上廣一丈二,而下隘甚,僅可容趾,馬不能渡,人不能登,有墮者,無處著足,不得躍起」的壕溝,明軍撤退時壕溝成了他們的攔路虎。為了解決這個困難,以吳三桂為首的明軍在撤退時不得不挖土填溝,結果遭到了八旗軍弓箭的襲擊,損失慘重。松錦大戰的結果是明軍13萬大軍損失過半,只有吳三桂等人率領軍隊撤退到了寧遠。
在八旗軍進攻中原的戰爭中,火炮加弓箭更成了他們的制勝法寶,潼關之戰、揚州之戰等戰役中八旗軍都採用了集中火炮轟擊、弓箭掩護衝鋒的戰術,為自己打下了江山,也給平民帶來了苦難。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萬曆皇帝不上朝是真的有病
※吳京說祖上是正白旗武狀元,這是真的么?
※滿洲與准格爾蒙古的戰爭參加軍隊主要是八旗還是綠營?
※方便懶人好答案總結(一):滿洲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