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推手的要訣

摘要: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瑰寶,究其原因技擊才是其長盛不衰的法寶,那麼你知道太極拳的五大技巧的嗎?     太極拳技巧之一: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極拳各種勁共同強調的是掤勁。在交手的時候,太極拳不主 ...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瑰寶,究其原因技擊才是其長盛不衰的法寶,那麼你知道太極拳的五大技巧的嗎?         
  太極拳技巧之一: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極拳各種勁共同強調的是掤勁。在交手的時候,太極拳不主張硬沖、硬拼、硬抗、硬頂,但是也不許丟,不許逃跑,而是先用一種彈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韌性的、螺旋式的外撐勁,也就是掤勁,來接應對方的來力。這種掤勁,不只是表現在手上,周身處處都有這種掤勁。掤勁的延伸一共有多種勁,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所以說掤勁是太極勁的基本特徵。   太極拳技巧之二:彼此接觸點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然是根據敵人的變化而變化,那麼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敵人的意圖,也就是敵情,正所謂一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太極拳特彆強調的是"知彼",只要和對方有所接觸,就要找出對方的特點。所以學習太極拳推手,首要任務是練習"聽勁"。    太極拳技巧之三:誰先合,誰能贏    從總體上控制對方、包住對方、籠住對方。或用一手、或用雙手、或用雙臂、或用雙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彎里側夾住對方、或上下配合別住對方……總之,凡是使對方處於背勢者,都屬於拿,都屬於合。另外還需要強調的是一個"先"字,誰能先合,誰能贏。即要主動,首先要從精神上控制他、包圍他、藐視他,使他處於我的包圍圈之內,決不能讓他合住我。因此,平時練拳必須注意聚精會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開又能合。   太極拳技巧之四:化打合一,引進合一,點線合一    太極拳往往講求引化為先,先引化而後發放,其實這是初級功夫。高級功夫應該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與進擊同步化,統一行動。第一種功法(或第一種手法)是先引後發。即待對方來勁被我引化落空之後,我再將內勁外力合而為一(意氣力三結合),合力發之。第二種手法,是邊引邊進、或上引下進、左引右進等等。第三種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即一個引化動作之中也有進,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太極拳技巧之五: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這句話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到掌根的既沉又向前滾動的一種力量。太極拳,就是這樣一種破壞對方的根基的下塌的力量。太極拳的戰略戰術,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創,而著眼於破壞其整體的平衡。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鍛煉自己下盤的穩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鞏固自己的根節;另一方面,與敵人一搭手,即著眼於他的腳,不論是從上盤、中盤、下盤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勁,力達其根,力摧其根。這是應敵時破壞其平衡的著眼點、著手點,也是落腳點。  ?

(二)太極推手中的綿沉與輕靈

摘要: 從「推」的角度來講,有兩種比較明顯的風格:綿沉和輕靈。與此相同,走架的風格也主要分為綿沉和輕靈兩種。從理論上講,習練太極拳功夫者應該是綿沉、輕靈兼而有之,沉時靜如山嶽,輕時動若脫兔,但是具體到不同體質 ...

從「推」的角度來講,有兩種比較明顯的風格:綿沉和輕靈。與此相同,走架的風格也主要分為綿沉和輕靈兩種。從理論上講,習練太極拳功夫者應該是綿沉、輕靈兼而有之,沉時靜如山嶽,輕時動若脫兔,但是具體到不同體質、性情的人,就會是或偏重綿沉或偏重輕靈。一般情況下,體型碩大者偏重綿沉,小巧精瘦者偏重輕靈。拳家談練拳心得。常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經意間或側重談如何綿沉,或側重談如何輕靈。作為習練者,應該知道綿沉和輕靈有聯繫也有區別,不同的用意不同的練法不同的階段會產生不同的風格與不同的作用。
    綿沉
    不管體型是碩大還是小巧,在有了初步的勁感後就要先追求綿沉,綿沉是基礎是根本。如何做到綿沉呢?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嘗試:沉肩墜肘,氣沉丹田,務令沉著,靜如山嶽;兩脅微斂,取下收前合之勢,內中感覺鬆快,謂之護肫;如身在水中,兩足踏地,動作如有水之阻力;體整如鑄,身如灌鉛;體會自身整、沉、穩、實感覺與空氣的共振;體會空氣阻力,用與阻力相等的力量與之迎合;意念活動不加入適當的力量,是近乎無效的意念活動等等。
    意念要有「力」:舉手投足要有與空氣阻力相等的力量與之相應合,身體與空氣共振鼓盪,推不動拉不回壓不癟。肢體要有「力」:身體各部位之間互爭互抗,挺拔,腰形上頂,手指舒展搠勁不失。開始用力,應該從手上開始,而手指又是關鍵。走架時,留意手指有沒有保持舒展擁勁不失狀態,如果丟了就要撿回來。手指舒展的時候,為不過於僵硬,要檢查有沒有同時做到掤勁不失。手指舒展是一個方面,手指掤勁不失是另外一個方面,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待手指能做到舒展棚勁不失,定型的時候,就要嘗試把這種力延伸到全身。初期嘗試延伸時,身手兩分家,手上有力身上無力,慢慢地身上也會來勁,最後實現不僅僅是用手打拳而且是用身體打拳的目的。手指舒展勁不失時,手指是多用了力,但卻換來了全身的更放鬆。走架要抓住這個竅要,以此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實現整體放鬆。
    為使綿沉看起來更直觀,操作起來更容易,我們不妨假借蟒蛇攻擊獵物時的情景來說明一下。蟒蛇在攻擊獵物時,會動員全身力量纏裹收縮緊箍獵物,用的勁就是綿沉之勁。我們在推手的時候常會碰到這種勁,這種勁常來自於體型碩大者。他們身重力沉,本能的臂重體重軟綿綿地壓過來就像蟒蛇纏裹獵物。走架時要把這種綿沉的體驗帶進來,推手時把這種體驗加到對方身上。
    輕靈
    輕靈是從輕開始,先有輕然後才慢慢地有輕靈。斷線的風箏是輕,線頭拽住的風箏是輕靈。初學者練拳時給人的感覺是輕,輕飄飄:練拳數年者練拳時給人的感覺是輕靈。如何做到輕靈,方法也不少:立如平準,活似車輪:氣遍身軀不稍滯,滿身輕利頂頭懸:意氣須換得靈,全身好似氣球,氣勢貴騰挪,身體有如懸空: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邁步如貓行等等。
    練拳時加一個「輕」的意念,輕輕地走架,感覺與綿沉就會大不相同,兩臂如風吹楊柳,輕鬆飄逸。練拳時不能加「靈」的意念,一加上「靈」的意念就難免過靈,趨於滑浮不實。靈是從輕開始從綿沉而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勻緩的走架能使技擊時運動速度更快,練習時越是注意養生越能提高技擊能力。輕靈是從長期的綿沉而來。走架綿沉,節節貫穿了,挺拔力練出來,輕靈就來了。輕靈與綿沉、挺拔、貫穿緊密關聯。輕靈不是一點也不用力,而力度減少。為了表演為了拍照為了造型為了表現精氣神。走架時活靈活現神情外露,那不是輕靈。輕靈是神情安逸莊重不卑不亢。
    綿沉與輕靈
    綿沉與輕靈是一個整體的兩個面,無法分開。不能做到輕靈,綿沉就會陷入滯僵:不能做到綿沉,輕靈就會是輕浮。初學者是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得既輕靈又綿沉的,不妨一個時期專執綿沉,另一個時期專執輕靈,或這一趟拳專執綿沉,下一趟拳專執輕靈,或該次練習專執綿沉,下一次練習專執輕靈,一點一點地來,慢慢找到或輕靈或綿沉的感覺,最終達到綿沉與輕靈兼而有之。

(三)太極推手的力學原理

摘要: ? 推手是以破壞對方的平衡,迫使對手倒地或移出界外為目的。所以穩定重心,保持自身平衡,是戰勝對方的防守基礎。根據平衡規律:平衡穩定的大小與人體重心垂線的投影點,重心的高低,支撐面的大小三個因素有關 ...

推手是以破壞對方的平衡,迫使對手倒地或移出界外為目的。所以穩定重心,保持自身平衡,是戰勝對方的防守基礎。根據平衡規律:平衡穩定的大小與人體重心垂線的投影點,重心的高低,支撐面的大小三個因素有關,許多太極拳論著中都強調「中定勁」是穩定重心的關鍵,並對身體任何保持中定作了詳盡的論述。推手在體勢要領方面講求尾閭中正,上下一條線,兩手旋轉不離正中,腰部要松沉,胯、膝要松活,這些要領都是為了使重心垂線投影點盡量靠近支撐面中心,儘可能降低重心高度,使各方向的穩定角為最大值。由於人體的支撐在下方,兩腳支撐面狹窄,屬於不穩定平衡,而人體重心的特點又是隨動作而變化,當人體受力發生前俯、後仰、側彎時,重心可能偏移至體外,發生傾倒或移動。推手講求周身均有虛實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手法、步法、身法的變化上。       1.槓桿原理:推手中給人一個刺激力,使其全身處於僵化狀態,象立在地上一根棒子,以起腳為支點,在其肩背部施加一個水平方向的力,人就會失重心向受力的方向倒去。此謂四兩撥千斤技法中的一種。? 

 

      2.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太極推手中中講粘黏連隨,實質就是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儘可能相等,處於相對穩定狀態,而若即若離。即粘黏連隨。

 

 

      3.力偶原理: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一條直線上,形成轉動。如對方左來攻,我右手藉助其左手臂,我左手攻其右手臂{接住},使其雙臂和身體形成十字,象轉方向盤一樣扭動,是對方跌倒。可謂螺旋力或纏絲勁吧。

 

 

 

      4.彈性原理:象彈簧一樣被外力壓縮後,收住來力再反彈出。如對方向我上體猛力撲來,我可用腿支撐住,再利用腰腹之彈力略後仰或旋腰將對方發出或斜向發出,是謂化力。

 

       5.碰撞原理:大質量碰撞小質量,小質量被撞出。體重大著可用此法,可為剛勁。 

       6.慣性原理:就是衝擊力,衝擊時,下體不動,上體快速前衝擊對方,或靠打對方。屬借力。  

(四)太極推手的粘與隨

摘要: 太極拳技擊方法的基本特點是「借勢借力」,所以才提出來「不丟不頂」,就因為雙方的動作在「丟頂」的情況下是無法借勢借力的。動作上要想「不丟不頂」,就只有相互「粘隨」,「粘隨」的目的是為了感受對方的運動和力 ...

   太極拳技擊方法的基本特點是「借勢借力」,所以才提出來「不丟不頂」,就因為雙方的動作在「丟頂」的情況下是無法借勢借力的。動作上要想「不丟不頂」,就只有相互「粘隨」,「粘隨」的目的是為了感受對方的運動和力的狀態,感受雙方共同的運動與力的狀態,從而在準確感受的前提下去確定自己的運動勢態,掌握可以「擊化」的時間點位,這就是「太極拳最基本的功夫是隨,最高層的功夫還是隨」這句話的由來。因為不「粘隨」就必然是丟或頂,而在「丟頂」狀態下都不能感受對方,不能「感」就談不上借勢借力,不「借勢借力」的打擊技巧也有很多很多,但那已經不是太極拳的技擊方法了
 
        粘隨本身是一種複合運動,隨師學習也要一段時日才能悟得幾成,俗語說「太極拳最基本的功夫是粘隨,最高的功夫還是粘隨」。只有在正確的練習方法指導之下,再在實踐中多多體會,細細捉摸,方可體會其中的妙處。粘隨並非僅僅為了「聽」,更重要的是「聽」以後的「借」,「聽」的意義有如偵察,但它起不到最終的「戰勝」作用,作為對抗性的運動,最終必須分出勝負,武技的勝負,不是技巧一端而能論定的,常常有技術水平很高的拳擊手最終失敗下來了,原因就在他的力量、速度和耐力輸人一籌。「聽」的形式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好多渠道,而且多數時候是通過綜合的感知結果。但最後的勝負仍然還是要靠「運動」和「力」的綜合作用效應才能達到,沒有人可以在不接觸他人肢體的情況下打翻對方的。

(五)太極推手的勁力與發放

摘要: 勁與力的關係是武術界長期爭論的焦點,各持己見。我認為「勁」與「力」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力與勁的源泉,勁是協調的力在時間上的積累,在運動中力量的運用。推手運動中所要求的「勁力」,在長年拳架子的練習 ...

  勁與力的關係是武術界長期爭論的焦點,各持己見。我認為「勁」與「力」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力與勁的源泉,勁是協調的力在時間上的積累,在運動中力量的運用。推手運動中所要求的「勁力」,在長年拳架子的練習中練就一種既靈活又集中,且運動自如的彈性「勁力」。這種勁力不僅要重視肌肉收縮緊張的練習,而且要重視感覺靈敏和反應速度的練習。同時也強調正確運用技術,有機地發揮肌肉群的作用「力」。這與一般練拳不熟練的緊張僵死力是不同的。勁力又分為「內勁力」與「外勁力」,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下,肌肉群收縮與伸展,緊張與放鬆的變化,它所產生的強有力的彈性力,在拳術中稱為「內勁力」;「外勁力」則是由於地球對人體所產生的吸引力所產生的人體與地面支撐時的地皮反作用力,在運動產生的摩擦力。
      勁力的發放正確與否,對任何流派拳術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太極拳的勁力發放,是取各家之長,融合貫穿而發展的,有其獨特的風格。 
      太極拳推手時的勁力,與其它拳術所不同的是:延長粘著點的「力」的作用時間,使對方身體在失重的狀態下加速運動,使被擊的一方旋轉著跌出,而又不傷人,這才是太極拳的神威之處。 
     太極拳推手的勁力發放,首先要將四正手、四隅手練得圓滿柔順周身一家,先學柔化後學發勁。發勁時力求對方雙足離地、或向前、或向後、或向左右旋轉跌出為佳。勁力發放是要與呼吸相結合。呼吸對勁力的發放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呼發得愈透,勁力愈足,在推手時氣貫丹田強若不倒翁。丹田為內勁的總根源。氣呼下沉丹田,能使重心下降增大穩度,使身體處在於萬變的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平衡而不易跌倒;又能聚集全身各處分散的力量彙集為整體之勁力。在呼吸的調節和勁力的發放,須做到「內三合」「外三合」。「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是一個關鍵;太極拳在平時走架特別注意用「意」而勿用力,此「意」也即是上面所講的意識上延長用力的時間。在推手時,時時得尋找機會,一旦得機得勢之處,即呼吸收腹放鬆全身肌肉,集中意念大量蓄存勁力;呼氣時氣沉丹田,以氣催力,發生動作,全身肌肉驟然變硬,猛力發放勁力。這樣所產生的勁力是不可抗拒的。所以說拳架子的練習與推手的練習是相輔相成的。平時拳架子的練習沒有達到「六合」,在推手的實施中是很難達到神奇的效果。當然,也不是說拳架子的練習都能做到「六合」,在推手時沒有經過長期的四正、四隅手與呼吸及「六合」的練習,形成一吸一呼,能蓄能發的發勁條件反射,也是難於達到這 理想的境界。在推手時的勁力發放一定要做到:吸要吸蓄得愈足;呼要呼得愈透——吸得足以見其巧,勁能才能大量蓄存,呼得透,才能輸送大量的勁力方能見其妙。 
      一般常人認為,太極拳的技擊是相當神秘的。說穿了就是在運動中掌握對方的運動慣性。在失重的狀態下,我即以我之勁力迫使對方繼續加速度的失重下去。太極拳的技術不是在二三年內即可見效的,數十年未得其宗旨,也不乏其人。 
      在發放盡量大的勁力時,首先是速度問題。以能集中全身合併的力量,聚集一點,加快速度猛力發放,如彈簧壓縮後的突然彈射一般。這樣發出來的勁力,有著無比的威力,從競技角度來講就是殺傷力很強,一般是難以迥避的。拳經說:「來宜聽真,去貴神速。」在推手中得機得勢時,勁力的發放要能幹脆、清脆而決不拖泥帶水,這樣發放出的勁力速度才是理想的。拳經又說:「進如疾風吹人,電光猛閃,愈速愈好。」 
      綜上說明,力量和速度是勁力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速度是比力量更為重要;速度愈快發出的勁力就相應地來得越大,越有實用價值。所以在太極拳架子的勁力練習中有一「冷」字的要求,拳經說:「如皮膚無意燃火星,如雪地冰天打寒戰」,練就這種勁力雖不能說已刀登峰造極的地步,但也已達到比較完美的境界了。 


推薦閱讀:

陳氏56式太極拳閃通臂圖解(二十七)閃通臂
打太極拳為什麼膝關節疼痛
太極 | —行功
太極八卦掌 太極拳(四十八式)第五段*
《三命通會》論太極貴

TAG:太極 |